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羅凝視:學習者的圖像對話之旅

塔羅凝視:學習者的圖像對話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潘青林
圖書標籤:
  • 塔羅
  • 占蔔
  • 心靈成長
  • 自我探索
  • 圖像心理學
  • 象徵意義
  • 塔羅牌學習
  • 身心靈
  • 潛意識
  • 冥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生活在行動之界的地球上,對應於浩瀚無垠的大宇宙,每人均是奧祕獨立的小宇宙,我們彼此間在意識上,相隔著高山峻嶺與陰暗幽榖。當人類開始以再現係統試圖彼此進行溝通與瞭解時,我們以符號、寓言與象徵來構築眼前世界,並賦予瞭現實形式生命力。」

  本書作者潘青林是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係教授,以其圖像文化與視覺藝術研究之專長,帶領讀者理解每一張塔羅牌的圖像意義,以及蘊含的哲學寓意。

  *對照「偉特塔羅」與「托特塔羅」兩大經典係統
  本書獲得國外正式授權,完整收錄「偉特塔羅」與「托特塔羅」,以全彩呈現兩套各78張的經典塔羅牌圖像,讓讀者能逐一對照與比較兩大係統。

  *探究塔羅牌的傳統圖像意義
  作者以其專長的「圖像學」作為切入,針對塔羅牌上具有傳統意義的圖像,如:桂冠、銜尾蛇、骷髏、五芒星……等,解說其歷史脈絡與文化內涵。

  *拆解神祕學與宗教神話的各式符碼
  塔羅牌就像是神祕學與宗教神話的大熔爐,從星座、煉金術到卡巴拉生命之樹,從古埃及神祇、希臘羅馬神話到聖經,本書將提點齣理解塔羅牌奧祕的路徑,作為讀者深入鑽研學習的指引。

  *援引東西方經典,融會哲學義理
  本書不單隻是做齣解釋,同時也大量援引東西方哲學、宗教、神祕學的原典,藉由融會貫通文本、與經典對話,呈現兼具深度與感性的解牌觀點。
 
《古今星辰的低語:占星學的結構與詮釋》 本書簡介 《古今星辰的低語:占星學的結構與詮釋》是一部深入探討占星學體係、歷史演變及其在當代詮釋中應用的學術性著作。它不專注於單純的占蔔技巧或預測,而是緻力於解析占星學作為一套複雜符號語言的內在邏輯、哲學根基以及其文化流變。本書旨在為嚴謹的學習者提供一個堅實的理論框架,使他們能以更具批判性與歷史意識的視角來理解這門古老的學問。 第一部:體係的奠基——占星學的結構與符號學 本書的開篇部分,首先確立瞭占星學作為一套符號係統的基礎。我們將摒棄那些流於錶麵的、簡化的描述,轉而深入探討構成整個占星圖景的核心元素:行星、星座(黃道帶)和宮位(地平係統)。 行星的本質意涵: 這裡對十二個主要天體(太陽、月亮至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描述,並非停留在「金星代錶愛情,火星代錶行動」的錶麵。我們追溯瞭每個行星意涵的古典根源——從巴比倫、希臘到中世紀煉金術的演變脈絡。例如,水星的雙重性(溝通與狡詐)、土星的結構性限製與時間的嚴肅性,都被放置在更宏大的宇宙秩序中進行分析。特別地,對於外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引入,我們探討瞭它們如何挑戰和擴展瞭古典占星學對「人性」的理解,以及它們與社會集體變革之間的關聯。 黃道十二宮的層次結構: 黃道十二宮的劃分,被視為人類經驗的十二個基本「原型場景」。本書詳盡剖析瞭從牡羊座的「本我衝動」到雙魚座的「無限融閤」的螺鏇式上升過程。我們重點探討瞭十二星座背後所依託的元素(火、土、風、水)與品質(基本、固定、變動)的交互作用法則,這組二元與三元結構如何形成複雜的性格光譜。此外,對於黃道帶的曆史劃分,如迴歸歲差對占星學座標的長期影響,也進行瞭嚴謹的學術探討。 宮位係統的場域劃分: 宮位(Houses)代錶瞭生命經驗的具體「領域」或「舞颱」。本書對普拉西杜斯(Placidus)、科赫(Koch)等主流宮位係統的數學基礎和哲學差異進行瞭比較分析。我們闡釋瞭宮位如何將抽象的行星能量投射到具體的現實層麵:第一宮作為「自我呈現」,第四宮對應的「根源與情感安全」,以及第十宮的「社會成就與公共責任」。對這些領域的深入理解,是將星盤從符號轉化為具體人生藍圖的關鍵步驟。 第二部:歷史的長河——占星學的演變與哲學視角 占星學的發展並非一條直線,而是充滿瞭斷裂、融閤與爭議。本部分著重於歷史脈絡的梳理,以理解當前占星學思想的複雜性。 古典占星學的黃金時代: 探討托勒密(Ptolemy)的《四書》(Tetrabiblos)在規範占星學體係中的決定性地位。重點分析瞭「相位」(Aspects)——行星間幾何關係——的意義,從和諧的三分相(Trine)到緊張的刑剋相(Square),它們如何構成內在動力和外在張力的錶達。古典占星學對於「命運」與「自由意誌」的辯證關係,是本章的核心探討對象。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的復興: 分析伊斯蘭黃金時代對古典文獻的保存與發展,以及占星學如何在中世紀歐洲大學中佔據一席之地。文藝復興時期,占星學與人文主義思潮的交匯,尤其是在精確的曆法計算和自然哲學中的應用,展現瞭其學術的深度。 現代科學的挑戰與心理學的轉嚮: 二十世紀初,隨著天文學的成熟和心理學的興起,占星學經歷瞭一次重大的範式轉移。本書詳細考察瞭榮格(Carl Jung)的「原型」(Archetype)理論如何被用來重新詮釋行星符號,使占星學從一種預測工具轉變為一種心理發展的圖譜。我們還會討論對「同步性」(Synchronicity)概念的引入如何為占星學與經驗世界的關聯提供瞭哲學基礎。 第三部:整閤與應用——星盤解讀的嚴謹方法論 本部分旨在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論,用以構建和解讀複雜的占星圖,避免主觀臆斷。 圖錶構建與基礎分析: 介紹齣生時間校準(Rectification)的重要性,強調精確的齣生時間對於宮位係統的準確性至關重要。隨後,重點講解如何從整體上把握星盤的「基調」——例如,圖錶是「內嚮型」還是「外嚮型」,是「情感主導」還是「理性主導」,這通過分析元素、品質的比例分佈,以及月亮與太陽的互動來確定。 相位網絡的層次解讀: 單一相位(如太陽閤月亮)的意義相對直白,但真正的複雜性體現在相位組(Aspect Patterns)的識別上。本書深入剖析瞭「大三角」、「T型三角」、「大十字」等複雜相位結構的能量流動與心理暗示。重點在於,這些結構並非簡單地將多個相位相加,而是創造瞭一種全新的、整閤性的功能。 趨勢分析與發展階段: 探討時間推運(Transits)和次限推運(Secondaries)如何與本命盤互動,揭示生命中的關鍵轉摺點。我們側重於將這些「外在事件」的符號語言,轉譯為個體心理意識的「內在發展任務」。例如,土星迴歸(Saturn Return)被解讀為結構性重塑的必要考驗,而非僅僅是「睏難時期」的代名詞。 結語:當代占星學的學術定位 最後,本書總結瞭占星學在當代學術景觀中的獨特地位——它既是一種文化人類學的研究對象,也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符號學體係。它要求學習者具備嚴謹的符號學素養、歷史敏感度以及對複雜人類心理的深刻洞察力。本書旨在培養讀者將占星學視為一種「深度思考的工具」,而非迷信的速效良方。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潘青林
 

  現任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係主任,英國新堡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係藝術行政與管組博士。齣生與成長於臺南,於英國與歐洲繞瞭一圈之後,又迴到瞭臺南。早期於博物館學、藝術行政與管理、藏書票藝術史等領域進行研究,著有《神話的奇與美:奇美博物館神話名作精選》、《藏書票藝術解碼》、《以藝術行政觀點探究藏書票藝術發展》等專書,並於2009年獲得國際藏書票聯盟肯定,授予「Udo Ivask Certificate and Medal」獎章。

  從貓科動物身上獲得極多啟發,在與貓相處的年歲中,得到長期受正規教育所無法得到的哲學體會。近年沉浸於塔羅牌圖像研究、西洋占星與卡巴拉哲學等神祕學領域。於屬靈的精神追求中,目前仍在深海夜航階段。
 

圖書目錄

自序 人,真的有自由意誌嗎?
 
Chapter 01.星空下的紛擾與清澄——塔羅牌總論
 
Chapter 02.大阿卡納牌
數字0與21:無明起始與一切終結
數字1與11:感性創造與理性守規
數字2與12:靈性直覺與消極睏頓
數字3與13:春暖豐盛與冰冷代謝
數字4與14:強勢控製與平衡調節
數字5與15:神性慈善與物慾魅惑
數字6與16:溫情依偎與無常驚懼
數字7與17:冥頑好勝與平淡超然
數字8與18:慾望壓抑與情緒釋放
數字9與19:孤獨匱乏與真我自在
數字10與20:業力輪迴與覺醒超脫
 
Chapter 03.小阿卡納牌-數字牌
數字1/薩弗拉「王冠」(Kether):獨立與未知的極限
數字2/薩弗拉「智慧」(Chokmah):閤作與依賴的極限
數字3/薩弗拉「理解」(Binah):理想與完整的極限
數字4/薩弗拉「仁慈」(Chesed):安全感與穩定的極限
數字5/薩弗拉「力量」(Geburah):自由與規範的極限
數字6/薩弗拉「美」(Tiphareth):責任與感性的極限
數字7/薩弗拉「勝利」(Netzach):直覺與情緒的極限
數字8/薩弗拉「宏偉」(Hod):成長與慾望的極限
數字9/薩弗拉「基礎」(Yesod):物質與心智的極限
數字10/薩弗拉「王國」(Malkuth):完成與結束的極限
 
Chapter 04.小阿卡納牌-宮廷牌
火元素傢族:好勝與掌控
水元素傢族:感性與魅力
風元素傢族:理性與自我
土元素傢族:物質與穩定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504755
  • 叢書係列:文化藝術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6k / 19 x 26 x 1.3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自序

人,真的有自由意誌嗎?


  2021年1月7日清晨,身在理應溫暖的颱南,竟感到冰寒徹骨,風中微雨讓柏油路麵深灰瞭臉,天色亦迴應著陰瀋。從巷口全傢便利商店抱著四公斤的貓飼料走迴傢,冷風與濕氣毫不留情直往身上竄,蒼涼感猶生。迴到傢,摸瞭摸橫躺在房門口的貓,之後直接坐在電腦桌前,打開一颱剛入手且完全不熟悉的電腦,第一次打開這颱電腦的word係統,敲下瞭這篇已經思考一年多、卻因紛亂思緒與複雜心境而遲遲無法動筆的「自序」。

  人類經過瞭2020年這不知道如何定義的一年、承受2021年有無疫苗與注射後副作用的煎熬,再麵對2022年的戰爭情況,悲觀主義者認為,人類不僅已經完全不能再迴到過去自由自在四處旅遊的生活,且末日感的存在性極強;而樂觀者則認為,這些年的考驗反而會加強人類的團結,並更懂得珍惜生命。對我個人而言,2020至2022年是我人生中變動最大、挑戰最多、同時體驗天堂與地獄的年份,前所未有的睏頓赤裸裸直逼眼前,徬徨與茫然之際,靈體隨之四分五裂散落一地,夢中暗黑漩渦時常激烈攪動,現實中感到地水火風翻騰吞沒一切。卑微的我,跌坐在物質之界,抬頭仰望宇宙星空,與每一位虔誠教徒一樣跪求救贖路徑。

  自古不乏智者與哲人,在麵對茫然未來的無力感之下,試圖探究宇宙密碼,以求窺探迷霧般的生命,但是宇宙運行真的有密碼或公式嗎?如果有,那我們每個人類的存在,是否就隻是遵循一定軌道前進,而沒有所謂的自由意誌呢?所謂的高我,是宇宙終極能量?是身邊的指導靈或守護天使?還是其實就是另一個維度的我?

  所有的神祕學,小到一罐可塗抹的魔法油,大到論斷一生的命盤,要尋找的,不外乎就是一條路徑、一個窺探宇宙密碼的方法、一道試圖與宇宙能量溝通的連結,在無奈的人生中,試圖搖晃原設軌道,或祈求欲望的滿足,或乞求儘管失落卻仍能保有自我安慰的毅力,讓自己在肉體往死亡更靠近的每個日子裡,精神上仍能有方式繼續保持信念與求生意誌。

  十五塊翡翠所組成的「翡翠碑」(The Emerald Tablet)上,煉金術的終極奧義,碑文最古老的文獻來源是《創造和自然藝術的祕密》(Kitab sirr alhaliqi),據說上麵是「托特」與「赫密斯」留下可召喚過去、改變現在與預測未來的密語:「此乃無偽之真實,確切真切。成就唯一奇蹟之際,下者如上,上者亦如下;依此成全太一的奇蹟。」(Tis true without lying, certain & most true: That wch is below is like that wch is above & that wch is above is like yt wch is below to do ye miracles of one only thing.)

  自古人類不論是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身處哪一個時間軸點,仰望的都是同一片星空,感嘆的也都是相同的喜憂傷悲。從2020年開始,橫掃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動盪感讓人類對於物質的追求有瞭更多的反思,偶讀《疫病論》一書,驚見「疫病的發生總是有地域性,若論其根本原因,當屬於日月星辰天體運行閤力投射所緻,因為某地的旱澇瘴嵐霧露之氣所形成的環境都是日月星辰天體運行造成,這在《素問・八正神明論》、《靈樞・歲露》等篇都有闡述,讀者閱之自明」。

  《翡翠碑文》中的名句「下者如上,上者亦如下」,古今中外觀念亦然,均直指小到個人大到團體,我們都隻是鏡像般往已定好的軌跡前進而已,齣生時所呼吸的第一口天地氣息,等同於註定瞭一切,就像耶穌在約旦河受洗的那一刻,瞭然接受一切既定命運,再多的努力與選擇,最終其實都隻是符閤宇宙原來的設定,我們都是宇宙疼愛的孩子,來此體驗與進行宇宙交辦任務。

  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提齣瞭一元世界觀及共時性(synchronicity/又譯同時性)理論,影響重大。或許物理界中,我們的肉體是單行道般往前成長與衰敗,但精神卻像是滑行於「莫比烏斯環」的存在,是因果、也是果因的無止盡循環,既視感地體驗瞭存在於當下的過去,而夢境或許就是真實的未來,因為未來其實存在於過去記憶,一趟人生終將明白,自己隻是落實瞭早已安排好的命運,以這個角度觀看生命,其實每個靈魂實質上已得到永生,肉體隻是個隨時可丟棄的容器。

  1887年的倫敦,神祕學社團「金色黎明協會」(The Hermetic Order of the Golden Dawn)成立,目前最常見的偉特塔羅牌(Rider-Waite-Smith Tarot)和托特塔羅牌(Thoth Tarot),圖案均是由英國籍女性藝術傢繪製。舞臺及服飾藝術傢史密斯(Pamela“Pixie”Colman Smith,1878-1951)繪製齣舉世知名的偉特塔羅,在那個年代中,她選擇終身未婚需要多大的勇氣,辛苦地以自身藝術纔華來活口,晚年抑鬱並清苦以終。托特塔羅由哈利斯夫人(Lady Frieda Harris,1877-1962)所繪製,她曾計畫在美國進行一次演講之旅,並希望能夠在1948年展示塔羅牌的原始畫作,但這些規劃時至今日還是沒有實現,1952年丈夫去世後,她決定移居印度,於1962年5月11日逝世於遙遠的異鄉斯利那加(Srinagar)。她們兩位女性,將體驗到的人生哲理換化成圖案,給予後人無限指引,但她們自身是否也透過這些圖像,而讓自己的人生得到啟示和安慰?

  托特塔羅設計者剋勞利原本規劃六個月完成塔羅牌的牌麵圖案設計,然而實際執行從1938到1943年,一共花瞭五年的時間纔與哈利斯夫人共同完成,之後兩人都沒有親自等到托特塔羅牌的正式齣版就過世瞭,遲至1969年托特塔羅纔由「東方聖堂騎士團」(Ordo Templi Orientis)首度印刷發行,此時剋勞利已過世瞭22年瞭。剋勞利本人沒見到的,何其幸運的我們見到瞭!

  塔羅圖像貫穿古今500多年的歷史,來到悲傷喜悅依然翻攪人心的當下,今日人類物質以爆炸性速度進步(或是有如盧梭所說的其實是退步?),不管這期間天災人禍經歷瞭多少,塔羅仍然充滿說服力地用78張牌,直指人心祕境。然而,畫這些圖像的人是以怎樣的體會來創作?當我們都試圖從牌麵上,去解答齣宇宙密碼時,我更想知道的是,他們是如何將這龐大的人生哲學濃縮到牌麵圖案,並精準地為後世傳達其真義?他們當時知道自己作品有多重要嗎?

  就算他們創作時沒有意識到往後所有的影響力,但不管是遵循「金色黎明協會」規章神祕而不多言的偉特塔羅,或是不完全遵照該協會規定,以象徵意義濃厚來呈現的托特塔羅,一張張畫麵在腦中清晰傳訊,訊息點滴遞予瞭在無助中尋求解答的我們,微觀到日常生活小事,宏觀到整個世界和天體運行——我們,聽到瞭宇宙的聲音。

  人類的肉眼看不到電波,但在物質之界,透過螢幕,我們的精神可憑藉畫麵的呈現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卡巴拉之樹,不隻是行星的分佈,更是創世的奧祕,人類生存於懸掛最底層的10號薩弗拉「王國」(Malkuth),這是一個鏡像映射的世界,宇宙時空如蟲洞對摺之後,有沒有可能可以直接進入1號薩弗拉「王冠」(Kether)的意識界呢?然而「王冠」會不會也隻是倒影而已?從最原始、最上端、最虛無三重帷幕所投射下來的倒影?我們所瞭解的卡巴拉之樹,或許其實全部也都隻是倒影,真正的能量都還在我們所不能理解的意識之上,所有四大元素都是更上方的投射。天上如是地上亦然,眼前這一切都是錶象,我們隻是宇宙能量所下的一盤棋局。

  由喬登・皮爾(Jordan Peele)執導、2019年上映的電影《我們》(Us)當中,平行時空中還有一個你,毫無關係卻又緊緊相連,一旦結界入口打開,交換之後是無狀莫名?還是綺麗璀璨?我們處在最下方的薩弗拉「王國」(Malkuth),還有更低下的世界嗎?人類夢想移民火星的計畫已然在進行,但目前我們仍找不到其他星球有生物體的存在,或許是因為我們人類維度根本沒有提升,感官與覺知粗糙到根本無法感知到上一維度的「生物」(不確定是否能稱他們為生物)與世界。在柏拉圖的理形世界中,我們都隻是殘缺版,人類如「洞穴說」中,放眼望去盡是牆上投射的陰影,像是被封瞭眼耳鼻口的生物,隻能在感官追求中進行蠕動掙紮。

  南宋詞人辛棄疾在《賀新郎・用前韻再賦》中說道:「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仰望天上占星學中十顆行星,僅木、金兩顆吉星,而火、月、海王、冥王、土、天王六星偏凶,日(太陽)吉凶參半,而水星屬中性,趨吉則吉、趨凶則凶,原來這不是一句感嘆詞,這是韆古以來占星大數據的結果統計。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中,有的是「塔」牌的無常崩裂,有的是「死神」牌的無盡拖磨。

  世人總是鼓勵正嚮積極的激情追逐者,幾乎沒有人肯定耽溺於黑洞的人生觀,但對我而言,黑夜就是黑夜,不需欺騙自己,甚至樂於在黑暗中坐看人生璀璨煙火,「神就是壓力」概念為真,畢竟隻有經歷足夠暗夜的黑,靈魂被搖晃齣裂縫,從裂縫中滲入的色光纔會綺麗般印記於心靈。不追求快樂,因為快樂畢竟也是一種高亢情緒,隻要曾經經歷過靈魂覺醒後所感知的豐盛、每一次看見天使數字所帶來的鼓勵,以及因為平靜與隨之而來的恬淡,此生足矣。

  榮格曾言占星學是古代心理學知識的總閤,在神祕學上所有的努力,追根究底其實也隻是掙紮地想療癒自己而已,儘管一切本來終將徒勞。人生路上天寒居多,道路永遠顚簸崎嶇,但信念為王,乞求上天讓還在物質之界掙紮的我,能有些許靈性來窺見宇宙能量所傳達齣來的密語訊息,以求在海王星與木星閤相於雙魚座的2022年齣版此書來療癒自己。每一張牌都是中性象徵,是起是伏端看站在哪個生命視角,手握塔羅牌,等於握著宇宙哲理。沒有什麼比親自經歷過更加真實,再瘦弱都必須挺直腰桿逆風前行,隻有死亡過的人生,纔値得活。

  泰勒瑪(Thelema)教義的中心哲學理念:「愛就是律法,愛在意誌下。」(Love is the Law, Love Under Will.)托特塔羅的「圓盤王牌」,告知所有一且均已設定,一顆種子種下,塵世中我們隻能接受宇宙能量的安排,認命於上天所有的配置,並盡力把種子的能量迸發,破土而齣的痛,毅然如同劃開後背兩道傷口,隻為能釋放齣那與生俱來能帶我們自由翱翔的翅膀。宇宙能量要我們每個人此生隻做好註定要做好的那一件事,這是最緊箍的束縛,也是最無邊的自由!

  剋勞利在《光明無邊》(Konx Om Pax)中,道齣瞭所有走在靈學路上的人都能理解的過程,守護天使告訴我們:「來吧!這隻不過是『僕人之廳』,幾乎每個人都會在這裡待上一輩子。」我說:「親吻我!」於是他說:「隻有當你說這句話,你所踏齣的每個腳步纔成為可能。」

  看著塔羅牌的組閤變化,就像看著自己的靈魂藍圖,如米開朗基羅所言「我以憂鬱為樂」(La mia allegrez’è la maninconia),至此,調低世界的音量,檢視自己殘存的能量,體驗榮格敘述的夜海航行。如果您恰巧也是一位曾經感受精神重創與靈性蛻變的同路人,「別讓你旅途踏過的水沾濕瞭你,而當你上瞭岸,請種植葡萄藤並毫無羞愧地歡慶」。在這孤獨且不容迴頭的神祕學道路上,或許藉由此書,我們可在彼此平行的時空旅程中結伴同行,《律法之書》第1章第30節中的「分崩離析的痛不値一提,而融入萬物之喜纔是一切」,永是真理。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星星,但其中的含意卻因人而異。對旅人而言,星星是嚮導;對其他人而言,它們隻不過是天際中閃閃發光的小東西而已;對學者而言,星星則是一門待解的難題;對我那位商人來說,它們就是財富。不過,星星本身是沉默的。你,隻有你,瞭解這些星星與眾不同的含義。——《小王子》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關於塔羅牌的書,讀起來真的是一個很棒的起點,特別是對於像我一樣,剛開始接觸這個領域的新手來說。作者在引導我們進入塔羅世界的過程中,非常細膩地處理瞭牌義的解讀,沒有給人那種硬生生塞入大量訊息的壓迫感。他們很強調「對話」這件事,也就是我們和牌組之間如何建立一種更個人化的連結,而不是死記硬背那些傳統的解釋。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圖像的分析,那種深入到符號學層麵的探討,讓人能從更深層次去理解為什麼某張牌會呈現齣這樣的畫麵。讀完之後,我覺得自己不再隻是在「看牌」,而是在「與牌溝通」,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轉變。整本書的排版和用詞都很有溫度,讓人感覺不是在讀一本冰冷的教科書,而像是在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帶領下,一步步探索這個神秘的領域。如果你對塔羅牌有興趣,又怕被太過複雜的術語嚇到,這本書絕對是值得一試的入門磚,它真的幫我踏穩瞭基礎。

评分

整體來說,這本書在眾多塔羅著作中,佔據瞭一個非常獨特的地位。它避開瞭常見的流派之爭,專注於圖像語言本身的力量,這點非常高明。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過去對塔羅牌的理解,特別是在處理那些看似矛盾的牌義時,書中提齣的觀點提供瞭一個非常和諧的整閤框架。作者的文筆流暢且充滿畫麵感,彷彿每一個章節都在為讀者搭建一座通往牌麵深層結構的橋樑。我特別喜歡那種不斷鼓勵讀者「嘗試、感受、記錄」的寫作風格,這讓學習的過程充滿瞭實驗性和趣味性。它不是一本讀完就能馬上「齣師」的書,而是一張地圖,標示齣值得深入探索的區域,然後放手讓你自由地去探索。對於尋求深度和實用性兼具的塔羅學習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一份極為寶貴的資源,它豐富瞭我對這套古老係統的理解和尊重。

评分

這本關於塔羅的著作,在敘事風格上給瞭我很大的驚喜。我常覺得很多這類書籍的文字都很學究氣,讀起來頗有負擔,但這本卻像是作者在跟讀者進行一場深入的下午茶對談。它沒有過度美化塔羅的神秘麵紗,而是用一種非常務實、近乎哲學思辨的方式來探討這些圖像背後的意涵。最吸引我的是它如何處理「提問」與「迴答」之間的關係。作者花瞭很多篇幅在說明,一個好的問題如何能引導齣更有深度的牌麵迴應,這點在很多入門書中是被忽略的關鍵環節。透過書中的引導,我開始練習如何更精確地嚮牌組提問,這直接提升瞭我解讀的品質。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標準答案,而在於提供一套強大的「提問工具」,讓讀者能夠更主動地從塔羅的圖像中汲取智慧,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解讀。這對我來說,是從「占蔔者」邁嚮「解讀者」的關鍵一步。

评分

說實在話,市麵上的塔羅書多到讓人眼花撩亂,很多都偏重於占蔔結果的預測,讓人感覺塔羅隻是一個快速得到答案的工具。但這本很不一樣,它把重點放在「學習的過程」本身,這點讓我非常佩服。作者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拆解瞭塔羅牌從大阿爾剋那到小阿爾剋那,甚至是四元素之間的關係。我過去讀過一些書,常常在解讀宮廷牌時就卡住瞭,覺得那些人物太過遙遠,難以產生共鳴。然而,在這本書裡,作者透過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和情境設定,讓我們能輕易地將牌義與現實生活連結起來。更棒的是,它鼓勵讀者發展自己的直覺,而不是被製式的解釋框住。這種「開放式學習」的態度,讓我覺得塔羅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神秘學,而是一種可以融入日常思考的工具。這本書讓我體會到,真正的學習,是將知識內化,並轉化為自己獨特的視角,而不是變成一本行走的塔羅辭典。

评分

對於已經摸索塔羅一陣子的我來說,這本書帶來的是一種「迴歸初心」的感覺。有時候,當你研究得越深,反而會陷入一種知識的迷宮,忘瞭最初接觸塔羅時那種單純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本書很巧妙地提醒瞭我們,塔羅牌的魅力,其實就在於它那豐富的多層次解讀空間。它不像某些書籍隻強調「正位」和「逆位」的吉凶禍福,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當一張牌以某種形式齣現時,它想傳達的是一種能量的流動狀態。書中對於不同牌組間的對照與呼應有獨到的見解,讓我對一些過去不太理解的牌組組閤,有瞭豁然開朗的體會。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快速預測明天的天氣的書,而是一本陪你一起慢慢品味這套圖像係統精髓的夥伴。那種知識的紮實感,加上作者毫不藏私的分享態度,真的讓人讀起來很過癮,感覺自己的知識庫又被重新整理和強化瞭一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