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s Brew! 自釀啤酒完全指南:第一本!由台灣精釀啤酒師撰寫,完全圖解,毫不保留!

Let’s Brew! 自釀啤酒完全指南:第一本!由台灣精釀啤酒師撰寫,完全圖解,毫不保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培弘
图书标签:
  • 自釀啤酒
  • 精釀啤酒
  • DIY啤酒
  • 啤酒
  • 釀造
  • 圖解
  • 完全指南
  • 台灣精釀
  • 手作啤酒
  • 家庭釀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從一粒麥到一杯酒,就連等待也是饒富趣味的。

  第三波咖啡之後,自釀啤酒這股獨立風潮與Maker精神,
  已從美國吹到了日本及台灣。

  給男人一杯啤酒,他浪費一小時。
  Buy a man a beer, and he wastes an hour.
  教他如何釀啤酒,從此沉醉一生。
  Teach a man to brew, and he wastes a lifetime.


  全台第一本,完全圖解、不省略操作步驟,
  從認識與挑選麥芽、酵母、酒花開始,
  在地化的器材DIY到麥芽烘焙、酵母擴培,
  精確不藏私的25款啤酒配方公開,
  讓你第一次自釀啤酒就上手。

  大人們的時尚新樂趣!
  重拾實驗與手作的Maker精神,
  乾一杯自己釀的啤酒,享受宅微醺的美好時光!


  一喝就愛上的桶陳啤酒與酸啤酒進階配方首度公開!
  現在開釀,倒數的夏日即刻暢飲!

本書特色

  ■ 深入解說四大釀酒原料和特殊香料,掌握配方開發的基礎知識。
  ■ 認識各國經典酒款,啤酒品飲技巧說明,學會品味啤酒的方法與味道。
  ■ 在地釀酒器材選購DIY,釀酒不用花大錢。
  ■ 解析新手釀酒常見問題,降低失敗率。
  ■ 流行浪潮酸啤酒、木桶熟成啤酒啤酒與混濁型IPA , Hazy IPA與NE IPA介紹,並提供獨家配方。
  25款私藏配方比例完整公開。

微醺推薦

  台灣自釀啤酒推廣協會秘書長/王晉宏
  美國釀酒協會年會(2015)受邀演講人/林幼航
  台灣自釀啤酒推廣協會理事長/段淵傑
  蔡氏釀酒釀酒師/陳嘉宏
  散文家、政大歷史系教授/吳鳴(彭明輝)
  成大資訊工程系教授/蘇文鈺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Let's Brew! 自釀啤酒完全指南”这本书的详细内容简介,强调其内容深度、实用性以及台湾在地特色,避免提及您提供的原书名或重复描述: --- 书名暂定: 《麥芽的奧秘:從零開始的家庭釀造實戰手冊》 副标题: 深度解析酵母管理、水質調配與風味建構的職人級入門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成为所有对自酿啤酒怀抱热情,渴望将兴趣提升至专业水平的爱好者和新手的终极指南。我们摒弃浮夸的口号,深入探讨每一个酿造环节背后的科学原理与实战技巧,确保读者不仅能“做”出啤酒,更能“理解”啤酒的本质。 第一篇:酿造哲学的基石——从原料到发酵的科学原理 本篇聚焦于构成啤酒的四大元素:水、麦芽、啤酒花与酵母,并以台湾独特的视角审视其应用。 水质的艺术与科学: 啤酒的灵魂在于水。我们将详细解析不同矿物质(如钙、镁、硫酸盐、氯化物)对麦芽糖化效率、啤酒花苦味表现以及最终风味轮廓(如淡雅、醇厚或尖锐)的影响。书中提供详尽的台湾各地自来水水质分析案例,并教授如何通过简单的化学调节(如使用石膏、碳酸钙或酸性磷酸盐)来模拟世界顶级啤酒产区的理想水质,实现对IPA、皮尔森或司陶特等不同风格的精准把控。 麦芽:风味的骨架构建: 超越基础的大麦芽介绍,本书深入探讨了焦香麦芽、烘烤麦芽、燕麦、小麦等特殊谷物的应用范围。我们将剖析不同烘焙程度对颜色(SRM)、酒体和口感带来的细微变化。关键在于“配方设计”——如何根据目标酒款,精确计算基础麦芽与特种麦芽的比例,以构建稳定且富有层次感的麦芽基底。 啤酒花:苦味、香气与“干投”的精修: 啤酒花不仅仅是用来增加苦度。本章将详细讲解α酸与β酸的转化过程、不同种植品种(如西楚、莫扎特、太平洋香草)的典型香气图谱。实战部分着重于“干投(Dry Hopping)”技术,包括最佳投料时间窗口、投料量计算模型,以及如何避免不愉快的“青草味”或过度氧化。 酵母:活着的催化剂: 酵母是风味的创造者。我们深入解析艾尔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拉格酵母(Saccharomyces pastorianus)的代谢路径,特别是酯类、高级醇和硫化物的产生机制。书中提供详细的“酵母投种量计算器”和“酵母繁殖(Starter)”操作指南,帮助读者摆脱商用酵母包的限制,学会安全地复用、储存甚至收集野生酵母。 第二篇:核心工艺流程的精细化管理 本篇将引导读者完成从糖化到冷却的每一个步骤,强调如何通过精确控制参数来减少失误并提升批次稳定性。 糖化:酶促反应的温度阶梯: 详细解析不同的“温度阶梯(Temperature Rests)”——如蛋白质阶梯、麦芽糖阶梯、或分步升温法——如何直接决定了醪液的最终发酵度和酒体的丰满度。书中提供针对高酒精度(如帝国世涛)和低酒精度(如清爽拉格)的定制化糖化曲线图表。 洗糟与萃取效率的优化: 讲解洗糟(Sparge)过程中,如何通过控制水温和pH值,在最大化提取可发酵糖分的同时,避免提取过多的单宁(涩味)。提供家庭酿造中常见的“顶部洗糟法”与“循环洗糟法”的优劣对比与操作规范。 煮沸与回冲:风味的固化与杀菌: 不仅仅是消毒,煮沸是啤酒风味定型的关键。本章探讨了“霍普异构化率”与煮沸时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快速冷却(Wort Chilling)来避免“二甲基硫醚(DMS)”等不良风味的产生。书中提供了自制高效冷却器的设计思路。 第三篇:发酵控制与环境优化 发酵是决定啤酒品质的“沉默阶段”。本书强调全程的卫生控制与精确的温度管理。 卫生:无可妥协的第一要务: 系统性地介绍“清洁(Cleaning)”与“消毒(Sanitizing)”的区别。提供针对不锈钢、塑料桶和软管的专业清洗剂选择指南,以及如何有效检测和清除生物膜污染。 温度曲线的定制化管理: 介绍如何利用简单的温控设备(如小型冰箱配合温控器)实现精准的温度控制。针对不同酵母的特性,设计出“发酵启动期”、“主发酵期”和“后熟期”的温度变化策略,以塑造特定风味(例如,通过低温发酵带来干净的拉格风味,或通过微高温度促进酯类生成)。 二氧化碳的捕获与管理: 讲解如何安全地利用主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自然碳化,或进行强制碳化。涵盖压力计的使用、安全阀的设置,以及判断发酵终点的关键指标(比重计、压力变化)。 第四篇:熟成、调味与包装 最终环节决定了啤酒的口感、清晰度和保质期。 熟成(Maturation)的深度运用: 区分冷凝(Cold Crash)与冷浸渍(Lagering)的作用。探讨如何通过长时间的冷熟成来澄清啤酒,柔化口感,并使风味更加融合。特别针对拉格啤酒的长时间低温静置(Conditioning)提供了详细的时间表和操作建议。 后发酵与风味添加(Adjuncts): 深入探讨二次发酵(瓶中或桶中)的机制。提供丰富的调味添加物应用案例,包括但不限于:水果的预处理与添加时机、咖啡豆的冷萃取法与干投法对比、香料的萃取与用量控制,以及木桶陈酿(Mini-Barrel Aging)的替代方案。 包装技术:从瓶到桶的转换: 详细对比瓶装、小型酒桶(Kegging)和大型酒桶的优缺点。针对瓶装,提供精确的“糖化量计算器”,以确保每次灌装的碳酸度一致。介绍桶装啤酒的CO2平衡和强制碳化所需的气体压力表设置。 作者背景特色强调: 本书作者深耕于本地精酿界多年,不仅掌握了国际主流的酿造技术,更结合了台湾湿热气候下的实战经验,针对本地原料供应和操作环境,提供了大量独家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书中穿插的“职人笔记”环节,分享了避免常见失误、快速排除故障的经验法则,是市面上少有的集理论深度与本土应用性于一体的酿造宝典。全书配以大量高清步骤图解,确保每一步操作清晰易懂,力求让读者真正掌握“Brewing Like a Pro”的精髓。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宋培弘


  從書本上學習,用雙手來實踐,喜歡探索各領域中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有多遠。
  白天是科技業工程師,晚上是酒廠釀酒師,熱愛古典音樂,期待能釀出具音樂流動感的啤酒。

  ◆經歷
  台灣精釀啤酒廠「啤酒頭釀造」共同創辦人暨釀酒師
  Facebook 台灣自釀啤酒狂熱份子俱樂部共同創辦人
  台灣自釀啤酒大賽共同創辦人
  台灣自釀啤酒推廣協會常務理事
  東吳大學推廣部「啤酒品味養成」課程講師
  米凱樂啤酒吧 Mikkeller Taipei 共同創辦人

  啤酒頭
  www.facebook.com/taiwanheadbrewers/
  自釀啤酒狂熱份子俱樂部
  www.homebrew.tw/

 

图书目录

01 精釀與自釀啤酒
精釀啤酒(Craft Beer)
世界啤酒的特色
啤酒的品飲
啤酒的適飲溫度
自釀啤酒(Homebrew)
自釀啤酒的流程

02 深入釀酒原料
啤酒四大原料
麥芽(Malt)
酵母(Yeast)
啤酒花(Hops)
釀啤酒的副原料
Column 啤酒的色度單位(Lovibond)
Column依啤酒類型來對照的色度單位
Column 關於黑麥啤酒的誤解
Column 冷泡酒花(Dry Hopping)的技巧
Column 比利時糖的使用時機

03 踏入自釀的第一步
釀酒的原料
釀酒的器材準備
進階器材
Column 除了不鏽鋼茶桶,還有其他的建議嗎?
Column 市售自釀原料商與器材商大檢閱

04 開始吧!第一次自釀啤酒
全麥芽釀造
麥芽精釀造
BIAB 袋中糖化法
新手的酵母選擇
發酵與裝瓶
後發酵糖的選擇
Column 簡單的新手啤酒花份量拿捏法
Column 出糖(Mash Out)
Column 酒精濃度的計算
Column 瓶內發酵、後發酵糖(Priming Sugar)與泡沫多寡

05 我的啤酒怎麼了?
麥汁沒有發酵?水封沒有冒泡?
發酵停止了?水封之前有冒泡,但現在停止了?    
澀味
嘗起來酸酸的
有奶油味,嚴重時會有點像奶腥味
太多果香,尤其是有香蕉的味道(Ester,酯)
藥水味
醋味
麥汁顏色比預期的還要深
導出麥汁時塞住了
起始比重(OG)偏低不如酒譜配方預期(糖化效率偏低)
結束比重(FG)偏高
啤酒混濁
泡沫不持久
啤酒表面有白白的
瓶內發酵後的啤酒沒什麼氣
有乳酪味
有溶劑味/酒精味
臭鼬味或汗臭味
有熟水果的味道(氧化)/有紙板的味道(氧化)
有雪利酒的味道(氧化)
瓶子內沈澱物過多

06 釀啤酒的進階知識
糖化,為酵母準備食物
麥汁、啤酒花與火焰的交融——煮沸(Boiling)
如何釀出晶瑩剔透的啤酒——啤酒澄清
酵母為什麼要擴培?
清潔與消毒

07酸啤酒與桶陳啤酒
酸啤酒(Sour Beer)
木桶 / 木頭熟成啤酒(Barrel Aged / Wood Aged)

08 啤酒配方
啤酒配方的傳統
啤酒配方的創新
英式苦啤酒(English Bitter)
英式棕色愛爾啤酒(English Brown Ale)
德式深色小麥啤酒(Dunkelweizen)
比利時淺色愛爾啤酒(Belgian Pale Ale)
波西米亞皮爾森啤酒(Bohemian Pilsener)
科隆愛爾啤酒(Kolsch Ale)
德式小麥啤酒(Hefeweizen)
美式淺色愛爾啤酒(American Pale Ale)
比利時白啤酒(Witbier)
德式梅爾森(三月啤酒)/十月慶典啤酒(Marzen/Oktoberfest)
美式印度淺色愛爾啤酒(American India Pale Ale,IPA)
比利時農夫啤酒(Saison)
比利時三倍啤酒(Triple)
波特啤酒(Porter)
帝國司陶特啤酒(Imperial Stout)
添加 Brett菌──比利時淺色愛爾啤酒(Belgian Pale Ale with Brett)
美式野菌發酵愛爾啤酒(American Wild Ale)
柏林小麥啤酒(Berliner Weisse)
牡蠣司陶特啤酒(Oyster Stout)
低酒精型印度淺色愛爾啤酒(Session IPA)
美式雙倍印度淺色愛爾啤酒(American Double IPA)
新英格蘭式印度淺色愛爾啤酒(New England IPA)
奶昔──印度淺色愛爾啤酒(Milkshake IPA)
木頭熟成──美式棕色愛爾啤酒(American Brown Ale)
木頭熟成──美式大麥酒(American Barleywine)
Column 英國的真愛爾復興運動(Campaign for Real Ale)

後記─自釀運動在台灣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100728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文

「自釀啤酒的最佳入門書」
吳鳴 (彭明輝)/散文家、政大歷史系教


  許多年以後,我才知道他正式的名字是宋培弘。甚至直到現在,我仍不知該叫他什麼,Ray、雷大或宋培弘,因為三個名字代表了三個面向的同一個人。初識時,他的名字叫Ray,是一位裝小管機的樂友。新世紀初,成大蘇文鈺教授和小管機專家黃國琳,帶了20 幾位愛樂人到研究室來聽音樂,那是包括我研究室和家裡曾經同時出現過最多人的一次。主要樂友是黃國琳5687 小管機的使用者,Ray 也在這群人裡面。Ray 走過來問我有沒有大一點的水杯,我說馬克杯可不可以? Ray 說可以。又問我,有沒有熱水?我說有。我問他要幹嘛? Ray 說要沖咖啡。於是我給了他一個馬克杯,是英國骨瓷月分杯,又用電爐燒了開水給他。Ray 從背包裡拿出磨好的咖啡粉和濾紙,自顧自地沖了起來了。

  來訪客人自帶咖啡粉和濾紙來沖咖啡,莫非我連一杯茶、一杯咖啡都沒有?當主人的我心裡嘟囔了幾句。後來的後來,我成為Ray 的咖啡粉絲,直到現在仍喝著他烘的咖啡豆。

  Ray 的第一部黑膠唱盤是我幫他弄的,好人做到底,我親自到他家裡幫忙調唱頭。我調唱頭的速度一向很快,江湖號稱豬油桂花手,約莫十分鐘完事,開始試聽。再依據試聽結果調整針壓、抗滑和VTA,我都已經反覆調了三次,Ray 還在那裡為我們煮 Espresso 濃縮咖啡(俗稱醬油膏),自己烘的咖啡豆,自己磨的粉,自己的咖啡機,Ray 煮了一杯又一杯,不滿意,倒掉重煮,煮到第五杯時,同行的蘇文鈺教授說,Ray,那杯給我就好。Ray 沖了第六杯咖啡,試喝了一口,咂咂嘴,倒掉,繼續煮第七杯,試喝,滿意了,於是用第七杯的配方、沖泡時間,為在座五個人各煮一杯。天啊!煮一杯 Espresso 濃縮咖啡可以倒掉六次,這不叫龜毛,什麼是龜毛,所以後來他的綽號就叫龜毛Ray。

  過了幾年,Ray 跑去釀啤酒,臺灣自釀啤酒界稱他雷大而不名。2015 年春天雷大和兩位啤酒自釀同好一起創辦啤酒頭釀造,三位創辦人分別是:北台灣金牌釀酒師段淵傑(阿傑),白天為電腦工程師的台灣自釀社團創辦人宋培弘(Ray),葉氏酵母發明人葉奕辰。2015 年5 月17 日Ray 和我一起參加吳天泰老師音樂會,音樂會結束後雷大和我相約停車場,說要送我啤酒,乃啤酒頭剛出的榖雨和立夏各一手。前往停車場的路上,雷大細聲嚅嚅問我,可否幫啤酒頭寫酒標。我未經思考,一口應允,因為我知道他們要做一支從臺灣這片土地長出來的啤酒。雷大接著問我潤格,我說免費,有啤酒喝就行。

  因為榖雨用隸書,立夏是行書,我想有點兒變化,於是將預備出的夏至、立秋,以草書和小篆書體寫成。拍好照,傳給雷大。過了幾天,雷大回信,說草書和小篆一般人識不得,客服會接電話接到手軟。於是改寫一般人較易識得的隸楷行,每種字體寫三組,兩款酒共寫十八組酒標,方便設計師選擇。不意兩款酒標祇出了一種酒,即臺灣茶啤酒立秋。至於夏至,因生產出來的酒不合釀酒人之意,雷大把兩公頓酒全部倒掉。是的,你沒看錯,雷大直接倒掉兩公頓啤酒。不過,我並不意外。一個煮一杯Espresso 濃縮咖啡可以倒掉六次的人,倒掉兩公頓啤酒簡直天經地義。這並非雷大唯一倒掉的一次,後來小寒不愜其意,也遭受類似的命運。但小寒運氣好些,祇是未公開上市,私下倒還流傳。可後來小寒送去參加日本啤酒大賞,卻獲得金牌獎,我甚至懷疑雷大的鼻子和舌頭可能有問題。

  這本《自釀啤酒完全指南》是宋培弘初試啼聲之作,卻是啼聲響徹雲宵,繞樑久久不絕,在極短時間內快速二刷,並且發行簡體字版。這次新版付梓,增加了幾個新的章節,包括:(一)品飲技巧的建立;(二)酸啤酒的世界 (從簡單的歷史原因、菌種使用、釀造配方);(三)木桶熟成 (Barrel aged) 的啤酒,為什麼木桶的風味會在酒中?怎麼釀造才對?(四)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上實戰之新頁,增添十款啤酒配方 (一版書有 15 款,現在 +10 = 25。列於書末)。

  這是一本自釀啤酒的入門書,作者巨細靡遺詳述釀造啤酒的材料、器具和釀造程序,讀者可按圖索驥,直接進入自釀啤酒的世界。本書豐實的內容,非止於自釀啤酒入門,更可順籐摘瓜,進入精釀啤酒之境界。作者本身是精釀啤酒高手,所創辦的臺灣啤酒頭,為臺灣精釀啤酒的領頭羊之一,喝過啤酒頭的朋友即知我所言非虛。讀者可依書中之配方,探索啤酒精釀之道,進而成為精釀啤酒高手。而對於像我這類無意自釀啤酒者來說,本書是最佳啤酒品飲指南,本書有關如何品飲啤酒的篇章,絕對可以讓你成為喝啤酒的行家,而不再是山豬食不了幼米糠。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