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環境毒物學

新編環境毒物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健民
图书标签:
  • 環境毒物學
  • 毒理學
  • 環境健康
  • 環境污染
  • 化學物質
  • 風險評估
  • 公共衛生
  • 生態毒理學
  • 毒物化學
  • 環境科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內容充實廣泛,架構完整,循序漸進的編寫方式,可全方位導引讀者對於環境毒物學之通盤瞭解,是一本值得推薦於環境保護和研究用的教科書,也是綜合理論、實務及具國際宏觀是一本綜合理論、實務並具國際宏觀視野的優良教科書。

  全書共12章,首先介紹環境毒物學,讓讀者瞭解藥、毒物之分別,毒物在生物體中的毒性和時間之關聯,其次分別就突變物、致癌物和環境荷爾蒙,詳細闡述其作用機制,進而依農藥、金屬、戴奧辛、多氯聯苯、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和室內空氣汙染物等,介紹相關的特性、毒性、宿命、影響和管理,可以讓讀者先有基本的背景概念,再依個人興趣,作更深入的研讀。書中環境荷爾蒙的觀點新穎,可供讀者瞭解毒物之特性和危害,以及預防原則應用於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環境毒物學是學習毒物對環境影響的重要基礎學科,也是提供毒物對環境生態影響評估時,政策及決策重要知識依據。因此對於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等科系而言都是重要的學科。這本環境毒物學是此一課程絕佳教科書,也是實務從業人員進修充實的首選!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新編環境毒物學》内容完全不相关的图书简介: 《大航海时代的香料贸易与全球变迁:15世纪至18世纪的商业革命与文化碰撞》 一本深入剖析人类历史上最激动人心、最具变革性时代的宏伟史诗。 书籍信息: 书名: 大航海时代的香料贸易与全球变迁:15世纪至18世纪的商业革命与文化碰撞 作者: [虚构作者名,例如:伊莱亚斯·范德海登] 页数: 880页(精装典藏版) 核心主题: 经济史、全球化起源、跨文化交流、殖民体系的形成。 --- 内容梗概: 本书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重返那段由未知驱使、由财富点燃的宏伟航程。从15世纪初葡萄牙人绕过非洲好望角,到17世纪荷兰与英国在印度洋的激烈角逐,再到18世纪末全球贸易网络的基本定型,《大航海时代的香料贸易与全球变迁》详尽描绘了香料——尤其是胡椒、丁香、肉桂和肉豆蔻——如何成为驱动人类历史进程的终极商品。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航海志,而是一部关于世界经济体系如何从区域性转向全球性的深度研究。作者以详实的数据、鲜活的原始文献和多角度的叙事,揭示了香料贸易背后的复杂机制:从马鲁古群岛(香料群岛)的本地部落经济,到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对传统丝绸之路的垄断,再到欧洲新兴强权如何利用军事力量和先进航海技术,暴力重塑了全球财富的流向。 第一部分:旧世界的渴望与新世界的开启(15世纪至16世纪初) 本部分聚焦于欧洲对东方香料的狂热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是烹饪和医疗上的需要,更是一种社会地位和奢侈生活的象征。我们将详细考察: 1. 地中海的琥珀之路: 探究香料如何经由阿拉伯商人、埃及苏丹和威尼斯共和国,层层加价,最终抵达欧洲贵族餐桌,以及这种垄断如何激发了绕过传统中介的迫切愿望。 2. 伊比利亚的先驱: 详细梳理亨利王子、达·伽马等航海家的探索历程,分析他们如何克服技术(如卡拉维尔帆船的革新)、心理和地理障碍。重点分析了1494年《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对世界贸易线路的初步划分及其内在的局限性。 3. 卡利库特与果阿的陷落: 描述葡萄牙人抵达印度西海岸后,如何迅速从贸易者转变为征服者。通过对阿尔布克尔克(Afonso de Albuquerque)战略的分析,揭示其“火药帝国”理念的建立,即通过控制关键海峡(如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来实现对全球香料供应链的扼制。 第二部分:东印度公司的崛起与战争经济(17世纪) 17世纪是欧洲商业资本主义野蛮生长的时代。本部分的核心是分析两大巨头——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和英国东印度公司(EIC)的诞生、运作模式及其对亚洲本土社会产生的剧烈冲击。 1. 股份公司的力量: 深入解析特许公司(Chartered Company)这一创新金融工具的运作机制,探讨它们如何筹集巨额资本,并被授予近乎主权国家的权力——发行货币、签订条约、建立军事堡垒。 2. 丁香的血与泪: 集中笔墨分析荷兰人对马鲁古群岛的恐怖统治。我们不仅描述了他们如何通过种族隔离和严酷的种植园制度,实现对肉豆蔻和丁香的绝对垄断(如班达群岛大屠杀),也审视了这种垄断是如何在17世纪中叶因法国的秘密渗透和走私活动而逐渐瓦解的。 3. 亚洲的反应: 探讨亚洲统治者(如帖木儿帝国残余势力、日本德川幕府、爪哇的马塔兰王国)如何试图适应或反抗欧洲的入侵。这部分将呈现亚洲内部的权力斗争如何被欧洲势力巧妙地利用和激化。 第三部分:香料的衰落与全球体系的固化(18世纪) 随着贸易的成熟,香料的暴利时代逐渐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庞大、利润更高的商品——蔗糖、棉花和烟草。本部分探讨全球经济重心从香料向种植园经济的转移,以及随之而来的奴隶贸易的爆炸性增长。 1. 法国的挑战与“植物盗窃”: 讲述皮埃尔·波韦尔(Pierre Poivre)等法国探险家如何成功地将香料树苗从荷属殖民地偷运至法属殖民地(如毛里求斯),从而打破了荷兰的垄断,并使香料价格在欧洲市场上长期保持低位。 2. 从贸易到领土: 分析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次大陆的军事胜利(如普拉西战役),标志着商业公司权力结构的转变——从纯粹的贸易代理转向实际的领土拥有者,为现代殖民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 世界的重塑: 总结大航海时代香料贸易对现代世界的深远影响:它不仅地理上连接了各大洲,更在社会结构上催生了现代跨国企业模式、现代银行体系雏形,以及不可逆转的种族等级制度和全球不平等的基础。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广阔的视野和细致的入微观察。它巧妙地结合了经济学模型、军事史分析和人类学视角,展示了经济动机如何驱动文化融合与毁灭。读者将看到,那遥远、迷人的香料背后,隐藏着早期的资本主义的冷酷、科学探索的勇气,以及人类对财富无尽的、有时是毁灭性的追求。这不仅是关于贸易的历史,更是关于现代世界如何从腥风血雨中被编织而成的史诗。通过对贸易路线、船只日志、公司账簿和外交信函的综合考量,本书为理解当前全球化进程的深层根源,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基石。 --- [读者评价摘录] “范德海登捕捉到了那个时代的野蛮与优雅。他将复杂的贸易机制解释得清晰有力,让人仿佛能闻到马六甲港口的胡椒味,也能感受到香料垄断背后的寒意。” —— 《历史评论季刊》 “一本真正的巨著,彻底改变了我对17世纪地缘政治的理解。它证明了香料才是真正点燃了工业革命前夜的火种。” —— 剑桥大学 欧洲史系 教授 [虚构]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健民


  現職:
  嘉南藥理大學 環境資源管理系 教授

  學歷:
  美國紐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 環境科學 博士1990~1994
  美國紐澤西理工學院 環境科學 碩士 1988~1990
  中國文化大學 海洋生物系 學士 1981~1984

  專長:
  環境生態保育、毒化物管理、自然資源調查、水環境毒理學、健康風險評估、生態風險評估、產業產品生命週期分析、物聯網與無人系統環境應用、環境可持續發展議題

  主要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 副校長、環境永續學院 院長、分析檢測中心 主任、學生事務處 處長、環境資源管理系 主任
  美國紐澤西州立大學羅格斯大學 藥理與毒理所 研究員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教授
  美國紐澤西州立大學羅格斯大學 藥理與毒理所 助教
  美國紐澤西州立醫學與牙醫大學 水中毒理研究室 研究員
  美國紐澤西理工學院 環境科學所 研究助理

黃大駿

  現職:
  嘉南藥理大學 環境資源管理系 教授

  學歷:
  臺灣大學 動物學研究所 博士

  專長:
  生態生理學、環境毒理、生物多樣性保育、水域生物調查

 

图书目录

Ch 01 環境毒物學導論
1.1 環境毒物學的發展
1.2 環境毒物學的研究範疇與應用
1.3 化學物質的環境宿命
1.4 產生危害的環境因子

Ch 02 基本毒理學
2.1 何謂毒物學
2.2 毒物學的發展
2.3 何謂毒物
2.4 毒性反應或作用
2.5 毒性物質如何產生毒性
2.6 接觸與暴露
2.7 劑量與反應的關係
2.8 評估毒性作用的指標
2.9 特殊物質的劑量與反應關係
2.10 毒性分類
2.11 不同毒性物質的交互作用-混合效應
2.12 影響毒性的因素
2.13 如何瞭解物質的毒性

Ch 03 毒物動力學
3.1 何謂藥物/毒物動力學
3.2 吸收
3.3 分布
3.4 排除
3.5 外來物質的排除模式與蓄積作用
3.6 生物轉化

Ch 04 遺傳毒理學-突變物
4.1 DNA、基因與遺傳
4.2 突變
4.3 染色體異常
4.4 突變所產生的後果
4.5 遺傳毒性試驗
4.6 安氏突變試驗
4.7 突變性分級與突變物

Ch 05 化學致癌物
5.1 何謂癌
5.2 癌細胞的生成與機制
5.3 化學致癌物的分類
5.4 影響致癌的因素
5.5 致癌性試驗

Ch 06 生殖與發育毒理學
6.1 生物之生殖與幼期的發育
6.2 發育毒性-畸胎的發生與暴露的時間
6.3 畸胎物作用的閾值與部位
6.4 畸胎的形成機制
6.5 人類畸胎物
6.6 生殖毒性與生殖毒物
6.7 生殖與畸胎性試驗
6.8 沙利竇邁事件
6.9 乙烯雌酚事件

Ch 07 內分泌干擾素與新興汙染物
7.1 內分泌干擾素
7.2 生物體的內分泌系統與荷爾蒙
7.3 內分泌干擾素的作用機制
7.4 仿雌激素
7.5 內分泌干擾素與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7.6 殺蟲劑類POPs
7.7 非殺蟲劑類POPs
7.8 其他內分泌干擾素
7.9 藥物和個人衛生保健用品(PPCPs)
7.10 內分泌干擾素的環境管理

Ch 08 農藥篇
8.1 農藥的分類
8.2 有機氯類殺蟲劑
8.3 有機磷類殺蟲劑
8.4 氨甲基酸鹽類
8.5 除蟲菊精類
8.6 巴拉刈與大刈特除草劑
8.7 2,4-D 與2,4,5-T
8.8 五氯酚
8.9 其他農藥
8.10 農藥使用安全性與環境殘留問題

Ch 09 金屬篇
9.1 砷
9.2 鎘
9.3 鉻
9.4 鉛
9.5 汞
9.6 其他金屬

Ch 10 戴奧辛與多氯聯苯
10.1 戴奧辛與多氯聯苯的結構與命名
10.2 戴奧辛與多氯聯苯的特性
10.3 戴奧辛毒性當量
10.4 戴奧辛的產生與排放
10.5 多氯聯苯的使用與排放
10.6 戴奧辛/多氯聯苯的環境傳輸與宿命
10.7 戴奧辛與多氯聯苯的環境含量
10.8 一般食物與其他物品中的戴奧辛與多氯聯苯
10.9 戴奧辛與多氯聯苯的人體暴露與體內負荷
10.10 戴奧辛的毒物動力學與毒性
10.11 戴奧辛的毒理機制
10.12 多氯聯苯的毒物動力學、毒性與毒理機制
10.13 戴奧辛/多氯聯苯的汙染事件
10.14 戴奧辛與多氯聯苯對生態的影響
10.15 戴奧辛與多氯聯苯的風險管理

Ch 11 有害空氣汙染物
11.1 有害空氣汙染物種類與來源
11.2 一氧化碳
11.3 二氧化碳
11.4 二氧化氮
11.5 二氧化硫
11.6 甲醛
11.7 臭氧
11.8 氡
11.9 揮發性有機物質
11.10 懸浮微粒
11.11 環境香菸煙氣
11.12 石綿
11.13 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

Ch 12 化學品的環境毒害與風險管理
12.1 環境毒物和化學品的危害與環境衝擊
12.2 化學品的管理策略與方法
12.3 毒化物的人類健康與生態風險評估與管理
12.4 國際與國內化學品的管理現況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306039
  • 規格:平裝 / 447頁 / 17 x 23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時序進入2020年!也是人類邁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而同時也距本書前身《環境毒物學》初版的2002年有將近有二十年了。從化學物質對人類衝擊的角度綜觀過去二十年的變化,由於國際間的共識以及新規範或制度之實施,例如聯合國化學品全球分類及標示調和制度(GHS,2003)、斯德哥爾摩公約(POPs公約,2004)、國際化學品管理策略方針(SAICM,2006)、歐盟新化學品政策(REACH,2007)、汞水俣公約(Minamata Conventionon Mercury,2017)等,我們應可以期待的是:儘管仍存在因不同國情所導致許多地區性的問題,但全球針對化學物質管理應逐漸的步上確保人類可永續發展之路。不過,不可諱言的是:這只是起步。包括海洋塑料垃圾、微塑料、奈米廢物、個人保健用品與藥物殘留物等新興汙染物的議題尚待更多探究及問題解決。而同時,化學品在2010年的全球總產值已達4.1兆美元,已較2000年的1.8兆美元成長近2.3倍。更多的使用意味著更高的風險。除了使用化學物質之外,人類要永續發展尚有許多的隱憂,特別是全球總碳排量尚無減緩跡象,更別談我們希望在2030年要達到控制在地表僅增溫2℃的目標,而全球的政治局面的不穩定性更加劇達標的困難度。個人預測:暖化伴隨的氣候與環境變遷將在未來的十年內會產生相當明顯之影響,接著更將會衝擊人類在近50年所建立安穩、文明的社會。「不願面對的真相」將成為必須面對的事實。但無論如何,個人衷心的希望明天只會更好!

  2020年對個人而言也是一個重大的轉變,因此,與出版社討論之後,決定將書名更改為《新編環境毒物學》,並請黃大駿教授協助整體架構之意見與建議,而內容也做些增減以期能更符合現況以及讀著們的需求。個人總認為老師是一種志業而不是職業,能將所學傳給下一代,應該就是我們的終身使命。更何況環境與人類的未來發展是息息相關,投入環保教育而能持續地教導我們的後代子孫更是應有的一份畢生責任。人說:「活到老、學到老」,老師何嘗不可「活到老、教到老」,其實教到老也是學到老。未來不論透過課堂上或這本書(個人還另撰寫《新編環境與生活》,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公司),不論在何時或何地,個人還是會一直持續地貢獻一己之力。

  個人最後要感謝推薦《新編環境毒物學》的幾位教授,包括吳鐵雄、凌永健、王順成與李輝教授。謝謝他們給我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對本書的投入能一直堅持下去。

  本版倉促付梓,如有疏漏、錯誤之處,也懇請各界不吝指正,個人先予致謝。

  最後,僅將本書獻給我最敬愛的母親與家人。
 
陳健民謹識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新編環境毒物學》的封面設計,說實話,第一眼看過去,給我的感覺就蠻「學術」的,那種教科書的氣派十足,顏色搭配得挺穩重,不像現在很多新書喜歡用一些花俏的設計來吸引眼球。不過,作為一個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讀者,我更在乎的是內容的紮實度。我記得我當初會想翻閱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最近身邊的朋友對於一些工業污染的議題特別有感,大家都在討論,但好像少了一本可以讓人系統性了解「毒物」是如何作用、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生活的書。這本書的厚度就讓人覺得,它應該涵蓋了相當廣泛的基礎知識。我個人對於書籍的「手感」也蠻在意的,紙質如果太薄,看久了眼睛會比較累,但這本的紙張印製品質看起來是蠻耐看的,即便要帶去戶外做田野調查或是去學校圖書館借閱,都不會顯得太過廉價或脆弱,這點對於經常需要翻閱參考的專業書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細節考量。

评分

我特別喜歡它在處理「新興污染物」這塊的著墨。現在的環境問題越來越複雜,傳統的農藥、重金屬議題固然重要,但像是塑膠微粒、內分泌干擾物這類新冒出來的挑戰,才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面對的難題。從書中對這些新興毒物的討論深度來看,這本書顯然有在持續更新內容,而不是用十年前的知識庫來應付現在的環境。我記得書裡有一段提到,過去對某些物質的安全性評估可能存在「認知盲點」,這個反思讓我印象深刻,它提醒了我們,科學知識是動態發展的,我們對環境健康的理解也需要不斷修正。這種與時俱進的態度,使得這本《新編環境毒物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份現階段環境毒理學研究的「狀態報告」,很有參考價值。

评分

整體閱讀下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是偏向嚴謹但又不失清晰的敘述,這對理工背景出身的人來說是很友好的,因為它不會過度簡化複雜的生物化學機制,該有的專業術語都有到位,而且註釋和圖表的呈現也相當到位。但與此同時,它似乎也努力地在平衡學術的深度與大眾的可理解性,我感覺作者群在撰寫時,可能不止是寫給大學生看,更想讓關心公共衛生的市民也能讀懂。舉例來說,有些章節在介紹特定污染物對人體的長期影響時,用詞會比較平易近人,避免了過多的行話堆砌,這讓我在跟不同背景的朋友討論時,能夠更順暢地傳達書中的核心觀念。這種在專業與普及之間找到平衡點的能力,是這本書非常高明的地方,也讓它在眾多專業用書中脫穎而出,不會淪為只有少數專家才能解讀的「天書」。

评分

翻開書本的目錄,內容編排的邏輯性讓人耳目一新。它不是那種硬梆梆地把化學名詞堆砌在一起的書,而是像是設計了一個導覽路線,從最基礎的毒物學原理開始,逐步深入到各種暴露途徑,再到實際的案例分析。特別讓我驚喜的是,它似乎還穿插了一些台灣本土的環境監測數據或案例背景,這對於我們這些在地讀者來說,親切感會大幅提升,畢竟國際文獻再好,如果不能跟我們生活周遭的實際情況對照,學起來總覺得少了一層溫度。我尤其注意到了它在「風險評估」章節的處理方式,那部分寫得相當細膩,不只是告訴你「這個有毒」,更著重在如何量化風險,以及在政策制定上如何權衡利弊,這對我理解政府部門在做決策時的考量非常有幫助,畢竟環境保護跟經濟發展之間,永遠是個拉扯的藝術。

评分

說真的,如果要我挑剔一點,這本書在某些圖表的解析度上或許可以再加強,畢竟涉及精密的化學結構或細胞作用機制時,視覺輔助材料的清晰度至關重要。不過,瑕不掩瑜,總體來說,這本專著在台灣環境毒物學的領域中,絕對是佔有一席之地的。它提供的知識框架非常完整,無論你是準備相關國家考試的學生,還是在第一線進行環境檢測的技術人員,甚至只是對「我們呼吸的空氣、喝的水是否安全」抱持著高度好奇心的社會人士,都能從中獲取極為寶貴的資訊。它幫助我建立了一個更科學、更全面的視角來看待我們與周遭環境的互動關係,這份知識的價值,遠超過書本本身的價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