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APT Warfare:惡意程式前線戰術指南

Windows APT Warfare:惡意程式前線戰術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馬聖豪(Sheng-Hao Ma)
图书标签:
  • Windows安全
  • APT攻击
  • 恶意软件分析
  • 威胁情报
  • 网络安全
  • 逆向工程
  • 沙箱分析
  • 取证
  • 红队
  • 蓝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台第一本反守為攻的資安教戰守則!
 
  囊括了近年第一線各國之國家級網軍曾使用過的奇技淫巧,從扎實的基礎逐步剖析攻擊原理與復現惡意利用。
 
  ★內容由淺入深,務使讀者打下最穩固的基礎,讓所學更能應用在實戰上
  ★編譯器原理、作業系統與逆向工程實務,一次網羅學習逆向工程的三大主題
  ★全台第一本,從攻擊方角度剖析網軍在野行動所使用過的軍火細節,化被動為主動更能見招拆招!
  ★軟體工程師、資安研究員、逆向工程愛好者、滲透測試人員、資安防護產品工程師、對駭客技巧有興趣者的必備好書
 
  本書是作者以自身逆向工程十年的經驗累積而成,其中結合了編譯器原理、作業系統與逆向工程實務三者混著介紹的書;坊間已經有了許多獨立介紹單一主題且非常深度的書,然而逆向工程實際上需要有這三個不同領域都非常扎實的基礎與脈絡才能融會貫通,作者因而催生了撰寫一本專為逆向工程有興趣的入門者撰寫書籍的想法。
 
  此書內容由淺入深,從基礎的C語言原始碼開始談及編譯器如何將它編譯,並且遵照可執行檔案格式(PE)封裝為靜態*.EXE檔案,接下來是作業系統如何解析*.EXE檔案並裝載為Process使其能真正的執行起來的完整流程。其中,除了介紹扎實的作業系統實現基礎外,並帶以各國網軍(如 CIA、海蓮花、APT41)曾玩轉這些基礎的惡意利用手段,使讀者能一窺網軍如何操作這些奇技淫巧來打擊防毒軟體。這本書的內容能讓無論是網軍、逆向工程愛好者甚至威脅研究員都能以紅隊視角打下對PE格式扎實的基礎!
 
  本書線上資源下載
  github.com/aaaddress1/Windows-APT-Warfare
 
各界好評推薦
 
  本書可以讓讀者學習到相關基礎知識,學習到新科技的研究方法,學習到別人如何使用這些基礎知識來建構攻防。這是一本打底基礎的好書,我推薦給大家。——趨勢科技 資深協理 張裕敏

  以攻擊角度協助企業防守方了解駭客攻擊 Windows 系統手法的中文書,這是第一本!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協助資安從業人員、資安防護產品工程師與駭客攻防之愛好自學者,了解更多攻擊手法,以習得更完整之防禦對應。——立勤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黃沛聲

  對資安實務技術有興趣但僅有修習過作業系統、編譯器原理的資訊相關科系的讀者,這本書絕對是讓你們一窺資訊安全領域精彩的首選工具書之一,我推薦給大家。——鄭欣明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系 副教授,中央研究院 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 合聘副研究員,教育部資安人才培育計畫 AIS3 主持人
《网络空间安全防御实战:高级威胁情报与响应策略》 图书简介 在当今高度互联的数字化环境中,企业与政府机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网络安全挑战。高级持续性威胁(APT)已成为最复杂、最隐蔽、最具破坏性的攻击形式之一。传统的基于特征码的防御体系在应对这些定制化、多阶段的攻击时显得力不从心。《网络空间安全防御实战:高级威胁情报与响应策略》旨在为网络安全专业人员、系统架构师以及决策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高度实战化的防御框架,用以理解、检测并有效抵御最前沿的网络威胁。 本书核心内容:构建主动防御体系 本书摒弃了对基础概念的冗余阐述,直接聚焦于构建一个能够与时俱进、主动响应的现代化安全运营体系。全书围绕“情报驱动”、“深度检测”与“快速响应”三大支柱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理解敌手——高级威胁情报的深度挖掘与应用 本部分致力于阐述如何将威胁情报从原始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防御洞察。我们不再满足于通用的威胁报告,而是深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内部的情报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威胁态势感知(Threat Intelligence Lifecycle Management): 详细剖析了从收集、处理、分析到分发和反馈的完整情报流程。重点讲解了如何集成开源情报(OSINT)、商业情报源以及内部安全事件数据,形成一个闭环的、持续优化的情报网络。 对手画像与战术、技术与程序(TTPs)分析: 深入研究APT组织的动机、资源以及惯用手法。通过逆向工程分析泄露的恶意软件样本和C2基础设施通信模式,构建详细的对手画像。着重讲解MITRE ATT&CK框架在TTP映射和防御差距分析中的应用,确保防御措施能够精准覆盖攻击链的每一个环节。 威胁狩猎(Threat Hunting)的基础方法论: 将威胁狩猎从被动等待警报转变为主动出击的侦测活动。详细介绍了基于假设驱动(Hypothesis-Driven)的狩猎流程,包括如何利用情报来制定狩猎假设,以及如何设计和执行数据驱动的查询,以发现隐藏在正常网络流量和系统活动中的异常行为。 第二部分:深度检测——超越签名的边界 现代攻击往往利用零日漏洞或高度混淆的内存驻留技术,使得传统端点保护平台(EPP)难以奏效。本部分强调了基于行为分析和异常检测的深度防御技术。 端点检测与响应(EDR)的精细化部署与调优: 探讨了如何最大化EDR工具的效能。内容涵盖日志数据源的精选、数据关联规则的编写以及针对特定攻击技术(如进程注入、凭证窃取)的自定义告警阈值设定。重点分析了如何识别“无文件恶意软件”和PowerShell混淆脚本的运行时行为特征。 网络流量分析(NTA)的高级应用: 阐述了如何利用网络流量作为关键的侧写证据。详细讲解了深度包检测(DPI)、加密流量分析(Encrypted Traffic Analysis, ETA)在识别C2信道、数据渗漏活动中的作用。介绍了如何通过分析TLS握手元数据和会话行为差异来推断潜在的恶意通信。 内存取证与恶意活动溯源: 讲解了在事件发生后,如何安全、高效地获取和分析系统内存映像。内容包括识别隐藏的进程、分析Hooking技术、解析API调用栈,以及重建攻击者在内存中执行的恶意代码段,为事件的完整复盘提供无可辩驳的证据链。 第三部分:快速响应与弹性重建——最小化冲击 及时的响应是限制安全事件造成损害的关键。本部分侧重于构建一个高效、可重复的事件响应(IR)流程,并强调“弹性”而非简单的“恢复”。 事件响应流程的敏捷化: 基于SANS IR生命周期模型,结合DevOps的敏捷思想,优化了遏制、根除和恢复阶段的效率。讨论了如何利用自动化工具(SOAR)来加速重复性的遏制操作,例如隔离受感染主机、封锁恶意IP地址等。 数字取证与法律合规性: 强调在整个IR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证据收集的保全标准,确保取证过程的完整性、可信度和法律有效性。详细介绍了不同司法管辖区下数据保留和报告的要求。 安全韧性(Security Resilience)的建立: 响应的终极目标是确保业务的持续性。本书强调在事件处理完成后,必须进行全面的事后分析(Lessons Learned),并将发现转化为防御体系的强化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安全配置基线的更新、应急预案的迭代,以及定期的“红队/蓝队”演习,以验证新防御措施的有效性。 本书特色 本书的叙述风格侧重于技术深度和实操性,语言直接、逻辑严谨。它摒弃了对已知威胁的陈词滥调,转而提供一套经过实践检验的、用于应对未来未知威胁的思维模式和技术工具集。阅读本书,读者将装备上从情报到防御,再到事件处理的完整“工具箱”,从而将安全防御体系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威慑的战略高度。本书是为那些愿意深入“泥泞”中的安全工程师和架构师量身定做的专业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馬聖豪(Sheng-Hao Ma)
 
  網路暱稱 aaaddress1(adr)。目前為資安社群CHROOT的核心成員。他在逆向工程領域具有十年以上的經驗、專研於 Windows漏洞缺陷、逆向工程、C/C++、x86、編譯器原理、作業系統特性等多個領域。曾任S&P、DEFCON、BlackHat、HITB、HITCON、CYBERSEC等國內外各個頂級研討會的議程講者。此外,他也在HITCON與教育部系列課程中,開設Windows漏洞與惡意程式分析相關的教育訓練。
 
  Twitter: @aaaddress1
  Blog: blog.30cm.tw
  Email: aaaddress1@chroot.org
 
 
封面主圖設計:黃梵真(湯湯水水設計工作所) 

图书目录

CHAPTER 01 一個從 C 開始說起的故事
最精簡的 Windows 程式
組合語言腳本生成(C Compiler)
組譯器(Assembler)
組譯程式碼
連結器(Linker)
從靜態一路到動態執行

CHAPTER 02 檔案映射(File Mapping)
PE 靜態內容分佈
NT Headers
Section Headers
Lab 2-1 靜態PE解析器(PE Parser)
動態檔案映射
Lab 2-2 PE 蠕蟲感染(PE Patcher)
Lab 2-3 手工自造連結器(TinyLinker)
Lab 2-4 Process Hollowing(RunPE)
Lab 2-5 PE To HTML(PE2HTML)

CHAPTER 03 動態函數呼叫基礎
呼叫慣例
TEB(Thread Environment Block)
PEB(Process Environment Block)
Lab 3-1 參數偽造
Lab 3-2 動態模組列舉
Lab 3-3 動態模組資訊偽造

CHAPTER 04 導出函數攀爬
Lab 4-1 靜態 DLL 導出函數分析
Lab 4-2 動態 PE 攀爬搜尋函數位址
Lab 4-3 手工 Shellcode 開發實務
Lab 4-4 Shellcode 樣板工具開發

CHAPTER 05 執行程式裝載器
Lab 5-1 靜態引入函數表分析
Lab 5-2 在記憶體中直接呼叫程式
Lab 5-3 引入函數表劫持
Lab 5-4 DLL Side-Loading(DLL 劫持)

CHAPTER 06 PE 模組重定向(Relocation)
Lab 6-1 精簡版執行程式裝載器設計

CHAPTER 07 將EXE 直接轉換為 Shellcode(PE To Shellcode)

CHAPTER 08 加殼技術(Executable Compression)

加殼器(Packer)
殼主程式(Stub)

CHAPTER 09 數位簽名
Authenticode Digital Signatures
驗證嵌入數位簽章
WinVerifyTrust 內部認證流程
PE 結構中的 Authenticode 簽名訊息
證書簽名訊息
Lab 9-1 簽名偽造(Signature Thief)
Lab 9-2 雜湊校驗繞過
Lab 9-3 簽名擴展攻擊
濫用路徑正規化達成數位簽章偽造

CHAPTER 10 UAC 防護逆向工程至本地提權
UAC 服務概要
RAiLaunchAdminProcess
UAC 信任授權雙重認證機制
Authentication A(認證A)
Authentication B(認證B)
UAC 介面程式 ConsentUI
UAC 信任認證條件
不當註冊表配置引發的特權劫持提權
Elevated COM Object UAC Bypass
Lab 10-1 Elevated COM Object(IFileOperation)
Lab 10-2 CMSTP 任意特權提升執行
Lab 10-3 透過信任路徑碰撞達成提權

APPENDIX A 附錄
Win32 與NT 路徑規範
DOS 路徑1.0
DOS 路徑2.0
例子1
例子2
例子3
例子4
例子5
例子6
例子7
例子8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347544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開始研究一些比較底層的Windows核心運作機制,因為很多高階的惡意程式都喜歡在那邊動手腳。所以,看到**《Windows APT Warfare:惡意程式前線戰術指南》**這個標題,我的第一反應是:拜託,請務必深入到內核層面去解釋!我最怕那種只停留在應用層面呼叫API的介紹,那對真正的威脅狩獵者來說作用有限。我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分析惡意程式注入到系統服務、Hook系統呼叫,或者如何操縱Windows Job Objects來達成持久性的攻擊。如果書中能附帶一些實作範例,哪怕只是概念性的程式碼片段,用來展示特定攻擊技術是如何在Windows核心結構中實現的,那絕對是無價之寶。畢竟,要有效對抗APT,你得先像他們一樣了解作業系統的「暗黑面」。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的不只是紅隊的工具箱,更能揭示這些工具背後驅動它們的Windows底層邏輯,這樣防守方才能真正築起銅牆鐵壁。

评分

這本**《Windows APT Warfare》**聽起來就讓人熱血沸騰,彷彿置身於一場永無止境的數位攻防戰中。我個人對書中如何處理「時間」這個維度很感興趣。APT攻擊的關鍵就在於「持續性」和「隱蔽性」,他們可能在一個系統中潛伏數月甚至數年。那麼,這本書有沒有提供一套系統性的方法,教導我們如何有效地進行**歷史事件的重構與調查**?例如,如果一個APT組織已經成功脫離了初始感染點,我們該如何回溯他們的橫向移動路徑?這涉及到大量的日誌分析、Windows事件記錄檔(Event Logs)的深度解讀,以及如何識別那些被攻擊者刻意清除或修改的痕跡。我希望作者能提供一些進階的取證技巧,特別是針對那些在現代Windows版本中被刻意隱藏的事件記錄。如果書中能提供一套標準化的「戰後分析流程」,幫助安全團隊快速從被入侵的狀態中恢復並吸取教訓,那絕對是極具市場價值的內容,畢竟,最好的防禦就是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评分

老實講,現在市面上談資安的書汗牛充棟,但真正能抓住「前線戰術」精髓的卻是鳳毛麟角。這本**《Windows APT Warfare》**的書名格局很大,我預期它會涵蓋非常廣泛的視角,而不僅僅是單純的工具介紹。我比較好奇的是,作者如何處理「戰術」與「戰略」之間的銜接。畢竟APT攻擊往往不是單點問題,而是長期的、有組織的國家級行為。書中會不會提到如何從攻擊者的思維模型(Threat Modeling)出發,來架構我們的防禦體系?例如,他們是如何選擇攻擊目標的?他們的C2(命令與控制)伺服器是如何維護隱蔽性的?此外,對於現代的防禦機制,如EDR(端點偵測與回應)和XDR的部署,書中是否有提出如何反制這些新興防禦工具的具體方法?如果能深入探討攻擊者如何繞過或癱瘓現有的安全控制措施,對我們強化系統韌性將有極大的幫助。總之,我希望這是一本能引導讀者從「被動防守」轉向「主動狩獵」(Threat Hunting)的實戰手冊,而不是停留在基礎防毒軟體的層面。

评分

從書名來看,這顯然是一本專門為進階資安從業人員準備的深度讀物。我特別關注「Warfare」這個詞,它暗示了這不只是技術層面的探討,更可能包含了情報戰和心理戰的元素。在APT攻擊中,攻擊者的意圖往往比他們的技術本身更難以捉摸。這本書會不會探討APT組織如何進行**資訊戰**,例如散布假消息來影響受害者決策,或者如何利用外交和政治壓力來掩護他們的數位滲透行動?另外,鑑於現在的攻擊越來越偏向「無檔案化」(Fileless),我希望作者能提供一套完整的框架,教導我們如何從記憶體、註冊表、或各種Windows事件日誌中,提取出攻擊的蛛絲馬跡。如果這本書能成功地將網路攻防的戰術層面,與更宏觀的資安情報分析(Threat Intelligence)結合起來,為讀者描繪出一幅完整的敵我態勢圖,那就厲害了,這會讓它遠遠超越一般的技術手冊,成為一本戰略級的參考書。

评分

哇,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超級硬派,**《Windows APT Warfare:惡意程式前線戰術指南》**,光是看到「APT」和「戰術指南」這幾個字,我就知道這本絕對不是給一般文書使用者看的輕鬆讀物。我猜測內容肯定深入探討了那些專門針對微軟作業系統的進階持續性威脅(APT)組織,他們是怎麼設下陷阱、如何滲透到企業網路深處,然後悄無聲息地竊取資料。預計書中會詳細拆解各種攻擊鏈(Kill Chain),從最初的釣魚郵件或惡意軟體投遞,到橫向移動、權限提升,最後到資料外洩的每個環節。身為一個長期在資訊安全領域打滾的人,我特別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在技術細節上著墨,例如利用Windows內建功能(Living off the Land Binaries, LOLBins)的攻擊手法,或是探討最新的記憶體注入技術。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務上能立即應用的偵測與回應(Detection and Response)策略,那就太棒了,畢竟理論知識再豐富,如果不能轉化為實際的防禦措施,那也只是紙上談兵。希望作者能用清晰的架構,把這麼複雜的議題講得讓人茅塞頓開,而不是堆砌一堆艱澀的術語讓人望之卻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