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記疫:老玩童西藏自駕遊

旅遊記疫:老玩童西藏自駕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鄧予立
图书标签:
  • 西藏自驾游
  • 旅行游记
  • 疫情旅行
  • 自驾游
  • 西藏
  • 旅行
  • 游记
  • 老玩童
  • 纪实文学
  • 探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堅韌的藏族人民,在荒原中沸騰生命,在虔誠中鑄造千年不變的信仰。

  ◎以自駕遊方式,從成都出發,以318國道川藏線為主軸,深入高海拔景區和人煙稀少之地,尤其較少遊客涉足的阿里地區,令人眼界大開。
  ◎西藏有獨特的地貌奇觀,嚴酷的自然環境,只有親身翻越一座座高山,涉過大江大湖,才能真切地感受「身處地獄,眼在天堂」!
  ◎本書既有記敘性文學特點,又具遊記文學內蘊色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具圓夢意義的遊記佳作。

  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是一個令無數旅人怦然心動的地方。
  這塊世界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地質地貌奇異,自然風光獨特,人文景觀別具一格,
  擁有雅礱河、拉薩和日喀則三大名勝風景區,
  以及數量眾多的宮殿、園林、城堡、要塞、古墓、古碑以及近三千座寺廟。

  無論翻越崇山峻嶺、流連江河湖泊、造訪城鎮部落、見識地貌奇觀,
  還是巧遇堅韌好客的藏族人民、感受信眾虔誠的宗教信仰和社會巨大變化……
  都是觀照對象、思考焦點和抒寫題材。

  西藏充滿異域風情,又是宗教聖地,
  無論是信徒的虔誠朝拜,還是旅人實現夢想和執念,
  西藏都能滿足各方人士的需要,成為人人稱頌的圓夢之地。

  鄧予立以筆和鏡頭記錄與這片神奇土地的相遇,
  感悟藏地「天路」承載無數人的奉獻犧牲和精神信仰。
  這段旅程,是對這片壯闊山河的一份美好紀錄,也是身歷其境後的自我突破。

  所以,西藏不在拉薩,不在布達拉宮,不在大昭寺,
  是在前往的每一條路上,在流經的每一條江河、湖泊,
  在腳下每一座高原峽谷,掠過車前的野氂牛和藏羚羊群,
  在綿延不盡的雪山草地,在荒蕪凋敝的無人區。

  西藏,在每一位虔誠朝拜信徒的天路上。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旅遊記疫:老玩童西藏自駕遊》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将严格围绕西藏自驾游的经历、情感、挑战和感悟展开,不涉及其他无关内容,力求真实自然: 《旅遊記疫:老玩童西藏自駕遊》图书简介 这是一部深入高原腹地的真实记录,一趟充满未知与挑战的生命旅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走马观花,本书记录的是一次由“老玩童”——一群心态年轻、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中老年朋友——发起的、深入西藏腹地的史诗级自驾探险。 书名中的“記疫”,并非仅仅指代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更象征着一种深入骨髓的、对生命与自由的渴望,一种冲破日常樊篱、直面内心恐惧的“集体感染”。这趟旅程的缘起,是告别安逸,是拥抱风沙,更是对那片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土地最深沉的呼唤。 一、 筹备与出发:梦想的重量与现实的考量 旅程的开始,是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这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需要对身体、车辆和路线进行近乎军事化的规划。书中详尽描述了车辆的改装过程——从高海拔适应性调校、氧气储备系统的安装,到应对极端路况的轮胎和悬挂升级。这些技术细节的描述,绝非冰冷的说明书,而是饱含着对生命安全的敬畏和对征途的尊重。 “老玩童”们并非无所不能的探险家,他们也会面对家人的不解、朋友的劝阻,以及自身对高原反应的隐忧。作者坦诚地记录了出发前夜的忐忑,那种将中年生活的舒适区彻底抛诸脑后的决绝,为后续的艰险埋下了伏笔。 二、 挑战的序曲:初入高原的洗礼 当车队驶出川西平原,进入青藏高原的怀抱,一切都变得截然不同。书中对海拔爬升带来的生理反应描写得淋漓尽致。头痛、失眠、呼吸困难,这些并非旁观者的臆想,而是实实在在需要“老玩童”们用意志力去对抗的敌人。 不同于搭乘飞机或火车的“过客”,自驾意味着必须与环境共呼吸。作者细腻地捕捉了身体在缺氧环境下对光影、声音的敏感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微小的动作、缓慢的节奏来调节身心。在羊卓雍错(羊湖)边,那一口深吸进肺腑的稀薄空气,被赋予了超越饮品的意义。 三、 漫漫长路:那些不期而遇的风景与人情 西藏的自驾,核心在于“路”。本书的精华部分,在于对那些鲜为人知、甚至地图上都略显模糊的“非主流”路段的探索。从川藏线、新藏线的险峻交错,到阿里地区的荒凉壮美,每一公里都记录着轮胎碾过不同质地地表的感官体验。 路况的真实面貌: 真实的泥泞、塌方、碎石路,以及需要四驱系统苦苦挣扎的涉水路段,都被生动还原。这些不仅仅是“路况提醒”,更是老一辈人面对困难时展现出的韧性——没有抱怨,只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信仰的力量: 在那些孤独的山口和宁静的寺庙前,作者观察并记录了当地藏民的生活状态。那份源自信仰的安宁与淳朴,与自驾者们内心翻腾的、对尘世的某种了断形成了有趣的对话。那些磕长头的朝圣者,那些在风雪中依然保持微笑的牧民,成了旅途中最好的引路人。 突发状况的智慧: 爆胎、车辆抛锚在无人区,这些危机时刻不再是电视里的戏剧桥段,而是实打实的求生挑战。书中详细记录了车友间的互助、与当地藏族向导的交流,展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类协作的温暖与智慧。 四、 内心的回响:中年人的“朝圣”与“重生” 这次西藏之行,对“老玩童”们而言,远超乎观光意义。它是一场对过往人生的回顾与和解。在广袤无垠的星空下,在寂静无声的黑夜里,作者深入挖掘了中年人面对时间流逝、家庭责任解除后的迷惘与渴望。 西藏的高原环境,像一面放大镜,将内心的杂念都剥离开来。当身体的疲惫到达极限,精神反而会进入一种澄澈的状态。书中探讨了“老玩童”们如何在对比中重新审视“财富”、“成功”与“自由”的定义。这不再是青春期的叛逆,而是沉淀后的觉醒。 五、 归途的沉淀与展望 当车队最终驶离高原,回到喧嚣的低海拔地区时,一切都变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旅程结束了,但那种被天穹洗礼后的开阔感,留在了每一个参与者的血液里。 《旅遊記疫:老玩童西藏自駕遊》不是一本教科书式的攻略,而是一本关于“如何老去”的哲学小册子。它告诉读者,无论年龄如何增长,只要心中尚存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对脚下土地的敬畏心,生命就永远不会停止自驾。 这本书,献给所有心怀远方、不甘平庸的探索者。它是一次对身体极限的挑战,一次对信仰的叩问,更是一场用脚步丈量自由的生命宣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鄧予立


  香港亨達集團創辦人及名譽主席
  瑞士華商會會長
  北京中華文化學院教授
  北京國際民間交流促進會會員
  遼寧省海外聯誼會副會長
  西安美術學院博物館榮譽館長
  亞太台商聯合總會永遠榮譽總會長

  著作
  博文集系列:
  《收藏是一種幸福》白象文化 2010.02
  《從阿拉木圖開始:鄧予立看天下》白象文化 2011.02
  《走一趟神奇的天路》白象文化 2011.12
  《半島》白象文化 2013.02
  《歐遊六國》白象文化 2014.02
  《南極,遙遠卻不寂寞的冰雪世界》白象文化 2014.08
  《玩轉南半球:智利、秘魯》白象文化 2015.03
  《飛躍‧中南美》白象文化 2016.03
  《夢迴長白:徜徉大東北》白象文化 2017.02
  《老玩童闖印度》白象文化 2018.03
  《老玩童漫遊阿拉伯:沙特阿拉伯、巴林、約旦、黎巴嫩》
  白象文化 2019.03
  《晨曦下的萬千佛塔:老玩童遊緬甸》白象文化 2020.01
  《老玩童遊柬埔寨:吳哥的破曉》白象文化 2021.02
  《謎一樣的國家:老玩童探索以色列》白象文化 2022.02
  《旅遊記疫:老玩童深度遊瑞士》白象文化 2022.07
  政經評論系列:
  《馬英九必修的10堂課:圖說台灣經濟發展大未來》
  早安財經出版 2009.03
  《馬經濟,大危機》早安財經出版 2011.02
  《馬尾看臺灣:2012馬英九動Down300天》白象文化 2013.03
  《馬英九們,醒醒吧!:小英準備好了嗎?》白象文化 2016.06
 

图书目录

推薦序
山河壯麗人豪邁/程祥徽
與智者一起行走/楊勇
以慈愛包容之心,看山看水看世界/水敏
心靈西藏‧ 幸福路上/劉惠玲

第一天:踏上「天路」旅程
第二天:一切始於318 國道
巴塘的小插曲
第三天:過金沙江、入西藏
第四天:從左貢到波密
驚險怒江七十二拐
怒江大橋的故事與怒江大峽谷
旅程中的緣分、驚喜與意外
第五天:魯朗石鍋雞齒頰留香
第六天:日光之城巡禮
第七天:天上的仙境、人間的羊湖
第八天:進入後藏
悲壯的英雄城
三教共容的白居寺
日喀則最大的黃教寺院
第九天:出征阿里前夕
第十天:萬山之祖、百川之源
第十一天:平淡一天的驚喜
第十二天:聖湖與神山
第十三天:尋找消失的王朝
走入阿里的「馬丘比丘」
氣勢恢宏的札達土林
第十四天:中印邊境的神奇湖泊
第十五天:中秋節驚魂記
第一道坎
第二道坎
第三道坎
第十六天:養足精神重新出發
第十七天:探索古文明村落
第十八天:一「措」再「措」的一天
第十九天:再見了,藏北阿里
後記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89160
  • 叢書系列:鄧予立博文集
  • 規格:精裝 / 312頁 / 14.8 x 21 x 2.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山河壯麗人豪邁


  旅行,是一項離開起居地,朝著目的地進發的空間位移活動。旅人藉此活動,得以觀察沿途景色和事物,感受旅地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所帶來的視聽新內容和情感新體驗,進而或主動或被動地與旅地展開泛文化交流。從社會學意義上說,旅行是生活空間的延伸,既是一種短暫性的「離家出走」和「悄然失蹤」,又具有特殊意義的「不請自來」或「躍入」他者文化內核探寶取經。沿著特定地理路線行走的旅行,敞開了旅行者的眼界,拆除了旅地文化的「藩籬」,促進了旅人精神境界的昇華。慧根深厚者,因「造訪」、「邂逅」他者文化,而思而得而頓悟,並在此基礎上重塑審美觀、價值觀和生存觀,從而走向超然之境。

  凡人多有旅行夢。漁人樵夫嚮往城市的燈紅酒綠;白領麗人憧憬於遊埠購物兼充電;啖荔、農家樂、果園採摘、大山谷宿營,都是近年備受歡迎的「短平快」實惠型旅行方式。那些久居繁華都市且具高遠精神追求者,仰仗著財務已實現自由,往往以夢為馬,義無反顧地踏上尋夢之旅。桃源村野,充滿異域風情的「詩與遠方」,便成了「目擊」他者文化,實現夢想的絕佳目的地。

  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是一個令無數旅人怦然心動的地方。這塊世界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擁有雅礱河風景名勝區、拉薩名勝區和日喀則名勝風景區。這裡地質地貌奇異,自然風光獨特,人文景觀別具一格,擁有數量眾多的宮殿、園林、城堡、要塞、古墓、古碑以及近三千座寺廟。西藏充滿異域風情,又是宗教聖地。無論是信徒的虔誠朝拜,還是旅人實現夢想和執念,西藏都能滿足各方人士的需要,成為人人稱頌的圓夢之地。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旅遊記疫:老玩童西藏自駕遊》,是以西藏為旅地的十九天「歷險」的記錄,作者邊走邊看,邊看邊思考,邊思考邊鋪紙提筆著文,生動詳實地再現了藏地風光和旅程「驚險」。本書既有記敘性文學特點,又具遊記文學內蘊色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具圓夢意義的遊記佳作。

  鄧予立出生於書香門第,乃香港著名企業家、金融家,北京市政協委員。

  他愛國愛港,熱心公益,既有參政議政的高遠追求,又具收藏鑒賞墨水筆的高雅愛好。在旅伴陪同下,著者以自駕遊方式,從成都出發,以318 國道川藏線為主軸,深入高海拔西藏景區和乏人煙之地,沿途收穫快樂,感受路上最美風景。無論翻越崇山峻嶺、流連江河湖泊、造訪城鎮部落、見識地貌奇觀,還是巧遇堅韌好客的藏族人民、感受信眾虔誠的宗教信仰和社會巨大變化……都成了觀照對象、思考焦點和抒寫題材。作者以筆和鏡頭記錄與這片神奇土地的相遇,感悟藏地「天路」承載無數人的奉獻犧牲和精神信仰。表面上看,這段旅程,是對這片壯闊山河的一份美好紀錄,如果從深層次考衡,也可以看作是作者突破自我,提升思想境界的鮮活實例。

  從萬般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作者身上得到了完整的統一。在商事之外,鄧予立長期筆耕不歇,出版多種文集攝影集,並翻譯成日文及英文版在全球多個城市發行,向世界各地展示祖國的美好,極大地促進中國與各地的文化藝術交流。這一本《旅遊記疫:老玩童西藏自駕遊》,一如此前的《夢迴長白─徜徉大東北》、《揚州印象》、《聖潔的西藏》等書籍,文字靈動,照片精美,情感充沛,富文學性和哲思性,讓讀者充滿了閱讀期待。

  是為序。
 
程祥徽
澳門大學教授 壬寅七夕夜於濠鏡

推薦序

與智者一起行走


  古賢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世界廣闊,山高水長,每個人都想透過雙眼去欣賞,更想用雙腳去丈量,用鮮活的體驗來豐盈我們的生命。但二○一九年突如其來的疫情阻卻了行山涉水的腳步。所幸的是,我們還有書,還有與智者對話的一扇明窗,還有跟著他們的文字走過千山萬水的自由與幸運。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大智皆仁,樂山樂水。這本書的作者鄧予立先生的舊作《謎一樣的國家:老玩童探索以色列》,我曾有幸拜讀。其鳴梁至今繞縷不絕:從三千年歷史的耶路撒冷到所羅門的雅歌,從死海古卷的聖經出土到哭牆下無聲的悲愴。斑斑駁駁,黃沙與綠洲、圓月與尖頂,老玩童鄧老(我更願意稱他為鄧兄,因為他那矯健的步伐)在以色列記下的精彩故事,至今仍如敦煌壁畫一樣深深拓印在我的腦海。疫情之下,鄧兄旅步不止,筆耕不輟。借著《旅遊記疫:老玩童西藏自駕遊》,我們得以跟隨他矯健的步伐,從耶路撒冷回到中國西藏高原的雪域聖地,去一探那經幡滾動、梵唱如歌的神祕領域。

  西藏對我來講,就像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說熟悉,那裡的一切似乎都在遊記和報刊中處處遇到過;說陌生,那裡的一切又都未曾親歷親近,始終隔著淡淡的輕紗。我是幸運的,比讀者更早隨著鄧兄的鏡頭和筆端走過西藏,在他細膩的書寫和絕美攝影下,西藏已不再是陌生,而更像是久別重逢,且奉茶敘的故友。

  從霓虹閃爍的海港不夜之城香港,僅僅兩指翻動書頁的微妙距離,沙沙聲間,穿越五千里,來到了離天堂聖域最近的曇城之地——西藏,跟隨鄧兄踏行喜馬拉雅山腳下、布達拉宮殿前的旅程。

  西藏的光,強烈而濃密,像極雲層之上的天光,它像懸天之城,不惹世埃,細雪天落般的潔白。一千年前,文成公主的嫁裙翩躚,她的白馬一定低頭飲過雅魯藏布永遠奔騰的江水。大昭寺中公主進藏帶來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鍍金銅像,千年來受過多少漢藏信徒敬拜。七百年前,法王八思巴創制蒙古新字,獻元廷忽必烈,受冊而坐床,開啟達賴班禪轉世受中央冊封的序章。三百年前,清朝皇帝雍正派遣駐藏大臣,冊封班禪額爾德尼。七十年前西藏和平解放,中央與地方,漢地與藏地,一個中華民族的大家庭跨越高山長河,固若磐石。

  如果非要有一個大家庭的標誌,那就選鄧兄書中讚美的中國最美景觀大道吧,318國道,從上海黃浦區人民廣場到中尼邊界的西藏友誼橋,用5,476 公里的氣魄完美詮釋著中華家園的壯美。如果還要再體現到一個點,那就跟隨鄧兄站在布達拉宮廣場上矗立的和平解放紀念碑前,一起感受「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奇跡。

  西藏江孜家家戶戶掛起的五星紅旗,隨風飄動的七色經幡,透過鄧兄的文字鮮活跳入眼前。我一時不知身在港在藏?西藏行記,如在夢中,應猶去過,前世居過。我去過西藏嗎?讀完這本旅記時,亦真亦幻,我已茫然不曉。

  儘管書途同路途,但我還是期待跟隨鄧兄,走上這川藏高原,走遍祖國千山萬水。

  書前的朋友,你願意一起嗎?

楊勇
紫荊雜誌社長

推薦序

以慈愛包容之心,看山看水看世界


  這是第二次受邀為鄧先生的書寫序,倍感榮幸之外更是感謝,因為這是我又一次向鄧先生學習的好機會。

  三年疫情,打亂了大家日常生活,出行變得不方便甚至不可能,但鄧先生卻一而再,再而三衝破疫情困擾,前往各地旅遊,更在此時入藏旅行,這讓我在收到此書稿的第一時間,急不可待地閱讀起來。

  真是開卷有益,第一章〈踏上「天路」旅程〉就看到鄧先生這樣睿智的一段話:「於我而言,西藏不在拉薩,不在布達拉宮,不在大昭寺,是在前往的每一條路上,在流經的每一條江河、湖泊,在腳下每一座高原峽谷,掠過車前的野氂牛和藏羚羊群,在綿延不盡的雪山草地,在荒蕪凋敝的無人區,在每一位虔誠的朝拜信徒的路上。」是的,這是超越,超越了一般人看山看水看人看熱鬧的普通旅遊,鄧先生透過山水,人看熱鬧,他看到了這天路上的人文精神,這是睿智。

  天路上的人文精神更多地呈現為西藏特有的文化,通過鄧先生的這本書,讓我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到這種西藏特有文化的魅力,以及它的寶貴傳承,更有意思的是,在西藏,我們發現西藏文明,西藏文化與中土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緊密聯繫,這些文化,在歷史上就相互影響,相互借鑒,包容共存至今,這對我們每一位中國人來說,認識、保護和傳承這些有著寶貴普世價值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和使命。

  世界大,需要我們打開自己的心去學習,去包容。旅行,不是為了異地打卡而旅而行,更多時是我們以慈愛包容之心看山看水看世界。如果我們都可以像鄧先生那樣懷抱一個慈愛和開放的心去包容他人、他族,乃至他國的不同,這世界自會少些戾氣,也自會呈現更多祥和美好。

  隨喜讚歎鄧先生這次西藏遊的文字貢獻,特別讚歎他對生命、世界、不同文化的熱愛,在年過七十這樣的年紀,他已經到訪了一百四十八個國家,寫了十六本遊記,他的若干攝影集和遊記我都有學習和收藏,很讚歎。我們說:人活一種精神,鄧先生以自己的各種付出,攝影和文字的貢獻,再三證明這種對生命、世界、不同文化的熱愛可強大到年過七十,仍然可以不斷給身邊的朋友和周圍的人一次又一次帶來驚喜和智慧啟迪。

  致敬鄧先生,也衷心祈願大家從此書中獲益良多。扎西德勒。
 
水敏
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經濟學博士

推薦序

心靈西藏‧幸福路上


  本人受鄧予立先生之邀為《旅遊記疫:老玩童西藏自駕遊》寫推薦序文,深感榮幸之至。

  我與鄧予立先生相識超過二十年,任職亨達集團旗下子公司——臺灣亨達證券投顧公司已滿十八年,鄧先生看待事情總是有超出凡人的遠見,細膩的超前布局,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明白這些安排的智慧之處,是一位很難用文字形容的神人。

  鄧先生非常的善待員工,深得人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我們遇到環境起伏時,總是以信任與勉勵的方式給予支持,而當我們達成與超越目標之時,必定會犒賞員工。鄧先生觀察力鉅細靡遺,在討論重大決策時總能幫助我們更完善的規劃,且訂定目標後執行魄力更是令人佩服,就如同要在七十歲前走訪一百五十個國家的心願,這必須要有過人的體力與毅力。

  當我拜讀鄧先生二○一一年出版的《走一趟神奇的天路》之後,發誓有生之日一定要走趟神奇的西藏。二○一四年五月我與妹妹終於隨團踏上了西藏,遠離城市繁囂,遊走在這片壯闊而寧靜的淨土。我們當時從西安搭機抵達拉薩,第一站就參訪具有鮮明藏族傳統建築藝術的西藏博物館,館藏令人嘆為觀止;布達拉宮海拔三千七百公尺,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宮殿,集宮殿、城堡、寺院於一身,堪稱是一座藝術殿堂,也是藏文化燦爛的象徵。當我們慢行走上九百多個階梯,還見識到了海拔最高的廁所(據說三百年不用人工清理),十分有趣;羊卓雍措為西藏三大聖湖之一,湖光山色,風景如畫;卡若拉冰川海拔5,560 公尺,是世界上距離公路最近的冰川之一,潔白冰雪覆蓋山頭,顯得格外閃亮耀眼;搭乘青藏鐵路列車也是一次難得的體驗,海拔5,231 公尺的唐古拉山口是途經的最高點,也是最壯麗的一段;旅途中,藍、白、紅、綠、黃五彩經幡隨處可見,賦予五方佛及五種智慧之含意。這是一趟滌蕩心靈的淨化之旅,儘管只有短短八天,卻令人永生難忘。

  今(二○二二)年初,鄧先生出版了《聖潔的西藏》攝影集,如今再加上這本《旅遊記疫:老玩童西藏自駕遊》,讓我大開眼界,相較之下我的西藏之旅純粹只有鄧先生遊走西藏天路的十分之一而已,實不足道矣。西藏氣候多變、山路崎嶇、空氣稀薄、陽光輻射強、海拔差異很大,地理環境艱困,尤其在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稱的阿里自駕更是極大的挑戰,鄧先生遊走西藏十九天,不僅海拔五千公尺以上沒有出現高原反應,更在海拔5,260 公尺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牌樓前神采飛揚的跳躍,面不改色,由衷佩服鄧先生過人的體力與堅忍的意志力。

  有人說:西藏,

  在旅遊者眼睛裡是令人嚮往的神秘之地。

  在探險家心目中是夢寐以求的探險樂園。

  在佛教徒心靈上是令人神往的佛界淨土。

  在登山者腳底下是充滿誘惑的最後堡壘。

  在攝影家鏡頭中是天堂一樣的美麗仙境。

  它是旅遊者、探險家、佛教徒、登山者、攝影家心之所向,他們被西藏美麗風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古老的文化所吸引,競相踏足這片神秘的土地。

  已經走訪世界將近一百五十個國家的鄧先生就是一位成功卓越的旅遊者、探險家、登山者及攝影家,集傳奇於一身,可得「老玩童神人」之美譽。在此用藏民的祝福語來祝福鄧先生,期盼他繼續帶我們增廣見聞,更深入地認識這個世界!扎西德勒!

劉惠玲
亨達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旅遊記疫:老玩童西藏自駕遊》,光是書名就充滿了畫面感,讓人忍不住好奇這位「老玩童」到底是如何在這片聖潔又充滿挑戰的土地上,展開一場充滿人生況味的自駕旅程。從書封的色調和排版來看,就隱隱透出了一種歷經風霜卻又熱情不減的氛圍。我猜測,作者在記錄這次西藏之行時,絕對不只是走馬看花地記錄風景,更可能是對自我、對生命、對時間流逝的一場深刻對話。畢竟,西藏那種高海拔的環境,本身就是對身心靈的一種極致考驗,它會迫使你慢下來,去感受呼吸的重量,去傾聽內心的聲音。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夠描寫到那些在路途中不期而遇的人事物,那些在海拔極高處,人們的眼神是如何不同於都市的匆忙與疏離,或許會有許多關於信仰、關於純粹的體悟。對於我們這些總是在都市水泥叢林裡打轉的人來說,這種深入內心、直面荒蕪的紀錄,無疑是一劑強心針,讓人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重心。這類題材的書,最迷人之處,就在於它模糊了「旅遊」與「修行」的界線,讓人讀來,彷彿自己也搭上了那輛車,穿過漫天經幡,直抵靈魂的彼岸。

评分

光是「自駕遊」這三個字,我就已經在腦海裡幫作者模擬了好幾次可能遇到的「狀況劇」。你知道的,西藏的路況,跟台灣的蘇花公路絕對是不同層級的考驗,那種人煙罕至、手機訊號斷斷續續,甚至隨時要面對突發高反的場景,光想就讓人心跳加速。我非常好奇,作者是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這些突發狀況的?是那種老派的、有備而來的沉穩,還是帶著一種「既來之則安之」的豁達?如果書中能詳細描述那些技術層面的細節,例如車輛的調校、應對缺氧的技巧,那對熱愛自駕的朋友來說,簡直是寶典級的參考資料。然而,更重要的,應該是那些「人與自然」的互動。譬如,在無邊的草原上,突然遇到一群氆氆牛群擋路,那種無可奈何卻又壯闊的畫面,絕對是教科書學不來的。我期待作者能用更接地氣、更生活化的筆觸,來描繪這些「硬核」的體驗,而不是空泛地讚美風景有多美。因為真正的旅遊,往往是在那些令人抓狂的細節裡,才能窺見最真實的風景。這種「老玩童」式的探索精神,正是我們這個世代最需要的養分。

评分

從台灣讀者的角度來看,西藏始終帶著一層神祕又遙遠的面紗。我們的旅遊經驗多半與海島、與熱帶氣候、與密集的人口有關,而西藏則代表著極端的「異質性」。因此,我對作者如何成功地「翻譯」這些極端的感受,抱持著極大的興趣。這包括對「光」的描寫——高原上的光線是何等銳利、純淨,與我們習慣的悶熱光線有何不同?對「聲音」的記錄——除了風聲和嘛呢聲,那種寂靜是否真能「聽見」?還有「氣味」——那混合著酥油燈、塵土與香料的獨特氣味,如何被捕捉在文字中?一個好的旅遊作家,必須是個優秀的感官紀錄者。如果作者能夠細膩地捕捉這些「非視覺」的感官衝擊,並用台灣讀者能理解的意象進行轉譯,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大大提升了。它不再只是記錄「我去了哪裡」,而是關於「我如何感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這種跨越地域的感官交流,正是我期待從《旅遊記疫》中獲得的最大樂趣。

评分

讀完書名,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是一個帶著燦爛笑容、眼神卻深邃如雪山的中年人形象。這位「老玩童」想必是個極有生命韌性的人。他的「玩童」心性,代表著對世界的好奇心永不枯竭,對體驗的熱情從不打烊;而「老」字,則暗示著他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去消化和昇華那些經歷。這種組合在旅遊文學中是極具魅力的,因為它能平衡掉純粹的「年輕氣盛」與過度的「年邁感傷」。他不會只是抱怨路途艱辛,也不會過度抒發懷舊情緒,而是能以一種既超脫又投入的視角來觀察一切。特別是西藏,它要求旅人放下過去的包袱,才能真正欣賞它的宏大。我希望書中能有大量的哲思對話,也許是作者與司機的閒聊,也許是面對一尊千年佛像時的獨白。這種由豐富生命經驗所淬鍊出的觀察,往往能直擊人心最柔軟的地方,讓人讀後不僅覺得「長了見識」,更能感覺到「靈魂被梳理了一番」。這類深度遊記,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知識傳承」。

评分

「記疫」這個副標題,精準地捕捉到了時代的印記。這本書顯然不是一本單純的遊記,它橫跨了一個特殊的歷史節點——疫情期間的旅行。這使得這次西藏之旅,在「物理距離」的遙遠之外,更增添了一層「心理隔閡」的複雜性。我們都知道,疫情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移動模式和心態,那種必須謹慎、必須保持距離的氛圍,和西藏那種渾然天成的、原始的生命力,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我猜測,作者在面對當地人民的純樸時,那種不能近距離擁抱或握手的無奈,肯定成了筆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因為邊境管制或旅遊限制,西藏的「淨」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明顯,或許少了一些商業的喧囂,多了幾分歷史的沉靜。這種在特殊時期進行的、帶有「封閉性」的深入探索,其價值是無可取代的。這不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帶著某種使命感或儀式感完成的壯舉。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將這時代的限制,轉化為捕捉西藏獨特氛圍的最佳濾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