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搞定立法程序与技术

一本搞定立法程序与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 汇整经典立法程序与技术教科书及大量相关的学术论文,再辅以时事加以说明。
  2. 以例题引导主体课文,并附上经典考古题及相关拟答,读书与练习一本书搞定!
  3. 运用白话的语言连结枯燥的理论与实务运作,让考生不仅是单调地背诵,而能更灵活地面对新兴考题。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香香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生,律师高考及格。

  对于政府权力间的互动有兴趣,因此接触立法程序与技术这门科目,希望能让台湾的立法有所提升,目前正在缓慢地努力让自己从学校毕业。
 

图书目录

【立法程序篇】
Chapter 1 立法程序概论 ‧1-1
Section 1 立法程序之内涵 ‧1-4
壹、意义 ‧1-4
贰、重要性 ‧1-5
参、功能 ‧1-5
Section 2 立法程序之法源 ‧1-6
壹、宪法本文 ‧1-6
贰、宪法增修条文 ‧1-7
参、法律 ‧1-9
肆、司法院大法官解释 ‧1-10
伍、议事程序 ‧1-16
陆、议事实务手册或议学权威着作 ‧1-16
柒、先例与习惯 ‧1-17
 
Chapter 2 立法机关之概念 ‧2-1
Section 1 立法机关之内涵 ‧2-5
壹、立法机关之意义 ‧2-5
贰、一院制与两院制 ‧2-6
参、立法机关之功能 ‧2-8
Section 2 立法机关之成员 ‧2-10
壹、立法委员 ‧2-10
贰、立法幕僚支援系统 ‧2-22
Section 3 立法机关之组织 ‧2-26
壹、院会 ‧2-26
贰、立法院院长及副院长 ‧2-27
参、委员会 ‧2-28
肆、国会党团 ‧2-39
 
Chapter 3 立法机关之议事运作及会期安排 ‧3-1
Section 1 立法机关之自律权 ‧3-5
壹、国会自律权之意义 ‧3-5
贰、国会自律权之具体内容 ‧3-8
Section 2 议事运作基本原则 ‧3-14
壹、足法定人数原则 ‧3-14
贰、多数决原则 ‧3-15
参、一时议一事原则 ‧3-17
肆、一事不再议原则 ‧3-17
伍、讨论及表决公开原则 ‧3-18
陆、议事资讯公开原则 ‧3-21
柒、会期不连续原则 ‧3-23
Section 3 会期与会议 ‧3-25
壹、会期之概念 ‧3-25
贰、议事日程之安排与变更 ‧3-28
Section 4 表决 ‧3-31
壹、表决之意义 ‧3-31
贰、表决之方法 ‧3-31
参、表决之程序 ‧3-32
肆、决议之拘束力 ‧3-33
Section 5 复议 ‧3-35
壹、复议之意义 ‧3-35
贰、复议案提出之程序 ‧3-35
参、复议之效力 ‧3-36
 
Chapter 4 立法机关之职权(一):法制的建立、修改与审查 ‧4-1
Section 1 立法权 ‧4-6
壹、立法提案 ‧4-6
贰、程序委员会审查 ‧4-11
参、一读会 ‧4-11
肆、常设委员会审查 ‧4-12
伍、党团协商 ‧4-15
陆、二读会 ‧4-21
柒、三读会 ‧4-24
捌、议案之撤回、表决、复议与覆议 ‧4-28
玖、公布法律 ‧4-29
Section 2 预算案之审查权 ‧4-32
壹、预算案之概念 ‧4-32
贰、预算案之程序 ‧4-33
参、预算案程序之限制与争议 ‧4-36
Section 3 行政命令之监督权 ‧4-42
壹、行政命令之概念 ‧4-42
贰、法规命令之概念 ‧4-43
参、行政规则之概念 ‧4-47
肆、职权命令之概念 ‧4-51
伍、行政命令之审查 ‧4-54
Section 4 紧急命令之追认权 ‧4-60
壹、紧急命令之意义 ‧4-60
贰、相关规范 ‧4-60
参、紧急命令之发布及追认程序 ‧4-61
肆、紧急命令之限制 ‧4-63
Section 5 宪法修正案之提出权 ‧4-64
壹、意义 ‧4-64
贰、程序 ‧4-64
参、限制 ‧4-67
Section 6 领土变更案之提出权 ‧4-68
壹、领土之概念 ‧4-68
贰、程序 ‧4-68
 
Chapter 5 立法机关之职权(二):立法资讯之取得与确认 ‧5-1
Section 1 质询权及邀请备询权 ‧5-6
壹、质询权 ‧5-6
贰、邀请备询权 ‧5-10
Section 2 听取总统国情报告权 ‧5-15
壹、意义 ‧5-15
贰、听取之程序 ‧5-15
Section 3 人事之同意权 ‧5-19
壹、人事同意权之意义 ‧5-19
贰、行使人事同意权之程序 ‧5-20
Section 4 委员会公听会之举行权 ‧5-22
壹、立法听证模式 ‧5-22
贰、我国採取之公听会模式 ‧5-23
参、公听会之举行程序 ‧5-24
肆、公听会制度及其缺失 ‧5-25
Section 5 请愿文书之审查权 ‧5-28
壹、请愿之概念 ‧5-28
贰、行使之程序 ‧5-30
Section 6 国会调查权与文件调阅权 ‧5-34
壹、国会调查权与文件调阅权之概念 ‧5-34
贰、行使之限制 ‧5-37
参、文件调阅权行使之程序 ‧5-40
 
Chapter 6 立法机关之职权(二):行政与立法的相互制衡 ‧6-1
Section 1 覆议案之议决权 ‧6-5
壹、覆议之概念 ‧6-5
贰、覆议案之程序 ‧6-8
参、可否部分覆议之争议 ‧6-10
Section 2 不信任案之提出权 ‧6-12
壹、不信任案之意义 ‧6-12
贰、不信任案处理之程序 ‧6-12
参、法律案与不信任案程序之不同 ‧6-15
Section 3 弹劾案之提出权 ‧6-17
壹、弹劾案之意义 ‧6-17
贰、弹劾案之处理程序 ‧6-17
Section 4 罢免案之提出权 ‧6-19
壹、罢免案之意义 ‧6-19
贰、提出之程序 ‧6-19
Section 5 议决国家其他重要事项权 ‧6-21
壹、国家其他重要事项之意义 ‧6-21
贰、议决之程序 ‧6-23
 
Chapter 7 地方立法之程序与制度 ‧7-1
Section 1 中央立法权与地方立法权之区分 ‧7-6
壹、地方自治之内涵 ‧7-6
贰、中央与地方之立法权划分 ‧7-8
Section 2 地方制度法之地方立法体系 ‧7-17
壹、地方议会之立法权 ‧7-17
贰、地方政府之立法权 ‧7-26
参、地方自治法规之法律效力 ‧7-29
Section 3 地方自治法规之订定程序 ‧7-33
壹、自治条例之订定 ‧7-33
贰、自律规则之订定程序 ‧7-40
参、自治规则之订定程序 ‧7-41
肆、委办规则之订定 ‧7-42
Section 4 地方预算案之审议与决议 ‧7-43
壹、地方预算与决议 ‧7-43
贰、预算案之审议与处理 ‧7-44
参、预算案之覆议程序 ‧7-44
Section 5 其他地方制度法之问题 ‧7-48
壹、直辖市合併之法规整合 ‧7-48
贰、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之法制转换 ‧7-48
参、跨区域合作之方法与争议解决 ‧7-49
 
【立法技术篇】
Chapter 8 立法技术与立法工作 ‧8-1
Section 1 立法技术概论 ‧8-5
壹、立法技术之概念 ‧8-5
贰、立法技术之功能及作用 ‧8-6
Section 2 立法工作之发动与进行 ‧8-18
壹、立法准备 ‧8-18
贰、立法起草之意义 ‧8-21
参、立法起草之步骤 ‧8-25
Section 3 法律之修正与废止 ‧8-35
壹、法律之修正 ‧8-35
贰、法律之废止 ‧8-39
 
Chapter 9 立法技术之基本原理 ‧9-1
Section 1 法秩序维持原则 ‧9-5
壹、遵守立法裁量界限原则 ‧9-5
贰、所管事项原则 ‧9-10
参、条约效力优先原则 ‧9-11
肆、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9-15
伍、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9-17
Section 2 强制性原则 ‧9-21
Section 3 实效性原则 ‧9-22
Section 4 一般法律原则 ‧9-23
壹、平等原则 ‧9-23
贰、比例原则 ‧9-24
参、诚实信用原则 ‧9-26
肆、信赖保护原则 ‧9-26
伍、公益原则 ‧9-29
陆、法律保留原则 ‧9-30
 
Chapter 10 法条词语之运用 ‧10-1
Section 1 法条词语运用之原则 ‧10-5
壹、符合法令文之文章构造 ‧10-5
贰、辩析词语之意义 ‧10-6
参、讲究词语之简洁 ‧10-6
肆、力求词语之明确 ‧10-7
伍、重视词语之严谨 ‧10-7
陆、遵循统一用字用语之规定 ‧10-7
柒、审慎选择句式 ‧10-13
捌、注意句子的衔接 ‧10-15
Section 2 法条之种类与其用语 ‧10-16
壹、严格法条与衡平法条 ‧10-16
贰、强行法条与任意法条 ‧10-19
参、完全法条与不完全法条 ‧10-21
Section 3 类似法规用语之区辨 ‧10-35
壹、撤销、註销、吊销、吊扣 ‧10-35
贰、特许、许可、认可、核准 ‧10-36
参、核定、备查、核备 ‧10-36
肆、审查、审核、审议 ‧10-37
伍、委任、委託、委办 ‧10-38
陆、公告、公布、发布、下达 ‧10-38
柒、赔偿、补偿 ‧10-39
捌、违法、不法、非法 ‧10-39
 
Chapter 11 法条体例之设计 ‧11-1
Section 1 法律之内部结构 ‧11-6
壹、法规标题 ‧11-6
贰、不同位阶之法规定名 ‧11-7
参、法规目次之编排 ‧11-10
肆、法规内容之编排 ‧11-11
伍、条文之构造 ‧11-13
Section 2 法律之外部形式 ‧11-19
壹、总则 ‧11-19
贰、分则 ‧11-28
参、罚则 ‧11-32
肆、附则 ‧11-38
伍、法律授权公告之体例 ‧11-44
陆、机关组织法之体例 ‧11-45
Section 3 其他特殊之立法模式 ‧11-47
壹、日落立法 ‧11-47
贰、综合立法 ‧11-48
参、实验性立法 ‧11-49
肆、基本法立法 ‧11-49
 

图书序言

Chapter 1 立法程序概论

导读

本章属于基本概念的建立,读者可以快速浏览过即可,并不具备什么严格意义上的考点。应予注意者,乃读者应该对于法源中的「宪法本文」、「宪法增修条文」与「司法院大法官解释」特别多加留意,能够在此就记住该条文、解释和立法程序之关联性。当然,本书之后也会于各章提及相关之条文与解释。

Section 1 立法程序之内涵

壹、意义

所谓立法程序,通常採狭义的立法程序,专指法案之制定程序而言,因立法活动之重心乃制定法律之过程,包括提案、委员会审查、党团协商、院会三读、复议、覆议,以及行政命令之监督等。相反地,其他议案则较为次要,故通常不称为立法程序。然而,本书在此仍会提及与立法相关之其他国会议员职权,因为其他职权仍或直接或间接与立法职权有关,而有一併介绍之必要。

贰、重要性

立法程序之重要性,大致有三:
一、达成民主政治,合法化国家政策
二、提供程序正义,使资源分配公平合理
三、体系化立法过程,使立法程序更有架构

参、功能

基于前述之重要性,能够将立法程序的优点,或者说功能,整理成五点:

一、提供稳定性与可预测性
规范运作的规则与要件,可提供稳定性与可预测性。

二、合法化立法决策
合法化立法决策,使国家之决策满足民主原则要求。

三、权责区分
区分政府权责、澄清组织目标及决策与事权的范围,使权责相符。

四、议事和谐
提供规则使议事更和谐有效率,也能减少议员与议员间、议员与行政机关间的议事冲突。

五、保障少数
借由多数决且应保障少数权利的原则,可以更加保障少数派权利及意见。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