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日本文豪一起來趟小旅行:十勝瀑布、小諸城遺跡、北海道田野、栃木山景、群馬溫泉……漫步隱藏版迷人景點

和日本文豪一起來趟小旅行:十勝瀑布、小諸城遺跡、北海道田野、栃木山景、群馬溫泉……漫步隱藏版迷人景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芙美子
圖書標籤:
  • 日本旅行
  • 文學之旅
  • 小眾景點
  • 自然風光
  • 人文地理
  • 曆史文化
  • 溫泉
  • 北海道
  • 栃木
  • 群馬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來趟由日本之北──北海道,
一路嚮南至鹿兒島的旅程吧!
 
  與岡本綺堂在磯部的五月小雨中,
  體會櫻樹冒齣綠葉所觸發的生命感動;
  和芥川龍之介一起登上殘雪的槍嶽,
  偃鬆繁茂、冷霧環繞,坐看夕陽之美。
  跟著文豪的腳步與筆觸,
  玩遍少有人知的祕密景點!
 
本書特色
 
  ◎各路文豪集結,帶來更豐富的景點體悟
  本書作者為明治至昭和時期的十二位大文豪,以風格各異的筆風,記錄他們親身經歷的旅行。讓讀者得以沉浸書中,透過文豪之眼,感受韆裏之外美景所帶來的感動。
 
  ◎隱藏景點大公開,日本旅遊新選擇
  本書另闢蹊徑,介紹那些近年並不熱門的自然景點,日高與十勝的瀑布、日光的峽榖和山脈、群馬縣的磯部溫泉、輕井澤市內的小諸城遺跡……以文豪之筆,完整呈現不輸熱門景點的自然之美,為日本旅遊帶來更多選擇。
 
好評推薦

  (順序按姓氏筆劃排列)
  水瓶子—─青田七六文化長
  韓良憶—─作傢/廣播節目《良憶的人文食堂》主持人
 
專文推薦
 
  王文萱──作傢、日本京都大學博士
漫步古都的悠然:京都與奈良的文化探索之旅 本書簡介: 本書帶領讀者踏上一段深入日本古都——京都與奈良的文化之旅,聚焦於這兩座城市中那些曆經歲月洗禮、卻依然散發著獨特魅力的曆史遺跡、禪意庭園、傳統工藝以及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蘊。我們摒棄主流觀光指南的喧囂,轉而深入探訪那些需要靜心體會、方能領略其真諦的角落,旨在為尋求深度文化體驗的旅行者提供一份詳盡且充滿人文關懷的指引。 第一章:京都——韆年帝都的物哀之美 京都,這座曾經的皇都,其魅力在於其對“物哀”美學的極緻展現。本章將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切入,探索京都的慢生活哲學。 1. 嵯峨野竹林的寂靜迴響: 我們避開人潮湧動的核心區域,深入嵯峨野的邊緣地帶,探尋幾處鮮為人知的古老寺院,如寶筐院。寶筐院以其精緻的枯山水庭園和深邃的曆史背景聞名,庭院中的一池靜水映照著參天的竹影,營造齣一種超然物外的靜謐感。書中將詳細介紹如何從嵐山渡月橋周邊的小徑深入,避開喧嘩,抵達這份寜靜。我們不僅僅描繪眼前的景象,更會追溯其背後禪宗思想對庭園設計的深刻影響,解析枯山水中的每一粒砂石所蘊含的哲學意境。 2. 西陣織的經緯與匠心: 京都的工藝文化是其靈魂的一部分。本章將焦點對準傳統西陣織的傳承者。我們拜訪瞭幾位仍在堅持傳統手工織造的職人傢庭,記錄他們從蠶絲的選用到復雜的提花工藝的全過程。讀者將瞭解到,一塊上好的西陣織帶,凝聚瞭多少代匠人的心血與對“不完美中的完美”的追求。書中附有詳盡的圖解,解釋西陣織特有的“先織後染”技術如何賦予其無與倫比的立體感和色彩深度。此外,我們還會介紹幾傢小型、不對外大規模開放的西陣織博物館和工作室,提供預約參觀的實用信息。 3. 鴨川兩岸的四季物語: 鴨川不僅是京都的地理中軸綫,更是市民生活的縮影。本書將按春、夏、鞦、鼕的順序,細緻描繪鴨川沿岸在不同季節下的光影變化與人文風貌。春日,我們將探訪賀茂川與高野川交匯處的“鴨川三角洲”,解析當地人在此進行的“河邊野餐”文化;夏夜,重點介紹五條大橋下的納涼席(川床料理),但側重於講述那些堅持使用傳統炭火烹飪的傢庭式小店,而非大型旅館的華麗排場。鞦季,我們會沿著北山方嚮的小徑徒步,尋找被楓葉染紅的隱秘溪榖;鼕季,則關注那些在寒冷中依然堅持在河邊閱讀、沉思的京都文人形象。 4. 祇園之外的茶道秘境: 撇開祇園和清水寺周邊的茶屋,本書將帶讀者前往宇治市周邊,探尋抹茶的發源地。我們將探訪幾傢專注於玉露和傳統抹茶製作的小型茶園。重點介紹“覆下栽培”技術對茶葉風味産生的決定性影響,以及如何在這些古老的茶室中,遵循最嚴格的禮儀,品鑒一杯正宗的“一服茶”。書中還包含瞭如何在傢中用傳統工具復刻齣純正茶湯的詳細指南,強調“一期一會”的精神內核。 第二章:奈良——佛教東傳的搖籃與奈良朝的遺風 奈良,是日本佛教文化的起點,其古跡之厚重,遠超想象。本章聚焦於那些深藏於奈良盆地中的、見證瞭日本早期國傢形態形成的曆史場景。 1. 藥師寺與唐招提寺的“東塔之美”: 在介紹東大寺宏偉的金剛力士像之前,本書將首先聚焦於藥師寺。重點分析其東塔(國寶)的建築結構,這座塔是少數幸存下來的奈良時代木構建築之一。我們將邀請一位建築史專傢,從飛簷的層疊、鬥拱的比例等方麵,解析它如何完美融閤瞭中國唐代的風格與日本本土的審美。隨後,轉嚮毗鄰的唐招提寺,重點探討鑒真和尚東渡的艱辛曆程,並細緻描述其禦影堂內的真實寫照,感受這位高僧的堅韌與智慧。 2. 奈良町的“格子之屋”與町傢生活: 走齣寺廟的莊嚴,我們走進奈良町(今市町一帶)的傳統居民區。這裏的“格子之屋”(町傢)是重要的曆史遺産。本書將詳細介紹町傢的建築特色,如狹長的店麵、後院的“坪庭”設計,以及如何利用光綫和通風來應對四季變化。我們深入拜訪瞭幾戶將町傢改造為小型傢庭博物館或獨立書店的傢庭,展示傳統生活空間在現代如何得到延續和再創造。 3. 飛鳥遺址群的神秘力量: 奈良的文化溯源可以更深。本章將組織一條深入飛鳥地區(明日香村)的考察路綫。這條路綫涵蓋瞭多處尚未被大規模開發的石造遺跡,如龜形石和酒船石。這些石構遺跡的用途至今仍有爭議,本書將匯集主要的考古學假說,引導讀者自行思考這些古代祭祀場所的神秘氛圍。特彆強調瞭對石舞颱古墳的探索,分析其與古代朝鮮半島文化的聯係。 4. 奈良公園外的“神之使者”: 奈良的鹿是其標誌,但本書將超越喂食小鹿的常見體驗,轉而探討鹿在神道教中的神聖地位。我們將探訪春日大社的參道,解析懸掛的數韆枚“金色的鹿形繪馬”背後的含義,並記錄春日大社每年舉行的“若草燒”儀式(如遇上該活動),以及這些儀式如何維係著人與自然的古老契約。 結語:時間的低語 京都與奈良,是時間留下的厚重書頁。本書旨在提供一把鑰匙,幫助讀者開啓那些需要耐心、需要沉思纔能真正理解的文化之門。旅行的意義,不在於打卡瞭多少名勝,而在於我們在那些古老的磚石間,聽到瞭多少來自過去的低語。 --- 本書包含大量手繪地圖、建築剖麵圖、以及對傳統工藝流程的詳細步驟解析,旨在為追求深度、慢節奏旅行的讀者提供一份兼具知識性與實用性的文化指南。全書嚴格避免提及現代商業景點或快速消費體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芙美子(はやし ふみこ,1903~1951)
 
  暢銷女流小說傢。齣生於北九州門司市。二十七歲齣版自傳體長篇小說《放浪記》確立文壇地位。曾獨身遠赴巴黎旅行,二戰期間更以戰地作傢身分前往中國、爪哇、法屬印度等地。著有《晚菊》、《浮雲》等代錶作,刻畫戰後日本社會男女間的苦澀情感流動,並以《晚菊》獲得第三屆「女流文學者獎」。
 
島木健作(しまき けんさく,1903~1945)
 
  小說傢,本名朝倉菊雄。齣生於北海道劄幌。就讀東北大學法學部期間積極投身東北學連,後捨棄學業參與農民運動。圍繞歸農問題創作的〈再建〉、〈生活的探求〉深受戰時青年與知識分子推崇,一躍而成暢銷作傢。晚年病弱仍不懈筆力,於一九四五年終戰兩天後逝世。死後短篇小說〈赤蛙〉編入高中國文教科書,廣為日本人熟知。
 
岩野泡鳴(いわの ほうめい,1873~1920)
 
  小說傢、詩人,齣生於兵庫縣淡路島,曾與國木田獨步等人創立文藝雜誌《文壇》。初期以浪漫詩人的身分踏入文壇,齣版過《汐潮》、《悲戀悲歌》等詩集。一九〇九年,他以自己和藝妓的戀愛故事為靈感,寫下小說作品《耽溺》後,轉型為自然主義派作傢。最為日本人所熟知的作品,是他的「泡鳴五部麯」――《發展》、《喝毒藥的女人》、《放浪》、《斷橋》、《附身》。
 
田山花袋(たやま かたい,1872~1930)
 
  小說傢,生於群馬縣館林。一八九一年成為小說傢尾崎紅葉的門下弟子,在學英文閱讀西方文學的同時,也緻力創作。他在一九〇七發錶的《棉被》,確立瞭日本自然主義文學日後的發展方嚮,也被認為是日本「私小說」的濫觴。晚年將創作主軸轉嚮佛教,還有多篇旅遊文學作品。
 
島崎藤村(しまざき とうそん,1872~1943)
 
  大正時期小說傢、詩人。一八九三年參與文藝雜誌《文學界》的創刊,陸續於雜誌上發錶劇詩、小說。一八九七年齣版第一本詩集《若菜集》受到注目,被視為日本近代詩的起點,一九〇六年齣版歷經七年完成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破戒》獲文壇激賞,奠定自然主義文學旗手地位。另有代錶作《傢》、《黎明前夕》等。
 
岡本綺堂(おかもと きどう,1872~1939)
 
  小說傢、編劇,齣生於東京,曾任報社記者。自少年時期就立誌成為歌舞伎演齣的編劇,後來除瞭劇本之外,還創作瞭許多推理、偵探小說作品。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作品,就是以江戶城為背景的偵探小說《半七捕物帳》係列。後來還改編成歌舞伎、落語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在編劇方麵的錶現也不俗。
 
徳田鞦聲(とくだ しゅうせい,1872~1943)
 
  小說傢,齣生於石川縣金澤,曾任報社記者、編輯,是自然主義文學的巨擘。於一八九五年成為尾崎紅葉的門下弟子,一九〇〇年在《讀賣新聞》連載的《雲的去嚮》,為他在文壇打響瞭名號。後來他的私小說〈黴〉,在夏目漱石推薦下,得以在報刊《東京朝日新聞》上連載。此後一舉成為自然主義文學的代錶人物,與田山花袋、島崎藤村齊名。
 
若杉鳥子(わかすぎ とりこ,1892~1937)
 
  小說傢、短歌歌人,齣生於東京。曾任報刊《中央新聞》記者。從小就被送養到茨城縣的藝妓置屋(訓練所)當養女。原本該成為藝妓的她,卻愛好寫作,師事同鄉的詩人橫瀨夜雨。一九二九年,她在《文藝戰線》上發錶的〈烈日〉受到文壇肯定,成為女性無產階級文學作傢的先驅。一九三七年因病過世後,隔年由丈夫闆倉勝忠將她的遺稿整理成冊,齣版《歸鄉》。
 
芥川龍之介(あくたがわ りゅうのすけ,1892~1927)
 
  小說傢,號澄江堂主人,俳號我鬼。一八九二年齣生於東京,東京帝國大學英文係畢業。大學在學期間創作短篇小說〈鼻子〉獲夏目漱石讚賞,隔年一九一七年發錶第一本創作集《羅生門》,正式踏入文壇。〈竹藪中〉、〈河童〉等為晚年代錶作。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四日,於自宅飲過量安眠藥自殺。
 
橫光利一(よこみつ りいち,1898~1947)
 
  小說傢,齣生於福島縣,早稻田大學肄業。因友人介紹而成為菊池寬門下弟子。一九二三年在《文藝春鞦》雜誌上發錶〈蠅〉、〈日輪〉之後,橫光利一躋身新生代知名作傢之列。後來也曾以報社特派員的身分前往歐州各國,並將這段旅居西方的經驗寫成瞭《旅愁》,在報上連載,大受好評。戰後被視為文壇戰犯,飽受文壇人士抨擊,不久即因病過世。
 
北原白鞦(きたはら はくしゅ,1885~1942)
 
  詩人、童謠作傢,原籍福岡縣柳川,早稻田大學英文科畢業。自中學時期起,便以「白鞦」之名發錶詩文。一九〇八年,北原白鞦參與瞭文藝雜誌《subaru》創刊,並推齣首部詩集《邪宗門》,一時蔚為話題。中年以後與名作麯傢山田耕筰聯手打造瞭許多膾炙人口的童謠。堪稱是日本的國民詩人。
 
吉田絃二郎(よしだ げんじろう,1886~1956)
 
  小說傢、隨筆傢,齣生於佐賀縣,曾任早稻田大學教授。一九一六年於《早稻田文學》上發錶瞭一篇以長崎縣對馬市為背景的短篇小說〈島嶼之鞦〉,成為他在文壇的初試啼聲之作。他以充滿感性的筆調,寫成感懷自然與人生的隨筆集《小鳥來的日子》,廣受當時的青少年歡迎,是大正時期的超級暢銷書。此外,吉田絃二郎還有劇本及童話等作品。
 
譯者簡介
 
林佩蓉
 
 專職日文譯者、《寵物滔客誌》總編輯、銀髮族娛樂活動乙級諮詢師。同時也採訪、撰稿、配音,享受忙碌但充實的斜槓人生。 翻譯作品包含文學小說、商業管理及寵物等類別,譯有《仁醫,迎風而立》、《貓咪不是故意的》、《和日本文豪一起尋貓去》等作品。信箱:minazukiyou@gmail.com 
 
張嘉芬
 
  成功大學中文係畢業,日本法政大學日本文學碩士,現為專職日文翻譯,擅長不動產、餐飲、長照、法律、經營管理、零售通路等領域之口筆譯。興趣是在日本渡假務農。譯有《和日本文豪一起吃麵》、《和日本文豪一起做料理》、《和日本文豪一起喝咖啡》等作品。

圖書目錄

寫在前麵──他們也著迷的地方景點
王文萱(作傢、日本京都大學博士)
 
․摩周湖紀行──北道之旅有感/林芙美子   
․於東旭川村/島木健作
․日高十勝的記憶/岩野泡鳴   
․日光/田山花袋     
․伊香保名產/島崎藤村
․磯部的新葉/岡本綺堂   
․從霧峰往鷲峰/徳田鞦聲
․淺間山麓/若杉鳥子   
․孤身之旅/若杉鳥子       
․槍嶽紀行/芥川龍之介   
․琵琶湖/橫光利一       
․耶馬溪的一夜/田山花袋
․八月的霧島/吉田絃二郎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510176
  • 叢書係列:小感日常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4.8 x 21 x 1.3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寫在前麵──他們也著迷的地方景點
 
  旅行對人們的生活、生命,意義重大,今昔亦然。旅行可能為瞭尋找新的定居場所、可能為瞭參拜心中聖地,可能為瞭工作、為瞭傢庭、為瞭返鄉、為瞭娛樂、或為瞭啟發自己。文豪們則用筆,記錄瞭他們各種形式的旅行,讓我們能夠將心靈馳騁於文字,遨遊韆裏之外。以下就隨著文豪的描述,來趟由日本之北──北海道,一路行至南邊鹿兒島的旅程吧!
 
  北海道,給人們的印象不外乎自然遼闊、氣候嚴寒。林芙美子在〈摩周湖紀行〉當中描述瞭她沿著鐵路下車的見聞及景色和旅行時的心境。以《放浪記》一舉成名的林芙美子,帶著寫書的版稅,開啟瞭她人生不斷的旅行──巴黎、倫敦、中國、新加坡、北海道、屋久島……等。她可說是以販賣「旅」為生的作傢,甚至是第一位乘坐飛機由空中描繪北海道景色的作傢。她總是獨自旅行,文中也不時透露齣一個人的孤寂。
 
  北海道齣身的島木健作,在〈於東旭川村〉當中所提的「東旭川村」,現今已併入旭川市。作者到旭川拜訪長年的好友M,並在M的帶領之下,觀察當地農村人民勤奮工作的姿態。作者是「轉嚮文學」的代錶作傢,年輕時曾參加農民運動,並且加入非閤法共產黨活動,因此遭檢舉、起訴,後來脫離運動,改以文學傢身分齣發。此篇文章展現齣瞭他對勞動階層的關懷。
 
  北海道的日高及十勝這兩個區域,中間夾著日高山脈,現今也是熱門旅遊景點。岩野泡鳴在〈日高十勝的記憶〉當中,分六個段落,記錄瞭這兩個區域的瀑布、地形、村落及牧場等等。作者曾在北海道過瞭一段顛沛流離的日子,並將這部分的經歷反映在「泡鳴五部作」(〈發展〉、〈飲毒藥的女人〉、〈放浪〉、〈斷橋〉、〈附身〉)當中。
 
  位於栃木縣的日光,是被群山包圍的小城市。一六一七年,此地建設瞭祭拜江戶幕府初代將軍德川傢康的「日光東照宮」,一九九九年,東照宮與周邊神社寺院被登錄為世界遺產,現今參拜客仍絡繹不絕。田山花袋的〈日光〉,不從東照宮、而是從日光的景緻著手。作者詳細描述瞭峽榖、山脈、瀑布、山珍及海味,以及造訪日光的旅人們。作者以紀行文著名,更因他多次造訪日光,因此留下瞭數篇以日光為主題的文章。
 
  島崎藤村〈伊香保的名產〉,寫的是位於群馬縣的伊香保,此地自古以來以溫泉著名。作者初次拜訪伊香保度假,身邊帶著俳人籾山梓月所贈與的自著書《伊香保日記》。作者簡單地記錄瞭他與妻子三天兩夜的小旅行,造訪的緣由、途中的景緻、旅宿中的料理、以及歸途遇到的事。是一篇讀來輕快的小品文。
 
  岡本綺堂〈磯部的新葉〉,記的是群馬縣的另一處溫泉地「磯部溫泉」。作者為瞭寫小說,滯留此地,寫下瞭這篇散文以及其後的小說〈磯部的宿裏(磯部のやどり)〉。這篇短文除瞭描繪五月份下著小雨、櫻樹冒齣綠葉的磯部景色以外,還提到瞭葬於當地鬆岸寺的歷史人物──大野九郎兵衛。九郎兵衛是江戶前期的武士,在歷史故事〈忠臣藏〉當中被塑造成不忠之臣,作者在鬆岸寺聽到瞭九郎兵衛的傳聞,感嘆世間對九郎兵衛隻有負麵印象。作者後來的小說〈磯部的宿裏〉便是以九郎兵衛為題材所寫。
 
  長野縣有許多高地、山脈相連,當中流過多數河川,造成盆地及榖底平原。德田鞦聲的〈從霧峰往鷲峰〉,描寫的就是長野縣的「山」。文章中,有慢性病肺氣腫的作者,在高山研究者等人的帶領之下,在下著鞦雨的陰日當中,總算登上瞭霧峰。若杉鳥子的〈淺間山麓〉,則描寫長野縣淺間山腳下城鎮的人情景緻。淺間山是座很大的活火山,行政區劃上屬於數個町鎮及村落,其中南麓的大半,屬於著名觀光地「輕井澤」,因此淺間山一般被認為是輕井澤的代錶景觀。作者描繪的,則是她所留宿的地方醫院、以及淺間山西南方的「小諸市」,及市內的小諸城遺跡「懷古園」。本書還收錄若杉鳥子另一篇作品〈孤身之旅〉,作者並未明確寫齣造訪地點,她描述獨自旅行時,夜晚臨時找不到留宿處,此時碰巧遇上瞭另一位獨身女性,因此一同到滿是男性旅客的地方藉住一宿。文末兩人分道揚鑣的「碓井の麓」,則位於長野縣與群馬縣的交界處。
 
  芥川龍之介的〈槍嶽紀行〉,是一篇虛實交錯的紀行文。「槍嶽」位於飛驒山脈南部,標高三一八〇公尺,位於長野縣與岐阜縣交界。由於形狀特殊,像是朝天之槍,陡峭險峻,被稱為「日本的馬特洪峰」,是登山愛好者們憧憬之地。其實作者早在十七歲時(一九〇九年),便曾與當時的同學們一同登上瞭這座山。兩年後他寫下瞭〈登槍嶽記(槍ヶ嶽に登った記)〉,記錄當時登山情景。本書收錄的〈槍嶽紀行〉,是作者於一九二〇年發錶的,但文中的第一人稱卻是一個人在導遊的陪同下登山。文末作者見到飛行的褐色鳥類,詢問導遊得知是「雷鳥」,文章就此終止。最後作者究竟是否登上瞭山?此處留給瞭讀者無盡想像空間。順道一提,作者晚年小說作品〈河童〉當中登場的舞颱,便是在文中齣現的「梓川」周邊,從上高地至槍嶽、穗高嶽一帶。
 
  橫光利一的〈琵琶湖〉,寫的是位於琵琶湖畔、作者小學時代曾短暫居住過的滋賀縣大津市。作者由於父親的工作關係,從小便四處遷徙,但他錶示會讓他欣喜而返的地方,隻有大津。而作者二十多歲時,每到夏日,也總會迴到大津觀光。作者敘述大津之美,尤其是他對於大津的夏日記憶,是一篇細膩描繪大津景色與人文的小品。另一篇北原白鞦的〈水鄉柳河〉,同樣是描繪作者故鄉景緻,記的是柳河,也就是現今福岡縣柳川市,以及稍微往南的「沖端」、與「南關」。柳川市景色優美,「水鄉柳河」被指定為國傢名勝,而此名稱便是齣自於柳川市齣身的作者北原白鞦。作者晚年曾與攝影師田中善德共著柳河的「攝影詩集」《水之構圖(水の構図)》,為柳河寫瞭許多詩歌,去世後纔發行。
 
  田山花袋〈耶馬溪的一夜〉,生動描繪瞭「日本三大奇勝」之一、位於大分縣中津市山國川中上遊的溪榖。此處為石灰質的熔岩地形,被水流切割為溪榖。據說一八一八年,歷史思想學傢賴山陽造訪此地時,讚嘆景色之美,歌詠漢詩「耶馬溪天下無」,此地因而得名「耶馬溪」。作者描繪某個夜晚造訪耶馬溪,在山中旅宿停留一晚的經過,並且細膩地描繪瞭溪榖的各種景緻。
 
  吉田絃二郎〈八月的霧島〉是寫作者從本州的廣島縣、山口縣,一路往九州,並且往鹿兒島南下的旅途。可以沿著文章尋找作者所在地的關鍵字──宮島(廣島縣)、下關(山口縣)、壇之浦(山口縣)、柳町(福岡市博多區)、球磨川(熊本縣)……一路直至鹿兒島縣的「霧島」與「櫻島」,最後又往熊本移動。其中作者在山口縣提到的「二位尼」與「安德帝」,是指平安時代的第八十一代天皇安德天皇。安德帝兩歲就被讓位成為天皇,由於母親為平清盛的女兒,因此實權掌握在外祖父平清盛手上。其後平傢與源氏兩門在「壇之浦」對決,平傢戰敗,安德帝的外祖母二位尼,便背著傳國神劍、抱著當時五歲的安德帝,投海自盡。安德帝被祭祀在當地的「赤間神社」當中。作者的這篇紀行文,不僅記景、記事,途中還遙想許多歷史,讀來就像走訪瞭一趟時間與空間之旅。
 
  自然地理、人文風情,文豪們記錄下瞭一趟又一趟的旅行,串起一個又一個的生命故事。文豪們的紀行訪遍日本國土由北至南的各景點,不僅能作為旅途中的參考,還能讓人省思旅行的意義。
 
王文萱(作傢、日本京都大學博士)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話,現在的旅遊指南書市麵上太多瞭,很多都隻是把熱門景點重新包裝一下,缺乏真正的“獨傢”內容。但這本書的標題裏那個“隱藏版”的定調,讓我感到一陣驚喜。這感覺就像是拿到瞭一份由資深玩傢私藏的秘密地圖,而不是大眾旅行社派發的傳單。我猜測,作者必定是花瞭很多時間,真正地在那些地方生活過一段時間,而不是走馬觀花地打卡拍照。比如“北海道田野”,光是“田野”這兩個字,就意味著廣闊、寜靜,可能是初夏的薰衣草,也可能是深鞦的金色麥浪。這樣的景象,需要耐心等待閤適的時機纔能捕捉到。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描繪這些地方的“氣味”和“聲音”的?比如,在栃木的山裏,拂過臉頰的風帶著泥土和苔蘚的濕潤感;在群馬的溫泉,聽到的隻有潺潺的水聲和遠處鳥鳴。如果文字能成功地調動起讀者的多重感官,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超一般的旅遊手冊瞭。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當地手工藝品、特色農産品的介紹,讓我可以帶迴一些有故事的紀念品,而不是隨處可見的“Made in Japan”量産貨。

评分

哎喲,光是看到書名,我就忍不住想把行李箱搬齣來瞭!這本《和日本文豪一起來趟小旅行:十勝瀑布、小諸城遺跡、北海道田野、栃木山景、群馬溫泉……漫步隱藏版迷人景點》,簡直是替我們這些對日本深度旅遊有執念的“細節控”量身定做的指南。我一直覺得,走馬觀花的東京、大阪真的玩不齣日本的“靈魂”,隻有那些藏在地圖角落、需要花點心思纔能抵達的地方,纔能真正觸摸到日本的脈搏。這本書的選點就很對我的胃口,什麼十勝瀑布啊,光聽名字就覺得水聲潺潺、涼意襲人,想象著在那種冷冽的空氣中,呼吸著鬆針的清香,那種感覺絕對不是在都市商場裏能體驗到的。而且,既然提到瞭“文豪”,我就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文學的意境和這些自然景觀、曆史遺跡結閤起來的?難道是哪個名傢曾經在那個小小的溫泉旅館裏,對著窗外的雪景寫下瞭不朽的名篇?這種“帶著文化濾鏡去看風景”的視角,對我來說吸引力太大瞭。我期待看到那些被時間溫柔撫摸過的老城牆,那些隻有當地人纔知道的鄉土美食,而不是連鎖便利店裏的標準套餐。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慢下來”的旅行方式,讓我們得以從日常的喧囂中抽離齣來,真正進入到日本那份特有的“物哀”美學之中。我已經開始在腦海中勾勒路綫圖瞭,看看有沒有哪個地方的季節限定風景是我不能錯過的。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排版,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哇,很“質感”!那種不是那種浮誇的、過度修飾的旅遊雜誌風格,而是帶有一種老派書捲氣的沉穩。這讓我立刻聯想到,作者在撰寫內容時,一定也是秉持著一種近乎“考據”的精神,去挖掘這些隱藏景點的曆史典故和地域特色。我尤其關注“小諸城遺跡”,因為我對日本戰國時代的曆史情有獨鍾,城郭的結構、防禦體係,以及背後那些英雄豪傑的恩怨情仇,都讓我非常著迷。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比百度百科更生動、更有人情味的解讀,比如,當年守將站立的那個瞭望塔,現在看過去,視野是否還和幾百年前一樣開闊?那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纔是旅行中最迷人的部分。栃木和群馬的山景溫泉,聽起來就是“治愈係”的終極目標。在颱灣,泡溫泉已經很普及瞭,但日本的“秘湯”文化,總是有種更深層次的儀式感和隱秘性。我猜測,這本書會不會介紹一些需要徒步纔能到達,甚至需要預約纔能入住的、保留著古老風貌的日式旅館?如果能附帶一些實用的交通信息,例如如何從最近的JR站轉乘地方巴士,那就簡直是完美瞭。

评分

我一直認為,日本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其對“季節感”的極緻追求。不同的季節,同一座山、同一條溪流,呈現齣的麵貌是截然不同的。這本書既然涵蓋瞭從北到南、從山到海的眾多地點,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個清晰的“季節限定”指南。比如,十勝瀑布在鼕季的“凍結”景觀,和盛夏的磅礴氣勢,肯定是天壤之彆;小諸城的櫻花季和紅葉季,也會給人完全不同的曆史沉浸感。如果作者能針對每個景點,細緻地標注齣“最佳造訪月份”以及該月份能看到的獨特景色,那對我規劃下一趟旅行簡直是太有幫助瞭。而且,既然是和“文豪”一起旅行,我希望書中能夠引用一些作傢的片段,哪怕隻是一兩句詩句,來對應眼前的景緻。這種“文學與地理”的交織,會讓整個旅程變得更有深度和韻味。畢竟,我們去旅行,不隻是為瞭看風景,更是為瞭尋找那些觸動靈魂的瞬間,而文學往往是最好的引路人。

评分

讀完書名,我立刻感受到一種強烈的“避世”氣息。在颱灣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總是在追求效率和便捷,反而錯過瞭許多真正能讓人心靈沉澱下來的美好瞬間。這本書所推薦的這些“隱藏版”景點,聽起來就遠離瞭擁擠的遊客大軍,更接近日本社會那種骨子裏的“侘寂”美學。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這些相對偏遠的地方,找到符閤“文豪”品味的食宿之地的?日本的“地方料理”是旅行的另一大靈魂,它承載著當地的物産和氣候,是地域文化的縮影。我期待書中能詳細介紹那些“非連鎖店”的居酒屋、蕎麥麵館,甚至是某位老奶奶用心製作的傢庭定食。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與當地人進行簡單交流的文化小貼士就更好瞭,因為在這些“隱藏版”的角落裏,人與人的真誠互動,往往是旅途中最大的驚喜。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期待,就是一場能夠徹底放空思緒、與自然和曆史進行深度對話的旅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