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大圖鑑:伽利略科學大圖鑑13

心理學大圖鑑:伽利略科學大圖鑑1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本Newton Press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科普
  • 伽利略
  • 图鉴
  • 科学
  • 知识
  • 大众
  • 入门
  • 思维
  • 大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伽利略科學大圖鑑系列第13冊★

揭開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
專業臨床心理師好評盛讚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豪斯曾言:「心理學有著長久的過去,卻只有短暫的歷史。」無法透過眼睛觀察的心智運作,自古希臘以來就是諸多哲學家嘗試探究的主題。一直到了19世紀,「心理學」這門學問才誕生。

  眾多心理學家藉著實驗加以確認,試圖探究人類心智是如何運作的,而精神疾病醫學的領域亦發展出了「臨床心理學」。心理學不只用來處理煩惱和痛苦,還有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日常生活行為背後的心理作用和現象也都是心理學的研究範疇。諸如著眼於「潛意識」的佛洛伊德、發現「情境」與「反應」之間連結性的「巴夫洛夫的狗實驗」、分析兒童的認知發展有哪些階段的皮亞傑……多位心理學家都對心智活動提出了各自的論點,加以闡述說明。

  本書以心理學的歷史為開端,接著引導出心智發展、人際關係心理學、團體心理學等等,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歸納出各個領域的概要。就讓我們進入「心理學」的世界,從科學角度理解人類行為吧!

系列特色

  1. 日本牛頓出版社獨家授權。
  2. 主題明確,解釋清晰。
  3. 以關鍵字整合知識,含括範圍廣,拓展學習視野。

專家好評推薦

  「雖然心理學受到大眾的熱烈喜愛,但尷尬的是,一般人所認識的心理學跟實際上往往有不小的落差。《心理學大圖鑑》一書的誕生恰好有助於消弭此落差,對於心理學有興趣卻又不知從何著手的人而言會是很棒的一個起點。」──方格正(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學博士)

  《心理學大圖鑑》源自日本牛頓出版社的暢銷作品,除了完整列出各種心理學的分支,其「圖解」的屬性,對於平常不習慣看長文的讀者來說,也更為友善。你可以透過各種圖表,以更輕鬆的方式認識心理學的不同分支。
  對於想快速一覽心理學的各種領域,初步認識這些領域在研究什麼、做些什麼,看看這些與人有關的現象,心理學家是如何進行研究的話,本書確實是一本值得翻閱的入門磚。歡迎進入心理學的迷人世界,一起打開對人類心智好奇的那一道門。──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創辦人)
 
宇宙深处的低语:现代天体物理学前沿探索 本书聚焦于21世纪以来天体物理学领域最激动人心的突破与正在进行中的宏大课题,带领读者深入理解我们宇宙的起源、演化及其终极命运。这不是对经典物理学的简单复述,而是对那些挑战我们认知极限的前沿物理现象的详尽剖析。 第一章:引力波的时代——时空涟漪的科学 自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首次探测到双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事件以来,人类便正式进入了多信使天文学的新纪元。本书将首先梳理引力波的理论基础,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出发,深入探讨这些由宇宙中最剧烈事件——如超新星爆发、中子星并合——产生的时空涟漪的本质。 核心内容包括: 黑洞与中子星的碰撞动力学: 详细分析不同质量黑洞(恒星级、中等质量、超大质量)的并合过程,以及这种并合如何影响它们所在的星系环境。特别关注GW170817事件,即双中子星并合,及其产生的电磁对应体——千新星(Kilonova)的物理机制,解释重元素(如金和铂)的核合成过程。 引力波干涉仪的技术突破: 介绍地面LIGO/Virgo/KAGRA以及未来空间LISA(激光干涉空间天线)的探测原理、噪声抑制技术和数据处理流程。探讨如何利用引力波信号来精确测量哈勃常数,从而解决宇宙膨胀率的“张力”问题。 宇宙早期结构的探测: 讨论对原始宇宙背景引力波的搜寻,这些波携带着宇宙暴胀时期遗留的信息,是检验暴胀理论模型的关键。 第二章:暗物质的狩猎——不可见的宇宙骨架 暗物质占据了宇宙物质总量的近85%,但其本质仍然是当代物理学最大的谜团之一。本书将系统梳理寻找暗物质的多种实验范式和理论候选者。 本书深入探讨的暗物质探寻路径: 粒子物理学视角: 详细介绍弱相互作用重粒子(WIMP)、轴子(Axion)以及惰性中微子等主要理论模型。阐述地下深处的直接探测实验(如XENONnT, LUX-ZEPLIN)的工作原理及其对WIMP截面的限制。 间接探测: 分析暗物质粒子湮灭或衰变可能产生的伽马射线、正负电子对以及反物质信号,重点介绍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和AMS-02(阿尔法磁谱仪)的最新数据分析。 宇宙学观测证据的重估: 审视暗物质在星系形成、星系团动力学和宇宙微波背景(CMB)各向异性中的作用。引入“替代引力理论”(如MOND)的局限性,论证暗物质在解释现有观测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暗物质的“冷”与“热”之争: 对冷暗物质(CDM)模型进行评估,并讨论温热暗物质(WDM)在解释矮星系中的“中心密度过高”等问题上的潜力。 第三章:暗能量与宇宙的加速膨胀 暗能量,驱动宇宙加速膨胀的神秘力量,构成了宇宙总能量密度的近70%。本书致力于解析我们理解这种反引力现象的最新尝试。 解析暗能量的多个维度: 宇宙学标准模型的基石: 从FLRW度规出发,建立暗能量在宇宙演化方程中的地位。详细比较不同形态的暗能量模型:宇宙学常数(Lambda)、随时间变化的标量场(Quintessence)以及更激进的几何修改模型。 观测数据的精度提升: 重点分析“暗能量巡天”(DES)和即将到来的欧几里得空间任务(Euclid)、罗马太空望远镜(Roman Space Telescope)将如何利用大尺度结构(LSS)、重力透镜效应和重子声学振荡(BAO)来精确测量暗能量的状态方程参数$w$。 事件视界与宇宙的终极命运: 根据$w$值的不同取值,推演宇宙可能的终局:大冻结(Heat Death)、大撕裂(Big Rip)或是大挤压(Big Crunch)的可能性及其物理条件。 第四章:极端天体物理学——活跃星系核与高能辐射源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目光投向宇宙中能量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区域,探索粒子加速的终极工厂。 聚焦于宇宙的“高能”现象: 活动星系核(AGN)与相对论性喷流: 深入研究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吸积盘物理,如何驱动出接近光速的相对论性喷流。重点分析伽马射线暴(GRBs)的机制,区分短暴(中子星并合引发)和长暴(大质量恒星坍缩引发)的物理差异。 超高能宇宙射线(UHECRs): 探讨地球大气层接收到的质子和原子核的来源问题,分析其超高能量如何超越理论上的GZK截断。对中微子天文学的崛起进行阐述,特别是IceCube探测器对来自AGN的超高能中微子源的定位工作。 脉冲星与磁星的极性物理: 介绍脉冲星作为宇宙中最精确的计时器,以及磁星(Magnetars)极端磁场如何驱动剧烈的耀斑事件。探讨磁场对中子星内部状态和演化的深远影响。 本书旨在为对前沿物理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且深入的指南,涵盖引力波、暗物质、暗能量以及高能天体物理等四大核心支柱,揭示我们对宇宙认知边界的最新拓展。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零、何謂心理學
心理學的種類 008
心理學的誕生 010
研究方法 012
與心理測驗的差異 014
 
一、心理學的歷史
心理學的歷史 018
結構主義 020
古典制約/操作制約 022
行為主義 024
完形心理學 026
認知心理學 028
社會心理學 030
臨床心理學 032
佛洛伊德① 034
佛洛伊德② 036
榮格 038
阿德勒 040
心理學的發展 042
COLUMN 日本的心理師證照 044
 
二、身體和心理的關係
生理心理學 048
腦的結構 050
記憶的機制 052
短期記憶/長期記憶 054
記憶的種類 056
認知的機制 058
泛魔識別模式 060
視錯覺① 062
視錯覺② 064
記憶歧義 066
事件後訊息效應 068
記憶扭曲 070
語言遮蔽效應 072
凶器聚焦效應 074
記憶的7種錯誤 076
技能學習 078
基模 080
 
三、心智發展
發展心理學 084
依戀 086
觀察學習 088
認知發展 090
錯誤信念作業 092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094
自我認定 096
認定危機 098
晶體智力 100
成功老化 102
 
四、個別差異心理學
遺傳與環境 106
人格分析 108
特質論 110
五大人格特質 112
人格測驗 114
一致性爭論 116
因素分析 118
需求層次理論 120
 
五、人際關係心理學
自我概念 124
自我意識特質 126
自我設限 128
認知失調 130
光暈效應 132
刻板印象 134
謠言公式 136
得寸進尺策略 138
情緒二因論 140
 
六、團體心理學
內團體和外團體 144
強盜洞實驗 146
PM理論 148
社會助長 150
團體極化 152
同儕壓力 154
旁觀者效應 156
史丹佛監獄實驗 158
COLUMN 代罪羔羊 160
 
七、犯罪心理學
衝動犯罪 164
心理病態 166
兩種犯罪歷程 168
疏離與孤獨 170
犯罪剖繪 172
犯罪者的監護輔導 174
犯罪被害者的心理 176
 
八、心理支持
何謂臨床心理學 180
心理治療的歷史 182
認知行為治療 184
認知扭曲 186
當事人中心治療法 188
正念 190
壓力 192
憂鬱症 194
造成焦慮恐懼的心病 196
COLUMN 防衛機制 198
 
基本用語解說 200
索引 202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613076
  • 叢書系列:伽利略科學大圖鑑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9 x 24.2 x 1.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接觸心理學:打開你對人類心智好奇的那一道門


  2005年是蘇蘇懵懂踏入「心理學」學習之路的第一年,算起來到現在已經17年了。在大學和研究所期間,除了課堂上老師提供的專業知識之外,在實習、執業期間,也從患者、民眾身上學習了很多。

  現在也許敢說自己稍微懂了一點點心理學;不過,畢業之後,每年看著各式各樣心理相關書籍的出版,每多看一本書,多學了一點新知識,就愈發現自己所知真的好有限。畢竟,研究人類心智的這門學問,永遠研究不完。人,就是這樣複雜,卻也迷人的存在。

  當然,這個迷人又可愛的學問,想必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有些是還在念書的高中生,有些則是已經離開學校,因緣際會接觸到心理學、心理諮商的大眾。這時,很多人可能會問:有沒有什麼推薦書籍,比較適合沒有相關基礎的讀者閱讀呢?

  過去,蘇蘇都立刻推薦《這才是心理學》這本書。不過,這本書說實在確實硬了一點,也比較缺乏對各類基礎、應用心理學的直接介紹。所以,我都會再補上《普通心理學》給有興趣的大眾參考。

  「普通心理學」其實就是心理系大一學生的第一堂入門必修課。在這堂課裡,老師將透過36週、一整年的時間,和學生介紹各種心理學的分支,從生理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語言心理學、知覺心理學……大家曾聽過的XX心理學,幾乎都會在這一學年的課程裡,各自用幾個小時帶過。

  到書店繞一圈也會發現,目前坊間的《普通心理學》,幾乎都是預設作為教科書的用途。對只是想「初探」的讀者來說,還是有些不友善。鋪哏鋪了這麼久,終於要來介紹這次想推薦的好書《心理學大圖鑑》!

  《心理學大圖鑑》其實源自日本牛頓出版社的暢銷作品,除了完整列出各種心理學的分支,它「圖解」的屬性,對於平常不習慣看長文的讀者來說,也更為友善。你可以透過各種圖表,以更輕鬆的方式認識心理學的不同分支。

  對於想快速一覽心理學的各種領域,初步認識這些領域在研究什麼、做些什麼,看看這些與人有關的現象,心理學家是如何進行研究的話,《心理學大圖鑑》確實是一本值得翻閱的入門磚,而且全彩印刷就是讚!

  誠摯推薦給大家參考。當然,如果你在書中看到了某些你超感興趣的主題,在世上也一定還有更多更多好書,可以作為你的延伸閱讀,不怕你看,就怕你看不完。翻開《心理學大圖鑑》,進入心理學的迷人世界也一起打開你對人類心智好奇的那一道門吧!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創辦人)

前言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豪斯說:
  「心理學有著長久的過去,卻只有短暫的歷史。」
  無法透過眼睛觀察的心智運作,自古希臘以來
  就是諸多哲學家嘗試探究的主題。

  一直到了19世紀,「心理學」這門學問才誕生。
  眾多心理學家藉著實驗加以確認,
  了解到人類心智是如何運作的。
  此外,還從精神疾病醫學的領域發展出「臨床心理學」。

  心理學不只用來處理煩惱和痛苦,
  還有各式各樣的的心理問題。
  日常生活行為背後的心理作用和現象,
  也都是心理學的研究範疇。

  著眼於「潛意識」的佛洛伊德,
  發現「情境」與「反應」之間連結性的
  「巴夫洛夫的狗實驗」,
  分析兒童的認知發展
  有哪些階段的皮亞傑等等,
  眾多心理學家都對心智活動加以闡述說明。

  本書以心理學的歷史為開端,
  接著引導出心智發展、人際關係心理學、團體心理學等等,
  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歸納出各個領域的概要。

  就讓我們進入「心理學」的世界
  從科學角度理解人類行為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我對「發展心理學」這個領域一直抱持著一種略帶疏離的態度,總覺得那跟我的生活關聯不大,畢竟我都快中年了,還看嬰兒期的發展做什麼?但是,最近偶然讀到一本探討「依附理論」的專書,讓我徹底改觀。《童年陰影與成人關係:依附模式的跨世代影響》。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它將早期的親密關係經驗,如嬰兒對主要照顧者的反應模式,嚴絲合縫地對應到我們成年後面對愛情、友誼甚至職場人際關係的處理方式。書中清楚區分了安全型、焦慮型、逃避型依附的特徵,當我看到那些描述時,簡直像是在看自己的感情生活被無情地解剖。它不是那種指責你「你就是有問題」的語氣,而是提供了一種理解的框架,讓你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在親密關係中總是重複犯錯,或是為什麼會對伴侶的過度依賴感到窒息。這種「溯源」的過程雖然有點痛,但卻是療癒的開始。它讓我開始正視過去的經驗,並且嘗試用更健康的方式與身邊的人互動。這本書非常適合給那些在情感世界裡打轉,總覺得自己在重複不健康循環的人,它提供了科學的解釋,讓你從宿命論中解放出來。

评分

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大家對「意識」和「心智哲學」的討論越來越熱烈,我最近剛讀完一本橫跨哲學、神經科學和心理學邊界的著作,書名大概是《心靈的邊界:人工智慧與人類主觀經驗的交會點》。這本書的格局非常宏大,它沒有試圖給你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提出了一系列極富挑戰性的問題,例如:機器是否可能擁有真正的「感受」,而不是模擬出來的反應?我們的「自我」概念,在生物學層面上究竟是如何建構出來的?它的論述風格非常辯證,常常是拋出一個觀點,然後立即從另一個角度提出反駁或深化,讀起來需要全神貫注,但那種智力上的激盪感,真是無可取代。書中對於「中文屋思想實驗」的深入探討,讓我對於目前機器學習的進展有了全新的認識,它讓人警惕於我們對「智慧」定義的狹隘。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簡單的知識,而在於拓展了思考的維度,它逼迫你走出日常的慣性思維,去觸碰那些哲學上的終極難題。對於那些不滿足於表層的科普,渴望更深層次思辨的讀者來說,這本絕對能滿足你對知識邊界的探索慾。

评分

說真的,最近市面上那種標榜「速成」的成功學或心靈雞湯類書籍看太多了,看到快膩了。所以當我翻開《人類行為的隱形法則:社會心理學的深度探索》時,那種感覺就像是乾旱中遇到了一口清泉。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完全拋棄了那些空泛的口號,而是紮紮實實地從實驗數據和經典案例出發,拆解我們在群體中是如何被潛移默化影響的。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從眾效應」的部分,書裡重現了幾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實驗,比如那個在光線實驗中,人們為了迎合群體答案而假裝自己看到了不同結果的情境。看到那些數據和受試者的反應時,我忍不住在心裡大喊:「原來我一直都是這樣啊!」它不是在指責你,而是溫柔地揭開你行為背後的驅動力,讓你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多了一層理解和同理心。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很銳利,但絕不刻薄,它就像一面鏡子,讓你看到在社會互動的舞台上,你扮演了哪些不自覺的角色。讀完之後,我對那些熱門的網路討論串、政治風向的形成,都有了更深層次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不再輕易被表面的情緒煽動,這對一個生活在資訊爆炸時代的台灣人來說,簡直是必備的生存技能。

评分

我必須承認,我這個人對「圖像化學習」有種莫名的偏愛,相較於厚厚的文字,一張精準的圖表勝過千言萬語。《圖像化認知科學:視覺引導下的學習革命》這本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它完全是為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量身打造的。書中探討的核心是,我們的視覺系統如何處理資訊,以及設計師、教育工作者如何運用這些原理來優化溝通效率。書裡大量的「案例對比」超級精彩,像是比較了「文字說明流程圖」和「流程圖搭配視覺標籤」在受試者理解速度上的差異,那些數據曲線的變化簡直令人拍案叫絕。它不只是在講心理學理論,更像是一本「如何設計讓人看得懂的東西」的實戰手冊。例如,它解釋了為什麼某些網頁介面的按鈕設計會讓人感到直覺易用,而有些卻讓人摸不著頭緒,原來這背後牽涉到加爾納(Gestalt)的完形心理學原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本身就是一個傑作,所有的理論點都有對應的插圖輔助,從頭到尾都沒有冷場。對於從事設計、行銷,或者只是單純想讓自己的簡報看起來更專業的朋友,這本書絕對是值得收藏的工具書,它教會你如何「說故事」,而且是用視覺語言來說。

评分

哇賽,這本《心理學大圖鑑:伽利略科學大圖鑑13》光聽名字就覺得很厲害欸!雖然我手上這本不是那本,但我最近剛看完一本類似主題的科普書,叫《大腦的奧秘:從神經元到心靈風景》。讀完之後,那種震撼感真的很難形容,你知道嗎?以前總覺得心理學就是算命啦、看星座那種玄學的東西,但這本書徹底顛覆了我的印象。它用非常詳盡的圖解,把我們大腦裡那些複雜的神經網路、化學傳遞物質的運作方式,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記得書裡有一章節專門講述「記憶的形成與遺忘」,作者用了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把海馬迴比喻成一個不斷整理、歸檔的圖書館管理員,這讓我立刻就能理解那些抽象的生理結構是如何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中「記不起來」這件事的。而且,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人性化,它不是那種硬梆梆的教科書,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你一步步深入這個錯綜複雜的內在世界。光是看到那些精美的彩色解剖圖,我就覺得值回票價了,它讓「科學」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術語堆砌,而是一種可以被我們親手觸摸、理解的真實存在。對於想搞懂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思考、這樣反應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入門磚裡面的黃金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