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acker Playbook 3 中文版:滲透測試實戰(紅隊版)

The Hacker Playbook 3 中文版:滲透測試實戰(紅隊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Peter Kim
图书标签:
  • 渗透测试
  • 红队
  • 网络安全
  • 黑客
  • 漏洞利用
  • Kali Linux
  • Metasploit
  • 信息安全
  • 攻防技术
  • 安全实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內容全面升級加強版!
以紅隊角度進行攻擊演練,強化資安防護與應變能力
提供大量實作演練及真實案例
 
  本書是暢銷書《The Hacker Playbook 2 中文版:滲透測試實戰》的全新升級版,不僅對第 2 版內容進行全面更新,並補充大量的新知識。本書採用大量真實案例,力求使讀者迅速理解和掌握滲透測試中的技巧,達到即學即用。本書共分為 11 章,涵蓋了攻擊工具的安裝和使用、網路掃描、網路漏洞利用、突破網路、實體存取攻擊、規避防毒軟體偵測、破解密碼的相關技巧以及如何撰寫分析報告等。
 
  紅隊的工作是模擬真實世界的進階攻擊,以測試企業組織在偵測、應變方面的速度與能力,並提供分析報告,讓企業組織掌握問題所在,例如:您的事件應變團隊是否配備應有的工具、技術以及專責人員來進行偵測並緩解攻擊?他們需要花多久時間來執行這些任務,以及是否解決了問題?這就是紅隊人員進行測試、驗證的目的。
 
  本書將全面升級您的駭客技術、攻擊流程和路徑。內容聚焦於真實案例和攻擊,並向您展示各種不會被捕獲的攻擊手法——找尋初始進入點、漏洞利用、自訂惡意軟體、持續性潛伏,以及橫向移動。打造火力升級的紅隊攻擊,突破防線,成功達陣!
 
  本書適合網路資安從業人員以及對駭客技術感興趣的愛好者閱讀,並可作為大學資訊安全專業師生的參考書。
深入网络攻防的艺术:现代安全实践的基石 图书名称: 《网络安全红线:深度防御与主动渗透实战指南》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为网络安全专业人员、渗透测试工程师以及希望深入理解现代网络攻击与防御机制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前沿且高度实战化的知识框架。我们摒弃了传统安全书籍中常见的理论堆砌,而是将重点放在当前真实世界中网络威胁的演变路径、企业安全架构的薄弱环节,以及如何构建弹性、主动的防御体系。 《网络安全红线》不仅仅是一本工具手册,它更是一部关于“思维模式”的指南。我们深信,理解攻击者的思维定式,是构建有效防御的唯一途径。全书结构围绕当前网络攻防领域最核心的几个战场展开:云原生环境的渗透测试、企业内网横向移动的艺术、高级持久性威胁(APT)的模拟与应对,以及红队行动的规划、执行与红蓝对抗的效能评估。 第一部分:现代攻击面剖析与威胁建模 本部分将读者引入一个宏观的视角,审视当前企业面临的复合型安全挑战。我们不再将安全视为孤立的防火墙或杀毒软件,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动态、多层次的生态系统。 1. 攻击面地图的重绘: 深入探讨了随着DevOps、微服务和容器化技术的普及,传统边界已然模糊。重点分析了Kubernetes集群的安全配置漏洞、API网关的滥用模式,以及供应链攻击(Supply Chain Attack)的最新变种。我们将详细拆解针对CI/CD管道的潜在植入点,强调代码安全左移(Shift Left Security)的实战意义。 2. 威胁情报驱动的防御: 阐述如何有效利用开源情报(OSINT)和商业威胁情报源,构建面向特定业务环境的威胁画像。章节内容涵盖了对僵尸网络活动、勒索软件组织(Ransomware Groups)TTPs的追踪与分析,并指导读者如何将这些情报转化为可执行的防御策略和主动搜寻(Threat Hunting)的规则集。 3. 规避与隐匿技术: 剖析当前恶意软件对抗端点检测与响应(EDR)系统的核心技术。内容包括无文件攻击(Fileless Attack)的复杂实现、内存注入技术的演进,以及如何利用合法的系统工具(Living Off The Land Bins,LOLBins)在不触发警报的情况下执行恶意操作。这部分内容旨在帮助防御者识别那些“看起来正常”的系统行为。 第二部分:红队行动的设计与执行流程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实战区域,旨在模拟真实、复杂的红队演习。我们强调行动的计划性、目标导向性,以及如何最大化对组织安全成熟度的影响。 1. 目标设定与规避策略: 详细讲解如何根据业务风险和技术目标,制定可衡量的红队行动方案(Playbook)。探讨在高度监控的环境中,如何运用隐蔽信道(Covert Channels)进行C2(命令与控制)通信,并教授如何进行“低慢速”的渗透,以延长在目标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2. 凭证获取与特权提升的现代路径: 传统Kerberos攻击(如Pass-the-Hash)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本部分聚焦于针对新一代身份验证机制的绕过技术,包括对MFA(多因素认证)的社会工程学侧翼攻击、Azure AD和Office 365环境下的权限提升,以及对PAM(特权访问管理)解决方案的渗透思路。 3. 内网横向移动与持久化艺术: 深入解析在安全团队严密监控下的内网环境中,如何实现安全、高效的横向移动。内容覆盖了对Active Directory森林的深入理解与利用,WMI/PowerShell远程执行的深度混淆,以及在Linux/Unix系统中的等效渗透技术。同时,讲解如何部署难以被清除的持久化机制,确保在演习结束后仍能“重返现场”进行验证。 第三部分:防御增强与效能评估(蓝队赋能) 红队行动的最终价值在于提升防御能力。本部分将视角转向防御者,指导如何利用红队发现的知识点,系统性地加固安全态势。 1. 针对性检测规则的构建: 基于红队使用的特定TTPs,教授如何编写精确、低误报的SIEM(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和EDR告警规则。这部分内容侧重于从日志和系统调用层面寻找攻击者的“指纹”,而非依赖已知的签名。 2. 模拟对抗下的防御验证(Purple Teaming): 详述如何高效地开展红蓝协同演习。重点在于如何建立一个即时的反馈循环,使蓝队能够实时调整检测逻辑,并在最短时间内修复暴露的漏洞。本书提供了具体的“蓝队操作指南”,用于验证补丁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3. 安全架构的弹性设计: 探讨零信任(Zero Trust)架构在实践中应如何落地,特别是针对东西向流量的微隔离策略。内容包括网络分段的优化、身份作为新的安全边界的实施细节,以及如何设计冗余和自愈合的安全机制,以应对高级别的持续性攻击。 核心价值: 《网络安全红线:深度防御与主动渗透实战指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技术细节的深度挖掘与对安全全局观的强调。本书的读者将获得超越工具操作层面的能力,掌握在不断变化的网络战场中,如何像攻击者一样思考,从而构建出真正具备韧性的安全防线。它为构建一个持续学习、持续进化的安全团队提供了蓝图。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Peter Kim
 
  Peter Kim 擁有 14 年以上的資訊安全產業經歷,以及 12 年以上的滲透測試/紅隊演練經驗。他曾在不同的公用事業公司、財富 1000 強的娛樂公司、政府機構及大型金融企業工作。儘管 Peter Kim 最為人知的是《The Hacker Playbook》作者,但他同時也熱衷於建立安全的資安社群、教導學生、進行培訓。他創立並經營了南加州其中一間最大的資安社團──LETHAL(www.meetup.com/LETHAL),以及在 LETHAL Security 倉庫進行私人培訓課程,並經營一間小型的專業滲透測試公司,名為 Secure Planet(www.SecurePla.net)。
 
  Peter 出版《The Hacker Playbook》系列書的主旨在於將熱情傳遞給讀者,並協助讀者跳脫框架思考。隨著資安的環境日新月異,Peter 希望能幫助培養下一代的專業資安人才。

图书目录

關於作者
內容提要
目錄
前言
引言

Chapter 1|賽前準備—安裝
1.1 假定的洩漏演練
1.2 規劃紅隊行動
1.3 建立外部伺服器
1.4 工具展示
1.4.1 Metasploit 框架
1.4.2 Cobalt Strike
1.4.3 PowerShell Empire
1.4.4 dnscat2
1.4.5 p0wnedShell
1.4.6 Pupy Shell
1.4.7 PoshC2
1.4.8 Merlin
1.4.9 Nishang
1.5 結論

Chapter 2|發球前—紅隊偵察
2.1 監控環境
2.1.1 一般 Nmap 掃描結果比較
2.1.2 網站截圖
2.1.3 雲端掃描
2.1.4 網路/服務搜尋引擎
2.1.5 人工解析 SSL 憑證
2.1.6 子網域名稱探索
2.1.7 GitHub
2.1.8 雲端
2.1.9 電子郵件
2.2 其他開源資源
2.3 總結

Chapter 3|拋傳—網站應用程式漏洞利用
3.1 漏洞獎勵計畫
3.2 Web 攻擊簡介——Cyber Space Kittens
3.2.1 紅隊網站應用程式攻擊
3.2.2 聊天支援系統實驗
3.3 Cyber Space Kittens 公司:聊天支援系統
3.3.1 建置您的網站應用程式攻擊主機
3.3.2 分析網站應用程式
3.3.3 網站探索
3.3.4 跨站腳本(XSS)
3.3.5 BeEF
3.3.6 Blind XSS
3.3.7 DOM 型 XSS
3.3.8 Node.js 中的進階 XSS
3.3.9 從 XSS 漏洞到突破目標
3.3.10 NoSQL 資料庫注入
3.3.11 反序列化攻擊
3.3.12 範本引擎攻擊——範本注入
3.3.13 JavaScript 和遠端程式碼執行
3.3.14 伺服端請求偽造(SSRF)
3.3.15 XML eXternal Entities(XXE)
3.3.16 進階XXE——帶外(XXE-OOB)
3.4 結論

Chapter 4|帶球—突破網路
4.1 從網路外部尋找憑證
>>>>> 進階實驗
4.2 在網路中移動
>>>>> 設置環境——實驗網路
4.3 無憑證條件下的網路滲透
4.3.1 Responder
4.3.2 更好的 Responder(MultiRelay.py)
4.3.3 PowerShell Responder
4.4 沒有憑證的使用者列舉
4.5 使用 CrackMapExec(CME)掃描網路
4.6 突破第一台主機
4.7 權限提升
4.7.1 權限提升實驗
4.7.2 從記憶體中提取明文憑證
4.7.3 從 Windows 憑證儲存中心和瀏覽器中獲取密碼
4.7.4 從 macOS 中獲取本地憑證和資訊
4.8 利用 Windows 網域環境進行攻擊
4.8.1 服務主要名稱(SPN)
4.8.2 查詢活動目錄
4.8.3 Bloodhound/Sharphound
4.8.4 橫向移動——處理移動
4.8.5 從您最初突破的主機開始橫向移動
4.8.6 使用 DCOM 橫向移動
4.8.7 雜湊傳遞
4.8.8 從服務帳戶獲取憑證
4.9 傾印網域控制站雜湊
4.10 在 VPS 上基於遠端桌面進行橫向移動
4.11 在 Linux 中實作樞紐測試
4.12 權限提升
4.13 Linux 橫向移動實驗室
>>>>> 攻擊 Cyber Space Kittens 安全網路
4.14 結論

Chapter 5|助攻—社交工程學
5.1 進行社交工程(SE)行動
5.1.1 近似網域名稱
5.1.2 如何複製身份驗證頁面
5.1.3 雙重驗證
5.2 網路釣魚
5.2.1 Microsoft Word/Excel 巨集檔案
5.2.2 非巨集 Office 檔——DDE
5.2.3 隱藏的加密載體
5.3 內部 Jenkins 漏洞和社交工程攻擊結合
5.4 結論

Chapter 6|短傳—實體存取攻擊
6.1 複製讀卡器
6.2 繞過進入點的實體工具
>>>>> LAN Turtle(lanturtle.com)
6.3 Packet Squirrel
6.4 Bash Bunny
6.4.1 突破進入 Cyber Space Kittens 公司
6.4.2 QuickCreds
6.4.3 BunnyTap
6.5 WiFi
6.6 結論

Chapter 7|四分衛突破—規避防毒軟體偵測
7.1 為紅隊行動撰寫程式碼
7.2 建立鍵盤記錄工具
7.2.1 設置您的環境
7.2.2 從原始程式碼開始編譯
7.2.3 範例框架
7.2.4 混淆
7.3 本書自訂的 Dropper
7.3.1 shellcode 與 DLL
7.3.2 執行伺服器
7.3.3 客戶端
7.3.4 設定客戶端和伺服器
7.3.5 添加新的處理常式
7.3.6 進一步練習
7.4 重新編譯 Metasploit/Meterpreter 以規避防毒軟體和網路偵測
7.4.1 如何在 Windows 中建立 Metasploit/Meterpreter
7.4.2 建立修改後的 Stage 0 載體
7.5 SharpShooter
7.6 應用程式白名單規避
7.7 程式碼洞穴
7.8 PowerShell 混淆
7.9 沒有 PowerShell 的 PowerShell
7.10 HideMyPS
7.11 結論

Chapter 8|特勤組—破解、利用和技巧
8.1 自動化
8.1.1 使用 RC 腳本自動化 Metasploit
8.1.2 Empire 自動化
8.1.3 Cobalt Strike 自動化
8.1.4 自動化的未來
8.2 密碼破解
8.3 徹底破解全部——盡您所能快速破解
>>>>> 破解 Cyber SpaceKittens NTLM 雜湊
8.4 創造性的行動
8.5 停用 PS 記錄
8.6 在 Windows 中使用命令行從網路下載檔案
8.7 從本地管理員獲取系統權限
8.8 在不觸及 LSASS 的情況下獲取 NTLM 雜湊值
8.9 使用防禦工具建置訓練實驗室和監控平台
8.10 結論

Chapter 9|兩分鐘的操練—從零變成英雄
9.1 十碼線
9.2 二十碼線
9.3 三十碼線
9.4 四十碼線
9.5 五十碼線
9.6 六十碼線
9.7 七十碼線
9.8 八十碼線
9.9 九十碼線

Chapter 10|賽後—分析報告

Chapter 11|繼續教育

致謝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30092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3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個已經在業界摸爬滾打了十多年的資深駭客(當然,是合法的),我發現很多新進的技術人員,對於「深度利用」和「權限維持」這兩個環節掌握度不夠。他們往往擅長使用 Metasploit 或 Cobalt Strike 的預設模組快速取得 Shell,但一旦環境開始加強防禦,腳步就亂了。這本《滲透測試實戰(紅隊版)》的價值就在於,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討論如何「客製化」你的工具和流程。書中探討了許多無檔案(Fileless)攻擊的進階技巧,以及如何利用 PowerShell 的深層特性來隱藏行為。我特別留意到它在講述記憶體取證對抗策略時的描述,那種細節的呈現,讓人感覺作者真的是在最近期的實戰中踩過坑、爬出來的。這本書不會直接給你一個萬能的 C2(指揮與控制)工具設定檔,而是教你「為什麼」要這樣設定,以及當防禦方採用了某種偵測機制時,你應該如何調整你的「戰術思維」。對於想要突破自己技術瓶頸的資安從業人員來說,這是一劑強心針。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圖示設計,也給了我很好的閱讀體驗。雖然技術書籍內容通常比較枯燥,但這本的圖表畫得非常清楚,特別是那些複雜的網路拓撲圖和攻擊流程圖,讓複雜的攻擊路徑一目瞭然,對於在快速閱讀時抓取核心概念非常有幫助。與市面上常見的純文字堆砌的書籍相比,這本在視覺上的用心,體現了對讀者時間的尊重。我認為它最大的貢獻,在於它將「紅隊」這個角色從傳統的「黑盒子滲透」概念中拉出來,賦予了它更像是一支專業情報單位的色彩。書中多次強調了「目標導向」的重要性,而不是單純地追求攻擊數量。例如,如何透過對目標組織的文化、組織架構進行情報分析,來制定最高效的滲透方案。這種「知己知彼」的戰略層面探討,對於想要成為領導型滲透測試顧問的人來說,是極為寶貴的軟實力養成素材。它成功地平衡了硬核技術細節與宏觀戰略部署。

评分

坦白說,剛開始翻閱這本《駭客戰術手冊 3 中文版》,我其實有點擔心翻譯的品質會影響閱讀的流暢度,畢竟資安術語的精確性非常關鍵。幸運的是,這回的譯者團隊顯然是下了苦工的,許多原本在英文版中比較晦澀難懂的技術名詞,在中文語境下都處理得相當到位,讀起來沒有那種生硬的「翻譯腔」。但拋開翻譯不談,內容本身的結構安排是它最讓我激賞的地方。它並沒有採用傳統的依賴工具列表來編排章節,而是圍繞著一個「任務目標」來展開,從偵察、初始立足點建立,到橫向移動和權限提升,整個流程就像在看一部高潮迭起的間諜電影,只是主角換成了我們這些網路安全專家。特別是關於「社會工程學」與「基礎設施部署」的章節,它強調的不是單純的釣魚郵件範本,而是如何將這些非技術層面的操作,無縫地嵌入到技術滲透的藍圖之中,這是許多初階紅隊人員常常忽略的關鍵。這讓本書的層次瞬間拉高,不再是單純的技術手冊,更像是一部關於「系統性入侵思維」的教科書,非常紮實。

评分

讀完這本《駭客戰術手冊 3 中文版》後,我的整體感受是:這本書非常「接地氣」,它跳脫了學術界對資安的理想化描述。在台灣的資安環境中,企業的安全成熟度不一,有的很先進,有的還停留在基礎防火牆階段。紅隊的任務往往需要針對不同成熟度的客戶調整戰略。這本書提供了極為彈性的思維框架,讓讀者能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例如,目標可能沒有最新的補丁,或者缺乏強大的端點防護能力),靈活地選用最合適的攻擊工具與步驟。它並沒有盲目推崇最新、最炫的零日漏洞(Zero-day),而是著重在如何有效率地利用現有資源和已知的技術弱點來達成目標。這種務實的態度,讓它在眾多資安書籍中顯得獨樹一幟。對於想在台灣的資安顧問市場站穩腳跟,並做出真正有價值的安全評估報告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的、高水準的作業範本,絕對值得推薦給所有從事滲透測試的專業人士。

评分

這本《駭客戰術手冊 3:實戰滲透測試(紅隊視角)》的中文版,光是看到封面那俐落的設計和「紅隊版」的字樣,就知道這不是什麼紙上談兵的理論書。我身為一個常年在資安界打滾的老手,接觸過不少號稱「實戰」的書籍,但往往內容深度有限,很快就讓人覺得乏味。然而,這本的編排和案例選取,確實讓人眼睛一亮。它沒有過度著墨在那些人人皆知的攻擊手法,反而更深入探討了在真實企業環境中,紅隊操作會遇到的那些「灰色地帶」與「人為障礙」。我特別欣賞它對攻擊鏈(Kill Chain)中後期階段的細膩描寫,那種如何繞過 EDR、如何進行憑證竊取,並且保持低調的技巧,真的需要長期的實戰經驗才能歸納出來。對於想從藍隊(防守方)轉往紅隊(攻擊方)的朋友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極為寫實的視角,讓你不再只是單純地想著怎麼「衝進去」,而是如何「不被發現地待在裡面」。整體來說,如果你已經熟悉基礎的滲透測試工具,並渴望提升到 APT 級別的思維架構,這本書絕對是近期內值得你投資時間啃讀的對象,它會讓你重新審視你現有的測試流程,並找到許多盲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