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插畫聖經:從線條、色調、色彩到創意發想,路米斯繪畫技法大全(三版)

創意插畫聖經:從線條、色調、色彩到創意發想,路米斯繪畫技法大全(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安德魯‧路米斯
图书标签:
  • 插畫
  • 繪畫
  • 技法
  • 線條
  • 色調
  • 色彩
  • 創意
  • 路米斯
  • 绘画教程
  • 艺术指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畫界讚譽:「從業餘繪者,跨越成為職業畫家,只差這一本書。」★★★
7大繪畫觀念精進 ╳  60+組畫面元素剖析 ╳ 200餘張插畫範例
線條構成 ╳  色調布局 ╳ 色彩平衡 ╳  故事張力
 
「掌握基本」才能畫出與眾不同!
無論是從基礎邁向卓越,或從業餘的繪畫愛好者轉為職業畫家,
如果你願意花時間研讀這本書,
路米斯都將引領你畫出不可避免的成功之作!
 
  「我全部的繪畫技法和我畫的超級英雄,都應該歸功於路米斯的天才著作。」──美國漫畫大師亞力克斯‧羅斯(Alex Ross)
  
  《創意插畫聖經》是路米斯專為中高階習畫者量身打造的繪畫教學寶典。路米斯將從線條、色調、色彩出發,告訴你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藝術家。包括如何更精進你的繪畫技巧、理解藝術決策背後的機制和科學,以及如何以有意義的方式理解光影。並進一步闡述,有了優異的繪畫技法基礎之後,又要怎麼為你的作品說一個好故事、擁有源源不斷的創意,以及最重要的是,形塑個人的風格與特色。對於插畫領域、動畫創作、中高階的繪畫愛好者而言,欲邁向卓越的藝術之路,本書絕對值得收藏! 
 
  ★本書將帶來完整的繪畫知識,協助習畫者通往繪畫與創意的真理之門──
  ⊙竭盡所能創作,仍然平庸無趣,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照著相片畫,卻仍然畫不出真實感?
  ⊙總是無法精準掌握構圖、人物如何互動、物件如何擺設?
  ⊙光是描繪正確場景就費盡心力,該如何善用場景為自己的畫面說個好故事加分?
  ⊙把所有顏料都用上了,卻得不到想像中繽紛的效果?
  ⊙找不到題材發揮,也沒有任何靈感時,不知如何求助?
 
  對每個真心誠意想在藝術之路上發光發熱的人而言,
  絕對是一本不容錯過的超級習畫經典。
 
  線條|畫家用看得到的線條畫出形體輪廓,用看不見的線條構圖,並吸引你的視線。
  色調|利用色調完成構圖,簡化細節突顯主題。不只讓畫作呈現立體感,更為主題帶來栩栩如生。
  色彩|好的配色讓畫作傳達正確氣氛。將色彩分成三組,利用色彩調性編排配色,平衡光影布局。
  說故事|插畫是為了畫出活生生的感受,活用你擅長的一切技能,構思畫作中的情感與生活。
  創意發想|本書提供「問卷」解決創意發想的問題;並整理14種人性情感訴求,為靈感提供路徑。
 
  【本書適用】
  🗹插畫愛好者 🗹中高階習畫者 🗹商業藝術設計 🗹視覺領域相關 🗹動畫創作 🗹現代CG 🗹全方位繪畫基本功 🗹形塑個人風格 🗹詮釋出畫面以外的情感 🗹輕鬆產生源源不絕的創意
 
本書特色
 
  ✎全書七大篇章,200餘張插畫範例,多元且豐富地展示「好插畫」所需要的一切技法。
  ✎敘述清楚易懂。圖文搭配教學,就像路米斯在旁親自指導,從繪畫原理到技法應用,一本搞定!
  ✎不只技法,路米斯更大方分享心法,一一解答畫家在各個階段的創作瓶頸。
  ✎創作不只需要技法,靈感更為重要。路米斯將告訴你如何在腸思枯竭時,用「方法」為自己找到題材與意象。
《光影的魔術師:掌握古典素描的精髓與現代應用的藝術指南》 內容概述: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古典素描的基礎原理及其在當代藝術創作中的實際應用。全書結構嚴謹,從最基礎的光影關係、結構理解出發,逐步引導讀者掌握人體結構、透視原理,並最終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具有深度與表現力的藝術作品。不同於傳統強調死板複製的教學方式,本書更注重培養創作者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與個人風格的確立。 第一部:基礎素描的基石——視覺的重建 第一章:光線、陰影與空間的對話 本章是理解素描一切的起點。我們將詳細剖析自然光與人工光線的特性,探討光線如何塑造物體的體積感和空間感。重點內容包括: 光影的五大要素:高光、亮部、中間調、暗部與反光,並提供大量實例圖解如何精確捕捉這些層次。 環境光與核心陰影的區分:學會辨識不同環境對物體陰影的影響,避免畫面陷入扁平化。 基礎幾何體的繪製與結構分析:通過立方體、球體、圓柱體等基本形狀的練習,建立對三維空間的空間感和結構理解。這部分強調的不僅是「畫出它」,更是「理解它為何是這個樣子」。 第二章:透視法的實用哲學 透視法是構建可信空間的骨架。本書將透視學不再視為枯燥的數學公式,而是成為引導觀眾目光流動的工具。 單點、兩點與三點透視的徹底解析:詳細圖解如何設定視平線和消失點,並針對不同視角(仰視、俯視)提供實操技巧。 曲面透視與空氣透視的應用:探討如何在複雜場景中處理曲面物體的透視變形,以及利用空氣透視法營造景深層次。 構圖與透視的協同作用:講解如何利用透視線條引導觀眾視線,從而強化畫面的戲劇張力與敘事性。 第二章:結構的解剖學——形式的內在邏輯 素描的深度來源於對結構的掌握。本章側重於將複雜的形態分解為可理解的結構單元。 人體結構的簡化與抽象:借鑒古典大師的方法,介紹如何使用塊面和線條來概括複雜的人體骨骼與肌肉群,強調「運動中的結構」,而非靜態的描摹。 頭部比例的動態分析:深入探討頭部結構的動態變化,包括不同角度下的顱骨、面部肌肉群的透視關係,為肖像寫生打下堅實基礎。 物體與環境的結構關聯:探討物體如何與其所處的環境(地面、牆壁)產生結構上的連接和互動,使畫面更具整體感。 第二部:筆觸的語言——媒介的特性與表現力 本書強調素描材料不應只是工具,而是表達情感的媒介。 第三章:材料的選擇與特性駕馭 石墨的無限可能:從HB到8B,不同硬度的鉛筆如何影響線條的質感和色調的濃度。介紹炭筆、木炭、粉筆在表現不同材質時的獨特優勢。 濕性材料的控制與融合:詳細指導如何使用中國墨、印度墨或水性顏料進行水墨素描,探討濕度控制在創造意外效果中的作用。 刮擦與疊加技巧:介紹如何運用橡皮、刀片等工具進行「負向繪製」,以及通過疊加多種材料創造豐富的紋理。 第四章:線條的敘事性 線條是素描的靈魂。本章專注於如何讓線條說話。 線條的力度與速度:區分不同速度和力度繪製出的線條所傳達的情緒(例如,快速的線條帶有能量感,緩慢的線條帶有沉思感)。 輪廓線與內部線條的平衡:探討何時使用清晰的輪廓線來界定形體,何時應讓內部結構線條承擔主要描繪任務,從而避免「剪影化」。 線描的風格探索:通過分析不同歷史時期的線描大師作品,引導讀者探索自己的獨特線條語言,無論是簡潔有力還是細膩繁複。 第三部:從再現到創造——素描的現代應用 第五章:肖像寫生的深度挖掘 肖像繪畫是檢驗素描能力的試金石。本書的肖像部分聚焦於捕捉人物的「神韻」,而非僅僅是形似。 眼神的捕捉與靈魂的傳遞:專門一節探討眼睛的結構、高光的精確放置,以及如何通過眼周肌肉的微妙變化來表達人物的內在狀態。 光影在面部表情中的作用:分析不同光照角度如何戲劇性地改變面部結構的觀感,從而增強肖像的感染力。 表情與心理素描:引導讀者在寫生時加入對人物背景和當下心境的思考,使素描成為一種心理側寫。 第六章:場景與敘事性素描 本章指導讀者如何將素描應用於更宏大的敘事場景中。 環境氛圍的營造:如何利用疏密關係、線條的控制來營造清晨的寧靜、黃昏的蒼涼或室內的壓抑感。 人物群像的空間處理:解決多人場景中人物比例和空間層次感難以把握的問題,確保群體互動的自然性。 從素描到其他媒介的過渡:提供實用的步驟,說明如何將完成的優秀素描稿轉化為油畫、水彩或數位藝術的精確底稿,實現技術的無縫銜接。 結語:素描作為思考的工具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讓讀者將素描視為一種持續性的思考方式,一種在動筆之前梳理混亂世界的有效手段。通過對光影、結構和材料的深刻理解,創作者將能夠自信地面對任何視覺挑戰,並用紮實的筆觸表達出自己獨到的世界觀。 --- 本書適合具備基礎繪畫經驗,渴望深化結構理解、提升畫面質感和表現力的藝術愛好者、美術院校學生及專業插畫師參考。全書配備大量高解析度示範圖例,直觀展示從草圖到完成稿的每一步驟與決策過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安德魯‧路米斯Andrew Loomis
 
  美國實力派插畫大師,同時也是知名美術教育家。1892年生於紐約,1911年就讀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師從藝用解剖學權威喬治‧伯里曼(George Bridgman)。1930年代起,路米斯在芝加哥開始了他的繪畫教學之路。
 
  路米斯一系列素描教學著述深受讀者喜愛,影響著近三分之二個世紀的習畫者。美國漫畫大師亞力克斯‧羅斯(Alex Ross)讚譽:「我全部的繪畫技法和我畫的超級英雄,都應該歸功於路米斯的天才著作。」
 
  主要著作有:《人體素描聖經》、《素描的原點》、《創意插畫聖經》、《畫家之眼》、《素描的樂趣》、《肖像素描技巧指南》等。
 
審定者簡介
 
Krenz
 
  1985年生,台灣桃園人。目前從事美術教育產業,教授透視、人體和電腦繪圖上色等課程。曾受邀至中國、馬來西亞、韓國進行短期美術講座。2015年馬來西亞ComicFiesta特邀嘉賓、2016廈門金海豚動漫節特別來賓。著有《CG電繪講座》一書。
 
譯者簡介
 
林奕伶
 
  自由譯者,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國際通訊社財經新聞編譯。譯有《人體素描聖經》、《肖像素描技巧指南》、《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真理機器》、《股市晴雨表》、《社交天性》等書。

图书目录

前言 創意插畫的真理
序章 形體原理──創意插畫的方法基礎

PART 1 線條
線條的各種功能對人類進步的貢獻,如同火和蒸汽機。
線條是帶有想像的比例
線條產生整齊對稱的規則圖樣
線條產生不規則圖樣
部分重疊的線條與區域,是構圖的第一原理
利用「線條本身」的構圖
可以根據字母或符號構圖
可以根據幾何形狀構圖
支桿原理應用於構圖
利用規則細分做對稱構圖
不規則細分
不規則細分的示範說明
根據不規則細分做的人體構圖
不規則細分完全是創意發揮,絕非機械式
透視引導線協助構圖
。你畫的一切都與視線高度有關
視線高度、相機高度,和視平線代表一樣的意思
找到範本的視線高度,畫出相符的人體
以不同方式處理題材
光是透視觀點就能增加多樣性
利用線條製造圖畫題材的焦點
在構圖中提供「視線通道」
引起注意的手法
以線條或形狀的對比吸引注意力
線條與情緒反應的關係
拙劣的構圖產生負面反應
各種類型的暈映畫
暈映畫是純粹又簡單的設計圖樣
簡單線條與全黑的成功組合
蘸水筆線條加黑色區域的處理方式
根據原理建立的蘸水筆素描
蘸水筆素描主要考慮的是陰影
蘸水筆與墨水的處理步驟
以蘸水筆畫出形體
線條的裝飾性處理
以蘸水筆筆法使用畫筆
乾筆
在線條工具上增加「噴濺」
乾筆和黑色鉛筆畫於顆粒紋理紙
黑色墨水、黑色鉛筆,及白色廣告顏料,畫於Coquille 紙
這種組合有新的可能性
Sanguine 蠟筆畫於顆粒紋理紙
黑色鉛筆畫於顆粒紋理紙
素描步驟
素描,最重要的就是清楚表達
黑白鉛筆畫於灰色紙張
白色廣告顏料與黑色墨水,畫於灰色紙張
炭筆畫在灰色紙
在灰色紙以乾筆畫白色
刮畫板
CRAFTINT

PART 2 色調
畫家只對固有色在光或暗的變化感興趣,並不關心固有色本身的明暗。
光與影的基本強度
色調的四種特性
第一特性:光與影的強度關係
第二特性:所有相鄰色調的明暗關係
第三特性:辨識光的本質與特性
第四特性:納入反射光的影響
根據色調或圖案構圖
如何尋找題材中的「實質要點」
假設我們接到一個題材要完成
色調表現技巧
好習慣造就好作品
細節所導致的錯誤
邊緣的特質
六種柔和的邊緣
大片色調法
直接法
柔和法
乾脆法
塊狀處理及其他
活用各類色調工具
美國插畫之父霍華德.派爾的方法通論
基本說明:有關色彩與形體
簡潔的祕訣:中間色調
評析霍華德.派爾的方法論
色調與色彩之關係
形體就是色調的真實情況
準備作品集
你的作品就是你的推銷員

PART 3 色彩
色彩深受光的自然法則以及周遭因素影響,不能將色彩視為獨立的一門科學、性質,和品味。
色彩的基本觀念
所有色彩皆與周遭的影響因素相關
色彩在光線下最為強烈
色彩不單只是固有色
顏料中的色彩局限
色彩的功用與魅力
色彩對比
色彩和諧或相關色
色澤的重要性
色彩的選擇與平衡
畫作呆版的處理方法
戶外色彩 vs. 室內色彩
製作彩色草圖的方法
色彩的心理影響
色彩的魅力是什麼?我們如何知道?
調色盤應該剔除黑色嗎?

PART 4 說故事
畫家是唯一能靠著對形體、光線、色彩,以及透視法的知識做出圖像詮釋的人。
三種插畫類別
形象化
戲劇化
人物塑造
基本布局
潤色
利用相機取得工作素材
利用「刻度屏風」設定人體比例
作畫時避免攝影的扭曲失真
模特兒的詮釋問題
製造有說服力的情感
背景的取捨
活用四個基本色調
何謂捏造,及何謂想像
想像 vs. 事實

PART 5 創意發想
當你從創意發想中得到事實與訴求,就是可以用來發揮的有形素材。
為創意發想提供路徑
從人性訴求開始發想
情感是插畫的基調
改造舊點子
封面的原創
掛曆的構想
連環漫畫創意也有心理學
測試你的繪圖構想

PART 6 插畫的領域
正確的方式是深入探究心理訴求、驅使動機,以及想要的回應。
圖畫能否詮釋文字
盡可能蒐集各類題材的資訊
讓插畫跟整個廣告產生關聯
廣告的種種可能性
如何提升品味
海報設計的基礎
海報的設計過程
陳列展示的設計
出色陳列展示的基本條件與功能
陳列展示接案的不確定性
掛曆廣告設計
掛曆設計潛力無窮
好掛曆插畫基本要點
雜誌與書籍封面設計
故事插畫
漂亮的女主角,與一個有男子氣概的男主角
人物塑造完整得當
強烈的戲劇趣味
刺激而不尋常的安排
特別強調流行或時尚
技巧有趣,但完全能夠理解
媒介的多樣性、風格的獨特性
能推銷故事的插畫
構思有創意
搶眼的色彩和好品味
著手插畫前的問卷
建構實際尺寸的草圖
最後的詮釋
通往插畫的道路

PART 7 實驗與習作
就算是貧民窟裡的一條陋巷,以畫家的雙眼來看,也可能是神奇的素材。
大自然就是藝術的活水源頭
題材就在畫家的心中
速寫畫的意義
活用各種速寫工具
人體畫
仔細研究明暗與色彩

結語  通往創意的坦途
附錄 答客問──如何成為職業畫家
解說 學習繪畫,同時學習思考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02718
  • 叢書系列:ART
  • 規格:平裝 / 336頁 / 21 x 27 x 2.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三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創意插畫的真理
 
  由於我先前的努力成果獲得不錯的回響,相信應該會在本書碰到許多老朋友。上一本書《人體素描聖經》頗受歡迎,鼓勵我再接再厲,因為在人體素描之外,插畫這個領域依然有許多學問值得詳加闡述。人體素描畫得好是一回事,將人體放在具有說服力的環境中說故事,並賦予個性和戲劇趣味,那又是另一回事了。簡而言之,光是一幅正確的人體素描沒有太大意義。必須推銷一些內容,或是給一個故事帶來真實感和個性;它的個性必須令觀者留下印象,觸動一定的情緒。
 
  我的目的是,提出經由自己經驗證實的插畫基本原理。就我所知,這些基本原理不曾被整理並解說。所以我嘗試匯集這些必要的繪畫知識,相信以我在插畫領域努力活躍的成績,有資格這樣做。我會盡量清楚說明繪畫的基本原理如何實際應用,而不是把重點放在人體或其他組件的具體製圖技術。我會假設你已經有相當的繪畫基礎,也有些經驗或訓練背景。因此,本書不會從新手的初期工作出發,也不是給那些只將繪畫當成嗜好興趣的人。本書是為了那些真心誠意想在藝術之路上發光發熱的人,而且決心為這個事業付出必要的專注與努力。
 
  想在藝術上有所成就絕非易事,不是偶爾性起加減做一點就能夠成功。沒有什麼「天賦」或才華厲害到不需要基本知識、辛勤練習,以及勤勉努力。我並非主張任何人都能繪圖作畫,但我堅決相信,任何可以繪圖作畫的人若有更多知識輔助,必定可達盡善盡美。
 
  所以我們不妨假設,你有能力可投入自己渴望的商業領域。你想知道如何著手進行。你想為雜誌故事和廣告畫圖,為廣告看板、櫥窗展示、掛曆及封面畫圖。你想要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機會。
 
  ▌插畫就是生活的感知與詮釋
 
  千萬別抱幻想。我必須一開始就言明,沒有可以確保成功的公式。但確實有一套程序做法對邁向成功貢獻頗多。如果個人的性格、技巧的理解掌握,以及情緒理解力,都對最終結果不是那麼重要,那麼或許存在成功的公式。但藝術不可能簡化為沒有個人特質的精準公式。沒有個人特質,藝術創作就沒有什麼存在的理由。事實上,個人的表達就是藝術創作的最大價值,使藝術永遠凌駕於由機械性方法完成的畫作。我不會妄自跟相機爭高下。但我堅信就算攝影的技術能盡善盡美,其真正的價值仍在於攝影者的個人觀察,而非只是傑出技巧。如果藝術只是為了鉅細靡遺的記錄眼前所見,那麼就只需要相機,而不需要藝術家了。在我們賦予鏡頭情感與個人觀點,或者區別輕重主次的能力之前,藝術家一直主導視覺藝術的呈現。相機必須好壞兼收,全盤接受或全部捨棄,必須完全複製放在眼前毫無情感的外觀表象。
 
  希望所有讀者都要記住,插畫就是你對生活的感知和詮釋。那是你身為藝術家的傳承,也是你在作品中致力追求的特質。這一點千萬別丟失,或屈從於別人的個人特質。就你和你的作品而言,生活就是線條、色調、色彩,和設計圖樣,再加上你的感覺。這些是大家都能運用的技術,我也會盡量讓你有機會使用。你會適當地挑選這些技術,但我希望你能從這本書得到如何使用這些技術的額外知識。
 
  畫家入行初期,幾乎都殷殷期盼如何掌握技術的訣竅,所以我決定接下這個難題。我當作家的能力姑且不論。我們都有共同的立場,知道我企圖談論的東西,對你我和共同的成就都極為重要,因為我希望盡量在這個繪畫保持活躍。我對你成功的期望,正如對我自己的期望,就是為了這一門技藝,那比我們自身更重要。
 
  如果插畫是表達的方法之一,它就成了思想的轉移。因此它是將思想轉移成一種現實的假象。假設我說一個人的臉猶如石頭般堅硬。你的想像力就會在腦海召喚一個形象。不過,這個形象還不是太清楚鮮明。這種堅硬的特質,是對感覺的潛意識詮釋,必須與現實結合。最後的結果不會是一張照片,也不會是活生生的模特兒。為了將「堅硬」這個概念轉移到一張臉上,你用上線條、色調,以及色彩等工具,創造出「堅硬」的特質。如果沒有感覺,幾乎不可能畫出那樣的頭像。
 
  只是為了複製而畫沒有什麼意義。相機的效果說不定更好。以畫畫為表達的手段,才能證明藝術優於攝影。曾有藝術總監告訴我,他們之所以使用照片,是因為能找到的畫家能力平平無奇。好作品的需求遠遠超過供給。因此,商業藝術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涉足攝影。藝術總監很少寧可選擇照片,卻捨棄精心繪製的圖畫。難處在於取得足夠出色的繪畫或素描。
 
  如果要推動繪畫設計這一門行業前進,必須將優秀藝術的數量增加到如同攝影照片的使用比例,或滿足產業的需求。所謂成功的繪畫,並不是藉由模仿攝影,也不是藉由其他更厲害的技術,而是透過藝術家本身更遼闊的想像力,以及更全面的技巧發揮自由,脫離僅僅只是逼真寫實的攝影感,並加上更多的個人特色。企圖和相機競爭是徒勞的。我們無法和相機的精準細節媲美。單就明暗與固有色而言(這個我們稍後會提到更多),我們沒有什麼可以增添的。但就實際的圖畫價值而言,依舊大有可為。
 
  ▌繪畫最重要的價值
 
  你或許可以確定,相機無法取代繪畫最大的價值。我們不妨將注意力轉到設計圖樣、不受拘束和技巧表現的自由、人物、戲劇、布局創意、「若隱若現」的邊緣,不重要的變成陪襯,重要的加以強調……等等繪畫的獨特表現。我們要帶入照相寫實繪畫嚴重欠缺的情感特質。我們要像個人筆跡不同於印刷字體一樣,創造出迥異於照片的圖畫。如果畫作中的明暗、色彩皆合理且有說服力,就能超然獨立,不再需要與其他媒材競爭,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阻止我們,而且從此以後大眾會喜歡繪畫更勝於攝影。作畫時,明暗與色彩是最基本的手法,是出發的起點。明暗與色彩大多在預期之中且理所當然。而我們額外所做的努力,將決定我們能在插畫領域走多遠。
  
  繪畫本身並不難。作畫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正確的比例和空間配置畫出輪廓。空間可以度量,而且有簡單的方法及工具測量。原本圍繞著輪廓的線條,或許在空間配置上本來就是正確的。你可以將之切割成方格,用眼睛測量或是投射推斷,就能得到配置圖。但真正的作畫是詮釋、挑選,以及用最多的涵義表現輪廓。有時候繪畫的重點根本不是複製現實的輪廓,而是表達題材的風貌、性格,和魅力。如果畫家在開始思考線條,或者思考任何一種方式去表現他想說的概念之前,都還沒有將自己提升到凌駕縮圖器、投射器,或其他機械裝置之上,如果畫家只能仰賴那些方便的輔助工具,又如何期望發揮創意?在自我表達的圖畫中依賴那些東西,等於坦承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畫家必須明白,自己的詮釋就算不是那麼完全精準,也是他發揮原創性的唯一機會,勝過千千萬萬其他也能使用輔助工具的人。就算是一幅展現創意和一點原創性的彆腳畫作,也勝過一百幅臨摹或投射圖。
 
  如果我要告訴你有關明暗的知識,一定其來有自,不會憑空捏造,任何知識都來自實務操作和實地作業。我自然會受限於自己的觀點。但既然我在作品中用到的基本原理,與大部分的畫家並無二致,我們距離共同的目標就不可能太遠。因此,我在這裡用自己的作品為例,不是為了給習畫者模仿,而是用來說明成功插畫必須用到的基本要素。藉由展現表達的手法,而不是表達本身,我將揮灑個人特色的自由留給你。
 
  ▌繪畫三元素:線條、色調、色彩
 
  我的方法是盡可能將做為教學工具的模仿理論精簡。因此,我的方法必然跟一般的美術教科書大異其趣。我們不會有早期繪畫大師的範例,坦白說,他們究竟使用什麼方法與程序實在不得而知。到處都能看到優秀的畫作,你自己可能就有一大堆這樣的檔案。除非我能告訴你繪畫大師究竟如何成就偉大的畫作,否則這些範例無法為你的精進之路增添任何價值。我甚至不能擅自為你分析大師作品,因為你的分析說不定比我的好。方法與程序只是完整的教學基礎,沒有這些,就沒有創造能力的機會。我甚至不敢加進當代插畫家的作品,因為插畫家本人更有資格發言。我也完全排除自己過去的成績,以及用相同工具完成的作品,因為我們更感興趣的是你將要做的,而不是我已經完成的。如果我想繼續站穩腳步,只有一條康莊大道,那就是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無論有多少價值。你也就有機會挑選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並捨棄你不認同的東西。
 
  插畫藝術理當從線條開始。線條比外行人所想的重要,所以我們必須從對線條更全面的認識開始。無論是否有意識到,線條會進入圖畫的每個方面,扮演吃重的角色。線條是設計圖樣的第一個方法,在勾勒輪廓方面也是,對線條的無知,可能嚴重阻礙成功。所以本書將從線條開始談起。
 
  接下來是色調。色調是表現形體立體感的基礎。色調也是形體在空間中顯現三度空間效果的基礎。要真實重現生活,不能缺乏對色調的清楚認識。線條和色調相互依存,這種關係必須詳加了解。
 
  在線條和色調之外,還要加上色彩。它們的關係同樣密不可分,因為真實的色彩幾乎完全倚賴合理的色調或明暗關係。我們也許能夠只用線條畫插圖,而且就圖畫來說完全站得住腳。然而一旦超出只以線條勾勒輪廓,就要開始處理光影或色調。於是我們立刻一頭栽進複雜的自然法則,因為只有靠著光線、陰影或色調,才能明顯看出形體。從色調到色彩的腳步沒有那麼大,因為兩者的關係緊密。
 
  雖然我們可以理解線條、色調與色彩的基本原則,但還有更多要納入的。這三者必須聯合起來,才能達到作畫的目的。另有編排布局和呈現方式,甚至比主題本身更重要。有區域及色調塊狀或圖案的安排,以便創造一幅好的圖畫。為了這些目標,我們必須努力。
 
  ▌從「說故事」開始
 
  除了技術表現手法,還有戲劇性詮釋。在最後的分析中,插畫家是對著生活舉起一面鏡子,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覺。畫家或許能將一盆花畫得很美,但無論如何都不能稱之為插畫。插畫必須包含情感、我們的生活、我們做的事,以及我們的感受。因此本書特別提到「說故事」。
 
  要畫插畫,必須創造構想。插畫要深入心理學尋求基本訴求,創造出能進入觀者人格特性的畫面,並能激發出觀者一定程度的反應。我們必須理解,構思想法也是廣告繪畫的基礎,作品才能在這個領域找到市場,並符合特定的需求。因此,本書有部分篇幅將用在這個主題上。
 
  最後,我們必須將不同的領域區分出不同的方法,配合各自的目的調整。每一個領域都有各自的基本方法,這些是成功畫家必須知曉的。畫戶外海報是一回事,雜誌廣告又是另外一回事。這些重點我希望都能解釋清楚。
 
  還有實驗與習作,對你將來的成就貢獻可大可小。這種做法可確保作品的新意和進步,是別的東西趕不上的;那是將你從例行公事的陳規中提升超越,並能領先群倫的東西,那是成功的最大祕訣。
 
  我搜腸刮肚找出切實可行的真理,將這些整理成所謂的「形體原理」(Form Principle)。這就是建構本書內容的全部基礎。這些真理一直存在於繪畫領域,未來也將繼續存在。我只是嘗試將它們匯集起來。那些東西出現在所有的美好藝術之中,也應該是你所有作品的一部分。它們源自於自然法則,而我相信那是這類書籍唯一的完整基礎。所以我們開始往前吧。
 
解說
 
學習繪畫,同時學習思考
Krenz/Freelancer,資深CG繪師,從事美術教育產業,教授透視、人體和電腦繪圖上色等課程
 
  大約十年前,我剛開始學習電腦繪圖,接觸到的第一本專業美術書籍就是路米斯的《人體素描聖經》(網路上流傳的原文版),後來到畫室學畫,老師引用《素描的原點》裡部分章節作為講義,教授我們透視法則,而這次即將出版的《創意插畫聖經》,我也曾把看不太懂的部分拿去詢問老師,在我學習繪畫的過程中,一路走來都是看著路米斯的系列著作研究學習的。身為一個繪畫學習者,安德魯.路米斯這個名字對我來說確實意義重大。沒想到居然有一天能為路米斯的著作撰寫解說,實在是受寵若驚。在此感謝大牌出版邀稿,也謝謝向出版社推薦我的簡忠威老師。
 
  在我看來,《素描的原點》講解的是詳細的透視法則,在迷戀光影色調前應該先學會以線條建構形體。而《畫家之眼》記載了路米斯對美的看法,如何利用畫家看待事物的方式去找出比例、韻律、並則歸納出畫面色塊,提升整體感。《人體素描聖經》如同書名所說,人體是畫者一輩子的課題。那麼《創意插畫聖經》這本書在討論些什麼呢?
 
  ▌「掌握基本」才能畫出與眾不同
 
  路米斯在本書的前言直接點明,《創意插畫聖經》是針對已有相當繪畫基礎的讀者,並非初學者取向,內容稍有難度。因此我想在這篇解說中,稍微介紹一些書中的重點與我的看法,或許可以為一些在翻閱本書時感到困惑的讀者,提供一點不一樣的切入點。
 
  書中反覆提到「設計圖樣和布局」,我認為實際上就是構圖的方法。路米斯在「PART1線條」的章節裡,提出我們可以用線做出畫面中隱藏的視覺引導,以及將物件「塞」在幾何圖形中的方法,其實都是提示了「線」是訓練造型──輪廓控制能力的重要關鍵。當我們可以駕馭線條時,才能夠依照畫面的需求去簡化物件的輪廓,使畫面中出現更多直線、曲線、方形、三角形,而不是被現實的物件完全牽著鼻子走。
 
  舉個例子,本書29頁第一格,「孩子們圍繞著母親聽故事」的構圖可以透過將輪廓整理成數個三角形來製造畫面的統合感。透過線條訓練出來的輪廓簡化能力,再以「PART2色調」章節裡談到的「四種基本色調方案」,調整畫面中不同物體的明暗關係,變成黑、白、灰、深灰四種色彩的大塊面組合後,畫面的「圖樣」就產生了。
 
  我們在設計圖樣時,關注的大多是色塊之間的疏密聚散關係形成的抽象效果,就像是在觀賞水墨或書法,有時只是單純的飛白筆觸配上一些潑濺紙上的小點,就可以讓人覺得畫面很舒服。但是這抽象圖形又似乎能夠表達出某些具象的劇情故事,明明只是黑白灰的幾個色塊,經過畫家設計編排後卻好像有個黑色頭髮的女子穿著白色衣服坐在畫面中(請見91頁)。
 
  ▌速寫就是思考!
 
  這時我們似乎是在抽象和寫實之間徘徊,同時看到具體的故事劇情,又欣賞著良好的抽象色塊關係。有經驗的畫者們必定能理解這種概括出畫面的能力需要多少磨練才能做到。同時,因為畫面的色調經過簡化,我們在構思畫面該是「黑襯托白」或「白襯托灰」的色調方案時也會變得清晰。
 
  當畫面中可用的色塊只剩下黑、白、灰、深灰時,正是考驗畫家的畫面組織能力:哪些地方要歸納為黑色?那些部分屬於白?是否需要將白色旁邊的淺灰色塊調整成深灰以突顯白色?透過這種「組合不同明度形狀」、「主觀強調想要營造的色調」的方法,可以推出許多種速寫方案,而其中可能會有一、兩種色調出現的效果讓人驚喜。套句路米斯的話:在真正著手實驗之前,永遠不會知道題材藏有哪些可能性。換句話說,速寫就是思考!
  
  我在創作時也常從設計圖樣開始,我會盡量在這個階段測試不同的可能性,花費的時間可能和完稿一樣多。這實際上也可以算是作者在作品中「表現自我」的一種方式,良好的形狀處理一向是高明繪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另外,路米斯示範了幾個針對不同媒介廣告插畫的製作流程,從角色演技與戲劇化的動作,到畫面編排是如何從草圖逐步定案。
 
  ▌「構思方法」的價值歷久彌新
 
  儘管因為時代演進,我們創作的媒介和過去有所不同,但「構思的方法」始終是有其價值存在。每次重翻路米斯的著作,我都會得到新的啟發,有些曾經無法理解的內容,在一段時間後重新翻看,發現是字字珠璣,相信各位讀者應該也會和我有同樣的感受。
 
  我希望你能夠把這本書當成個老朋友,時不時的就回來和他聚聚。總是會有新理解與想法的。

用户评价

评分

探討到「創意發想」這個環節,我個人認為這是當前台灣插畫教育中相對薄弱的一環。很多教學會著重在「如何畫得像」,卻很少深入探討「為什麼要這樣畫」,以及「如何從無到有地創造一個別人沒想過的點子」。如果是《創意插畫聖經》,我期望它能在這部分提供一些真正能激發靈感的框架,而不是空泛地喊著「要有創意」。例如,有沒有提供一些結構化的創意生成方法?像是運用隨機聯想矩陣、或是如何從不同文化符號中提取元素並進行解構重組的實例分析?或者,有沒有探討插畫家的「主題選擇」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平衡點?畢竟,藝術是主觀的,但插畫工作往往是商業委託。如果能教導創作者如何在保持個人語彙的同時,也能有效地回應委託方的需求,這才是真正實用的「創意聖經」。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技法,而是卡在「主題發想」的黑洞裡,覺得市場上都在畫什麼自己就只能畫什麼。所以,這部分的內容如果能提供有效的思考工具,遠比再多講解一百種陰影畫法來得有價值。

评分

哇,這本《創意插畫聖經》聽起來真的是插畫界的一本大部頭!我身為一個長年在台灣這邊摸索繪畫的同好,看到這種從基礎到進階,涵蓋線條、色彩學、到最後的創意發想都能一網打盡的工具書,真的會忍不住心跳加速。不過,話說回來,市面上這類型的教學書已經多如繁星,很多都是把歐美經典教材翻譯過來,理論紮得或許很深,但對於我們習慣了亞洲特有的審美觀,特別是日系漫畫風格、或者台灣在地文化元素融入的創作者來說,常常會覺得「學是學會了,但畫出來總少了點味道」。我最期待的是,如果這本書真的能做到「聖經」這個級別,它應該能跳脫單純的技法講解,更深入地探討「如何將這些技術內化成個人風格」的過程。例如,在色彩部分,除了標準的三原色、互補色之外,能不能提供一些針對特定氛圍(像是表現台灣夏日午後的悶熱感,或是冬日山區的清冷感)的調色盤建議?或者在線條描繪上,能不能針對不同媒材(數位板模擬水彩、鉛筆、或傳統墨線)的細微差異,給予更貼近創作者在實際操作時會遇到的困境解法?畢竟,純理論的堆疊,對我們這些邊做邊學的人來說,常常不如幾個關鍵的實戰案例來得實在。期待它能真正成為引導我們跨越瓶頸的關鍵鑰匙,而不只是一本漂亮的理論書。

评分

再從讀者體驗的角度來看,對於一本厚重的教學書而言,排版和圖例的清晰度簡直是性命攸關的大事。《路米斯繪畫技法大全(三版)》如果延續了早期繪畫書那種密密麻麻的文字和較為古典的黑白線稿,對於習慣了現今高彩度、高解析度數位範例的讀者來說,學習起來的代入感可能會大大降低。我希望它的「三版」能徹底優化視覺呈現。例如,在講解複雜的透視線條時,能不能使用不同顏色來區分主軸線、輔助線和消失點,讓讀者一眼就能抓到結構的重點?在色彩章節,務必使用高品質、經過精準校色的實例圖檔,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印刷品。而且,由於台灣的閱讀習慣偏愛快速捕捉重點,如果每項技術點都能搭配一個「關鍵提醒」的方塊註解,或是「常見錯誤與修正」的對比圖,會比長篇大論的文字敘述有效率得多。總之,一本工具書的成功,技術內容當然重要,但如果閱讀的過程本身就充滿阻礙,那麼再好的知識也難以被吸收。視覺的引導,在技術學習中,絕對不容忽視!

评分

老實說,台灣的插畫市場現在競爭非常激烈,年輕一代的創作者對於「速度」和「吸睛度」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使得很多時候我們傾向於追求快速掌握表層風格,而忽略了底層的「內功修煉」。這本《創意插畫聖經》如果真的涵蓋了從線條到創意發想這麼大的範圍,我最擔心的是它會不會流於「樣樣通,樣樣鬆」的窘境。畢竟,要精通透視和解剖可能要花數年,要掌握色彩心理學也需要大量的觀察和實驗。如果一本書試圖在幾百頁內把這些都講完,往往會變成知識點的快速羅列,讀者讀完後只會覺得腦袋裡塞滿了術語,但實際動手時,卻找不到任何可以落地的實踐步驟。我比較傾向於那種「一本書專攻一個領域,但講解得極為透徹」的深度教材。不過,如果它真的能做到「聖經」級別的整合,那麼它應該要提供一個清晰的學習路徑圖,告訴讀者:在掌握了線條的穩定性之後,下一步該如何銜接到光影的層次感,再如何運用這些基礎去建構一個獨特的創意概念。如果這個路徑圖是清晰且可執行的,那麼它對正在迷惘中的新手來說,或許就是救命的稻草;但如果只是零散知識的堆砌,那它可能只會被放在書架上,偶爾翻閱查詢特定術語罷了。

评分

這本《路米斯繪畫技法大全(三版)》光聽名字就覺得是經典中的經典,畢竟提到繪畫基礎,路米斯的地位在國際上是公認的重量級人物。然而,對於我們這些在數位繪圖時代長大的畫家來說,閱讀這些早期的、偏向傳統繪畫思維的巨匠著作,有時候會產生一種「時代隔閡感」。當然,人體結構、透視原理這些基礎是不會過時的,但如何將這些嚴謹的、古典的結構概念,無縫對接到現代的插畫表現手法上,才是最大的挑戰。我希望這個「三版」的更新,不只是校訂印刷錯誤,而是真的有融入現代的觀點。例如,在處理光影和體積感時,如果能加入現今數位軟體中關於材質反射、環境光遮蔽(AO)的細微調整技巧,那就太棒了。或者,在講解動態和構圖時,能不能加入一些對鏡頭語言的理解?畢竟,現在的插畫很多時候是要服務於敘事、遊戲視覺或者動態影像的前期設計,不只是單純的美術陳列。如果這本書能扮演一座橋樑,連接路米斯紮實的古典基礎與當代插畫的應用場景,那它的價值就無可取代了。如果只是老掉牙的翻印,那可能只會淪為畫家們茶餘飯後的學術討論材料,而不是真正能拿起筆就用的實用寶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