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作王,什麼意思?:跟著賴特重讀四福音

耶穌作王,什麼意思?:跟著賴特重讀四福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賴特(N.T. Wright)
图书标签:
  • 耶稣
  • 福音书
  • 新约
  • N
  • T
  • 赖特
  • 基督教
  • 神学
  • 圣经研究
  • 弥赛亚
  • 弥赛亚王权
  • 福音解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耶穌作王,是你想的那個樣子嗎?
 
  「主啊,祢是坐在寶座上的王,祢彰顯公義,我相信祢會替我伸冤!」看到發生不公義的事,或是在生活中被他人欺負、占便宜時,你是不是也常這樣禱告?
 
  很多時候,我們會把耶穌想像成法庭上的法官,站在正義的一方,並且永遠不會令我們失望!於是,只要生活不順遂時,我們便會大聲呼求祂的信實和公平,求祂替我們報仇,最好是給那些惡人一點顏色瞧瞧!
 
  然而,這樣的想像,多少是要耶穌按著我們的意思來彰顯公義,替我們打抱(爆)不平!這位彌賽亞真的會像我們想的這麼簡單和暴力嗎?
 
  熟悉新約的學者賴特,在仔細聆聽了四福音的信息之後卻發現,耶穌來,從不是要憑凱撒一般的武力征服世界,也不是用暴力使人信服祂的權威。
 
  祂是以謙卑溫柔,甚至軟弱的姿態,發起一場犧牲捨己的革命;祂雖上了十架以拯救世界,卻也是在此登基,最終,祂復活,同時開啟一個超乎人想像的得勝、愛的上帝國度。
 
  你還在因為這位自稱為王的神,沒有替你解決問題而生氣嗎?看見疾病、戰爭仍在發生,所以對這位王心灰意冷?
 
  丟下那些對耶穌作王侷限的想像吧!
 
  讓我們跟著賴特的腳步,重讀福音書,去發掘十架與上帝國的關聯,好看清耶穌是如何成為這世界的王、祂如何開啟祂的國,而祂作王對你我,又有什麼意義。
 
  「我們經常讀到福音書的開頭和結尾,而沒有讀到中間那一大段,其中國度的信息響亮而清晰。我向每一個想了解福音書信息的人推薦這本書,它不僅能啟發智慧,還能改變生命。」
 
  ——朗文(Tremper Longman III)
  魏士蒙學院聖經研究甘德里講座教授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耶稣作王,什么意思?:跟随赖特重读四福音》这本书的简介,内容将聚焦于该书的核心主题和结构,并力求详细、自然,避免任何AI痕迹。 --- 《耶稣作王,什么意思?:跟随赖特重读四福音》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是对现代政治权力的探讨,也不是一部简短的教义摘要,而是邀请读者踏上一段深入的、历史性的释经之旅。它聚焦于一个贯穿四部福音书核心、却时常被误解或简化了的宏大宣告:“耶稣作王”。 作者引导我们回到公元一世纪的犹太背景中,审视“王权”一词在当时的含义。在罗马帝国的铁蹄之下,犹太人对弥赛亚君王充满着强烈的、常常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期待。他们渴望一位能推翻异族统治、重建大卫王朝荣光的领袖。然而,四福音书所呈现的耶稣的“王权”,远比这种期待更为复杂、颠覆,且更具普世性。 一、 王权的颠覆性叙事:从罗马到耶路撒冷 本书深入剖析了四福音(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如何构建耶稣的君王形象。它强调,耶稣的“王国”并非建立在军事征服之上,而是通过其生命、教导、受死与复活,来宣告一种全新的、与地上帝国截然不同的秩序。 在对马可福音的解读中,作者突显了耶稣“受苦的仆人”形象与“君王”身份的张力。耶稣的加冕典礼不是在宫殿里,而是在十字架上。他通过顺服天父的旨意,而非发动叛乱,成就了弥赛亚的预言。这种看似软弱的胜利,实则是对罗马世界权力的根本性挑战。 马太福音部分,则着重于耶稣作为“新摩西”和“新所罗门”的角色。他的教导,特别是登山宝训,被置于一个继承和更新以色列律法与历史的框架内。这里的“作王”,意味着设立了一个以公义、怜悯和谦卑为核心的新社群——天国。 路加福音则将耶稣的王权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强调了其普世性。通过对序言和早期事工的细致考察,本书展现了路加如何将耶稣描绘为应验了所有以色列历史盼望的终极先知,其宣告的对象超越了犹太社群,指向所有被压迫者。 二、 约翰福音中的“属天之王” 约翰福音的解读部分是理解耶稣王权超越性(Transcendence)的关键。作者指出,约翰并非忽略了地上政治背景,而是将耶稣的王权提升到了一个“先在”和“超越”的维度。耶稣的荣耀不是隐藏的秘密,而是通过道成肉身、神迹以及最终的十字架显现出来的。这里的“作王”,更接近于“主宰”和“永恒的真理的源头”,而非地上的君主制度。 三、 诠释的挑战:如何活出君王的主权? 本书不仅仅是历史背景的重建,更是一次实践性的呼吁。作者探讨了当今世代信徒在面对各种世俗权力结构(无论是文化霸权、经济诱惑还是政治理想)时,如何理解和回应“耶稣作王”的宣告。 “作王”的含义要求信徒重新评估自己的忠诚对象和生活优先次序。它意味着跟随一位不追求地上的冠冕,反而戴上荆棘冠冕的君王。这种跟随是艰难的,因为它要求信徒在日常的决策中,实践天国的伦理——一种以牺牲、服事和爱为动力的治理模式。 总结而言,本书旨在剥去附加在“耶稣作王”这一概念上的历史尘埃和现代误读,清晰地展示四福音如何共同构建了一个统一而深刻的图景:耶稣基督,作为应许的弥赛亚,是历史最终的仲裁者、真理的拥有者,以及一个以十字架为宝座的、永恒之国的君王。它要求读者不仅要知道耶稣“曾作王”,更要思考祂如今“如何作王”在我们生命中的意义。读者将发现,这个概念不仅关乎救赎,更关乎我们在历史洪流中应有的站立姿态和身份认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賴特
 
  現擔任牛津大學高級研究員的賴特,是現今國際上重量級的新約聖經學者。曾任八年英國聖公會主教,現今多以學術研究與寫作服事眾教會。其作品強調信徒須回到第一世紀的歷史文化脈絡,才能真正讀懂福音書、認識耶穌。
 
  賴特的作品多達三十多部,包括學術性鉅作《新約與神的子民》、《耶穌與神的得勝》及《神兒子的復活》等書;也包含較平易近人的倫理學著作《信主了,然後呢?》、再思終末的《天堂,有什麼好期待?》,以及關於歷史耶穌的《認識耶穌的10堂課》等作品。
 
  賴特欲藉《耶穌作王,什麼意思?》,揭示幾世紀以來,教會在哪些層面上誤讀福音書,導致信徒嚴重忽略福音書的核心——神藉由耶穌,身為君王的身分。賴特扎實且具批判力的文筆,讓樂意接受挑戰及再思自己所信之信徒,重新對焦,看見福音書那長久被忽略的重要信息。

图书目录

推薦序:福音內涵,完整呈現/劉加恩 015
導讀:主若為王/范晉豪 017
前言 025
 
PART 1 空外袍 035
第1章 中間失落的部分 037
第2章 相反的問題:只有身體,沒有外袍 063
第3章 論據不夠充分的答案 079
 
PART 2 調整音量 099
第4章 以色列的故事 101
第5章 耶穌的故事作為「以色列神的故事」 125
第6章 被神更新的子民,新的開始 151
第7章 國度的衝突 175
 
PART 3 國度與十架 207
第8章 我們困住之處:啟蒙、權力與帝國 209
第9章 國度與十架的四個向度 229
第10章 國度與十架:意義的再造 269
 
PART 4 信經、正典與福音 313
第11章 如何歡慶神的故事 315
 
延伸閱讀 343
附註 345
經文索引 348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989495
  • 叢書系列:Kingdom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4.4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導讀
 
主若為王
 
  賴特主教在《耶穌作王,什麼意思?》指出西方教會在過往歷史,有著將屬靈與屬世作出不必要的二元割裂傾向,又或將信仰私有化,靈性個人化,不知不覺地遺忘了四福音書的核心為何物。其實以上的毛病不獨在西方教會發生,也是華語教會的通病。因此,賴特透過本書向信徒提出福音常被遺忘的四個面向。
 
  首先,福音書視自己為以色列故事的高峰。早期教會馬吉安(Marcion)「唯獨新約,摒棄舊約」的主張當然早被教會定為異端,但沒有將舊約與新約的上帝連結好好理解,對尋求申張公義的上帝充耳不聞,只把祂視作溫柔、愛心滿滿的「好好先生」,對賴特來說,這也是某種「馬吉安2.0」。
 
  賴特想要信徒重新閱讀福音中描述圍繞耶穌的事件,為的是引導由舊約開始的以色列長篇史詩回到正軌,回到故事的高峰。上帝的揀選故事早自舊約開始,舊約預言對信徒理解耶穌的身分及其作為有著重要的聯繫。福音書描述的耶穌基督正將整個以色列史引向巔峰。如此,要理解耶穌基督本身,也絕不應抽離了以色列歷史背景,對新約時代的猶太人來說,耶穌的一言一行,也給予熟悉妥拉(Torah)的上帝子民很多信仰的挑戰與聯想;但對於你我這些現代的外邦人,讀福音書可能只讀到表面,而不大能意會當中心意。
 
  因此,賴特第二個面向要指出,福音書描述的耶穌故事,同時是上帝回歸以色列民的故事。我們在福音書看到的基督耶穌,作為上帝兒子的形像,若從熟悉舊約詩篇第二篇和撒母耳記下第七章的以色列民理解,這身分不只是抽象的神性形像,而是耶穌以上帝子民期望的王者之姿臨在其中。在華語世界,我們也有所謂「天子」的觀念。皇帝是神聖的,是天之子。透過這個類比,我們可以看見耶穌作為上帝的兒子,不單凸顯其神性,更表達其王權。
 
  賴特又舉出耶穌曾將自己等同上帝的殿的例子,這對耶穌時代的人來說,他們因為理解舊約中上主在約櫃和聖殿裡向其子民顯現,所以會明白箇中的意義。這形像也在五旬節後教會對自我理解的使命中傳承下來,無論是個人,或是教會作為信仰群體,也都是上帝的殿,讓自己的同在成為他人經歷上帝臨在的管道,這成為了基督傳遞給歷世歷代教會的使命。
 
  第三,當我們如實地理解福音書以上帝作王的意思,福音啟動了信徒更新變化成為上帝在世的子民群體,這群體以聖言(Word)和聖事(Sacrament),學習和接收主耶穌的教導為生命中心,共同活出當中的新生命,在世拓展上帝國度,就是以耶穌基督為王的國度。
 
  賴特認為要重申以主為王的生命,來平衡西方主流的個人主義,過分「靈意化」基督教的盼望,如死後離開肉身,靈魂永遠在天堂愉快地活著等這類幻想。如果我們說,將舊約與新約二分是「馬吉安2.0」,那麼上面所述個人靈魂得救的盼望,就絕對是「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2.0」了。
 
  賴特第四個要強調的面向,就是基督事件(Christ event)乃關乎上帝國與凱撒國的衝突故事。一如天子,羅馬凱撒也自稱給予羅馬人民平安的神子。若主耶穌才是主平安之君,那麼凱撒便不如他所宣告的。要理解昔日凱撒的「偽福音」並不困難,因為在今天社會也充斥著不同的意識型態,或世俗化的終末論,嘗試取代耶穌作王,自稱能帶來普世和平。我們看到世間充斥著很多應許帶來和平的「和平主義」,可惜帶來的似乎不是和平,而是更多的割裂、仇恨與戰爭。
 
  四福音就是要在耶穌基督身上,述說上帝如何在我們身處的世界作王。大公教會的信經「跳」得太快,讓人容易遺忘福音書對耶穌的言行,忽略了祂與同代人交流的豐富描述,信經從道成肉身一跳,耶穌便跳上十字架了,彷彿救恩毫不「接地氣」,耶穌談論天國的福音變得「離地」,而忽視了十架與上帝國要放在一起,才能真正找回福音書在世亦在天的基督信仰。賴特提出信徒要把十架與上帝國連在一起,來理解基督作王的觀念,這是全書的第三部,也可說是全書的核心。
 
  其實,把福音裡耶穌上帝國的教導,與十架連在一起閱讀和思想,本是再平常也不過的;偏偏基督教二千年發展,卻讀出一條迂迴曲折的冤枉路。在基督教發展早期,因要確立教義,對抗異端思想,強調耶穌的神性,於是在信經裡只重視道成肉身的誕生和死後復活升天,給人「耶穌在世生死之間幾十年彷彿無足輕重」的印象。
 
  若我們細心閱讀馬太、馬可、路加與約翰福音,便會發現正典福音書花了很多篇幅,講述耶穌傳講天國福音的旅程。天國近了,上主為王似乎是福音的核心,但信經只強調其神性的降生與死後復活的神能,賴特認為這是歷史裡偏離福音核心的第一個偏差。
 
  到了十八世紀懷疑一切權威的啟蒙運動時代,在「把神權奪回」的精神下,啟蒙思想家抱持「如果有神,也不應干擾人間」的前提,去進行歷史耶穌的研究。如此,他們轉過來把過往信經最重視的道成肉身與死後復活,排除於歷史事實之外,只把耶穌故事中間的部分視作史料。如此,得出的結論只有三個可能:一、耶穌是推翻羅馬未遂的革命分子;二、耶穌是期待末世來臨的天啟先知;三、耶穌是宣揚愛的天父與大同世界的「好好先生」/智者。
 
  結果,這三個耶穌形像和福音原型相去甚遠。若把耶穌視為復國的革命家,祂沒有殺死羅馬凱撒,反而死在羅馬人手上,這個耶穌形像注定是失敗者。若把耶穌視作期待末世來臨,更新萬有的天啟先知,這預言的實現也未免花了太長時間,到現在我們仍不知要等多久。如果把耶穌視為「人畜無害」的好好先生,宣揚無殺傷力的人生哲學,建基於上帝之愛的大同理想,祂只是世間又一位哲人導師,這樣一個人又不致招惹殺身之禍。
 
  賴特從整個歷史進程,審視研究福音信仰的偏差:不是從神學立場擷取福音書的片段,作為教會需要確立的教義理據,就是用該時代的前設,去重新詮釋福音書內容,達至符合自己立場的結論。無論哪一種偏差,都沒有如實、好好地去從頭到尾閱讀福音書中耶穌的整個故事。賴特邀請讀者嘗試把天國與十架連在一起閱讀,我們會發現基督信仰既重視超越,又重視底蘊;既強調終末,也強調此世。
 
  賴特主教在書中不斷重申,四部福音書透過拿撒勒人耶穌的故事,談論上主如何作王。這王權因為不像我們世人所熟知的威權,所以我們容易忽略或看走了眼,將耶穌的神性身分與天國的信息分割開來。賴特認為關鍵正在於如何一併理解十架與國度的關係。
 
  賴特主教引用了復活主與兩位門徒在前往以馬忤斯途中的對話,引述了舊約將彌賽亞引向苦難的典故,之後復活的主說:「基督不是必須受這些苦難,然後進入他的榮耀嗎?」無論是以賽亞書的「受苦僕人之歌」,或十架上耶穌引述的詩篇第二十二篇,都向我們表明耶穌這源自希伯來聖經悠久的彌賽亞傳統,不獨關乎其國度,更在經文中展示如何達到並進入這國度。十架正是整個以色列故事的巔峰。上帝呼召以色列作為拯救世界的媒介,因此上帝聖子道成肉身,耶穌基督作為以色列彌賽亞君王的代表,在十架上完成這「從受苦到榮耀」的救贖之舉。
 
  在舊約,以賽亞和以西結先知重複顯示,上帝使用彌賽亞這角色來建立衪的國度,透過祂作為以色列全子民順服受苦的代表,這角色和祂所達成的,正是只有上帝能完成的、那橫跨並連貫舊約和新約的整個救贖史。
 
  因此,賴特認為「十架上猶太人的王」這個設定,最能表明耶穌結合了國度與十架,帶來在地若天的救恩。他認為約翰福音十九章19∼22 節,給了較詳盡的描述:彼拉多知道耶穌並不認同他關於「王」的理解,在他們的對話中,耶穌自己重新定義何謂「王權」,並堅持祂的王權是為真理作見證的。約翰福音驅使我們看見,耶穌的死是君王的死,是與將臨的國度有關。當時歡呼迎接耶穌進城的群眾也期待這國度來臨,耶穌也為此而生;不過使群眾難以理解的是,上帝以受苦的方式,來讓其見證真理的國度降臨。
 
  四福音書也藉著十架展示上主在地若天的降臨,彌賽亞耶穌行使大衛兒子真實的身分,從死亡與十架中重新定義上帝國度要帶來的真理。因此,復活的基督不單是故事的大團圓結局。復活主站在上帝的新國度,充滿創造力和復和的愛,宣告死亡權勢的失效。復活標誌著十架不止在來世得勝利,十架也成了凱旋的旗幟,宣告上帝在今世已經作王。
 
  賴特除了渴望我們從福音書中,透過基督事件看見上主如何作王,他也渴望讀者除去過多先入為主的前設和期望,認真如實地讀一次四福音。
 
  的確,先懂得如何讀福音書,才懂得那位自創世以來一直介入人類世界,選召以色列為其子民,並透過道成肉身的上帝兒子成為彌賽亞、猶太人的王,去代表、承擔這苦架,去成就救恩,以及今世在地若天、帶來真理的國度。上主在今世為王,也期望我們不要等待來世,在今世便好好追尋祂的腳蹤。
 
  在結語裡,賴特主教邀請我們用耶穌會福音默觀(Gospel contemplation)的方式去禱告,容讓自己的生命以主基督為主、為王,進入福音故事的不同場景,在不同人物的視角,或不同的互動參與中,經歷上主的帶領和啟悟。這是對每一位讀者的邀請,歸回福音的初衷,進入上主的故事裡,以主為王,從心出發,隨主帶引,在言行中拓展在地若天的上帝國。
 
范晉豪
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主任牧師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台灣的基督教閱讀市場上,關於聖經研究的書籍琳瑯滿目,但要找到一本能兼顧學術深度與可讀性的並不多見。很多時候,神學著作顯得過於學術化,讓一般信徒望而卻步;而另一些通俗化的讀物,又在深度上有所欠缺。這本《耶穌作王,什麼意思?》看來是試圖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作者「跟著賴特重讀」的策略,本身就暗示了一種負責任的學術態度,這讓讀者可以放心,書中所提出的論點絕非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紮實的研究基礎之上。我希望作者在闡釋「作王」的意義時,不僅僅停留在「精神層面」,而是能具體地指出,這種王權如何影響了耶穌的倫理教導,例如祂對貧窮人、邊緣群體的態度,以及祂對公義和憐憫的強調。畢竟,真正的王權,必然會體現在其統治的實踐上,期待這本書能將神學的抽象概念,拉回具體的生命操練中,讓讀者真正體會到跟隨這位「王」的生命樣式。

评分

光是書名就已經夠引人注目了,但更讓我好奇的是作者如何處理「四福音」這個龐大的文本群。馬太、馬可、路加、約翰,每一卷書對耶穌的描繪都有其獨特的側重點和神學目的。N.T. Wright的研究素來以其對猶太歷史背景的深入考究聞名,因此,我預期這本書會非常細緻地剖析,在那個特定的第一世紀猶太背景下,「作王」的意涵如何與當時的政治期待(比如羅馬的統治、彌賽亞的預期)產生強烈的張力。如果作者能成功地將這種張力層層剝開,讓讀者感受到福音書作者們當初寫作時的急迫感和意圖,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可估量了。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比較四福音在論述耶穌王權上的差異與互補性,例如,約翰福音中對「我是」的宣告,與馬可福音中對受苦僕人的描繪,兩者如何共同指向一個「作王」的實體?這種比較性的分析,通常能讓原本看似零散的經文,突然間串連成一個宏大的敘事,這對我們在讀經時建立全局觀念非常有幫助。

评分

讀到這本書的介紹,我立刻聯想到許多在教會裡聽過但總覺得「有點卡住」的講道內容。很多時候,我們聽到關於耶穌的教導,總覺得它與現實生活中的權力鬥爭、社會結構格格不入,彷彿是兩個平行世界的故事。然而,「作王」這個概念,正好是連結這兩個世界的關鍵。我猜測作者會花很多篇幅去分析,耶穌所宣稱的「天國」或「王權」,究竟是一種內在的心靈狀態,還是一種顛覆性的社會政治宣告。在台灣這個社會氛圍相對多元、對政治議題敏感的地方,探討「王權」這個詞,格外有現實意義。這本書或許能夠幫助我們釐清,我們所信奉的這位「王」,祂的國度是如何在當下這個時代中體現的?這不只是歷史學上的考證,更是一種當代信仰實踐的指引。我期望作者能夠以清晰、有條理的方式,將複雜的歷史脈絡和文本分析呈現出來,讓讀者在享受知識的同時,也能獲得心靈上的震撼與啟發,而不僅僅是頭腦上的理解,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才是閱讀這類深度著作的真正價值所在。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耶穌作王,什麼意思?」聽起來就很有意思,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身為一個台灣的讀者,我們從小到大對耶穌的認識,可能多半停留在溫和、愛人、犧牲的形象,但「作王」這個詞彙,卻帶有一種權威感和政治意涵。這本書似乎想深入探討這個核心概念,它挑戰了我們傳統的理解,迫使我們重新思考耶穌在歷史和神學上的定位。我想,這絕對不是一本單純的靈修書籍,它可能結合了嚴謹的學術探討,試圖從更宏觀的角度去解讀福音書中耶穌的教導和作為。光是這個主題的設定,就讓人感受到作者的企圖心,想要打破既有的框架,提供一個更立體、更深刻的視角。特別是標題後半部的「跟著賴特重讀四福音」,這暗示了作者會引用或對話當代重量級的神學家N.T. Wright的觀點,這對關心當代聖經研究的朋友來說,絕對是一大亮點,讓人期待作者如何將複雜的神學論辯,轉化成一般讀者也能理解的深刻洞見。整體來說,這本書的吸引力在於它敢於觸碰核心,並且承諾提供一個全新的閱讀路徑。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解密」的吸引力,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耶穌是主」,而是提問「作王」到底是什麼意思,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探索。我猜測,作者在處理這個主題時,必然會觸及到關於「權力轉移」的核心議題——從世俗的帝國(如羅馬)到天上的國度。在當代社會,人們對權力結構充滿了懷疑和批判,因此,探討一個完全不同維度的「王權」,顯得尤其重要。如果作者能夠成功地描繪出耶穌的「王權」是如何以一種「反向操作」的方式來顛覆傳統權力觀,例如以僕人的身份來領導,以犧牲來建立權柄,那將會對我們理解現代社會中的領導力產生極大的衝擊。我期待讀完這本書後,能夠更清晰地辨識出那些披著「王權」外衣的世俗誘惑,並且更有勇氣去實踐那條由耶穌所開創的、看似軟弱卻充滿真正力量的「作王」之道。這絕對是一本值得花時間仔細品味的深度讀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