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模闆刑法總則

上榜模闆刑法總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特色

  本書適閤準備司律以外考試的考生選用。

  前半段是課文說明,筆者以洗鍊的文字、簡要的說明,幫讀者鋪陳刑法體係,建構考試基礎;其中會穿插本書的賣點:「上榜模闆」,筆者字字斟酌,教各位如何在考捲上寫齣精準又漂亮的答案,不拖泥帶水,直接取分!

  而後半段則是題目練習,將前麵課文內的模闆直接應用在考題上,讀得進去,寫得齣來,上榜後發大財!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周易


  政大法研所刑法組碩士
  補教名師(刑法相關著作10餘本)
  一個到2019年還在看甄嬛傳的男子,搭配鍵盤上敲敲打打,寫齣一本本刑事法考試用書。
  我們與刑法的距離,透過周易的書,變得更近瞭。
 

圖書目錄

◎Chapter 1  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
Section 1 既遂犯‧1-3
壹、概說‧1-3
貳、行為與結果間之關聯: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1-4
參、常見的犯罪類型(一):實害犯v.危險犯‧1-19
肆、常見的犯罪類型(二):狀態犯(即成犯)v.繼續犯‧1-23
伍、常見的犯罪類型(三):加重結果犯‧1-23
Section 2 未遂犯‧1-32
壹、著手之認定‧1-32
專 題 加重竊盜罪著手之認定‧1-33
貳、不能未遂(不能犯) ‧1-34
參、中止未遂(中止犯) ‧1-47
肆、準中止未遂(準中止犯) ‧1-51
Section 3 預備犯‧1-55
壹、何謂「預備」? ‧1-55
貳、形式預備犯v.實質預備犯‧1-55
Section 4 故意犯‧1-56
壹、直接故意‧1-56
貳、間接故意‧1-56
Section 5 過失犯‧1-58
壹、概說‧1-58
貳、過失犯行為不法:違反注意義務‧1-58
參、阻卻過失犯行為不法:信賴原則‧1-59
肆、過失犯結果不法:結果可避免性‧1-60
Section 6 不純正不作為犯‧1-63
壹、概說‧1-63
貳、要件分析‧1-63
參、不作為犯之著手‧1-67
肆、案例討論‧1-67
專 題 過失不純正不作為犯‧1-67
 
◎Chapter 2  實質違法性
Section 1 違法之意義‧2-3
Section 2 法定阻卻違法事由(一):正當防衛‧2-4
壹、概說‧2-4
貳、要件分析‧2-4
參、互毆能否主張正當防衛? ‧2-9
Section 3 法定阻卻違法事由(二):緊急避難‧2-21
壹、概說‧2-21
貳、自招危難能否主張緊急避難? ‧2-23
參、負特彆義務之人能否主張緊急避難? ‧2-24
Section 4 法定阻卻違法事由(三):依法令之行為‧2-27
壹、自助行為‧2-27
貳、現行犯逮捕‧2-27
Section 5 法定阻卻違法事由(四):
依所屬上級公務員職務上命令之行為‧2-29
壹、條文依據‧2-29
貳、要件分析‧2-29
Section 6 法定阻卻違法事由(五):業務上正當行為‧2-30
Section 7 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2-31
壹、得被害人承諾‧2-31
貳、推測承諾‧2-32
參、義務衝突‧2-32
Section 8 可罰違法性‧2-33
 
◎Chapter 3  罪責
Section 1 概說‧3-3
壹、不法與罪責之區彆‧3-3
貳、罪責原則‧3-3
參、期待可能性‧3-3
肆、責任能力‧3-4
Section 2 原因自由行為‧3-6
壹、為何稱為「原因『自由』行為」? ‧3-6
貳、原因自由行為之可罰性‧3-6
參、原因自由行為之結構‧3-6
專 題 原因自由行為之可罰性基礎‧3-7
肆、刑法第19條第3項之分析‧3-8
Section 3 寬恕罪責事由‧3-12
壹、防衛過當‧3-12
貳、避難過當‧3-12
 
◎Chapter 4  參與犯
Section 1 正犯與共犯之區彆‧4-3
Section 2 間接正犯‧4-4
壹、概說‧4-4
貳、實例:刑法第213條、第214條‧4-4
Section 3 共同正犯‧4-5
壹、歸責基礎:不法連帶,責任個彆‧4-5
貳、成立要件‧4-5
專 題 共謀(同謀)共同正犯 ‧4-7
專 題 參與構成要件以外行為之人,能否論以共同正犯? ‧4-9
專 題 相續共同正犯‧4-11
參、共同正犯之逾越‧4-11
肆、共同正犯脫離與中止‧4-12
伍、任意共同正犯v.必要共同正犯‧4-14
Section 4 教唆犯‧4-30
壹、意義‧4-30
貳、從共犯獨立性走嚮共犯從屬性(限製從屬形式) ‧4-30
參、教唆犯v.共謀共同正犯‧4-31
肆、教唆之逾越‧4-31
Section 5 幫助犯‧4-41
壹、意義‧4-41
專 題 幫助行為參與之時點‧4-41
專 題 幫助行為與構成要件行為間之因果關係‧4-42
貳、中性行為‧4-42
Section 6 共同正犯、共犯與身分犯‧4-48
壹、概說‧4-48
貳、刑法第31條第1項v.第2項‧4-48
 
◎Chapter 5  錯誤論
Section 1 客體錯誤‧5-3
壹、意義‧5-3
貳、法律效果‧5-4
參、共犯對於正犯産生之等價客體錯誤,是否影響其故意? ‧5-4
Section 2 打擊錯誤‧5-10
Section 3 因果曆程錯誤‧5-13
Section 4 容許構成要件錯誤‧5-16
壹、概說‧5-16
貳、常見案例:誤想防衛‧5-17
Section 5 違法性認識錯誤(禁止錯誤) ‧5-21
 
◎Chapter 6  競閤論
Section 1 行為單數‧6-3
壹、常考類型:接續犯v.集閤犯‧6-3
貳、法律效果‧6-5
專 題 刑法廢除牽連犯後,應如何適用? ‧6-6
Section 2 行為復數‧6-10
壹、數罪併罰‧6-10
貳、不罰後行為‧6-12
 
◎Chapter 7  刑罰論
Section 1 纍犯‧7-3
Section 2 自首‧7-10
壹、條文依據‧7-10
貳、要件分析‧7-10
Section 3 緩刑‧7-11
壹、重要條文‧7-11
貳、緩刑之目的‧7-11
參、緩刑之宣告‧7-12
肆、緩刑之撤銷‧7-12
Section 4 假釋‧7-13
壹、重要條文‧7-13
貳、假釋之目的‧7-13
參、假釋之撤銷‧7-14
Section 5 監護處分‧7-15
壹、條文依據‧7-15
貳、監護處分之立法目的‧7-15
參、法院宣告監護處分之應注意事項‧7-16
肆、以保護管束代替監護處分之應注意事項‧7-16
 
◎Chapter 8 沒收
Section 1 違禁物沒收‧8-3
壹、法理基礎‧8-3
貳、要件分析‧8-3
Section 2 犯罪物沒收‧8-4
壹、法理基礎‧8-4
貳、要件分析‧8-4
參、對第三人沒收‧8-6
Section 3 犯罪所得沒收‧8-8
壹、法理基礎‧8-8
貳、審查體係‧8-8
參、直接利得之計算:「中性成本支齣」不應計入‧8-9
肆、沒收犯罪所得時,是否扣除成本?‧8-9
伍、發還被害人製度‧8-10
Section 4 共同正犯犯罪所得之沒收、追繳或追徵‧8-14
壹、犯罪所得沒收之法理基礎‧8-14
貳、共同正犯犯罪所得沒收之處理機製‧8-14
Section 5 過苛減免條款‧8-16
壹、條文依據‧8-16
貳、法務部之立法說明‧8-16
參、適用時機‧8-16
肆、批評‧8-17
 
◎Chapter 9 刑法適用法
Section 1 時之效力‧9-3
壹、條文依據‧9-3
貳、要件分析‧9-3
Section 2 地之效力‧9-5
壹、原則‧9-5
貳、其他判斷標準‧9-6
Section 3 外國裁判之效力‧9-8
壹、條文依據‧9-8
貳、規範目的‧9-8
Section 4 立法解釋(一):刑法上之公務員‧9-9
壹、條文依據‧9-9
貳、要件分析‧9-9
Section 5 立法解釋(二):刑法上之重傷‧9-19
壹、條文依據‧9-19
貳、要件分析‧9-19

圖書序言

Section5 過失犯
 
壹、概說
 
刑法上之過失犯,以行為違反注意義務或結果的預見可能性為要件,學說上稱為「行為不法」;另所發生的結果原屬可以避免者,為「結果不法」。又此二者間,必須具有關聯性(因果關係),纔能成立過失犯。若僅具行為不法,而結果的發生卻不可避免時,因欠缺結果不法,尚不構成過失犯。
 
貳、過失犯行為不法:違反注意義務
 
一、意義所謂「違反注意義務」,意指行為人認識具體行為對於法益之危險性,並且對於其危險行為採取足夠的安全措施或放棄行為,以避免危險之實現。
 
二、注意義務之來源注意義務之來源,原不以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所列舉之義務為限,除交通法規、行政法規,或其他刑法以外的特彆法律規範外,主要仍來自於事實上的因果關係所形成之社會生活規則。而在交通領域中,注意義務係源於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4條第3項「未注意車前狀況」之概括規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4條第3項規定:「汽車行駛時,駕駛人應注意車前狀況及兩車並行之間隔,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不得在道路上蛇行,或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其規範意旨並不限於肇事撞擊點於車前之情形,毋寜指駕駛人就車前一切動態應予注意,此一「注意車前狀況」之注意義務範圍,並涵蓋原在車前,嗣因駕駛行為之動態發展而環繞車輛周邊之具體風險管理,所須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在內。
 
■上榜模闆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4條第3項規定:「汽車行駛時,駕駛人應注意車前狀況及兩車並行之間隔,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不得在道路上蛇行,或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此所謂「未注意車前狀況」之概括條款,其規範意旨係指駕駛人就車前一切動態應予注意,此一「注意車前狀況」之注意義務範圍,包含因駕駛行為之動態發展而環繞車輛周邊之具體風險管理,所須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在內。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