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鑰方,生物訊息》

《健康鑰方,生物訊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順來
图书标签:
  • 健康
  • 生物信息学
  • 医学
  • 营养
  • 养生
  • 预防医学
  • 健康管理
  • 生命科学
  • 数据分析
  • 基因组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由身而心而靈、由精而氣而神、由物質而能量而訊息,走向全人(Holistic)、全方位的(Integrative)真健康!

  ◎健康,有了生物訊息才完整──訊息、能量、物質完美金三角。
  ◎鑰方,領先全球的生物訊息技術──落實永續健康生活。
  ◎兩位學者將多年合作研究的生物訊息,用容易理解又不失專業的方式介紹給社會大眾。

  整合中醫學、西醫學、自然醫學、功能醫學、生物能/生物訊息醫學……的理論及方法」的「整合醫學」為手段,來達到健康促進、「人人 知健康 行健康 得健康」的目標及願景!
 
  ●甚麼是生物訊息?
  生物訊息是一個既陌生又親切的科學,理論非常艱深,來自於量子自旋場(Quantum Spin Field)的效應,但是宇宙萬事萬物都有訊息場,每天生活所見所感幾乎都跟訊息場有關。

  研究生物訊息這個領域需要進入新的視野及思維的角度,不能再眼見為憑,應該開拓到比物質更高階的訊息頻率的領域,探究不可知、未曾知的事物及狀態。

  生物訊息技術則是著眼於研究生物間溝通訊息的正確與否,並加以導正的一種純科學的技術。生物訊息技術記載訊息的方法是採取自旋(spin)來記載訊息。

  ●一本生物訊息的科普書
  有別於一般過於玄虛艱深的哲學思維,把看不到的未知領域當作是非科學看待,本書直接碰觸這些未知的領域,在科學理論未完備的過去,這些確實是未知的,但在量子力學已經逐漸完備的當下,一些現象已經可以清楚的套用量子力學的效應來解釋。

  對於一個既陌生又親切的科學,如何使用清晰的理論與驗證說明出來,確實很難,不過在兩位作者的合作之下,李順來著重於理論基礎的論述,陳冬漢著重於驗證與經驗的論述,讓生物訊息得以在符合科學驗證、容易理解的範圍內,讓大家清晰的了解生物訊息的特性與內涵。

  讀者閱讀本書,能從理論和實用面得到對訊息更清楚的認知,並能以客觀科學的角度來認識訊息,補足以往只有物質、能量的世界缺口,清楚的看見與面對完整的生命架構。

  「兩位作者將他們二十幾年來在生物訊息領域默默辛苦努力與耕耘的過程、經驗及心得,用儘可能嚴謹、科學實證的態度,深入淺出、引經據典,有所說有所不說……對生物訊息較陌生的初學者,是很好的入門書;對已入門的同道,可由此書增加許多理論基礎及發展、運用的方向。」──林承箕醫師

  「我非常高興本書的兩位作者能夠以相對客觀理性的華人科技業者角度,來深入討論『生物信息學』的物理與生理信息理論與現象。」──樓宇偉博士
 
《身心和鸣:深度疗愈的古老智慧与现代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探索人类健康与幸福的深层机制,并非一部探讨具体“生物信息”或“健康钥匙”的著作,而是将目光投向更为宏大和基础的领域——身体、心灵与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整合性的视角实现真正的身心和鸣。我们深信,健康并非仅仅是疾病的缺席,而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平衡状态,它根植于我们对自身生命节奏的理解和尊重。 第一部分:生命的基石——物质与能量的对话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基础,但重点在于超越基础营养学的范畴,探讨食物、环境因子与人体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我们将追溯人类饮食结构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分析现代生活方式对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乃至免疫系统产生的连锁反应。 微观世界的宏观影响: 详细考察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对情绪调节、营养吸收乃至免疫力构建的决定性作用。我们不会局限于列举益生菌的种类,而是着重于如何通过生活习惯和饮食模式,主动塑造一个有利于自身健康的“共生生态圈”。内容将涉及发酵食物的古老制作工艺,以及如何将其科学地融入现代生活,以增强身体的适应性。 环境毒理学与身体负荷: 探讨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物质(如塑化剂、农药残留、重金属)如何悄无声息地增加身体的解毒负担。书中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可操作的指南,教导读者如何识别生活中的潜在风险源,并建立一套清洁、低负荷的生活环境。这不仅关乎选择有机产品,更关乎对水质、空气流动以及家居材料的深层考量。 睡眠的艺术与修复科学: 睡眠被视为身体进行深度修复和信息整合的关键时期。本章将超越简单的“保证八小时睡眠”的建议,深入解析睡眠周期(REM与非REM)对激素分泌、记忆巩固和细胞更新的具体意义。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卧室的感官环境(光线、温度、声音),配合睡前的心灵仪式,引导身体进入高效的自我修复模式。 第二部分:心流与意识的拓扑学——情绪的能量场 本部分将情绪视为一种高频能量形式,它直接影响着身体的生理运作。我们认为,未被处理的情绪如同滞留在体内的“信息堵塞点”,阻碍了生命的自然流动。 情绪的生理学表达: 剖析主要的几种核心情绪(恐惧、愤怒、悲伤、喜悦)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中的具体路径。例如,长期的焦虑如何导致皮质醇水平的长期升高,进而影响血糖调控和免疫应答。书中会引入对不同情绪的精确“命名”和“感知”练习,强调识别而非压抑的重要性。 呼吸的疗愈力量: 呼吸被视为连接有意识心智与无意识生理系统的桥梁。本章将详细介绍多种古老的呼吸法,如4-7-8呼吸法、箱式呼吸法以及交替鼻孔呼吸法,并解释它们如何通过调节迷走神经的张力,实现即时的压力缓解和心率变异性(HRV)的提升。这不是简单的放松技巧,而是对自主神经系统的精确调控。 叙事疗法与信念重塑: 我们的内在叙事塑造了我们的现实体验。探讨消极的自我对话和未解决的童年创伤如何固化为身体的姿势和慢性疼痛。我们将引入叙事重构的练习,帮助读者识别并解构那些限制自身潜能的“心锚”,从而允许身体和心灵释放旧有的张力模式。 第三部分:运动的哲学——身体智慧的激活 运动不应被视为一种消耗卡路里的手段,而是一种与身体进行深度沟通和校准的过程。 动态拉伸与筋膜网络: 深入探讨筋膜系统——这个遍布全身、如蜘蛛网般的结缔组织——如何承载情绪和记忆。我们将介绍温和但深远的运动形式,如结合了冥想元素的太极、八段锦,以及长时静态伸展(PNF),用以释放筋膜中的“冻结”能量,恢复身体的柔韧性和流畅性。 力量与承载力: 讨论核心力量(Core Strength)不仅仅是腹肌的训练,更是“生命中枢”稳定性的象征。强调力量训练应服务于日常生活中的“承载能力”——无论是身体上的重物,还是生活中的责任和挑战。内容侧重于功能性动作模式的重建,而非追求极限重量。 回归自然律动的节律: 倡导与自然节律同步的运动方式,如顺应四季变化调整运动强度和类型。例如,在春季侧重于舒展和生长,在秋季侧重于内收和巩固。 第四部分:关系的镜像——连接与归属感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健康状态深刻地受到我们与他人、与社群连接质量的影响。 依恋理论与健康模式: 简要介绍依恋理论,阐释早期人际关系模式如何预设了个体处理压力和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并最终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维护行为。 共情与界限的平衡艺术: 探讨“过度给予”与“情感隔离”这两种常见的失衡状态。书中将提供工具来明确健康的个人界限,学习如何在保持同理心的同时,保护自身的能量场不被他人的负面情绪过度消耗。 社群疗愈的力量: 强调集体活动(如集体冥想、户外远足、共食)对降低压力荷尔蒙和提升幸福感指数的积极作用,鼓励读者积极寻找并参与支持性的同伴网络。 结语:整合性的生命蓝图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一个整合性的视角,引导读者认识到健康是一个持续的、主动的创造过程。它要求我们像一位细心的园丁,不断地耕耘土壤(身体),修剪枝叶(情绪),并确保阳光(意识)能够充分照耀。这不是寻找一个单一的“灵丹妙药”,而是学习如何倾听身体的低语,并尊重生命固有的、流动的智慧。读者将获得一套全面的、可实践的工具集,用于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有活力、更加和谐的内在宇宙。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順來


  英國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生化工程博士,現職南台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研究專長領域為發酵製程、藥物開發、純化分離、建廠設計、生物訊息醫學研究、中醫及中草藥研究等。

  曾任英國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化合成生技公司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南台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南台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系主任、教育部補助設立「生技試量產暨產品功能性評估研發中心」主任、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會刊總編輯。著作:《台灣國寶 牛樟芝》、《生物轉融-開啟中草藥新紀元》。

陳冬漢

  成功大學電機系畢業,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中醫內科學博士生,現職漢鴻生物訊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主要專長為中草藥萃取技術、中草藥物開發、保健產品開發、中草藥品質管理、中草藥國際市場、生物訊息技術、中醫內科診斷、中醫體質調理。

  曾任佳和集團資訊長及副總經理、紡織拓展協會(TTF)電子化標準顧問、港香蘭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美國KPC Products Inc.副總經理、湧酉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因為長年靜坐、練氣,對於人體的經絡與體質有特別深刻的認知,希望能結合中醫、靜坐、練氣的理論,帶給大家更健康的生活。投入生物訊息的研究,就是想要從理論上補足這一塊拼圖,並持續發展技術來實現這個目的。

 

图书目录

推薦序一 生物訊息書序 林承箕 醫師
推薦序二 介紹有中華文化特色的「生物信息」科學理論與技術探索書籍 樓宇偉 博士
作者序一 李順來 博士
作者序二 陳冬漢
前言
 
【健康】有了生物訊息才完整(訊息、能量、物質完美金三角)

第一章 已然持續運作的生物訊息
第一節 如音樂般讓人重拾快樂的藥草
第二節 令人震撼難解的植物祕密
第三節 東方醫學的奧祕在於看不到的氣
第四節 西方順勢療法的精髓在於訊息
第五節 生物訊息的本質和頻率有關
 
第二章 現代科學論述的生物訊息
第一節 生物訊息理論根源於物理學
第二節 量子生物學在生物體內扮演重要的角色
第三節 生物訊息醫學為健康產業開創一個新紀元
第四節 生物訊息在科學上的定義
 
第三章 實驗可以看到生物訊息的作用
第一節 透過低頻脈衝電磁場來乘載生物訊息
第二節 透過水來乘載生物訊息
第三節 透過記憶晶片來乘載生物訊息
 
【鑰方】領先全球的生物訊息技術(落實永續健康生活)
 
第四章 生命架構下看生物訊息
第一節 科學與玄學的漸層帶
第二節 生物訊息驅動能量與物質運作
第三節 哪些現象是屬於生物訊息的作用?
第四節 生物訊息與一般的能量產品有何不同?
 
第五章 從中醫的黃帝內經來看生物訊息
第一節 黃帝內經的氣與生物訊息
第二節 以中藥為例談生物訊息的配伍
第三節 生物訊息測量的原理與方法
 
第六章 生物訊息發展的關鍵突破
第一節 突破訊息發展與應用的限制
第二節 生物訊息奈米微晶片的誕生
第三節 累積與優化生物訊息資料庫
第四節 生物訊息啟動回歸正常狀態
 
第七章 為健康產業開創一個新紀元
第一節 看見生物訊息無法作用的原因
第二節 專注生物訊息合作發展與應用
第三節 成為永續健康生活的重要支柱
 
最終章 生物訊息發展的為與守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018699
  • 規格:平裝 / 168頁 / 17 x 23 x 0.8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生物訊息書序


  國人在世界上引以為傲、滿意度很高的全民健康保險,其年度預算由1995年成立之初的1640億元台幣,次年的2246億元,一路逐年增加至2010年的5077億元,到2019年已達7140億元(實際支出約7500億;而當年民眾為自己醫藥保健的自費支出另有約7000億元之多)。

  政府花的錢越多、人民自己掏腰包顧健康的錢花的越多、主流西醫越進步(醫院越多越大、專科越分越細、專家、設備、技術、藥物越精進、多樣),理論上大家應該越來越健康才是;但實際上:大醫院門診部人山人海、住院部一床難求,似乎國人的醫藥健康仍有很多可以精進的空間!

  為什麼?因素很多:健康可分為物理(肉身)的健康、(生物)化學的健康、能量的健康、心理的健康、精神的健康、甚至靈性的健康!當前主流西醫的醫學教育及醫療服務過於偏重在前兩項肉身疾病的診斷、治療與復健可能是蠻重要的因素之一。極需集大家之力,敞開心,多花一些心力及費用朝身心醫學、生物能醫學及生物訊息醫學(可簡稱生物能/訊息醫學)發展及推廣!由身而心而靈、由精而氣而神、由物質而能量而訊息,走向全人(Holistic)、全方位的(Integrative)眞健康!

  因此,我們一群醫藥健康的學者、專家及業界的同道們在2015年9月成立了「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其目的就是在以「整合中醫學、西醫學、自然醫學、功能醫學、生物能/生物訊息醫學……的理論及方法」的「整合醫學」為手段,來達到健康促進、「人人 知健康 行健康 得健康」的目標及願景!所以,當看到老朋友、也是協會的發起人李順來教授及他重要的研發搭擋陳冬漢兩人的出書「健康鑰方,生物訊息」,覺得非常高興,吾道不孤;要我寫序,既惶恐又榮幸!

  兩位作者將他們二十幾年來在生物訊息領域辛苦默默努力與耕耘的過程、經驗及心得,用儘可能嚴謹、科學實證的態度,深入淺出、引經據典,有所說有所不說(俗話怪力亂神的玄學)的將一般人往往覺得生澀、不可思議、不易瞭解的量子理論及量子生物學、順勢醫學、中醫、中藥……的理論、特色,以及生物訊息未來在人類身心健康、食衣住行日常生活及大自然環境、農漁畜牧……等產業各方面的運用,都做了有趣的介紹!極為不易!對生物訊息較陌生的初學者,是很好的入門書;對已入門的同道,可由此書增加許多理論基礎及發展、運用的方向!

  希望大家人手一本,反覆詳讀及思考,增長知識、擴展視野、認識生命、增進身心健康。祝福大家人人成為生物訊息的受益者、施行者與推廣者!
 
林承箕 2021-06-23
內科專科&心臟內科專科醫師/心臟醫學會專科醫師指導醫師
美國自然醫學會 自然醫學認證醫師 同類療法認證醫師
法國順勢醫學教育及推廣中心(CEDH)順勢醫學認證醫師
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CIMPHA)創會及第二屆理事長
前三軍總醫院醫務長 兼代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系主任

介紹有中華文化特色的「生物信息」科學理論與技術探索書籍

  因緣:因為教育活動推廣與作者結識

  因為我在1995年左右參與了剛成立的中華生命電磁科學學會活動,所以也就自然的認識了早期的創會元老,如陳國鎭、李嗣涔、崔玖……等教授們,讓我這個在大學與研究所學材料工程出身的外商航空業好奇主管,能夠重新學習生命能量與生命訊息的全新科技領域,也讓我對於量子力學、共振現象、生命意識、頻率能量……等等語彙逐步熟悉,成為我們共同創新與發展未來大健康產業與文化的基礎觀念。並且讓我有機會在2010到2014年間擔任該學會的理事長,以一系列每個月的現場並且上網的學術與文化性質活動,讓全世界的華人社群有機會與我們在台北現場的小眾幾乎同步學習到這個領域的最新知識。我就是在辦活動的過程中認識了兩位作者其一的李順來教授,隨後我們也一起參加了2016年新成立的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的一些活動。

  在2016年,我經由崔玖醫師的引介,認識到這生命訊息領域非常前端的德國量子儀器TimeWaver(時空波),於是決定離開我專業熟悉的航空系統領域,跳進去經由代理與推廣來學習人類潛意識與量子現象的關係,像是了解其核心科技是經由意識與亂數產生器共振,在信息場中快速對比與選擇至少七十萬筆以上相關心理大數據庫內容,並聯結人體健康有關生物能量與信息參數等等功能而達成。並且在與德國夥伴與華人夥伴與客戶的互動過程中,了解到這個新領域的發展歷史人物與群體意識演化進程,同時也看到這個領域與傳統心靈文化的必然互動與交流過程中突顯出現的各種挑戰。在2018年我們出版了這生物信息領域的兩本書:量子天才第二春(量子設備整合者的傳記,一中心出版社)與信息科技的療癒(量子設備工具與簡介書,優善公司自行出版)。

  推薦:生物信息的科學解說

  所以我非常高興今年(2021)本書的兩位作者能夠以相對客觀理性的華人科技業者角度,來深入討論「生物信息學」的物理與生理信息理論與現象。尤其是由當年陳國鎭老師獨特的將心智(心靈)與信息兩者進一步分開的觀點作為嘗試,這讓西方當紅的量子生物學(針對光合作用、動物五官感覺……等與微觀量子現象關係的最新生物學)與傳統中醫藥轉化來的:氣的科學(包括生物能量與生物信息兩個領域,甚至環境的相關改變。則分別與王唯工教授的能量共振、李嗣涔教授的撓場科學與天干地支節氣現象有關)等領域,有了比較脫離玄學、倫理與心靈轉化的觀察與可能實際應用角度。

  作者之一由他研究植物化學博士論文過程中,發現植株之間不需要導電或中介物質就可以傳遞信息的奇特經歷開始,開始探索量子物理與電磁波理論的可能解釋,並將各方的順勢療法、射頻電子(或譯「放射電子」RADIONIC)與良導絡/生物光子……設備與論文拿來作參考與探就比較,因此能夠在過去三十多年間觀察與評估到好幾項國際知名(主要是歐洲科技界)的相關論戰與發展,譬如:

  一、法國賓文尼斯特(Jacques Benveniste)教授對於「順勢療法」的實驗報告,在1988年刊登之後,被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主編(學新聞出身)親自出馬帶領與一位已有明顯反對立場的魔術師聯合起來,壓制違反主流認可的還原論立場的爭議。

  二、還有1900到1924年代美國加州的一位史丹佛大學病理教授艾布拉姆斯(Albert Abrams)博士,針對電磁場與疾病頻率相關的臨床實驗與創新「射頻電子」設備開發被所謂的「主流醫學」認為有爭議性的研究與推廣行為。當時正巧遇到由石化業剛剛轉型為化學製藥業與美國醫學會,正在合作用政商與媒體力量,排除「對抗療法」之外的其他療法時間重疊(見《洛克菲勒醫療人》,這本英文書1980加州大學出版社,尙未被譯成中文),他的學生日後只好在美國保持低調,或轉移到歐洲才能生存下來,甚至到今天讓很多主要查詢網站,如維基百科都無法找到全然客觀的評論。

  三、還好日後仍有1970年代起,德國的波普(Fritz-Albert Popp)教授,對於生物光子的研究。1995年俄國的琵普寧(Vladimir Poponin)及卡里耶夫(Peter Gariaev)教授,有關DNA殘留信息傳遞的實驗。加上2009年與2015年法國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r)於1993發現愛滋病毒而得到諾貝爾獎)教授,對於細菌與病毒DNA會產生弱電磁信號的論文。當然還有在台灣的少數華人科學家如李嗣涔與陳國鎭等教授對於生物訊息領域的一起努力與實驗,才讓更多讀者與團體接受了量子力學與系統科學的觀念,逐步將生物訊息有關的科學研究再次放上國際科技期刊的正式前緣。我因此可以認同李順來教授將生物信息科技的核心機制放在量子自旋場的效應與作用的觀點。

  這本書同時也淸楚分開了明顯是生物能量現象,但是卻經常被混淆來討論的:雷夫頻率(Rife frequency)、休曼波頻率(Schumann frequency)、遠紅外線(Far Infrared)、負離子……等現象。本書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放入了中醫藥有關於:四氣五味、藥性配伍、歸經……等等觀念,嘗試在文化傳統的系統觀念上跳脫西方主流對抗療法,甚至順勢療法的觀念,並且用了:腦波儀、經絡儀與心跳變異儀(HRV)等現代生物能量儀器做為實驗對比與檢查的手段,讓這團隊可以在紡織、發酵、保健食品、農畜……等等領域去嘗試創新的生物訊息組合與配置,這些都是需要在產品安全、有效與可重複性的科技測量標準的建立,並與市場瞬息萬變的環境因素上受到相當的考驗,我預祝這團隊保持正向理念與繼續創新成功。

  結語:共同向善大家健康

  在2018年初我有幸接待到一位遠從中國東北來到台北參觀德國量子儀器的氣功師父,他是民國初年大善人王鳳儀老先生的隔代傳承弟子,與大陸當今在全國巡迴示範王鳳儀同樣「講病」善行的劉有生先生,屬於同樣門派。在我們示範了一台電腦大小的德國量子儀器後,他說這儀器的能量很強,當它在空中信息場抓取資訊時,被測人的「怨親債主」會暫時讓開,但是並沒有走!(?)於是我問師父如何讓這些怨親債主離開,他說還是要用傳統文化中的懺悔、感恩、迴向……等等轉念與溝通過程,用謙卑與尊重的心情反省與感動對方才能成事分手。於是我們再請教他如何推廣這個與心智的成長密切相關的產業,他說「意識教育」對於這類推廣與提升人性意識層級的事業(志業)是非常重要的過程,不能夠偏廢,因為當時我們已經看過不少奇特的受測人經歷,讓我們當然認同這說法!此時正好德國發明人想要用縮小亂數產生器的穿戴式裝置,分別成立一家公司用直銷網路的方法去推廣這量子加頻率的小型裝置,所以我再追問這樣去做好不好?!這位師父很嚴肅的回答:不好!並且加了一句話:這類儀器不是用來直銷網路來賺錢的,如果眞要這麼做,不但賺不到錢,還有因果業力要承擔!!

  現在是2021年七月,在過去三年多時間,我眞的有花時間在注意這位師父講得有沒有成眞,而我初步的結論是:「越來越接近」!因為量子現象與潛悥識相關,也可以通俗的講與「靈性」相關,如果我們不將自我心態中的三毒(貪嗔癡)先用轉念與慈悲的自我覺察程序與正面價値觀念去改變與實踐(這正是那位師父說正向心念教育的重要),任何外在科技上的改變(不論它是生物能量的頻率或生物信息的量子設備),並不能讓我們眞正的由靈性基礎上改變自己的精氣神/身心靈健康,也就是彰顯生命訊息的眞正人性意義,通俗的說就我們的「德行」是走上眞正健康大道的基礎,這也是我們中華文化一直由各方面提醒我們的三教核心,所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謂!相信這也是大多數華人能夠認同的健康價値,故樂為之序!
 
樓宇偉 博士
中華生命電磁科學學會理事與
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顧問

作者序

李順來 博士


  研究生物訊息這個領域需要進入新的視野及思維的角度,不能再眼見為憑,應該開拓到比物質更高階的訊息頻率的領域,探究不可知、未曾知的事物及狀態。

  人類的認知能力是逐步進化的,凡事過與不及都不是好事。不要過度去強化未知的領域,也不要過度排斥未知的領域,包容、理性才能讓人類的文明穩重的前進。

  解讀中醫過去常常發現一些可信可疑的問題:
  1. 同一個方子A病人有效B病人沒效?
  2. 不同季節效果不一樣?
  3. 同一個方子,不同醫生開立,效果不一樣?

  事實上,這些現象早就存在,只是沒人能夠完全說淸楚,為什麼會這樣?有些人會認為只是體質的不同,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其實物理學是可以完全解釋淸楚,從物理的角度來看人體的狀況,可能會比從藥理學、生理學或現代醫學來看更明確。

  本書的目的在於運用作者多年累積的經驗,從量子物理理論開始,由深到淺逐一解釋說明,這些現象的背後,到底包含了那些所謂的物理現象,讓這些可信可疑的問題,不再是玄虛的現象,而是可以解釋與重複再現的科學現象。

陳冬漢

  生物訊息源自於量子物理理論,目前民間大部分量子物理的應用,都還是使用哲學的概念在解釋,雖然量子物理與哲學在現象描述上看似相去不遠,但是科學本質上仍然還是與哲學不同,哲學只是一種思維,科學需要理論實驗驗證,希望不要混為一談。

  目前只有極少數的研究者眞正使用物理性質來驗證,主要原因是因為純物理理論過於艱深,能夠實際了解的人有限,純物理研究者又極少有醫學的背景,或是往醫學上運用。另一方面主流醫學上的應用,都還是固定在西醫的臨床與中醫基礎理論上,非主流醫學往往以經驗醫學運用為主,極少眞正深入研究量子物理背後的性質。因此量子物理與主流醫學一直都是平行線。

  本書撰寫的目的,主要為了解釋生物訊息的理論基礎與應用驗證,一個純科學的論述,透過作者多年的扎實研究、驗證與實務運用,詳細說明生物訊息的基本觀念與實務運用,解釋一些平常不解的現象背後的物理理論,讓不同領域遇到的這些問題,可以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不再被打為沒有根據的說法。

  整體內容因為篇幅有限,對於生物訊息的整體知識,只能說到部分而已,不過這只是一個起頭,訊息醫學在研究論述上本來就還在萌芽階段,對於更高深的現象,我們仍然還在研究當中,期待突破。但是一個好的開始,可以在未來得到一個好的結果,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一個玄虛的現象,可以用科學來解釋,並可以重複的驗證,讓原本已經存在的現象,不再因為缺乏科學性的論述,而被打為玄虛之說,這是我們的一個職志。

  我們一直堅持在物質、能量、訊息的範圍研究,畢竟我們是人,對於更高層次的靈性世界充滿尊敬,故沒有能力也不敢越界,對於在靈性領域有豐富研究經驗的先知、先覺、先進們,我們也是滿懷尊敬,希望不吝指導,若我們在生物訊息的研究尙有不足的地方,請不要對我們苛責,或是覺得我們的領域過於基礎,因為我們是站在科學的角度研究,只能一步一步的驗證前進,對於更高深的現象,在科學無解的情況之下,我們只能暫時擱下,並非沒有看到。

  生物訊息的研究,除了人類世界的基礎研究,尙有更大更高的空間等待更多的先知先覺發現,我們只是努力做好掃地的基本功,期待未來可以與各位先進整合接軌,大家分工努力,必可對人類做出更多的貢獻。

  我們研究生物訊息的過程中常常發生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就先舉出一個故事來讓讀者參與感受其中的過程,體會生物訊息的魅力。也能從實際例子中了解生物訊息眞的是無處不在。

  生物訊息的奧妙──醫者意也

  四年多以前,我們跟廣州中醫藥大學的第二臨床醫院,也就是廣東省中醫院一起研究陽掌氣功的訊息,在研究開始之前,廣東省中醫院安排了一些測試,為了要證明我們的生物訊息技術是眞實的,不是弄虛作假。

  其中一項就是藥方的訊息盲測,他們提供了不同的人所開的不同的藥方,要測試看看所謂藥方的訊息能顯示出有什麼不同,測試時,我們是完全不知道其內容是什麼,因為開好的藥方都已經封起來,看不到任何的內容或是記號。

  三個不同的處方簽測試的結果出來,(總體免疫値)一個是10分、一個是5分、一個是0分,他們的人員認為踢館成功,因為實際上他們提供檢測的藥方內容都是一樣的。三份都是一樣的藥方,怎麼可能測出來的訊息強度會不一樣?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檢測是不合格的,這時候我們把藥方拆開來,看看裡面的內容,確定藥方內容如他們所說都是一樣的。只是一份是院長開的手抄方,另一份是他讓他學生照抄一份藥方,第三份是他讓醫院的員工也照抄一份。

  打開藥方後比對,才發現一個驚人的巧合,顯示訊息數値10分的這一份是院長手抄藥方,數値5分的這一份是院長學生抄寫的,他是一位年輕的醫生,而0分這一份則是醫院的職員抄寫的,他並非懂藥方的醫生。在盲測之下,重複測試藥方的訊息,同樣的藥方確實會因為不同醫生開的,出現的訊息強度會不一樣。

  若按照訊息強度的作用力,院長這一張10分的手抄藥方簽,都已經能直接產生效果了,再加上後面按照他的藥方去配的藥材,也都產生了不同的訊息強度。這個驚人的發現,剛剛好符合經驗、專業不同的人員,在開藥方的當下產生的意念內容與強度有極強的關聯度。

  因此這個檢驗的事件成了廣州中醫藥大學每年新生訓練時,院長都會說的故事,並且對所有的新生特別強調,所謂的「醫者意也」,就是在指一個醫生如果專業上有足夠的能力,且有很強的意念要治好這個病人,就連他所開的藥方都已經有很強的訊息,何況病人按照他的藥方服用,效果一定會特別明顯。藉此嘉勉未來的醫生,要秉持「醫者意也」的理念,帶著善念與足夠的專業能力,才能成為一個造福大眾的醫生。

  看了以上的故事,是不是讓你對於生物訊息產生更多的興趣,想要迫不急待了解更多生物訊息的奧妙,故事只是我們研究的過程中,不經意碰到的例子,在不同領域我們碰到的例子眞的不勝枚舉,因為不斷的發現與不斷的突破,也是一直讓我們維持高度信心與激勵的動力來源,可以20幾年日日夜夜的研究開發,必須要有極為強大的動力,從我們所遇到的這些例子中,任何一個都足以讓我們興奮很久,讓我們的動力一直維持在高點。

  讀這本書之前,不管你是專業人士或是一般民眾,要請你先放下原來的一些既定觀念,因為生物訊息是一個日常生活處處可見,但是理論鮮為人知的一種現象,某些觀念可能會顚覆原本的知識與認知,一個新的科學發展總是起於未知的領域,用一個已知的知識要驗證未知的現象本來就無解,只能先接受現象的存在,再去研究驗證這些新的科學知識。大家有機會閱讀到這一本書,不妨先放下既有的觀念,從一個歸零的角度,一步一步進入這一個既陌生又親切的科學領域。

  特別感謝

  當然兩位作者只是代表,所有的論述完善還是得歸功於包含兩位作者的研究團隊,這個團隊在過去10幾年持續的努力研究與驗證,才能完成這些突破。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现在的健康书市场有点饱和,很多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旧知识披上新外衣。我关注这本书,是因为它的名字在众多“养生指南”中显得比较特别,有一种探究本源的味道。我更倾向于阅读那些敢于挑战主流观念,但又言之有物的作品。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能量场”或者身体能量流动的独特见解,我会非常欣赏。毕竟,我们都是能量体,物质层面的调理固然重要,但精神和能量层面的不平衡往往是很多慢性病更深层次的原因。我希望作者的论述是严谨的,不是那种玄之又玄、抓不住重点的描述。它需要有理论支撑,哪怕是跨学科的整合,也要让人觉得逻辑自洽。如果能举出一些令人信服的案例,哪怕是作者自身的体验,都会大大增加这本书的说服力。毕竟,我们要找的不是一个快餐式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能指导我们长期健康生活的哲学体系。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非常“台湾本土”的亲切感,那种融合了传统智慧和现代科学探索的精神,很对我的胃口。台湾的文创和健康领域,经常能在传统中医的经络学说和西方营养学的交叉点上找到很有趣的切入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比如,它会不会探讨我们日常饮食中,那些看起来无害,但可能长期积累下来会对我们身体的“信息接收”造成干扰的食物成分?或者,它会不会提供一些利用自然界资源(比如特定的植物或矿物)来调整我们内在生物频率的方法?我对那些能将宏观的宇宙规律,巧妙地应用到微观的个体健康管理上的理论特别感兴趣。如果这本书能让我意识到,健康不仅仅是管住嘴、迈开腿,更是一种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状态,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超越了单纯的“健康手册”,而更像是一本生活哲学指南了。

评分

我注意到书名里用了“生物訊息”这个词,这让我联想到一些比较前沿的健康概念,比如身体的自愈能力,或者信息素对身体的影响。现在的世界信息爆炸,我们的身体可能也接收了太多“杂乱的讯息”,导致机能失调。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如何清理和优化这些“生物訊息”,那简直太棒了。我常常觉得,很多疾病的根源都不是单一的病毒或细菌,而是身体的“沟通系统”出了问题。就像一台电脑,硬件可能没坏,但软件冲突了,运行起来自然卡顿又出Bug。我很期待作者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让我们学会如何与自己的细胞“对话”,如何让身体内部的信息传递更有效率。这比单纯地吃某种保健品要来得持久和根本。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一味强调“排毒”或“抗氧化”的口号式宣传,而是能提供一套科学的、可验证的框架,让我们理解信息层面的健康管理。那种能让人从“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优化”的思维转变,才是我最想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东西。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很有深度,感觉是那种会让人看完之后,对生活方式有全新认识的那种。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怎么能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毕竟年纪上来了,很多小毛病也开始冒出来了。看到这个书名,第一个联想就是它会不会像一本武功秘籍,里面藏着一些非常规的、但又极其有效的“秘方”?毕竟“鑰方”这个词很有意思,它暗示着一种关键的、能解锁健康状态的钥匙。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现代医学和传统养生之间的关系的,是完全推崇某一种,还是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有时候你会发现,市面上很多健康书籍都是在强调某一个单一的理论,比如只谈饮食,或者只谈运动,但真正让人有感觉的,往往是那些能够综合考量身心平衡的著作。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视角,让我能够从根本上理解身体是如何运作的,那绝对是值得收藏的。我希望它能用比较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生物学概念,而不是一堆冷冰冰的术语,那样读起来才有动力坚持下去,真正把书里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评分

初看书名,感觉它像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内参”。我个人比较厌倦那种把健康问题简单化、标签化的书籍。我希望《健康鑰方,生物訊息》能提供更深层次的洞察,关于“为什么我们会生病”的终极追问。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健康”的?是单纯没有疾病,还是达到了一种充满活力的最佳状态?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可以逐步实践的“信息重塑”计划。也许是从改善睡眠模式开始,或者从调整我们对压力的反应机制入手。一个好的健康书籍,应该能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动态的健康监测系统,而不是死板地遵循一个固定的食谱。如果这本书能激发我开始更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身体数据,并根据这些“生物訊息”做出精准调整,那么它无疑是一本非常成功的著作。我更看重那种启发独立思考的能力,而非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