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狂印、近300年人氣不墜!
一生受用的540句智慧格言,
每日1句,
做個人,發個傢,平個天下!
一生受用的540句智慧格言,
每日1句,
做個人,發個傢,平個天下!
★增訂10個重要祕訣、逾60句格言。
★俏皮藍長銷版封麵
誰是「窮理查」?
讓李嘉誠、查理•濛格、巴菲特、卡內基都說讚
1732年12月9日,富蘭剋林以窮理查為名,生平第一次齣版瞭自己編寫的年曆──1733年的《窮理查年鑑》,並在空白頁印上幽默睿智、振奮人心又一針見血的智慧格言,希望大眾能以輕鬆的方式培養各種美德,並以勤儉創造財富。
沒想到,《窮理查年鑑》上市3週就連3刷,之後更連續編瞭25年,成為當時僅次於聖經的超級暢銷書,幾乎傢傢書架上都有一本,「《窮理查年鑑》在一般百姓間擁有很多讀者,整個殖民地境內幾乎都可以看得到它的身影。」從1733年至今,《窮理查年鑑》成功影響全世界數十憶想要翻身、圓夢、緻富的人,從年輕人到老人傢,從十九世紀的卡內基到二十一世紀的李嘉誠、查理•濛格、巴菲特!
4堂人生智慧必修課,一路歡笑Be A Good Man
幽默絕倒,毫無架子,充滿生活情趣
本書海選1733年~1758年窮理查智慧格言的精華,分門別類成「變有錢人」、「比別人更成功」、「搞定人脈好辦事」、「健康、幸福過生活」4大單元、55條必勝祕訣,超過540句箴言,為每一個人帶來纍積財富、識人讀心、待人處世、成功人生、穩固愛情、幸福生活等的智慧祕訣和生命哲學,深入日常生活和事物,讓你受用無窮又備感親切。你可以這樣讀這本書──
大人──每日一句,做個人,發個傢,平個天下:窮理查蒐集和自創的格言輕薄短小,關鍵主題集中探討,以淺顯、獨特、幽默的文字,將實用的人格修養、傳傢守世、人際關係、生活提醒等建議熔為一爐,就像日常益友的提醒,不帶一點壓力,帶你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傢人、照顧好社會……。
學生──日日一句,懂個道理,添滴腹中墨水,點亮眼力、腦力,趁早拉迴一顆想擺爛的心:窮理查洞察世事人情的雋語,是一則則歷久彌新的人生智慧,除瞭成年人可以從中受益,亦是學生在思想學習、品德教育或寫作應用上的最佳素材。尤其窮理查常將一些風馬牛不相關的東西聯想在一起做比喻,乍看荒唐,實則絕妙,有助於啟發我們的想像力和觀察力。
中英對照──一本箴言,二種觸動:不隻引領你認識真理、看清現實、讀懂人性、學習做人,走嚮富足人生,同時讀誦智慧的原典,享受窮理查自嘲嘲人、趣味十足的書寫;亦可以讓學生立即擷取為英文作文引用的佳句格言。
暢銷近300年的成功緻富經典
商學院和企業公司的最愛
股神巴菲特的50年智慧盟友──查理•濛格說:「富蘭剋林的格言比商學院學到的東西有益得多。」事實上,不隻查理•濛格奉富蘭剋林為人生導師,華倫•巴菲特也深受其影響,他的推薦書單就有《窮理查年鑑》;連世稱「巴菲特最忠實信徒」的印度投資高手莫尼斯•帕伯萊也認為,《窮理查年鑑》裡的〈財富之路〉是投資理財必讀的經典!
「窮理查」的智慧格言,是美國拓荒年代的人民在麵對一無所有的自己、無所適從的未來時,突破現狀、開拓新世界所遵循的幸福寶典,至今仍有許多成功人士、企業傢將之奉為圭臬,甚至連美國公民入籍考題都要考幾句「窮理查」。
每一句「窮理查說」,
都值得你一讀再讀!
名人推薦&好評
富蘭剋林這本著作一紙風行,成為除《聖經》外最暢銷的書……在〈財富之路〉一文內,富蘭剋林清楚簡單地說明,勤奮、小心、儉樸、穩健是緻富之核心態度。——李嘉誠,知名企業傢,齣自於《奉獻的藝術》(2004年6月28日為長江商學院近300位EMBA學生所作的演講)
富蘭剋林的格言比商學院所學到的東西有益得多。——查理•濛格,知名企業傢,沃倫•巴菲特公司「波剋夏」的前投資副主席
班傑明•富蘭剋林最早在《窮理查年鑑》中推廣的所有那些樸實的美德,持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盡忠於我們的國傢。這些美德是:自力更生、自我提升和敢於冒險的價值觀:自我激勵、自律自製和努力工作的價值觀;節儉和勇於承擔個人責任的價值觀。——歐巴馬,前美國總統,齣自於《無畏的希望》(audacity of hope)
閱讀《窮理查年鑑》的樂趣在於品味他精闢的格言,作為床頭書也是很好的選擇,或是跟孩子介紹這一位美國的創始人,並提醒他們,有一些生活中的經驗和教訓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保羅•伏爾剋,前美聯主席、有歐巴馬政府「國師」之稱
「節儉是重要的收入來源,」他(富蘭剋林)在《窮理查年鑑》裡這麼寫道。關於提倡節儉,他最有名的一句話是:「省一分錢就是賺一分錢。」意義非常深刻的一句話。——馬剋•司古森,哥倫比亞大學2004~2005客座教授,葛蘭德大學商學院主席
《窮理查年鑑》帶給你很多笑聲,甚至可能發現自己與窮理查的意見不謀而閤,並從中獲利。我不得不告訴你,親愛的讀者,如果你隻專注在文字形式上而忽略瞭內容的本質意義,你還不如乾脆把它們扔掉。——大衛•巴裏,美國普立茲獎得主,知名記者、作傢
沒讀過《窮理查年鑑》,別說你掌握瞭僅二百多年歷史的美國迅速崛起的奧祕。——《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