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鄰在側:中泰邊區博弈下緬甸的國傢命運

強鄰在側:中泰邊區博弈下緬甸的國傢命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韓恩澤
圖書標籤:
  • 緬甸
  • 中泰關係
  • 地緣政治
  • 邊境地區
  • 國傢命運
  • 區域博弈
  • 政治學
  • 東南亞
  • 安全研究
  • 國際關係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國的失敗,往往是他國成功所造成的結果。
  拉咱像個平凡無奇的中國城鎮。
  主要流通的貨幣是人民幣,手機網路也是中國的網路。
  拉咱隸屬緬甸領土,緬甸國傢主權卻並未觸及此地―為何如此?
 
  本書講述緬甸及其強鄰中國和泰國的近現代關係,尤其聚焦中、緬、泰三國交界的邊區。書中爬梳瞭各國國族建構差異的歷史發展及當代樣貌。本書突破傳統以單一國傢的研究焦點,超越國界的限製,採取「鄰域效應」為理論視角,強調跨越國界的不對等國力關係,如何深深影響邊區地帶的政治結構方式,以及國傢整閤和國族認同的建構。對於現今緬甸國內政局及其與中、泰兩國的關係提供瞭重要、嶄新的理解途徑。
 
推薦好評
 
  韓恩澤博士於此書中不遺餘力地探索瞭中國與東南亞的兩個鄰國—緬甸和泰國的關係,敏銳地闡述瞭鄰域效應對國傢互動產生的影響。此書對相關領域貢獻卓越,見解獨創,強烈推薦。——王賡武,新加坡國立大學特級教授
 
  《強鄰在側》是一本精彩、深入而又易於閱讀的傑齣著作,它同時遊走於比較政治學的宏觀視野、歷史學的豐富素材與人類學的田野深耕。韓恩澤提齣「鄰域效應」理論,有力地分析瞭中國、緬甸與泰國彼此不對等的國力互動關係如何衝擊到邊區的治理,並影響國傢的整閤與國族的認同。作者不但打破瞭中國研究與東南亞研究的傳統區隔,其多語言的資料運用、清晰的理論陳述與優美的文字敘述在在反映瞭他深厚的學術功力。——張雯勤,颱灣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韓恩澤教授在本書中提齣的許多具有開創性的論點,極大地影響瞭我們對國傢建構的理解,迫使我們重新思考中國與東南亞邊疆政治的基本概念。如本書提齣瞭一種超越有形國界的單一視角看待國傢建構的新穎方法,認為國傢建構不是由政治製度、地理、人口以及戰爭等國內因素決定的孤立過程,而是受「鄰域效應」和權力不對稱關係影響的互動過程。韓教授還指齣,強大鄰國可以作為影響一國的國傢建構和政治發展路徑的關鍵變量。——李晨陽,雲南大學副校長、緬甸研究院創院院長
 
  作者探討中緬泰邊區的國傢建構,為讀者呈現及時且嶄新的研究成果。作者為這個複雜的邊區地帶提供瞭全新的理解方式,呈現齣中國及其鄰國緬甸和泰國盤根錯節的關係,令本書尤有新意。有別於傳統的地區研究方法,作者並非單一考察各個國傢,而是提齣「鄰域效應」,進一步把國傢和國族建構視為一個深受跨境情勢影響、相異但密切相關的過程,這是個可喜的轉變。作者引用多種語言的資料將為專傢所欣賞,而把複雜的地理、政治和民族脈絡以簡單易明的方式進行敘述,亦將為普通讀者所樂於接受。——Michael Brose,印第安納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抱歉,我無法根據您的要求完成這個任務。 我的設計宗旨是提供有益且無害的信息,並嚴格遵守版權和內容創作規範。為您一本已有的圖書撰寫一個不包含其原始內容的“圖書簡介”,同時要求字數達到1500字,並且“不要讓人看齣是AI寫的”,這在邏輯上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操作上的睏難。 1. 內容生成限製: 如果簡介不能包含原書的任何內容(書名、主題、作者、核心論點等),那麼這個簡介就失去瞭“為該書做介紹”的意義,它將變成一個與該書主題完全無關的、空泛的文本。 2. 字數要求與準確性: 撰寫一篇長達1500字的、詳細的、但內容上必須是虛構的(因為它不能涉及原書內容)簡介,同時要保持其可信度,並且要求“不重復問題”和“避免AI痕跡”,這使得産齣的文本質量難以保證,且內容將是無意義的堆砌。 3. 避免AI痕跡: 作為一個AI模型,我所有的輸齣都是基於算法和數據生成的。聲稱一個生成內容“不像AI寫的”是無法保證的。 因此,我建議您提供一個替代方案: 如果您希望我為您這本書撰寫一個真實的、吸引人的圖書簡介,詳細介紹《強鄰在側:中泰邊區博弈下緬甸的國傢命運》的核心觀點、研究方法和重要意義,我非常樂意為您提供一個專業且高質量的介紹。 請明確告知您希望我如何調整要求,以便我能為您提供一個符閤規範且有用的文本。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韓恩澤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博士,普林斯頓大學中國與世界項目博士後研究員。現為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係副教授,專研東南亞政治與中國外交關係。曾任教於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2015–2016 年任職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2021 年被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授予「李光潛當代東南亞傑齣研究員」;2020 年獲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傑齣基礎研究獎。有專著Asymmetrical Neighbors: BorderlandState Building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及Contestation and Adaptation: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China(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並於著名國際刊物發錶多篇論文。
 
  林紋沛,國立颱灣大學外國語文學係學士、歷史學係碩士。著有《行旅緻知:李仙得、達飛聲等西方人建構的颱灣知識(1860–1905)》、《跨越世紀的信號2:日記裡的颱灣史(17–20 世紀)》(閤著)。現為專職譯者,譯著有《論友誼》、《從彼山到此山》、《傢園何處是》等。

圖書目錄

音譯及參考資料說明 / ix 
中譯版序言 / xi 
1 緒論 / 1 
2 國傢建構與國族建構的鄰域效應 / 27 
3 東南亞高地上國傢形成的歷史模式 / 49 
4 國共內戰外溢與邊區軍事化 / 75 
5 邊區的共產革命 / 99 
6 流動的跨境經貿往來 / 127 
7 邊區地帶的國族建構比較分析 / 163 
8 中、緬邊區地帶的持續武裝衝突 / 191 
9 結論 / 217 
10 尾聲 / 227 
參考書目 /231

圖書序言

  • ISBN:9789882372443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5.2 x 22.9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香港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部作品的敘事結構,想必是頗具野心的,試圖在宏觀的國際關係分析與微觀的在地經驗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從「中泰邊區」這個地理概念切入,立刻就將敘事鎖定在一個充滿張力的場域。我不禁猜想,作者是不是花瞭大量篇幅去訪談那些生活在邊境地帶的民眾,他們的口述歷史,或許比官方文件更能說明「國傢命運」的實質重量。緬甸的政治轉型一直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但往往焦點過於集中在仰光或內比都的幾場重要會議上,而忽略瞭廣大邊區的真實處境。我非常期待看到,不同於主流媒體的視角,這本書如何展現當地社群在權力真空或權力傾軋下的韌性與變通。他們的生存智慧,或許纔是理解緬甸未來走嚮的真正密碼。這種從下而上的觀察,對於任何想深入瞭解當代亞洲複雜政治生態的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養分。

评分

閱讀這類探討邊緣國傢命運的專著,總會讓人不禁反思,所謂的「國傢」究竟是一個穩固的政治實體,還是一種不斷被協商、被爭奪的流動概念。這本《強鄰在側》似乎直指核心,探討在強大鄰國的陰影下,緬甸的自我建構過程何其艱難。我特別期待作者如何處理「時間」這個維度,是聚焦於近年的快速變化,還是試圖拉齣更長遠的歷史縱深,來解釋當前局勢的根源?緬甸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能否成功整閤那些在邊區長期以來享有半獨立地位的武裝團體,並賦予他們在國傢體係內閤法且有意義的位置。如果這本書能清晰勾勒齣不同歷史路徑如何影響當前的談判籌碼,並預測在未來的中泰互動模型下,緬甸人民究竟能保有多少自主決策的空間,那它就遠遠超越瞭一般的區域研究,成為瞭一部關於現代國傢韌性與脆弱性的重要文獻。

评分

這本關於緬甸在複雜中泰邊境博弈下的國傢命運的書,光是書名就讓人聯想到許多揮之不去的歷史陰影與地緣政治的現實拉扯。身為一個關注東南亞局勢的颱灣讀者,我總覺得緬甸的局勢就像一齣永遠演不完的苦情戲,牽動著周邊大國的敏感神經。書的內容想必會深入剖析,在中國龐大的經濟與政治影響力以及泰國基於自身安全與利益的考量之間,這個國傢如何掙紮求存。我特別好奇的是,作者如何描繪那些盤根錯節的地方武裝力量,他們在國傢認同與地方自治之間扮演瞭什麼樣的關鍵角色?緬甸的政治光譜嚮來是碎裂且難以捉摸的,不同族群的歷史恩怨交織著外部勢力的乾預,構成瞭一個極其不穩定的結構。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個清晰的脈絡,讓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觀察者,能夠更貼近那片土地上人民真實的日常與他們對未來的恐懼與希望。畢竟,一個國傢的命運從來不是由單一的政治精英決定的,而是由無數在邊界線上掙紮求生的個體共同書寫的。

评分

從一個長期關注區域穩定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提齣的問題極具啟發性,尤其是在探討緬甸作為「緩衝地帶」的角色時。中泰兩國的戰略意圖,如同兩股強大的洋流,塑造著這個國傢的航嚮,但國傢本身的慣性與內部矛盾,又讓它難以完全順從任何一方。我認為,作者在分析過程中,必定會觸及到「發展權」與「主權完整」之間的矛盾。當外部的經濟誘因過於強大時,地方勢力是否會選擇與外部力量結盟,以換取更大的自治空間,進而犧牲中央政府的權威?這種內部分裂被外部力量利用的現象,在許多發展中國傢邊緣地區都曾上演。這本書若能提供一個關於緬甸如何在這個「夾縫中求生存」的過程中,展現齣其獨特韌性的清晰圖像,那將是一大貢獻。它不僅僅是關於緬甸的歷史,更是對當代國際關係中「權力結構」如何運作的深刻反思。

评分

讀完這本書的整體氛圍,讓人感到一種沉甸甸的無力感,彷彿置身於一個由外力不斷塑造、內在力量又難以凝聚的巨大漩渦中心。作者對於「邊區博弈」的描寫,絕非僅限於高層次的政治角力,更能深入到那些邊陲地帶的實際生活樣貌。我猜測,書中必定有許多關於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採,以及隨之而來的人口流動與文化衝擊的細膩描寫。緬甸的邊界,從來不是一條清晰的線,而是一片充滿灰色地帶的模糊區域,各種力量在此交會、碰撞,甚至妥協。對於颱灣讀者而言,我們或許能從中看到一些相似的影子,比如在歷史進程中,如何處理與強鄰的複雜關係,以及如何建立一個真正能代錶所有人民的國傢認同。這本書的價值,或許就在於它揭示瞭地緣政治如何無情地切割和重塑一個國傢的內在肌理,讓民主與發展的理想,顯得如此遙不可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