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麯小令譜

南北麯小令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宋詞
  • 南北麯
  • 小令
  • 戲麯
  • 文學
  • 古典詩歌
  • 傳統文化
  • 音樂
  • 藝術
  • 古籍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汪經昌教授的《南北麯小令譜》為小令譜重要著作,是深入研究元麯、元雜劇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本書特色

  1.    汪經昌教授的《南北麯小令譜》為小令譜重要著作。
  2.    本書是深入研究元麯、元雜劇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汪經昌(1910-1985年)


  字薇史。汪教授為蘇州人氏,父親是清朝進士,嘗於光華大學跟吳梅先生學麯。先生聰穎好學,研究深入。麯學涵養包括填詞、打譜、唱麯、吹笛與身段錶演。任教師大國文係時,與夏煥新教授等成立師大崑麯社,對於傳承中華戲麯文化不遺餘力。後又任教於南洋大學、香港新亞書院。重要著作有《麯學例釋》、《南北麯小令譜》、《中原音韻講疏》等書,並將吳梅舊著匯集為《麯韻五書》。

 

圖書目錄

高序
自序
例略

上捲
  北宮小令解旨
  北宮小令類題
1.    黃鍾宮(錄本調八章)
2.    正宮(錄本調十章,兼帶二章)
3.    大石調(錄本調二章)
4.    小石調(錄本調二章)
5.    仙呂宮(錄本調十七章,兼帶一章)
6.    中呂宮(錄本調十六章,兼帶十一章)
7.    南呂宮(錄本調七章,兼帶二章)
8.    雙調(錄本調四十章,兼帶十一章)
9.    越調(錄本調七章,兼帶一章)
10.    商調(錄本調八章)
11.    附錄襍調(計六章)
12.    北宮小令存目(計四章)

下捲
  南宮小令解旨
  南宮小令類題
1.    黃鍾宮(錄本調二章,犯麯三章)
2.    正宮(錄本調六章,犯麯六章)
3.    仙呂宮(錄本調九章,犯麯九章)
4.    中呂宮(錄本調五章,兼帶一章,犯麯二章)
5.    南呂宮(錄本調七章,犯麯九章)
6.    大石調(錄本調二章)
7.    小石調(錄本調三章)
8.    雙調(錄本調十七章,兼帶一章,犯麯六章)
9.    商調(錄本調十章,犯麯八章)
10.    羽調(錄本調三章)
11.    越調(錄本調三章,犯調二章)
12.    附錄襍調(計四章)
13.    南宮小令存目(計二十一章)
 

圖書序言

自序

  南北詞麯譜律之書夥矣,顧六百年來南北小令專譜尚闕然無聞者何哉?績學之士,不足為鞋律之士,不必為也。南北十三調之詞實盛於元,至於元中葉以降,曆明洪武永宣正諸朝,然在洪武之時,北音已漸淩亂,譜律乃不得不作。嘉靖以後,水磨調興,虎賁中郎差成,貌似於是南北譜律之纂輯,更乘時而接踵焉。當南北詞之盛也,麯牌成腔於口,宮調分明於耳,悲歡離閤之節,緩促承轉之律,不費曉喻,自爾湊閤當延,押調按詞度聲,機趣天成,必知樂章,甘苦為何事?此績學之士蓋有所不足為者。復何待譜律之啓發,迨後宮調雖稍稍淩替,而餘音未冺,周郎顧誤,猶能恃牌目標題以為聯套……然則小令專譜自昔所不足為、不必為者,而在今抑或有其弗能棄置者,在僕萍旅送年書城託命投老,猶難脫齣語業一關,暇輒紀理成說,樂茲南北麯小令譜二捲,屬筆戊戍藏稿,癸卯幾經竄訂,時亦曆逾五寒暑,作無益事,遣有涯生,狼藉鉛黃,徒呼負負而已。昭陽單閱上巳日,薇史自記於小浣玉齋。
 

圖書試讀

上捲
 
〈後庭花〉


湖山麯水重(韻)樓颱煙樹中(葉)人醉蘇堤月(句)風傳賈寺鍾(葉)冷泉東(葉)行人頻問(句)飛來何處峰(葉)
 
【斠律】本調亦入中呂及商調,句法亦可增損,若損句,則省第三句,若增句,則照末句平仄疊作若乾句,長短固可不拘也,惟若增單句,則通體須用平平仄仄平(葉)若增偶句,則用平平平仄仄(葉) 平平仄仄平(葉)末句仍須以單語收之。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說,一開始拿到《南北麯小令譜》這本書,我的心情是有些忐忑的。我承認自己對傳統戲麯的知識相當有限,更不用說「南北麯」這樣聽起來就很專業的領域。我擔心書的內容會過於艱深,充斥著我無法理解的術語和符號,最終隻能束之高閣,淪為一本擺設。然而,當我翻開書的第一頁,便被其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圖示所吸引。書中似乎有係統地介紹瞭南北麯的發展脈絡,並對其中的一些重要麯牌進行瞭詳細的解析。我尤其欣賞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對於樂理知識的講解,而是用一種相對淺顯易懂的方式,將這些複雜的概念呈現齣來。這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大緻理解麯譜背後的邏輯。我對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具有代錶性的南北麯小令感到好奇,比如那些在經典劇目中經常齣現,又廣為人知的麯目,若能有這些例子,相信對初學者會更有幫助。我希望這本書能引導我進入一個全新的音樂世界,讓我對我國豐富多彩的戲麯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

收到《南北麯小令譜》後,我花瞭好幾個小時仔細地翻閱。一開始,我對「小令」這個名詞感到有些陌生,腦海中浮現的是類似於蘇州小麯的婉約形象。但隨著翻閱的深入,我纔瞭解到,小令的範疇遠比我想像的更廣泛,它涵蓋瞭戲麯中許多結構精巧、情感濃鬱的片段。這本書的編排方式也相當獨特,它並非單純地羅列麯譜,而是似乎將麯譜與歷史、文化背景緊密地結閤在一起。我注意到書中有些章節,會針對特定的麯牌,不僅提供精確的音符和節奏標示,更深入地闡述其在不同時期、不同劇種中的演變和應用。這對於我這種對戲麯史脈絡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是如何處理南北麯之間的差異與融閤的,畢竟兩者在聲腔、鏇律、節奏上都有著各自的特色。不知道這本書裡會不會有專門的章節,用來分析這些差異,並提供一些對比的範例。光是想想,就能想像齣作者在學術研究上的嚴謹與用心。

评分

對我來說,一本好的音樂書籍,不僅要提供精準的樂譜,更要能引發讀者對音樂的熱情與探索。《南北麯小令譜》這本書,從我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散發齣一種溫潤的光澤。我喜歡它不單純地提供「死」的音符,而是試圖讓這些麯譜「活」起來。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分享一些關於這些小令的「故事」。例如,某個麯牌是哪個劇目裡著名的唱段?它錶達瞭怎樣的情感?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它是如何被創作齣來並流傳下來的?我認為,瞭解這些背後的歷史和人文故事,能讓我在彈奏或演唱時,更加投入,更能體會到音樂的靈魂。我也好奇,書中會不會針對不同風格的南北麯,提齣一些演奏或演唱上的建議?例如,在處理那些比較舒緩的麯子時,應該注意哪些節奏和力度的變化?在演奏那些比較激昂的麯子時,又應該如何展現其強烈的戲劇張力?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一本值得反覆品讀的音樂寶典,不僅豐富我的樂譜收藏,更能提升我的音樂造詣,讓我對中國傳統戲麯的熱愛,更上一層樓。

评分

這本《南北麯小令譜》對我來說,簡直是一份及時雨!我一直都在學習國樂,尤其對古琴和琵琶頗有研究,但總覺得在演唱方麵,始終缺瞭一塊。我看過不少戲麯的唱片,聽過許多聲腔,但要真正進入狀況,理解其中的唱法和腔韻,卻總是隔靴搔癢。這次拿到這本譜,我最想知道的就是,它在「唱」這方麵,會給予多少指導。是隻有純粹的五線譜或工尺譜,還是會包含一些發聲、吐字、行腔的細節描述?或者,是否有附贈的音檔,可以讓我邊聽邊學?我深信,優美的麯譜,若沒有準確的演繹,就如同畫龍卻點睛。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有對不同聲腔的詮釋,例如崑麯的細膩、京劇的鏗鏘、越劇的悠揚,它們在小令中是如何展現的?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入門級的小令,讓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而不是一開始就麵對那些艱澀難懂的麯目?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跨足戲麯演唱的橋樑,讓我在享受國樂之美的同時,也能品味戲麯獨特的聲腔魅力。

评分

哎呀,拿到這本《南北麯小令譜》真是讓人又驚又喜!身為一個對傳統戲麯一直很有興趣,但總覺得入門有點難的颱灣讀者,常常在想,那些古老的唱腔、麯牌,到底該怎麼學?市麵上不是麯詞講解就是音樂理論,但真的要動手唱、動手彈,總是抓不到那個感覺。這次看到這本,就覺得好像挖到寶瞭!光是書名就很有畫麵感,南北麯,聽起來就是大江南北的音樂匯聚,小令,又感覺是精緻、短小,卻能傳達豐富情感的篇章。我迫不及待想翻開來看看,裡麵的譜子到底長什麼樣子,是不是真的能讓人照著彈、照著唱。尤其我一直很好奇,那些老戲裡,為什麼有些唱段聽起來那麼婉轉,有些又這麼有力道?這些譜子會不會揭示其中的奧秘呢?而且,書的裝幀看起來就很用心,那種厚實的紙質,古樸的設計,都讓人在翻閱時,有一種置身於書房、撚起書捲的懷舊感。不知道裡麵會不會有颱灣在地傳承下來的南北麯小令,或是對我們理解在地戲麯發展有什麼幫助?真是太期待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