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攻心術

FBI攻心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趙逸民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FBI
  • 沟通技巧
  • 说服力
  • 谈判
  • 人际关系
  • 行为分析
  • 影响力
  • 犯罪心理
  • 操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今日商業社會中,擁有人脈就擁有錢脈,然而良好的人脈,是須要經過過慮的,對於一些損友以及交際中喜歡撒謊虛假應付的人,你就必須具備辦識的能力,如本書所提供的各種洞悉對方意圖的良方,就能讓你與對方交際時更加得心應手,進而達到了「制人攻心」的目的。
 
  FBI是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英文縮寫,是美國司法部的主要調查機構。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員警機構,都模仿FBI使用的一些調查方法和工具,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FBI的調查方法和工具是個範本。能幫助你在第一時間識破對方,看透對方。
 
  如果有人說:「我從來就沒有說過謊話。」那麼,他就是正在撒一個彌天大謊。
 
  人總是在不經意間撒謊,無論你是否意識到,在生活中、工作中,甚至在戀愛中,你肯定有意或無意地說過謊言,也聽過謊言。當然,謊言有善意的,也有惡意的。
 
  FBI深知,形體語言是下意識的,也是最真實的。通過測謊儀等設備測謊,可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太適用,但我們可以向FBI學習觀察人們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的變化特徵來分辨他們心中真實想法。
 
  在如今的社會中,很多時候人們選擇掩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展現給別人另外一種形象。如何了解他人內心的真實想法,怎樣才能儘早認清一個人?是秉持著—―「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信念,還是不管不顧,以真心待彼心?
 
  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從人們獲取資訊的管道來看,只有11%的資訊是通過聽覺獲得的,83%的資訊通過視覺獲得;而精妙地表達一個資訊,應該是由7%的語言、38%的聲音,加上55%的表情和動作。
 
  這樣一來,對方性格如何?內心深處有怎樣的欲望和渴求?在日常生活中看似不經意的行為、語言後面,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心理,全都可以通過身體語言的信號來加以解讀。
 
  本書中FBI將教你如何洞悉人心,了解身體密碼,使你能夠得心應手地通過察言觀色去認識一個人,最終不僅能讓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如魚得水,更將引導你走向終極的幸福!
《暗流之下:全球情报机构的隐秘角力》 一、导言:迷雾中的世界与情报的边界 在这个信息爆炸、地缘政治风云变幻的时代,我们所见的“和平”之下,是全球主要大国之间一场永不停歇的、看不见的战争。这不是坦克和导弹的正面交锋,而是数据流、人心、技术优势和政治影响力在暗处进行的精密博弈。本书《暗流之下:全球情报机构的隐秘角力》,将带领读者潜入那些鲜为人知、被铁幕和绝密档案层层包裹的领域,探究现代情报工作的核心逻辑、历史演变及其对当代国际秩序的深远影响。 我们关注的焦点,并非单一机构的战术手册,而是情报界生态系统的全景图——从收集、分析到决策层面的传递,每一个环节都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与机遇。本书旨在剥开主流媒体和官方叙事下的迷雾,以严谨的史料和深入的案例分析,描绘出情报界如何塑造了近百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它在数字时代面临的全新挑战。 二、冷战遗产与结构重塑:情报体系的基石 冷战时期是现代情报体系发展的黄金年代,催生了权力高度集中、职能划分清晰的巨型机构。本书将首先梳理英美情报界(如CIA、MI6、NSA)的起源与发展脉络,重点分析其在意识形态对抗中采取的策略:从招募双面间谍到大规模的政治干预行动。 1. 机构的“影子”身份: 深入剖析情报机构如何利用“非对称手段”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包括对外国媒体、学术界和政治团体的渗透与资助。我们不探讨具体的“攻心术”,而是着重于对目标社会结构、舆论导向的宏观分析和系统性影响。 2. 技术革命的早期浪潮: 分析电子监听技术(SIGINT)和密码破译技术在冷战中的决定性作用。例如,早期卫星侦察技术如何改变了战略核平衡,以及各国情报部门如何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复杂的监听网络,试图捕捉对手的通信“脉搏”。 3. 东西方的不同路径: 与西方注重“分散决策”和“技术驱动”不同,东方体系在特定历史阶段更强调“政治可靠性”和对内部异见的监控。本书将对比这些不同体系在组织文化和运作哲学上的根本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了其对外战略的实施。 三、全球化挑战与反恐战争的催化:情报职能的扩张 冷战结束后,情报界迎来了角色定位的巨大转变。传统的国家对国家(State-to-State)的威胁减弱,取而代之的是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网络威胁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崛起。 1. 9/11前后的情报失灵与反思: 本部分将详细分析情报共享的壁垒如何导致了历史上最重大的安全失误之一。随后,阐述各国如何进行了大规模的情报体系改革,特别是成立了新的国土安全机构,并强行打破了情报部门间的“筑墙”(Wall)现象。 2. 恐怖主义时代的“人本”与“技术”: 恐怖组织网络的去中心化特征,要求情报机构必须回归到传统的人力情报(HUMINT)的价值,即培养能够深入敌对环境并建立信任的特工。同时,对金融流向、社交网络活动的深度挖掘,使得数据挖掘和预测分析成为反恐战争的核心工具。 3. 经济间谍活动的新战场: 随着全球供应链的相互依存度加深,对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的争夺已成为国家竞争的新焦点。本书将探讨各国如何利用其情报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尖端科技信息,以及这种隐蔽的经济渗透对全球产业格局的重塑作用。 四、数字时代:网络空间的情报战与主权边界的消融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网络空间成为情报活动的绝对主战场。本书用了大量篇幅来解析这一转变的深远意义。 1. 国家支持的黑客组织(APT): 分析国家背景下的网络攻击组织如何执行从破坏基础设施到窃取敏感数据的复杂任务。这不再是简单的“黑客行为”,而是被精心策划、资源密集的国家级行动。我们探讨其攻击链条、防御策略的失效机制,以及如何识别这些“数字幽灵”背后的国家行为体。 2. 大数据与量化情报: 现代情报分析已不再是少数专家的直觉判断,而是建立在对海量公开数据(OSINT)和秘密采集数据进行交叉验证的基础上。本书将介绍先进的算法和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意图预测中的应用,以及这如何改变了情报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隐私、监控与伦理困境: 大规模监控计划的曝光,将情报机构置于前所未有的公众审视之下。本书将客观呈现各国在维护国家安全与保障公民基本自由之间的艰难权衡,探讨数字时代情报活动的法律与伦理边界正在如何被重新定义。 五、情报的未来走向:人工智能与非对称威胁的迭代 展望未来,情报界正面临着由新兴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 1. 人工智能对情报周期的颠覆: AI不仅加速了数据处理,更可能在未来承担起初步的威胁识别和目标锁定任务,极大地压缩了决策时间。书中将探讨如何防范AI被敌方用于制造“深度伪造”信息,以干扰对手的决策系统。 2. 混合战争的常态化: 未来的冲突将是实体战、信息战、认知战、网络战的复杂叠加。情报机构需要具备更强的跨领域整合能力,从单一的“洞察提供者”转变为全方位的“风险管理者”。 3. 机构的透明化与问责制: 随着信息泄露事件的常态化,情报机构如何在保持绝对机密性的同时,建立更有效的内部和外部问责机制,将是决定其长期生存能力的关键。 结语:理解深处的秩序 《暗流之下》试图描绘的,是一个由信息、技术和人性构成的复杂系统。理解这些全球情报机构的运作逻辑、历史沿革与未来趋势,是理解当代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博弈以及技术变革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必经之路。我们并非要揭示具体的“秘籍”,而是要揭示在那些看不见的幕后,世界秩序是如何被精心维护、或被暗中颠覆的。这是一场对权力、秘密与真相的深度审视。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 人為什麼要撒謊?
1‧什麼是謊言?
2‧為了辯解而選擇說謊
3‧為了自我保護而選擇說謊
4‧為了保護自尊心而選擇說謊
5‧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選擇說謊
6‧為了掩飾一些事情而選擇說謊
7‧為了滿足虛榮心而選擇說謊
8‧虛言症:說謊已成為病態習慣

第2章 你為什麼會相信謊言
1‧邏輯與理性的喪失
2‧無休止的欲望
3‧愛情和嫉妒為謊言插上翅膀
4‧因為愚蠢,所以受騙
5‧判斷能力下降易輕信
6‧亂用聯想,自食惡果
7‧崇高的動機被利用
8‧強烈的情感被調動
9‧貪婪讓人變得瘋狂
10‧走不出思維定式的惡性循環

第3章 沒有不能識破的謊言
1‧閒談話題透露人的內心
2‧說話的速度和語氣會透露人的內心
3‧和撒謊者交談時的觀察點

第4章 你的「氣質類型」會出賣你
1‧邁爾斯‧布里格斯的人格分類
2‧理性者氣質與謊言
3‧守護者氣質與謊言
4‧工匠氣質與謊言
5‧理想者氣質與謊言

第5章 你的「情緒認知」會出賣你
1‧情緒反應與測謊
2‧認知反應與測謊
3‧心理定向與測謊
4‧定向反射與測謊

第6章 你的「生理現象」會出賣你
1‧謊言在皮膚電流反射現象中暴露
2‧了解撒謊者性格有高招
3‧撒謊者是什麼心理

第7章 識破謊言要懂心理學
1‧謊言的心理學基礎―—反動形成
2‧謊言,只要一個合理化的理由

第8章 測謊要遵循的原則
1‧人際溝通的四種管道
2‧常態原則
3‧一致性原則
4‧變化原則
5‧影響原則
6‧交叉驗證原則
7‧避免偏見原則
8‧綜合原則

第9章 觀察說謊者的情緒破綻
1‧說謊者的憤怒與敏感
2‧說謊者的恐懼與情緒波動
3‧說謊者表情動作脫節,皮笑肉不笑

第10章 觀察說謊者的情緒破綻
1‧說謊者的瞳孔會放大
2‧說謊者眼神比較多變
3‧說謊者常觸摸鼻子
4‧說謊者抓撓脖子和耳朵
5‧說謊者的身體動作細節

第11章 留意說謊者的說話方式
1‧說謊者語速過慢或囁囁嚅嚅
2‧說謊者常言辭激烈、聲調升高
3‧說謊者常語言資訊過量或轉移話題
4‧說謊者很少強調,且常有口誤

第12章 留意說謊者說話時的行為
1‧說謊者常撇過頭去、避免接觸
2‧說謊者常設置屏障、尋求保護
3‧說謊者的行為細節

第13章 留意說謊者短期內的行為突變
1‧警惕說謊者禮多必詐
2‧說謊者常手機打不通
3‧說謊者常情緒無常
4‧警惕說謊者突然經常有事
5‧警惕說謊者個性的暫時轉變

第14章 破譯謊言需要理性分析
1‧分析說謊者的聲音
2‧分析說謊者的笑聲
3‧分析那稍縱即逝的表情
4‧分析說謊者眼睛洩漏的祕密
5‧分析說謊者不提及名字的行為

第15章 破譯謊言需要理性分析
1‧延伸說謊者的說辭
2‧把問題轉個彎
3‧將問題引入到私人層面
4‧對尷尬說謊者的引導方法
5‧運用話題引導說謊者
6‧發掘真相的關鍵字
7‧具體回應引導
8‧如何取得主動權
9‧向對方提出明確的問題
10‧捏造「事實」引導真相
11‧要求說謊者證明所說的話

第16章 破譯謊言需要對說謊者施加心理壓力
1‧對說謊者聲東擊西
2‧對說謊者突然提出一個問題
3‧虛張聲勢,給說謊者造成心理壓力
4‧測脈搏,透視說謊者的心理
5‧運用腦筋急轉彎
6‧重複說謊者的漏洞
7‧用眩暈法降低說謊者的抵抗力
8‧將說謊者問到筋疲力盡
9‧用心理高壓震懾說謊者

第17章 破譯謊言需要抓住說謊者的生理反應
1‧插話亂其心智
2‧實施心理分裂
3‧嵌入式指令
4‧尋找特定關聯
5‧調整引起共鳴的步調
6‧植入一個暗示
7‧「4—3—2—1與1—2—3—4」法則

第18章 心理法測謊術:探查被測者的心理痕跡
1‧了解撒謊心理,輕鬆識破謊言
2‧哪些人更容易上當受騙
3‧打蛇打七寸,抓住說謊者的心理負擔
4‧以己度人,運用類比思維推斷謊言

第19章 測謊要注意三大問題
1‧未知因素容易讓人走彎路
2‧先入為主歪曲人的判斷力
3‧奧賽羅式錯誤令人追悔莫及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021514
  • 叢書系列:布拉格文庫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雖然主題宏大,但結構上做得很細膩,讓人讀起來不會覺得負擔過重。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處理「壓力情境下的決策制定」這部分的心法。在快速變動的商業環境中,面對突發狀況,人的大腦很容易進入戰鬥或逃跑模式,導致判斷失準。書中介紹了一套快速穩定情緒、重獲邏輯思考的步驟,這簡直是為我們這些在高壓產業打滾的人量身打造的急救包。它不只是停留在「深呼吸」這種老生常談的建議,而是深入到大腦邊緣系統如何被觸發,以及如何透過外部刺激來重新校準內部狀態。這種結合了神經科學基礎的解說,讓讀者更能信服其中的操作性。而且,書中幾乎每一章節都會穿插一些具體的模擬場景,像是「如何處理客戶的無理由抱怨」、「如何禮貌地拒絕一個不合理的要求」,這些都是我們在辦公室裡天天會遇到的「小戰役」。透過閱讀這些場景分析,我感覺自己像是在一個安全的虛擬環境中,預演了上百次高難度的談判。

评分

這本《FBI攻心術》的書名,坦白講,當初吸引我翻開它,純粹是因為那個「FBI」三個字帶來的神祕感和權威性。我個人對心理學和行為分析一直抱持著濃厚的好奇心,特別是那些能讓人洞察人心、看穿謊言的技巧,總覺得在日常生活、職場交際中絕對是派得上用場的秘密武器。一開始我還以為內容會像好萊塢電影演的那樣,充滿了審訊室裡的燈光對決和精準的測謊技術,畢竟「攻心」這兩個字給人的想像空間太大了。結果,實際閱讀下來,發現內容遠比我想像的要紮實、生活化得多,少了一些戲劇化的誇張,多了許多基於人類認知偏誤和社交互動的細膩觀察。書中對於「同理心建立」和「非語言訊號解讀」的篇幅著墨頗深,讓我這個平時比較鈍感的人,開始有意識地去注意別人說話時的微表情、身體朝向,以及語氣的起伏。這種學習過程,說真的,比單純背誦幾句口頭禪來得更有價值。它不是教你如何操控別人,而是提供一套工具,讓你更清楚地理解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潛在「暗流」,進而做出更有效的應對。對於常常在會議中不知道該如何掌握主導權,或者在談判桌上總覺得自己吃虧的朋友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值得一讀再讀,慢慢消化裡頭的精髓。

评分

讀完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感想就是,原來我們每天都在用的溝通模式,其實充滿了無意識的陷阱。這本書對「框架理論」(Framing Effect)的闡述,簡直是為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以前我總覺得,只要把事實講清楚、講明白,事情就能順利解決,但書裡透過大量的案例分析,點出了人們在接收資訊時,**如何被資訊呈現的方式**所制約。舉例來說,同樣是「失敗率」,講成「成功率高達九成」和「失敗率只有一成」,給人的心理衝擊完全不同,但內容本質上卻是一致的。這種對語言魔力的拆解,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在提案、爭取資源時,是不是總是在用「別人習慣聽」的邏輯在溝通。書中對如何建立「共同基礎」(Common Ground)的論述尤其深刻,它強調在試圖說服對方前,必須先找到彼此都能認同的起點,否則任何論述都只是在空氣中打轉。我發現,許多人際衝突的根源,並非理念不合,而是彼此根本沒站在同一個對話的平面上。這本書的優點是,它不只是停留在理論,書末附帶的自我檢核清單,非常實用,可以馬上套用在下一次的關鍵對話中,進行即時的調整和優化。

评分

對於我這種比較偏向文科背景的讀者來說,一開始看到「FBI」這個標籤,內心是有些抗拒的,總覺得這類主題應該是給商學院或警界人士看的。但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或許就在於它的**普世價值**。它最終傳達的核心訊息,其實是如何成為一個更具「情商」和「洞察力」的人,無論你的職業是什麼。它沒有過度鼓吹競爭,反而鼓勵建立更深層的人際連結。我發現,當我開始有意識地去辨識對方的「核心需求」(Underlying Needs),而不是只糾結在他們表面上「想要的東西」(Stated Wants)時,很多僵局都迎刃而解了。這種從需求層次去理解行為的視角,讓我對身邊的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的行為,都能產生多一分的理解與包容。這本書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理解複雜人性的大門,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攻心」,不是去擊敗誰,而是去理解「心之所向」在哪裡,然後找到那條最平順的合作之路。非常推薦給所有覺得「溝通很難」的朋友們。

评分

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這類型的「心計學」書籍抱持著一種懷疑的態度,總覺得如果人人都學會了這些技巧,那人與人之間豈不是都變成戴著面具的表演者了?但這本《FBI攻心術》的論調,出乎意料地強調「真誠」與「透明度」的重要性,這讓我刮目相看。作者似乎更傾向於將這些技巧視為一種**提升溝通效率的工具**,而非用來操縱他人的武器。例如,書中提到「迴音技巧」(Mirroring)的使用,重點不在於模仿對方,而在於展現你「真正有在聽」的態度,藉此建立信任感,進而讓對方願意敞開心胸分享更多資訊。這跟那些市面上常見的「假裝順從」的厚黑學完全不同。它教導的,是如何在保持自我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傾聽和回應。我在嘗試運用書中關於「提問藝術」的章節後,感受特別明顯。以往我習慣問封閉式問題,快速得到答案,但現在我會多用開放式問題,引導對方自己說出潛在的顧慮。這種從「我要問」變成「引導你說」的轉變,讓對話的品質大幅提升,感覺雙方都在關係中更舒服、更自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