與十九世紀傑齣女性科學探險傢相遇:因為她們,世界變得更好

與十九世紀傑齣女性科學探險傢相遇:因為她們,世界變得更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女性科學探險傢
  • 維多利亞時代
  • 科學史
  • 探險史
  • 女性曆史
  • 人物傳記
  • 曆史
  • 科普
  • 傳記
  • 女性力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由金鼎奬得主張文亮與插畫傢蔡兆倫聯手,又一傑齣新作

  生命是一場值得曆練的探險,她們隻管帶領世界,勇敢往前。

  「我想讓學生知道,科學研究不在乎性彆,而是誠實、愛人與認真的心。迄今,我還在講科學的故事。」——張文亮

  科學研究不分性彆,但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前,科學傢卻以男性為主,很少有女性參與其間。本書講述10位傑齣的十九世紀女性科學探險傢的故事,她們當中有人是改革自然科學教育的生物學傢,是世界第一位女醫生,是保育瀕臨絕種植物的先驅,是建立精神護理製度的先鋒、近代食品安全的推手,是工業毒害學開創者,是醫學院第一位女教授……

  本書是張文亮教授透過動人的科學傢傳記,以平易近人的方式,錶達科學的發現,其程序以及理念如何影響全世界的重要故事。

  這些十九世紀傑齣的女性是——
  露易絲        (Graceanna Lewis,1821-1912,生物學傢)
  布雷剋威爾        (Elizabeth Blackwell,1821-1910,世界第一位女醫生)
  弗碧綺        (Kate Furbish,1834-1931,勇於探險的植物學傢)
  理察絲        (Linda Anne Judson Richards,1841–1930,建立精神護理的先鋒)
  史華璐        (Ellen Swallow,1842-1911,近代食品安全的推手)
  波特        (Helen Beatrix Potter,1866-1943,英國作傢及自然科學傢)
  蔡斯        (Mary Agnes Chase,1869-1963,禾草學專傢)
  哈彌爾頓        (Alice Hamilton,1869-1970,工業毒性化學開創者)
  耐斯        (Margaret Nice,1883-1974,鳥類生態學傢)
  道西葛        (Helen Brooke Taussig,1898-1986,心髒醫學大師)

本書特色

  十九世紀不為人所熟知的先驅女科學探險傢們,在張文亮教授筆下,是一篇篇動人且發人深省的傳記故事,有深刻的人文關懷和人道主義,她們更是激勵近代女性投入科學及相關研究的重要推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文亮


  颱灣大學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科普作傢,作品多次獲得金鼎奬。

  著有:《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文經社)、《草上飛科學世界探險:誰能在馬桶邊拉小提琴?》(國語日報)、《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校園書房)、《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世界第一位樹醫生:約翰‧戴維(John Davey)》(字畝文化)等書。

繪者簡介    

蔡兆倫


  童書作傢,曾經從事卡通動畫師、美術編輯等工作。繪製漫畫、兒童插圖、童書繪本多年。圖畫書原創作品:《我睡不著》(國語日報),獲得第四屆國語日報牧笛奬圖畫書首奬。《看不見》(小兵齣版社),獲得第三十七屆金鼎奬最佳兒童及少年圖書奬、二○一六波隆那兒童書展拉加茲童書奬Disability、二○一三第三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奬佳作奬。《杯杯英雄》(道聲齣版社),二○一六年九月齣版。
 

圖書目錄

前言
自序
1.鳥類、細菌與水中無脊椎動物的分類學——葛蕾絲安娜‧露易絲
2.世界上第一個女醫生——布蕾剋威爾
3.野花的美拭亮我的雙眼——園藝學傢弗碧綺
4.憐恤人的天使,飛翔吧!——理查絲與精神護理
5.二十世紀「食品與藥物管製法」的先驅——史華璐
6.將欣賞大自然的喜悅留給兒童文學——波特與小兔彼得
7.為小草去探險——蔡斯與農藝禾草學
8.為瞭蘆葦我不能倒下——工業毒害學開創者哈彌爾頓
9.與披著羽毛的音樂傢相遇——耐絲與鳥類生態學
10.聽,孩子的心聲——道西葛與兒童心髒醫學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前言

  十九世紀中葉以前,科學傢以男性為主,很少有女性參與其間。二十世紀傑齣的女性科學傢卻風起雲湧,在科學界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例如獲得諾貝爾奬的瑪麗.居裏(Marie Curie,1867-1934),傑齣的物理學傢吳健雄(1912-1997)、生態學傢《寂靜的春天》的作者瑞鞦.卡森(Rachel Louise Carson,1907-1964)等人。

  這批近代女性科學傢的成就獲得普世肯定,並影響許多女孩從小就誌在理工領域。她們的成果,導因於十九世紀,少數女性以傑齣的科學研究成果,證明女性也能從事科學研究。

  十九世紀重要的傑齣女性科學傢,包括:
 
  露易絲(Graceanna Lewis,1821-1912,生物學傢)。

  布雷剋威爾(Elizabeth Blackwell,1821-1910,世界第一位女醫生)。

  弗碧綺(Kate Furbish,1834-1931,勇於探險的植物學傢)。

  理察絲(Linda Anne Judson Richards,1841–1930,建立精神護理的先鋒)。

  史華璐(Ellen Swallow,1842-1911,近代食品安全的推手)。

  波特(Helen Beatrix Potter,1866-1943,英國作傢及自然科學傢)。。

  蔡斯(Mary Agnes Chase,1869-1963,禾草學專傢)。

  哈彌爾頓(Alice Hamilton,1869-1970,工業毒性化學開創者)。

  耐斯(Margaret Nice,1883-1974,鳥類生態學傢)。

  道西葛(Helen Brooke Taussig,1898-1986,心髒醫學大師)。

  這十位女性都值得我們認識。本書以最特彆的生物學大師葛蕾絲安娜.露易絲,做為開捲人物,因為她不僅對分類學有傑齣的貢獻,更剋服瞭當時社會認為女性不適閤學習科學的觀念,而且對於日後的自然科學教育有深遠影響。

自序

以科學曆史故事教科學


  當人剛齣生時,是來到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有陽光、有風吹、有蟲鳴、有鳥叫、有冷熱、有父母說話的聲音、有奶喝、有衣服穿,這是個沒來過的地方。孩子充滿好奇,左看右看,靜靜傾聽,牙牙學語。

  在科學教育,十歲以前的孩子都是「天纔」。他們因好奇而學習,因純真而發問,愛聽故事而喜悅。以後,許多孩子受教育愈多,似乎知道的愈來愈多,卻漸漸失去瞭學習的好奇、純真與喜悅。到中學變得沒興趣,到大學還問:「學這麼多,有什麼用?」齣瞭社會,忙這個那個,忘瞭清晨的陽光多溫柔,吹過樹梢的風聲多好聽,天上的雲彩每日有變化。

  我在大學教書多年,工作之餘,也到高中、國中、小學和學生分享,思索這種科學教育銜接上的斷裂,應該如何彌補?我逐漸用「科學曆史故事」來教學生「科學」,因為:

  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是比較沒有壓力的學習。第二,用曆史教科學,是讓孩子知道科學發現的時代背景,與前因後果,而非隻有公式計算與證明。第三,用文字呈現科學故事,可讓孩子知道文字,可以錶達科學的發現、程序與情節。

  這本書是在這種科學教育的理念下,寫下來的。一九七八年,我在颱灣大學唸研究所時,有一晚,受邀在一社區的教育講座講「清潔劑與界麵化學」。我知道界麵化學的科學原理,我以「洗衣粉與肥皂的發現史」分享,那一晚來聽的人坐滿教室,椅子還排到教室外。我第一次體會科學故事,是科學的教育方式。

  一九八一年,我到美國念書,我讀瞭更多科學史的書。美國圖書館常有舊書拍賣,一大袋舊書,美金一元。我購買、我閱讀、我整理,而後講給我的忠實聽眾——妻子聽。

  一九八九年,我迴來颱灣教書,上、下課時講給學生聽,學生也愛聽。這本書,就是其中一批以女性科學傢為主的故事,讓學生知道,科學研究不在乎性彆,而是誠實、愛人與認真。

  迄今,我還在講科學的故事。
 

圖書試讀

第一章
 
改革自然科學教育的生物學傢―露易絲傳奇
 
葛蕾絲安娜‧露易絲是十九世紀末最傑齣的女性科學傢之一。
 
她對鳥類、細菌與水中無脊椎動物的分類有重大的貢獻,並在晚年緻力於自然科學教育,啓發瞭許多學生。
 
地下逃亡綫


一八二一年八月三日,葛蕾絲安娜‧露易絲(Graceanna Lewis,1821-1912)生於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切斯特郡(Chester)的一個農莊裏。露易絲從小就在農莊裏照顧蘋果樹與幾隻乳牛。她有一個姊姊、兩個妹妹。四個小孩一起幫助母親以絲帖.法瑟爾(Esther Fussel)主持這個農場。露易絲的父親約翰.露易絲(John Lewis),在她三歲時,陪伴一個由南方逃來的黑奴傢庭北上加拿大,在途中染上斑疹傷寒,死前給妻子與四個小女兒的遺言是:「我沒有為拯救黑奴感到後悔,我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太晚纔參加這項任務。」


露易絲的父親所參加的任務,稱為「地下逃亡綫」(Underground Railroad),專門協助由美國南方逃亡到北方的黑奴,祕密護送他們前往加拿大獲得自由。雖然當時協助黑奴逃亡是會被判死刑的,但是在美國北方州警嚴密檢查下,仍有些人甘冒生命危險去協助黑奴,成韆上萬的黑奴因而重獲自由。
 
「地下逃亡綫」的負責人之一是巴多羅買.法瑟爾博士(Bartholomew Fussell),就是露易絲的外祖父。法瑟爾傢族的人,有一句口號:「黑奴一無所有,所以幫助黑奴是最好的工作。」他們從小就有這樣的使命感,然後學習各樣專業,散居到美國各州,組成「地下逃亡綫」的不同中繼站,當時他們被譏笑為「過度自以為正義的人」與「太想成為殉教士的一批基督徒」。


獨立與叛逆的區彆


父親過世後,母親繼續經營農莊,並繼續保護投宿的逃亡者,成為黑奴的庇護所。露易絲寫道:「母親是位意誌堅強的女性,喜歡照顧彆人,她的一生證明女性能夠在照顧傢庭之外,對社會也有貢獻。很多人認為女性獨立是一種叛逆,但是母親的獨立是源自對人類的關懷,因此剋服許多睏難,幫助更多的人。這種獨立不是叛逆,叛逆是逃避責任的隨心所欲,是摧毀多於完成的事情。」


一八三九年,母親堅持露易絲應該放下照顧農莊的工作,前往三公裏外的京伯頓女子寄宿學校就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