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版趨勢來看,結合在地經驗的國際議題探討,往往最能引起共鳴。《用繪本談SDGs,與國際教育接軌》這個主題,讓我聯想到台灣本土繪本創作者的努力。我猜想書中或許會推薦一些台灣藝術家創作的、主題與永續精神不謀而合的優秀作品。畢竟,讓孩子認識自己腳下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的環境挑戰或社會議題,是建立「國際視野」的起點。只有先理解自己身處的脈絡,才能更好地理解全球的處境。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眾多的繪本中挑選出最具代表性、最能引發深度思考的範例。這不僅僅是選書,更是一種文化選擇和價值觀的篩選過程。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份精心策劃的繪本清單,並附上簡要的導讀方向,那它無疑會成為未來幾年推動環境與社會教育時,圖書館和學校書架上不可或缺的參考指標。
评分最近這幾年,身邊教國小或幼兒園的朋友,總是在討論如何將國際視野帶入本土教學。這本書的出現,感覺就像及時雨一樣。我尤其欣賞它強調的「與國際教育接軌」這一塊。我們常說要培養孩子的全球公民意識,但實務上要怎麼做?是找翻譯過來的外國繪本來講述,還是要引導孩子思考我們自己的生活跟全球脈動的關聯性?我猜想這本書應該會提供一些架構性的指引,告訴老師和家長,面對氣候變遷、性別平等這些議題時,我們手邊現有的繪本資源該怎麼選、怎麼用。這不只是選書單的問題,更是一種教學思維的轉變,是將教室從一個封閉的空間,擴展到整個地球村的概念。如果能具體示範幾種不同SDG主題的繪本教案,那對於基層教育工作者來說,絕對是如獲至寶,可以馬上拿回去試用,看看孩子們的反應。這種實用性,是我評斷一本教育類書籍好壞的關鍵指標。
评分這幾年,我觀察到家長們對於「品格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而SDGs其實就是現代品格教育的擴展版,它強調的不只是對自我的責任,更是對社群、對環境、對未來的承諾。因此,我個人非常看重這本書在「親子共讀」方面的潛力。很多家長可能對SDGs的細節不太了解,但他們都希望能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有同理心、有行動力的個體。如果這本書能提供給家長一些簡單易懂的引導對話腳本,讓他們在週末陪孩子讀繪本的時候,能自然地開啟關於水資源保護、減少浪費這類話題,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遠超出了學校課堂的範疇。它變成了一種家庭教育的工具書,讓親子關係在共同關懷世界議題的過程中得到昇華。比起學術理論,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那種溫暖、生活化的實踐建議。
评分坦白說,現在市面上有太多打著「教育」旗幟的書籍,內容空泛,圖文排版也讓人提不起勁。但看到這本《用繪本談SDGs,與國際教育接軌》的出版,我對台灣本土教育內容的扎實度又多了一份信心。我猜想作者在彙整這些內容時,一定下了不少功夫去研究繪本藝術的精髓,而不僅僅是把SDGs的口號貼在書的封面上。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避免讓繪本變成枯燥的教材,而是保持其原有的魔力——透過視覺和敘事的感染力,去觸動孩子的心靈深處。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探討「轉譯」的藝術,也就是說,如何將聯合國那17項複雜的目標,轉化成適合不同年齡層的兒童可以理解的象徵符號和情節。如果能提供一些跨學科的整合建議,例如結合藝術、社會科學甚至是科學實驗,那就更完美了。我非常期待看到它如何平衡「教育目標」和「閱讀美學」。
评分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的很有意思,光是看到那個標題,我就忍不住想翻開來看看。書名《用繪本談SDGs,與國際教育接軌》本身就很有份量,而且結合了「繪本」和「SDGs」這兩個我一直都很關注的主題。你知道嗎,現在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尋找更生活化、更能引起孩子共鳴的方式來傳達那些宏大的全球目標,而繪本恰恰提供了那個情感連結的橋樑。我常常在想,那些艱澀的環境、社會、經濟議題,要怎麼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去闡述?透過精美的圖畫和簡潔的故事,或許就能在潛移默化中種下關懷世界的種子。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分享一些實用的案例,看看不同的繪本如何巧妙地融入永續發展的理念,而不顯得說教或刻板。畢竟,閱讀的樂趣不該被教條犧牲,而是要讓孩子在欣賞故事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識,這才是真正高明的教育。光是書名帶給我的這種期待感,就讓我對它的內容充滿好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