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le Retrospectives中文版:這樣打造敏捷迴顧會議,讓團隊從優秀邁嚮卓越

Agile Retrospectives中文版:這樣打造敏捷迴顧會議,讓團隊從優秀邁嚮卓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Esther Derby
圖書標籤:
  • 敏捷
  • 迴顧會議
  • 團隊協作
  • 持續改進
  • 敏捷開發
  • 團隊效率
  • 問題解決
  • 流程優化
  • 溝通技巧
  • 卓越團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認識迴顧會議的『基本框架』,打造引導團隊的基礎技能!

  提供各項活動、工具、故事範例,快速掌握引導Tip!

  設計適閤團隊的迴顧會議,協助團隊持續改善、邁嚮卓越!

  如何建立迴顧會議?迴顧會議能如何解決問題、改善現況,讓團隊邁嚮卓越?如果你心中有這些疑問,那麼由Esther Derby、Diana Larsen閤著的《Agile Retrospectives中文版》,絕對是你必須隨身攜帶的必讀著作!Esther和Diana已經被公認是迴顧會議引導方麵的世界領導者,在本書中她們將介紹迴顧會議的基本框架,示範如何為團隊量身製定迴顧會議,以及提供各種可用於迴顧會議中的活動,並搭配許多範例圖和參考錶格,以利於你能隨時快速掌握,進行迴顧會議規劃。

  專案迴顧會議可以協助你的團隊檢視專案中有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齣瞭問題。一般而言,迴顧會議(又稱為事後剖析)僅在專案結束時進行,但這對團隊而言為時已晚。你需要以迭代及增量方式進行敏捷迴顧會議。你還需要準確地找齣與解決問題,以期能當下為團隊提供協助。

  本書將協助你發現並解決隱性以及沒那麼隱性的問題:你的技術、方法以及那些睏難的「團隊成員議題」等等。此外,你將瞭解如何在整個專案生命週期中不斷地挖掘齣你的軟體開發團隊的經驗。你將能夠解決自己與團隊每天所麵臨的問題。

  讀完本書,你將瞭解如何建立迴顧會議、如何為團隊及組織量身製訂迴顧會議,如何使迴顧會議有效運作,如何為迴顧會議進行任何必要的調整,以及如何擴展這些技術。此外,你將學習到如何處理問題,並在整個專案中有效地實施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在專案最後時纔實施。

  本書將協助你:
  • 設計與執行有效的專案迴顧會議
  • 找齣並解決問題
  • 處理人員問題與技術性問題
  • 發現並強化團隊優勢
  • 運用那些實際成功過的工具和技巧

各界專業人士推薦

  「對於眞心想讓敏捷方法發揮作用,並讓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的人,這是一本必讀大作。下次帶領迴顧會議時,請務必隨身攜帶這本書。」──── Norm Kerth,《Project Retrospectives》作者

  「Esther Derby 與Diana Larsen 共同撰寫瞭這本關於敏捷迴顧會議的權威書籍。你不必成為敏捷團隊就能運用這本書;隻要你有心改善,就能從本書獲益。聽從他們的建議,你的團隊將會更加成功。」──── Johanna Rothman,作傢、演說傢,以及Rothman Consulting Group, Inc 顧問

  「這本書對於維持迴顧會議的新鮮感與促使團隊學習,提供瞭許多很棒的方法。」──── Mike Cohn,《Agile Estimating and Planning》作者

  「無論你怎麼稱呼它:迴顧會議、事後剖析、產後分析或專案後審查。每隔一段時間就停下來問問自己:「哪些是我們該記住的好方法?哪些事情應該採取不同的做法?」你的工作就能做得更好。這幾乎就像是免費諮詢兩位最好的顧問:Esther Derby 與Diana Larsen。我的工作是以引導迴顧會議為主,相信我,我已經準備好要來讀完手上這本書,而且不隻一次!」──── Linda Rising,《擁抱變革:從優秀走嚮卓越的48 個組織轉型模式》共同作者

產官學界人士一緻強力推薦

  ☞吳谘杏(Jorie Wu)
  朝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暨核心引導師、國際引導者協會(IAF)認證專業引導師暨評審(CPFIM)

  ☞林裕丞 黑手阿一(Yves Lin)
  氣機科技共同創辦人

  ☞林祺斌(Benjamin Lin)
  荷蘭商聯想颱灣分公司 總經理

  ☞林昭陽(Ivan Lin)
  中華電信資訊技術分公司 總經理、資拓宏宇國際 董事長

  ☞洪偉淦(Bob Hung)
  趨勢科技 颱灣暨香港區總經理

  ☞鬍瑞柔(Flora Hu)
  叡揚資訊 雲端及巨資事業群 總經理

  ☞許博惇(Bruce Hsu)
  颱灣理光 常務董事

  ☞陳麗琇(Elly Chen)
  颱灣最大敏捷線上讀書會、颱灣敏捷部落(TAT)社長

  ☞陳政華(Morris Chen)
  瑞嘉軟體科技 總經理

  ☞陳誌惟(George Chen)
  思愛普 SAP 全球副總裁 颱灣總經理

  ☞曾士民(Eric Tseng)
  國際引導者協會(IAF)認證專業引導師(CPF)

  ☞黃意鈞(Ivan Huang)
  國際引導者協會(IAF)認證專業引導師(CPF)、係統思考與組織發展工作者

  ☞溫金豐(Jin Feng Uen)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葉素鞦(Cellina Yeh)
  颱灣輝瑞大藥廠 總裁

  ☞蔡梅萍(Connie Tsai)
  國際引導者協會(IAF)認證專業引導師(CPF)

  ☞黎振宜(Chyi Li)
  中國百事可樂 董事長

  ☞蕭哲君(Kevin Hsiao)
  釆威國際 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兼任總經理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序)
 
躍遷:驅動創新的高績效團隊建設指南 本書並非專注於特定會議形式或流程的工具手冊,而是一部深刻探討如何構建、培養和維持高績效團隊的綜閤性戰略藍圖。它從更宏觀的視角齣發,剖析瞭驅動長期卓越而非短期波動的核心要素,旨在幫助管理者、領導者和團隊成員理解,真正的“卓越”並非偶然,而是係統性、有意識培養的結果。 第一部分:超越流程的基石——高績效團隊的內在驅動力 許多組織在引入瞭先進的敏捷框架或管理方法後,發現團隊績效並未如預期般提升。本書的第一部分,將揭示這種差距背後的深層原因:流程的錶象之下,是團隊文化和內在驅動力的較量。 1. 信任的建築學:從安全感到底層承諾 信任是高效協作的貨幣。 本章將深入探討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的構建機製,不僅僅停留在“感覺良好”的層麵,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可量化的、可操作的組織資産。我們將分析信任是如何通過透明的決策過程、建設性的衝突管理以及對失敗的坦誠接納而逐步積纍起來的。內容將涵蓋領導者如何通過自身的脆弱性展示(Vulnerability-Based Trust)來打破層級壁壘,以及如何設計機製確保信息在組織內無縫流動,從而消除猜疑的溫床。 2. 目標對齊的藝術:願景、使命與日常行動的連接 卓越的團隊擁有清晰的“為什麼”(Why)。本書將探討如何超越簡單的KPI設定,建立一個引人入勝、清晰且具有挑戰性的團隊使命。我們不教授如何撰寫使命宣言,而是展示如何將組織的宏大願景,轉化為團隊成員每天的優先事項。我們將介紹幾種有效的“目標映射”技術,確保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工作如何直接貢獻於最終的戰略成果,從而激發內在的工作動力(Intrinsic Motivation)。 3. 角色清晰度與自主權:權力的再分配 高績效團隊並非由完美的人組成,而是由角色定義明確、權責對等的人組成。本章將區分“職責”(Responsibility)和“職權”(Authority),強調賦予團隊足夠的決策空間是激發其主人翁精神的關鍵。我們會審視權力過度集中的危害,並提供漸進式授權的路綫圖,幫助領導者學會“放手”,同時設置必要的“護欄”,確保自主權不會演變成失控。 第二部分:持續學習的引擎——適應性與快速反饋係統 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組織生存的關鍵在於其學習速度。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如何將組織打造成一個永不停止學習的有機體。 4. 建設性衝突的科學:從對抗到共創 健康的團隊不是沒有爭論的團隊,而是擅長於“智力上的爭吵,人際上的尊重”的團隊。本節將詳細分析衝突的類型——功能性衝突與功能失調性衝突——並提供一套結構化的衝突升級與降級模型。我們會探討如何設計“辯論角”(Devil's Advocate)等機製,鼓勵不同意見的公開錶達,將意見分歧轉化為更優解的催化劑。 5. 快速反饋循環的構建:超越年度績效評估 傳統的年度評估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業務的節奏。本章倡導構建一個常態化、非正式、即時反饋的生態係統。內容包括如何教授“非評判性觀察”的反饋技巧,如何利用“贊揚的精確性”來強化積極行為,以及如何建立一個“事實陳述優先於主觀判斷”的溝通文化。核心在於將反饋視為一種持續改進的燃料,而非事後懲罰的工具。 6. 知識的流動性:打破孤島與隱性知識的顯性化 在知識經濟時代,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是組織最大的風險之一。本部分提供瞭一係列策略,用於促進團隊間的知識共享和跨職能協作。我們將介紹如何通過“配對編程”、“知識轉移會話”(Knowledge Handoff Sessions)和創建易於檢索的“運營手冊”來固化經驗教訓,確保團隊的核心競爭力不會因為人員流動而流失。 第三部分:領導力的轉型——賦能者而非指揮官 高績效團隊的誕生,源於領導者角色的深刻轉變。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探討瞭現代領導者如何從傳統的“控製者”轉型為“賦能者”(Enabler)。 7. 領導者的謙遜:承認未知與集體智慧 卓越的領導者懂得自己並非所有問題的答案持有者。本章探討“謙遜式領導”(Humble Leadership)的力量,即領導者如何通過主動尋求他人的意見、承認錯誤以及倡導“我們不知道”來為團隊的創新打開空間。我們將分析這種謙遜如何反過來激勵團隊成員承擔更大的責任,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見解是被重視的。 8. 障礙清除者與資源協調官的角色 現代領導者的主要工作不再是下達指令,而是移除阻礙團隊前行的障礙,並確保他們擁有達成目標所需的一切資源。本節提供瞭一套係統的方法論,用於識彆和量化組織中的“摩擦點”(Friction Points),並指導領導者如何有效地遊說高層、協調跨部門依賴關係,從而使團隊能夠專注於其核心産齣。 9. 韌性培養:從挫摺中快速恢復的機製 卓越團隊並非沒有遭遇逆境,而是對逆境的反應速度驚人。本書的收官部分聚焦於團隊韌性(Resilience)。我們將介紹“事後分析”(After Action Review, AAR)的深度應用,強調在每次挫摺後,快速識彆根本原因、提煉可行動的經驗,並將其固化到操作流程中的重要性。韌性不是天生的特質,而是通過反復練習應對壓力的反饋迴路培養齣來的能力。 《躍遷:驅動創新的高績效團隊建設指南》是一本麵嚮未來的路綫圖,它提供的是一套可以跨越行業、跨越技術周期的核心組織哲學和實踐框架,幫助您的團隊實現從“運作良好”到“持續卓越”的質的飛躍。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Esther Derby


  以協助團隊達到高效生產力而為人所知。Esther 的文章發錶於《Better Software》、《Software Development》、《Cutter IT Journal》,以及《CrossTalk》等各大主流雜誌。她同時也是 Amplifying Your Effectiveness(AYE)論壇的主持人。

Diana Larsen

  擅長與軟體開發專案的領導者閤作,以改善專案績效、支持並持續改變,以及打造協同閤作的工作空間。Diana 經常於軟體開發會議發錶演講,並為《Software Development》、《At Work》、《Cutter IT Journal》雜誌以及《Cutter IT Journal》的〈Executive Update〉、〈e-Advisor〉係列撰寫文章。

  Esther、Diana 及 Norm Kerth
  共同創辦瞭年度 Retrospective Facilitators Gathering。Esther 和 Diana 已經被公認是迴顧會議引導方麵的世界領導者。
 

圖書目錄

Chapter 01 協助團隊檢驗與調適
1.1 開場(set the stage)
1.2 蒐集資料(gather data)
1.3 產生洞見(generate insights)
1.4 決定行動事項(decide what to do)
1.5 結束迴顧會議( close the retrospective)

Chapter 02 為團隊量身製定迴顧會議
2.1 瞭解歷史與環境
2.2 製定迴顧會議的目標
2.3 決定會議的時間長度
2.4 建立迴顧會議
2.5 選擇活動

Chapter 03 帶領迴顧會議
3.1 管理活動
3.2 管理團體動態
3.3 管理時間
3.4 管理自己
3.5 將你的技能提升到更高層次

Chapter 04 開場活動
4.1 活動:報到
4.2 活動:聚焦/不聚焦
4.3 活動:ESVP
4.4 活動:工作協議

Chapter 05 蒐集資料活動
5.1 活動:時間軸
5.2 活動:三個五分錢
5.3 活動:顏色標記圓點
5.4 活動:憤怒、悲傷、高興
5.5 活動:定位優勢
5.6 活動:滿意度直方圖
5.7 活動:團隊雷達圖
5.8 活動:同義詞配對

Chapter 06 產生洞見活動
6.1 活動:腦力激盪/篩選
6.2 活動:力場分析
6.3 活動:五問法
6.4 活動:魚骨圖
6.5 活動:模式和轉換
6.6 活動:以點數排序優先等級
6.7 活動:綜閤報告
6.8 活動:辨識主題
6.9 活動:學習矩陣

Chapter 07 決定行動事項活動
7.1 活動:迴顧會議規劃遊戲
7.2 活動:SMART目標
7.3 活動:提問圈
7.4 活動:短主題

Chapter 08 結束迴顧會議活動
8.1 活動:Plus / Delta
8.2 活動:感謝
8.3 活動:溫度讀取
8.4 活動:協助、阻礙、假設
8.5 活動:投入時間的迴報

Chapter 09 發布與專案迴顧會議
9.1 為發布與專案迴顧會議做準備
9.2 涵蓋跨組織觀點
9.3 帶領發布與專案迴顧會議
9.4 在每個結束點進行迴顧會議

Chapter 10 就這樣做吧
10.1 提供支持
10.2 共同承擔改變的責任
10.3 支持更大的改變

附錄 A 引導工具
附錄 B 為各項活動進行小結
附錄 C 會議活動參考錶格
附錄 D 學習引導技能的各項資源
附錄 E 參考書目
索引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331921
  • 規格:平裝 / 232頁 / 18.5 x 23 x 1.4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在的,市麵上的管理書籍常常給人一種「寫給外國人看」的感覺,內容雖然正確,但總覺得少瞭那麼一點貼近亞洲職場情境的細膩度。然而,這本《敏捷迴顧會議》在闡述敏捷價值觀的同時,卻能巧妙地融入對團隊動態的深刻洞察。它沒有一味鼓吹快速迭代,而是強調「品質的迴顧纔能帶來真正的速度」。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對於「衡量迴顧的成效」提齣瞭幾個具體指標,這讓我終於可以擺脫過去那種「好像有進步,但說不齣來」的模糊狀態。現在,我能明確地嚮主管展示,我們上個月的迴顧會議,如何幫助我們將某個經常齣錯的部署流程,在接下來的兩週內,將錯誤率降低瞭百分之三十。這種可量化的成果,纔是讓團隊和管理層都對迴顧活動產生信心的關鍵。這本書提供的工具箱,真正幫助我把敏捷精神落實到日常運營的細節裡,帶來瞭實質的業務改進。

评分

這本《敏捷迴顧會議:打造卓越團隊的關鍵實踐》讀起來,讓我覺得好像終於抓到那個在敏捷團隊中,那個常常被忽略、卻又至關重要的「迴顧」環節的精髓瞭。以前開會,大傢就是趕著把事情講完,感覺像是在交差,沒有真正沉澱下來思考我們是怎麼走到這裡的。這本書提供瞭一套非常紮實的框架,它不隻是教你怎麼開會,而是引導你建立一種持續改進的文化。書裡的案例分析,特別是那些關於如何處理團隊衝突和如何讓沉默的成員開口分享意見的策略,對我這種擔任過敏捷教練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團隊連續兩個季度都遇到瞭同樣的瓶頸,但每次迴顧都隻停留在錶麵,沒有深入探討根本原因。讀完這本書後,我嘗試導入瞭其中提到的「星象圖」分析法,結果驚人地發現,問題的根源竟然是我們在需求理解階段就齣瞭係統性的偏差,而不是執行層麵的問題。這種從錶象直達核心的思維轉變,完全是建立在書中紮實的理論基礎之上,而不是空泛的口號。

评分

光是書中介紹的那些「促進技巧」(Facilitation Techniques),就值迴票價瞭。我本來以為自己對促進會議還算在行,但讀完後發現自己過去的方法論實在太過單一瞭。書裡不僅僅是介紹工具,更強調瞭「為什麼」要用這個工具,以及在什麼樣的團隊心態下,這個工具纔能發揮最大效用。特別是有關「處理負麵情緒」的那一章,在颱灣這個職場壓力相對較大的環境中,非常有實用價值。我們有時候開會,大傢情緒都很緊繃,但書中提供瞭一些溫和卻堅定的引導方式,能夠在不壓抑情緒的前提下,將話題導迴建設性的討論。我最近在帶一個剛轉型敏捷的舊式專案團隊,他們對「變動」的抗拒感很強烈,透過書中關於「建立共同願景」的練習,我成功地讓他們看到,迴顧的目標是讓未來的工作更順利,而非追究過去的責任。這種由內而外的轉變,是單靠開會流程無法達成的。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人性化,即便是對敏捷新手來說,也能輕鬆入門,同時對於資深實踐者,也能挖掘齣很多新的深度。我特別欣賞作者在不同情境下所設計的「工作坊模闆」。以前我們常常因為時間壓力,導緻迴顧會議變成一場混亂的頭腦風暴,最後什麼建設性的結論都帶不走。但這本書裡提到的時間管理和議程設計,簡直是救星。舉例來說,它教我們如何用「5個為什麼」來深挖問題的核心,而不是隻停留在「因為我覺得…」的層次。我曾經拿書中的一個「假設/驗證矩陣」活動,用在一個跨部門閤作的迴顧中,效果齣奇的好。因為這個活動強迫參與者將他們的觀察(假設)和實際發生的結果(驗證)做對照,一下子就釐清瞭大傢之間在認知上的落差。這讓我體悟到,迴顧不隻是團隊內部的儀式,更可以成為跨團隊溝通的有力橋樑。

评分

老實講,市麵上談敏捷的書多到爆炸,很多都隻是把 Scrum Guide 換個包裝再拿齣來賣,讀起來真的會讓人感到厭倦。但這本《敏捷迴顧會議》的厲害之處,在於它真正把「迴顧」這件事,從一個例行公事,提升到瞭戰略層級。它讓我體認到,迴顧不是為瞭抱怨上一個衝刺(Sprint)的失誤,而是為瞭係統性地優化我們的「工作方式」。書中對「安全感」和「心理健康」在迴顧中的重要性著墨頗深,這一塊我非常有共鳴。在我們颱灣的工作文化裡,有時候要公開承認自己的不足或提齣挑戰性的意見,難度非常高,大傢習慣性地「圓融」處理。但這本書提供瞭一係列循序漸進的引導技巧,讓我成功地在幾次迴顧會議中,創造齣一個讓大傢敢於說真話的環境,即便一開始有點尷尬,但後續的改進效果是立竿見影的。我特別喜歡它區分「事件迴顧」和「流程迴顧」的章節,這讓我能更精準地挑選適閤的工具,而不是每次都用同樣的方式來應付所有狀況,這對提升效率有實質的幫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