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CEO,賺進後半輩子從家開始:30、40、50世代,找出陪自己到老的工作與收入

在家CEO,賺進後半輩子從家開始:30、40、50世代,找出陪自己到老的工作與收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黛羚
图书标签:
  • 在家工作
  • 副业
  • 创业
  • 财务自由
  • 斜杠青年
  • 个人品牌
  • 时间管理
  • 职场转型
  • 中年危机
  • 财富增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又住又賺,後半輩子要收入也要自在
         
  從35歲起跑,為後半輩子打底!
  我們想擁有的是………
  減半的工作時間、足量生活收入、大大的生活品質!


  寵物療癒師∣聊天大叔∣木作職人∣茶道老師∣攝影教學∣包租公∣Youtuber
  國際二房東∣造型穿搭師∣居家園藝師∣瑜伽老師∣寵物素描師∣自宅私廚∣
    
  省成本生收入,從家開始是門好生意

  ●這樣做、這樣想!
  後半輩子轉場,找出陪自己到老的工作與收入


  【第二人生轉場,一開始就做對】
  先定位    請把自己當CEO,而非SOHO!
  這樣想    市場+能力+想要,這個工作才能陪你走到老
  被看見    關鍵40!從玩開始,讓大家看見你
  做品牌    獨特性+品牌!學會做自己的CEO

  【一次就達陣,確認「一個人的獲利模式」】
  •清點自己的專長+創造資源
  •超重要!人生轉場前的財務規畫333
  •「免費」要慎用!熱血容易蒸發,有獲利才有動力
  •設定月收入、季收入或年收入,檢視目標自我管理
  •關鍵吸客力!讓你的商品∕服務購買群不請自來
  •9大思考,創造一個人在家工作的獲利模式

  ●無論自宅、租屋!
  又住又賺,從家開始是門好生意


  •家是最好的起點!省卻空間成本,也是獲利工具之一
  •租屋族也可以!專長+空間,又住又賺開始做生意
  •咖啡館、共同空間,家的辦公室概念!
  •注意1.用家空間賺錢會有的隱形成本
  •注意2.住家就是工作室,私生活要收好
  •注意3. 在家工作易有的6大迷思,別讓工作吞了你生活!
  •注意5.界定你的工作區,細部規畫這樣想
  •注意6.工作區屬性風格設定:工作動線∣收納∣設備擺置∣工作輔助設計

  ●在家CEO,起跑!
  賺取收入、職志、成就感,以及自我實現


  人生轉場,大約落在35~50歲。雖然工作穩定,但每個人內心各有各的打算。有人是對職場感到倦怠、有人是因年紀而感到職場的不友善、更多人是準備要一圓人生的志業。

  我們已經漸漸來到即使到老,也不太可能停下來不工作、沒收入的時代,既然如此,何不預先準備,就讓這第二人生以快樂形態接續下去,讓自己賺到錢也能賺到自在?

  只是,要如何開始?如何檢視自己是否有「離巢」的能力?

  如何透過漸進式的轉場策略,起步向前?

  作者林黛羚熟年新書,告訴你從35歲之後,越要有所體悟,人生不只有體制內這項選擇,同時也要有成為獨行俠的能力,生命的上半場學會了與他人合作,生命的下半場,還要能單打獨鬥。

  成為自己的CEO,而不是為人代工的SOHO,是關鍵。

  將自我的專長、興趣、價值重新清點,創造個人品牌是目標。

  然而,在這單打獨鬥的過程中、在這種種的理想之下,有一個關鍵會是你的最佳支持力!那就是每個人原有的,家空間!

  就有這麼一群人以家為起點,無論是自宅,或是租屋,透過空間的重整規畫,開展不同的產業。

  像是利用樓中樓小房,樓下做為寵物療癒工作室,樓上則是私人空間;或是重整頂樓、加上外梯,就是一個獨立進出的瑜伽教室,甚至還有將前後陽台與四個窗台規畫出居家植物園,在家開設綠植課的園藝師!即便是10坪、14坪的小空間,做為住家之用之外,還同時經營攝影課、茶道教學等種種工作型態……

  書中,除了走訪不同「在家CEO」的操作、獲利模式、業內生態,還告訴你如何又住又賺,省卻了多一筆創業花費,只需小幅調整空間、動線、收納,以及明確的公私生活區分,就可開張!因為有了這層支持,讓人可以更放心地去貪心,貪心於後半輩子,同時賺取收入、職志、成就感,以及自我實現。
 
《在家CEO,賺進後半輩子從家開始:30、40、50世代,找出陪自己到老的工作與收入》 导读:重新定义你的中年与晚年:在不确定的时代,打造稳定而有尊严的收入模式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传统的工作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裁员风险、职场天花板、以及对退休金制度的不确定性,让许多处于30、40、乃至50岁的人们开始焦虑:我们如何才能掌握自己的职业命运,确保未来三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经济安全?本书并非提供一个速成致富的秘笈,而是深入探讨一种生活与工作深度融合的新哲学——成为“在家CEO”。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在于,真正的自由与稳定,并非来自依附于某一家大公司,而是源于建立一套可以持续运转、为你服务的“个人事业系统”。这套系统不一定需要你辞去现有工作,但它必须具备在家中启动、管理和优化的潜力,并且能够随着你的人生阶段灵活调整,最终成为你抵抗生活波动的终极屏障。 第一部:洞察时代的变革——为什么你需要一个“在家事业”? 我们首先要正视当下的现实。全球化的加速、技术的飞速迭代(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崛起),正在快速淘汰那些重复性高、依赖物理空间的工作。对于正处于职业中坚力量的30、40岁群体而言,这意味着现有的技能保鲜期正在缩短;对于步入50岁的人群,被动降级和提前退场的压力尤为明显。 本章将分析当前职场环境的三大趋势: 1. 技能的“保质期”缩短: 过去学到的专业知识,可能在五年内就面临过时风险。我们必须学会“持续再教育”并将其转化为可变现的知识产品。 2. 组织柔性化与零工经济的成熟: 企业更倾向于外包非核心业务。这意味着,你的专业技能可以被拆解成独立的服务包出售,不再受限于单一雇主的职位描述。 3. “长寿经济”的到来: 活到九十岁乃至一百岁已不再是遥远的假设。我们不能再指望传统退休年龄后仅靠储蓄度日。如何将职业生涯延长至65岁之后,并保持高质量的收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书强调,传统的“稳定”是建立在对外部环境的依赖上,而现代的“稳定”则是建立在自我赋能和多元收入来源之上。 第二部:构建你的“在家CEO”基石——心态、技能与环境的重塑 “在家CEO”并非指在家当老板,而是指你必须以企业主的思维来管理你的个人职业资产。这需要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统。 1. 心态的转变:从“雇员思维”到“资产思维” 许多人被“朝九晚五”的惯性思维束缚。成为在家CEO,意味着你需要像对待一家初创公司一样审视自己: 你是你的核心产品: 你的时间、知识和经验是你的库存。如何提升库存的价值(你的专业能力)? 建立“第二份”收入流: 无论你现有工作多么稳定,都必须开始规划并培育一个不依赖于日薪或时薪的收入来源。这个来源必须是可规模化、可自动化的。 风险管理者的角色: 你必须学会评估和对冲职业风险,而不是被动等待公司为你做决定。 2. 核心技能的数字化迁移: 即使你的工作是高度实体化的(如咨询、设计、教学),你也需要掌握将你的核心服务“打包”并远程交付的能力。本章将详细探讨如何将你多年积累的经验,提炼成数字产品(电子书、在线课程、模板)或高价值的远程咨询服务。 3. 打造高效的家庭工作环境: 家,既是你的避风港,也必须是你的“高效能工厂”。我们将探讨如何科学规划家庭办公区域,设定工作与家庭生活的物理与心理界限,以及如何利用时间管理工具,确保你既能高效工作,又不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 第三部:为30、40、50岁量身定制的收入路径图 不同的人生阶段,面临的挑战和拥有的资源截然不同。本书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世代的“在家事业”启动策略。 对于30世代(积累期与试错期): 你们拥有时间和精力去探索,但资本有限。重点是利用现有工作积累的专业知识,进行小规模的“副业试验”。我们探讨如何低成本启动知识付费项目,以及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个人品牌的前期影响力。 对于40世代(成熟期与加速期): 你们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人脉资源,但时间压力最大(家庭责任重)。策略是“知识变现”和“顾问化”。如何将你过去十年积累的复杂项目经验,转化为结构化的咨询服务或企业内训课程,实现收入的倍增,而非简单的时间交换。 对于50世代(转型期与财富固化期): 你们面临重新定位的挑战,但拥有无可替代的深度智慧和信誉。重点是“经验传承”和“平台构建”。如何通过建立一个聚焦于细分领域的学习社群或导师平台,将人脉转化为持续的会员制收入,确保在职业生涯的后半段实现“被动收入大于日常开销”。 第四部:让收入陪你到老的系统化运营与维护 一个成功的“在家CEO”系统,需要持续的维护和升级。 1. 自动化与外包的艺术: 重点在于解放你的时间。如何利用现有的SaaS工具(客户关系管理、邮件营销、内容排期)将重复性的运营工作自动化。对于那些耗费精力但价值不高的工作,如何将它们外包给虚拟助理,让你能专注于创造高价值的核心内容。 2. 打造你的“护城河”:持续的品牌价值建设。 你的信誉和专业度是你最深的护城河。本书将指导你如何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参与行业对话,并构建一个强大的线上“口碑系统”,确保客户源源不断地找上门,而不是你疲于奔命地去寻找客户。 3. 财务安全与工作生活平衡的再校准: 最后,我们将讨论如何将“在家事业”的收入,系统性地转化为长期的财务安全。如何设立合理的“自我薪酬”,如何将工作收入投资到为你服务的被动资产中,最终实现真正的“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的终极目标。 这本书将引导你从一个焦虑的职场人,蜕变为掌控自己收入流向的自主经营者,为自己设计一个既有尊严,又能持续受益的下半生蓝图。它不是告诉你如何逃避工作,而是告诉你如何更聪明、更有价值地工作,直到你选择退休的那一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黛羚


  生活場域的觀念生產者。以實際對話的採訪形式,觀察探討關於生活及住的一切,並以自己擅長的方式持續傳遞正向價值。

  至今著有《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從斷捨離開始,打造你的新家感!》、《想住一輩子的家》、《這輩子一定要當一次農夫》、《會說故事的空間》、《老屋綠改造》、《樂在原木生活》、《改造老房子》......等書。

  YouTube:alinghome
  Line ID:@ddn4393c
  部落格:好宅好人好生活
  FB:林黛羚

  ◎講座邀約、諮詢服務、專案合作信箱aling.home@gmail.com
 

图书目录

前言
給35~55歲的你
從家開始!後半輩子賺錢也賺美好生活
 
CH1. 賺進後半輩子,一開始就做對!
PART1.第二人生轉場,怎麼開始?怎麼想!
01. 轉場的眉角!以「現在工作」支援「後半輩子事業」
02. 市場+能力+想要,這工作才能陪你到老
03. 關鍵40!讓大家看見你,從玩開始
04. 獨特性+品牌!做自己的CEO
 
PART2. 一次就達陣,請確認「一個人的獲利模式」
01. 一人CEO≠SOHO,差別在可否「被取代」
02. 比賺錢更重要的事……願景讓客戶不請自來!
03. 人生轉場財務333
04. 熱血≠獲利,「免費」並不一定會被珍惜
05. 這樣做,讓你的商品∕服務被看見
06. 九大思考,創造「一個人的獲利模式」
  
PART3. 又住又賺,從家開始是門好生意
01. 在家CEO!自宅、租屋都能又住又賺
02. 小心6大迷思,在家工作和你想的不一樣!
03. 訪客型的在家CEO,2件事一定要在意!
04. 有店面≠有生意
05. 在家工作的空間規畫8大重點
 
CH2. 一人CEO,起跑!賺進後半輩子從家開始
case1. 一個家兩個工作室!寵物療癒師+企業形象設計師
case2. 居家綠食園藝師,造園美學是工作也是生活!
case3. 頂樓的瑜伽教室,賺收入賺朋友賺人生!
case4. 連結你家與我家!穿搭諮詢師的「型動」衣櫃
case5. 家的微生意!寵物水彩素描+上班族共食餐桌
case6. 一場大病後,不做老闆來當包租公
case7. 木職人,賺收入也賺自我實現
case8. 開放自宅款宴,今天只當你的主廚
case9. 14坪小家=茶道教室+日常住居
case10. 一半臥室一半教室,專業攝影教室,就在10坪的家
case11. 國際二房東!大坪數,高房數轉租
case12. 共享辦公室—把自己租出去!聊天大叔,人生職場微顧問
case13. 共享辦公室—中年知識型Youtuber,讓「全新觀點」成為商品!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9072601
  • 叢書系列:Do-life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x 1.3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給35~55歲的你

從家開始!後半輩子賺錢也賺美好生活


  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即將邁向85歲,而正規的上班工作頂多讓我們做到55-65歲,剩餘的20-30年,你要怎麼辦?你要怎麼賺進你的後半輩子?你要怎麼賺取你的收入、成就感與自我實現?

  越接近人生下半場,越要有所體悟,人生不只有體制內這項選擇,同時也要有成為獨行俠的能力,生命的上半場學會了與他人合作,生命的下半場,還要能單打獨鬥!

  我認為,不論你在職場還是獨立工作,若你能嗅聞市場、有危機感,懂得臨機應變、為理想而調整戰略,而不是緊抱著即將被殲滅的舒適區,若能有隨時成為獨行俠的體悟與準備,你的存活率會大很多。

  在工作職場這塊,我應該勉強可算初級戰士,10年前在平面媒體業還算穩定時,我就離開組織,開始拓展自己的事業疆土。一開始成功來的太輕易,中間我也迷失過、誤判自己的能力與想要。很慶幸後來我再度走回對的路,現在我很清楚自己的定位與使命。

  每個人終究要靠自己,這是不變的真理。培養照顧自己,接著再培養照顧其他人的能力,才是我們應該做的準備。我們沒辦法平凡,我們都得闢出自己的一條或多條求生路徑。

  【別從零開始,人生職志+預先規畫=賺進後半輩子】

  我認為賺進後半輩子,要賺的不只是賺進錢,也要賺進好生活,重點在於:做你喜歡的工作,把它當成你人生的職志。但有兩件事,是關鍵:

  1.別從零開始!靠實力、靠歷練、靠現有資源開始成形

  每個人在自身的工作或興趣領域都深耕多年,大致上會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對什麼樣的事情感到有成就感。如果有人說自己夢想當服裝設計師,但卻連一張設計圖都沒畫過,就想要馬上離職創業,這絕對是一頭熱的玩票性質。

  不建議從0開始,也不建議募資或找股東。你在創業之前,需早已具備實力、歷練與資源。這是你的事,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只有你自己能夠掌握創業節奏。創業募資、找合夥人,光是開會就會消磨掉你的心智與初衷。

  2. 請一腳踩在夢想、一腳踩在現實

  有時候,人們會不小心放大、高遠了經營理念,雖說以擅長的形式幫助他人,是每個人的終身職志與夢想之一,但自身成長與生存,更是第一順序。逐步踏實的建構未來職志,實際羅列計畫、財務評估,分階段達成營收,並管理保護私有生活,才是永續生存的第一步。而這些務實的思考面,在本書第一單元已提出了具體規畫與策略。

  對自己誠實、不要離地、不要神話自己的理想(只有神棍及假道學才這樣做),隨時秤秤自己幾兩重,挑戰超過能力範圍一點(但不要太多)的任務,但不誇海口答應做不到的事。

  唯有你持續成長、也才能持續幫助他人。

  在這本書中,我採訪了近30位輕中年、中壯年的在家CEO。他們機動性強、對市場能守能攻、有開放彈性的心。他們事業規模不求大、但求簡單獨特。他們有野心但也懂得守住領土邊界。他們善於轉化人格魅力於產品上,讓客戶對他們產生直覺偏好。讓客戶買的不只是產品、也購買其人格特質。

  【又住又賺,家空間幫你省成本生收入】

  然而,在這在這單打獨鬥的過程中、在這種種的理想之下,有一個關鍵會是你的最佳支持力!那就是每個人原有的,家空間!

  這些人共同之處就是以家為起點,無論是自宅,或是租屋,透過空間的重整規畫,開展不同的產業。無論是樓中樓的小屋,樓下做為寵物療癒工作室,樓上則是私人空間;重整頂樓、加上外梯,就是一個獨立進出的瑜伽教室;利用單層住宅,前後陽台與四個窗台規畫出居家植物園,在家就能開設綠植課程!即便是10坪、14坪的小空間,也能是住家,還同時經營攝影課、茶道教學等種種型態……

  書中,將告訴你如何又住又賺,省卻了多一筆創業花費,只需小幅調整空間、動線、收納,以及明確的公私生活區分,就可開張!因為有了這層支持,讓人可以更放心地去貪心,貪心於後半輩子,可能同時賺取收入、職志、成就感,以及自我實現。

  希望看完本書的你,也能夠開始和我們一起思考規畫,能夠有勇氣踏出第一步,穩紮穩打的第一步!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裡提到的「30、40、50世代」區隔,讓我感到非常貼心,因為這三個階段的人面對的挑戰和資源累積是截然不同的。三十歲可能還在摸索職涯方向,四、五十歲可能已經面臨中年危機或企業裁員的風險,而五字頭則更接近退休倒數。理想情況下,一本好的職涯轉型書,應該要能針對這些不同階段的讀者,提供客製化的建議。比方說,對於四十多歲、擁有穩定收入但渴望轉變的人,書中會建議如何「槓桿」現有資源?對於年紀稍長的讀者,又該如何克服數位落差,真正地「從家開始」?如果它能深入探討不同年齡層的心理建設和實際行動方案,那絕對會比那些只談大方向的成功學書籍更有實用價值,畢竟,中年人的焦慮感是真實且具體的。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引人入勝,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正處於人生中段,開始認真思考下半場該怎麼過的中年人來說。「在家CEO」這個詞彙本身就帶有一種既務實又帶點浪漫的想像,讓人忍不住想知道,到底怎樣才能在不犧牲生活品質的前提下,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事業。我特別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CEO」這個頭銜的,它是不是意味著要承擔巨大的風險,還是說,其實「在家」這個設定,反而能提供一種更穩健的基礎?畢竟,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誰不想掌握更多自主權,不用再看別人臉色過日子?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操作步驟,而不是空泛的勵志口號,那就太棒了,畢竟,我們要的不僅是夢想,更是能帶來穩定現金流的實戰策略,讓退休生活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奢望,而是可以從現在就開始規劃的藍圖。

评分

說真的,現在社會的壓力真不是蓋的,尤其是我們這批在30、40歲還背著房貸、養著家庭,同時還要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世代。聽到「賺進後半輩子」這種標語,第一反應可能有點懷疑,畢竟市場上太多快速致富的騙局了。但如果這本書真的能針對我們這個年齡層的特性去著墨,那就值得一看。例如,它會不會探討如何將過去幾十年累積的產業經驗,轉化為在家就能執行的副業或主業?這才是關鍵。我們不像年輕人可以毫無顧忌地去嘗試新創,我們的時間和資源都更為有限,所以任何轉型都必須是精準且有效的。我希望它能深入分析,不同行業背景的人,如何找到那塊「可以陪自己到老」的利基市場,而不是一味鼓吹什麼自媒體網紅路徑,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站在鎂光燈下。

评分

我總覺得,現在社會上談論的「工作」定義已經徹底改變了,單靠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要撐過通貨膨脹和長壽風險,簡直是天方夜譚。因此,尋找「第二曲線」或「多元收入」才是王道。這本書如果能提供的是一套系統性的思維架構,教導我們如何從「員工思維」跳脫出來,轉向「資產思維」或「自由職業者思維」,那就非常厲害了。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闡述「在家」這個場域如何被重新定義——它不只是工作地點,更應該是個人品牌建立的基地,是高效能產出的實驗室。如果書中能分享一些關於時間管理、遠距協作工具的眉角,並說明如何打造一個「被動式」或「半被動式」的收入來源,哪怕只是一點點,對於建立後半生的安全感都會有莫大的幫助。

评分

看到「陪自己到老的工作與收入」這幾個字,我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意義感」。我們到了這個年紀,賺錢固然重要,但如果工作內容枯燥乏味,或者只是在不斷重複沒有靈魂的事情,那跟被困住有什麼兩樣?所以,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賺錢」與「熱情」這兩者的關係的。這本書有沒有提到,如何挖掘出自己真正熱愛,而且市場願意為此付費的那個點?這可能需要很深的自我探索。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引導性的練習,幫助讀者釐清自己的核心價值與技能樹,進而找到一個既能帶來穩定現金流,又能讓自己每天早上起床充滿期待的事業,那它就遠遠超越了一般的商業指導手冊,而更像是一本幫助中年人重塑人生下半場劇本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