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愛:親愛.友愛.情愛.大愛(2022年版)

四種愛:親愛.友愛.情愛.大愛(2022年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C. S.魯易斯
图书标签:
  • 爱情
  • 亲情
  • 友情
  • 博爱
  • 心理学
  • 情感
  • 人际关系
  • 自我成长
  • 幸福
  • 人生哲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重點:

  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
  《四種愛》是在魯易斯對愛產生更深刻的人生體驗後所留下的思想筆記。
  它不但描述了不同種類的愛,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學習如何辨別真愛。
  它是認識愛的一本重要讀物,在裡面魯易斯特別給了我們非常寶貴的洞見,能成為讀者生命的格言。

  納尼亞傳奇.英國牛津學者C.S. Lewis
  用靈魂寫成的一本書

  英國知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C.S.魯易斯(C.S. Lewis, 1898-1963)晚年的重要著作《四種愛:親愛.友愛.情愛.大愛》,是用他的靈魂寫成的書,也是他自身經歷與愛的見證。魯易斯與喬伊深摯的愛情故事,詳盡紀錄於《影子大地》一書(立緒文化出版)。1960年魯易斯出版《四種愛:親愛.友愛.情愛.大愛》,當時他正深情陪伴病重的靈魂伴侶喬伊,他對恆久騷動人類的課題:愛是什麼?做了全新的闡發。

  愛(love),希臘字原本分為四種:storge親愛(affection),philiaq友愛(friendship),eros情愛(sexual or romantic love),和agape無私的大愛(selfness love)。

  魯易斯以其一貫幽默感、洞察力,將各種人類的愛加以歸類,並深入分析它們的本質。

  他把發生於父母與子女、人與鄰居、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稱為親愛之情,是各種愛中「最沒有歧視性的一種」。至於情愛,性與愛的複合體,雖然可以點燃人無私的犧牲奉獻精神,但同樣潛伏著讓人走向自毀的因子。友愛是各種人類愛中「最不動物性」、最超塵絕俗的一種,儘管如此,友愛仍不免挾帶不良的副作用,唆使一群朋友走向孤芳自賞、目空一切。

  每種愛都能為人帶來歡愉,但稍一不慎,恨就會接踵而來。

  在魯易斯看來,親愛、友愛、情愛這三種人類愛,若少了第四種愛——大愛的扶持,將無法結出甜美的果實。儘管人類愛潛伏著讓人走火入魔的危險,魯易斯仍然鼓勵我們去愛,因為「除天堂外,能讓人完全不用冒愛之風險的所在,唯有地獄」。

好評推薦

  為現代人的靈魂提供一面鏡子,照見人類愛的力量與脆弱。——《紐約時報》書評
《镜厅迷踪:十九世纪末的伦勃朗失窃案》 作者:伊莱恩·哈德森 内容简介 时间定格在 1888 年的那个深秋,地点是阿姆斯特丹,一个被运河的雾气和传统主义的壁垒所笼罩的城市。与光影大师伦勃朗的辉煌时代遥远相望,这座城市正经历着新旧思想的激烈碰撞。故事的主人公是西奥多·范德韦尔,一位刚刚从莱顿大学法学院毕业,满怀抱负却对法律条文感到一丝不耐烦的年轻检察官助理。他被指派处理一桩看似棘手却又充满学术魅力的案件——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展出的伦勃朗的杰作《夜巡》的初期草稿,一幅被认为早已遗失的珍贵油画,突然在一次高度安保的临时展览中离奇失踪。 这幅草稿并非《夜巡》的最终定稿,而是一份更具实验性和争议性的作品,据说其中蕴含着伦勃朗对光影艺术的早期、更激进的探索,其价值远超金钱本身,更关乎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史。失窃案发生得悄无声息,没有强行闯入的痕迹,没有目击证人,仿佛那幅画凭空蒸发在了戒备森严的“镜厅”之中。 范德韦尔接手此案,他发现自己卷入的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盗窃,而是一个由艺术品走私贩、腐败的贵族收藏家、心怀不满的博物馆职员以及一名神秘的、自诩为“纯粹美学守护者”的地下组织构成的复杂网络。他的上司,经验丰富却略显保守的首席检察官德·布鲁因,倾向于将案件迅速定性为外部专业窃贼所为,以便尽快平息舆论的哗哗作响。然而,范德韦尔凭借其对细节的偏执和对人性弱点的敏锐洞察力,坚持认为凶手一定身处博物馆的“圈子”之内。 调查的线索将他引向了几个关键人物: 首先是伊莎贝拉·范·德·沃尔,一位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的独立艺术史学家。她曾公开批评博物馆对这幅草稿的修复和陈列方式,认为他们“玷污了伦勃朗的灵魂”。伊莎贝拉拥有无可挑剔的专业知识,但她对传统权力结构的蔑视,使她成为了范德韦尔眼中既可疑又极具吸引力的调查伙伴。她似乎知道的比她愿意透露的更多,她的动机隐藏在对艺术纯粹性的狂热追求之下。 其次是亚伯拉罕·科恩,一位在老城区经营一家古董修复店的犹太裔商人。科恩的店铺是阿姆斯特丹地下艺术品交易的隐秘枢纽。他与欧洲各地的富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本人对伦勃朗抱有深切的尊敬。他是否参与了贩卖,还是仅仅充当了信息传递者的角色?范德韦尔必须穿越科恩建立的复杂信任壁垒。 再者,博物馆的首席策展人,赫尔曼·德·格拉夫,一位将名誉看得比生命更重的学者。随着调查深入,范德韦尔发现德·格拉夫的财务状况在近期出现了异常的波动,并且他对草稿的真实性持有异议,这可能构成了一种销毁证据的动机。 案件的推进充满了十九世纪末特有的压抑与浪漫。范德韦尔穿梭于华丽的沙龙、弥漫着烟草和酒精气味的酒吧、以及哥特式的图书馆。他利用早期的指纹技术(尽管在当时的荷兰应用尚不成熟),分析了现场留下的微小线索——一小片昂贵的雪茄灰烬,一滴混有松节油气味的香水,以及一张夹在书页里的、描绘着阿姆斯特丹运河夜景的水彩速写。 高潮部分,范德韦尔意识到,这幅画从未离开过博物馆的建筑群。窃贼利用了建筑师在设计时留下的一个被遗忘的通风系统,这个系统连接了镜厅和地下储藏室。真正的“失窃”行为,是一场对时间流逝和空间认知的精心策划的误导。 在与伊莎贝拉的一次惊险的午夜对峙中,真相浮出水面:那幅草稿并非被盗,而是被一位对现世收藏体制极度失望的内部人士——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秘密“保护”起来了。此人认为,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时刻,当世人真正理解伦勃朗的光影哲学时,这幅画才应该重见天日。他们采取的极端行动,是对当时艺术品商业化趋势的一种无声的抗议。 主题与特色: 本书不仅是一部经典的“密室”侦探小说,更是一幅生动的十九世纪末阿姆斯特丹社会风貌画卷。它探讨了艺术的价值与物化的冲突,体制对创新的压抑,以及知识分子在道德困境中的抉择。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时荷兰艺术界的细微派系斗争,以及新兴的现代主义思潮如何与根深蒂固的传统保守主义相抗衡。范德韦尔的成长轨迹,是从一个恪守规则的法律毕业生,转变为一个理解灰色地带和艺术伦理复杂性的观察者。阅读本书,如同走入一幅光影变幻的伦勃朗画作之中,每一层细节都隐藏着对“真实”的重新定义。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C. S.魯易斯 (C. S. Lewis)


  英國著名學者及作家。1954年至1963年間,任劍橋大學「中世紀暨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文學講座」教授。無論教學或創作,皆以機智、博學、想像力及以精確的表達1898年生於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1918年入牛津大學專攻古典文學,1925年至1954年在牛津馬格達倫(Magdalen)學院任研究員。能力著稱。1963年卒於英格蘭的牛津。

  魯氏著作等身,以《愛情的寓言》(1936)一書享譽學界。其他重要的學術作品包括《失樂園序篇》(1942)、《十六世紀英國文學》(1954),以及《摒棄的意象:中世紀與文藝復興英國文學導讀》(1964)。除為數不少探討基督教義的著作外,還先後出版過一組科幻三部曲:《來自沈默的行星》(1938)、《佩利蘭德拉》(1943)以及《那駭人的威力》(1945)、三卷詩作、一部小說和多部文學批評論著。

  他也是深受喜愛的兒童故事集經典之作《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的作者。其他還有一系列兒童讀物《馬兒與馬童》(The Horse and His Boy, 1945),《魔術師的外甥》(The Magicians Nephew, 1955),《最後一戰》(The Last Battle, 1956)等書。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台灣大學文化人類學學士、哲學碩士,東海大學哲學博士班肄業。目前為專業翻譯者,譯著包括《文化與抵抗》(Culture and Resistance / Edward W. Said)、《啟蒙運動》(The Enlightenment / Peter Gay)、《現代主義》(Modernism: The Lure of Heresy / Peter Gay)等。

图书目录

序  明辨愛的真相◎武金正

〈導言〉
「無所求的愛」和「有所求的愛」
.愛從它膨脹為神的那一剎那開始,就會淪落為魔。
.「有所求的愛」可能是貪婪的,不饜足的,但最少它們不會自封為神。

1對人類以外事務的喜歡與愛
.「激賞之樂」本身就是一件有權利要求我們欣賞的東西。
.對大自然的熱愛者來說,「氣韻」或「精神」才是至觀眾要的事情。

2親愛:依戀、親愛之情
.讓平凡無華的臉留在家裡吧,而親愛之情所擁有的,正是一張平凡無華的臉。
.如果人一任愛成為他生活的最高主宰,恨的種子就會發芽滋長。它會成為神,成為魔。

3友愛:朋友之愛
.戀人是臉對臉的,朋友是肩並肩的。
.戀人以無遮的身體相向,朋友則以無遮的人格相向。
.本身沒有東西可與別人分享的人,不可能分享到別人什麼。那裡都不打算去的人,也不可能有人願意當他的旅伴。

4情愛:戀人.夫妻之愛
.以崇高之姿說話的愛情,有可能為善,也有可能為惡。
.愛情的真正標誌就是願意與愛人共享不幸。
.只要是愛情,就都會有招引人都烈士的傾向。
.在各種人類愛中,愛情的短命是惡名昭著的

5大愛:屬天之愛
.不要把好東西放在有裂痕的容器內。
.不願選擇擔驚受怕的人,剩下的唯一去處就是地獄。
.拿地上的快樂來強求天國是有害無益的。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602019
  • 叢書系列:新世紀叢書.心靈
  • 規格:平裝 / 200頁 / 15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市面上探討「愛」的書籍多到氾濫,大部分不外乎就是教你怎麼談戀愛,或者如何與家人和睦相處。但這本《四種愛》(2022年版)特別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結構感」——四個明確的層次。這讓我聯想到,或許這本書的論述邏輯是從最基礎的、最本能的「親愛」(可能是家庭或自我接納)開始,逐步推導到最廣闊的「大愛」(對社會、對世界的關懷)。我比較想知道的是,在探討「情愛」的部分,作者有沒有觸及到數位時代愛情觀的變遷?例如,網路交友、遠距離戀愛,這些新興的挑戰,是如何影響傳統的愛情模式?如果能結合當代社會學的觀察,而不是停留在古典文學的愛情觀,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會大大提升。我希望它能成為一本能引導我「實踐」的書,而不只是一本讓我「感覺良好」的讀物。

评分

聽到是2022年新版,我特別留意了一下,這代表內容應該已經消化了近幾年社會上發生的許多重大事件對人們情感結構的影響。畢竟,經歷過疫情、全球性的動盪之後,人們對「安全感」和「連結」的需求肯定有更深層次的變化。「大愛」的部分,我猜測可能不再僅僅是抽象的哲學概念,而是轉化為更具體的公民意識或利他行為。我希望作者能挑戰我們既有的框架,比如,當「親愛」的關係出現裂痕時,我們該如何保持對他人的基本「大愛」?這種內在的拉扯和調適,才是現代人真正要面對的課題。如果這本書能幫我理清這些複雜的情感糾葛,讓我的心靈狀態更穩定、更開闊,那就證明這本厚厚的書絕對值得我花時間細細品味了。

评分

我身邊總有些朋友,他們對待朋友的義氣,有時候比對待伴侶的耐心還要多,這讓我開始反思「友愛」的重量。這本《四種愛》既然把「友愛」獨立出來探討,我猜測作者應該對此有獨到的見解。在我的認知裡,真正的友誼往往需要更多的坦誠和長久的磨合,它不像親情那樣是與生俱來的,也不像愛情那樣充滿荷爾蒙的驅動,而更像是一種「選擇性的親密關係」。我期待作者能深入挖掘,在現代社會人際關係日益疏離的背景下,如何維持這種高品質的「友愛」。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友誼維護指南」,那就太棒了。總之,我對這種系統性地解構情感的著作抱持著高度的期待,希望能從中學到如何更成熟、更健康地去愛每一個人,不偏廢任何一種重要關係。

评分

這本《四種愛》的書名,簡直是直擊我這個「情感觀察家」的心臟。我一直在思考,現代人談的「愛」是不是被過度簡化了?我們總愛把所有美好的感覺都歸類到同一個標籤下,但事實上,對父母的依戀、跟死黨的肝膽相照、戀人之間的激情,以及那種普世的慈悲心,它們的本質肯定是大不相同的。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精準地劃分這四個界線,同時又闡述它們之間微妙的交織與轉化。我期待的是一種細膩入微的文字功底,能夠描繪出那種「差一點就不是那種愛」的轉折點。如果文字不夠功力,很容易就會變成一本老生常談的勵志書,那就太可惜了。希望它能展現出深刻的哲學思辨,但又不會讓人讀起來感到艱澀難懂,那種「既有深度又好讀」的平衡感,才是真正考驗作者的本事。

评分

哇塞,最近看到好多人在討論一本關於「愛」的書,書名聽起來就很有深度,而且是2022年版的,感覺內容應該蠻與時俱進的吧?我個人對於探討人際關係和情感連結的主題特別有興趣,特別是像「親愛」、「友愛」、「情愛」、「大愛」這種層層遞進的愛,光是想像這四種愛在現代社會中各自扮演的角色,就覺得很引人入勝。我猜測作者應該會用很生活化的例子來闡述,畢竟要讓這麼抽象的概念變得好理解,光是理論堆疊是絕對不夠的。我希望它能帶給我一些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身邊重要的人之間的互動模式。畢竟,在這個快速變動的年代,如何維持真摯的情感連結,真的是一門大學問,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啟發,那絕對是物超所值啦!我真的很期待能讀到它,看看它究竟能為我的情感世界帶來什麼樣的衝擊或啟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