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園設計師的京都名庭導覽:薈萃日式文化與美學的絕景庭園散步

庭園設計師的京都名庭導覽:薈萃日式文化與美學的絕景庭園散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烏賀陽百合
图书标签:
  • 京都
  • 庭園
  • 日式庭園
  • 庭園設計
  • 日本文化
  • 美學
  • 散步
  • 名庭
  • 園林
  • 文化之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灣首見的京都庭園導覽專書!
從熱門的金閣寺到鮮少開放的秘境白龍園,
日本庭園設計師帶你漫步絕美的22所京都名庭
品味作庭家的巧思、日本信仰與美學的精神世界

京都是個擁有深厚歷史底蘊、風情萬種的古都。漫步市區,可見到無數的神社和優美靜謐的庭園。這些凝縮了日本美學、文化,各具巧思的庭園,動輒擁有數百年的歷史,不僅是藝術結晶,也是珍貴的歷史遺產,在不同季節前往、從不同角度欣賞,都會有不同的意趣和發現。

雖然即使沒有任何背景知識,也很容易單純為庭園之美而感動,但若能了解不同庭園的設計巧思、作庭家的背景與意圖、探究庭園的樣式、石頭的排列與意義、植物如何搭配等細節,彷彿能與幾百年前的古人心意相通,更會感受到庭園深奧的魅力所在。

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庭園風格,以自然石塊搭配而成的「石組」則堪稱日本庭園的一大焦點。這些自然的石塊蘊含了日本人對大自然的敬畏與崇拜之心,也能看出創作者感性的一面。而日本庭園也不像法式庭園那樣講究左右對稱,反而喜歡六四比這種微妙的平衡,觀察庭園,也能看出各民族的偏好呢。

作者為京都出生的庭園設計師,有豐富的庭園導覽經驗,本書精選22所不容錯過的京都庭園,深入淺出的介紹關於庭園的特色與故事,穿插各國遊客造訪庭園的感想,是認識日本庭園絕佳的入門導覽書。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日本传统建筑与工艺的导览手册的简介。 --- 《古都的木语:京都町家与传统工艺的深度巡礼》 书籍简介 这座古都,沉淀了千年的时光,其精髓不仅仅在于宏伟的寺庙或华丽的宫殿,更深藏于日常的肌理之中——那就是那些由匠人双手塑造的、充满生命力的“町家”及其孕育的传统工艺。 《古都的木语:京都町家与传统工艺的深度巡礼》是一部深度探索京都城市灵魂与匠人精神的导览手册。本书并非着眼于传统的园林艺术,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构成京都生活美学的物质载体:町家(Machiya)的建筑结构、室内布局,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各项传统手工艺。它带领读者超越游客的视线,深入探访那些鲜活的、仍在被使用的历史空间与技术传承之地。 本书分为四大核心篇章,层层递进地揭示了京都作为文化熔炉的独特面貌。 第一章:町家的骨骼与呼吸——建筑的哲学 京都町家,是江户时代以来城市居民居住与经营场所的复合体。它们狭长、深邃的形态,是应对都市税制与防火需求的智慧结晶。本章将拆解町家的基本构造:从面向街道的“店先”(展示与销售空间)、到中间的“通り庭”(公共与工作区域),再到最后的“奥”(私密的生活空间与微型庭院“坪庭”)。 我们将详细解析町家中的关键元素: 木材的选择与处理: 探讨桧木(Hinoki)、杉木(Sugi)等在日本建筑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传统干燥技术如何赋予木材持久的生命力。 格子(Koshi)的艺术: 细致考察不同地域、不同用途的木格栅样式,如“駒寄せ”(Koma-yose)和“細格子”(Hosogōshi),它们不仅是装饰,更是调节光线、维护隐私的精密屏障。 屋顶的语言: 剖析瓦片铺设的工艺,特别是“京瓦”特有的形状与防水结构,以及屋檐下复杂而出错落有致的木构件系统。 本章旨在让读者理解,町家不仅仅是老房子,它是应对自然环境、社会秩序与经济需求的立体结构模型。 第二章:光影的魔术——室内的空间叙事 一旦进入町家内部,空间便不再是僵硬的几何体,而是由光影、材质与匠心共同编织的叙事场域。本章侧重于町家内部的“软装”与功能性设计。 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障子(Shōji)与袄(Fusuma): 探讨由和纸、竹材与木框构成的移动墙体,它们如何实现空间的灵活分割与光线的柔和漫射,这是日式室内美学中“借景”与“留白”概念的物理体现。 土壁(Tsuchikabe)的温感: 介绍使用稻草、粘土和石灰混合而成的传统泥墙,分析其卓越的调湿功能和独特的触感,以及在现代生活中如何被重新诠释。 畳(Tatami)的尺度: 解释榻榻米作为标准计量单位的历史意义,以及其表面编织工艺对居住舒适度的影响。 第三章:匠心独具——与町家共生的传统工艺 町家的生命力,离不开周边社区中世代传承的精湛工艺。本章将深入京都的传统工坊,追踪那些支撑起町家日常美学的关键技术。 我们将特别聚焦于: 京烧·清水烧(Kyo-yaki/Kiyomizu-yaki): 探究陶土的提炼、釉料的调配以及烧制过程中对图案与色彩的精确控制。本书将展示如何从一个茶碗或花器中,读出匠人对火候与泥性的理解。 西阵织(Nishijin-ori)的经纬: 梳理这种复杂提花丝织品的历史演变,分析其在町家屏风、坐垫乃至和服中的应用,重点解读“立涌”、“唐草”等经典纹样的文化内涵。 京扇子与漆器(Urushi): 介绍竹骨的雕刻精度,以及漆器在保护木材、提升器物光泽方面的独特技术,它们是町家主人待客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章:传承的场所——现存工坊与町家活化 最后一章将视野投向当下。京都的传统工艺并非沉睡在博物馆中,而是通过持续的创新与“町家活化”运动得以延续。 本书精选了数个成功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或保留了完整町家风貌的案例,包括: 那些坚持使用传统工具和手法的“百年老店”,他们的工匠如何面对工业化的挑战。 经过精心修复与再利用的町家,它们如何变身为独立书店、精品旅馆或工作坊,成为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平台。 《古都的木语》是一本写给所有对“深度体验”抱有热忱的读者的书。它不提供宏观的俯瞰,而是邀请你俯下身,用手触摸木料的纹理,用眼捕捉光线在纸窗上的舞蹈,用心聆听那份扎根于京都土地的,关于“时间”与“技艺”的低语。通过对建筑细节与生活器物的深入考察,读者将更全面地理解京都这座城市,如何将“日常”提升至“艺术”的境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烏賀陽百合
出生於京都市。同志社大學文學院文化史學系畢業,兵庫縣立淡路景觀園藝學校景觀園藝專門課程畢業。於加拿大尼加拉瓜園藝學校深造三年,學習園藝與設計,並在英國邱園附屬的韋園實習。至今遊歷過二十五個國家,見過世界各地的庭園。現居住於京都,指導庭園造景與園藝設計,並於東京等地擔任講師,教導民眾如何輕鬆玩園藝,享受種植物的樂趣。此外也舉辦京都庭園旅遊團,為日本人及海外觀光客介紹日本庭園的魅力。

譯者簡介

蘇暐婷
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明治大學國際日本學系交換留學。
現旅居東京,熱愛譯書也熱愛譯遊戲。
來信指教:kamechann@gmail.com


图书目录

前言

1 金閣寺VS. 龍安寺

金閣寺是美國人的最愛/法國人從庭園體會「哲學」/金閣寺與龍安寺各自的景點

2 夢窗國師打造的現世極樂淨土──天龍寺與苔寺

庭園帶有「天堂」、「淨土」等涵義/「打造」極樂淨土的國師──夢窗疏石/西芳寺的青苔與石組/天龍寺的瀑石組

3 紅葉片片、青苔點點的庭園──寶鏡寺與黃梅院

「京都式」賞楓法/人偶寺──寶鏡寺的庭園/遺世獨立的黃梅院之庭

4 建仁寺「潮音庭」的三尊石

加拿大同學「天大的誤會」/檐廊令庭園之美更上一層樓

5 令人泛淚的庭園──東福寺、重森三玲之庭

望著庭園落淚的兩名外國人/昭和年代的園藝大師/東福寺的方丈庭園

6 「醉石」庭──光明院
庭園引人入勝之處在於「石」/又見西芳寺庭園──對古墳石的堅持/光明院庭園──只靠石頭呈現光影之美

7 南禪寺與湯豆腐的回憶

丹麥人討厭的食物?/方丈庭園的中國故事

8 日本人與櫻花──平安神宮「神苑之庭」

想在加拿大賞櫻,卻……/大放異彩的園藝師──小川治兵衛/明治時代的主題遊樂庭園

9大河內山莊之夢

昭和巨星以私人財產打造的庭園/美麗的敷石與飛石

10仙洞御所的翠綠世界

賽班島的海天一色/我在世界上最愛的橋

11等持院──開滿皋月杜鵑的可愛庭園

色彩斑斕的皋月杜鵑庭園/為何日本的皋月杜鵑都圓滾滾的?/少女情懷總是詩

12 兩足院的半夏生及「用與景」

「清涼一夏」的半夏生庭園/繞點遠路小歇片刻,更有餘韻/用與景

13 梅宮大社的繡球花

因西博德而起死回生的夢幻花/繡球花的隱藏景點/東植治、西植音

14 祇園祭與杉本家庭園之美

滿是祇園祭氛圍的七月京都/京都人藏在庭園中的美感

15 無鄰菴──山縣有朋與小川治兵衛對庭園的熱情

「打死不在夏天回京都!」/第三座無鄰菴/最佳拍檔──山縣有朋與小川治兵衛

16 五山送火與寶嚴院的苔岩
「緬懷祖先、慎終追遠」的心/用「苔」、「岩」命名的用意/岩石、青苔與歲月打造的優美庭園

17 德川家萬歲的庭園──金地院

為孩子而設的「地藏盆」祭典/靜靜訴說德川家榮華的庭園/可額外參觀的茶室「八窗席」

18中根金作與退藏院之庭

美國人票選第一的庭園/退藏院「余香苑」──中根金作的魔術

19延續親子三代夢想的「白龍園」

庭園具有改變人生的力量/白龍園──宛如世外桃源的庭園

京都「絕景庭園」地圖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088492
  • 叢書系列:On The Road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1 x 14.8 x 1.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图书试读

熱愛京都專文推薦

庭園之心、日本之心
猶記得初訪京都的第一個下午,朋友帶著我到寧寧之道上的甘味名鋪「洛匠」喝茶吃蕨餅,品嘗她口中最道地的京都味。茶很醇、餅很香,都是餘韻無窮的老舖手藝;但最吸引我目光的,卻是障子窗外,那小巧精緻的日式庭園。
只見小小的園林內奇石錯落、老松橫立、清泉汩湧、錦鯉悠游;雖是方寸之大,卻藏機趣無窮。我們就在廊下閒坐,聽著風鈴觀庭賞魚,度過了一個悠閒的和風午後。這便是我與京都,與日本庭園的美好初識。

洛匠之後,我們出於喜好遍訪京都寺社,也拜觀了其中不少名庭。華美的金閣、素雅的龍安、壯闊的天龍、洗鍊的東福,可謂丰姿殊異、各有千秋;一以貫之的,唯有那令人心平氣和、陶然忘機的獨特魅力。

日本的寺社之所以引人入勝,乃因其蘊藏的不只是宗教信仰,更是大和民族的歷史、文化,與他們看待自然萬物的處世哲學。

日本的庭園,亦是如此。

一砂一石,都深含造庭人的靈感意念;一草一木,皆盈滿後繼者的悉心照料。不論春夏秋冬、晨昏晴雨,隨時絕景如畫,扣人心弦。佛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從庭園中我看見了藝術、看見了禪機,也看見了我對日本的景仰與熱愛。希望大家都能在這本書中,體驗與當年洛匠窗前的我,一樣的感動。

因為庭園之心,即是日本之心。──小淇日本神社寺院中毒者

 

------

移居京都後,寺院與名庭對我來說已不再只是觀光客必遊的名勝,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任何時節,想去就去。在枯山水庭園中靜心,或走進池泉迴遊式庭園欣賞四季花草之美。京都的名庭之多,歷史之悠久,格調之高雅,舉世皆知。然而,如何洞悉日本庭園美學的精隨與造庭師的設計概念或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則需要專家領航。
 

精通庭園設計的大師烏賀陽百合,就是這麼一位備受日本與歐美遊客推崇的庭園導覽專家。雖然至今我未曾有機會跟著烏賀陽老師的腳步遊賞庭園,然而有了這本《庭園設計師的京都名庭導覽:薈萃日式文化與美學的絕景庭園散步》做為紙上導覽,透過她生動活潑中見優雅且充滿溫度與深度的解說,並搭配多幅精彩照片,讓這些京都名庭的美變得更加迷人可親。
 

書中同時穿插了導覽時發生的小故事,讀來充滿臨場感,彷彿自己也置身其中。一開場的金閣寺與龍安寺,帶出美國人與法國人在歷史文化與價值觀上的差異,這樣的觀察角度頗有意思。而令幾位歷經風霜的中年遊客感動落淚的東福寺庭園,原來造庭師重森三玲也走過許多人生曲折路……
 

這是一本不同凡響的京都庭園專業導覽書,讀了它,當你下次走進這些美得令人讚嘆並帶來治癒力量的絕景庭園,將會看到更深更廣也更有餘韻的風景。──林奕岑/《極上京都:33間寺院神社X甘味物語》作者

 

------

你可能聽過這句話,上帝創造了自然,日本人創造了庭園。我想因為日本的庭園而喜愛上日本或京都的人,絕對不在少數,即使你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仍有可能被日本人所創造出來的庭園所打動,像我自己就被不知打動過幾次。

日本的庭園創造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一種難以比擬的和諧與關係,很像是一種結界,透過這樣的結界,就在所在的空間裡與自然對話,甚至與自我對話。

一位熟稔京都庭園與文化的朋友說,每次聽到有人說京都庭園每一個看起來都一樣,好無聊,就覺得很沮喪。京都的庭園要如何透過簡單的方式理解,然後發現他的精隨,更加為之著迷?這本烏賀陽百合所寫的京都名庭導覽,真的是把不可多得的鑰匙,介紹22座在京都不可錯過的名庭,透過比較、文化差異和詼諧的筆法,讓人一翻就停不下來。

法國人嫌棄金閣寺,卻對龍安寺著迷無比;何謂「京都流」賞楓法;讓人感動落淚的重森三玲之庭;湯豆腐是丹麥人心中的地雷食物;世界上最美的橋在京都御苑仙洞御所等,從沒有讀過這麼有趣又可以得到許多知識的京都庭園介紹書,真是精彩,一下子打通你的京都庭院任督二脈。

下次回京都,務必帶上這本書一起回去,你心中的京都會更加不同。──棋子/「癒。旅。京都」版主

用户评价

评分

要說它最吸引我的地方,或許就是那份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吧。作者在描述那些百年甚至千年古蹟時,語氣裡充滿了一種尊重和謙卑,他不是以一個現代遊客的視角去評判它們的優劣,而是努力去貼合當時設計者的心境。他會去探究,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材料來構築這樣的意境。讀到關於茶室附屬庭園的部分,我簡直被迷住了,那種「躪地」的小徑,故意設計得讓你必須彎腰低頭才能進入,彷彿在提醒你,要進入這片神聖的空間,就必須先放下所有的傲慢與塵慮。這種細膩入微的人文關懷,讓這本書遠遠超越了一本普通旅遊指南的範疇,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與自然和歷史共處」的田園哲學書。看完之後,我對未來規劃的旅行地點,也多了一個必須把腳步放慢、細細品味的選項。

评分

說實話,我本來對「名庭導覽」這類主題的書有點保留,總覺得很多都只是走馬看花的介紹,拍幾張漂亮照片就交差了事。但這本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它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它不只是「看」庭園,它引導你「聽」庭園的聲音,甚至「聞」庭園的味道。例如,它描述了某個古老寺廟庭園裡,雨後竹林散發出的那種清冷而又帶著泥土芬芳的氣息,配上作者用極為細膩的筆觸描繪的石燈籠上凝結的水珠,那種畫面感是照片完全捕捉不到的。我邊看邊忍不住想像自己就站在那裡,腳踩在濕潤的砂礫上,聽著池塘邊錦鯉划過水面的輕微聲響。這本書的撰寫風格非常個人化,帶著一種近乎詩歌的絮語感,讓讀者感覺不是在讀一本旅遊指南,而是在參與一場心靈的對話,你完全能感受到作者對這些地方那種深厚的情感和長期的觀察積澱。

评分

市面上很多園藝書都偏向實務操作,教你怎麼修剪、怎麼選材,但這本顯然站在更高的維度來看待「庭園」這件事。它巧妙地將京都的歷史脈絡、茶道精神,甚至是一些鮮為人知的宗教哲學,融入到對每一處庭園的解說之中。讀著讀著,我才明白原來一棵樹的姿態,背後可能藏著武士道的美學觀念,或者一處轉角的設計,就是在模擬人生旅途中的「頓悟」時刻。對於我這種對東方哲學有點涉獵,但又想找個具體切入點深入理解的人來說,這簡直是太及時雨了。它讓你領悟到,京都的庭園美,從來都不是純粹的視覺享受,而是一種對生命狀態的濃縮與提煉。每次闔上書本,總會覺得自己的心境也跟著那片靜謐的苔蘚一樣,沉穩了許多,那種由內而外的寧靜感是別的休閒活動難以替代的。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光是看著就讓人心頭一靜,那種淡雅的墨色搭配手繪的庭園局部剪影,完美捕捉了京都庭園那種「藏」的哲學。我最近剛好在整理家裡陽台,想試著營造一點日式禪意的氛圍,但又怕做得太過頭,變成模仿秀。翻開這本書,作者對於空間層次和光影變化的描述,簡直像是在耳邊輕聲細語,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侘寂」。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枯山水庭園的章節,裡面不只是介紹幾塊石頭怎麼擺,而是深入探討了水流的意象如何在靜態的空間中流動,那種對「無」的極致追求,讓我對自家庭院的規劃有了全新的體悟。它不是那種教你SOP的工具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帶領你走進一場深度的美學冥想。光是研究不同季節的光線如何穿過松樹的針葉灑在苔蘚上,我就能耗上好幾個下午,完全沉醉其中。對於想真正理解日式庭園精神層次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文字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景觀的呈現了。

评分

從排版和裝幀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本書也做得相當有誠意。紙質的選用很講究,摸起來帶有一點溫潤的啞光感,不會像一般雜誌那樣刺眼。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並沒有過分依賴大圖來撐場面,而是用大量的篇幅來呈現作者對於「留白」和「界限」的深刻見解。有些頁面只有幾行字,旁邊配著一張極小的、光線極佳的局部特寫,反而更能引人深思。這種設計手法本身就是在模仿日式建築中對空間的極致運用。我甚至開始思考,是不是我生活中太習慣於把畫面塞滿,而忽略了「什麼都不放」的力量。這本書讓我重新學會欣賞那些微小、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像是石階上的青苔紋理,或是隔著障子紙透進來的柔和光線,這些才是構成京都庭園靈魂的關鍵要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