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科學養生法:吃飯只吃7分飽、每天行走6,000步、睡前泡腳15分,用數字避免亞健康上身

數字科學養生法:吃飯只吃7分飽、每天行走6,000步、睡前泡腳15分,用數字避免亞健康上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馬淑君
图书标签:
  • 健康养生
  • 饮食健康
  • 运动健康
  • 睡眠健康
  • 亚健康
  • 数字健康
  • 生活习惯
  • 养生方法
  • 健康生活
  • 足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數字 × 養生
從飲食運動談到時辰季節
從生理問題掌握到心理層面
讓我們「數」說生活中的養生智慧

  養生是很複雜的概念?解釋半天仍然霧煞煞?
  穀物、蔬果、肉、蛋、奶、海鮮……應如何分配才能做到均衡飲食?
  飯後多久可以運動?一次該運動多少時間?
  體重、三圍控制在何種範疇為最佳?
  如果有一組明確的「數字」,實踐起來就更加踏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數字×食物×運動】
  每日進食500克蔬菜,可降低腫瘤發生率
  吃點心不是罪?一日三餐加兩次點心是上策
  每天靜坐十分鐘,卸除一身的疲勞
  每天步行6,000步,16~20點是最佳運動時機

  【數字×時辰×美容】
  子時前就寢,能保持一整天好氣色
  酉時來一碗雞湯,對補腎大有奇效
  想嘗試新的護膚產品?月經後八至十四天最好
  上下肢也有黃金比例?最佳胸圍、臀圍有公式可循

  【數字×睡眠×心理】
  每天睡足八小時的觀念已經過時?睡六至七小時的人最健康
  睡覺不是越久越健康,午休宜控制在30分鐘~1小時內
  心理影響身體,人類疾病中有76%皆因情緒引起?
  放鬆七步驟:運動、喝牛奶、泡腳、按摩、聽音樂、看書、陪伴家人

  【數字×性愛×生活】
  行房前必遵守「七損八益」,否則可能縮短壽命?
  男性「辦事」不力怎麼辦?這十一種健康食物可改善
  錯誤戴口罩比不戴還糟?同一口罩最好不要戴超過四小時
  五種水溫清洗五個不同部位,你都做對了嗎?

  【數字×四季×疾病】
  最養胃的四種植物:南瓜、甘藍、菠菜、地瓜
  防止秋乏的四種養生之道:充足睡眠、清淡飲食、體育鍛鍊、室內植物
  沒生病不代表很健康,現代人的亞健康發生率高達58.18%
  隨時注意血壓與空腹血糖值,控制每日食鹽與膽固醇攝取

  特別收錄:古代名人的數字養生法、養生十二訣

本書特色

  從住宅門牌、電話號碼、身分證、銀行帳號、樂透彩券,到數位相機、數位電視、數位通訊等,我們每天都在和數字打交道;而人體本身也是由各種數字所組成,如身高、體重、體溫、血壓等。數字養生透過數字來啟動積極的心理因素,量化各項保健措施的指標,從而達到養生祛病、益壽延年的目的。
探索生命能量的密码:非《數字科學養生法》的另一種健康實踐 導言:超越量化,擁抱內在平衡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健康養生的概念被無數的數據、標準和指標所包圍。我們習慣於用「多少」來衡量一切:吃多少卡路里,走多少步,睡多少小時。然而,當這些數字成為束縛而非指引時,真正的生命活力反而可能被壓縮。 本書旨在提供一條不同的路徑,一條側重於內在感知、生活哲學與心靈和諧的養生之道。我們不糾結於精確到個位的計算,也不固守於標準化的時間表,而是深入探討如何通過覺察、順應自然節律和建立穩固的內在秩序,來達到持久的健康狀態。 這部作品聚焦於那些難以被量化的要素:呼吸的深度、情緒的流動、環境與身體的共振,以及如何將養生融入日常生活的「無形」結構之中。它不提供固定的「公式」,而是提供一套工具箱,用來重新校準你與自身、與世界的連結。 第一部分:身體的非數字化對話 傳統養生常強調精確的「量」,而本書的第一部分則引導讀者學會傾聽身體發出的、微妙的、非量化的信號。 一、感知飢餓與飽足的「邊界」 拋開嚴苛的卡路里計算和固定份量,我們探討的是「進食的藝術」。這包括對食物本身的尊重,理解不同食物在身體內部的轉化過程,以及最重要的——如何精確捕捉到身體發出的「滿足感」的訊號。我們將學習識別那些偽裝成飢餓的情緒需求,以及如何通過慢速進食和專注於當下,來優化消化系統的運作。這是一個關於「內在校準」的過程,而非外部標準的服從。 二、步行的哲學:從距離到心流 行走,是人類最原始的運動形式。本書不設定固定的「六千步」目標,而是探討「有效行走」的質量。我們將深入研究步伐的節奏與呼吸的配合,如何將日常行走轉化為一種移動的冥想。重點在於行走時的狀態——是心不在焉地完成任務,還是沉浸於周遭環境的細微變化中?如何利用行走來清理思緒,調節神經系統的張力,而非單純消耗熱量。 三、睡眠的儀式與修復深度 睡眠質量遠比睡眠時長更為關鍵。我們將探討如何建立一個「準備入睡的環境與心態」,這包括光線的顏色、聲音的頻率,以及睡前儀式對大腦釋放褪黑激素的自然引導作用。更重要的是,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進入了深層修復狀態,如何識別那些竊取睡眠質量的「隱形干擾源」(如未處理的情緒和持續的焦慮)。 第二部分:情緒與心靈的穩態調控 真正的健康源自內心的平靜。本部分著重於情緒的流動管理,這是一種極難用數字量化的領域。 一、情緒的「溫度計」:解讀內在波動 我們將學習如何繪製自己的情緒地圖,不是簡單地標註「高興」或「低落」,而是去分辨情緒的「質地」和「持續時間」。探討如何面對並接納那些不舒服的情緒,理解它們是身體給出的重要資訊,而非需要被立即壓制的噪音。這涉及一套基於接納與洞察的自我對話技巧。 二、專注力的重塑:從多任務處理到單核運轉 在分心的時代,專注力是一種奢侈品。本書提供一系列方法,用以訓練大腦從「應激模式」切換到「深度工作/放鬆模式」。這不是指使用番茄鐘那樣的時間管理工具,而是培養一種對當下任務的完全投入感,無論是工作、吃飯還是陪伴家人。我們探討如何建立思維的「防火牆」,抵禦無關信息和外部評判的侵擾。 三、呼吸的力量:無需工具的即時調節器 呼吸是連接身體和心靈最直接的橋樑。本書將深入講解不同呼吸模式對自主神經系統的影響,強調「呼吸的設計」而非「呼吸的次數」。如何通過調整呼氣與吸氣的比例,來即時地從戰鬥或逃跑反應(交感神經興奮)平穩過渡到休息和消化模式(副交感神經主導)。 第三部分:環境的共振與生命節律的順應 健康不僅關乎個體內部,更關乎我們與外部世界的和諧共振。 一、順應自然潮汐:非鐘點制的作息 拋開僵硬的作息表,本書倡導理解並順應人體內在的晝夜節律、月相節律乃至季節變化。例如,在不同季節,身體對進食和活動的需求是不同的。我們探討如何「感覺」到季節的轉變,並靈活調整生活模式,而不是固執地執行全年不變的養生計畫。這是一種「彈性自律」的智慧。 二、聲音景觀與空間的療癒作用 空間的能量對心理狀態有深遠影響。我們將審視家居環境中的「聲音景觀」——是否有持續的低頻噪音或電器待機的微弱嗡鳴?如何通過引入自然聲景(如流水聲、風聲)和整理物理空間(去除雜亂),來優化居住環境對身心健康的積極影響。這是一種不依賴昂貴設備的空間淨化法。 三、連結與意義:超越個體的福祉 最終極的養生是與群體、與生活目標的連結。當個體的行動賦予了更宏大的意義時,內在的驅動力會遠勝於外部的數字約束。本書鼓勵讀者探索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並將日常的養生實踐與這些價值觀對齊,從而獲得一種深層次的、無可替代的生命滿足感。 結語:走向有意識的生活實踐家 這本書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計算」健康的指南,而是一本引領你成為「有意識的生活實踐家」的藍圖。它邀請讀者放下對精確數字的迷戀,轉而信任身體內在的智慧,學會在複雜多變的生活中,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柔軟而堅韌的生命平衡點。健康不是一個需要被「達標」的終點,而是一場持續不斷、充滿覺察的旅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馬淑君


  致力於中醫學推廣,崇尚傳統保健方法,重視人體五經脈絡與氣血調養,針對女人生理問題及各種食補藥膳有一番研究。

图书目录

序 健康有四大基石,每一塊都要打牢
 
第一章 好食物帶來好營養——「數」說食物中的養生智慧

我們身體必需的七種營養素
每天三頓正餐,外加兩次點心
每餐只吃七八分飽
每天需要水2,500cc左右
每天攝取穀類食物250~400克
每天吃蔬菜300~500克
每天吃水果200~400克
每天喝牛奶300克或食用相當量的乳製品
每天攝取30~50克大豆或食用相當量的豆製品
每天攝取魚蝦類50~100克
每天攝取禽畜肉類50~75克
每天攝取蛋類25~50克
每天食用油用量不超過25克或30克
每天食鹽攝取量不超過6克
成年男性每天飲用酒量少於25克,女性少於15克
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金星
晨吃三片薑——獻給都市人的最好禮物
每日食三棗,青春永不老
一顆蘋果護心減肥
兩顆橘子護胃防癌
三顆西瓜相當於一粒威而鋼
四餐菠菜保護視力
十顆葡萄狙擊中風
二十顆櫻桃對抗關節炎
50克南瓜籽保護前列腺
 
第二章 求醫不如求多動——「數」說運動中的養生智慧

每週運動不少於三至四次
運動的最佳時間為下午四點到晚上八點
每天步行6,000步
每隔一天做二十分鐘的重量訓練
每隔一天應做的仰臥起坐次數為二十四次
四個三分鐘,防病又健身
晨起九分鐘,養生有奇功
每天靜坐十分鐘,解壓解乏身輕鬆
 
第三章 經絡這樣使用最有效——「數」說經絡中的養生智慧

子時(晚上十一點到次日一點)膽經當令
丑時(一點到三點)肝經當令
寅時(三點到五點)肺經當令
卯時(五點到七點)大腸經當令
辰時(七點到九點)胃經當令
巳時(九點到十一點)脾經當令
午時(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心經當令
未時(下午一點到三點)小腸經當令
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膀胱經當令
酉時(下午五點到七點)腎經當令
戌時(晚上七點到九點)心包經當令
亥時(晚上九點到十一點)三焦經當令
 
第四章 學做自己的美容師——「數」說美容中的養生智慧
二十八天的養顏週期
每天保養的最佳時間
洗髮的最佳水溫是37℃~40℃
洗臉時先用35℃的溫水清潔,然後用冷水沖洗
成人體質指數為18.5~24.9
男性腰圍要少於九十公分,女性則少於八十公分
手臂肌肉不鍛鍊,將以每年270克的速度消失
上下肢的黃金比例是5:8
女性的最佳胸圍=身高×0.515
女性的理想臀圍=身高×0.542
人過了三十歲時就容易出現魚尾紋
眼袋出現的年齡一般發生在四十五歲左右
每天至少眨眼200下可預防紅血絲
 
第五章 不覓仙方覓睡方——「數」說睡眠中的養生智慧
二十四小時的睡眠週期
成人每天六至七小時的睡眠
我們需要額外的睡眠時間僅僅為六十分鐘
入睡的最佳時間是晚上九點到十一點
午休的時間最好要控制在三十分鐘左右
健康睡眠四注意
三招改變臥室微環境
最適宜睡眠的臥室溫度應在21℃~26℃
七步驟趕走失眠症
 
第六章 七情不可過,過猶不及——「數」說心理中的養生智慧
心理健康的基石——人類的六大基本需求
人類76%的疾病都是情緒性疾病
每天大笑十五分鐘可保護心臟
生氣十分鐘損耗的精力可用來跑3,000公尺
發火的時候先數十個數字
有35%~40%的氣喘患者經不良暗示會誘發支氣管收縮
85%的現代人存在著心理問題
 
第七章 和諧性愛利養生——「數」說性愛中的養生智慧
性愛中的「七損八益」
正常做愛時間僅為三分鐘
女性高潮時間只有八秒
三十秒就能快速預熱
女性性高潮的八組私密資料
解讀女人身體的「慾望」週期
婦女四期節房事
人工流產後一年才適合懷孕
男性必吃的十一種健康食品
國際性醫學會:一分鐘內射精就算早洩
 
第八章 生活小細節決定一生大健康——「數」說生活中的養生智慧

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
每天至少要享受日照一小時
零吸菸下的高額健康利潤
每天睡前飲用50ml的紅酒
每天刷牙兩次,讓你遠離齲齒痛苦
梳頭十分鐘,可以防中風
戴口罩防流感不要超過四小時
準媽媽一週內用電腦別超過二十小時
洗澡用水,五種溫度清洗五個部位
足浴時間一般為二十至三十分鐘
起床二十分鐘後再刮鬍子
老年人要注意三個半分鐘,三個半小時
 
第九章 順時養生,遠離醫生——「數」說四季中的養生智慧
老年人春季保健的「四要五忌」
夏季保健的五個錯誤觀念
防秋乏,需分四步走
秋季護胃重「五養」
老年人冬季保健的「三低六忌六注意」
冬季洗臉莫做四件事
冬季必不可少的六種湯
 
第十章 養生的真諦是未病先防——「數」說疾病中的養生智慧

我國亞健康的發生率為58.18%
血壓不能高於120/80mmHg
空腹血糖不能高於5.6mmol/L
血脂中膽固醇不能高於4.6mmol/L
男女痛風發病的比例通常是20:1
0℃的氣溫則是心肌梗塞的警戒值
 
附錄1 古代名人的「數字」養生法
附錄2 養生十二訣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168803
  • 規格:平裝 / 254頁 / 17 x 23 x 1.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健康有四大基石,每一塊都要打牢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在影響健康長壽的各項指數中,遺傳占15%、社會因素占10%、醫療占8%、氣候占7%、自我保健占60%。由此可見,我們的健康,多半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從自身入手,才能讓養生保健對身體機能產生更有利的影響。

  而在談到養生智慧之前,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健康有四大基石,每一塊都是需要打牢的。在把四大基石安放牢固後,才會讓我們的養生之旅更具有智慧性。

  健康第一大基石:合理的膳食。

  民以食為天。養生就要先從飲食下手。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食物可以治療,這就像是對症下藥一樣,講究的還是「合理」二字。在健康飲食的理念中,一定要記住:多素少葷,營養搭配,一日多餐,營養均衡。

  健康第二大基石:適量的運動。

  運動養生早已經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運動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上年紀的人以及患有疾病的人在選擇運動方式的時候要謹慎,運動強度也要有所調整,一切都以自己的人身安全為第一要義。

  運動養生要做到三個字:三、五、七。「三」,一次三公里,持續三十分鐘以上;「五」,每星期最少運動五次;「七」,適量運動。提倡打太極拳。

  健康第三大基石:平衡的心態。

  積極樂觀的心態,是一切疾病的最終殺手。在所有的保健措施中,心理平衡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個人在疾病面前能夠始終做到積極樂觀,那他就已經掌握了開啟健康之門的金鑰匙。

  健康第四大基石:充足的睡眠。

  人的一生有1/3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好的睡眠對恢復體力、增強智慧、維持健康十分重要。科學研究還顯示,睡眠是提高身體免疫機能的一個重要過程。保證每天七至八個小時的充足睡眠,午間適當休息等,都有利於良好的睡眠習慣的形成。當人體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調整後,會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去面對每的一天,並由此形成更好的心情、更好的胃口以及更好的體力,又怎麼會惹疾病上身呢?

  在保證了健康四大基石的同時,還要注意戒菸戒酒,每半年進行一次身體檢查,身體不適要謹遵醫囑。因此真正的養生智慧,其實就在於我們平時不在意的一些小數字中。只要把這些數字串聯起來,就一定能掌握住智慧養生的真諦。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現在市面上的養生書多到讓人眼花撩亂,內容常常是東拼西湊,感覺都是從網路上抓了幾篇文章拼湊起來的,讀完後常常覺得「啊,然後呢?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開始」。但這本《數字科學養生法》光看它的標題,就展現了一種務實的態度。七分飽的概念,其實我們老一輩就常掛在嘴邊,但真正去衡量自己到底是不是「七分」,很多人都拿捏不準,這本書肯定會提供一些非常具體的判斷標準,可能是一些飲食記錄的小技巧,或是食物份量的視覺化對比,讓我這種對數字比較敏感的人能很快上手。至於每天六千步的目標,這個數字設定得非常聰明,它不像一萬步那麼遙不可及,讓人一開始就打退堂鼓,六千步是那種「咦,好像多走一小段路、提早一站下車就能達成」的甜蜜點。光是這兩個數字的搭配,就暗示了這本書的編排不會是高壓統治,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建立健康的行為模式,而不是讓你在短時間內燃燒殆盡,最終導致放棄。

评分

我對這本書最感興趣的地方,在於它如何解析「泡腳十五分鐘」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的生理機制。畢竟,泡腳這件事的益處流傳已久,但許多人常常因為水溫不對、時間不夠,或者根本不知道泡到哪個部位才算到位而不了了之。如果作者能用比較易懂的「科學」語言,解釋為什麼十五分鐘這個時間點對循環系統的幫助最大,或者不同水溫對應的養生效益差異,那這本書的價值就會大大提升。我希望它不只是告訴你「要做」,而是告訴你「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樣我才能更有動力持之以恆。畢竟,健康管理就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如果我能理解背後的原理,就不容易在疲倦時找藉口放棄。而且,這種數字化的生活習慣,非常適合拿來做成年度或季度檢視,看看自己的達成率,這種儀式感對維持長期的健康規劃很有幫助。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讓人眼睛一亮,「數字科學養生法」,馬上聯想到用精準的數據來管理我們的健康,而不是那種空泛的、模稜兩可的養生建議。我最近身體總覺得有點「卡卡的」,明明沒有大病,但就是提不起勁,皮膚也暗沉,醫生說是亞健康的狀態,讓我開始認真思考是不是生活習慣出了問題。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實用,它不是叫你去做什麼極端的節食或是魔鬼訓練,而是給出幾個具體、可以量化的指標:七分飽、六千步、泡腳十五分鐘。這種「可執行性」對我們這種忙碌的上班族來說,簡直是救星!我光是想像著每天只要達成這幾個簡單的目標,就能有效遠離亞健康那種黏膩的感覺,就覺得非常鼓舞人心。而且,書名裡的「科學」兩個字,讓人感覺背後是有理論基礎的,不會只是隨便編出來的數字,這點對我來說很重要,畢竟我們現在資訊太爆炸了,很多養生法都是噱頭,我需要的是真正能帶來改變的方法,而不是曇花一現的潮流。我很期待看到作者如何用這些數字串聯起我們日常的飲食、活動和休息,打造出一套屬於現代人的健康防護罩。

评分

現在生活壓力大,常常因為工作或家庭搞得心力交瘁,身體的警報燈早就亮了,但我們總是忙著去滅火,卻忘了從源頭改善。這本書的「數字」概念,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工具來幫我們「量化壓力」。當我們把抽象的「不舒服」轉化成具體的「體重增加兩公斤」、「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時,問題就變得具體可控了。我猜想,作者一定會教我們如何利用這些數字來反推生活中的變因,例如,是不是因為那週應酬多了,導致平均七分飽的比例下降了?是不是因為連續加班,連六千步都達不到?這種回溯分析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科學養生」。它讓我們從被動的生病後治療,轉變為主動的健康預防者,把生活的主導權重新拿回來,這對我這種喜歡掌控感的人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

评分

我個人非常反感那些故弄玄虛、把簡單事情複雜化的養生指南。健康,說到底,就是規律的生活加上合理的攝取與消耗。這本書用「7、6000、15」這幾個簡單的數字作為核心,我感覺到它正在試圖把複雜的生理學、營養學,濃縮成一套極致簡化的操作手冊。我猜想,書中可能還會深入探討如何根據個人的體質或年齡,微調這些核心數字的參數。畢竟,一個三十歲的年輕人跟一個五十歲的中年人,對「七分飽」的感受一定不同,對「六千步」的體力負荷也不同。如果作者能提供一個簡單的公式或表格,讓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個人化設定」,那就太棒了。這本書不只是一本指導手冊,更像是一個個人化的健康教練,用最直觀的數字語言,告訴你:「嘿,你的身體在告訴你這些訊號,照著做,亞健康就離你遠遠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