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 居家辦公 簡約時尚整理哲學:WFH居家工作美學 工作與生活的小房間大變身!

無印良品 居家辦公 簡約時尚整理哲學:WFH居家工作美學 工作與生活的小房間大變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mujikko
图书标签:
  • 無印良品
  • 居家辦公
  • 簡約風格
  • 整理收納
  • WFH
  • 居家工作
  • 生活美學
  • 空間設計
  • 小空間
  • 收納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家工作好容易分心,
其實只要會整理,
收納能手也就是工作能手!

無印控知音!
IG超人氣帳號工作桌擺設大公開!

  雖然很想要擺放一張專門工作的桌子,但空間不太夠……

  不論是租屋族還是住家裡,
  都可以輕鬆達成的無印收納整理術,
  不但價格便宜更兼顧美觀,
  無負擔升級家中生活品味,
  更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股腦兒扔東西之前,先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再開始動手吧!】
  整理收納的專家──麻里,住在一間有廚房的精緻小套房,無論工作還是日常生活都打理得妥妥貼貼。
  她有個收納座右銘:不過度追求美觀,應選擇便利且省下東翻西找麻煩的方式。
  應用她的空間規劃術可以讓我們知道,即使房間或收納空間小,工作與生活仍然可以擁有好品質。

  【無法切割公私領域,所以更需要收納!】
  pyokopyokop以前很不會做家事,還是個夜貓子。當她生完第一胎,回公司上班後,生活卻變得一團糟。

  由於家裡的餐桌就是她的工作桌,意味著她的工作區和家中公共區域重疊,所以她決定「東西一定要收在使用處附近。愈常用到的東西,就要收在愈方便拿取的地方。」

  即使無法分割工作與生活區域,也能維持空間整齊。一起來看看pyokopyokop的收納智慧。

  【如何將家中的各種角落都變成舒適的工作空間】
  潘熊對收納物品滿懷愛意,她的收納技巧是將常用的東西和不常用的東西分類保管。

  東西不要塞太滿也是潘熊流收納哲學。收納時留點空檔可以維持好看的外觀,東西也更好拿。除此之外,她還非常善用直立式收納:「為了在處理電腦工作時也方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我用了很多小物架收納。」

  同樣的收納用品,花點心思增加便利性,就能創造更舒適的生活。

  【辦公區域.整理收納分區詳解】
  ●工作桌
  ●書桌
  ●抽屜
  ●文件整理
  ●文具整理
  ●療癒小物
  詳細分解各部位區域,推薦合適的收納法及整理術,讓辦公區域保持整潔乾淨,且提高工作效率,幫助我們更加專注於工作中!
整理的藝術:打造高效能與心靈富足的空間指南 一個關於空間、時間與自我和諧的深度探索 本書並非市面上常見的收納技巧彙編,而是一場關於如何透過「空間重塑」來優化「生命體驗」的哲學實踐。我們將引領讀者跳脫出單純的物品歸位思維,深入探討環境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專注力、情緒穩定性,乃至於最終的決策品質。這是一本獻給所有渴望從混亂中抽離,尋求內在秩序與外在效率平衡的現代人的指南。 第一部:空間的心理學與基礎重構 我們首先需要理解,我們所處的物理環境,是我們潛意識的延伸。一個雜亂的空間,往往映射著一個分散的思緒。本部分將深入分析空間心理學的核心概念,探討視覺噪音如何消耗我們的認知資源。 章節細節: 1. 空間即心靈的鏡像: 環境對情緒的隱形影響: 探討顏色、光線、線條如何觸發生理反應(如皮質醇水平)。 擁有多餘物品的認知負擔: 介紹「決策疲勞」與「物品密度」之間的關聯性,說明冗餘物件如何不斷地要求我們的大腦進行無意識的分類和處理。 儀式感與空間的連結: 建立「進入狀態」的空間儀式,無論是工作、閱讀還是休息,都應有明確的物理標記。 2. 斷捨離的深化:從「丟棄」到「選擇」的轉變: 超越物質的篩選標準: 不僅是問「我還需要這個嗎?」,而是進一步探討「這個物品是否與我當前的核心價值觀一致?」 時間軸的斷捨離: 整理過去不代表抹去記憶,而是決定哪些「記憶的載體」值得被保留在主要的視野內。如何處理情感依戀型物品的策略。 留白哲學的實踐: 討論「空」的價值。留白不等於虛無,而是為了讓真正重要的事物得以呼吸和凸顯。實例分析如何有效佈局視覺上的呼吸空間。 3. 基礎動線與區域劃分: 流線設計的實用主義: 依據日常活動的自然順序(例如:從儲藏到使用,從進入到離開)來設計物品的擺放位置,最小化移動路徑。 多功能空間的邊界設定: 在有限的物理空間中,如何利用視覺元素(如地毯、屏風、燈光)來界定不同的功能區域,避免功能之間的干擾。 第二部:效率與美學的交織:工具與系統的建立 整理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視覺上的完美,而是為了讓生活流程更順暢、效率更高。本部分專注於建立一套可持續、易於維護的個人化系統,將美學融入實用之中。 章節細節: 4. 視覺和諧的基礎結構: 統一的收納容器策略: 探討如何透過選擇統一材質、顏色的收納盒、標籤,來降低視覺複雜度,即使內容物不同,外觀也能保持一致的寧靜感。 垂直空間的藝術化利用: 不僅是層板的堆疊,更是探討如何利用高處空間來存放不常用但重要的物品,並使用設計感強烈的陳列方式來平衡視覺重心。 光影的組織術: 學習如何運用局部照明(Task Lighting)來突出功能區,同時利用間接照明營造空間的深度感和層次感,取代單一的頂燈。 5. 知識與資訊的無形整理: 數位空間的「實體化」管理: 雖然本書著重於實體空間,但我們將探討數位資訊過載如何滲透並影響實體環境(如:散落的筆記、文件)。建立一套同步的數位檔案與實體文件的檢索系統。 文具與小型工具的專屬巢穴: 針對經常使用的小物件(筆、剪刀、充電線),設計「歸位插槽」,確保它們總是在隨手可得且井然有序的狀態。 6. 長期維護與適應性: 「五分鐘回歸」原則: 建立極低門檻的日常維護習慣,確保混亂無法在萌芽階段積累成大問題。 系統的靈活調整: 隨著個人生活階段或興趣的轉變,整理系統必須能夠被重新校準。介紹如何每年進行一次「系統審核」,而非僅是物品盤點。 第三部:心流與專注的空間佈局 最後,本書將回歸到個體在空間中的體驗。我們將探討如何設計一個能夠支持深度工作、創造性思考或純粹放鬆的環境,讓空間成為心流(Flow State)的催化劑。 章節細節: 7. 創造深度專注的區域: 「最小干擾」原則的實施: 如何安排辦公桌或閱讀角,確保視線所及之處,只有當前任務必需的物件。移除所有「次要誘惑」的視覺線索。 聲音景觀的控制: 討論如何透過物理隔音或聲音掩蔽(如白噪音、自然音景)來強化空間的專注屬性。 8. 休憩與恢復的空間哲學: 「非生產性」區域的保護: 劃分出純粹用於放鬆和非結構化思考的角落。這些空間的整理哲學應側重於舒適度與感官的愉悅,而非效率。 物品的「隱藏」與「展示」的平衡: 學習何時該將物品完全收納以達致平靜(隱藏),何時該透過精心挑選的藝術品或自然物來「展示」個人品味,以滋養心靈。 9. 整理的自我實現:從物件到身份的建構: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引導讀者意識到,透過對外部環境的整理,我們實際上是在釐清和確認自己的內在身份與優先順序。 擁抱不完美: 真正的和諧並非極簡主義的死板複製,而是接受空間會隨著生活而變化,並擁有隨時能讓它回歸平衡的能力。這是一種持續不斷、自我完善的生命態度。 透過本書提供的深度框架和實用哲思,讀者將能建立一個不僅美觀、高效,更能支持其內在目標與生活節奏的個性化生活空間。這不僅是一次整理行動,更是一場生活哲學的升級。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mujikko


  經營人氣部落格「良品生活」,分享許多無印產品使用心得文。最近她開設了YouTube頻道「良品生活Channel」(良品生活チャンネル),本身也是知名整理收納顧問、諮詢員。和丈夫、小學6年級的兒子和小學3年級的女兒一家4口住在3房1廳1廚房的公寓。興趣是拍照、種盆栽、室內裝潢、收納,逛無印良品是她的日常功課。

  Blog  ryouhinseikatu.com

图书目录

prologue
就算房間小小的,只要有無印良品
就能打造最棒的工作空間    002

CHAPTER 1
整理收納顧問親授
在家工作更舒適的
10個秘訣

work
一點點小創意,一點點小東西
家中任一處都可以是工作空間!    010

秘訣01
用聲音打開工作開關
將視覺和聽覺雜訊最小化!    012

秘訣02
站立工作,擊退睏意!
站著工作還可以
維持注意力    014

秘訣03
繁瑣的辦公器具收在高處
既簡潔整齊又方便取用    016

秘訣04
文具放在固定位置,
用完立刻放回去
統一風格,觀感更舒適!    018

秘訣05
靈活度十足的摺疊桌
隨時於家中各處設置工作區    020

秘訣06
選擇設計簡約的文具
小巧尺寸還能壓縮收納空間!    022

秘訣07
占位子的文件需要分類
用專屬檔案盒保管
避免四散    024

秘訣08
需保管的重要文件丟進
「獨立資料夾」
輕鬆收納無負擔    026

秘訣09
資訊設備要考量搬運方便性
最好統一裝進一個收納袋!    028

秘訣10
適時轉換心情
才能提升效率!
讓香氛撫慰你的毛躁    030

column 1
在家工作也別忘了喘口氣!
真心推薦無印良品的
零嘴&飲料    032

CHAPTER 2
整理收納網紅分享
無印良品變魔術
從狹窄小房間
變舒適工作間

CASE.01
kana_home    034
善用空中收納法
清出更多平面空間

CASE.02
samiso    038
因為不擅長收納
所以不會無謂增加收納場所

CASE.03
miji    042
東西盡量少少的
生活自然更別緻

CASE.04
pyokopyokop    048
無法分割公私區域
所以更需要收納

CASE.05
非極簡主義者fune     052
費心規劃出全家大小
容易使用、容易整理的環境

CASE.06
能登屋英里    058
以訂做的工作桌為主角
創造可以集中精神的
工作環境

CASE.07
麻里    064
在你一股腦兒扔東西之前
先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

CASE.08
森山尚美    070
整理這項行為
潛藏著改變人生的力量

CASE.09
潘熊    076
收納不要塞太滿
直立式收納更便利

CASE.10
無印大叔    080
家具配置重視留白
擺設療癒小物增加舒適度

CASE.11
Amy’s Life    084
美麗的外觀
可以增進做事效率

CASE.12
camiu.5    088
全家大小都要知道
什麼東西擺在哪裡

CASE.13
fumi    092
實用性與裝潢美
兼具的房間規劃

column 2
在家吃飯也可以不一樣!
真心推薦無印良品的
調理包食品    096

CHAPTER 3
收納能手也是工作能手
超人氣IG帳號告訴你
辦公用品與工作桌的
整理小巧思

01
工作桌    098
無印Hayahsi、胖媽咪、坂川成美、yuki、yu-san、Tamami、mioko、rinrin、Umi、岩城真由美、Misaki

02
書桌、抽屜收納    104
usuriri、yuu、Katsura、mioko、Misaki、岩城真由美、胖媽咪、warashibe、生活之音@mico

03
文件整理    110
無印Hayahsi、kico.kwd、Samia、usuriri、yuu、mioko、Umi、Tamami

04
文具整理    114
Tamami、坂川成美、maki、胖媽咪、無印女子 Konabe、Samia、Ryo

05
文具    118
生活之音@mico、warashibe、坂川成美、無印女子 Konabe、蕾娜

06
療癒小物    120
坂川成美、Umi、無印Hayahsi、Samia、rinrin、warashibe、生活之音@mico、Ryo、無印女子 Konabe

無印控IG帳號LIST    124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015160
  • 規格:平裝 / 128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就算房間小小的,
  只要有無印良品
  就能打造最棒的工作空間

  全球疫情持續延燒,在家工作逐漸成為常態。有愈來愈多人必須在原本令人放鬆的家中,理出一個專門用來工作的空間。不過各種新的煩惱也隨之而來,比方說家裡到底哪個地方適合工作?要怎麼打造一個能專心工作的環境?

  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專業的整理收納顧問和網路知名生活達人解決問題的首選,仍是無印良品的收納用品。這些生活智慧王將無印良品的產品運用自如,「在狹窄空間中擠出一張可以專心工作的書桌」或「設計毫無壓力的辦公用品整理術」,打造舒適的在家辦公空間。

  本書不僅會介紹整理收納專家的方法,也會展示大量民間生活達人親身實踐的無印良品整理收納術和使用的產品。還在煩惱怎麼整理居家工作空間的人,或是準備迎接Work from Home的人,一定可以從這本書裡找到解決問題的靈感!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讓我驚喜的,是書裡對於「工作與生活的小房間大變身」這部分的著墨。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很多人跟我一樣,家裡沒有獨立的書房,工作區就是客廳的一角,或是臥室的一張書桌。這兩個功能在同一個空間裡,心理上的界線非常模糊,常常下班了還會忍不住去動一下電腦,或者在工作時被客廳的電視聲干擾。這本書給出了一些巧妙的空間界定術,不需要動到水泥牆。它建議使用「屏風式收納架」來區隔視覺,或者利用「地毯材質」的轉換來暗示這個區域是「專注區」。我還蠻有信心地嘗試了利用一個移動式的矮書櫃,剛好把它放在我的工作椅後方,當我轉身時,看到的不再是凌亂的客廳,而是那個矮櫃上擺放的幾盆多肉植物和我的咖啡器具,那種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強大,彷彿真的在「下班」了。總體來說,這本書不只教你怎麼把東西收起來,更重要的是,它讓你重新思考你跟你的生活空間之間的關係,非常推薦給所有被居家辦公逼瘋的上班族。

评分

翻開第一章,我的手指頭幾乎是帶著一種實驗性的態度在滑動內頁的圖片。我發現作者的著墨點很細膩,不像有些整理術只會教你「丟掉不需要的東西」,而是深入探討了「為什麼我們會累積這些東西」的核心問題。這點讓我蠻有共鳴的,因為我的問題不在於捨不得丟,而是常常買了之後才發現它根本不適合我的生活節奏。舉例來說,我曾經買了一個很漂亮的木製筆筒,結果我的筆太多,插進去之後看起來更亂,反而我習慣把筆散放在桌面上比較順手。這本書似乎理解這種「理論與實務的落差」。它不是在推銷一種制式的風格,而更像是在引導你去觀察自己在使用空間時的真實習慣。我特別欣賞其中對於「光線」和「色彩」的討論,這部分常常被整理書籍忽略,大家總覺得整理就是收納櫃和標籤貼紙,但其實環境的氛圍才是影響工作情緒的關鍵。如果我的辦公角落陰暗又壓抑,再怎麼整齊也是個痛苦的牢籠。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老實講,一開始吸引我的目光並不是那幾個大字,而是背後的留白,那種「Less is More」的氛圍,讓我想起以前去東京逛無印良品店裡頭,那種井然有序卻又讓人感到放鬆的空間感。我本身是個對於居家布置有著莫名的執著,但又常常因為買太多雜物而陷入混亂的雙子座。每次想說要來個大改造,結果最後都是一堆新的收納盒,但東西還是堆在盒子旁邊。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主題是圍繞著「居家辦公」和「整理哲學」時,心裡其實是抱持著一絲懷疑又一絲期待的。懷疑的是,網路上這類文章多到爆炸,到底這本能給我什麼不一樣的啟發?期待的是,如果它真的能做到「簡約時尚」,那或許就能在我那不到十坪的工作區裡,創造出一個真正能讓我專注的結界。我最在意的點,其實是動線,你知道嗎?當你東西太多,光是從椅子上站起來拿個筆,都要繞過三堆文件,效率馬上掉一半。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超乎想像的、真正能落地執行的空間規劃小撇步,而不是那種只適合豪宅大空間的裝飾理論。

评分

這幾年因為疫情,WFH已經從一個選項變成了一種生活常態。我的客廳,瞬間就被螢幕和鍵盤佔領,客廳櫃子的抽屜也開始瀕臨崩潰邊緣。坦白說,我對很多強調「極簡主義」的書籍感到有點壓力,它們總是呈現出那種空蕩蕩、連一張照片都捨不得放的空間,但那樣的生活對我來說太過抽離,我需要一些「有溫度的東西」才能感到安心。這本書在「溫度感」的營造上,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它沒有要求我把所有個人物品清空,而是教我如何用「主題式」的方式去陳列,讓那些代表生活記憶的物件,能夠在簡潔的背景下,成為視覺的焦點而非干擾。我現在正試著把我的鋼筆收藏,從一個雜亂的盒子裡拿出來,用書裡建議的開放式層架,搭配幾本裝幀精美的舊書來襯托,視覺效果竟然提升了好幾個層次,看起來像是個很有品味的書房一角,而不是我的臨時辦公桌。

评分

對於很多像我一樣,同時身兼「媽媽」、「員工」、「家管」多重身份的人來說,最大的挑戰不是整理能力,而是「時間分配」。你不可能花一整個週末來摺衣服、收納,然後犧牲掉陪伴家人的時間。我一直很渴望找到一種「微整理」的哲學,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零碎的時間,做一些能立即看到效果的小改變。這本書在這方面提供的策略非常務實。它沒有宏大的計畫,而是拆解成很多「十分鐘挑戰」等級的任務。像是「清理桌面邊緣的三樣物品」、「十分鐘內處理完所有未讀信件的實體版本」。這些小小的勝利累積起來,讓「整理」這件事不再是個龐大到令人卻步的工程,而是一種可以融入呼吸的習慣。我嘗試了其中一個「文件歸檔」的技巧,原本我會把所有單據塞進一個文件夾,等到需要時根本找不到。書裡的方法讓我學會用「時效性」來分類,而不是「類型」,這招真的立竿見影,上週要找保固書,三分鐘內就搞定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