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這裡有愛有恨也有一點不單純
「自由新鎮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這是舞台劇的第一句台詞。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棒的開場,這句話帶給了觀眾許多的想像,我相信當廠長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觀眾腦海裡浮現的畫面應該各式各樣,也表示了新鎮的多樣性及豐富性。一個地方的定義跟價值,是由在這個地方生活的人創造出來的,這些角色們在新鎮經歷了相聚痛苦離別幸福等種種事情,就像我們自己的人生一樣。他們為自由新鎮這個城鎮帶來了生命力,而觀看著他們的我們,也從這些角色當中找到了自己某個面向的縮影,以及曾經面臨過或是正在面臨的困境。
因為角色實在太多了,要如何能在短時間內讓所有角色都亮相以及讓觀眾知道角色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其實是很困難但也是必須要去處理的事情。最後選擇讓廠長以類似旁白的身份帶出留在鎮上的人的生活以及關係,是一個我很喜歡的方式,廠長的角色以及定位也能夠被確立。
在自由新鎮第一季完結之後,要讓這些基本上已經發展完成的角色有新事件能夠延伸,是我覺得創作團隊在創作前期遇到的困難之一,討論了許久之後決定以原創角色來開啟新事件的方式去進行。但其實原創角色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要如何讓原本的觀眾粉絲接受新角色,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作品需要去面臨並克服的問題之一;戲份不能多到讓原本的角色篇幅變少、但戲份太少又好像沒有存在的必要會變成一個很影薄可有可無的存在。但在導演以及編劇的努力之下,我覺得最後呈現出來的成果應該至少是還不錯的……吧?至少我自己很喜歡這個角色啦哈哈哈(越來越小聲)。
這齣舞台劇、這個劇本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我覺得是個有點中二有點熱血但又充滿濃厚情感羈絆拉扯然後又很ㄆㄤ又充滿飯撒的一個作品。好像什麼都講到了但真的什麼都有而且都不是只是沾一點而已,自己喜歡自己的作品,應該很正常吧?哈哈哈。
李啟源(馬弟) 自由新鎮1.5舞台劇製作人/三點水製藝文化有限公司
宅宅的人做給宅宅的觀眾的宅宅的戲
對於許多人來說,「戲劇」一詞好像比大家想像中還遙遠。大家都知道台灣有劇場、有舞台劇、有音樂劇以及各種劇場作品隨時都在演出,但真的踏進劇場看過戲的民眾一直都占少數。若不是因為我就讀戲劇系,或許也就一輩子跟劇場無緣。但自從二○○九年一腳踏入劇場之後,我好像怎麼樣都離不開。而在同一年,我也開始了我的實況生涯。自此之後一直在思量,要怎麼利用兩個看似不同卻又十分相似的領域,做一齣讓更多沒有接觸過劇場的人喜歡上這裡的作品。《自由新鎮1.5》就是在這樣的期待之下誕生的。
擔任主演的實況主們在短時間內接受了強度跟頻率都算高的表演課訓練,訓練期間每一位都表現出非常亮眼的成績跟顯著的進步,對於表演的理解也在很快的時間內掌握了不少,我想這還是跟演員們工作型態有關係。雖然說「實況」與「直播」這樣的職業講求的是真實性,但近幾年也漸漸發展出一定的表演性質,這讓他們在接收指令的思路上比一般人清晰許多。表演指導陳以恩也曾經跟我提過,對於這群演員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接收並且消化這麼多筆記,她感到非常的驚訝。
在製作上,對於整個製作團隊來說,實況是相對陌生的領域,所以在前期的設計會議以及討論上,常常出現我與製作人必須想盡辦法解釋為什麼我們會有一些奇怪的堅持或是期望。設計們也利用私下的非工作時間做了許多功課,嘗試去了解實況的生態,甚至是利用閒暇時間觀看演員們的實況或是影片來試圖更了解演員們,以便於設計出能滿足他們以及觀眾的作品。
《自由新鎮1.5》在首演時拿下了許多成就,也締造了許多說是奇蹟也不為過的成績,但這個作品能夠產生這樣的迴響並不只是找了非常有人氣的實況主來擔任演員,而是因為整個團隊都感受到了劇場的魅力,然後希望能將這份感受傳遞給走進劇場的觀眾。我相信所有人也感受到了「實況」與「劇場」兩者之間奇妙的相似性,希望讓更多人能體會這種神奇的碰撞。雖然說到底,這部作品真的比較粉絲向,不過如果能夠讓愛著某件事情或某些人的﹁粉絲﹂,因為這樣第一次踏入劇場看了一齣滿意的劇場作品,對於創作者來說,那也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了。
在劇本創作的前期,我們與編劇大資以及筱翊討論的次數其實並不多。由於大資與筱翊本身都是擁有「宅屬性」的人,所以我們其實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說明跟解釋,兩位就已經對作品的方向有了蠻明確的頭緒。最大的難題就來到了到底要怎麼讓原本沒有進劇場看戲習慣的觀眾感受到「被服務」。前文有提到,這齣製作確實是一齣粉絲向的作品,雖然乍聽之下好像是票房保證,但事實上是背負了許多粉絲的壓力。畢竟近幾年來有太多的作品就是因為粉絲看了不買單,而造成各種批判。這方面我想大家也是心知肚明。我們也理解一定有部分觀眾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很想在更多領域看到自己支持的作品出現,但每一次都是一場賭注,深怕這些延伸出來的二次創作毀了原作的醍醐味。於是我們在前期的劇本會議裡,用非常快且精準的節奏確定了劇本走向,挪了更多時間出來討論,要怎麼讓因為這個IP進劇場看戲的觀眾能夠感受到被照顧,同時也能讓不了解自由新鎮的觀眾感到有趣。在這方面負責編寫以及整理劇本的大資與筱翊可說是絕佳拍檔,大資用熟練的編劇手法創作出《自由新鎮1.5》的劇本之後,再由筱翊接手,利用她天生的粉絲之眼將實況的特色以及趣味性一一加入劇本裡,再進入排練場由演員讓這些很內部、很專業的﹁梗﹂進行更多的發酵跟化學作用,這部作品也就這麼成型了。
演出結束後,我們得到許多觀眾的回饋,大部分的觀眾們都對角色們的還原度讚嘆不已。這其實是一個讓我感到很有趣的現象。在實況演出的時候,本來就是由實況主本人操作角色進行演出,為什麼真的要以三次元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的時候,卻會有一點擔心跟原本的角色不一樣?這個擔憂在我們開始要著手這齣製作的時候也時不時懸在我心頭。不過我想最後的成果很直接地證明了我們成功的化解了出現「違和感」的危機,將角色活生生地搬上舞台了。畢竟這齣戲就是由幾個宅宅的人製作給宅宅的觀眾看的宅宅的作品。如果以飲食來比喻的話,就是一間給想吃辣的人開的麻辣火鍋店加上很辣的辣椒配料。如果店家跟消費者都是為了吃辣而來,那這樣的組合你說,它能不香嗎?
蘇志翔(鳥屎) 自由新鎮1.5舞台劇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