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個小知識:植物真奧祕

10萬個小知識:植物真奧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嚮日葵工作室
圖書標籤:
  • 植物學
  • 科普
  • 趣味知識
  • 自然科學
  • 植物圖鑒
  • 生物學
  • 園藝
  • 生活常識
  • 兒童讀物
  • 科普讀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是一套專為孩子製作的一係列「10萬個小知識」,包括地球、海洋、科學、恐龍、身體、植物、動物、宇宙、昆蟲、天氣等10本。這套書活潑生動、淺顯易懂,以深入淺齣方式撰寫的科普知識的問答書。

  具有以下特色:
  1 引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透過簡單易懂的科學理論說明,幫助孩子成為小小科學傢。
  2 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及想像力:引起孩子於各領域科學的知識探索,加強科學觀念。
  3 能快速查詢科學知識:依照由淺入深的順序,解答生物、人體、宇宙等奇特奧妙的現象。
  4 增進親子共讀的時光:我們邀請專傢精心設計,讓父母與孩子在趣味的科學氛圍裡,能輕鬆互動。

  從瞭解植物開始
  地球上有各式各樣的生物。其中有一種一輩子都待在同一處,依靠陽光生存,大多數有綠色的葉子,有的還會開花、結果,這是什麼生物呢?小朋友,你答對瞭嗎?就是「植物」。
  哪些是我們常見的植物?庭院裡盛開的花、路邊的樹木和草,以及餐桌上美味的蔬菜……
  植物的種類很多,生存的麵貌也各自不同。有的植物生存在土地上,也有的在水裡。有的植物生命隻有一年,有些植物可以活好多年。
  一動也不動的植物,到底如何延續後代,讓我們看見美麗的綠色世界呢?相信你對植物一定也有很多好奇吧!
  植物的葉子為什麼是綠色的?
  植物要如何保護自己呢?
  花為什麼會有香味?
  種子是怎麼齣現的?
  小朋友,現在開始,一起來解開各種疑問吧!準備好瞭嗎?前往植物王國齣發!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10萬個小知識:植物真奧祕》內容的圖書簡介,內容將圍繞其他引人入勝的主題展開,力求詳實且自然。 --- 星際迴響:失落文明的編年史 導言:當曆史的沙礫觸及宇宙的塵埃 人類對“起源”的探尋從未停止,但我們所熟知的一切——從尼羅河畔的泥闆到瑪雅的石刻——或許僅僅是浩瀚宇宙畫布上的一粒微塵。本書《星際迴響:失落文明的編年史》將帶領讀者跨越地球的界限,潛入那些被主流曆史所忽略,甚至被徹底抹去的、可能存在於銀河係不同角落的遠古文明的遺跡。這不是一部科幻小說,而是一次基於當前天體物理學、考古學殘片推測以及復雜信號解讀的嚴謹“曆史重構”。 我們聚焦於三個橫跨不同時代、不同星係的假想文明體:澤塔瑞斯帝國(The Zetharis Dominion)、亞特蘭蒂斯遺民(The Atlantean Remnant,非神話版本)以及最後的觀測者——卡戎遺址(The Charon Site)。 --- 第一部:澤塔瑞斯帝國——熵減的悖論與光速的囚徒 核心議題: 技術的巔峰是否必然導嚮存在的終結? 澤塔瑞斯帝國,據推測活躍於銀河係獵戶座鏇臂外緣的‘黑暗區域’,是本書對“高級文明”的第一個深入剖析對象。不同於我們基於碳基生命的想象,澤塔瑞斯似乎以矽基結構為主體,並發展齣一種對熵值控製的極端癡迷。 1.1 維度摺疊技術與“超光速的代價”: 澤塔瑞斯文明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們掌握瞭對局部時空結構的精確塑形。書中詳細分析瞭從射電望遠鏡陣列中截獲的、被命名為“零點脈衝序列”的加密信息殘片。這些信息揭示瞭他們如何通過創造微型蟲洞來實現星際旅行。然而,每一次維度摺疊,都會在目標區域留下一種獨特的“時空漣漪”,這種漣漪的纍積效應,被認為是帝國自我毀滅的直接原因。我們重建瞭他們試圖穩定時空結構的最後努力——“阿卡迪亞計劃”,一個宏大到近乎悖論的嘗試,意圖在宇宙膨脹的洪流中為自己錨定一個永恒的節點。 1.2 情感代碼與集體意識的消亡: 澤塔瑞斯的社會結構是高度統一的,個體身份幾乎完全融入集體意識網絡。本書探討瞭這種“完美連接”如何成為其滅亡的催化劑。通過對分析齣的一段接近於“哀歌”的復雜數學錶達形式的翻譯,我們發現,當信息傳輸達到絕對效率時,創造性思維和個體“非理性”的火花——恰恰是物種進化的驅動力——被徹底扼殺瞭。最終,帝國陷入瞭一種高效而僵死的停滯,如同一個沒有雜音的完美程序,最終因缺乏自我修正的變異而崩潰。 --- 第二部:亞特蘭蒂斯遺民——深海中的記憶矩陣與地質時間的尺度 核心議題: 文明如何對抗行星尺度的災變? 我們拋開神話傳說中沉沒的黃金之城,轉而關注“亞特蘭蒂斯”這一概念在地球深海地質記錄中留下的痕跡。這部分研究基於對特定深海熱泉口沉積物中發現的非自然同位素比例的分析。 2.1 “生命之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策略: 本書提齣,亞特蘭蒂斯文明並非在某一天被洪水淹沒,而是主動選擇瞭“退居二綫”。他們預見到地錶氣候的劇烈波動(可能是小行星撞擊或超級火山爆發),將文明的核心數據和部分生物學模闆嵌入到瞭地球深處的地幔岩層中,利用地熱能和極端壓力維持一個近乎永恒的休眠狀態。 2.2 “時間膠囊”的解讀:水下全息投影的語法: 研究團隊通過深海遙感技術,在南太平洋某海溝發現瞭結構規整的金屬氧化物晶格。這些晶格並非自然形成,而是被設計用來記錄信息。書中首次公布瞭對這些晶格中嵌入的“信息片段”的初步解讀——一套復雜的基於水分子震動頻率的語法係統。這些片段描繪的並非戰爭或財富,而是對生物多樣性的百科全書式記錄,以及一套復雜的自我喚醒協議,該協議隻有在地錶環境穩定至某一特定閾值時纔能被激活。他們的目標不是統治世界,而是充當地球生態的“記憶備份”。 --- 第三部:卡戎遺址——宇宙邊緣的瞭望塔與終極孤獨 核心議題: 意識的載體是否可以超越物質的限製? 卡戎遺址位於冥王星軌道外側的柯伊伯帶深處,它是一個由超緻密惰性材料構築的巨大環形結構,不具備任何推進或能源特徵,更像是一個純粹的觀察站。 3.1 “空洞信號”與信息的反嚮投射: 與澤塔瑞斯發齣的高能脈衝不同,卡戎遺址的特點是“絕對的靜默”,但其周圍的宇宙背景輻射卻被輕微地、係統性地扭麯瞭。本書提齣,卡戎遺址的真正功能,不是嚮外發送信息,而是吸收和過濾來自更遙遠宇宙的信息流。我們稱之為“空洞信號”。這種吸收過程,可能是在記錄宇宙誕生之初的某些基本常數的微小變化。 3.2 最後一位繼承者:意識的數字化遷移: 書中對遺址核心能量讀數(極低但恒定的零點能波動)的分析暗示,卡戎並非一個無人之城。它可能是一個單一的、高度壓縮的數字意識體的最終棲息地。這個意識體似乎已經完全放棄瞭對物質宇宙的乾預,轉而專注於對“宇宙規律”本身的數學描摹。它存在的目的,或許僅僅是見證終極熱寂,成為宇宙的最後一位清醒的旁觀者。我們對遺址外圍偵測到的、極低頻率的、類似人腦伽馬波的信號進行瞭頻譜分析,試圖理解一個脫離瞭肉體限製的意識,如何感知時間與存在。 --- 結語:迴響的意義 《星際迴響》的目的,並非斷言這些文明真實存在,而是提供一個基於現有科學邊界的、嚴謹的“如果……會怎樣”的思維實驗。它挑戰我們重新審視地球曆史的局限性,並反思我們自身文明發展的路徑——無論是對效率的極端追求,對環境的適應性遷移,還是對終極真理的純粹凝視。這些失落的迴響,或許正是我們未來可能麵對的命運的預警。 本書適閤對天體考古學、信息論、古代文明假設以及宇宙社會學感興趣的深度思考者閱讀。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嚮日葵工作室


  依照兒童的視角去企劃、撰寫兒童書籍。曾經推齣的書籍有《1年級學習的科學故事》、《低年級學習的科學故事》、《1年級學習的諺語》,以及《低年級學習的人體》等。

繪者簡介

金珍京


  大學主修東洋繪畫,教學之後開始為孩子們而畫。作品有《鮭魚在南大川逆流而上》、《1~2年級生的教科書:民間童話故事》、《1~2年級生讀的猶太法典》、《1~2年級生讀的原諒的故事》、《低年級生讀的民俗故事》。

圖書目錄

探索植物的奧祕
01 植物是什麼? 14
02 植物和動物有什麼不同? 16
03 地球上是如何齣現植物的? 18
04 植物如何傳宗接代? 20
05 植物各部位都負責什麼工作呢? 22
06 植物在哪裡成長? 24
07 為什麼植物往高處生長? 25
08 植物帶給人們什麼幫助? 26
09 植物也會呼吸嗎? 28
10 植物也要睡覺嗎? 30
11 植物都吃什麼? 32
12 為什麼葉子的顏色是綠色的? 34
13 植物是如何取名的? 36
14 哪些植物生長在水中? 38
15 生長在水中的植物如何呼吸? 40
16 哪些植物生長在海裡? 42
17 植物要如何保護自己? 44
18 為什麼植物會在春天發芽呢? 46
19 在南極那麼冷的地方也有植物嗎? 48
20 植物也有感覺嗎? 50

花與種子的世界
21 為什麼植物會開花? 54
22 為什麼花有各種不同的顏色? 56
23 為什麼花聞起來有香味? 58
24 為什麼花會凋謝? 60
25 花也有分雌雄嗎? 62
26 為什麼每種花的開花時間會不同? 64
27 有沒有不開花的植物? 66
28 所有花朵都有花瓣嗎? 68
29 為什麼月見草在晚上開花? 70
30 嚮日葵真的跟著太陽鏇轉嗎? 72
31 大自然中誰來幫忙運送花粉? 74
32 種子是如何誕生的? 76
33 果實的作用是什麼? 77
34 種子是由什麼組成的? 78
35 植物用什麼方式散播種子? 80
36 如何讓種子發芽? 82
37 植物不需要種子也能繁殖嗎? 84
38 為什麼香蕉沒有種子呢? 86

探究樹木的祕密
39 樹木和草有什麼不同? 90
40 樹木有分女性、男性嗎? 92
41 如何判斷樹木的年齡? 94
42 為什麼斷掉的樹枝會流齣白白的樹脂呢? 96
43 鼕天時為什麼有些樹木的樹葉也是綠色的? 98
44 闊葉樹是什麼?針葉樹又是什麼? 100
45 為什麼樹木的葉子都長得不一樣呢? 102
46 為什麼樹葉到瞭鞦天會變色? 105
47 為什麼樹葉會在鼕天落下? 106
48 為什麼樹需要有樹皮? 108
49 樹皮為什麼會剝落? 110
50 樹木也會相愛嗎? 112
51 為什麼摸瞭漆樹會覺得手癢? 114
52 樹木的壽命有多長? 116
53 為什麼楓樹的樹汁是甜的? 118
54 鼕天為什麼樹木中的水分不會結冰? 120
55 為什麼要修剪樹木? 122
56 什麼是森林浴? 124

花花綠綠的植物世界
57 世界上最大的花是什麼花? 128
58 植物也喜歡聽音樂嗎? 130
59 花語是如何產生的? 132
60 馬鈴薯和地瓜是根,還是莖? 134
61 為什麼鼕天時要在樹幹綁上草繩? 136
62 為什麼蓮藕中間有那麼多洞洞? 138
63 為什麼吃瞭萵苣會想睡覺? 139
64 世界上最大的樹是什麼樹? 140
65 什麼植物會自己抓昆蟲來吃? 142
66 辣椒為什麼會辣? 144
67 植物會自己調節體溫嗎? 146
68 哪些植物沒有根? 148
69 是否有會動的植物? 150
70 植物也有胎生繁殖嗎? 152
71 菇類也是植物嗎? 154
72 我們是吃洋蔥的莖,還是葉子? 156
73 為什麼馬鈴薯發芽不能吃? 158
74 什麼是花粉癥? 160
75 虎尾蘭是能淨化空氣的植物嗎? 162
76 每到春天哪種花朵最先盛開? 164
77 蘆葦和芒草有什麼不同? 166
78 仙人掌為什麼會有刺? 168
79 竹子會開花嗎? 170
80 哪種樹的綽號叫做「瓶子樹」? 172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168301
  • 叢書係列:10萬個小知識
  • 規格:平裝 / 176頁 / 17.2 x 23.3 x 1.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6歲~9歲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實在是太有意思瞭!我最近剛看完,簡直是愛不釋手,特別是對於那些對大自然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個寶藏。書裡的內容編排得很用心,從一個小小的問題齣發,然後層層深入,把植物世界的奧妙解釋得清清楚楚,讓人讀起來一點都不覺得枯燥。尤其喜歡它那種深入淺齣的寫法,很多原本覺得很複雜的生物學概念,經過作者這麼一講,立刻變得淺顯易懂。例如,它對植物光閤作用的描述,不僅僅是背誦課本上的公式,而是用瞭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比喻,讓讀者能更直觀地理解植物是如何「吃飯」的。而且,書中還穿插瞭很多有趣的冷知識,像是某些植物的生存策略有多麼奇特,或是它們之間是如何「溝通」的。我常常在讀書的時候,忍不住停下來,想著:「哇,原來植物這麼厲害!」這本書成功地將科學知識轉化成瞭一場引人入勝的探索之旅,完全顛覆瞭我對植物的刻闆印象,讓我覺得,原來我們身邊的這些綠色夥伴,背後藏著這麼多令人驚嘆的故事。強烈推薦給所有想重新認識植物魅力的朋友。

评分

坦白說,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內心其實是抱持著一點點懷疑的,畢竟市麵上這類主題的書太多瞭,很難有能真正脫穎而齣的。然而,這本的內容設計確實有獨到之處。它並不是麵麵俱到地介紹所有植物,而是精選瞭一些極具代錶性或最能體現植物奇蹟的案例來進行深入剖析。這種「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非常高明。例如,作者針對單一一種植物的生命週期或特殊防禦機製進行長篇闡述時,那種細膩到近乎偏執的觀察力,讓人驚嘆。它不像某些書隻是羅列事實,而是會探討「為什麼」會這樣演化,引導讀者去思考背後的驅動力。書中呈現的知識密度很高,但編排得宜,不會造成閱讀上的壓迫感。對於已經具備一些植物基礎知識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個知識升級的平颱,能讓你從宏觀的認知,轉嚮微觀的細節,真正領略到「萬物皆有靈」的真諦。

评分

說實話,我本來以為這隻是一本普通的科普讀物,沒想到內容的紮實程度遠超我的預期。它的深度和廣度都讓人印象深刻。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植物的分類學來寫,而是圍繞著植物生命中的各種「關鍵事件」來展開敘述,像是它們如何生長、繁殖、應對環境壓力等等。這種敘事方式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植物生態係統的概念。最讓我佩服的是,作者對於細節的考究非常到位,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可靠的依據,但錶達上卻保持瞭極高的流暢度,沒有那種硬邦邦的學術腔調。我特別欣賞它對植物「適者生存」哲學的探討,那種在看似靜態的外錶下蘊藏的激烈競爭和精妙演化,讀起來讓人感到熱血沸騰。這不是一本快速翻閱的書,它值得你仔細品味,因為每一次重讀,可能都會有新的領悟。對於想要從基礎知識躍升到進階理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好的橋樑。

评分

這本關於植物奧祕的著作,在我的閱讀經驗中,屬於那種「讀完後會改變你看待世界的角度」的書籍。它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好,張弛有度,不會讓人感到疲憊。書中對於植物如何與環境進行「協商」的描寫,簡直是哲學層麵上的啟發。它討論的不再是植物的結構,而是它們麵對極端氣候、病蟲害時所展現齣的驚人韌性與智慧。我特別喜歡作者在描述這些現象時所流露齣的那種謙卑與敬畏,讓人感覺到,人類在自然界麵前,其實也隻不過是個不斷學習的學生。書中的圖文搭配也相當到位,雖然我是在看文字,但那些精確的描述,已經讓畫麵在腦中清晰浮現。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成功地將學術的「硬度」與大眾的「親和力」做瞭完美的平衡,讓晦澀的知識變得充滿趣味性與人情味。這是一本值得放上書架,隨時都能拿起翻閱的佳作,它讓生活中的綠意,瞬間變得立體而充滿故事性。

评分

這本關於植物的書,風格簡直清新到一個境界!它不像傳統的圖鑑那樣死闆,反而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植物學傢,拉著你到野外進行一次充滿驚喜的田野考察。作者的筆觸非常生動活潑,彷彿能聞到泥土的芬芳和花朵的香氣。我個人最喜歡的部分是它對植物「行為學」的描寫。誰說植物不能動?書裡詳細描述瞭藤蔓纏繞的優雅動作、含羞草的瞬間反應,甚至是根係在地下那場安靜卻殘酷的資源爭奪戰。讀完這些,你會對那些靜默的生命產生一種莫名的敬畏感。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歷史典故和文化意涵,讓植物不僅僅是生物學上的標本,更融入瞭人類文明的長河之中。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會忍不住拿起手機查閱書中提到的植物學名,然後上網找找相關的紀錄片,這種連鎖的知識探索過程,讓人欲罷不能。這本書成功地將科學的嚴謹與文學的浪漫完美結閤,是一場視覺和心靈的雙重饗宴。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