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搞定 基礎刑法(3版)

一本搞定 基礎刑法(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奧立夫
图书标签:
  • 刑法
  • 基础刑法
  • 教材
  • 法学
  • 法律
  • 考研
  • 一本搞定
  • 犯罪
  • 刑罚
  • 案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特色

  ●收錄大量題目(及考生大量的錯誤)、圖表及口訣,可以考前抱佛腳,也可以體系建構。
  ●用字淺顯,內容精要,並提供作者信箱與IG帳號,不懂也讓你問到懂!
  ●雲端增補新資料及大量的電子題庫,並提供手機及線上閱覽之方式,無論在何時何地皆可練習與複習!
 
刑法学基础理论与实践:精要解析与前沿探讨 一本深入剖析刑法核心概念、体系结构与前沿争议的权威著作,旨在为法律学生、司法实务工作者及关注刑法前沿的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框架。 本书以严谨的学理建构和敏锐的现实关怀为基石,系统梳理了刑法学的基本原理,同时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新挑战与司法实践中的新动态,力求在宏观理论与微观适用之间搭建起坚实的桥梁。全书内容涵盖刑法的基石——犯罪构成要件的精细化解构,到复杂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界限辨析,再到刑罚裁量与当代刑法功能的深层反思。 --- 第一部分:刑法学的理论基石与规范结构 本部分聚焦于刑法学的哲学基础、历史演进及其在当代法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我们首先探讨了刑法的本质、功能与价值取向,着重分析了刑法在社会治理中所扮演的“最后的壁垒”角色,以及如何平衡刑法的谦抑性与有效性。 1.1 刑法基础理论的重构 刑法的价值体系: 详细阐述了刑法所追求的法益保护、社会秩序维护与个体权利保障之间的张力与和谐。重点讨论了刑法谦抑原则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刑法介入的必要性阈值判断标准。 刑法的基本原则: 深入解析了罪刑法定原则(Nulla Poena Sine Lege)的各个层面——溯及力禁止、明确性要求与类推禁止。结合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对模糊罪名的解释争议,论证了严格法定原则的当代价值。 刑法体系的结构分析: 引入德国学界关于犯罪论体系的经典争论(三阶层理论与因果反应论的对比),并着重探讨了我国刑法体系中,犯罪构成要件、违法性与有责性在理论构建中的具体功能与相互关系。 1.2 犯罪构成要件的精细化分析 犯罪构成要件是刑法适用的核心环节,本书投入大量篇幅进行细致的剖析。 客观构成要件: 重点解析了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除了传统的“条件说”及其修正,本书还引入了相当因果理论在复杂并发原因情境下的应用,并探讨了行为与结果之间关联性的司法证明标准(如“高度可能性”标准)。同时,对实行行为的界定,特别是对于不作为犯(作为义务的来源与范围)的认定,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主观构成要件的深化: 区分故意(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与过失的层次。特别关注了“认知”与“意欲”在不同故意形态中的比例关系。对于过失,则细致区分了自信过失与疏忽过失,并探讨了刑法中“应予注意的义务”的具体内容和违反程度。 --- 第二部分:违法性与有责性:阻却事由的边界与张力 本部分着眼于行为人行为的社会评价,探讨何种情况下,行为虽然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但因具备阻却事由而不被评价为犯罪。 2.1 违法性的判断与正当化事由 正当防卫的现代阐释: 严格区分了“对现有不法侵害的防卫”与“对未来可能侵害的预防”。在探讨防卫限度时,重点分析了“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认定标准,特别是引入“防卫意识”在主观方面的要求,并对比了防卫过当与一般防卫过当的理论区别。 紧急避险的价值衡量: 详细比较了刑法中的“法益衡量”在紧急避险中的应用。关注点集中于“危险的来源”和“避险目的的合法性”,并深入分析了“不得避险的情况”(如无法期待的行为人)。 2.2 有责性的核心要素与限制 有责性是判断行为人是否应对其违法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关键。 责任能力: 结合精神病司法鉴定实践,探讨了责任能力的划分标准(完全无责任能力、限制责任能力、完全责任能力)的科学性与司法操作性。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界限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反思。 期待可能性与责任阻却事由: 重点分析了期待可能性在刑法中的理论地位,探讨了在胁迫、教唆等特定情境下,行为人是否具有“不犯罪”的期待可能性。对“不可抗力”与“认知错误”(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在有责性判断中的具体作用进行了辨析。 --- 第三部分:未完成形态、共同犯罪与特殊犯罪形态 本部分从行为的历程角度,考察犯罪的既遂与未遂,并深入剖析了多人共同实施犯罪的行为构造。 3.1 犯罪未遂的认定与处罚 着手与犯罪中止: 明确界定了“着手实施犯罪”的客观标准,尤其针对网络犯罪和组织犯罪中的“着手”界定难点。详细分析了自动中止的“自动性”要件,即行为人停止犯罪是出于自由意志还是外部因素的干预。 3.2 共同犯罪的理论构建 主犯与从犯的区分: 采用“犯意提起、组织策划、实际控制”等多元标准来界定主犯的地位。对于教唆犯和帮助犯,着重讨论了其故意范围与实行犯的犯罪形态之间的关系。 犯罪形态的延伸: 探讨了犯罪集团的认定标准,以及在集团犯罪中,共犯人之间故意内容不一致(如“以暴制暴”的共同认识)的处理原则。 --- 第四部分:刑罚论的当代困境与发展方向 本部分从刑法整体的价值实现层面,探讨刑罚的理论基础、具体适用以及对现代社会挑战的回应。 4.1 刑罚目的的多元化视角 经典理论的再审视: 对报应理论、一般预防理论(特别是个别预防)的现代意义进行了批判性继承。 刑罚的个别化考量: 聚焦于量刑裁量,探讨了如何将被害人因素、悔罪表现、社会危害程度等融入到精确的量刑幅度内。重点分析了量刑建议制度在实践中的效果与局限。 4.2 当代刑法面临的重大挑战 经济犯罪与公司刑事责任: 探讨了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如何将抽象的法人行为归责于具体的自然人,以及对“单位犯罪”的理论反思。 技术发展对刑法的冲击: 针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滥用等新兴领域,分析了传统刑法概念(如故意、行为)在面对虚拟化、去中心化犯罪时的适应性挑战,并提出了应有的立法应对方向。 本书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严谨的论证逻辑和对司法实践的深刻洞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立体、富有前瞻性的刑法学认知地图,是深入理解当代刑法体系的必备参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奧立夫


  一位愛死網紅olive(ig:and_olive_)並於台北大學畢業的實務工作者,擔任公職、研究所刑事法講師,並與學員互相傷害至今,常對學生說:「考試最大的秘密就是分數高的上榜 分數少的落榜」、「你們知道嗎,在課堂上的60秒,非洲就過了一分鐘了,還不珍惜時間嗎?」

图书目录

本書簡介 ‧01
使用方法 ‧03

Chapter 1 刑法基本理論 ‧1-1
Section 1 罪刑法定原則 ‧1-3
壹、前言 ‧1-3
貳、罪刑法定原則之實質內涵 ‧1-4
Section 2 構成要件理論 ‧1-13
壹、行為(刑法上有意義之行為) ‧1-13
貳、構成要件 ‧1-15
參、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 ‧1-23
Section 3 刑法犯罪型態及名詞解釋 ‧1-32
壹、犯罪型態 ‧1-32
貳、名詞解釋(§10) ‧1-39
Section 4 刑法之空間效力 ‧1-44
專 論 實例題寫作方法
  —以故意作為既遂犯為例 ‧1-51
壹、解題三步驟 ‧1-51
貳、解題小叮嚀 ‧1-67

Chapter 2 違法性 ‧2-1
Section 1 概說 ‧2-3
Section 2 正當防衛(§23) ‧2-5
Section 3 緊急避難(§24) ‧2-22
Section 4 依法令行為(§21) ‧2-35
壹、現行犯逮捕(刑法§21 Ⅰ + 刑訴法§88) ‧2-36
貳、自助行為(刑法§21 Ⅰ + 民法§151) ‧2-39
參、父母懲戒權(刑法§21 Ⅰ + 民法§1085)附論教師懲戒權 ‧2-40
肆、依上級公務員命令之職務行為(§21 Ⅱ) ‧2-42
Section 5 業務正當行為(§22) ‧2-45
Section 6 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 ‧2-48
壹、被害人承諾(同意)、可推測承諾(同意) ‧2-48
貳、可罰違法性 ‧2-53

Chapter 3 有責性 ‧3-1
Section 1 概說 ‧3-3
Section 2 罪責要素 ‧3-5
壹、責任能力 ‧3-5
貳、不法意識 ‧3-6
參、罪責故意或過失(罪責型態) ‧3-6
肆、期待可能性 ‧3-7
Section 3 原因自由行為 ‧3-9

Chapter 4 過失犯及不作為犯 ‧4-1
Section 1 過失犯 ‧4-3
壹、過失 ‧4-3
貳、信賴原則 ‧4-13
專 論 業務過失及新舊法比較問題 ‧4-16
壹、業務過失概念 ‧4-16
貳、新舊法比較問題 ‧4-20
Section 2 不作為犯 ‧4-21
壹、不作為 ‧4-21
貳、不純正不作為犯於客觀構成要件的特別要件(不成文構成要件要素) ‧4-23
參、特殊的阻卻違法事由:義務衝突 ‧4-28

Chapter 5 未遂犯 ‧5-1
Section 1 犯罪流程 ‧5-3
Section 2 預備犯與普通未遂(§25) ‧5-5
Section 3 不能未遂(§26) ‧5-12
壹、重大無知理論 ‧5-13
貳、具體危險說 ‧5-13
Section 4 中止未遂(§27) ‧5-19
壹、中止未遂(中止犯)(§27 Ⅰ前段) ‧5-19
貳、準中止犯 ‧5-28

Chapter 6 正犯與共犯 ‧6-1
Section 1 正犯與共犯 ‧6-3
Section 2 正犯(直接、間接、共同) ‧6-5
壹、間接正犯 ‧6-5
貳、共同正犯(§28) ‧6-9
專 論 加重結果犯與加重結果犯之共同正犯 ‧6-19
壹、加重結果犯 ‧6-19
貳、加重結果犯之共同正犯 ‧6-22
Section 3 共犯(教唆犯、幫助犯) ‧6-42
壹、教唆犯(§29) ‧6-43
貳、幫助犯(§30) ‧6-50
專 論 連鎖共犯及必要參與犯 ‧6-57
壹、連鎖共犯 ‧6-57
貳、必要參與犯(必要共犯) ‧6-61

Chapter 7 錯誤論 ‧7-1
Section 1 構成要件錯誤 ‧7-3
壹、前言 ‧7-3
貳、一般構成要件要件錯誤 ‧7-3
參、客體錯誤及打擊錯誤 ‧7-4
肆、因果歷程錯誤 ‧7-14
Section 2 禁止錯誤 ‧7-20
Section 3 阻卻違法事由錯誤 ‧7-23
Section 4 其他錯誤 ‧7-32
壹、包攝錯誤 ‧7-32
貳、空白構成要件錯誤 ‧7-32
參、反面錯誤 ‧7-33
肆、不純正不作為犯之錯誤 ‧7-36

Chapter 8 總則其他考點 ‧8-1
Section 1 客觀處罰條件(或稱客觀可罰性條件) ‧8-3
Section 2 競合(罪數) ‧8-6
壹、第一步驟:區別行為數 ‧8-6
貳、第二步驟:區別法益選擇競合類型 ‧8-8
Section 3 刑罰論 ‧8-12
壹、法定刑 ‧8-13
貳、處斷刑 ‧8-15
參、宣告刑 ‧8-22
肆、執行刑 ‧8-23
伍、保安處分(§§86 ~ 99) ‧8-35
陸、追訴權時效(§§80 ~ 83)與行刑權時效(§§84 ~ 85) ‧8-38
Section 4 沒收 ‧8-41
壹、違禁物沒收、犯罪物沒收(狹義沒收、一般沒收) ‧8-42
貳、利得沒收審查 ‧8-47
參、沒收之宣告(§§40 ~ 40-2) ‧8-54

Chapter 9 生命身體罪章 ‧9-1
Section 1 殺人罪章 ‧9-3
壹、普通殺人罪(§271) ‧9-3
貳、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272) ‧9-6
參、義憤殺人罪(§273) ‧9-9
肆、生母殺嬰罪(§274) ‧9-11
伍、加工自殺罪(§275)=受囑託或得承諾之殺人罪(§275 Ⅰ)+ 教唆或幫助自殺罪(§275 Ⅱ) ‧9-14
陸、過失致死罪(§276) ‧9-18
專 論 所知所犯公式 ‧9-20
①減輕與基本構成要件發生錯誤 ‧9-20
②加重與基本構成要件發生錯誤 ‧9-21
③具排斥形式的構成要件之間發生錯誤 ‧9-21
Section 2 傷害罪章 ‧9-23
壹、普通傷害罪(§277) ‧9-23
貳、重傷罪(§278) ‧9-26
參、聚眾鬥毆罪(§283) ‧9-30
肆、妨害幼童發育罪(§286) ‧9-33
伍、過失致傷罪(§284) ‧9-34
Section 3 遺棄罪章 ‧9-35
壹、無義務者遺棄罪(§293)、違背義務者遺棄罪(§294) ‧9-35
貳、阻卻遺棄罪事由 ‧9-42
專 論 生命、身體罪章主觀故意之認定 ‧9-45
壹、傷害、重傷、殺人之區別 ‧9-45
貳、遺棄與殺人 ‧9-46

Chapter 10 自由、名譽、秘密、性自主罪章 ‧10-1
Section 1 自由 ‧10-3
壹、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302) ‧10-3
貳、強制罪(§304) ‧10-7
參、恐嚇危安罪(§305) ‧10-13
肆、侵入住居罪(§306) ‧10-15
伍、違法搜索罪(§307) ‧10-18
Section 2 性自主 ‧10-20
壹、強制性交罪(§221)、強制猥褻罪(§224) ‧10-20
貳、加重強制性交罪(§222)、加重強制猥褻罪(§224-1) ‧10-27
參、乘機性交猥褻罪(§225)、強制性交猥褻罪之加重結果犯(§226)、強制性交猥褻等罪之殺人重傷害之結合犯(§226-1 Ⅰ) ‧10-34
肆、準強制性交猥褻罪(§227) ‧10-41
伍、利用權勢性交猥褻罪(§228) ‧10-46
Section 3 名譽、秘密 ‧10-49
壹、公然侮辱罪(§309)、誹謗罪(§310) ‧10-50
貳、妨害書信秘密罪(§315) ‧10-57
參、妨害秘密罪(315-1)、加重妨害秘密罪(315-2) ‧10-57
肆、洩漏業務上知悉他人秘密罪(§316) ‧10-66

Chapter 11 財產罪章 ‧11-1
Section 1 竊盜與搶奪罪 ‧11-3
壹、竊盜(佔)罪(§320) ‧11-3
貳、搶奪罪(§325) ‧11-11
參、加重竊盜罪(§321)、加重搶奪罪(§326) ‧11-15
專 論 加重竊盜罪之性質 ‧11-18
Section 2 詐欺、侵占與背信罪 ‧11-29
壹、詐欺罪(§339)、收費設備詐欺罪(§339-1)、自動付款設備詐欺罪(§339-2)、加重詐欺罪(§339-4) ‧11-29
貳、普通侵占罪(§335)、公務或公益侵占罪(§336 Ⅰ)、業務侵占罪(§336 Ⅱ)、侵占遺失物罪(§337)、背信罪(§342) ‧11-47
Section 3 強盜、恐嚇、擄人勒贖 ‧11-57
壹、普通強盜罪(§328)、加重強盜罪(§330)、強盜結合罪(§332) ‧11-58
貳、恐嚇取財罪(§346) ‧11-76
參、擄人勒贖罪(§347)、擄人勒贖結合罪(§348)、準擄人勒贖罪(§348-1) ‧11-80
Section 4 重利、贓物與毀損罪 ‧11-88
壹、重利罪(§344)、加重重利罪(§344-1) ‧11-88
貳、贓物罪(§349) ‧11-93
參、毀損文書罪(§352)、毀損建築物(礦坑、船艦)罪(§353)、毀損器物罪(§354) ‧11-97

Chapter 12 國家罪章 ‧12-1
Section 1 瀆職罪 ‧12-3
壹、不違背職務受賄罪(§121)、違背職務受賄罪及行賄罪(§122)、準受賄罪(§123) ‧12-3
專 論 職務上之行為? ‧12-11
貳、公務員圖利罪(§131) ‧12-14
參、洩漏國防以外秘密罪(§132) ‧12-17
肆、不純正瀆職罪(§134) ‧12-20
Section 2 妨害公務罪(§135)、侮辱公務
員罪(§140) ‧12-22
壹、妨害公務罪(§135) ‧12-22
貳、侮辱公務員罪(§140) ‧12-25
Section 3 妨害投票罪 ‧12-29
壹、投票受賄罪(§143)、投票行賄罪(§144) ‧12-29
貳、妨害投票正確結果罪(§146) ‧12-31
Section 4 脫逃罪 ‧12-33
壹、脫逃罪(§161) ‧12-33
貳、縱放或便利脫逃罪(§162)、公務員縱放或便利脫逃罪(§163) ‧12-35
Section 5 藏匿人犯或使之隱避、頂替罪、湮滅證據罪 ‧12-38
壹、藏匿人犯罪或使之隱避、頂替罪(§164) ‧12-38
貳、湮滅證據罪(§165) ‧12-40
Section 6 偽證、誣告罪 ‧12-43
壹、偽證罪(§168) ‧12-43
貳、誣告罪(§169)、未指定犯人誣告罪(§171) ‧12-49
Section 7 其他(請參閱第壹拾貳章增補資料)

Chapter 13 社會罪章 ‧13-1
Section 1 公共安全 ‧13-3
壹、放火罪、失火罪(§§173~175) ‧13-3
貳、妨害交通罪(§§183~185-4) ‧13-10
參、公共危險罪之特別類型(§§186~194) ‧13-27
Section 2 公共信用 ‧13-37
壹、有形偽(變)造 ‧13-37
貳、無形偽造 ‧13-44
Section 3 社會風俗 ‧13-53
壹、引誘容留媒介性交罪或猥褻以營利罪(§231)、圖利強制使人性交猥褻罪(§231-1) ‧13-53
貳、公然猥褻罪(234)、散布播送販賣猥褻物品罪(235) ‧13-56
參、通姦罪(舊刑§239)、和誘罪(§240)、略誘罪(§241) ‧13-59
Section 4 其他(請參閱第壹拾參章增補資料)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261955
  • 叢書系列:一本搞定系列
  • 規格:平裝 / 752頁 / 17 x 23 x 3.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3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三版序

  大家好,我是買不到PS5以及XSX的奧立夫。距離上次的改版也已經兩年了,不僅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形態,連法律及實務見解,都變更了不少,許多題目也需要「舊題新解」。這次改版便是著重於此,並收錄了109-110年度的精選例題,也將讀者所回饋,較難理解的內容或錯字予以改寫,特別感謝編輯們紮實的校稿意見,雖然顧及本書的調性,無法全數採納,但多虧你們的慧眼,才使本書得以改進許多缺失。

  由於公務的忙碌,讓本書的改版延宕許久,甚至曾有放棄的念頭,但看到過去輔考的學員現已獨當一面,以及讀者們的正向鼓勵,我就覺得寫作很有意義。這邊我要說個小秘密,奧立夫的圖像雖然跟我本人長的差不多,卻不是我畫的,當時手繪的學員,今年即將成為人妻啦~容許我在這個版面,為最美麗的新娘獻上祝福。

  最後我要感謝My best friend 豬豬,還有出版社的包容,以及網路上所有對本書的正反評價,多虧你們,這醜小孩才能平安長成三歲,願大家考試順利,世界和平!

奧立夫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基礎刑法》修訂到第三版,對於法律系的學生來說,簡直是期中考或期末考前的救命仙丹啊!我記得我第一次翻開法學教科書的時候,那些密密麻麻的條文和複雜的學說爭議,看得我頭昏眼花,簡直像在看天書。但這本不一樣,作者在介紹基本概念時,總是能用非常白話、貼近生活案例的方式來解釋,像是在跟你聊天一樣,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者在宣講。特別是關於刑法總則中的構成要件該當性那塊,很多教科書光是文字敘述就讓人掉進去,但這本書居然能把主觀故意、過失的判斷標準,用圖表輔助,加上實際的司法判例去印證,讓我這個本來對「抽象危險」概念摸不著頭緒的人,突然間茅塞頓開。而且,它還會很貼心地補充一些近年的實務見解變化,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刑法不是死知識,它會隨著社會脈動在進步的。讀完後,那種對刑法理論輪廓的掌握感,是其他參考書給不了的。

评分

說真的,市面上很多刑法書都是把法條解釋得落落長,讀完一遍,感覺自己好像讀完了一本厚厚的法律辭典,但閉上書本,腦中還是一片空白。這本《基礎刑法》,我覺得它在「脈絡化」上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會讓你覺得刑法是一堆零散的規定,而是讓你看到刑法是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特別是在介紹「罪責」的部分,它很細膩地處理了「原因自由行為」這個超級難點。它不是直接拋出結論,而是先從限制責任能力的各種情況講起,層層遞進,最後才帶到原因自由行為的特殊性。這種由淺入深,不斷強化邏輯鏈條的寫法,讓我體會到,法律學習的樂趣不在於背了多少條文,而在於理解了這些條文是如何相互支持,共同構建出國家刑罰權的邊界。對於希望真正「理解」刑法而非「死記」刑法的人來說,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是極為重要的資產。

评分

我對法學用書的要求一直很高,不只要內容正確,排版和可讀性也是一大考量。這本第三版在視覺呈現上,我認為比前幾版進步了很多。它大量使用了不同的字體大小和粗細來區分「核心法條」、「學說爭議」和「實務見解」,這讓我在複習時可以很快地鎖定重點,不用把整段文字從頭到尾掃描一遍。舉個例子,它在論述「過失」的概念時,將「客觀注意義務」和「主觀預見可能性」的標準分開論述,並且在論述完畢後,用一個小框框總結了「實務對過失的寬嚴判斷趨勢」。這種排版上的巧思,極大地提升了閱讀效率。對於像我這種需要兼顧學業、打工,時間零碎的讀者來說,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核心論點,這本書的設計功不可沒。它讓枯燥的刑法學習變成了一種更有效率的知識吸收過程,而不是一場意志力的考驗。

评分

我必須承認,我對法學的理解速度比較慢,尤其對德日法系那種嚴謹的思辨結構有點難以適應。這本第三版的《基礎刑法》,在文字的編排上做了非常用心的調整,讓我覺得它更像是一本「教學用書」而非「純粹的學術專論」。它最大的優點是大量的「術語釋義」和「概念對比」。舉例來說,它在解釋「不作為犯」和「作為犯」的區別時,不只是翻譯德文原義,還清楚地列出台灣學界主流的兩種學說在認定上的細微差別,並且在段落末尾用粗體字總結核心觀念。這對於經常在不同學說之間迷失方向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個人在準備實務見解的口試時,常常會被問到一些細節的定義,這本書裡的解釋,精確度非常高,能讓你在回答時顯得底氣十足,充滿自信,完全不像是在背誦。

评分

說實話,坊間的刑法參考書汗牛充棟,每本都說自己最深入、最完整,但讀久了總覺得少了點「溫度」和「實戰性」。這本《基礎刑法》的厲害之處,在於它很注重「體系建構」的訓練。很多同學讀完法條,卻無法在面對複雜的個案時,知道該從哪個角度切入,這就是基礎不穩的表現。這本書在安排章節時,邏輯性非常強,從刑法的根本目的談起,一步步導引到違法性、責任,再到特別論的銜接,結構清晰到像在拆解一個精密的機械裝置。我個人最喜歡它在討論阻卻違法事由時,對於「正當防衛」的界限,引用的那幾則法院的「情境判斷」分析。它不是單純羅列要件,而是引導你思考,在極度壓力下,一般人會如何判斷,這種兼顧理論嚴謹與人情考量的寫法,讓我對刑法的價值判斷有了更深層的體會。對於準備國考或是司法官特考的考生來說,這種訓練絕對是無價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