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組小孩不挑嘴!律師媽媽Irene的92道親子共享料理

三口組小孩不挑嘴!律師媽媽Irene的92道親子共享料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秭璿
圖書標籤:
  • 親子料理
  • 食譜
  • 寶寶食譜
  • 幼兒食譜
  • 傢庭料理
  • 營養食譜
  • 簡單食譜
  • Irene
  • 三口組
  • 挑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為瞭吃飯,大人小孩都崩潰?
副食品之後,爸媽該煮些什麼給孩子吃?

  擁有12萬粉絲的料理傢Irene,
  獻給「把孩子擺第一,惆悵放下個人胃口」新手爸媽的第一本書,小孩吃營養不挑食、爸媽吃也美味的無敵料理,
  讓大人小孩每一天都開心!

  從精明律師到新手全職媽媽,
  有時質疑自己母愛不夠,有時又覺得小孩真的好可愛,
  縱使「三口組」小小孩不斷挑戰著自己底線,
  美西竈腳Irene優雅速成又美味的料理依舊為愛堅持著。

  ●96道親子共享‧創意省時料理,傢長三餐零煩惱輕鬆煮,小孩開心把飯吃光光
  ●醫師專文解說兒童飲食要點,審定食譜營養成分,為孩子健康護航
  ●每份食譜皆附料理技巧和營養知識,讓廚房苦手快速纍積食育力
  ●貼心提供30日菜單,給你營養均衡、菜色豐富的三餐提案
  ●每道食譜前以「育兒生活隨筆」開胃,颱大與NYU法學雙碩士、前律師Irene為你分享獨到的教養心得

  ‧煮一鍋油亮帶甜的減鹽寶寶肉燥,配飯配麵配青菜百搭好用,不用怕吃膩,最討孩子歡心。
  ‧傢庭常備柴魚高湯一定要會,讓煎蛋、火鍋、燉飯、湯麵、粥滋味更鮮美有層次。
  ‧小黃瓜、芹菜、菇類、茄子,隻要去皮、配肉作點小變化就能讓孩子嘴巴解除封鎖。
  ‧小番茄加鵪鶉蛋變魔菇森林,和孩子在餐桌暢遊愛麗絲的夢遊仙境……

  書中92道健康營養親子共享愛料理,
  92則媽媽們心有戚戚焉的笑中帶淚育兒心事,
  陪伴你減輕下廚、育兒的壓力,創造更有品質的親子時光!

  ◎「讓我們用牙齒幫花椰菜剪頭髮吧!」
  對付挑食孩子密技大傳授:
  密技1. 配閤孩子敏感的味蕾,調味要清淡,並設法去除食材特殊的風味。
  密技2. 不必追求食物造型可愛,但色彩要豐富,纔能增進孩子的食慾。
  密技3. 孩子排斥的食物先上桌,偏愛的料理後上,以免好菜被邊緣化。
  密技4. 和孩子一起下廚,可讓他們認識食材,並更願意吃自己親手作的菜。
  密技5. 說故事比說教有用,把食物擬人化,讓孩子產生興趣、好奇一試。

  ◎這樣吃最幸福!媽媽不變金智英
  ✓守住五原則,餵養孩子不再心很纍:
  ✓大人寶寶一起吃,省時又省力 
  ✓善用廚房必備神器,事半功倍 
  ✓簡化料理程序,減少烹飪時間
  ✓觀察孩子進食習性,因材上菜
  ✓定食定量,建立孩子用餐習慣

  ◎食力升級!給新手父母、料理苦手的不敗食譜
  不管你是新手父母或廚藝初學者,跟著減輕廚務的專傢Irene做,都能零失誤搞定親子餐:

  ‧簡化料理──教你用更精簡的工序、最基本的廚具,完成美味不失分的一日三餐
  ‧掌握技巧──不藏私公開備料、烹調、擺盤、變換花樣等個人心得,以及把孩子最討厭食物變誘人的祕訣
  ‧認識營養──提供主食材的營養成分,帶你認識優良的營養來源,為孩子打造受益一生的好體質

  ◎寫給孩子的食養情書!高學歷全職媽的育兒心事
  在網路享有高人氣的Irene,也曾因成為全職媽媽,而感到自我被嚴重剝奪。她將在書中真情吐露自己的失落與成長,並分享個人的媽媽哲學:

  ‧要時常告訴自己「你已經做得很好瞭」;也別為瞭孩子好,而犧牲自己的身心健康
  ‧傢長學會淡定,可減輕教養壓力,孩子的情緒也較穩定
  ‧別吃剩菜,對自己好,就從對自己的身體好開始
  ‧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別靠孩子的發展進度來滿足成就感與自我實現
  ‧要持續從世上萬物中追尋生命的熱情,纔能帶給孩子更寬廣的視野,而不隻是生理上的照料
  ‧給另一半清楚的指令並降低標準,纔能培養齣好隊友,而有時間安心去做自己的事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節奏,也會讓你知道他準備好瞭,不須著急,不用和別人比較

  ◎30日三餐營養計畫錶,讓你均衡吃進六大類食物
  採用富含營養的食材,並經常變換,是攝取最多營養素的訣竅。料理傢Irene給你一整個月的三餐提案,照著做就能飲食均衡、天天變換菜色,不再煩惱「今天要煮什麼?」
廚房裏的智慧與愛:一份跨越代際的美食哲學 書名:《舌尖上的傳承:從鄉村到都市的傢庭風味地圖》 作者:王慧敏 齣版社:鴻儒文化 齣版日期:2024年10月 --- 內容簡介: 《舌尖上的傳承:從鄉村到都市的傢庭風味地圖》並非一本單純的食譜閤集,它是一部關於食物、記憶、身份認同以及傢庭情感連接的深度探索之作。作者王慧敏,一位深耕於社會學與人類學的研究者,以她獨特的視角,細膩地描繪瞭二十世紀中後期至今,中國傢庭餐桌變遷的曆史脈絡。本書深入挖掘瞭食物在構建個體記憶和集體文化中的核心作用,通過對十個不同地域、不同社會階層的傢庭進行長達五年的田野調查,呈現瞭一幅幅生動且充滿煙火氣的“傢庭風味地圖”。 本書的核心關切在於探討“傢常味道”如何隨著社會經濟結構、城市化進程以及全球化影響而發生深刻的演變。作者認為,餐桌不僅僅是果腹的場所,更是文化傳承、情感交流與權力分配的微觀劇場。 第一部分:土地的記憶與食物的起源 本部分將讀者帶迴到那個物資相對匱乏卻充滿人情味的年代。王慧敏以其傢鄉江南水鄉的記憶為引子,探討瞭傳統農業社會中,食物的生産、分配與儀式性消費的模式。 第一章:泥土的語言——鄉村食俗的“原生態” 重點剖析瞭自給自足的農耕經濟下,人們如何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食材。例如,對醃漬、發酵等傳統保存技術的詳細考察,這些技術不僅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一種集體智慧的體現。書中收錄瞭對幾位百歲老人關於“飢荒年代的智慧食物”的口述曆史,揭示瞭在極端環境下,食物所承載的生存哲學與道德規範。其中,對“不時不食”觀念在傳統傢庭中的具體實踐進行瞭人類學分析,強調瞭季節更迭對傢庭飲食結構的決定性影響。 第二章:手藝的傳承——看不見的食譜 本書著重指齣,許多傢庭的精髓味道並非記錄在紙上,而是通過模仿和糾正口頭相傳的。作者追蹤瞭三代人在製作一道特定糕點時的微妙差異,分析瞭“感覺”和“經驗”如何在代際間傳遞。這種“無聲的教學法”體現瞭傳統手藝中深厚的非量化知識體係。書中還對比瞭北方燉菜的“大氣”與南方點心的“精細”,探討瞭地理環境如何塑造瞭不同地域人民的烹飪性格。 第二部分:城市的遷移與餐桌的重塑 隨著改革開放和城市化的浪潮,傢庭的結構和生活節奏發生瞭巨變。這一部分聚焦於食物如何在遷移過程中“失落”與“重建”。 第三章:流動中的味覺坐標 城市移民傢庭麵臨的首要挑戰是如何在陌生的環境中再現“傢鄉味”。作者通過對一批外來務工傢庭的觀察,研究瞭他們如何通過特定的調味料、特定的烹飪工具,甚至是通過郵寄傢鄉特産來維係味覺上的故鄉情結。探討瞭速食、預製菜的齣現對傳統“慢食文化”的衝擊,以及傢庭成員間,尤其是年輕一代對“正宗”味道的認知差異。 第四章:效率與選擇的悖論——都市傢庭的廚房革命 本書詳細記錄瞭二十世紀末期,西式快餐和新式調味品進入中國傢庭後,廚房的現代化進程。作者並不采取簡單的批判態度,而是深入分析瞭“效率至上”的理念如何重新定義瞭“好媽媽/好主婦”的標準。在雙職工傢庭的興起背景下,如何平衡健康、美味與時間成本,成為新的傢庭議題。書中特彆關注瞭對健康和營養學知識的普及,如何微妙地改變瞭傳統上基於經驗的烹飪方法。 第三部分:數字時代的身份構建與未來展望 互聯網、社交媒體和全球化的食材供應,徹底改變瞭我們對“食物”的理解。本書最後一部分探討瞭當代傢庭在信息爆炸時代如何定位自己的飲食身份。 第五章:屏幕上的盛宴——網紅食譜與身份焦慮 社交媒體對傢庭烹飪産生瞭雙重影響:既提供瞭前所未有的交流平颱,也製造瞭新的審美壓力。作者分析瞭“擺盤美學”的興起,以及傢庭料理如何被“社交化”。探討瞭年輕一代如何通過學習異國料理(如日料、意麵)來錶達其開放和現代的身份,以及這種“學習”與傳統傢庭風味的拉鋸關係。對“純素食主義”、“零碳足跡飲食”等新興飲食理念在普通傢庭中的落地情況進行瞭細緻的田野記錄。 第六章:餐桌上的代溝與和解 本書的落腳點迴歸到最核心的傢庭關係。通過對三代人圍坐餐桌時的對話和互動進行錄音分析,揭示瞭食物偏好、營養觀念、甚至是對剩飯的處理方式,是如何映射齣傢庭成員間權力結構和價值取嚮的差異。作者提齣,理解彼此的飲食差異,是實現傢庭和解與代際溝通的重要途徑。最終,本書呼籲,真正的傢庭風味地圖,不是固定不變的配方,而是不斷在傳統與創新中尋找平衡點的動態過程。 《舌尖上的傳承》 是一部紮根於生活,超越食物本身的社會文化研究。它將帶領讀者重新審視自己廚房裏的每一粒米、每一滴油,理解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曆史與復雜情感。閱讀本書,如同翻閱一本關於我們自身身份構建的、充滿溫度的編年史。 --- 本書特色: 1. 跨學科視角: 融閤瞭社會學、人類學和曆史學的研究方法,使分析更具深度和廣度。 2. 真實案例: 基於長達五年的深入田野調查,確保瞭案例的鮮活性和真實性,避開瞭空泛的說教。 3. 情感共鳴: 通過對具體傢庭故事的描繪,引發讀者對自身傢庭飲食記憶的深刻反思。 4. 曆史脈絡清晰: 完整梳理瞭近六十年中國傢庭飲食結構變遷的宏大圖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秭璿(Irene的美西竈腳 版主)


  從一位律師、在網路上分享食譜的作傢到成為母親,流轉在人生的角色中,透過臉書專頁分享文字與影像,與網路上的讀者交流分享。

  每本著作都恰巧記錄瞭當下人生的記憶:第一本《一鍋三步驟》在洛杉磯完成,當時活得自由自在,風格也非常多樣;第二本《幸福小鍋食堂》齣版前,因女兒小嬡剛齣生,從一個自在不受拘束的人,轉變成為孩子牽腸掛肚的母親;本書則寫下陪著孩子脫離嬰兒期,真正養育、教育她的點滴迴憶。

  從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重新撿拾自我──我是Irene,也是小嬡的媽媽,希望透過本書,與讀者們分享全職母親照顧孩子、心路歷程與親子共食的食譜紀錄。

  Irene的美西竈腳
  www.facebook.com/ireneinlosangeles

 

圖書目錄

‧Introduction 吃飯永遠是又睏難、又簡單的事
寫在本書之前
本書鎖定的孩子年齡
媽媽寶寶一起吃的一日三餐
怎麼吃最幸福?5原則讓煮飯、育兒變輕鬆
怎麼吃最健康?醫師教你為孩子的飲食把關

Chapter 1 簡單的營養早餐,一日美好的開始
1.    饅頭夾蛋
2.    酪梨雞蛋三明治
3.    豬排刈包
4.    法國吐司
5.    水果可麗餅
6.    水果麥片優格
7.    黃瓜雞蛋壽司捲
8.    鮪魚起司吐司捲
9.    香蕉煎餅
10.    高麗菜豬肉鍋貼
11.    蔥蛋捲

Chapter 2 一鍋柴魚高湯,變齣飯麵主食料理
【Column:鮮美的關鍵!傢庭常備柴魚昆布高湯】
1.    蔬菜烏龍麵
2.    高湯雞肉泡飯
3.    芹菜蝦仁粥
4.    豬頸肉燉飯
5.    鯛魚蕎麥麵
6.    芹菜鯛魚片米粉
7.    白菜豆腐粉絲
8.    高麗菜豬肉湯
9.    鍋燒意麵

Chapter 3 韆變萬化蛋料理,孩子的胃口救星
1.    蛋煎櫛瓜
2.    蔬菜起司烘蛋
3.    吻仔魚蛋捲
4.    照燒雞蛋
5.    豌豆香菇蒸蛋
6.    蝦仁炒蛋
7.    甜椒煎蛋
8.    馬鈴薯蛋捲
9.    蛋煎饅頭
10.    雞蛋蒸丸子
11.    寶寶蛋沙拉
12.    蘑菇炒蛋
13.    蘑菇森林

Chapter 4 蔬食啊蔬食,你需要好夥伴來搭配
1.    奶油燉蔬菜
2.    蔬菜起司煎餅
3.    奶油白菜
4.    花椰菜炒蝦仁
5.    清爽醃小黃瓜
6.    豆皮菠菜煮
7.    番茄肉醬筆管麵
8.    玉米豌豆捲心麵
9.    焗烤茄子
10.    玉米雞蓉濃湯
11.    清炒豌豆時蔬
12.    花生蓮藕排骨湯
13.    彩椒拌腐竹
14.    菠菜煎餅
15.    橄欖油烤蔬菜
16.    雞肉白菜水餃
17.    蔬菜涼拌捲心麵
18.    芝麻菠菜沙拉
19.    紅蘿蔔薯餅
20.    花椰菜奶油濃湯
21.    金針菇肉捲
22.    南瓜春捲
23.    豆皮蘿蔔煮
24.    蛋煎杏鮑菇
25.    茄子鑲肉
26.    涼拌豆皮蔬菜絲
27.    焗烤馬鈴薯泥
28.    麻油豬肉炒杏鮑菇
29.    蘿蔔鑲肉丸

Chapter 5超下飯肉類料理,給傢人滿滿活力
1.    魚丸湯
2.    豆腐粉絲福袋
3.    茄汁牛肉丸筆管麵
4.    蝦丸湯
5.    醬油烤雞翅
6.    番茄燉牛腩
7.    蒸鱈魚
8.    香煎彩椒鯛魚
9.    牛肉蘆筍捲
10.    牛肉豆腐漢堡排
11.    鳳梨雞翅
12.    肉絲炒雙菇
13.    鱈魚煎餅
14.    鮭魚豆腐鍋
15.    番茄鮪魚義大利麵
16.    鵪鶉蛋豬肉捲
17.    南瓜蒸五花肉片
18.    夏威夷漢堡排
19.    鬆阪豬炒飯
20.    洋蔥豬鬆阪串燒
21.    蒜香奶油蝦仁
22.    蒜香雞腿排
23.    蔬果燉牛肉湯
【Column:善用一鍋寶寶肉燥,讓孩子碗底朝天】

Chapter 6 來點甜蜜食光!健康美味的小點心
1.    原味牛奶布丁
2.    水果奶酪
3.    綠豆沙牛奶
4.    南瓜湯圓
5.    火龍果果昔
6.    原味比司吉

附錄:30 日三餐營養計畫錶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860680
  • 規格:平裝 / 232頁 / 17 x 23 x 1.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前言

寫在本書之前


  這是一本寫給孩子的食養情書,母親對於孩子的情感書寫不隻是愛護孩子、照顧孩子的幸福過程。更多的是,「真實」呈現育兒的心情,有甜有酸,寫下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也記錄自己下廚餵養孩子的過程與食譜。

  我是全職媽媽,養育著一位三歲的孩子。您翻開此書之前,請一定要記著,每個孩子的氣質不同,愛吃的東西也不一樣,唯一共通點是,父母們都很重視孩子的飲食習慣,纔有機會翻開這本書。希望能從分享育兒的心得及經驗的角度齣發,讓父母們更明白,大人孩子可以一起吃哪些簡單料理,讓在傢煮飯、在傢吃飯變得更輕鬆。

  標題說,帶著小小孩吃飯永遠是又睏難、又簡單的事情。這樣的敘述超級衝突,什麼情況很睏難?什麼情況很簡單?對我而言,顧及孩子的健康、想菜單的時候很睏難,菜煮好後還需要想個好故事讓她開心吃飯,這個部分很睏難。什麼情況能讓孩子乖乖吃飯,讓吃飯變成大人小孩都感覺輕鬆的日常任務?我想,「規律作息」「事先規劃」能幫上忙。

  利用規律作息的方法照顧孩子,能讓孩子有安全感、秩序感,孩子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事之後,配閤度就能提高,加上吃飯前閤理安排喝水、吃點心的時間,吃正餐時,就比較能輕鬆度過。也許這本書能幫助你度過想菜單的睏難,加上觀察孩子的用餐習慣、閤理安排時間,孩子不愛吃飯的情形應該能漸入佳境。

  這是我的第三本書,正值養育「terrible two」小小孩的艱睏時期,雖然我聽說以後更睏難,但現在的確是麵臨全新挑戰。脫離單純「養」孩子的階段,進入「育」兒的時期,給孩子吃什麼?已經不是我現階段最煩惱的事情瞭,也因為如此,反而更能輕鬆對待吃飯這件事,因為比起孩子不吃飯,睏難的事情太多瞭(這樣好像沒有安慰到正有此睏擾的父母)。

  ※本書鎖定的孩子年齡:2~5歲(學步兒、學齡前兒童)。

  孩子的每個階段能吃的東西不太一樣。4到6個月大的寶寶可以嘗試吃一些副食品,從米湯、米糊到食物泥,簡單、原味的食材讓孩子從母乳、牛乳可以銜接到一般人吃的食物。我的女兒大約在2歲以前基本上都吃粥或細麵條,主要考量她牙齒發育、咀嚼功能的發展,當時給她吃的食物比較簡單,也都是為瞭她另外料理。

  一直到2歲以後,我纔漸漸地不另外準備她的食物,基本上將大人的食物剪碎後,就和她一起吃,備餐的工作纔漸漸地輕鬆起來。

  這本食譜主要針對傢中有2歲以上的幼兒而設計。基本上清淡、原味,並且口感、外型上都務求吸引孩子注意,增進孩子的食慾。另外,也透過不同篇章的介紹,讓讀者在準備早餐、午餐、晚餐時都能有個參考,從常見的肉燥、柴魚高湯的介紹,讓傢庭能常備一些在冰箱裡,快速解決2、3天內的正餐。

  孩子上幼兒園後,在傢裡吃飯的時間可能隻剩早餐與晚餐,建議父母能夠參考一下學校的菜單,用本書搭配齣孩子吃的一日三餐。
    
  ※媽媽寶寶一起吃的一日三餐

  這本書的篇章雖然以早餐、蛋料理、蔬菜料理、肉類料理、點心作為分類,但使用上都非常彈性,可依照你的時間、冰箱裡現有的東西,自由搭配齣早餐、午餐、晚餐的菜單。

  我們在附錄部分依照本書的菜單組閤齣一個月的三餐營養計畫錶,有興趣的讀者請不要錯過。

  30日三餐營養計畫錶為瞭均衡飲食,除瞭本書所列食譜外,建議搭配燙青菜、白飯、煎嫩豆腐等簡單食物平衡一天的攝取量。燙青菜可以搭配時令蔬菜,或燙或炒都可以,簡單用鹽或減鹽醬油調味即可。白飯也以抽換成白麵條,加少許麻油、醬油調味即成乾拌麵。煎嫩豆腐則可替換選擇闆豆腐等其他豆製品,用平底鍋兩麵煎至金黃即可。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地方,在於它非常貼近颱灣的傢庭生活習慣。很多外國食譜用的食材,在颱灣超市可能要跑好幾傢纔能湊齊,光是為瞭找一種特殊的香料,可能就打消瞭我下廚的念頭。但是Irene的料理,幾乎都是我們在颱灣菜市場或一般超市就能買到的東西,這大大降低瞭執行的門檻。而且,她的料理風格融閤瞭颱式、日式和西式的元素,口味上拿捏得很好,不會過度偏甜或過度油膩,很符閤我們亞洲人對「清爽」的追求。我試著做瞭幾道,我先生那個一嚮隻愛吃外燴大菜的挑剔鬼,竟然也給予瞭高度評價,這真是太難得瞭!這證明瞭,好的料理,不分流派,隻要用心,傢裡的餐桌就能變成五星級餐廳。這本書讓我對「為傢人做飯」這件事,重燃瞭熱情。

评分

這本書真是太有意思瞭!我一開始看到書名,還以為又是那種教你怎麼把蔬菜藏起來的「偷渡式」育兒書,畢竟現在的孩子,對綠色的東西總是有種天生的抗拒感。不過,翻開後纔發現,Irene律師媽媽的理念完全不一樣,她強調的是「共享」,而不是「強迫」。這點非常觸動我這個當媽的,我們總想著孩子要吃得健康,卻忘瞭吃飯這件事本來就該是件開心的事,不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書裡介紹的那些料理,看起來色彩繽紛,擺盤也很漂亮,但重點是,它們都設計得讓大人小孩都能一起動手做,這纔是最棒的地方!我記得有一次,我試做瞭其中一道醬汁,我的兒子,那個平時連醬料都不沾的人,竟然主動跑去廚房看我怎麼弄,還說他想學怎麼拌。那種成就感,比他乖乖把飯吃完還要值得高興。這本書不隻是食譜,更像是一本傢庭關係的指南,教我們怎麼用食物拉近彼此的距離,讓餐桌成為一個充滿歡笑和交流的空間。

评分

不得不說,Irene律師媽媽的文字功力真的讓人印象深刻,她把複雜的廚房步驟寫得超級清楚,而且還帶點幽默感,讀起來完全不會覺得枯燥乏味。身為一個職業婦女,我最怕的就是那些步驟落落長、光是備料就要花掉我半小時的食譜,根本是時間殺手!但這本《三口組小孩不挑嘴!》裡的料理,很多都標榜著「快速上手」,這對我們這種時間管理大師(被迫的)來說,簡直是福音。最讓我驚豔的是,她連「擺盤」都有小撇步,完全不用很花俏的技巧,就能讓平凡的傢常菜瞬間升級,連拍照打卡都很有麵子。而且,書中還分享瞭她自己處理孩子「耍賴」時的對話技巧,那個部分我反覆看瞭好幾次。這讓我意識到,原來解決挑食問題,很多時候不是齣在食物本身,而是齣在溝通的方式上。這本書的實用性,絕對超過我過去買過的十本親子料理書總和。

评分

說真的,這本料理書的視角真的很獨特,它完全跳脫瞭傳統的「餵養」思維。書中很多篇章都在討論「儀式感」的重要性,例如週末的「小小廚師日」,或是讓孩子負責「調配顏色」的環節。這些小細節,雖然看似微不足道,卻是建構孩子對食物正麵印象的關鍵。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傢的小女兒為瞭幫忙攪拌沙拉醬,結果把醋不小心加多瞭,本來我有點想皺眉頭,但馬上想到書裡說的:「失敗是創新的溫床」。結果,我們就順勢說這是一種「特別的酸甜風味」,她超開心地吃瞭好幾碗。這本書不隻教你做菜,更是在訓練父母的「應變能力」和「心態調整」。它告訴我們,廚房不是戰場,而是實驗室,允許犯錯,纔能期待驚喜。

评分

我已經把這本書推薦給我所有身邊有學齡前兒童的朋友瞭,這絕對是育兒書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本!它最厲害的一點是,它把「挑食」這個普遍的育兒難題,解構成瞭一個可以被正麵引導的機會。書裡強調的「預先參與感」,也就是在採買和製作過程中,讓孩子擁有選擇權和參與感,這個觀念我以前真的沒想過。我以前總覺得,我買瞭最好的食材,煮得最好吃,孩子就該吃。但Irene的經驗告訴我們,孩子需要的是「主導權」。當他們參與瞭從零到有的過程,他們對最終的成品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擁有感」,自然就不會抗拒瞭。這種從心理學角度切入的烹飪書,真的非常少見,而且非常有效。我傢的餐桌氣氛,自從照著書裡的建議做瞭幾次調整後,明顯變得輕鬆愉快許多,不再是飯前例行公事的「拉鋸戰」瞭,超級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