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霖国小课堂评量:数学(3上)南版(108学年)

明霖国小课堂评量:数学(3上)南版(108学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数学
  • 小学数学
  • 三年级
  • 课堂评量
  • 南版
  • 108学年
  • 明霖国小
  • 练习册
  • 测试卷
  • 台湾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明霖国小课堂评量:数学(3上)南版(108学年)》内容概述 本书为配合南一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科书所设计的课堂评估用书,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概念、熟练运算技能,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紧密围绕108学年度教育部颁布的国小数学课程纲要进行内容编排,确保评估的全面性与适切性。全书内容涵盖了三年级上学期数学学习领域的关键知识点,重点聚焦于数的概念、加减法的深化、乘法的引入以及基础的测量与几何初步。 第一单元:三位数与加减法(重点深化与拓展) 本单元主要巩固学生对千以内数的理解与操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 数的概念部分: 数位与位值:评估学生对百位、十位、个位概念的掌握程度。着重练习读、写、比较与排序三位数的能力,例如辨识“比 345 大 20 的数是哪个?”或“789 包含了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数的大小比较:运用“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比较三位数的大小。评估点包含同位数比较与跨位数的比较策略(如先比百位)。 数的分解与组合:考察学生灵活运用凑十、凑百的方法进行心算准备。例如,评估“456 可以看作是 4 个百加上 56 个一”的理解。 三位数加减法: 不进位与一次进位/退位的加减法:评估学生竖式计算的基本功。重点在于对齐位值的理解,以及在十位或百位发生一次进位(如 245 + 138)或一次退位(如 562 - 149)时的正确操作流程。 连续进位/退位的加减法:处理更复杂的运算,如百位发生连续进位的情况(如 487 + 356)。对于减法,需熟练处理中间位有 0 时需要向高位借位的复杂退位情况(如 603 - 245)。 应用题实战:设置大量基于生活情境的加减法应用题。评估学生能否识别关键词(如“一共”、“剩下”、“相差多少”)并选择正确的运算符号。例如,涉及“求总数”、“求差额”、“连续操作”的复合问题。 第二单元:乘法初步与生活应用 本单元是学生接触乘法概念的关键时期,评估的重点在于从连加的概念过渡到乘法的意义,并开始记忆和运用九九乘法表。 乘法意义的建立: 乘法的意义:评估学生是否理解“重复的加法”即为乘法。通过图片或实物操作情境,要求学生写出正确的乘法算式。例如,评估“4 组,每组有 5 个,一共是多少?”应列出 $5+5+5+5$ 或 $4 imes 5$。 乘法算式与乘法口诀: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乘法算式回忆对应的乘法口诀,反之亦然。评估范围可能涵盖 $1$ 到 $9$ 的乘法口诀的熟练度。 乘法运算的初步应用: 一位数乘法:主要评估乘法算式(如 $3 imes 6$ 或 $7 imes 4$)的计算结果。 生活情境中的应用:考察学生在时间、数量、价格等方面的初步应用。例如,计算“买 6 盒铅笔,每盒 12 支,一共多少支?”(若超出门的运算范围,则会严格限制在乘法口诀能覆盖的范围内,或仅涉及一位数乘法)。 第三单元:长度的测量与比较 本单元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着重于公分(cm)和公尺(m)的认识、测量和相互换算。 长度单位的认识: 公分(cm)的测量:评估学生正确使用直尺测量短距离的能力。要求学生理解 1 公分是多少,并能正确读出刻度,尤其注意测量起点必须对准“0”刻度。 公尺(m)的认识:理解 1 公尺的长度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目测与估测。 公分与公尺的换算: 单位间的关系:核心评估点是 $1$ 公尺 $= 100$ 公分 的换算关系。 单位换算练习: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例如“300 公分等于几公尺?”或“5 公尺 20 公分等于多少公分?”。评估中会包含同单位的加减法(如: $120 ext{ cm} + 55 ext{ cm}$)。 实际测量与比较: 实际操作:提供测量工具,要求学生测量课本的边长、桌子的边长等常见物品的长度,并记录结果(通常以公分记录)。 长度的比较: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能用正确的单位表达“谁比较长”、“相差多少”。 第四单元:时间与钟表的认识 本单元旨在深化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特别是认识时、分,并学习经过时间的计算。 钟表的认识: 时、分、秒:认识时针、分针,并能准确读出几点几分的时刻。对于 108 课纲,重点放在 5 分钟和 1 分钟的读法上。 特殊时刻:准确说出“整点”、“半点”、“一刻”的时刻。 时间的计算与流逝: 经过时间的计算:这是本单元的难点。评估学生计算从一个时间点到另一个时间点之间经过了多久的能力。例如,从 10:15 到 10:45 经过了多久?或从 9:30 经过 1 小时 20 分钟后是几点几分? 生活作息的应用:将时间概念融入日常活动,例如计算“上课时间”、“午休时间”的长度。 综合能力评估与题型分布 本书的评估设计强调多元化的题型,以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1. 基础知识选择题:考察对概念定义、术语的辨识,通常占据一定比例。 2. 计算与运算题:占评估内容的主体部分,涵盖三位数加减法、一位数乘法(口诀范围)的竖式计算与心算。 3. 画图与操作题:例如,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涉及公分/公尺),或在钟面上标示指定时间。 4. 生活应用题(文字题):这是检验学生理解与迁移能力的核心。问题类型包含单一运算、两步骤运算(如加法后接乘法,或减法后接加法,但严格控制运算难度以匹配三年级上学期范围)以及时间流逝的计算。 整体而言,本书的评量强度与南一版教科书的教学进度保持同步,尤其侧重于运算的准确性(加减法)和新概念(乘法、长度单位)的理解深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我,色彩明亮,插画也充满了童趣,让我对即将开始的数学学习充满了期待。翻开第一页,清晰的目录结构立刻映入眼帘,让我对这本教材的编排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特别注意到,每章的开头都设计了“你知道吗?”或者“生活中的数学”这样的栏目,用非常贴近孩子生活经验的例子来引入抽象的数学概念,比如如何用数学来解释玩游戏时得分的技巧,或者如何通过测量来布置一个漂亮的房间。这让我觉得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和符号,而是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评分

作为一名对教育有一定研究的读者,我非常欣赏这本教材在设计上的用心。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性问题,鼓励孩子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时候,会引导孩子用积木搭建不同的组合,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评分

我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真正能帮助孩子理解数学,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教材。这本《明霖国小课堂评量:数学(3上)》真的给我带来了惊喜。教材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非常注重循序渐进,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配有大量的图例和生动的插画,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例如,在讲解分数的时候,教材就用了切披萨、分蛋糕的例子,让孩子能形象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评分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内容讲解生动有趣,完全颠覆了我之前认为数学很枯燥的印象。比如,在讲到测量的时候,老师会带着我们在教室里测量桌子、椅子,然后算周长,感觉就像在玩游戏一样。而且,练习题的题目也很新颖,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计算题,而是有很多需要动脑筋才能解答的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教材的编排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每章末尾都附有相应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的难度设计也很合理,从基础巩固到能力提升,层层递进,能够有效地检验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