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後經濟史:精闢解讀戰後復興、高速成長、泡沫經濟到安倍經濟學

日本戰後經濟史:精闢解讀戰後復興、高速成長、泡沫經濟到安倍經濟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野口悠紀雄
图书标签:
  • 日本经济史
  • 战后复兴
  • 高速增长
  • 泡沫经济
  • 安倍经济学
  • 经济发展
  • 日本经济
  • 历史
  • 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日本究竟錯在哪裡?
身處何方?該往哪裡去?
率先對「房地產泡沫」提出警告的重量級經濟學者,
與教科書完全不同觀點的日本經濟興衰最佳導讀。

  日本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廢墟中迅速實現了經濟復興?是什麼力量推動日本經濟走上了高速發展之路?曾經喧囂一時的「泡沫經濟」到底是如何產生,又終究歸於破滅?在經歷了失落的三十年之後,日本的未來,路在何方?

  在八○年代日本舉國上下都沉浸在輝煌盛世的狂熱氣氛中時,野口悠紀雄率先對「房地產泡沫」提出了公開警告。針對日本戰後經濟的基本結構,他在本書中提出了與以往觀點截然不同的「一九四○年體制史觀」,為讀者理解日本經濟史的崛起和發展、泡沫的形成和崩潰,以及後來長期停滯,甚至如今「安倍經濟學」成效不彰的根本原因,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啟發。

  犀利剖析深層機制,解開日本經濟成長和停滯背後的秘密。
  回顧戰後七十年境遇變遷,生動描繪出大時代下的日本社會面貌。

  本書論述經濟發展歷程及其深層機制的同時,還穿插介紹了野口悠紀雄本人及其好友、同事的大量真實經歷,為讀者還原出一幅幅生動、立體的戰後日本社會經濟圖景。相信無論是野口悠紀雄對經濟問題冷峻犀利的剖析,還是他對往昔經歷滿含深情的回望,都會為讀者帶來不同凡響的閱讀體驗。

  ◆本書將從以下兩個視角來研究戰後的日本經濟──

  一、以「狗眼」看社會:
  所謂「狗眼」,就是從「地面的視角」,即野口悠紀雄親身經歷的戰後日本社會和經濟的變遷。也是自傳式的編年史。

  二、以「鳥眼」觀天下:
  所謂「鳥眼」,是以「俯瞰的視角」來掌握戰後日本的社會與經濟發展。本書的「鳥眼」即「一九四○年體制史觀」。它與教科書那種人們普遍接受的歷史觀截然不同,對「日本如今身處何方」這個問題,帶來大不相同的解釋。

  【各章重點】

  序章
  一九四五年的東京大空襲,造成十萬人喪命,時年五歲的作者與家人僥倖活下來,並自此造成他「不信任國家」。

  第一章│戰時體制延續到戰後│1945~1959年
  官僚們當然不會向佔領軍匯報對自己不利的資訊。日本官僚透過操縱訊息來誘導佔領軍,巧妙利用佔領軍的權力來實現自己制定的改革計畫。

  第二章│高速成長是如何達成的?│1960年~1970年
  「收入倍增計畫」宣稱,使國民收入在十年內倍翻。以現在的感覺來看,這是一個難以置信的狂妄計畫,但考慮到當時日本經濟的潛力,不如說這個計畫還保守了點。

  第三章│企業大家庭戰勝了石油危機│1971年~1979年
  隨著石油危機的到來,日本人的認識發生了急遽轉折,人們轉而認為只有經濟和生產才是日本的命脈。而如果經濟下滑,日本也會隨之沉沒。

  第四章│金光閃閃的80年代│1980年~1989年
  認為「價格引發了泡沫」,實際上意謂著「市場的判斷錯誤」。對於經濟學家來說,這是難以接受的觀點。承認泡沫的存在就等於是經濟學家們的集體自殺。

  第五章│泡沫與1940年體制同時破滅│1990年~1999年
  大藏省的醜聞就像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其中最具代表性意義的象徵是銀行用來招待大藏省官僚的情色火鍋店。大藏省正是被這件事徹底擊垮的。

  第六章│前進中的世界把日本拋在腦後│1980年~
  日本的出口產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日本股票價格暴跌,呈現宛如垂直下降的自由落體狀態。

  終章│我們應該何去何從
  安倍內閣聲稱以「擺脫戰後體制」為目標。但是僅從經濟政策來看,他實際推動的政策卻是在恢復1940年體制。

名人推薦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歷史學家/吳密察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許育銘

  鄭重推薦(推薦人依姓名筆畫排序)
 
《战后日本的转型与挑战:从重建到全球化浪潮》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二战结束后,日本社会、政治与经济结构经历的深刻变革。它不仅关注宏观层面的国家战略调整,更细致描绘了微观层面社会心态与企业文化的演变,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当代日本复杂性的多维度透镜。 第一部分:废墟上的重建与“日本模式”的初步确立(1945-1960年代初) 1. 占领时期的结构性重塑: 战后初期,盟军的占领政策对日本旧有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造。本书详细阐述了财阀解体、工会法的设立以及土地改革的深远影响。我们着重分析了这些改革如何为后续的市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遗留了某些结构性矛盾,例如企业内部终身雇佣制雏形的形成与官僚体系的权力继承。 2. 冷战格局下的经济援助与“道奇路线”: 朝鲜战争的爆发是日本经济复苏的关键转折点。本书将详细分析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向,以及“道奇路线”对日本宏观经济稳定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我们探讨了在外部援助和内部努力下,日本如何迅速完成了重工业基础的重建,并将重点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转向投资于能源和基础材料产业。 3. 官僚主导下的产业政策初探: 在战后重建的特殊历史时期,日本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本章聚焦于经济产业省(旧通产省)等关键机构如何通过配给、信贷和保护主义措施,筛选并扶持了诸如钢铁、造船等“基干产业”。这部分内容着重考察了国家与企业之间形成的紧密合作关系——即后世所称的“政府指导型资本主义”的早期形态。 第二部分:高速成长的驱动力与社会变迁(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初) 1. 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艺术: 高速成长期的一个核心特征是日本对西方先进技术的积极引进与快速本土化。本书不再仅仅是罗列技术项目,而是深入分析了日本企业如何通过持续的、渐进式的改进(Kaizen)和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将引进技术转化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我们对比了不同行业(如汽车、电子)在技术吸收策略上的差异。 2. 出口导向型战略的成功与代价: 随着国内市场容量的逐步扩大,日本经济开始全面转向以出口拉动增长的模式。本书评估了这一战略的成功之处,即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同时也审视了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包括对外部市场波动的过度依赖以及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 3. 社会结构的“丰裕化”与消费主义的兴起: 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本部分关注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例如“三神器”(彩电、洗衣机、冰箱)的普及,以及郊区化和新中产阶级的崛起。我们探讨了这种物质丰裕如何重塑了家庭结构、教育观念乃至社会价值取向,并初步显露出对环境资源的过度索取。 第三部分:外部冲击下的适应与“泡沫”的前夜(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末) 1. 石油危机与产业结构的痛苦转型: 19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对依赖进口能源的日本经济构成了严峻考验。本书分析了日本企业如何通过能源效率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成功地从重化工业向高附加值、低能耗的精密制造业(如半导体、精密仪器)转型。这是日本经济韧性的集中体现。 2. 广场协议与日元升值的冲击: 1985年的《广场协议》是理解后续经济泡沫的关键节点。本书详细梳理了日本政府和央行应对日元大幅升值的政策选择,重点分析了为了对冲出口压力而采取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何为资产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埋下了伏笔。 3. 金融自由化与“过度自信”的膨胀: 在经济繁荣的表象下,金融体系的监管滞后和企业界对技术主导地位的过度自信开始滋长。本章考察了日本银行业在放松管制后,如何通过对房地产和股市的过度放贷,推动了资产泡沫的形成,以及企业如何利用“交叉持股”等结构性优势进行盲目扩张。 第四部分:泡沫的破裂与“失去的十年”的起点(1990年代) 1. 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机制分析: 本书区别于简单描述股市和楼市崩盘,而是深入探讨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经济学原理。企业和家庭在资产价值暴跌后,将重心从投资和消费转向债务削减,导致总需求长期低迷,政府的凯恩斯主义刺激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2. 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暴露与“僵尸企业”: 泡沫破裂暴露了银行体系中大量的呆坏账。本章重点剖析了政府和监管机构在处理问题金融机构时的犹豫与延误,以及“僵尸企业”——那些在正常经济环境下应被淘汰的企业——如何在银行的隐性支持下继续存活,拖累了整体经济的复苏步伐。 3. 社会心态的深刻变化:从“终身保障”到“不确定性”: 经济停滞对社会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本书探讨了传统上对企业和政府的信任如何开始瓦解,青年一代的就业观念发生转变,以及“非正规雇佣”开始抬头,为社会阶层固化埋下伏笔。 结论: 本书在总结部分,将回溯战后日本经济的整体脉络,探讨其在结构性优势(如高素质劳动力、企业间的协作文化)与结构性缺陷(如决策的集体主义惰性、对外部环境的依赖)之间的动态平衡。我们认为,理解战后至今的经济历程,关键在于把握技术创新、全球化进程与国内制度惯性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本书旨在提供一个超越单一经济指标的综合性历史分析框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野口悠紀雄(Noguchi Yukio)


  1940年出生於東京。東京大學工學部畢業後,進入大藏省工作。1972年在美國耶魯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先後擔任一橋大學、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教授,以及美國史丹佛大學客座教授,自2017年起擔任早稻田大學金融研究所顧問。專業為金融理論、日本經濟論。

  著有《資訊的經濟理論》《財政危機的結構》(以上東洋經濟新報社)、《土地經濟學》《泡沫經濟學》(以上日本經濟新聞社)、《經濟危機的根源》(東洋經濟新報社)、《金融政策之死》(日本經濟新聞社)等數十本書。

  野口悠紀雄Online:www.noguchi.co.jp

譯者簡介

張玲


  貴州大學畢,之後赴日本留學,現任職於日本愛知大學。
 

图书目录

前言
 
序章
三月十日,我僥倖活了下來/從此不再信任「國家」/一九四○年左右,改革派官僚改變了日本/金融財政制度大改革/戰後的日本企業在戰爭時期成形/我們如今身處何方
 
第一章、戰時體制延續到戰後│1945~1959年
1 廢墟中再次出發
2 傾斜生產方式與通貨膨脹
3 經濟高速成長前的助跑
4 告別戰後               
5 戰後史觀與一九四○年體制史觀
 
第二章、高速成長是如何達成的?│1960~1970年
1 正式開始高速成長 
2 在大藏省看到一九四○年體制的真相
3 高速成長的機制                   
4 從美國看日本
 
第三章、企業大家庭戰勝了石油危機│1971~1979年
1 尼克森震撼與轉向浮動匯率制
2 爆發石油危機                
3 石油危機與浮動匯率制的意義 
 
第四章、金光閃閃的八○年代│1980~1989年

1 日本第一   
2 自由主義思想再度盛行 
3 泡沫形成
4 強烈感覺到時代在偏離軌道 
 
第五章、泡沫與一九四○年體制同時破滅│1990~1999年
1 泡沫破滅
2 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問題 
3 陷入混亂的大藏省
 
第六章、前進中的世界把日本拋在腦後│1980年~

1 社會主義國家的滅亡 
2 中國成功實現工業化
3 IT革命為經濟活動帶來重大變化  
4 九○年代以後,日本逆風而行
5 日本陷入長期停滯
6 二十一世紀,日本的歷史停下了腳步 
 
終章、我們應該何去何從      

對泡沫感到不對勁/對人們歡迎日圓貶值感到不對勁/日本人變成了綠魔嗎?/「不對勁」是因為「勞動致富」的原則不再成立/解決照護問題必須依靠高生產率產業/用竹槍和水桶迎接超高齡社會/安倍內閣的經濟政策還是抓住戰後體制不放
 
後記 能夠擺脫「腦中的一九四○年體制」嗎
 
附錄:戰後七十年回顧年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515133
  • 叢書系列:Sense
  • 規格:平裝 / 392頁 / 14.8 x 21 x 1.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我對日本的社會和經濟,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過去我好像只是模糊地意識到的那些問題,之後歷經各式各樣的事件,它們才逐漸具備了讓人無法否認的清晰輪廓。

  本書關於戰後日本經濟的基本結構等觀點,是我以前就已經存在的。但是,應該如何評價它的基本結構,之前我並沒有確定的看法。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五十週年的一九九五年,面對「我們應該肯定日本到目前為止的經濟結構,還是應該否定它」的這個問題,我可能還無法提出毫無矛盾的答案。

  但是現在,我則可以提出明確的答案。因為我已經清楚看到問題的核心所在,所以現在我必須把這個問題的核心說出來才行。

  這就是我寫作本書的理由。

  我們在一九四○年左右出生的這一代,在生活和工作中,親身經歷了日本經濟的潮起潮落。我們從學校走向社會時,日本經濟剛開始高速發展,發展的速度在世界上也屬罕見。我們每個人在各自工作領域的最前線,都曾經肩負起發展經濟的重任。同時,我們也目睹了日本產品橫掃世界市場的榮景,但是,當我們面臨退休之際,卻又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日本經濟走向衰落,覺得前途茫茫。換句話說,我們這代人見證了戰後日本經濟漲落起伏的整個週期。因此只要把我們的經歷彙整起來,大概就能寫成一部日本戰後經濟史。

  不過本書並不打算以流水帳方式,記錄過去發生的各種事件,也不打算寫成我的私人回憶錄。我希望將這些事件當成一個連貫的大綱,在書中呈現出來,根據從中得出的體會來正確面對「我們現在身處何方」的問題。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將開頭提到的觀點作為本書的核心。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說,就是提出一個日本經濟結構的模式,由此來評價日本戰後七十年的經濟發展。

  此外,也希望透過這個模式來找出日本在構築未來時的線索。不過我想事先提醒大家,我們由此獲得的展望並非五彩繽紛的未來。希望這本書能夠揭開多年以來,人們一直被灌輸的那些令人充滿期待的假象,為日本的未來敲響警鐘。

  本書在附錄「戰後七十年回顧年表」中,特別設計了一個「個人歷史記錄欄」,希望讀者也能把自己的戰後史記錄下來。如果將個人的生活和工作經歷,與表格前一欄中的世界和日本大事加以對照,一定可以讓各位讀者更清晰地想起當時的回憶。

  本書在出版之際,獲得東洋經濟新報社出版局長山崎豪敏先生、週刊東洋經濟編輯委員長谷川隆先生,以及該社出版局伊東桃子女士的鼎力相助,在此謹向他們表達衷心的感謝。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