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木村的痠痛自癒療法:百萬人都在學,3分鐘解痛!揉一揉、拉一拉,圖解對症根治99%痠痛(附示範影片QR碼)

黃木村的痠痛自癒療法:百萬人都在學,3分鐘解痛!揉一揉、拉一拉,圖解對症根治99%痠痛(附示範影片QR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木村
图书标签:
  • 痠痛自癒
  • 黃木村
  • 按摩
  • 伸展
  • 解痛
  • 健康
  • 理療
  • 圖解
  • QR碼
  • 居家護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3分鐘痠痛解放書》全新封面版
系列作品累積銷售破20萬!
養生保健暢銷作家黃木村「人體自癒療法」第二彈!
99%醫生解決不了的痠、痛、麻,一個動作就搞定

  傳承自隋代養生功的「人體自癒療法」!
  每天只要3分鐘,拉拉腰、轉轉手、踢踢腿、動動下巴,
  不必花時間看醫生,不用花錢按摩推拿,也不用道具,就能解決所有痠痛!

  你是否有以下症狀──
  長期肩膀僵硬,全身「頂叩叩」像石頭人?
  常常腰痠,腰挺不直也彎不了?
  肩膀持續性痠痛、手臂無法舉高?
  頭昏腦脹、頭痛頭暈,甚至影響思考、睡不好?
  雙腿無力、腳麻,爬樓梯覺得有點吃力?……

  注意!若有以上症狀,代表你的筋肌骨肉、五臟六腑正在求救!
  如果置之不理,或只是擦痠痛藥膏、吃止痛藥來舒緩,
  不但於事無補,長期下來可能讓身體更糟糕。
  作者黃木村老師告訴你:想擺脫痠痛,就要啟動體內的「神奇自癒力」!
  本書教你如何照顧全身7大部位,啟動5大免疫腺體,從此告別惱人的54個痠痛病症!

本書特色

  【1】養生功法傳承千年,鬆筋活骨活絡氣血,啟動全身自癒力,疲病痠痛都擺脫!


  看似簡單的轉手、提肛、縮小腹、動腳踝等動作,竟有刺激穴道、活絡筋脈、按摩臟腑的功效!「人體自癒療法」源自中國隋朝,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後來經過黃木村老師去蕪存菁,將各項動作加以系統化歸納整理,成為一套「好練、好用」的養生運動功法。由於強調藉由「拉動筋骨、伸展肌肉」來「刺激穴道、活絡筋脈」,不但可用於「平日保健」,還能用於「症狀改善」,只要天天做,就能讓痠痛疲勞都消失!

  【2】全世界百萬人受惠,親身實證自癒效果,大小痠痛都能解,不同族群全適用!

  很多人一開始不相信,醫生解決不了的痠痛,竟然一個動作就搞定?沒錯!「人體自癒療法」就是這麼神奇!「人體自癒療法」至今已成功幫助全球超過百萬人重拾健康,從台灣、大陸、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到美國、加拿大,甚至是非洲,都有人在練!不管是常見的頭痛、肩頸僵硬、關節炎,還是胸悶、生理痛、骨質疏鬆、痛風,通通能治好。不論你是上班族、銀髮族或家庭主婦,絕對能親身經歷「身體好轉」的改變!

  【3】保健動作簡單易學,從頭到腳7大部位,五臟六腑全激活,隨時隨地都能做!

  「人體自癒療法」的基本動作涵蓋7大部位,但每個動作都非常簡易,例如:轉轉手、拉下巴、吸氣提肛……不需要特別的場地,也不講究一定的時間,練過的學員甚至會告訴你:「連在被窩裡都可以做!」重點只在於:「天天都要做!」每天花3分鐘,就能活化代謝,促進氣血流通、排除病氣,改善所有痠痛麻的不適!

  【4】作者入鏡親身示範,獨家錄製教學影片,步驟清晰看就懂,輕輕鬆鬆就學會!

  「人體自癒療法」傳人黃木村老師,推廣這項養生功法數十年來如一日,而其著作《人體自癒療法:3分鐘動出免疫力》、《驚人的人體自癒療法》自問市後,便在全球華人社會暢銷流傳,並經常受邀至各地演講教學。本書亦由黃木村老師親自示範,並錄製「人體自癒療法」的基本動作和對症應用的影片QR碼,在家就能跟著老師輕鬆練功!

  【5】全書設計大字大圖,閱讀方便不費眼力,對症翻閱好應用,一書在手保健康!

  本書顧及讀者使用上的需要及便利,在字體選用及圖片的編排方面都務求「閱讀方便」,除了盡量放大示範圖片和說明文字,也在7大部位的「基本動作」之外,另將「常見病症」加以分門別類,便於「對症應用」。而每個動作也都有清晰的輔助線、改善要領等相關標示,只要一書在手,就能隨時參閱應用,不管是老人家的五十肩、腰背痠,還是年青人的電腦手、網球肘,都能自救擺脫、常保健康!

專業醫師‧各界名人推薦

  財團法人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法律顧問│宋明蒼
  泰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慧玲
  佬廚房食品有限公司創辦人│徐茂鑫
  退役少將│張德傑
  禾馨民權婦幼健康中心主任‧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貴帥
  京華中醫聯合診所醫師│鄒瑋倫

  (依姓名筆劃排序)
标题:告别顽固酸痛,重获身体活力:精选舒缓与自愈实践指南 引言:身体的低语与自愈的潜能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各种酸痛、僵硬和不适感似乎成了难以摆脱的“伴侣”。从久坐引起的肩颈僵硬,到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再到长期姿势不良导致的慢性疼痛,这些信号往往被我们忽略或简单地用止痛药应付。然而,身体的每一处酸痛,都是一次求助的信号,提示着深层的结构失衡或能量阻塞。 本书并非要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而是旨在为您提供一套系统化、易于操作的自我调理工具箱。我们相信,身体拥有惊人的自我修复能力。通过理解疼痛的根源、学习精确的身体力学原理,并结合温和而有效的放松技术,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守护者。 本书将带您深入探索身体的构造,揭示那些常常被误解的疼痛触发点,并指导您如何通过日常的微小调整,实现长期的酸痛管理与预防。 第一部分:理解疼痛的本质——不只是“拉伤”那么简单 疼痛不仅仅是受伤部位的直接反应,它常常是身体代偿机制长期运作的结果。本部分将拆解现代人常见疼痛的深层成因。 第一章:现代生活方式与慢性酸痛的关联 久坐的隐性杀手: 探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何导致核心肌群的失活和周围肌肉的过度紧张。我们将分析“计算机颈”、“圆肩驼背”等姿势如何逐步演变为慢性疼痛。 呼吸模式与全身张力: 许多人习惯于浅层胸式呼吸,这会持续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肌肉长期处于“战斗或逃跑”的紧绷状态。学习如何通过深层腹式呼吸来启动副交感神经,实现深层放松。 筋膜网络: 介绍筋膜——连接全身的结缔组织——的重要性。解释筋膜如何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一个部位的紧张如何牵动全身,导致远端部位出现疼痛。 第二章:常见酸痛的“真正”触发点 颈部与头痛: 区分紧张性头痛、偏头痛与枕神经痛的差异,并指出通常被忽略的胸小肌和斜方肌上束的“扳机点”。 肩关节的秘密: 探讨肩袖肌群的失衡如何导致“五十肩”的假象,以及肩胛骨的稳定机制对上肢活动度的决定性影响。 腰背部的压力释放: 深入分析骨盆前倾/后倾对腰椎曲度的影响,以及梨状肌、腰方肌等深层肌肉如何成为坐骨神经受压的“替罪羊”。 第二部分:激活身体的自愈开关——针对性的放松与激活技术 本部分的核心在于提供实用、无需器械、可立即上手的操作方法。关键在于“精确”而非“用力”。 第三章:被动拉伸的误区与主动释放 静态拉伸的局限性: 分析传统长时间拉伸可能带来的过度伸展风险,尤其是在肌肉群已经过度疲劳时。 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基础应用: 介绍“收缩-放松”技术,教导读者如何在保持安全范围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延长和放松紧张的肌肉纤维。 动态热身与冷却: 强调在活动前通过小范围、有控制的运动来激活目标肌肉群的重要性,而不是简单地拉伸冷着的肌肉。 第四章:软组织松解的艺术——自我按摩与压力点处理 徒手释放技巧: 学习使用指腹、指关节或简单的网球/瑜伽球,针对性地对付那些深层、难以触及的疼痛结节(Trigger Points)。 “找寻疼痛的源头”练习: 引导读者分辨是紧绷感来自直接疼痛处,还是来自于其上游或下游的牵扯点。例如,处理手腕的僵硬可能需要放松肘部和肩膀的肌肉。 淋巴与血液循环的促进: 介绍温和的刷动和轻柔的揉捏手法,帮助清除代谢废物,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过程。 第五章:姿势重塑与生物力学优化 身体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本章侧重于如何“站、坐、走、举”才能最省力、最不易损伤。 核心稳定性的“感觉”训练: 摆脱复杂的腹肌训练,专注于理解腹横肌和骨盆底肌的协同作用,这是稳定脊柱的基石。 站姿的垂直对齐: 讲解如何通过简单的视觉标记(如耳垂、肩峰、髋骨大转子、膝关节、脚踝外侧)来校准身体的重心,减少关节的非必要负荷。 日常活动中的微调: 如何在提重物、弯腰捡东西、甚至睡觉时调整体位,以减轻脊柱和关节的瞬时压力。 第三部分:融入生活的长期维护策略 酸痛的根治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事件。 第六章:环境适应性调整 工作台面的“人体工程学”: 详细指导显示器高度、键盘位置、座椅靠背支撑的设计原则,确保工作环境不再是酸痛的制造者。 睡眠环境的考量: 枕头的高度、床垫的支撑力如何影响夜间脊柱的自然生理曲线。介绍侧卧、仰卧和俯卧时的最佳体位调整。 第七章:压力管理与疼痛的神经学联系 疼痛的“情绪开关”: 探讨长期焦虑和压力如何降低我们的痛阈,使我们对轻微的刺激也感到剧痛。 正念冥想与身体扫描: 引入简单、非宗教性的正念练习,帮助个体学会“观察”而不是“反应”疼痛感,从而打破疼痛的恶性循环。 结语:成为自己身体的智慧工程师 本书提供给您的不是一套死的动作,而是一套开启身体智慧的钥匙。通过学习这些技巧,您将不再被动地等待疼痛的爆发,而是能主动感知身体的需求,用最自然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肌肉弹性、调整关节排列。持续的自我关怀,才是通往持久健康与无痛生活的必经之路。现在,就从您的身体开始,进行一次细致而温柔的勘探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隋朝養生功法傳人 黃木村


  ‧靈鷲山道場講師。普賢基金會講師。民視交通台《幸福學分班》節目養生專家。曾受邀至全台各企業機關團體,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北美……等世界各地演講。

  ‧自幼得其恩師傳授源自隋朝的養生功法,主張導引運用人體的氣來按摩五臟六腑,以達到改善病症的目的。經多年鑽研,並不斷加以調整、去蕪存菁,促使「人體自癒療法」運動趨於完善。

  ‧秉持「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虔誠信念,致力推廣「人體自癒療法」,即使剛開始大部分的人都抱持不相信的態度,他也不曾放棄。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人體自癒療法」的驚人良效已傳遍全世界,更有無數人因為這套傳承千年的養生功法而重拾健康。

  ‧為了幫助更多人,黃老師仍持續授課、四處奔波演講,但求利益眾生;一方面希望能協助病情嚴重、需要個別指導的人;一方面則為了讓「人體自癒療法」這套源自古人和恩師的運動,能繼續傳承下去。

  ‧相關著作《驚人的人體自癒療法》、《醫生說治不好的病,99%都靠3分鐘自癒力運動》常年榮登各大書店保健養生書暢銷排行榜。

 

图书目录

【推薦序1】告別長年肩頸痠痛,連搭飛機時都可做!──宋明蒼
【推薦序2】這套自癒療法讓換肝後的我身心健康,愈來愈年輕──張德傑
【推薦序3】紓緩長年過勞病痛,並為癌後的長輩恢復健康!──宋慧玲
【推薦序4】罹癌兄長神奇好轉,親眼見證自癒療法的奧祕!──徐茂鑫
【作者序】治身養性,消病解業,唯在一心:願把金針度與人!
 
【第1章】醫理實證!喚醒「自癒力」,掃除「痠痛麻」,就能雙享健康與長壽!                                                                                                                                                                                           
 
「自癒力」是與生俱來的,卻被後天錯誤的生活習性破壞了
☆氣血暢通就身強體健,氣血不通就痠痛老病
☆自癒力衰退3徵兆,哪裡痠痛那裡就開始生病
 
能疏導排出「病氣」,治癒疾病、健康慢老才有希望
☆「病氣」每秒都在累積,自癒運動是訓練疏導排出的能力
☆免疫力↑+ 修復力↑+ 養壽力↑ = 健康長壽人生
 
「痠、痛、麻」是全身性警訊,感覺不適時已比你想的嚴重
☆痠=氣血阻滯;痛=發炎生病;麻=會好也難完全
☆痠痛麻要靠自救,忍耐會留後遺症、罹癌率高
 
1個動作3分鐘,每天做5次,還你無痠無痛「輕鬆人生」
☆自癒運動源自隋朝養生功,導引氣血通暢排病氣
☆「分散運動」比「集中運動」的效果更好。
☆要「動」不要「累」,靜軟和緩的體內運動。
 
【第2章】自癒運動!7大基本動作,啟動你的自癒力!
 
基本動作(1)呼吸動作 > 痠痛病氣吐掉,同時按摩五臟
【鼻吸少、嘴吐多】
【鼻吸少、鼻呼多】
【雙呼吸】
【鼻吸、嘴呼、推手造血】
【鼻吸、嘴呼、胸部用力】
【鼻吸、嘴呼、動肋骨】【單孔呼吸】【塞鼻孔呼氣】
【鼻吸、嘴呼、至腹部】
【鼻吸、嘴呼、手按摩腎臟】
 
基本動作(2)手部動作 > 緊張和壓力,手掌是最佳出口
【手指比一四】
【推手造血】
【手指末梢彎曲】
【握手】
【用力握拳】
【張手】
【手指壓掌心】
【拇指擦手指】
【手腕左右搖】
【手腕上下】
【手腕繞圓圈】
【轉手】
【捏腋窩】
 
基本動作(3)腳部動作 > 動動腳,氣血速通又防老
【抬大腿】
【大腿往後踢】
【動腳跟】
【腳趾比一四】
【腳掌上下】
【腳踝左右擺】
【腳板轉圈】
【抓腳趾】
【膝蓋運動】
【膝蓋軟骨運動】
【抖腳跟】
 
基本動作(4)臉部動作 > 啟動免疫和美麗的工廠
【拉上唇】
【拉下巴】
【下顎往前】
【下巴左右移】
【張嘴】
【張閉眼皮】
【手貼眉毛上下】
【吞舌根】
【吸舌頭】
【繞舌頭】
 
基本動作(5)肩頸動作 > 全身痠痛、調血壓的總開關
【新疆舞】
【點頭】
【下顎劃圓圈】
 
基本動作(6)腹部動作 > 同步增強胃腸、生殖、泌尿功能  
【縮小腹】
【定肌法】
【減肥運動】
【胃部運動】
【按摩鼠蹊窩】
【提肛】
 
基本動作(7)脊椎動作 > 拉動命門穴,腰痠和腎病不再犯  
【大腿前後移】
【腰上下拉】
【跪坐姿、腰上下拉】
【手貼耳、腰上下拉】
【卵巢運動】
【弓背】
【脊椎運動】
【平躺、動尾椎】
 
【第3章】對症運動!擺脫「痠痛麻」,對症做自癒運動!
 
A.頭臉頸部──
(1)頭痛‧偏頭痛
(2)太陽穴痛
(3)眉心痛
(4)眼眶痛
(5)眼球痠痛
(6)青光眼引起的頭痛
(7)鼻骨痛
(8)耳朵痛
(9)牙痛
(10)顏面神經麻痺
(11)三叉神經痛
(12)舌咽神經痛
(13)顳頜關節痛
(14)頸部淋巴結腫痛
(15)後頸僵硬‧落枕
(16)頸部扭傷
 
B.胸腹‧骨盆‧鼠蹊──
(17)胸悶‧胸痛
(18)肋骨痛
(19)乳房痛‧腋窩痛
(20)胃脹‧胃痛
(21)鼠蹊痛‧排卵痛‧生理痛
(22)胯部痠麻‧恥骨疼痛‧髋關節痛
 
C.後腰‧背部──
(23)膏肓痛
(24)頸背痠痛麻
(25)後腰痠痛‧閃到腰
(26)腰挺不直
(27)僵直性脊椎炎
(28)脊椎側彎
(29)骨刺
(30)骨質疏鬆
 
D.肩膀‧手臂──
(31)肩膀痠痛
(32)五十肩
(33)手麻
(34)網球肘‧高爾夫球肘
(35)電腦手
(36)媽媽手
(37)板機指
(38)手指關節僵痛
                                                                         
E.臀部‧大腿‧膝蓋──
(39)久坐臀部痠痛
(40)坐骨神經痛
(41)痔瘡疼痛
(42)大腿外側痠痛
(43)膝蓋痠痛無力‧膝軟骨磨損‧膝韌帶受傷‧半月板撕裂
(44)退化性關節炎
(45)肌肉拉傷‧運動後鐵腿
(46)生長痛
(47)風濕痛
       
F.小腿‧腳底──   
(48)小腿水腫
(49)小腿抽筋
(50)腳踝扭傷
(51)腳跟痛‧腳底痛‧足底筋膜炎
(52)腳麻
(53)腳拇趾外翻
(54)痛風
 
◎全身痠痛病症VS.自癒運動索引                                         
 
【第4章】無痠無痛的輕鬆人生,把握黃金時段做自癒運動養生!
 
◎融合作息做自癒療法,治痠保健效果更好!
上午07:00 剛起床時>暖身╳呼吸排氣
 
◎多動手腳腰打氣活血,空差勿做呼吸運動
上午08:00 通勤坐車>舒張四肢╳腰臀
 
◎痠痛過勞壓力招百病,呼吸╳伸展促排病氣
下午03:00 工作休息>頭眼頸減壓╳關節伸展
 
◎善用最佳燃脂時段,下午運動效果加倍
下午05:00 傍晚減肥>瘦身黃金時段
 
◎排除每天的壞東西,調整回復最佳狀態
晚上09:00 晚上調養>顧好胃腎╳生殖系統
 
◎睡得飽,睡得規律,就是健康的自癒良方
晚上10:00 就寢睡前>安神好眠╳快樂更年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734349
  • 叢書系列:健康樹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2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作者序

治身養性,消病解業,唯在一心:願把金針度與人!


  我始終相信,每個人誕生到這世上,是有使命的。

  幸運的我在很年輕時,就曉得自己今生的使命,是要將一門助人健康的運動傳承下去。

  我的恩師,港明初中的林修老師,選擇將畢生所學的養生功法傳給我,叮囑我發揚光大,並廣結善緣,幫助更多人重拾健康。數十年來,感念師恩浩蕩,我潛心研究「人體自癒療法」運動,抱著「願把金針度與人」的態度,不藏私、不求名、不為利。原本觀望之人發現我無所圖之後,紛紛敞開心胸接納和學習,一步步見到驚人的成效後,一傳十,十傳百,如今,從台灣、中國大陸、東南亞到北美,都有這套運動的支持者。
 
  ◎源自隋朝智者大師的靜坐養生法!

  「人體自癒療法」的基本功法,源自於一千四百多年前,隋朝智者大師的打坐基本動作;加上恩師的修習和領悟,這是一套能疏通氣血、按摩臟腑和穴道的養生運動,自癒力將被啟動,只要能將病氣疏導排出體外,即能康復。

  初接觸這套養生功法時,我還是個身強體健的年輕小伙子,憑藉著慈悲、利他的熱忱,將工作以外的閒暇時間全數投入,以面對面免費教學的方式來推廣這項運動。在此期間,我得到許多無形的收穫,學員們將運動之後身體好轉的過程和心得反饋給我,這是非常寶貴的訊息;我也長期閱讀醫學健康類叢書,儘管不是醫生,卻對病症和人體反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累積多年教學經驗後,我開始去蕪存菁,逐步將基本動作系統化,「人體自癒療法」運動逐漸蔚成如今的樣貌。換言之,這套運動歷經了時代考驗,還溶入學員們的交流和迴響,每個基本動作都是最真切、最有效的設計。

  我的恩師已於民國92年仙逝,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他老人家的教誨,是我終身奉行的圭臬。恩師晚年得知我密集追蹤學員病情的改善程度,回頭調整基本動作,他老人家非常讚許,勉勵我繼續努力,讓「人體自癒療法」成為與時俱進的養生運動。

  老人家的傳承之恩、勉勵之情,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能量,支持我對自己的使命,義無反顧。

  ◎解決現代人的痠痛麻,打造健康人生!

  民國97年、100年和102年,應「蘋果屋出版社」之邀,我分別出版了《人體自癒療法:3分鐘動出免疫力》、《人體自癒療法:白金增訂版》,以及《驚人の人體自癒療法》,我開始親自示範全套動作和DVD教學,幫助讀者更正確地學習。

  出版的力量無遠弗屆,這些年來,我結識了世界各地的朋友,推廣啟動自癒力的觀念,也透過「人體自癒療法」運動,讓越來越多患者重獲新生。助人為善的滿足感、達成使命的安慰感,令我快樂無比,且衷心感謝著上蒼。

  承蒙「蘋果屋出版社」盛情,我們再度合作,以最常困擾現代人的「痠、痛、麻」為主題,期許這本《黃木村的痠痛自癒療法》能幫助大家喚醒自癒力,打造無痠無痛的健康人生。

  ◎「自己的身體自己照顧」才是負責任!

  為了傳承,也應學員要求,我固定在台北面對面的教課,也常受邀到各地演講,甚至走入學校、企業或公益團體,指點大家如何應用這套運動,改善自身的健康問題,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在這過程裡,我接觸到形形色色的朋友,其中不乏肩負重任的社會精英,他們一生拚搏,努力爭勝,卻敗給自己的健康,在生死交關的威脅下被迫放棄事業,上下求索,但求祛病延年。我不只一次聽過他們感慨:「如果人生能重來,我一定會珍惜身體。」、「唉,要是早一點接觸這套運動就好了。」

  我是三個孩子的父親,從他們孩提時代就耳提面命「健康第一」,還教導孩子做個負責任的人,首先要從「自己的身體自己照顧」做起。如今,在指導學員時,我也勸大家把這個觀念傳給下一代,擁有健康是追求人生理想的最大資本,一切從健康談起。

  既然自癒力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喚醒它、啟動它,就能健康延壽,如此簡單易懂之事,豈有不做之理?啟動自癒力不難,靠的不是吃補吃藥、不是醫療資源,而是透過生活化的自癒運動,讓氣血暢通,隨時修正體況,這是眾生都做得到的事,沒有託辭,但看決心。

  最後,我想提醒大家,我們能一起接觸這套「人體自癒療法」運動是因緣,我們都是幸運兒,才能透過它來修這門「治身養性、消病解業」的人生學分。祝福所有讀者朋友們,平安、健康。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個人對中醫理論中的經絡學說一直很有興趣,但又覺得太過玄奧,難以捉摸。如果這本書能將看似科學的「生物力學」與傳統的「穴位按摩」做一個巧妙的結合,那就太棒了。我猜測它應該會涵蓋一些關於如何揉捏特定「痛點」的技巧,但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讓讀者區分「揉對地方」和「亂按一通」的差別。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對照標準,例如按下去的「感覺」應該是痠、麻、脹還是單純的痛?如果能針對不同類型的痠痛(例如發炎性的、壓迫性的、還是姿勢性的),提供不一樣的揉捏手法和力道建議,那就更具深度了。畢竟,肩膀痛的原因百百種,如果用同一套招式去應對所有狀況,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我期待它能提供足夠的細膩度,讓我感覺我不是在看一本「通用說明書」,而是在接受一對一的個人化指導。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確實很有吸引力,那種樸實中帶點親切感的排版,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什麼高深的醫學理論,而是真正貼近生活的實用指南。我特別喜歡它那種「教你自救」的精神,畢竟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哪有那麼多時間天天往診所跑?光是光碟裡面的示範影片,對我這種手殘黨來說簡直是救星。想當年我為了處理我的肩頸僵硬,跑了幾家物理治療所,每次治療師按壓的力道都讓我懷疑人生,但回家後沒兩天又故態復萌。這本書如果真的能做到「3分鐘解痛」,那簡直是為我們這些久坐的上班族量身打造的福音。書名裡提到的「百萬人都在學」,雖然有點行銷的味道,但如果真有這麼多人受益,那至少證明它的方法是經得起市場考驗的。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系統性的解決方案,不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真的從根本上找出我們痠痛的「地雷區」。我已經準備好,要跟我的老毛病說掰掰了!

评分

說實話,我對於這類型的「自癒療法」書籍,抱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畢竟坊間太多誇大不實的宣傳了。不過,這本的作者名氣在某些圈子裡還算響亮,加上它強調的「圖解對症根治」,讓我稍微有點興趣。我最怕的就是那種文字敘述一大串,結果看了半天還是搞不清楚哪個動作該怎麼做。如果它真的能用清晰的圖示,把複雜的筋膜放鬆或關節活動度調整,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那對我這個對人體構造一竅不通的門外漢來說,簡直是功德一件。我常覺得我的痠痛不是單純的肌肉緊繃,比較像是姿勢不良累積下來的結構性問題。所以,我更希望能從書中學到如何「自我檢測」,判斷我的痛點到底卡在哪個環節,而不是盲目地亂揉一通。希望它不要只是教幾個萬用招式了事,而是能真的帶領讀者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痠痛管理SOP。

评分

從包裝上來看,這本書的設計感很務實,沒有過度華麗的印刷,給人一種「內容為王」的感覺。我最在意的部分是它跟「示範影片QR碼」的整合性。光靠文字和靜態圖片,很多身體的動態調整是很難體會到「到位」的感覺的。特別是拉筋和伸展的動作,力道和角度的拿捏是關鍵。如果QR碼掃描後,影片的畫質清晰、講解老師的語速適中、而且真的能清楚看到他是如何啟動核心肌肉,而不是只靠蠻力在硬扯,那這本書的價值就會大大提升。我希望這個影片不是冷冰冰的教學,而是能帶有一點鼓勵和陪伴的氛圍。畢竟,要持之以恆地做這些訓練是很枯燥的,如果能有一點人味在裡面,也許更能激發我把它變成日常習慣的動力。畢竟,痠痛的根治,絕對不是靠一次兩次就能成功的,它需要的是長期的習慣養成。

评分

整體來說,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高效率」與「普及性」。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誰有空花一個小時做復健?「3分鐘解痛」這個口號,對於生活被各種待辦事項填滿的現代人來說,有著無可抵擋的吸引力。我會觀察它在「預防勝於治療」這部分的著墨深不深入。真正的自癒,不只是在疼痛發生時去緩解它,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不易痠痛的身體結構。我希望書中不只教我怎麼「修補」,更要教我怎麼「保養」。例如,辦公桌前該怎麼擺放鍵盤滑鼠才能減少手腕的負擔?看手機時,頭部應該處於什麼樣的角度才不會讓頸椎壓力過大?如果這些生活細節都能被有效地提醒並提供簡單的調整方案,那麼這本書就成功地將理論實踐到了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變成一本真正「用得著」的工具書,而不是束之高閣的擺飾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