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概論-美容與健康(第三版) 

營養學概論-美容與健康(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汪曉琪
圖書標籤:
  • 營養學
  • 美容
  • 健康
  • 膳食
  • 保健
  • 飲食
  • 營養
  • 第三版
  • 教科書
  • 護膚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懂吃,就能變美變健康:6大類食物X6大營養素全圖解,從零開始學營養★★

  本書帶你建立最基礎的營養觀念,從6大類食物X6大營養素瞭解營養與生活飲食、身體健康、外在容貌的關係,進而瞭解如何製定健康均衡飲食計畫、如何吃纔能延緩老化變漂亮以及健康瘦身的飲食菜單如何設計。吃從來不難,吃得好、吃得對,讓你可以自然健康又漂亮!

本書特色

  ★學習隨時不無聊!9個闖關遊戲,動手又動腦,有吃又有玩!
  ★基礎理論實務化!頁頁穿插「營養大補帖」,分析生活常見事物背後的營養!
  ★複雜知識圖錶化!從圖錶學營養,理論圖解更好學!
  ★主題料理輕鬆做!6大主題食譜,帶你做美味、健康無負擔的餐點!
  ★6大專題好討論!每單元設計常見飲食問題,等你發揮所學迎刃而解!
  ★貼心附錶方便查!書末附上食物代換錶、食物成分資料庫重點摘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營養學概論:超越基礎,探索身心平衡的藝術 本書特色: 深入淺齣的理論闡述: 剖析人體必需營養素的生理功能、代謝途徑及缺乏或過量的影響,為讀者打下堅實的營養學基礎。 緊密結閤生活實踐: 不僅講解理論,更提供詳盡的食物營養成分分析、飲食規劃原則,以及如何解讀食品標籤,將知識轉化為日常的健康決策。 聚焦特殊族群的營養需求: 涵蓋生命週期各階段(嬰幼兒、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的營養重點,以及孕期、哺乳期、運動員等特殊生理狀態下的飲食調適。 專業領域的拓展視野: 探討臨床營養學在疾病預防與輔助治療中的角色,以及膳食補充劑的科學評估與正確使用指南。 --- 第一部分:營養學的基石與宏觀視角 第一章:營養學的範疇與歷史演進 本章首先界定營養學在現代醫學與公共衛生中的核心地位。它不僅是關於「吃什麼」,更是關於生命體如何獲取、轉化和利用物質以維持生存、生長、修復與繁殖的複雜科學。我們將追溯營養學自早期缺乏病研究到現代分子營養學的發展歷程,認識從維生素C與壞血病、碘與甲狀腺腫大等經典發現,如何逐步揭示瞭微量元素對人體調節機製的關鍵作用。 隨後,本章將引導讀者認識全球營養失衡的現狀,包括發育中國傢常見的營養不良問題(如消瘦、生長遲緩)與已開發國傢普遍麵臨的慢性病風險(如肥胖、第二型糖尿病)。這確立瞭學習營養學的迫切性和社會意義。 第二章:能量的平衡與代謝的基礎 能量是生命的引擎。本章詳述人體所需的基礎代謝率(BMR)和活動所需能量的測量方法與影響因素。我們將深入解析三大主要能量來源——碳水化閤物、脂肪和蛋白質——它們的化學結構、消化吸收過程,以及在體內如何被氧化分解以釋放ATP(三磷酸腺苷),這是細胞活動的通用能量貨幣。 同時,本章會闡述能量負平衡(體重減輕)和正平衡(體重增加)的生理機製,並探討影響能量消耗的非運動性產熱(NEAT)等隱藏因素,使讀者能更精確地管理體重。 第三章:水與膳食纖維:被忽視的兩大支柱 水在人體中的作用遠超解渴。本章專門探討水在體溫調節、溶劑、運輸介質以及細胞結構維持中的不可替代性。我們將分析體液的平衡機製,並介紹脫水的生理後果與補水策略。 膳食纖維(可溶性與不可溶性)則被視為“第七大營養素”。本章詳細說明纖維如何影響腸道菌群健康、血糖穩定性、膽固醇代謝,以及其在預防結腸直腸癌中的保護作用。我們將駁斥傳統上將纖維視為無用物質的觀點,強調其在消化係統健康中的核心地位。 --- 第二部分:宏量營養素的深度解析 第四章:碳水化閤物:結構、分類與血糖控製 碳水化閤物是主要的能量來源,但其對血糖的影響差異巨大。本章細緻區分單醣、雙醣、寡醣和多醣的化學特性。重點在於解釋澱粉的直鏈與支鏈結構如何影響其消化速度。 本章引入「升糖指數」(GI)和「升糖負荷」(GL)的概念,並闡述胰島素在葡萄糖進入細胞過程中的調控作用。對於預防代謝癥候群,理解如何選擇低GI食物至關重要。 第五章:脂肪:結構、功能與必需脂肪酸 脂肪被誤解最深,但其生物功能極為廣泛。本章從結構入手,解析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區別,特別關注反式脂肪的危害。 核心內容聚焦於必需脂肪酸——亞麻油酸(Omega-6)和α-亞麻油酸(Omega-3)。我們將探討它們作為細胞膜結構組件、神經傳導物質前體(如EPA和DHA)的重要性,並比較不同油脂來源的健康益處。此外,膽固醇的閤成、運輸(LDL與HDL的區分)及其在心血管健康中的角色將被深入探討。 第六章:蛋白質與胺基酸:生命的結構與調節者 蛋白質是構成酶、激素、抗體和組織結構的基本物質。本章詳述二十種標準胺基酸的分類(必需、非必需、條件必需)及其獨特的側鏈化學性質。 關鍵概念包括「生物價值」(BV)和「蛋白質消化率校正的胺基酸分數」(PDCAAS),這些指標用於評估不同食物蛋白質的質量。本章還會討論蛋白質在體內氮平衡中的意義,以及過量蛋白質攝入對腎臟和骨骼健康的潛在影響。 --- 第三部分:微量營養素的精密調控 第七章:水溶性維生素:代謝的輔酶與抗氧化網絡 本章涵蓋B群維生素(如硫胺素、核黃素、菸鹼酸、葉酸、維生素B12)和維生素C。我們將強調這些維生素作為多種關鍵代謝反應中「輔酶」的角色,例如B群維生素在剋氏循環和三羧酸循環中的催化作用。 特別關注葉酸與B12在DNA閤成和同型半胱胺酸代謝中的協同作用,這對預防神經管缺陷和心血管疾病至關重要。維生素C作為強效水溶性抗氧化劑的功能也將被詳細闡述。 第八章:脂溶性維生素:儲存、調節與毒性風險 維生素A、D、E、K是脂溶性維生素,它們的吸收依賴於脂肪,且容易在體內積纍。本章分析: 維生素A(視黃醇): 在視覺週期、細胞分化和免疫功能中的作用。 維生素D(骨鈣素的調節者): 探討其作為類固醇激素前驅物,對鈣磷恆定、骨骼健康和免疫調節的新興研究。 維生素E(膜的保護者): 作為主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劑,保護細胞膜免受自由基攻擊。 維生素K: 在血液凝固級聯反應和骨骼蛋白質(如骨鈣素)的羧化作用中的關鍵性。 第九章:礦物質的平衡與細胞內訊號傳導 礦物質被分為巨量礦物質(如鈣、磷、鎂、鈉、鉀)和微量礦物質(如鐵、鋅、硒、銅、碘)。 鈣和磷的平衡機製是本章的重點,涉及副甲狀腺素和降鈣素的精密調控。鎂在超過300種酶促反應中的參與,特別是能量生成和神經肌肉興奮性方麵的作用將被詳述。對於鐵,本章會探討其在血紅素閤成中的重要性,以及鐵缺乏性貧血的鑑別診斷與治療原則。 --- 第四部分:生命週期與特殊營養需求 第十章:生命早期的營養:從懷孕到學齡前 本章關注生命初期對營養素的極高需求。懷孕期間的葉酸、鐵和碘的補充,直接影響胎兒的神經係統和骨骼發育。我們將探討母乳與配方奶的營養組成差異,並分析嬰兒期快速成長對蛋白質和必需脂肪酸的特定要求。 第十一章:青春期、成人期與健康老化 青春期是第二個快速生長階段,需要足夠的鈣和能量以支持骨骼和肌肉的發育。成人期則轉嚮體重管理與慢性病預防。 邁入老年期後,營養吸收效率下降,但能量需求可能降低。本章重點討論老年人麵臨的挑戰,包括肌少癥(Sarcopenia)的預防,強調蛋白質攝取量的適當性,以及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的補充必要性。 第十二章:運動營養學:錶現、恢復與體能優化 運動營養學將營養原則應用於提高運動錶現。本章將分析不同運動類型(耐力性與爆發性)對能量係統的依賴性。我們將詳細說明運動前後的碳水化閤物補充策略(醣原儲備)、蛋白質的「窗口期」攝入,以及水閤作用(Hydration)對防止錶現下降的決定性影響。 --- 第五部分:應用營養學與公共衛生 第十三章:營養評估的工具與方法 科學的營養乾預必須基於準確的評估。本章介紹四層次的營養評估法: 1. 膳食迴顧: 飲食史、食物頻率問捲(FFQ)的設計與局限性。 2. 人體測量學: BMI、腰圍、皮下脂肪測量的標準化應用。 3. 生化指標: 血液和尿液中營養素濃度、代謝產物的分析(如血清白蛋白、轉鐵蛋白、維生素D水平)。 4. 臨床評估: 體格檢查中營養缺乏的外部跡象。 第十四章:疾病與營養治療(臨床營養學導論) 本章探討營養在管理特定疾病中的輔助角色。例如,糖尿病患者的總碳水化閤物控製和纖維攝入;腎臟病患者的蛋白質與磷限製;以及炎癥性腸病(IBD)期間的營養支持策略。我們將介紹經腸道營養(管灌)和腸道外營養(靜脈輸液)的基本指徵與配方選擇。 第十五章:食品科學與營養標示的解讀 在充斥著加工食品的現代社會,辨識資訊至關重要。本章教導讀者如何精確解讀食品營養標籤,區分「良好來源」、「高含量」等術語的法規定義。同時,我們將探討食品加工技術(如烹飪、冷凍、添加劑使用)對營養素生物利用率的影響,指導消費者做齣更有益健康的選擇。 --- 結語:邁嚮預防醫學的營養實踐 營養學是實踐預防醫學的最前線。本書旨在培養讀者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使其能區分基於實證的科學證據與流傳的營養迷思,從而建立一套科學、可行且符閤個人化需求的健康飲食模式。最終目標是將營養知識內化為一種生活哲學,實現長期的身心健康與活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汪曉琪


  耕莘專校專任教師

宋威徹

  琪威國際美容營養研究中心 主任

圖書目錄

Chapter1
營養是飲食健康的關鍵

1-1 從產地到餐桌的營養學
1-2 食物與食品的迷思
1-3 營養素的分類與生理功能
1-4 食物的分類與營養價值
1-5 營養失衡的健康危機
1-6 營養不良涵蓋營養不足與過剩
1-7 飲食是健康老化的基礎

Chapter2
健康飲食從認識六大類食物開始

2-1 臺灣每日飲食指南與食物代換
2-2 全榖雜糧類
2-3 豆魚蛋肉類
2-4 蔬菜類
2-5 水果類
2-6 乳品類
2-7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2-8 各國每日飲食指南

Chapter3
六大類營養素的生理功能與應用

3-1 醣類的分類與生理功能
3-2 脂質的分類與生理功能 101
3-3 蛋白質的分類與生理功能 111
3-4 維生素的分類與生理功能 120
3-5 礦物質的分類與生理功能 129
3-6 水的生理功能與代謝 138
3-7 食物的消化、吸收與代謝 142
3-8 營養素攝取量的標準 151

Chapter4
健康均衡飲食計畫

4-1 如何計算每日所需的熱量 162
4-2 建構我的健康餐盤及飲食指標 168
4-3 素食的營養建議 177
4-4 食材選購、保存與製備 184
4-5 健康飲食趨勢解析 193

Chapter5
美容營養學實務應用

5-1 關於皮膚,你該知道的事
5-2 美麗肌膚不等於健康肌膚
5-3 從皮膚健康談老化
5-4 延緩老化的飲食型態
5-5 逆齡餐桌一日菜單設計
5-6 美髮與美甲的營養保健
5-7 問題皮膚的飲食建議

Chapter6
體重管理營養學實務

6-1 關於熱量,你應該知道的事
6-2 肥胖危機與體位評估
6-3 健康減重與學習減肥法
6-4 減肥飲食知多少
6-5 低熱量均衡飲食

Chapter7
附錄

7-1 食物代換錶
7-2 食物成分資料庫重點摘錄
7-3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
7-4 上限攝取量
7-5 參考文獻

各章學習評量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280946
  • 叢書係列:大專美容
  • 規格:平裝 / 342頁 / 19 x 26 x 1.7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三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說真的,颱灣市麵上的保健食品資訊爆炸,光是看網路上那些廣告,每個人都說自己的產品是萬靈丹,搞得消費者團團轉。我會想買這本,其實是想建立一個「有依據」的觀念,而不是人雲亦雲。這本書最讓我驚豔的是它對於「功能性營養素」的探討深度。它不像有些書隻會籠統地說某種維生素好,而是會深入剖析其在人體內的確切作用機製,甚至會提到近期的臨床研究發現,這點非常實用。舉例來說,它對腸道菌相和精神健康的關聯性介紹得非常到位,不隻是提到益生菌的重要性,還會解釋為什麼某些特定的菌株會產生特定的代謝產物,進而影響情緒調節。這種科學證據和實務連結的平衡掌握得非常好,讓我對日常飲食的選擇,從「好像吃這個比較健康」轉變為「我清楚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吃」。對於想精準保養的讀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的知識框架,絕對是比那些浮誇的行銷文案要可靠得多。

评分

我個人是那種比較注重「實操性」的讀者,光是知道理論,迴傢還是不知道怎麼動手做,那也是白搭。這本書在將理論轉化為生活實踐這一塊,做得可圈可點。它不隻是停留在「多吃蔬果」這種老生常談,而是會提供不同生活情境下的飲食建議。比如,針對輪班工作者的營養策略,或是麵對高壓工作時,身體需要的特定營養素補充方案,都有很具體的建議。我特別喜歡它在介紹「烹調方式」對營養素保留的影響這部分,講得非常細緻,像是水煮、清蒸和油炒,哪種方式最能保留水溶性維生素,或是加熱後油脂的變化,這些細節對每天下廚的人來說,都是非常實用的知識點。這本書讓我對「吃」這件事有瞭更細膩的體察,不再是單純的填飽肚子,而是一種主動的、有策略的身體管理。

评分

從學術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教科書的更新速度相當令人滿意。營養學是個不斷發展的領域,舊的觀念隨時可能被新的研究推翻。我翻閱瞭一下章節結構,發現它並沒有停留在幾十年前的舊標準,而是融入瞭許多近年來醫學界熱議的新議題,例如細胞自噬(Autophagy)與營養素的交互作用,以及慢性發炎與飲食的關聯性。這錶示編撰團隊對學術前沿的掌握度很高,讓讀者不會學到過時的知識。更棒的是,它在處理爭議性話題時,態度是謹慎且客觀的,不會武斷地下結論,而是呈現不同觀點,引導讀者自己去判斷,這種學術嚴謹性,非常符閤一本專業導論書籍該有的風範。這對於想在未來往相關領域深造,或是需要與專業人士溝通的讀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訓練。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有質感,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挺紮實的。翻開內頁,排版真的很用心,字體大小適中,讓人讀起來很舒服,不會有那種眼睛容易疲勞的感覺。而且,圖文並茂這一點我很欣賞,很多專業名詞都有配上清晰的圖解或是流程圖,這對我這種初學者來說,簡直是救星。以往看其他營養學的書,常常是一堆文字,看得我頭昏腦脹,但這本不一樣,它懂得怎麼把複雜的知識視覺化,讓人能很快抓到重點。尤其是一些關於食物成分的分析圖錶,做得非常直觀,一眼就能看齣不同食材的營養素分佈差異。對於想要打好基礎,又不想被厚重文字壓垮的人來說,光是閱讀體驗這一關,它就已經遠遠勝齣許多同類書籍瞭。作者在內容的鋪陳上,也很有條理,從最基礎的營養素介紹,到後續的代謝途徑,都是一步一步引導讀者深入,讓人感覺學習的過程是層層遞進,而不是突然被丟進一個深水區。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對我這種非本科係齣身的人來說,簡直是太友好瞭。雖然內容專業,但作者的文字功底很厲害,總能用一種平易近人,甚至帶點幽默感的方式來解釋複雜的生化過程。它讀起來的感覺,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耐心地在你旁邊講解,而不是一本冰冷的、充滿術語的參考書。例如,在解釋胺基酸代謝路徑時,它會用生活化的比喻來幫助記憶,而不是直接丟齣一長串的化學式。這種「說人話」的能力,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心理門檻,讓我即使在比較疲憊的時候也能保持閱讀的熱情。對於想自學營養學,但又害怕被那些拗口的學術詞彙勸退的人,我強烈推薦這本,它成功地在學術深度和閱讀樂趣之間,找到瞭絕佳的平衡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