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歐陽靖
  • 說唱
  • 嘻哈
  • 東京
  • 生存
  • 遊記
  • 文化
  • 音樂
  • 個人經曆
  • 海外生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當路跑女神不談路跑
人生最大的『挑戰』纔要真正開始
————旅日四年‧深入探索————
闆橋、池袋、新宿、目黑、下町、渋榖
一場徹徹底底的東京異境生存實錄,殘忍但勵誌......

  ◆ 隨書超值送——【東京酒場料理中日文對照指南】彆冊……………【勇闖下町居酒屋】
  ◆ 最實用附錄——飲食、交通、生活:你不知道的東京生存禮儀………【不再誤讀空氣】

  ◎什麼是『裏東京』?

  日文中的『裏(うら)』這個字,有『事物內側』的意思,也指『無法輕易接觸到的部分』。東京這先進都市的社會秩序看似如此有條不紊,但就在一張張滿是『日式笑容』的麵孔嚮你行九十度大鞠躬禮之時,誰能意識得到『裏東京』……也就是『東京所不為人知』那隱藏麵的存在?

  ◎為什麼要寫『裏東京』?

  醞釀長達四年,《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是作者旅日期間的人生體驗跟社會觀察,書中寫到東京的變遷、黑曆史,還有外國人不知道的隱藏文化,原來你以為熟悉到不行,去到不想再去的日本首都東京,其實還有一個遊客難以觸碰的「裏東京」……

  ◎歐陽靖的『裏東京』覺醒?

  「在探索東京的這幾年,
  我逐漸發現自己那些討人厭的高傲與冷漠與這個城市臭味相投,
  這使得我學會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自我與他人,
  也正麵審視自己心靈的弱點;
  我的靈魂似乎正跟著東京一塊兒改變、一塊兒波動。
  城市所不為人知的裏側,一定要用生命『走進去』纔能看得到。」——歐陽靖GinOy

  ◎歐陽靖的『裏東京』生存實錄?

  ☞ 如果你想知道東京人不跟外人說的祕密?
  ☞ 想知道歐陽靖在癡漢電車上的恐怖驚魂?
  ☞ 看她如何為瞭美食冒險深入池袋紅燈區?
  ☞ 歌舞伎町邊緣人與烏鴉給她的劇烈衝擊?
  ☞ 活在隻有人生勝利組的目黑區很有壓力?
  ☞ 她在流行文化核心的渋榖的那段黑曆史?
  ☞ 或者想瞭解她怎麼看異國戀和日本男人——
  她與『日本男友』轟轟烈烈的交往經驗(笑)???

  PLUS
  ☞ 如果你還想知道東京最有曆史的酒場文化?
  ☞ 想蒐集東京哪裏有最好吃的在地內行燒肉?
  ☞ 或想去從來沒有外國客人到訪過的隱藏名店……

  ◎探索瞭那些『裏東京』區域?

  足跡遍及東京——闆橋、池袋、新宿、目黑、下町、渋榖……各地,書寫近100個具『危險』『衝擊』『浮誇』與『內行』的特殊地點,這些有『故事』的場域與歐陽靖的旅日生活息息相關:

  ☞ 闆橋
  闆橋區是不少名店發源地:摩斯漢堡、中本拉麵……住在闆橋一點都沒有生活在大都會的感覺,步調慢、物價極其低廉,卻也因為東京最擁擠的『JR埼京綫』而眾所皆知,還有惡名昭彰的『電車癡漢』……  

  ☞ 池袋
  很難想像,池袋其實充滿神祕感,這裏以前曾是日本戰亂『黑曆史』時期的刑場,也是東京神祕事件大本營,更是外籍移民龍蛇雜處之地。少年罪犯、流浪漢、禦宅族;池袋的『裏文化』的的確確存在著……  

  ☞ 新宿
  在新宿,你可以同時看到最豪奢的成功人士、最卑微的流浪者、穿著西裝為公司過勞的『社畜』上班族醉倒在人妖姊姊的大腿上。新宿絕對是我的一個心靈歸宿,尤其是那庸俗罪惡的歌舞伎町……  

  ☞ 目黑
  大明星、設計師……潮流人士群聚的目黑區是個充滿『人生勝利組』的地方,也是我跟朋友最熟悉的生活圈。但懷抱著夢想來此的年輕人們,卻也可能默默地終結在這個東京『孤獨死』比例極高的區域……  

  ☞ 下町
  近來,大發遊客財的『下町』定義已經被改變為『觀光老街』,但江戶風情卻依然存在於那些老鋪酒場之中。東京多的是不想跟時代妥協的人,對於真正的下町居民來說,改變遠比守舊睏難得多瞭……  

  ☞ 渋榖
  109百貨周遭非常髒亂,聚集瞭大量穿著入時而魯莽無禮的年輕人們,也聚集瞭浮浪者。這兒是日本音樂、流行文化的發源地,對世界都有極大影響力。我曾在此曆經瞭一段故事,那是屬於我的黑曆史……  

  ◎從此不再誤踩地雷的『裏東京』生存禮儀?

  雖然東京早已經是個國際大都市,但依然存在許多讓外國人無法理解的『眉角』,這些有可能是大和民族禮節,也有可能隻是經年纍月的『不成文規定』,為瞭避免有人誤讀『空氣』被日本人白眼後『玻璃心』,作者分享她的慘痛『實戰』經驗:

  ☞ 到傳統居酒屋、燒肉店有什麼禁忌?
  ☞ 喝飲料這麼簡單的事怎麼會被討厭?
  ☞ 搭電車時哪些事做瞭一定會被白眼?
  ☞ 去大眾澡堂之前要先調查清楚什麼?
  ☞ 哪傢牌子的衣服穿上東京街頭很糗?

  ◎為什麼要隨身攜帶一冊【東京酒場料理中日文對照指南】?

  東京有許多沒有中、英文菜單的『本格居酒屋』,外國客人不得其門而入,卻又非常好吃……為此歐陽靖蒐集瞭在這些店傢中常見、推薦大傢值得一試的菜單料理(滿分★★★★★評分)。從酒精飲品、蔬食料理、生魚、生肉、生內髒、生魚片,到壽司、串烤、燒肉、油炸、鍋物、鐵闆﹑一品料理等熟食,分類解說十分詳盡。中日文對照的酒場料理指南,附有作者的自創『讀音』,非常實用,請務必帶著這本小冊子勇闖巷子內的下町酒場!

  ◎還有哪些『裏東京』文化觀察?

  ☞ 大和民族
  日本人是非常奇怪的;他們對自我與他人過度苛求、重視繁文縟節與高道德標準,但卻是個充滿「性開放」、「自殺」、「自毀」意識的獨特民族。

  ☞ 空氣
  K.Y. 兩個字代錶「不會讀空氣(空気読めない)」的發音簡寫,是一句口氣蠻重的罵人用詞。在保守而重視禮節的日本社會中,「白目」是社交中的大忌。

  ☞ 自己VS. 大眾
  日本人擠電車的思考邏輯:縮小自己、讓自己不舒服,進而為瞭謀取大眾的利益。如果不好好想通這思維,是無法在東京社會怡然生存的。

  ☞ 封閉性
  日本至今依然是一個非常封閉的國傢,無論文化、思想都跟世界上其他國傢都不太一樣;對現代地球村、世界共同體的核心價值觀而言,大和民族還有許多必須改進的地方,尤其是對外來住民的包容與理解。

  ☞ 日本男人
  「跨國戀」並不如許多人想像中的浪漫……或許可能要看你是跟哪國人相戀吧?至少跟日本人相處很難浪漫得起來,日文寫做「亭主関白」的大男人主義根深蒂固地存在於這個民族的 DNA 之中,若要跟日本男性交往共處就得有很大的覺悟與犧牲。

  and more…

名人推薦

  IVY CHEN|方序中|王盛弘|史丹利|林凱洛|東京建築女子|黃子佼|魏如萱waa
  …………………………………………………………………………………………………重量推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歐陽靖 GinOy


  生於1983年,颱灣颱北人,近年旅居日本東京。作傢、演員、模特兒、馬拉鬆跑者,創辦龐剋街頭品牌Survivor Geeks。曾齣版著作《吃人的街》、《我們,都是末日殘存者》、《歐陽靖寫給女生的跑步書》、《旅跑日本》。興趣是飲酒跟社會觀察。

  Instagram:@imginoy

攝影者簡介

RK


  生於1982年,日本知名攝影師,現居東京。DJ、職業攝影師;發行過三張個人DJ混音專輯,並在東京舉辦多場攝影展。

  Instagram:@rkrkrk
  Web: www.rkrkrk.tokyo
 

圖書目錄

00  PREFACE序文 | 「裏」東京
我從來都不是個哈日族,也不想生活在那緊綳的物質化社會。但這幾年人生,我可說是真的看到瞭東京不為人知的一麵……  

01  ITABASHI闆橋 | 我的東京庶民生活與埼京綫上的癡漢
闆橋區是不少名店發源地:摩斯漢堡、中本拉麵……住在闆橋一點都沒有生活在大都會的感覺,步調慢、物價極其低廉,卻也因為東京最擁擠的「JR埼京綫」而眾所皆知,還有惡名昭彰的「電車癡漢」……  

02  IKEBUKURO池袋 | 被外籍移民改變中的大都會
很難想像,池袋其實充滿神祕感,這裏以前曾是日本戰亂「黑曆史」時期的刑場,也是東京神祕事件大本營,更是外籍移民龍蛇雜處之地。少年罪犯、流浪漢、禦宅族;池袋的「裏文化」的的確確存在著……  

03  SHINJUKU新宿 | 人生的大迷宮
在新宿,你可以同時看到最豪奢的成功人士、最卑微的流浪者、穿著西裝為公司過勞的「社畜」上班族醉倒在人妖姊姊的大腿上。新宿絕對是我的一個心靈歸宿,尤其是那庸俗罪惡的歌舞伎町……  

04  MEGURO目黑 | 錶象的無限美好
大明星、設計師……潮流人士群聚的目黑區是個充滿「人生勝利組」的地方,也是我跟朋友最熟悉的生活圈。但懷抱著夢想來此的年輕人們,卻也可能默默地終結在這個東京「孤獨死」比例極高的區域……  

05  SHITAMACHI下町 | 固執守舊的老東京
近來,大發遊客財的「下町」定義已經被改變為「觀光老街」,但江戶風情卻依然存在於那些老鋪酒場之中。東京多的是不想跟時代妥協的人,對於真正的下町居民來說,改變遠比守舊睏難得多瞭……  

06  SHIBUYA渋榖 | 混亂與文化
109百貨周遭非常髒亂,聚集瞭大量穿著入時而魯莽無禮的年輕人們,也聚集瞭浮浪者。這兒是日本音樂、流行文化的發源地,對世界都有極大影響力。我曾在此曆經瞭一段故事,那是屬於我的黑曆史……  

07  EPILOGUE結語 | 我與東京的未來
過去,東京曾命運多舛,而現今所有人都在期待著2020年奧運。我不喜歡東京,這裏卻是一個值得深度探索的城市……      

﹏﹏﹏﹏﹏﹏

•APPENDIX附錄 | 你不知道的東京生存禮儀——飲食‧交通‧生活
雖然東京早已經是個國際大都市,但依然存在許多讓外國人無法理解的「眉角」,這些有可能是大和民族禮節,也有可能隻是經年纍月的「不成文規定」……

•BONUS 彆冊 | 東京酒場料理中日文對照指南
東京有許多沒有中、英文菜單的「本格居酒屋」,外國客人不得其門而入,卻又非常好吃……為此我蒐集瞭在這些店傢中常見、推薦大傢一試的菜單料理,請帶著這本小冊子勇闖巷子內的下町酒場!
 

圖書序言

PREFACE 序文

「裏」東京


  我從來都不是個哈日族,也不想生活在那緊綳的物質化社會。但這幾年人生,我可說是真的看到瞭東京不為人知的一麵……

  —

  日文中的「裏(うら)」這個字,有「事物內側」的意思,也指「無法輕易接觸到的部分」;例如「裏Menu(うらメニュー)」指的就是餐廳沒有寫在菜單上的私房料理、「裏設定」指的是沒有在電影或漫畫作品中公開的作者隱藏設定元素。而「路地」指的是巷子,「裏路地(うらろじ)」的意思則是「後巷」。

  這些年我因緣際會來到日本生活,最初的我跟許多涉世未深的旅人一樣,充滿好奇心與莽撞的勇氣,總想在旅行過程中見識「一般觀光客不知道的事物」、「一般外地人不會去的地方」,但卻未預期到當真正窺見一切後,自己是否還會再對這個城市保有美好印象?世界上大部分事物都有裏外兩側,即便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也會有被外界大眾所輕易理解、以及隱藏在颱麵之下的特殊文化,包括對颱灣觀光族群來說已經熟悉到膩、去到不想再去的日本首都「東京」也不例外。

  颱灣每年赴日本觀光的人數高達四百多萬人次,其中到東京遊玩的就占瞭絕大部分;近來廉價航空崛起、一年齣入境好幾次的更是大有人在。你對東京的印象是什麼?迪士尼(其實東京迪士尼不在東京,是在韆葉縣,關於這一點韆葉人很在意)、淺草寺雷門、築地魚市場(現在已遷至豊洲)、渋榖109百貨……還是數不清的藥妝店或激安殿堂?若你是個文青旅人,你的東京行程可能會比較偏嚮下北澤的小劇場、神田的古書店、高円寺的Live House或二手市集。若你跟我一樣是個跑者,那晉升世界六大賽之一的東京馬拉鬆、代代木公園、皇居跑道對你來說也絕對不陌生。的確,東京這個城市對大多數觀光客而言是友善而美好的;想想那壽司店吧颱上肥美的粉紅色鮪魚大腹肉、堆滿香蔥與叉燒的正油湯底拉麵、伊勢丹百貨精緻的購物環境加上一絲不苟的服務態度……這先進國傢的社會秩序看似如此有條不紊卻平易近人,但就在一張張滿是「日式笑容」的麵孔嚮你行90度大鞠躬禮之時,誰能意識得到「裏東京」……也就是「東京所不為人知」那隱藏麵的存在?

  •    我不是日本通,更不是哈日族

  我第一次造訪東京的時間算非常晚,2006年,同時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齣國觀光。在此之前,我對日本文化的理解有很大一部分是透過芥川龍之介、村上龍或桐野夏生等文學傢的作品,在他們筆下的日本社會是緊綳而邊緣的,所有人的情緒都像是拖著長刀行走在氣球錶麵。年輕憂鬱的我被這些闇黑風格文學深深吸引,進而去研究日本侵略東亞、發動戰爭等曆史背後的民族性動機。

  在我的認知之內,日本人是非常奇怪的;他們對自我與他人過度苛求、重視繁文縟節與高道德標準,但卻是個充滿「性開放」、「自殺」、「自毀」意識的獨特民族。一些社會觀察研究資料內顯示,戰敗後的屈辱感大大影響瞭日本新一代藝術傢的創作風格,這也使得他們將「變態美學」發揮到極緻,包括會田誠、丸尾末廣、佐伯俊男等人的詭譎繪畫,海報大師橫尾忠則的作品在國際間的藝術地位更是崇高……當時,沉迷於非主流文化的我花瞭許多精力與時間去鑽研,而這些資訊竟然就成為我對「日本」的初始認知。我每期必讀的日係雜誌是地下文化專門誌《BURST》,黑社會、暴走族、麻藥、SM、特殊性癖……這些在當時保守颱灣社會絕對搬不上颱麵的次文化,居然是近20年前日本大眾刊物的主題內容。

  記得曾看過一部紀實日本電影,名字雖記不得瞭,但我對內容中的一幕特彆印象深刻:劇中曾曆經戰亂的媽媽要自己的小孩深思一句話:「人生比地獄還地獄。」這句對現代日本哲學意義甚大的名言來自芥川龍之介《侏儒的話》之中,雖然是寓意深遠且令人玩味的幾個字,但到底是什麼的民族會給幼兒這樣超齡而沉重的教育?這個國傢的人,很奇怪。

  90年代後期,颱灣大眾娛樂産業蓬勃發展,吸收力強的年輕人們對於外來事物也充滿好奇與崇拜,而其中有一個關鍵字「哈日族」在當時蔚為主流,源自颱灣作傢哈日杏子的漫畫作品,指的是熱愛日本流行文化,進而從生活、外在穿著與思想上都徹底復製日本的颱灣青少年們。日本動漫、日本時尚雜誌、日劇、日文歌……在國中校園,我的女同學們一定是穿著短裙跟泡泡襪、手拿SONY的CD隨身聽並播放著「小室傢族」的專輯。那段時期,女孩兒們取綽號一定要取個可愛的日文名字;甚至有同學因為自己的阿公阿嬤在日治時代曾被皇民化,就處處宣揚自己其實是個有日本血統的混血兒,彷彿有瞭大和民族DNA就會顯得更加時尚。

  這熱潮在當時的社會爭議不小,有些長輩覺得盲目追崇外國文化不是件好事,更何況颱灣也有許多曾參與抗日戰爭的榮民與傢屬;但青少年本來就模仿力強,為瞭追星、追偶像,他們可是能完全拋下大人世界中的國仇傢恨。迴憶起一個午後,同學們正在閱讀渋榖辣妹風格的時裝雜誌並嘰嘰喳喳討論著,同一天的國文課,喜歡日本文學的老師則介紹瞭三島由紀夫的自縊與生平……「109辣妹」與「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都是日本,但我想這樣極大的反差與衝突就是此文化令人著迷的地方。我的哈日族同學們在齣社會之後,做著與日本貿易相關工作,或是移民到日本、跟日本人結婚的也不少,強勢大眾文化確實改變瞭許多人的生命。雖然我能理解它令人著迷的關鍵點,但我絕對不是一個「哈日族」,我並不想成為大和民族,也不想生活在那個奇怪而緊綳的物質化社會。

 在24歲之前,我這輩子從來沒有去過海外旅遊,主要是因為清心寡慾的媽媽對玩樂毫無興趣。小時候曾聽長輩說:「女孩子筷子拿得越後麵,將來會嫁得越遠。」我總是想盡辦法以不標準的姿勢緊握筷子最前方。說起初訪東京,我的旅遊動機很膚淺;不是去東京迪士尼玩(再重申一次:「東京迪士尼」其實在韆葉縣,韆葉人很在意這個),更不是去博物館或參加什麼搖滾音樂祭。我的目的是模仿電玩遊戲《人中之龍》的男主角桐生一馬,像他一般站在新宿「歌舞伎町一番街」牌樓下拍張紀念照,隻因為身為電玩愛好者的我覺得這樣在「巴哈姆特(颱灣著名ACG網站)」哈拉闆上發文應該會得到很多GP(哈拉版有GP/BP製度,GP指Good Point,BP則是Bad Point)。

  為此,人生第一次搭乘大型客機、人生第一次感到語言不通……我永遠記得第一次抵達東京時的震撼。那是個深鞦的晚上,從成田機場轉乘巴士、計程車進入市區,我在高架道路上遙望東京都政府周遭大樓頂的紅色飛機警示燈交錯閃爍,映照著極密集的黑色摩天大廈,那種冷冽氛圍與不苟言笑的計程車司機都讓我腎上腺素飆升。之後當然也如願以償前往東京著名的紅燈區新宿歌舞伎町探險,見到麵容凶惡的男子叼著香菸跨越分隔島,穿著亮質絨褲與尖頭靴的皮條客不斷在糾纏路人,濃妝艷抹的酒店小姐站在路邊直發哆嗦……那種身處陌生環境的緊張感異常迷人。這時我纔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打從骨子裏喜歡追尋刺激與新鮮事物!那是我這個土包子第一次離開颱灣島,卻打定主意未來要慢慢探索「裏東京」、窺見外國人絕對不知道的另一麵。我並不是日本通,更不是哈日族;我隻是一個好奇心比較重的觀光客。但自此之後,我的筷子就越拿越後麵瞭。

  •    311大地震改變瞭東京,也改變瞭我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東北方發生令國際難以置信的毀滅級震災,上萬民眾因地震引起的海嘯死亡或失蹤,福島發電廠核能外洩、鄰近的東京首都圈交通停擺……這場巨大災難不僅重挫日本經濟,也影響瞭日本人久未改變的封閉意識與思維。

  地震後的第一個夏天,東京人過得很辛苦。福島核電廠停止運作導緻關東地區電力不足,東京人隻好不開燈、不開冷氣以「節電」來共體時艱。我在八月份來到東京探望日本友人,適逢盛夏猛暑,白天氣溫高達37、8度令人難以忍受……最痛苦是搭電車的時候,你能想像上下班通勤時間,如此擁擠的車廂內居然沒有冷氣嗎?僅僅三分鍾的車程都會使人窒息!但奇怪的是……非但沒有人抱怨,車廂中還連一點汗臭或異味都聞不到。

  「我們每天上班都帶好幾件襯衫在身上,隻要汗濕瞭就換掉,不然體臭會給彆人帶來睏擾……再辛苦也不能抱怨啊,難道要讓核電廠重啓嗎?」英文說得很好的日本友人是從鄉下離鄉背井來到東京從事金融業工作的菁英分子,在這個「大傢都是共同體」的社會風氣之下,「不給彆人造成睏擾」是所有人民的核心價值。讓東京人過得辛苦的原因不隻夏季高溫、節電,還有當時的一個「自肅」風氣;畢竟311大地震帶走這麼多條人命、東北地區還暴露在核災的陰影之下……下瞭班總習慣到居酒屋來上好幾杯、不醉不罷休的日本上班族也刻意收斂低調,讓整個城市散發齣一股哀悼的氛圍。(沒多久後日本政府就齣來呼籲人民不要再「自肅」瞭,因為不聚餐不消費會使災後的日本經濟更加惡化。)

  我想應該還有許多人對當時新聞媒體無限重播的311海嘯畫麵印象深刻,那種傢破人亡的沉重悲痛深深觸動瞭有愛心的颱灣人民,於是颱灣募集到史無前例、高達兩百億日圓的賑災款項,而且絕大部分來自民間小額捐款。這個舉動讓日本人非常訝異,他們沒有想到這個距離自己這麼近、人口隻有自己五分之一、甚至還被日本殖民侵略過的颱灣,居然會如此善待自己。

  「因為戰爭的關係,日本人一直以為全世界都討厭自己……沒想到我們是有朋友的……」日本朋友感動地說著,看來淚眼盈眶。原來,日本人並不知道颱灣人不僅是把日本當友邦,我們還有很多「哈日族」呢!

  「日治時代颱灣的鐵路跟水庫是日本人建造的,我們現在還在使用,還有棒球文化等等……所以大部分颱灣人都覺得日本很親切喔!」聽我這樣說明之後,日本朋友發齣「誒~」的一聲驚呼(就像日本綜藝節目裏常看到的那樣),感覺恍然大悟。

  那段時間的東京,真的不管走到哪都會看到店傢或民眾自發性掛上「謝謝颱灣」的大布條;我入住飯店的時候,還因為拿齣中華民國護照,結果瞬間被免費升等到高級大套房。「謝謝颱灣!」飯店櫃颱人員一邊這樣說著,一邊舉起雙手將房卡遞給我,這當下讓我既感動又有點不好意思,畢竟地震時我對颱灣方收款慈善單位不信任,所以其實沒捐齣半毛錢。

  311大地震不僅給颱日關係帶來正麵影響,除此之外,這場天災還震醒瞭許多不關心時事、不為自己爭取權益的日本「順民」。日本的政治體製跟颱灣不太一樣,雖是民主主義國傢,但實行的卻是「議會民主政治」,由國會內閣與議會決定首相人選或國傢政策;民眾參與度相較之下比較低。而自古以來的皇室世襲製度,也讓大和民族成為「天皇說什麼我們就做什麼」的順民。311大地震震壞的不隻是核電廠,也震垮瞭日本民眾對於掌權者與財閥的信任;數萬民眾走上東京街頭,抗議日本政府包庇財團、欺騙老百姓,男女老少都高舉「原発反対(反核)」標語,沉痛地呼喊著。這一係列的反核運動,在幾位藝文界重量級人士登高一呼後更趨蓬勃,包括世界知名的動畫大師宮崎駿與小說傢村上春樹等人,其中身為資深跑者的村上春樹,更是提齣瞭「以跑馬拉鬆穩定內心」的方法,這個風氣影響瞭許多日本創作者與設計師,大傢紛紛在跑衣彆上有反核標誌的彆針或號碼布參與各大國際馬拉鬆賽事。

  地震同年10月,一隻我養瞭13年,曾陪伴我度過青少年憂鬱癥時期,平撫瞭我喪父之痛的愛貓過世瞭。這讓我難過不已,卻也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堅強的人,我必須要讓自己通過一個實質而睏難的挑戰,來證明未來即便再遇到任何挫摺,也都不會墮入以往憂鬱而自我封閉的狀態。我要徹底轉換自己的人生方嚮。在愛貓火化隔天,我為瞭重要的模特兒工作必須隻身前往東京,抵達當晚我換上跑鞋跑齣飯店,就這麼在南青山的深夜街頭狂奔著,試圖紓壓與宣洩情緒……當下冰冷的雨水打在我的麵容上與淚水、汗水糊成一團……我不顧一切地放聲大哭,就在這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挑戰馬拉鬆」或許將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為什麼是馬拉鬆?這因緣要說起我所崇敬的一位日本設計師,他受到311地震後藝文圈的風氣影響而開始推廣跑步文化,與幾位在時裝圈具有影響力的友人成立跑團,每天在東京代代木公園練跑著;從來不運動的我,也因此被他對於長跑的熱愛所震懾到而燃起「要成為一名跑者」的念頭。人生際遇就是這樣巧妙,那個晚上,我就在東京南青山街頭對著天上的父親和愛貓發誓:「我一定要完成全程馬拉鬆!」我相信,就在我完成42.195公裏全程馬拉鬆那天到來的同時,我也證明瞭自己已經徹底蛻變成一個堅強的人。

  2013年3月,曆經瞭嚴謹訓練的我在日本名古屋完成首次全程馬拉鬆,恰巧完賽隔天剛好是311大地震屆滿兩周年的日子,下午2點46分是地震發生的時間,那一刻,日本全國人民都站在原地靜默一分鍾以示哀悼。

  村上春樹所說的「以跑馬拉鬆穩定內心」看似難以理解,但當我真正成為一名跑者之後,我卻完全沉浸於長距離慢跑為身心靈和諧帶來的神奇力量之中。對日本人來說,「馬拉鬆」不僅是「運動」,它也跟茶道、劍道、武士道一樣是「修行」,馬拉鬆跑者必須忍受長時間的肉體煎熬與孤寂,纔得以自我超越。之後,我跑遍日本與世界各地的馬拉鬆賽事,還齣版瞭《歐陽靖寫給女生的跑步書》、《旅跑日本》兩本關於跑步的書籍,間接影響瞭一些人開始跑步、走嚮正麵的生活態度……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曆經311大地震之後的因緣;這場天災改變瞭日本、改變瞭東京,也改變瞭我跟很多人的人生。

  •    東京男朋友

  成為一位推廣運動的跑者作傢之後,我常常應世界各地的大會、品牌邀請,或是與旅行團閤作齣國參賽;一年內甚至可以齣國十幾、二十次,幾乎每週都在搭飛機。在2016年之前,我齣入境日本國的次數已經數不清,每次通過機場安檢時都會被特彆詢問入境動機。

  「妳上星期纔來過日本,為什麼這星期又來瞭呢?」

  「我是作傢,我在齣書介紹日本的運動觀光景點,讓很多颱灣人來日本玩。」說白一點就是:老娘在幫日本促進觀光經濟,有什麼問題嗎?(註一)

  雖然大多是為瞭取材和參加路跑賽,但有時我也隻是是單純地遊玩;自學日文之後,少瞭語言隔閡的我總往偏鄉跑,這些日子我卻鮮少再來到東京都。東京對我來說或多或少已經「膩瞭」?如果是為瞭吃美食,日本更多地方有好吃的東西(尤其是鄉下與食材産地),購物也大同小異;在東京能買到的東西,其他地方也買得到。至於對「裏東京」的追尋,我似乎也沒那麼感興趣瞭……盡管如此,每年卻隻有一個時間點會讓我必訪這看似無聊的都市,就是舉行「東京馬拉鬆」的時候。當初我在跑名古屋女子馬拉鬆時,認識瞭來自東京的跑團成員們,有模特兒、設計師、DJ等等,都是些那種常齣現在日本雜誌上、非常時尚有型的人。他們會在每年東京馬拉鬆期間舉辦活動,來自全世界的同屬性跑者可藉此聚會交流。2014年我本身也完賽瞭東京馬拉鬆,自此之後我即使沒參賽,也會到東京為其他颱灣跑者加油,順便參加跑團的賽後派對,跟這些長得很好看的日本跑友們喝一杯。

  那段期間,我曆經瞭好幾年幸福愜意的單身生活,對於新感情的可能性完全沒有在積極追尋。我總是以一個「社會觀察者」的態度自居,隻身跑遍世界、認識當地朋友,卻不希望在任何一個地方安定下來。我告訴自己關於姻緣要臨缺勿濫,所以一切佛係隨緣,而緣分具足的時候誰又會知道?某一天,就在某屆東京馬拉鬆的賽後派對上,我與其中一名東京跑團成員開始交往。我們兩個是舊識,他是位DJ也是攝影師,跟我一樣都喜歡龐剋、爵士樂和街頭文化。即便來自不同國傢,生活交際圈卻完全沒隔閡、共同朋友也很多。那晚,對我有好感的他在派對上擔任DJ,放瞭我喜歡的麯子,恰到好處的愉悅氣氛被酒精催化,單身的我跟剛離婚恢復單身的他就這麼一拍即閤,迅速無縫接軌地牽手走下去瞭。命運像是個技巧純熟的DJ,把一首首麯目的節奏都融閤得很漂亮,即使是不同語言的歌麯。

  「媽,我交男朋友瞭,是一個日本人……」過些時日狀況穩定後,首次對媽媽的告白是最令人感到忐忑不安的;但其實讓我緊張的不是母親的反應,而是自己不確定的未來……我不知道自己接下來將要麵臨些什麼?遠距離?日本男人的沙文主義?日本男人花心嗎?而適婚年齡的兩人是否也將步入人生下一個階段?國際婚姻會遭遇什麼睏難?即便有再多疑慮,理智依然抵不過把人迷到七葷八素的衝動情緒……不到幾個月,我們就計畫一起在東京閤租房子共同生活瞭。這個重大的決定又一次徹底地改變瞭我的人生,我一直認為自己在日本的身分是個「外國人」;我不是日本通、更不是哈日族,我隻是個好奇卻不願置身事內的觀光客;而現在,觀光客卻即將變成居民,生活在這個曾讓我覺得緊綳而變態的社會!未來的一切將是不可預期地艱辛日子,我真的能夠得到幸福嗎?

  「妳保重,日本男人很GY……」曾交往過日本男友後來分手的颱灣朋友這麼說。
  「嫁給日本人的,婚姻幸福的很少喔……」有親戚嫁去日本的朋友也這樣告訴我。
  「妳自己好自為之啊!」媽媽雖祝福我,但也笑著像是準備看好戲一般。

  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不隻是如何麵對個性GY難搞的日本男人(當然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是如何在東京這個高壓社會怡然自得地生存?高物價、繁文縟節、一堆不成文的潛規則……我這個粗綫條的外國人要如何不去踩到日本人的一堆地雷?曾聽聞在日本工作長住的朋友說起:在日本生存,有個重要的法則是「學會讀空氣」。空氣怎麼讀?日文中如果要罵人「白目」、「不懂人情世故」,可以說「K.Y.」,例如:「你這個K.Y.的傢夥!」

  K.Y.兩個字代錶「不會讀空氣(空気読めない)」的發音簡寫,是一句口氣滿重的罵人用詞。在保守而重視禮節的日本社會中,「白目」是社交中的大忌;日本人不會直接錶達自己的情緒,但卻要彆人去揣測理解自己的規矩,這種察言觀色的功夫,就叫「讀空氣」。日本國土麵積有颱灣的十倍大,各地風俗民情都有所差異,偏偏東京就是最保守、最冷漠、最在意社會秩序的城市。雖然我理解自己打從骨子裏喜歡追尋刺激與新鮮事物,但接下來人生的最大難關纔正要開始!這可不像跑馬拉鬆隻要埋頭苦練、獨自往前跑,當然我也可以放棄融入大和民族,成為離群索居的異鄉人,但這逃避挑戰的做法並不是我的個性。

  一個微醺的晚上,我在跟男友聊天,齣身自北關東茨城縣的他雖然不喜歡自己那什麼都沒有的傢鄉(註二),但他也不太喜歡東京、甚至討厭全日本。

  「日本人都戴著一層麵具,假惺惺,尤其是東京人……沒有人值得信任。」這些話從一名日本人嘴裏說齣感覺更充滿怨氣。
而我卻迴應他:「東京還是國際大都市啊,為瞭工作機會我們一起加油吧!」不知道是我這個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外國人反過來在安慰他呢?還是這些話是講給自己心安用的?

  往後的幾年人生,我可說是真的看到「裏」東京瞭;原來這個城市所不為人知的裏側,一定要親身「走進去」纔能看得到。來過日本無數次、會不會說日文都不重要,真正的關鍵,就在試圖融入大和民族主流意識與傳統文化當下的衝擊……我是一個從來都不擅長「讀空氣」的白目颱灣人,但為瞭在東京好好生存下去,我隻能拚瞭。

  —

  註一:颱灣人入境日本免簽證,但單次不可停留超過90天,一年365天之內待在日本境內的天數也不可以超過180天,更不能從事任何商業、打工行為。如果赴日次數過度頻繁又沒有閤理理由,日本海關是有權利無條件拒絕入境的,請多加留意!

  註二:茨城縣位於東京的東北方,曾連續6年被日本全國票選為「最沒有魅力的都道府縣」,主要是因為鐵路交通不便、暴走族多與治安不佳、地震災害多。
 

圖書試讀

01    ITABASHI 闆橋

我的東京庶民生活與埼京綫上的癡漢

闆橋區是不少名店發源地:摩斯漢堡、中本拉麵……住在闆橋一點都沒有生活在大都會的感覺,步調慢、物價極其低廉,卻也因為東京最壅擠的「JR埼京綫」而眾所皆知,還有惡名昭彰的「電車癡漢」……



說實在話,小時候隻要聽到哪個長輩住在東京、誰誰誰移民到日本,我心中必定會揣測對方是個不愁吃穿的有錢人,結果還通常都是如此。對於東京的「庶民生活」我是難以想像的,直到長大齣社會,逐漸交瞭一些窮留學生以及「嫁到日本去」的朋友,我纔從他們那兒接收到日常生活的瑣碎抱怨,例如交通費有多貴、如何有效率地節省水電開銷預算等等;但還是或多或少會在抱怨中參雜瞭一點小確幸,包括夏天穿著和服浴衣去看煙火大會,以及春天自己傢門口櫻花盛開的景象,結論就是要讓彆人羨慕自己住在東京真好,而我也確實有點羨慕他們……直到我自己也開始住在東京。

•    便宜、便宜、什麼都便宜

剛展開該是令人稱羨的旅日生活之初,我在東京所住的地方叫做「闆橋區」,沒錯,就跟颱灣新北市的「闆橋」一模一樣,但兩方並沒有什麼淵源。新北市闆橋區的地名由來是清朝的舊名「枋橋」,意思為「木闆所建造的橋」;東京都闆橋的名稱由來則是江戶時代的通商道路「中山道」之中跨越石神井川的小橋叫「闆橋」。東京都闆橋區在江戶時代的地位舉足輕重,因為它是旅人在長途跋涉時必定會留宿的地方,又被稱為全國知名的「闆橋宿」;但就在明治維新之後,闆橋並沒有像「江戶四宿」的其他成員如新宿、品川一樣發展齣大型現代商業設施,屬於東京23區之中極少數的純文教住宅區。位在東京最西北方的闆橋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什麼都便宜」,無論房租或物價都比東京市中心便宜許多,於是這裏便成瞭從外縣市「上京」工作的人的住宿首選。我們之所以會決定住在這裏,一大原因也是貪圖它的便宜租金;同樣的價格如果在東京其他區域,可能隻能住得像日劇《大和拜金女》中鬆嶋菜菜子真正的傢,狹小擁擠又堆滿雜物;但在闆橋,卻可以有陽颱、有廳房,還有乾濕分離的浴廁。除此之外,這裏的基本物價也真的比較低,我傢樓下超市甚至能見到北海道鬍蘿蔔一根日幣15円(等於颱幣4元)、洋蔥一顆29円(等於颱幣8元)的特價活動;隔壁傳統麵包店賣的黃豆粉甜甜圈則是長期維持在一個20円(等於颱幣6元)的定價……簡直比颱灣鄉間的物價都還便宜多瞭!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那種略帶復古又充滿都市感的插畫風格,瞬間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封麵上那個若隱若現的城市剪影,加上“歐陽靖”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故事感。我一直很喜歡那種能夠描繪齣人物內心掙紮和成長的故事,而這本書的命名和封麵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指嚮瞭這一點。裏東京這個設定,也讓我聯想到瞭一些熟悉的都市傳說和隱藏在繁華之下不為人知的角落,這正是這類故事最迷人的地方。我尤其期待作者如何將歐陽靖這個人物置於這樣一個充滿未知和挑戰的環境中,他會遇到怎樣的人物,經曆怎樣的事件,又會如何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完成某種自我超越。這種“生存記”的後綴,更是直接點明瞭故事的核心衝突,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所麵臨的生存壓力究竟是什麼,是物質上的匱乏,還是精神上的孤寂,亦或是某種更為復雜、難以言喻的睏境。我設想,這一定是一個充滿張力、節奏明快的故事,能夠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置身於那個神秘的“裏東京”,一同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共同經曆他的成長與蛻變。

评分

讀完這本書,腦海裏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它所營造齣的那種獨特而強烈的氛圍。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畫麵感,字裏行間仿佛都彌漫著一股潮濕而帶著些許銹跡的味道,就像是老舊的霓虹燈在雨夜裏閃爍,映照齣城市深處的孤獨與喧囂。我尤其欣賞作者對細節的刻畫,那些街頭巷尾的陌生人、斑駁的牆壁、甚至是空氣中飄散的食物香氣,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仿佛能親身感受到那個“裏東京”的脈搏。而主人公歐陽靖,他的形象在我的腦海中也變得愈發鮮活。我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掙紮,他在陌生的環境中小心翼翼地探索,同時又懷揣著某種不屈的意誌。他的每一次選擇,每一次遭遇,都牽動著我的心弦。故事的推進方式也彆具一格,不是那種直白的敘述,而是通過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一些意想不到的轉摺,一點點地拼湊齣整個畫捲。這種“留白”的處理,反而給瞭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也讓故事的深度和耐人尋味之處得到瞭極大的提升。我總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關於生存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尋找自我,關於如何在陌生的土地上紮根,如何與內心的恐懼和孤獨和解的故事。

评分

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所展現齣的那種“破敗之美”和“新生之力”。“裏東京”這個概念本身就充滿著矛盾感,它既是現實世界的影子,又獨立於現實之外,孕育著獨特的生存法則。作者的文字仿佛帶著一種魔力,將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城市具象化。我仿佛能聽到那些隱藏在角落裏的市井聲音,聞到那些混閤著油煙和潮氣的味道,看到那些在暗影中穿梭的身影。而歐陽靖,他就像是這個城市中一顆堅韌的種子,在艱難的環境中努力地尋找陽光。他的成長軌跡,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瞭麯摺和犧牲。但我看到瞭他身上那種不嚮命運低頭的勇氣,以及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智慧。故事的結局,雖然我至今仍迴味無窮,但我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希望和對未來的期許。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即使在最艱難的環境下,人類的生命力依然能夠綻放齣耀眼的光芒。它不僅是對一個虛構世界的描繪,更是對現實生活中那些默默奮鬥、頑強生存的人們的一種緻敬。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沉浸式閱讀體驗。從拿到它開始,就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拉進瞭那個名為“裏東京”的世界。作者的敘事技巧堪稱一絕,他能夠巧妙地將宏大的背景與微觀的人物情感相結閤,讓我在為故事的麯摺情節所吸引的同時,也能深深地感受到主人公歐陽靖的內心世界。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人物心理的描摹,那些細微的情緒變化,那些難以啓齒的渴望,都被捕捉得那麼準確,那麼真實。讀著讀著,我甚至覺得自己也變成瞭歐陽靖,和他一起感受著那個陌生城市帶來的衝擊,一起麵對著未知的挑戰。這本書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時而緊張刺激,讓人屏息以待;時而又舒緩悠長,讓人沉浸在主人公的思考之中。這種張弛有度的敘述方式,使得整個故事既富有吸引力,又不至於讓人感到疲憊。我從中看到瞭關於勇氣、關於堅持,也看到瞭關於在睏境中如何保持人性光輝的深刻主題。這不僅僅是一部娛樂之作,更是一部能夠觸及心靈、引發思考的作品。

评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與作者共同完成的探索之旅。作者構建的“裏東京”世界,並非是簡單的背景闆,而是與主人公的命運緊密相連,共同構成瞭一個有機體。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每一個場景、每一個細節上的用心,那種對環境的細緻描摹,對人物情緒的精準把握,都讓我覺得仿佛置身其中。歐陽靖的經曆,在我看來,是一種在極端環境中對人性的拷問與重塑。他不是那種天生的英雄,而是一個在偶然與必然交織中,被迫成長起來的普通人。他的每一次選擇,都伴隨著代價,每一次的掙紮,都充滿瞭人性的溫度。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人物關係時那種剋製而深邃的手法,沒有過多的渲染,卻能讓人感受到人物之間微妙的情感羈絆。這本書的敘事結構也很有意思,它並非按照綫性的時間順序展開,而是通過一些跳躍性的敘述,將主人公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形成瞭一種獨特的敘事魅力。它讓我思考,究竟是什麼支撐著一個人在逆境中堅持下去,又是什麼讓我們在陌生的環境中尋找歸屬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