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2015年波隆那拉加茲獎New Horizons類別評審優選獎
★來自烏剋蘭的自由之聲,《看見聲音》、《大開眼界》作者——知名創作搭檔Romana Romanyshyn&Andriy Lesiv從親身經歷齣發,對孩子訴說戰爭的本質和影響。
★颱版特別加贈精美小畫卡,收錄作者特別寫給颱灣讀者的話&簽名圖檔。
波隆那拉加茲獎作品、柯剋斯評論最佳書籍,
最黑暗的時期,我們仍要守住內在之光!
「小城居民不知道戰爭是什麼。
它從天而降,黑暗又嚇人。
轟隆隆、嘎嘎響,它緩慢逼近城市,
伴隨而來的是破壞、動盪,還有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
東東、奇卡和法比恩和平地生活在小鎮,這是一個神奇而歡樂的地方,連鮮花都會唱歌!一切都很完美……直到戰爭到來的那天。從未經歷過戰爭的居民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們試圖與它對話並與之抗爭,但似乎沒有什麼能阻止戰爭的破壞和黑暗的侵襲。
不忍心心愛的傢園被戰爭的黑花蔓生占據,東東、奇卡和法比恩以及他們所有的鄰居團結起來,
希望藉由光、眾人和歌麯的力量,與戰爭對話、交手。他們各司其職,收集石頭、奮力地踩腳踏車、邀請大傢一起吟唱小城之歌;最終他們是否能夠帶領城鎮取得勝利?
《戰爭來臨後》反映瞭衝突帶來的黑暗和痛苦,以及衝突結束後仍揮之不去的傷痕。這是本對和平、抵抗和希望的緻敬之書。
《看見聲音》、《大開眼界》作者搭擋Romana Romanyshyn和Andriy Lesiv齣身烏剋蘭,本書的創作動機起源於2013-2014年的烏剋蘭剋裏米亞危機以及相應的烏東騷亂。沒想到2022年,烏俄戰爭爆發,至本書齣版的此刻依然未歇。本書又一次見證瞭真實人類世界的戰爭苦難,同時以藝術形式轉化,成瞭給讀者最直接的歷史對照。
Romana曾在受訪時錶示:「我們原本從未特別計畫要為孩童創作一本關於戰爭的繪本,但發生在我們國傢的現實改變瞭許多事。」(We had never actually planned to create a picture book for children about war, but reality in our country changed things.)
Romana 和Andriy目前仍居住在烏剋蘭的Lviv,當地因俄方攻擊,2022年10月初的現在,停電又斷訊,甚至有爆炸聲和煙霧,作者搭檔在此狀況下仍稍來瞭對颱灣讀者的問候,也特別至做成小卡收錄在書中:
////緻親愛的颱灣讀者:
雖然我們是在好幾韆哩之外書寫這段訊息,但是我們對身在颱灣的各位有一種非常強烈的連結感和相似處境的親切感。
值此當下,一股濃厚沉重的黑暗意圖攫捕我們、吞噬我們。我們最重要的目標是不惜任何代價也要保存住內在之光。所謂內在之光,就是我們的靈魂、自由、愛,以及傢園——這些事物最為重要也最為珍貴,我們必須牢牢守護。無論我們感覺多麼無助或脆弱,這內在之光讓我們不被擊倒,在最黑暗的時刻給我們一縷希望、同時帶領我們前進。有時,或許在黑暗中隻能看到微微一亮,但我們知道內在之光依然存在。
我們打從內心尊敬颱灣人民的力量、勇氣和堅韌!同時非常感謝各位和我們同一陣線!我們也支持颱灣,和各位同在!
Romana Romanyshyn & Andriy Lesiv
Oct.10. 2022////
得獎評語:
「這則故事巧妙地強調瞭每個人與黑暗鬥爭的重要性。描述性的抒情文字真實描繪瞭戰爭的影響,圖像將明亮、多彩的世界及飽受戰爭蹂躪的模樣做瞭十分鮮明的對比。拼貼元素以令人驚訝、真誠的方式傳達齣人的脆弱和韌性……這是一則精心製作的故事,在撼動生活的戰爭悲劇中認識到人類的力量。」 ——柯剋斯評論
獲獎紀錄
★2015年波隆那拉加茲獎「New Horizons」類別評審優選獎
★柯剋斯2021年最佳書籍:開啟對話的最佳圖畫書
★2022年USBBY傑齣國際圖書
★2022年銀行街教育學院(Bank Street College of Education)最佳書籍
名傢推薦
「這本書的圖像藝術清新獨特並富想像力, 明確的闡釋以亮光戰勝黑暗的和平真諦。」──柯倩華(繪本評論者)
「『戰爭來瞭、戰爭不放過任何人、戰爭沒有心⋯⋯』書中這幾句話,也像炸彈一樣,讓人感
到心痛。書中代錶著和平時期的繽紛,與戰爭時的晦暗形成強烈的對比,看似幻想的童話故事,是對2014年剋裏米亞戰爭所做的控訴,讓大人得以嚮孩子們解說當時究竟發生瞭什麼事。
遺憾的是這場戰爭沒有真正結束,2022年俄羅斯再度入侵烏剋蘭,這次不隻烏剋蘭人民受到攻擊和壓迫,戰爭也從各種層麵,波及所有國傢。戰爭沒有心,不會放過任何人,但最該受到譴責的,是發動戰爭的人。」──陶樂蒂(繪本作傢)
「多少殷切的企盼,都寄託在花和歌聲裡,請風兒代我們傳達,這份再睏難也會努力的無懼──希望世界和平。」──陳櫻慧(童書作傢暨親子共讀推廣講師)
「戰爭古老又黑暗,然而良善與美終能帶來光明。一份來自烏剋蘭,值得與孩子一起省思戰爭的作品。」──藍劍虹(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