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好的孤獨:培養獨活能力,與別人保持無負擔的聯繫,想要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也沒問題

剛剛好的孤獨:培養獨活能力,與別人保持無負擔的聯繫,想要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也沒問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鎌田實
图书标签:
  • 独处
  • 自我成长
  • 人际关系
  • 情绪管理
  • 心理健康
  • 独立思考
  • 生活方式
  • 个人发展
  • 幸福感
  • 内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孤獨,其實是最大的自由。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人的旅程,
與其為孤獨所困,
不如培養「獨活」的能力,
享受剛剛好的孤獨。

  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與人的相處模式,也讓我們更加嫻熟地運用網路、3C、社交軟體來遠距工作、上課、購物,與親友交流。或許你會因此而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孤獨,並為此感到不安。

  儘管如此,仍然有許多人因為擁有獨處的時間,才能自省、深思,不受外界左右,做出他們人生中的重大決定,進而收穫豐富、美好的工作成果,度過精采有趣的人生。

  本書作者鎌田實,除了致力於國際人道援助工作,也在日本各地推廣「健康鍛鍊運動」,讓日本長野縣這個「短命縣」,成功轉變為數一數二的「長壽縣」。他累積行醫與生活經驗寫下本書,提倡培養「獨活」的能力,希望可以盡量減少大家對獨自生活的負面想法,發現心靈處於孤獨狀態也有美好的一面。

  人類適合獨活
  ◆「獨活」的好處

  .提升自主性,不再對他人過度察言觀色。
  .自我價值觀明確,具有更強大的自我認同感。
  .漸漸減少被社會壓迫的感覺。
  .能夠湧現不受他人影響的獨特觀點。
  .因為能領會孤獨,才能更加明白應該珍惜他人,也學會怎麼去愛別人。

  ◆剛剛好的孤獨是自立,不是孤立
  .自立是積極的孤獨:並非只靠自己,必須求助於人時,也有可依靠的對象。
  .孤立是消極的孤獨:在緊要關頭沒有任何求助的對象,也沒有人會主動伸出援手。

  ◆人的內心有想要獨處的欲望
  .如果想與人聚會的欲望太過強烈,可能會被埋沒於群體中;而想獨處的渴求過於旺盛,則可能導致加深被社會孤立的風險。現代人最合適的生活方式,就是學習如何好好掌握這兩方面的平衡。
  .為了避免被不必要的關係搞得手忙腳亂、防止被無所謂的關係奪走自己的寶貴時間,或許我們該鼓起勇氣去斷捨離一些與他人的連結關係。

  ◆藉由獨處,修正人生軌道
  .若想找回真正的自我,獨處時間是必要的。一個人專注凝神時,便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使心靈平靜下來。
  .如果能夠好好地面對真實的自我,今後應該也會自然而然萌生出想要更珍視自己的想法。這是因為我們已經意識到「自己在什麼樣的時刻會感到幸福」,也明白為此應該怎麼做對自己比較好。

  落實獨活的理念
  ◆改變環境與調整心態

  .換位思考:藉由轉換工作、移居等方式,為生活帶來轉變。
  .接受並享受獨居生活:不管是否與他人同住,人生奮鬥到頭來是一場「個人賽」,我們還是必須學會「獨身自立」。
  .與社會維持連結:就算成為擅長面對獨處時間的人,也不能忘記與社會建立和緩舒適的連結關係。
  .不拘泥於傳統價值觀:無論已婚或單身、有家人還是沒家人,孤獨的感覺都不會消失。如果能不執著於傳統的價值觀非要有自己的家庭,,就能好好地享受孤獨。
  .設定目標:為工作與生活定下目標,並確認「是否與自己的信念相符」。
  .行為改變技術:例如藉由改變作息,打造「屬於自己的時間」。

  ◆有助獨活的興趣及生活技能
  .書寫日記:記錄每天日常的情緒,或者特殊事件當下的感受。
  .閱讀習慣:讀書能夠撫慰寂寞的心靈,書本也是不可或缺的朋友。
  .規律運動:在活動身體的時候,能夠放空自己的大腦,不安的情緒也會跟著消失。
  .懶人料理:不費力地準備餐點,這類能獨力完成的事情,是獨活必備的技能。

  醫生的孤獨處方
  ◆如何防止被孤立

  .不要過度侵犯對方的「領域」。
  .不要害怕被他人的言行刺痛。
  .絕對不要把責任都推到對方身上。
  .即使失敗也不要築起防衛的高牆。
  .懂得肯定自己,也能肯定他人。

  ◆心靈上的斷捨離
  .不要在意周遭人對自己的評價。
  .與其與他人比較,更要重視自己的滿足感。
  .不要再想著「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稱讚」了。
  .放下感到不安的時刻。

  ◆鍛鍊健康的身體
  .曬太陽。
  .持續做些輕度運動。
  .避免陷入「對生活感到無力」的心理狀態。
  .保持良好的姿勢。
  .注意季節的變化。

  ◆「剛剛好的孤獨」是:
  .只屬於自己,並且可以自由自在、隨心所欲運用的時間。
  .不被周圍的雜音所擾亂,以自己認為舒適的方式生活,在內心萌生新的自我,並靠著這股嶄新的力量,充實自己的內在。
  .在獨身自立而活的同時,也要在自我的孤獨不被妨礙的狀態下,保有與他人建立無負擔連結的意識。
  .領會孤獨,才能更加明白應該珍惜他人,也學會怎麼去愛別人。
  .正因為非常珍惜自我的孤獨,所以也十分能夠體會他人的孤獨。因為可以做到互相尊重,才能夠結交到在危急時刻會向自己伸出援手的朋友。

  目標讀者
  1.因不適應遠距工作、遠距上課而感到孤單的人
  2..對家人、親友等人際關係感到厭煩,想要做出改變的人
  3.不擅長面對孤獨、與自己相處的人
  4.即將或已經展開獨居生活的人
  5.對退休後的生活毫無頭緒,不知如何自處的人

本書特色

  作者為地區醫療經驗豐富、著作等身的醫師,擅長以淺顯易懂的文字介紹專門知識。本書對於在兩年多的疫情期間面對人際關係的變化,以及如何面對人生下半場,乃至死亡的課題,都有相當獨特的見解。在這個「社交距離」已成常態的時代,「剛剛好的孤獨」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的技能。
 
好的,这是一本探讨现代人际关系与自我独立主题的书籍简介,侧重于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 --- 书名: 剛剛好的孤獨:培養獨活能力,與別人保持無負擔的聯繫,想要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也沒問題 内容简介: 在这样一个高度互联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接触到他人,却也常常感到前所未有的疏离与孤独。我们被期望时刻在线、积极社交,仿佛“独处”成了一种需要克服的障碍。然而,真正的自由与内心的平静,往往藏在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的能力之中。 本书并非提倡完全的隐居或断绝社交,而是旨在探索一种更加健康、平衡的生活哲学——“刚刚好的孤独”。它深入剖析了现代人对社交的过度依赖、害怕被孤立的心理根源,并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指南,帮助读者建立起强大的“独活能力”,从而能够在人群中游刃有余,也能在独处时充实自洽。 第一部分:解构“孤”与“独”的边界 我们首先需要澄清一个误解:孤独感与独处是截然不同的体验。孤独是渴望联结而不得的痛苦,而独处则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是滋养心灵的必需品。 1. 社交的悖论:为何越联结越焦虑? 本书剖析了社交媒体时代下“表演性社交”的陷阱。我们习惯于在外部寻找价值感,将自我认同寄托于他人的认可和点赞。这种机制一旦失灵,便会引发巨大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我们将探讨如何从“需要被看见”转向“自我确认”。 2. 识别你的“社交能量表”: 每个人都有一个有限的社交能量池。过度社交会迅速耗尽这个能量。本书提供了一套工具,帮助读者识别哪些互动是“能量补充”,哪些是“能量消耗”。学会识别自己的“社交阈值”,是培养独处能力的第一步。 3. 告别“害怕错过”(FOMO)的恐惧: 恐惧错过(Fear of Missing Out)是现代人难以独处的重要原因。本书鼓励读者拥抱“害怕待着”(FOBE - Fear of Being Alone)的恐惧,将其转化为主动探索内心世界的契机。我们探讨如何将“被动等待”转化为“主动选择”。 第二部分:构建内在的“避风港”:独活能力训练 独活能力并非天生,而是一种可以通过练习习得的技能。它关乎如何有效地填充独处的时间,使之成为自我成长的沃土。 1. 重塑你与“时间”的关系: 独处常常令人感到时间被拉长、变得难熬。本书提供了一系列重建时间感的方法,比如“专注沉浸练习”(Flow State Practice),让读者学会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也能专注于某项活动,从而体验到时间的充实感,而非虚度感。 2. 培养深度爱好与心流体验: 真正的独处是不无聊的。我们需要拥有至少一项“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的深度爱好。这可以是手工艺、深度阅读、乐器学习或是复杂的思维游戏。这些爱好是你在与世界保持距离时,依然能与自我保持深刻连接的桥梁。 3. 建立有效的“情绪急救包”: 当孤独感袭来时,我们常常会病急乱投医,匆忙地寻求外部安慰。本书指导读者建立一套个性化的情绪应对机制——一套包含自我对话脚本、冥想练习、身体舒缓技巧的“急救包”,让你在需要时,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立即拿起手机。 第三部分:高阶的社交艺术:无负荷的人际连接 学会独处,绝不是为了逃避人群,而是为了在人群中建立更健康、更有质量的关系。当你不“需要”别人来填补空虚时,你才能真正地“选择”谁与你同行。 1. 区分“需求”与“渴望”: 在人际交往中,许多看似真诚的联系,实则源于深层次的需求(如安全感、被认可)。本书引导读者辨识出这些隐性需求,并学会通过自我满足来减少对他人关系的依赖,从而让友谊回归到纯粹的“渴望分享”的层面。 2. 设定有质量的社交边界: 无负担的联系,需要清晰的边界作为支撑。我们将探讨如何礼貌而坚定地拒绝不必要的邀约,如何管理沟通频率,以及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休息需求,而不会感到内疚。关键在于,让别人明白你的“不在线”是一种自我维护,而非对他们的抗拒。 3. 深度对话的“留白”艺术: 在保持联系时,保持适当的“距离感”至关重要。本书强调“留白”的力量——在沟通中留下未被填满的空间,允许双方都有自我沉淀和呼吸的余地。这种不急于把话说满、不急于求得一致的回应,反而能让关系更加持久和放松。 结语: 《剛剛好的孤獨》是一份邀请函,邀请你走进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自我空间。它不是教你如何变得冷漠,而是教你如何变得完整。当你真正能够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不再畏惧独处时,你的人际关系将不再是负担和索取,而会成为真正的滋养与分享。你会发现,当你不再需要别人来定义你是谁时,你才能真正以一个清晰、独立的面貌,与世界温柔相拥。 拥有“刚刚好的孤独”,才能拥有最优质的陪伴。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鎌田實


  1948年生於東京。醫師、作家、人道主義者。諏訪中央醫院榮譽院長。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醫學部畢業。1988年擔任諏訪中央醫院院長,2005年獲聘為榮譽院長。致力推動地區醫療,帶領長野縣成為健康長壽縣。擔任日本車諾比聯合基金會(JCF)理事長、日本與伊拉克醫療支援網(JIM-NET)負責人。

  鎌田醫生勤於筆耕,出版許多作品,並獲2006年讀賣國際協力賞、2011年日本放送協會(NHK)放送文化賞等獎項肯定。

  近期著作:《結構性中年危機》(暫譯)、《醫師食譜:為了愉快度過人生的簡單料理——鎌田式健康簡易飯》(暫譯)、《鎌田實的人生圖書館,改變你的書和電影與繪本四百選》(暫譯)等。

譯者簡介

陳綠文


  曾旅居日本。兼攻日語、大眾傳播。日劇日綜宅,熱愛日本文化,期望能一生沉浸在日文的世界裡。
 

图书目录

【前言】在「百年人生時代」推薦獨身自立的生活
 
第一章  「剛剛好的獨處時光」能夠改變人生
01這是磨練獨自生活能力的時代
02孤獨與孤立完全是兩回事
03人的內心深處有想要獨處的慾望
04培養「孤獨力」就不會招致孤立
05孤獨、孤立與獨居的風險
06孤獨充滿魅力
07減少執著會提高獨活的能力
08羈絆是珍貴的情感,也存在著陷阱
09家人之間潛意識的糾葛
10打造一個不被「毒親」擊垮的孤獨世界
11獨身自立能幫助你輕鬆過活
 
第二章  不合群、不被束縛,推薦的「獨活」形式
12刻意成為孤獨之人也沒問題
13人在社會上同時是「水平的人」與「垂直的人」
14獨身自立是不被輕易動搖的生活方式
15疫情是學習與自己相處的好時機
16獨自生活可培養人的根基
17閱讀教人領悟孤獨的價值
18獨處是重視自己的時間
19如何受益於打造自己的時間
20人生宛如獨角戲
21不要把孤獨和不安混為一談
22學習豪豬的生存哲學
23輕鬆掌握社交距離」的方法
 
第三章  減少傾向寂寞的孤獨感,提高「孤獨力」
24孤獨才是真正的傳染病
25「不情願的孤獨」正在急速增加
26不要被人生勝利組鼓勵孤獨的話語所矇騙
27換個角度思考何謂孤獨
28就算不得已的孤獨也有積極的意義
29社會共同努力減輕不得已的孤獨
30即便擁有家人,也會被孤獨和孤立的危機
31打造自己的容身之處
32即使結婚,也可能感到孤獨
33孤獨有害健康
34培養獨活的能力可降低離婚率
35巧妙克服孤獨的思考方式
36珍惜獨處時光並降低孤獨感的生活方式
37不與他人比較,隨心所欲地生活吧
38掌握孤獨的技巧
39鍛鍊強烈的自我意識
40孤獨擁有巨大力量
 
第四章  在團體之中才更須具備的獨活精神
41不分年齡,享受孤獨
42藉由獨處時間修正人生軌道
43所謂孤獨就是珍視每個個體
44孤獨是人類的本能
45不和他人比較,就不會陷入「寂寞的地獄」
46改變生活習慣,積極地獨活
47活用獨處時間的心法
48挑戰新事物,發現真正的自我
49普魯斯特在孤獨中創作
50磨練面對自己的技巧
 
第五章  如何掌握從「老境」中脫身的技巧
51鼓勵堅強地生活在孤獨之中的人
52即便資深也要虛心學習新知
53從接受現實開始獨身自立的生活
54無論活到幾歲,都可以獨自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55懶人料理有助悠然自得地獨活
56獨活的人也有舒適相處的朋友
57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58獨身自立的生活能湧現驚人的力量
59人生最後的階段是「個人賽」
60試著稍微為別人做些什麼
61珍惜獨處時光,找到自己的生活價值
62有伴卻感到孤獨,對身體健康不利
63每個人都能成為「孤獨達人」
64鍛鍊個人力量的健康獨活
65「一湯一菜冥想法」提升獨活的成效
66蠢蠢欲動的潛在慾望
67享受內心那份孤獨中的幸福感
68健康長壽地活,輕靈飄然地離世
69從死亡的恐懼解脫吧
70保持為了下一代著想的心態獨活
71從電影學習與體驗孤獨
 
第六章  以老年的「獨身自立」過活,你也可以成為孤獨達人
72就算身處群體之中也可以孤獨
73孤獨死真的如此不幸嗎?
74獨活也能留下美好的記憶
75孤獨死不是悲劇,而是應該受尊重的事情
76多數人期待在家中離世
77能獨身自立地生活,便不會在乎將如何離世
78獨活也可以非常帥氣地離世
79只要能忍受小小的不便,「自立死」並不困難
80你希望如何度過自己的人生
81美好的「自立死」
82為人生規劃各種期限
83人會為了什麼事情感到後悔
84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
85獨身自立,也珍惜人世間的緣分
86為死亡做準備也是為生活方式做總結
87不希望半吊子般地活著
88留下親筆書寫的遺囑
89從容地啟程前往另一個世界,是最棒的獨活
90積極轉念,展開精采的獨活
91獨身自立,貫徹自我的信念
 
【結語】「獨身自立」的處世哲學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42589
  • 叢書系列:ADVICE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4.8 x 21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在「百年人生時代」推薦獨身自立的生活


  隨著新冠肺炎的疫情在全球大爆發,各地開始興起「崇尚單獨行動」的新生活方式。不管是購物、散步,還是外食,原則上都是一個人行動。除了避免出入人多混雜的場所,每天都過著盡可能不與他人接觸的生活。

  或許也因為如此,「孤獨」正成為一種熱潮。而年輕人之間流行的「孤身」和「獨活」也是典型的例子。

  正文會再詳細解釋,不過我還是想先說說自己認為的孤獨是什麼。我覺得,孤獨可以區分為「不情願的孤獨(消極的孤獨)」,以及「心甘情願的孤獨(積極的孤獨)」。不情願的孤獨是指對孤獨抱持否定的態度,並且認為「被迫過著這種自主管理的自肅生活,導致減少與人相處的機會,不僅因此感到寂寞,也失去活力」。

  相反的,心甘情願的孤獨是對孤獨抱持正面的態度,認為「雖然無法跟別人見面會有點寂寞,卻也相對獲得自由的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或許不少人對孤獨的想法是一個人會感到寂寞。但很多時候我們並非「因為獨處所以寂寞」,而是對於「就算身邊有很多人,仍然覺得彼此之間存在距離」這件事感到更加寂寞。

  不過,請各位仔細想想:無論擁有父母、子女,或者擁有伴侶、朋友,我們最終都將會是獨自一人。大家都是一個人出生,一個人死去。就算夫妻倆共同生活,總有一天也一定會有一個人先離世。人生的尾聲是一場「個人賽」,這就是孤獨的本質。即便擁有家庭,也無法治癒人類根本上的孤獨。如今,我們更因為新冠肺炎的疫情,得以有機會重新審視這個被視若無睹的嚴肅事實。

  為此,我建議不要以「撫慰」的角度,而是以「享受」的角度看待孤獨。不是在孤獨中生存,而是去體會孤獨。也就是說,我推薦以「心甘情願的孤獨」這樣的心態過生活會比較好。以《人生論筆記》聞名的哲學家三木清曾說過:「孤獨並非情感,而是屬於理性。」也就是說,為了忠於自我地活著,我們也可能因此做出會使自己感到孤獨的行為。這是由理性所帶來的孤獨,非常值得尊敬。

  沒錯,你越是討厭孤獨,就越會陷入孤獨的泥淖。但是如果你能享受孤獨,就不會被周圍的雜音所迷惑,如此便能重新審視自己原本的樣貌,以「我想成為這樣的人」、「我想要這麼做」這類的意念,進而萌生出「新的自我」。像這樣「精神上的自立」,我將其稱之為「獨身自立」。

  獨身自立、獨活、孤身的新浪潮

  我想,孤身和獨活會在年輕人之間流行起來,或許是因為他們喜歡獨處,並且正在摸索如何獨身自立吧。

  以職場為例,在新冠肺炎的疫情爆發之前,公司內部通常有「不能比前輩或上司早下班」的不成文規定。但是年輕世代的想法是:「實在不知道這規定到底有什麼意義。」所以等下班時間一到,就毫不在意地直接離開。他們並非隨便丟下工作就走,而是在對「明明沒事情做卻還是得耗在公司」的惡習提出抗議。

  撇除留在公司加班的特殊狀況,完成工作的人會自由利用屬於自己的時間。他們花時間為自己充電、為自我成長而學習、查找自己想了解的資訊,這麼做也是因為珍惜個人的生活。

  後疫情時代改變以往重視上下階層關係的「縱向社會」,衝擊過往習以為常的規律,以及總是對周遭察言觀色的習慣。這是一個大家不能不去思考「我們今後該怎麼做比較好?」的時代。整個社會也必須找出「獨自活動是不應該的嗎?」這個問題的根本答案。

  不向他人撒嬌,也不諂媚他人,只是好好享受獨處帶來的好處。同時,也能充分和朋友或團隊進行交流。像這樣懂得如何享受孤獨的人,是不是也正在創造新的社會、建立新的體制呢?

  探尋「剛剛好的孤獨」

  本書將從各式各樣的角度看待孤獨的樂趣,及其美妙之處。不過,希望大家注意的是,本書並不是一本推崇「孤高」的書籍。現在市面上有許多受歡迎的作品會過分強調孤獨的好處,並使用「孤高」這個詞彙,以超然的態度追求理想中的孤獨。

  的確,我也認為孤高是接近理想中的孤獨。只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實踐如此高尚的生活方式。因此,本書所提倡的是,雖然平常會和別人聯繫,但是「當想要一個人待著的時候,獨處也沒關係」的觀念。我認為能夠像這樣享受「剛剛好的孤獨」,是一件很棒的事。

  仔細想想就能明白,擁有自己的獨處時光,實在很幸福。無論是誰,生活在這個「百年人生」的時代,肯定都會多出不少必須與自己相處的時間。或許,我們感受到孤獨的時刻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多,但是相反的,能夠享受孤獨的時光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長。

  即使身邊有家人或朋友陪伴,也一定會有感到「真是孤單」的時刻。此時,我們又該如何轉換想法,積極看待獨處的時光呢?說得極端一點,想法的不同,決定了我們的一生會是幸福地度過,還是在不幸之中結束自己的人生。能正面積極享受孤獨的人,和總是負面消極否定孤獨的人,這兩者之間的人生充實度一定也有著很大的不同。

  我認為孤獨是幸運之事。所謂「剛剛好的孤獨」,就是「只屬於自己,並且可以自由自在、隨心所欲運用的時間」。如果讀者在閱讀本書之後,能充分體會到「孤獨真是件美好的事」,那就太棒了。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剛剛好的孤獨》真是說到我心坎裡了!我一直覺得,現代人好像很怕「一個人」,總覺得孤單就是一種罪過,必須時時刻刻找人聊天、黏在一起才算正常。但這本書完全顛覆了我的想法,它提供了一種非常健康、舒服的獨處之道。作者的筆觸很細膩,不像有些心靈雞湯那樣空泛地喊口號,而是真正從日常生活中切入,探討我們為什麼會對社交產生依賴,以及如何逐步建立起內心的安全感。我尤其喜歡它提到的那個「社交舒適圈」的概念,讓人意識到,原來我們追求的「親密」有時候可能只是「害怕獨處」的包裝。讀完之後,我開始更願意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像是週末早上泡杯咖啡,窩在陽台看書,不用擔心別人會不會覺得我怪怪的,那種自在感,真是久違了。這本書讓我對人際關係有了更清晰的界線,不再勉強自己去應付不舒服的場合,而是把精力放在經營那些真正滋養心靈的連結上。對於那些常常覺得社交好累,但又不知道如何抽身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劑良藥。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面上那種教人如何「社交達人」的書多到氾濫,但很少有書會去談「如何優雅地獨處」。這本《剛剛好的孤獨》就是在這個空隙中殺出重圍,它沒有鼓吹你變成一個拒絕人群的隱士,而是提供了一種「彈性」。你知道嗎,有時候工作上應酬一整天,回到家只想癱在沙發上放空,但心裡又會莫名冒出一種罪惡感,覺得自己是不是太不合群了。這本書巧妙地解釋了,這種「孤獨」其實是靈魂在充電,它提醒我們,像呼吸一樣,人際互動和獨處本來就應該是張弛有度的。我特別欣賞它在討論「無負擔的聯繫」那一部分,那種關係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彼此空間的基礎上,不會因為你幾天沒回訊息就胡思亂想。這種「剛剛好」的拿捏,正是我們這種社畜最需要的智慧。它不是要你切斷所有聯繫,而是教你如何篩選,如何優化你的社交能量分配,非常務實,而且讀起來毫無壓力感。

评分

老實說,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很「文青」的書,充滿了抽象的哲學思辨,結果意外地非常貼近生活。書中舉的那些例子,像是週末該不該答應不熟的朋友邀約,或是面對父母催婚的壓力時如何堅守自己的步調,都讓我忍不住點頭如搗蒜。我最大的收穫是釐清了「孤獨」和「寂寞」的區別。寂寞是一種匱乏感,希望有人來填補;而書中推崇的孤獨,是一種飽滿的狀態,是你自己就能滿足自己的充實感。這種區別一旦想通了,看待事情的角度就完全不一樣了。我開始主動規劃「自己跟自己約會」的時間,不再只是被動地等待別人來找我,而是主動去探索我想做的事情,像是去美術館看展,或是研究新的食譜。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心靈成長書,它更像是一個溫暖的夥伴,在你有點迷惘的時候輕輕推你一把,告訴你:「嘿,為自己活著,沒什麼好害怕的。」

评分

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沒有製造新的焦慮,反而幫我解開了舊有的心結。我從小就習慣把別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深怕得罪人,結果常常把自己搞得很累。讀到關於「邊界感」的章節時,簡直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作者不是要我們變得冷漠,而是要我們學會優雅地說「不」,並且讓自己內在的聲音有機會被聽見。我開始嘗試在與人互動時,不再急著迎合對方的話題或情緒,而是先穩穩地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這讓我的每一次社交都變得更真誠,也更省力。而且,當我學會享受一個人的安靜時,我發現我對周遭事物的觀察也變敏銳了,生活中的小確幸好像變多了。這不是一本只適合特定族群的書,它適用於所有在人際關係中感到耗竭,渴望重新掌握生活主導權的人。

评分

我常常覺得,我們活在一個「永遠在線」的時代,手機一響就得回應,好像慢了一秒就是失禮。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及時的「斷捨離」工具,但它斷捨離的不是物品,而是「必須回應的義務感」。書中對於如何與親近的家人朋友維持「適當距離」的論述,我覺得寫得非常到位,它不是要疏遠,而是要讓關係更健康長久。例如,它建議我們設定一些「非公開時間」,讓親密關係中的雙方都能保有自我呼吸的空間。這對我這種需要大量獨處來整理思緒的人來說,簡直是救星。我以前常常因為對方訊息回得慢而胡思亂想,現在我會告訴自己,他們可能也在享受他們的「剛剛好的孤獨」呢。這種相互理解的氛圍,其實比時時刻刻黏在一起更讓人感到被尊重和愛護。這是一本能讓人內在變得更堅固,進而讓外在關係更和諧的寶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