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世界琴酒地圖:從原料、產地、製作程序到風味,最全面的終極琴酒指南

國家地理:世界琴酒地圖:從原料、產地、製作程序到風味,最全面的終極琴酒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喬爾‧哈里森
图书标签:
  • 琴酒
  • 烈酒
  • 鸡尾酒
  • 饮品
  • 地理
  • 文化
  • 风味
  • 指南
  • 国家地理
  • 调酒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蒸餾酒的世界,從來沒有過一場革命像當前這場琴酒的復興這麼令人大開眼界。全球各地的小型工藝蒸餾廠有如雨後春筍,從美國德州、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到台灣的宜蘭,不僅有各種不同的版本,採用的蒸餾技術也是前所未有的多樣,風味更是千變萬化,從輕盈的檸檬調到雄渾大膽的鹹味調都有。琴酒的魅力,廣大得令人咋舌。
 
  《世界琴酒地圖》介紹從植物原料到酒瓶的一切:植物原料如何生長、長在哪裡、如何採收,它們在琴酒的風味中所扮演的角色,製造商和他們的品牌故事,他們的琴酒在哪裡生產、如何生產,還有每一個國家最值得嘗試的酒款。其中有以當地植物製作的小批次琴酒,也有最知名的琴酒品牌大廠。
 
  如果你想了解琴酒、認識琴酒的歷史與生產方法、品嚐世界最棒的琴酒種類,本書絕對是你所能擁有的最佳指南。
 
本書特色
 
  ․國家地理為您全面揭開琴酒的奧祕,包括歷史、產地、製造方式、衍生調酒
  ․探訪世界六大區的琴酒蒸餾廠,深度調查全球50國的琴酒風味
  ․從倫敦到南非,從英人牌到金車噶瑪蘭,世界各地經典琴酒的品飲指南
  ․琴酒知名酒廠、創意調酒到夢幻酒款的深度剖析,全球琴酒浪潮下最權威的專書
 
名人推薦
 
  『這是一本透過琴酒看世界的書籍,看完後會讓人真心想把每瓶琴酒喝過一遍,每個酒廠走過一回。』—— 發琴吧,暨Gin & Tonic Pa創辦人張國偉
《深度解码:全球威士忌的百年风华与未来脉动》 一、 宏大叙事下的单一麦芽史诗:从苏格兰高地到日本的匠心传承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种烈酒,而是以宏大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威士忌——这一跨越了数个世纪的蒸馏艺术品——的全球发展脉络。我们将深入探访苏格兰,不仅仅是罗列产区和酒厂,而是剖析其从早期修道院的酿酒传统,到工业革命的洗礼,再到当代独立装瓶商异军突起的复杂历史图景。重点章节将聚焦于单一麦芽威士忌的精髓,拆解斯佩塞的优雅、艾雷岛的泥煤狂野、高地的多元性以及低地的细腻,探讨不同地理环境如何通过水质、气候和地貌,潜移默化地雕刻出每一种烈酒的灵魂。 我们不会止步于传统,而是会将目光投向世界的另一端。日本威士忌的崛起,是一个关于“模仿、学习、超越”的现代商业传奇。本书将详尽分析山崎、白州、余市等标志性酒厂,如何精准把握苏格兰的精髓,同时融入日本独特的审美哲学——“和”(Wa)——在风味上追求的平衡与和谐,以及其对木桶管理近乎偏执的专注,如何使其在国际烈酒评选中屡获殊荣。 二、 波本与黑麦的美国精神:橡木桶的烘烤与风土的表达 跨越大西洋,我们将进入美国的“新大陆”酿酒哲学。波本威士忌,以玉米为主体的甜美与新烧焦橡木桶的浓烈结合,是美国精神的液态体现。本书将详尽介绍《美国法典》中对波本(Bourbon)、田纳西威士忌(Tennessee Whiskey)的严格规定,例如“不低于51%的玉米比例”和“林肯郡腌渍法”对田纳西威士忌风味的影响。我们将探究肯塔基州炎热的四季循环如何加速橡木桶的渗透与陈年,赋予波本特有的香草、焦糖和椰子风味。 此外,对于追求辛辣与干爽口感的爱好者,黑麦威士忌(Rye Whiskey)将是重点分析对象。其高比例的黑麦原料赋予的胡椒感和香料气息,是鸡尾酒调配中不可或缺的骨架。本书将追溯黑麦在禁酒令后的沉寂与近年来戏剧性的复兴,解析不同地区黑麦的风格差异,以及“单一桶黑麦”的稀有价值。 三、 跨界与创新:新世界威士忌的实验田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威士忌的疆界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五大产区。本书开辟专门章节,记录了“新世界”威士忌的勃勃生机。我们将探访爱尔兰,追溯其“三重蒸馏”的轻盈传统与近年新兴的独立蒸馏所的复苏活力;审视加拿大威士忌的独特混合艺术和谷物的多样性运用;并将目光投向澳大利亚、印度、台湾等地的微型蒸馏所。这些新兴力量,往往大胆地使用当地特有的谷物(如裸麦或不同种类的本土大麦),并试验非传统的木桶——雪莉桶、波特桶之外的马德拉或托卡伊桶——展示了威士忌酿造工艺在当代语境下的无限可能性。 四、 核心工艺的深度剖析:从发芽到装瓶的科学与艺术 本书将抛开流于表面的介绍,进入酿酒工艺的“幕后”。我们将详细拆解四个关键环节: 1. 原料选择与发芽: 大麦(Malted Barley)品种的选择、糖化过程中的酶促反应,以及不同发芽程度对最终风味的奠基作用。 2. 发酵艺术: 酵母的选择(是选择商业酵母还是酒厂特有的野生酵母群落),发酵时间的长短如何影响酯类和高级醇的产生,进而塑造“果味”或“花香”基调。 3. 蒸馏器的形态学: 壶式蒸馏器(Pot Still)与柱式蒸馏器(Column Still)的结构差异,馏酒的“切点”(Heads, Hearts, Tails)如何决定酒精的纯度和杂醇油的含量,以及这直接关系到威士忌的轻盈或厚重。 4. 木桶管理学: 威士忌陈年过程的科学。我们将探讨橡木的种类(美国白橡 vs. 欧洲橡木)、烘烤程度(Lightly Toasted vs. Charred No.4)、以及陈年时间对单宁、木质素和香气化合物转化的影响。此外,书中将包含关于“过桶”(Finishing)技术的详尽案例分析。 五、 品鉴与收藏的进阶指南:构建您的烈酒知识体系 最后,本书提供了一套结构化的感官分析框架,帮助读者从“饮用者”升级为“鉴赏家”。我们将不再局限于“好喝”或“不好喝”,而是系统地训练如何识别和描述威士忌中的关键香气簇(如烟熏味、皮革味、水果干味、香料味)。此外,本书还将涉及烈酒投资领域,分析稀有年份酒的估值逻辑,以及如何识别假酒和评估装瓶商的信誉,为严肃的收藏家提供前瞻性的参考。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不带偏见的视角,理解威士忌如何在历史、科学、地理和人文的交织中,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推崇的烈酒之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喬爾‧哈里森、尼爾‧雷德利(Joel Harrison & Neil Ridley)
 
  當代烈酒界重要的專業知識傳播者,從威士忌、琴酒、白蘭地到雞尾酒,這兩位搭檔與全球閱聽人分享了源源不絕的知識。除了在《電訊報》(Telegraph )、《世界精品葡萄酒》( World of Fine Wine )等多種刊物撰寫文章之外,也經常在電視上擔任深具威望的國際葡萄酒暨烈酒大賽(I.W.S.C.)評審,並在世界各地主持過數百場品酒會。他們的第一本著作《Distilled》在2015年贏得「福特南與梅森年度酒類圖書獎」(Fortnum & Mason Drink Book of the Year),《世界琴酒地圖》是兩人合作的第三本書。他們也在個人網站WorldsBestSpirits.com上發表烈酒相關的新聞與評論。
 
譯者簡介

黃覺緯


  台北大學企管系畢。曾任美商獎勵旅遊策畫人逾十五年,在五大洲、三十餘國打造超過一萬人次的尊榮行程。深信旅程及生活中的全感官飲食體驗,在個人與集體回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在地傳統料理與當代餐酒文化同樣熱衷,著迷於旅途中探索新世代琴酒的多樣性。目前家中備有蒐集自全球各地的百款琴酒,並持續增加(與減少)中。譯文賜教:kapade@gmail.com

图书目录

第一部
琴酒:行遍世界的烈酒    10
琴酒究竟是什麼? 12
琴酒的歷史 14
全球琴酒類型 18
製作琴酒:琴酒蒸餾器類型 22
製作琴酒:影響味道的關鍵 30
杜松:所有琴酒的香味核心 32
植物:每款琴酒獨特的DNA 40
如何品嚐琴酒 50
琴酒調酒地圖集 54
第二部
琴酒的世界 56
歐洲 58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 60
倫敦 62
英格蘭其他地區 68
蘇格蘭 78
威爾斯 84
愛爾蘭 86
 
西歐 92
荷蘭及比利時 94
德國 100
奧地利及瑞士 106
法國 108
西班牙及葡萄牙 114
義大利 120
希臘 124
 
斯堪地那維亞 126
瑞典 128
丹麥 130
芬蘭 132
冰島 134
挪威 135
 
波羅的海諸國 136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立陶宛 138
 
東歐及俄羅斯 140
捷克共和國及斯洛伐克 142
匈牙利及克羅埃西亞 144
波蘭 145
俄羅斯及白俄羅斯 147
 
北美洲 148
美國 150
美國東岸 152
美國中部 160
美國西岸 168
 
加拿大 178
加拿大 180
 
中南美洲 186
墨西哥 188
巴西 192
祕魯 194
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及阿根廷 196
 
中東及非洲 198
中東 200
以色列及黎巴嫩 202
 
非洲 204
南非 206
肯亞、烏干達及奈及利亞 212
 
澳洲 214
澳大利亞 216
紐西蘭 224
 
亞洲 226
日本 228
中國 234
印度及斯里蘭卡 238
新加坡 242
菲律賓 243
馬來西亞及越南 244
泰國 245
 
基本術語 246
索引 250
謝誌 256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8722873
  • 規格:精裝 / 256頁 / 21 x 26 x 3.5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琴酒這款烈酒就像紅茶和黃瓜三明治一樣,是不折不扣的英國之物,怎可能有世界地圖集呢?琴酒之所以被視為與倫敦有關,部分原因來自「倫敦辛口」(London Dry)這個特定的琴酒類型,同時也絕對與1600年代末至1700年代中席捲街頭巷尾、惡名昭彰的「琴酒狂熱」有關。然而,如前面提到的紅茶與黃瓜三明治,紅茶其實源自中國、黃瓜三明治來自印度,琴酒這種「以杜松味為導向的烈酒」其實是17世紀從荷蘭傳入大英帝國的。它也很快就成為英國人生活的一部分。這種早期的琴酒有著難以抗拒的魅力,倫敦的純真百姓很快就被它征服,有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都無法自拔。
 
  從那段時期開始,琴酒就成了一款足跡遍布全球的烈酒,第52-53頁列出的各式雞尾酒就證明了這點。以琴酒為基底的調酒於1800年代在印度與美國開始發展,接著又在1900年代蔓延到義大利與新加坡。
 
  21世紀的今日,我們目睹的是席捲全球的琴酒熱潮。身為專業的飲品作家,我們走訪了許許多多或遠或近的國家,發現在過去的十年間,琴酒已成為世界公民,這點也反映在這本收錄了驚人的50多個琴酒生產國的世界地圖集中。
 
  從類似坦奎瑞(Tanqueray)這種全球酒吧裡都看得到的傳統琴酒,到奈及利亞街角販賣的純飲小袋琴酒,再加上從墨西哥猶卡坦(Yucatán)到澳洲塔斯馬尼亞島(Tasmania)都有新成立的工藝蒸餾廠在研究原生植物,琴酒確實是一門大生意。同時,蒸餾廠透過當地取材的獨特植物,製作出呈現在地元素與風土的琴酒,也已成為成長中的整體趨勢。
 
  這是一本精心策畫的世界琴酒指南,只聚焦在自行製作琴酒的生產商,無論他們是由農場到酒杯全程掌控生產流程,還是採用獨特的植物混和重新蒸餾烈酒。他們的成果不只是瓶中的烈酒,還包括過程中有趣且引人入勝的故事。創作一款具有均衡植物配方的好琴酒是一門藝術,因此我們也特別介紹一些(但願)你會跟我們一樣喜愛的琴酒版本。
 
  透過不斷成長的專業經銷商與零售業者網絡,這些琴酒很多都能在世界不同的市場取得,而這本地圖集將提供你成為琴酒探險家的靈感與機會。你可以在家中舒適地喝一杯琴通寧,或在飯店的屋頂酒吧享受精心調製的馬丁尼,也可以採取最棒的方式──親自造訪蒸餾廠。
 
  所以,現在就打包你的行李,跟我們一起踏上這場琴酒之旅吧!標註@worldsBestSpirits讓我們知道你的最愛,讓我們在不久的將來一起喝杯內格羅尼。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市面上談論烈酒的書籍很多,但能把「地圖」這個概念玩得這麼徹底的,我印象中還真不多見。這本書的「世界琴酒地圖」可不是空泛的口號,我期待它能帶領讀者進行一場跨越地理邊界的風味探險。想像一下,從倫敦的經典乾式,到荷蘭的傳統風味,再到新世界國家如澳洲、日本那些充滿在地草本氣息的創新之作,它似乎能讓你不用買機票,光靠書頁上的文字和圖片就能「雲遊」一圈。這種地域性的劃分,對於我們在台灣的酒吧文化中尋找靈感、或者在選購進口酒時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都有實質的幫助。特別是針對亞洲地區近年來崛起的新興琴酒,如果這本書能提供它們的地理標籤與獨特之處,那絕對是超級加分。這不只是一本知識書,更像是一張引人入勝的「風味旅行路線圖」,讓人迫不及待想跟著它去「打卡」每一個產區。

评分

這本關於琴酒的書,光看書名就知道是下足了功夫,簡直是為我們這些熱愛品飲、又想深究背後文化底蘊的台灣酒友量身打造的百科全書!我光是翻閱目錄就已經開始流口水了,它不只是介紹那些常見的品牌,更深入到那迷人的植物學層面。我們都知道琴酒的靈魂是杜松子,但這本書顯然把杜松子從義大利、保加利亞到北歐的品種都給你攤開來比較,那種細緻到產區風土對風味的影響,光想像就覺得過癮。而且,它居然還會教你怎麼從原料開始辨別一杯琴酒的「個性」,這對我們在酒吧點酒、或者自己在家調酒時,簡直是如虎添翼的武功秘笈。我總覺得,要真正懂得欣賞一樣東西,就要從它的根源追起,這本書顯然就是把琴酒的「家譜」都挖出來了,讓我們不再只是淺嚐輒止的「好喝」,而是理解「為什麼好喝」。對於台灣這個越來越注重精緻飲食和體驗的市場來說,這種深度知識的普及是極為珍貴的。

评分

我特別欣賞這種強調「製作程序」的深度剖析。太多人只知道琴酒是「杜松子味的烈酒」,卻對蒸餾工藝知之甚少。這本書如果能細膩地闡述冷浸漬法(Cold Compounding)和加熱蒸餾法(Heating Distillation)之間的微妙差異,以及不同的蒸餾器形狀如何影響最終的風味輪廓,那簡直是教科書等級的材料。這種對工藝的尊重,反映了作者對琴酒製作的嚴謹態度。對我這種已經喝了幾年琴酒的資深愛好者來說,了解這些技術細節,能讓我們更懂得欣賞那些費盡心思保持傳統或大膽創新的釀酒師。我們在品飲時,就能將那股強勁的尾韻或細膩的花香,追溯到它在蒸餾器中經歷的物理和化學變化,這層次的理解,讓飲酒體驗從享受昇華為一種知識性的愉悅。

评分

風味的描述往往是最抽象也最難拿捏的部分,但這本指南如果能做到「終極」,想必在風味的解構上一定有獨到之處。我尤其關注它如何系統化地分類和描述那些繁複的植物風味——從柑橘類的明亮感、草本類的木質氣息、到花香的輕盈飄逸。在台灣的品酒圈裡,大家都很喜歡用「乾爽」、「圓潤」這類詞彙,但如果這本書能提供更具體、更具體感的詞彙庫,幫助我們精準表達口中的感受,那無疑是極大的提升。我希望它能提供風味輪盤,或者詳細的風味對照表,讓讀者在盲測或描述時,能夠有共同的語言基礎。畢竟,要和朋友討論心得時,大家都懂「岩薑的辛辣」和「鳶尾根的泥土感」,才能讓交流更上層樓,這對提升整體飲酒文化的素養至關重要。

评分

最後,這本看似硬核的指南,我更期望它能兼具「實用性」與「收藏價值」。對於台灣的讀者而言,我們飲用的琴酒來源複雜,從歐洲進口到本地新興品牌,清單龐雜。如果本書能附帶一些重要的琴酒產區的標誌性酒款介紹,或者能提供一些如何根據不同風味類型搭配餐點的建議,那就太貼心了。而且,一本被稱為「終極指南」的書,它的裝幀和印刷品質通常也是衡量標準。我希望它拿在手上是有份量的,紙張厚實,圖片清晰,能夠長久擺在書架上,隨時可以翻閱查證。它不該只是一本快速閱讀的休閒讀物,而應該是我們在探索琴酒世界過程中,遇到疑惑時隨手可得的「權威參考書」,一本值得我們投資下去、並且會不斷從中發掘新知識的寶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