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雲識天賞光影:有趣的雲和大氣光學現象

觀雲識天賞光影:有趣的雲和大氣光學現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香港氣象學會
图书标签:
  • 大氣光學
  • 氣象學
  • 自然科學
  • 科普
  • 光學現象
  • 雲圖鑑
  • 天氣
  • 攝影
  • 趣味科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是香港氣象學會出版的首本科普讀物。
 
  全書彙集了過百張從世界各地拍攝到最精彩的雲圖和大氣光學現象的照片,加上簡易詮釋有關現象的形成機制,更有連結相關氣象資訊網頁,寓科普於興趣。
 
  照片攝影師大多為地道香港人,酷愛大自然,閒時喜歡戶外活動,以觀雲賞天為樂,機不離手,隨時捕捉雲的美態。相信讀者也會領略到觀雲的樂趣和天氣變化的奧妙,為生活增添色彩,心曠神怡。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的图书《觀雲識天賞光影:有趣的雲和大氣光學現象》量身定制的、不包含该书内容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尽、自然: --- 《星辰的低語:從古老神話到現代天文探索》 書籍簡介 在人類文明的早期,夜空是無盡的謎團與靈感的源泉。從美索不達米亞的泥板記錄到古希臘哲學家的沉思,再到現代射電望遠鏡捕捉到的宇宙深處的信號,星辰始終扮演著指引方向、啟發想像的重要角色。這本書,並非專注於那些我們抬頭可見的氣象奇觀,而是將讀者的視野導向更為宏大、更為永恆的宇宙尺度,深入探討人類與星空交織的漫長歷史、知識的演進,以及那些隱藏在光年之外的奧秘。 本書旨在構築一座跨越時空的橋樑,連通古老的觀測與尖端的物理學,揭示人類如何從對星空的敬畏轉變為系統性的科學探索。我們將會發現,每一次文明的躍升,都與他們對天空的理解程度息息相關。 第一部:神話的夜空——文明的起點 在沒有光害的古代,夜空是一本無需翻閱的教科書。本書將細緻考察不同文明如何為群星命名、劃分星座,並將它們編織進各自的宗教儀式、曆法制定和農耕生活之中。 古代的星象學與曆法構建: 深入探討巴比倫的占星傳統如何影響了後來的希臘體系,以及埃及人如何利用天狼星的偕日升來預測尼羅河的泛濫。這裡的重點在於,星辰如何成為社會秩序和時間管理的基石,而非單純的自然現象描述。 宇宙觀的演變: 我們將追溯從地心說(如托勒密體系)到日心說的理論革命。這段歷史不僅是天文學的進步,更是哲學與權威挑戰的縮影。書中會詳述哥白尼、伽利略等人面對當時主流思想所經歷的掙扎與突破,重點分析這些理論變革如何重塑了人類對自己在宇宙中位置的認知。 文化中的星辰意象: 考察不同文化中對特定星座或行星的文化解讀。例如,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紫微垣的尊崇,或是北歐神話中對北極星的指引作用。這些敘事結構,構成了人類集體無意識的星圖。 第二部:光線的旅程——從望遠鏡到電磁波譜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眼睛被擴展到前所未有的極限。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儀器如何改變我們對宇宙的感知,以及我們如何學會解讀來自宇宙的「語言」——光。 望遠鏡的革命性影響: 我們不會討論望遠鏡的結構細節,而是專注於光學和反射望遠鏡如何揭示了木星的衛星、土星環的細節,以及遙遠星系的模糊輪廓。伽利略最初的觀測,如何將肉眼可見的極限向外推移了數十億公里。 超越可見光: 現代天文學的基石在於對整個電磁波譜的捕捉。本書將詳細介紹射電天文學、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望遠鏡的原理與貢獻。例如,射電天文如何發現了脈衝星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後者被視為大爆炸理論的確鑿證據。我們會探討,為何「看見」宇宙的顏色,其實只是解讀一小部分信息的過程。 光譜分析的秘密: 光譜分析如何成為揭示恆星化學成分、溫度和速度的關鍵工具。從克卜勒對太陽光譜的研究,到十九世紀的夫琅和費譜線,這部分將解釋物理定律如何被應用於解析遙遠恆星的內部結構,使我們能「測量」數百光年之外的物體。 第三部:宇宙的劇本——恆星的生與死 本書的第三部分將目光投向恆星的生命週期,從氣態星雲的凝聚到最終的宏大消亡,這是一個關於引力、核融合與時空彎曲的史詩故事。 恆星的誕生與核心燃料: 深入解析恆星如何從分子雲中坍縮,以及氫核聚變如何提供它們數十億年的光與熱。這裡會探討質量對恆星命運的決定性影響。 巨星的末路: 描述紅巨星的膨脹、行星狀星雲的拋射,以及白矮星的最終命運。對於大質量恆星,我們將探討超新星爆發的驚人能量,以及它們在宇宙中散佈重元素(如鐵、金)的關鍵作用,解釋我們身體中的元素皆來自於「已故的恆星」。 極端的引力場: 專門討論黑洞和中子星的形成與特性。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出發,我們將解釋奇點的物理意義,以及事件視界如何使這些天體成為不可逾越的宇宙邊界。我們也會涵蓋引力波的探測,這代表著人類首次「聆聽」到時空本身的震盪。 第四部:太陽系之外——系外行星與生命尋覓 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我們不再認為我們的太陽系是獨一無二的。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集中於對系外行星的探索,以及「我們是否孤單?」這個亙古命題的科學進展。 系外行星的探測方法: 詳細介紹凌日法(Transit Method)和徑向速度法(Radial Velocity Method)如何成功定位數以千計的系外行星。這些方法的巧妙之處在於,即使我們無法直接看到這些行星,也能間接證實它們的存在。 宜居帶的定義與挑戰: 討論什麼構成了一個行星的「宜居帶」,以及溫度、大氣組成和液態水的重要性。我們將分析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等新一代儀器如何分析系外行星的大氣特徵,尋找生物標記(Biosignatures)的蛛絲馬跡。 宇宙中的稀有性與普遍性: 結尾部分將探討費米悖論(Fermi Paradox)——如果宇宙如此廣闊,為何我們尚未接觸到其他文明?本書將權衡生命在宇宙中誕生的可能性與我們當前技術的局限性,為讀者留下對浩瀚宇宙的深刻反思。 --- 《星辰的低語:從古老神話到現代天文探索》 是一部獻給所有對夜空懷有好奇心的人的指南。它不僅是一部天文科普讀物,更是一部關於人類理性、堅韌與無限求知慾的史詩。透過本書,讀者將能以更宏大的視角,重新審視我們頭頂上的那片永恆星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香港氣象學會
 
  香港氣象學會成立於1988年,致力於發展及傳播有關氣象、海洋、天文及地球物理等科學知識。推廣和提升氣象的專業應用,鼓勵對氣象有興趣的會員、個人或團體之間互相合作,推廣社會人士認識天氣,並體會氣象及其應用價值。

图书目录

觀雲趣,賞光影 6
主編的話(主編譚廣雄) 8
編者自序一(編輯何碧霞) 10
編者自序二(編輯錢正榮) 11
序言一(前香港天文台台長/前香港氣象學會會長岑智明) 12
序言二(前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長梁榮武) 15
 
雲的分類概覽
Overview of Cloud Classification 17
1.1 簡介Introduction 18
1.2 雲屬 Genera 20
1.3 雲種 Species 23
1.4 雲類 Varieties 25
1.5 附加特徵 Supplementary Features 27
1.6 附屬雲 Accessory Clouds 30
1.7 特種雲 Special Clouds 31
1.8 雲的命名及分類總結 32
Naming of Clouds and Classification Summary
 
大氣光學現象概覽 
Overview of Atmospheric Optical Phenomena 37
 
有趣及特殊的雲 
Interesting and Special Clouds 43
3.1 波狀雲 Undulatus 48
3.2 層狀雲 Stratiformis 50
3.3浪形雲 Fluctus 56
3.4莢狀雲 Lenticularis 61
3.5網狀雲 Lacunosus 67
3.6幞狀雲 Pileus 69
3.7幡狀雲Virga 72
3.8捲軸雲 Volutus 75
3.9弧狀雲 Arcus 80
3.10糙面雲 Asperitas 85
3.11火成雲 Flammagenitus 90
3.12人造雲 Homogenitus 91
3.12.1 凝結尾跡 Contrails 92
3.12.2 其他人造雲 Other Homogenitus 93
3.12.3 凝結尾跡變形雲 Homomutatus 94
3.13山帽雲 Cap Clouds 95
3.14乳狀雲 Mamma 98
3.15砧狀雲Incus 103
3.16輻輳狀雲 Radiatus 106
3.17絮狀雲 Floccus 108
3.18脊狀雲 Vertebratus 111
3.19管狀雲Tuba 113
3.20雲洞Cavum 119
3.21霧 Fog 125
3.21.1平流霧 Advection Fog 125
3.21.2蒸發霧 Evaporation Fog 131
3.21.3輻射霧 Radiation Fog 132
3.21.4上坡霧 Upslope Fog 133
3.22其他形態的雲 Other Forms of Clouds 134
 
大氣光學現象 
Atmospheric Optical Phenomena 139
4.1暈現象 Halo Phenomena 140
4.1.1日暈與月暈 Solar and Lunar Halos 141
4.1.2幻日與幻月 Sundog and Moondog 148
4.1.3環天頂弧 Circumzenithal Arc (CZA) 154
4.1.4環地平弧 Circumhorizontal Arc (CHA) 158
4.1.5光柱 Light Pillar 161
4.2 華 Corona 163
4.2.1日華 Solar Corona 164
4.2.2月華 Lunar Corona 166
4.3彩光環 Glory 168
4.4虹彩現象 Iridescence 172
4.5彩虹 Rainbow 175
4.5.1虹與霓 Primary and Secondary Rainbows 178
4.5.2雙生彩虹 Twinned Rainbows 181
4.5.3紅色彩虹 Red Rainbow 182
4.5.4霧虹 Fogbow 183
4.6雲隙光與反雲隙光 
Crepuscular Rays and Anti-crepuscular Rays 185
4.6.1雲隙光 Crepuscular Rays 187
4.6.2反雲隙光 Anti-crepuscular Rays 189
4.6.3曙暮暉 Crepuscular Rays 190
4.6.4反曙暮暉 Anti-crepuscular Rays 192
4.6.5雲影 Cloud Shadow 194
4.7 閃電 Lightning 198
參考 203
特別鳴謝 204
英文名詞索引 205

图书序言

  • ISBN:9789888548965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8.2 x 25.7 x 1.0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年頭,大家的生活節奏都太快了,很少有人會停下腳步,專心致志地去「賞光影」。我們可能忙著滑手機、忙著趕路,錯過了清晨第一道柔和的曙光,或是黃昏時分那片如火燃燒的天際線。這本書的出現,簡直就像是提醒我們該「慢下來」的一張邀請函。我猜測作者一定是個對自然懷抱極大熱情的人,才能把這些看似平凡的現象挖掘出如此多的「趣味」來。這種趣味性,可能體現在作者如何將科學的嚴謹性與個人的情感體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例如,書中或許會提到某種特定雲層出現時,往往預示著天氣即將轉變,這不僅僅是氣象學知識,更是一種與天地溝通的古老方式。我希望作者能保有那種對未知的好奇心,引導我們去探索天空背後更深層次的奧秘,而不是僅停留在表面的描述。

评分

讀到這本書名,腦海中立刻浮現出那種慵懶的午後,斜倚在陽台的藤椅上,手中或許還捧著一杯熱茶,眼睛卻不自覺地被窗外那片變幻莫測的天空吸引住的畫面。我一直覺得,能夠「識天」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它代表著一種與自然共處的智慧。這本書如果能真正做到「有趣」,那作者肯定花了不少心思去設計內容的呈現方式。或許會穿插一些古老的傳說、不同文化對雲的詮釋,甚至是文學作品中對天空光影的描寫,這樣一來,閱讀的體驗就不會是單向的知識灌輸,而是一種多維度的文化探索。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有一些圖例或示意圖,畢竟「觀雲」是很視覺化的體驗,文字描述再精妙,也不如一張能點亮理解的圖片來得直接有效。希望這些圖文並茂的設計,能讓讀者在翻閱時,不時發出「原來如此!」的讚嘆聲。

评分

光看書名,就能感受到一股清新脫俗的氣質。在充斥著快速消費資訊的時代,還有人願意去探討「雲」這種如此瞬息萬變的題材,實在難能可貴。我預期這本書會採取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敘事角度,而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學術報告風格。或許作者會分享自己在不同地理環境下,觀測到那些獨特雲種或奇特光學現象的親身經歷,像是登上高山時遇到的雲海,或是身處海邊時捕捉到的海市蜃樓的錯覺。這種「親身經歷分享」往往是科普書籍中最能拉近與讀者距離的部分。而且,「大氣光學現象」聽起來有點「高深」,但如果作者能將它解構為容易理解的日常觀察,比方說,解釋為什麼車窗上的水珠會讓遠方的景物扭曲變形,這類生活中的小細節,絕對能讓讀者在闔上書本後,馬上就有「實戰演練」的衝動,迫不及待地想去戶外尋找下一次的天空驚喜。

评分

坦白說,現在市面上關於自然科學的書籍很多,但要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能引人入勝的,其實不容易。這本《觀雲識天賞光影》,從書名來看,似乎是要帶領讀者進行一場深入淺出的「天空之旅」。我比較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平衡「觀雲」與「賞光影」這兩個看似獨立卻又緊密相關的主題。光影的部分,我猜測可能涵蓋了折射、反射、繞射這些基礎的光學概念,但重點應該是如何將這些概念與日常生活中的場景連結起來。比如,為什麼雨後的天空特別藍?為什麼穿過樹葉縫隙的光線看起來像一條條光柱?這些都是我小時候就常想不通的小疑問。如果作者能用一種「生活哲學」的角度去闡述這些自然現象,讓讀者在觀察天空的同時,也能對生活多一份細膩的體察,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超過一本單純的科普書了,它會變成一本關於「如何好好生活」的啟發之作。

评分

這本書光是看到書名就覺得相當有意思,那個「觀雲識天賞光影」的組合,讓我想起小時候常常抬頭看天,試圖分辨那些變幻莫測的雲朵,到底是積雲、卷雲還是小時候聽大人說的「老天爺在生氣」的烏雲。這本書顯然不是那種死板板的教科書,而是帶著一種「生活感」的科普讀物。我猜測作者在書中一定會用非常生動的筆觸,描述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常常忽略的自然現象。例如,傍晚時分,太陽西沉,天空被染成一片橘紅,那種震撼人心的色彩變化,到底藏著什麼樣的物理原理?書中會不會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解釋,讓一個對科學一知半解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領會,而不是一頭霧水?我期待作者能把那些深奧的「大氣光學」知識,轉化成像是和老朋友聊天一樣的輕鬆語氣,分享一些觀賞天空的私房撇步,像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最容易捕捉到美麗的日暈或彩虹,這對熱愛攝影的朋友來說,絕對是實用又充滿樂趣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