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學

兒科護理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丁玥
圖書標籤:
  • 兒科護理
  • 兒科
  • 護理學
  • 醫學
  • 健康
  • 兒童健康
  • 臨床護理
  • 新生兒護理
  • 兒科疾病
  • 護理實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作者依據考選部的命題大綱,編列每個單元,重點架構完整,錶格條列清晰,對於容易混淆的疾病或概念,作成重點整理或比較,有助理解疾病機轉,釐清易混淆的觀念,使讀者易學易記。並於各重點下附「試題演練」,讓讀者印證所學,加深印象;本書收錄至111年護理師國考最新兒科歷年重要試題,讓您掌握先機,以達事半功倍之效;另外,亦整理產科護理學中有關「新生兒、高危險新生兒」的相關試題,使讀者更能掌握「產兒科護理」中兒科護理的重點,讓您不錯漏任何相關考點,輕鬆應試,輕取高分。
 
  本書特色如下:
 
  一、章前重點摘要,便於快速學習
  整理各章必備考點,更有效率的記憶與複習。
  
  二、錶格化整理,重點一目瞭然
  將重點以錶格方式呈現,化繁為簡,條理清晰,易學易記。
 
  三、經典試題演練,掌握考題趨勢
  網羅兒科歷年經典試題,立即印證所學,釐清觀念,直擊命題方嚮。
 
  四、精選產科護理「高危險新生兒、新生兒」的相關考題
  將「產兒科護理學」中兒科護理的重點全方位掌握,提升應試實力。
臨床基礎醫學導論:從分子到係統 圖書簡介 《臨床基礎醫學導論:從分子到係統》旨在為醫學生、初級住院醫師以及所有對人類生命科學和疾病機製感興趣的人士,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係統化的基礎醫學知識框架。本書的編寫遵循“由小見大,由微觀至宏觀”的邏輯主綫,詳細闡述瞭生命活動的分子基礎、細胞與組織的功能特性,以及係統器官在生理和病理狀態下的整閤運作機製。本書的特色在於強調基礎科學原理與臨床實踐的緊密結閤,力求搭建起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堅實橋梁。 --- 第一部分:生命的分子與細胞基石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Foundation of Life) 本部分是理解所有生命現象和疾病發生發展的基礎。我們從最微小的結構——分子層麵入手,逐步構建起對復雜生命係統的認知。 第一章:生物化學核心:能量、代謝與遺傳 本章深入探討構成生命體的核心分子,包括蛋白質、碳水化閤物、脂質和核酸的結構與功能。重點解析瞭能量代謝的樞紐——三羧酸循環(TCA)、氧化磷酸化(OXPHOS)在細胞供能中的關鍵作用。同時,詳細介紹瞭基因的結構、DNA復製、轉錄和翻譯的精細調控過程。在病理生理學角度,本章剖析瞭代謝紊亂如何導緻如糖尿病、脂肪肝等常見疾病的早期分子事件。我們不僅描述“是什麼”,更著重解釋“如何實現”以及“齣錯時會怎樣”。 第二章:細胞生物學:結構、信號與凋亡 本章聚焦於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對細胞器的亞細胞結構(如綫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進行瞭精細的解剖描述,並闡明瞭它們如何協同工作維持細胞穩態。信號轉導通路是本章的重點,詳細介紹瞭G蛋白偶聯受體(GPCRs)、酪氨酸激酶受體等如何接收外部信號並轉化為細胞內部反應,這直接關聯到激素作用和免疫應答。此外,對細胞周期調控、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精確控製,以及程序性細胞死亡(凋亡)的分子機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為理解癌癥的發生和組織損傷修復提供瞭理論基礎。 第三章:組織學與細胞外基質:組織的構建與支持 本章將微觀的細胞提升到宏觀的組織層麵。係統描述瞭上皮組織(包括腺體分泌機製)、結締組織(重點闡述膠原蛋白、彈性蛋白等細胞外基質ECM的生物力學特性)、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的結構特徵。特彆關注瞭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在組織重塑、傷口愈閤及腫瘤侵襲中的雙重作用。通過詳盡的圖譜和顯微鏡圖像,幫助讀者建立組織結構與其功能相對應的空間概念。 --- 第二部分:係統整閤與生理穩態 (System Integration and Homeostasis) 在分子和細胞的基礎上,本部分轉嚮復雜器官係統的功能整閤,闡述機體如何通過反饋機製維持內部環境的動態平衡(穩態)。 第四章:神經生理學:信息傳遞與中樞整閤 本章詳細解析瞭神經元的動作電位産生與傳導機製,突觸的結構、神經遞質的釋放與受體結閤。中樞神經係統部分,重點闡述瞭大腦皮層的分區功能、基底核在運動控製中的作用,以及下丘腦在調節自主神經和內分泌係統中的核心地位。感官生理學部分,如視覺和聽覺的信號轉導,也以嚴謹的步驟呈現。臨床相關性體現在對常見神經係統疾病如癲癇、帕金森病等發病機理的初步解析。 第五章:心血管與血液係統:運輸與灌注 心血管部分以心髒的電生理活動(心動周期、ECG基礎)為起點,深入探討心肌收縮的鈣離子依賴機製。血液動力學章節,詳細解釋瞭壓力、流量、阻力之間的關係,以及血壓調控的體液(腎素-血管緊張素係統)和神經機製。血液學部分著重於紅細胞的生成(紅骨髓功能)、血紅蛋白的氧結閤特性(波爾效應)、凝血與縴溶係統的瀑布反應機製。對休剋、貧血及血栓栓塞疾病的病理生理學進行瞭深入探討。 第六章:呼吸與體液平衡:氣體交換與酸堿調節 本章聚焦於肺部的通氣、灌流與彌散過程,特彆是肺泡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效率的調控。酸堿平衡是本章難點與重點:詳細解析瞭緩衝係統(如碳酸氫鹽係統)、肺髒和腎髒在維持血漿pH值穩定中的協同作用。同時,對水、電解質的排泄與重吸收機製(腎小管功能)進行瞭係統的闡述,為理解利尿劑的使用和嚴重脫水狀態提供瞭生理學基礎。 第七章:消化與營養代謝:能量的攝取與再分配 本章涵蓋消化道的蠕動、消化酶的分泌與底物分解。重點分析瞭肝髒作為“代謝中心”的多功能性,包括糖異生、糖原閤成、脂蛋白代謝以及藥物解毒(細胞色素P450係統)。腸道吸收過程的分子機製,尤其是對葡萄糖和氨基酸轉運體的描述,與後續的營養學緊密相關。 --- 第三部分:防禦、應激與內分泌調控 (Defense, Stress, and Endocrine Regulation) 本部分關注機體如何抵禦外界侵襲、適應環境變化,以及通過激素網絡實現遠距離、慢速的係統協調。 第八章:免疫學:識彆、反應與記憶 本書的免疫學章節旨在建立先天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的完整圖譜。對T細胞和B細胞的發育、抗原提呈過程(MHC分子)進行瞭詳細介紹。重點解析瞭細胞因子網絡的作用機製、抗體生成及其生物學功能。本章的難點在於闡述免疫耐受的建立與失代償(自身免疫疾病的機製),以及移植排斥反應的細胞毒性機製。 第九章:內分泌係統:激素的産生、作用與反饋 本章係統梳理瞭下丘腦-垂體軸的調控模式,並對甲狀腺、腎上腺皮質、胰腺(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等主要內分泌腺的功能進行瞭精細解析。強調瞭激素受體的類型、信號傳導的特異性以及負反饋機製對內分泌穩態的維護。針對臨床常見問題,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減退、庫欣綜閤徵等,提供瞭清晰的病理生理學解釋。 第十章:病原生物學與感染防禦:病原體與宿主相互作用 本章從微生物學的角度,探討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的生物學特性及其緻病機理。著重於病原體如何逃避宿主免疫監視(如病毒的抗原變異、細菌的毒素産生)。同時,係統介紹瞭宿主對不同類型病原體的特異性防禦策略,這是理解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作用靶點的基礎。 --- 總結與展望 《臨床基礎醫學導論:從分子到係統》不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思維方式的訓練。全書力求在每個關鍵點上,提供“基礎知識—結構機製—臨床關聯”的完整邏輯鏈。通過對正常生理過程的深度理解,讀者將能夠更清晰地洞察疾病發生的邏輯,為未來的臨床決策奠定堅實的科學基礎。本書的結構設計旨在引導學習者建立一個多層次、高度互聯的醫學知識體係。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丁玥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所」畢業
  .曾任醫學中心護理師、護理組長
  .曾任專科學校護理科講師
  .高點「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內外科護理學」、「基本護理學」講師

圖書目錄

Chapter1 緒論
重點1 兒科護理概論
重點2 兒童的生長與發展
重點3 兒童發展理論
重點4 評估與測試
重點5 兒童的營養需求
 
Chapter2 新生兒
重點1 新生兒即刻護理
重點2 新生兒身體外觀的特徵
重點3 新生兒的生理調適
重點4 生命徵象與體溫調節
重點5 新生兒評估
重點6 新生兒睡眠與活動的狀態
重點7 新生兒神經反射
重點8 生產損傷
重點9 新生兒感染
重點10 新生兒沐浴
 
Chapter3 高危險新生兒
重點1 高危險新生兒的分類
重點2 早產兒
重點3 新生兒低血糖
重點4 新生兒呼吸窘迫癥候群(RDS)
重點5 胎便吸入癥候群(MAS)
重點6 橫膈疝氣
重點7 食道閉鎖和食道氣管廔管
重點8 新生兒敗血癥
重點9 高膽紅素血癥
 
Chapter4 住院兒童反應及護理
重點1 兒童住院的壓力源與常見行為反應
重點2 各年齡層兒童對住院壓力的行為錶現及護理
重點3 協助兒童因應住院壓力的方法
重點4 兒童疼痛評估及處理
 
Chapter5 兒科常用基本護理技術
重點1 生命徵象的測量
重點2 檢體的收集
重點3 兒童給藥
重點4 兒童輸血
重點5 兒童鼻胃管及管灌食
重點6 兒童灌腸
 
Chapter6 兒童癌癥與瀕死兒童的護理
重點1 兒癌概論
重點2 白血病(Leukemia)
重點3 化學治療
重點4 造血幹細胞移植
重點5 其他常見兒童癌癥
重點6 兒童對死亡的概念
重點7 臨終病人的生理變化及護理
重點8 瀕死病童的護理重點
重點9 兒童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的相關重點
 
Chapter7 傳染性疾病
重點1 預防接種
重點2 病毒性傳染病
重點3 細菌性傳染病
 
Chapter8 呼吸係統
重點1 兒童呼吸係統特徵
重點2 呼吸係統評估
重點3 胸腔物理治療
重點4 兒童氧氣療法
重點5 氣喘
重點6 哮吼(Croup)
重點7 扁桃腺炎
重點8 中耳炎
重點9 細支氣管炎
重點10 肺炎
重點11 囊性纖維病變
 
Chapter9 循環係統
重點1 兒童心臟概論
重點2 常見檢查——心導管
重點3 先天性心臟病的分類
重點4 非發紺型心臟病
重點5 發紺型心臟病
重點6 充血性心衰竭
重點7 風溼熱及風濕性心臟病
重點8 川崎氏癥(Kawasaki disease)
 
Chapter10 血液疾病
重點1 兒童血液概論
重點2 缺鐵性貧血
重點3 β-海洋性貧血(β-Thalassemia Anemia)
重點4 鐮狀細胞貧血(Sickle Cell Anemia)
重點5 再生不良性貧血(Aplastic Anemia)
重點6 血友病(Hemophilia)
重點7 特發性血小闆減少性紫斑癥(ITP)
 
Chapter11 消化係統
重點1 兒童消化係統的特徵
重點2 兔唇、顎裂
重點3 膽道閉鎖
重點4 胃食道逆流
重點5 幽門狹窄
重點6 腸套疊
重點7 巨結腸癥
重點8 壞死性腸炎
重點9 腸胃炎
重點10 乳麋瀉
重點11 乳糖不耐癥
重點12 闌尾炎
重點13 疝氣
重點14 肛門閉鎖
 
Chapter12 泌尿生殖係統
重點1 腎病癥候群(ns)
重點2 急性腎絲球腎炎(AGN)
重點3 急性腎衰竭
重點4 泌尿道感染(UTI)
重點5 膀胱輸尿管逆流(VUR)
重點6 尿道下裂
重點7 隱睪癥
重點8 包莖
重點9 陰囊水腫
 
Chapter13 神經係統
重點1 GCS評估
重點2 顱內高壓(IICP)
重點3 水腦(Hydrocephalus)
重點4 脊柱裂
重點5 腦膜炎
重點6 腦性麻痺(cp)
重點7 癲癇(Epilepsy)
重點8 熱性痙攣(Febrile seizure)
重點9 雷氏癥候群
重點10 妥瑞氏癥
 
Chapter14 骨骼肌肉係統
重點1 兒童骨骼特徵及身體評估
重點2 脫臼、骨摺
重點3 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重點4 扁平足
重點5 脊柱側彎
重點6 成骨不全(oi)
重點7 幼兒型類風濕關節炎
重點8 裘馨氏肌肉失養癥(dmd)
重點9 肌無力癥(gs)
重點10 幼年型皮肌炎(JDM)
 
Chapter15 內分泌與代謝疾病
重點1 糖尿病
重點2 甲狀腺機能異常
重點3 副甲狀腺機能異常
重點4 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cah)
重點5 生長激素缺乏癥
重點6 性早熟
重點7 先天性代謝異常的篩檢及護理
 
Chapter16 兒童事故傷害
重點1 常見兒童事故傷害種類與護理
重點2 兒童異物哽塞
重點3 兒童心肺復甦(CPR)
重點4 兒童燒傷
 
Chapter17 兒童慢性病及心理社會議題
重點1 兒童慢性病
重點2 兒童虐待
重點3 常見的兒童發展及心理健康問題
重點4 發展遲緩及早期療育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342408
  • 規格:平裝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厚重的《**兒科護理學**》放在書架上,光是書名就讓我想起大學時在醫院實習的日子。那時候,麵對那些小小病患,心裡總是七上八下的,深怕自己一個小動作會影響到他們的健康。我記得有一次,要幫一個剛做完心臟手術的小朋友換藥,看著他蒼白的小臉,心都揪緊瞭。書上講的那些理論知識,在實際操作中總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狀況,比如小朋友哭鬧不配閤,或者傢長焦慮到幾乎要崩潰,這些都是教科書上著墨不多的部分。我最懷念的是那段時間裡,學姐們總會分享她們處理突發狀況的經驗,那種實戰的智慧,遠比書本上的條文來得鮮活有力。這本書,或許能提供紮實的基礎,但真正讓你在兒科領域站穩腳跟的,還是那些在病房裡,與孩子和傢長們真實互動的點點滴滴,那些充滿人文關懷和細膩觀察的時刻,纔是最寶貴的學習。

评分

說到這本《**兒科護理學**》,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藥物劑量的計算。在成人護理中,劑量通常是固定的,但到瞭兒科,每一個毫剋的差異都可能造成天壤之別,因為孩子的體重和代謝能力都在不斷變化。我記得有一次模擬測驗,光是一個抗生素的劑量計算,我就算瞭三遍纔敢確定,那種對精準度的極緻要求,讓我對兒科護理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書上詳述的各種疾病機轉和治療原則固然重要,但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如何將這些複雜的醫學名詞,用傢長聽得懂的方式解釋清楚。很多傢長本身對醫學一竅不通,麵對孩子的病情,恐懼感會被無限放大,這時候,護理師的溝通能力,就成瞭穩定傢庭情緒的關鍵。如何溫和而堅定地引導傢長接受治療方案,同時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和信心,這門「非技術性」的技能,比任何操作技術都來得更難修煉。

评分

翻開這本《**兒科護理學**》,我腦海中浮現的不是課堂上的枯燥講解,而是那些無數個在嬰兒室裡,為瞭讓新生兒舒適地度過第一個夜晚所做的努力。我特別記得有一章節在講述新生兒黃疸的照護,那時候我們光是調整保溫箱的溫度和濕度,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精準測量和記錄,深怕任何微小的偏差都會影響到寶寶的生理機能。印象最深的是有位早產兒,體重輕得像一團棉花糖,每次餵奶都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技巧,餵一點點就會吐齣來,那種無助感,真的讓人很想哭。這本書的內容,無疑是架構醫學知識的骨幹,但真正讓護理工作有溫度的,是我們如何將那些標準化的流程,轉化成對每一個獨特生命個體的細心嗬護。麵對那些體弱多病的孩子,護理師的角色早已超越瞭單純的醫療執行者,更像是一個臨時的守護天使,用專業和愛心去填補他們生命初期的脆弱。

评分

這本《**兒科護理學**》如果少瞭那些關於兒童發展階段的描述,那它就隻是一本冰冷的技術手冊。我大學時最喜歡看關於學齡期和青春期兒童的章節,因為這時候的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他們會開始質疑護理行為,甚至會試圖隱瞞病情。我記得有一次,麵對一個十歲的男孩,他因為肺炎住院,我試圖用玩具分散他的注意力,讓他配閤吸痰,結果他卻非常不耐煩地跟我說:「我知道你們在幫我治療,不要把我當成小嬰兒!」那次的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兒科護理的對象是動態變化的個體,我們不能用單一的標準去套用。書本上的成長裏程碑是標準答案,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步調,護理人員必須像個敏銳的偵探,從他們微小的眼神、肢體語言中解讀齣真正需要被滿足的需求,這遠比學習靜脈注射的技巧要複雜得多。

评分

讀到這本《**兒科護理學**》,我總會想起那段在兒童癌癥病房的臨床經驗。那裡的氣氛跟其他科別完全不同,充滿瞭一種堅韌又脆弱的氣息。書中對於化療副作用的處理、疼痛評估的量錶描述得非常詳盡,但真正讓我心有餘悸的是如何麵對「預後不佳」的狀況。當我們盡力瞭,孩子依然無法好轉時,那種無力感是很沉重的。那時候,我們學到的不再是單純的護理技術,而是如何協助傢屬度過哀傷的過程,如何確保孩子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能夠感受到最大的舒適與尊嚴。這種跨越技術層次的「安寧照護」和「生命教育」,纔是兒科護理最深層的課題,是教科書即便寫得再詳細,也無法完全傳達齣那種心靈層麵的衝擊與成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