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故宮大冒險1-7套書

穿越故宮大冒險1-7套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鄭宗弦
图书标签:
  • 历史
  • 冒险
  • 故宫
  • 儿童文学
  • 科普
  • 文化
  • 故事
  • 悬疑
  • 益智
  • 中国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場守護故宮經典文物的冒險旅程
最具文化視野的原創青少年奇幻小說
一次穿越歷史、文物、成長文學!
首度以故宮國寶為穿越歷史主題  得獎作家鄭宗弦磅礡力作
召喚熱愛閱讀的你  展現穿梭古今的冒險魂!

◆ 40,000 字插圖章節小說:適合9-13 歲閱讀,讓閱讀成就感持續累積。
◆ 囊括故宮熱門文物類別:透過小說閱讀增進人文素養。
◆ 加贈精美知識附錄:除了體驗精彩冒險,知識學習也不錯過。

  【主要系列人物】
  阿志:11歲,文武兼備,喜歡閱讀歷史故事,還能上場演出歌仔戲。對故宮國寶相當著迷,甚至因此展開一趟又一趟不可思議的冒險旅程……

  高娃:11歲,機敏、勇敢的蒙古女孩,是清朝蒙古親王的寶貝女兒。自從被黑巫師酷必剋變成螽斯,一百多年來都困在翠玉白菜上,直到……

  酷必剋:清朝法力高強的蒙古黑巫師,見到原本屬於高娃、具有穿越時空靈力的龍形鳳紋珮,激起他建立大帝國、恢復成吉思汗榮光的野心……

  《穿越故宮大冒險1:翠玉白菜上的蒙古女孩》
  來自清朝的蒙古女孩怎會變成翠玉白菜上的螽斯?
  螽斯的斷鬚,究竟掉在哪個朝代的哪個角落?
  當龍形鳳紋珮綻放光芒,就是穿越故宮大冒險的時刻!

  《穿越故宮大冒險2:肉形石的召喚》
  離奇失竊的肉形石,在遙遠時空發出神祕召喚!
  蒙古大草原一夕變色,狼群、野獸蠢蠢欲動……
  蘇東坡的傳世料理,究竟跟肉形石有什麼奇妙關連?
  當龍形鳳紋珮綻放光芒,就是穿越故宮大冒險的時刻!

  《穿越故宮大冒險3:天靈地靈毛公鼎》
  毛公鼎究竟有什麼靈力,可以傳承子子孫孫?
  堅不可摧的銅人與銅獸,即將讓西周王朝毀於一旦?
  當龍形鳳紋珮綻放光芒,就是穿越故宮大冒險的時刻!

  《穿越故宮大冒險4:蓮花式溫碗的密碼》
  「一朵燙手的花」是哪件故宮稀世文物?
  才華洋溢的宋徽宗,有多熱愛藝術和仙術?
  〈清明上河圖〉中的繁華京城,能否永保太平與富庶?
  當龍形鳳紋珮綻放光芒,就是穿越故宮大冒險的時刻!

  《穿越故宮大冒險5:谿山行旅圖冰獸任務》
  〈谿山行旅圖〉裡竟然住著各路神仙和精怪?
  想擊退毀天滅地的冰獸,去北宋問畫家范寬準沒錯?
  當龍形鳳紋珮綻放光芒,就是穿越故宮大冒險的時刻!

  《穿越故宮大冒險6:快雪時晴帖神乎其技》
  「書聖」王羲之為什麼要寫〈快雪時晴帖〉?
  定窯白瓷嬰兒枕,竟然藏著神通廣大的小精靈?
  神鬼奇獸軍團,真的可以幫助東晉收復北方家鄉?
  當龍形鳳紋珮綻放光芒,就是穿越故宮大冒險的時刻!

  《穿越故宮大冒險7:驚天動地多寶格》
  竹絲纏枝花卉紋多寶格圓盒怎會少一幅袖珍畫?
  宮廷畫家郎世寧設計的西洋樓藏有什麼祕密?
  美不勝收的圓明園為什麼慘遭焚毀,國寶四處流散?
  當龍形鳳紋珮綻放光芒,就是穿越故宮大冒險的時刻!

得獎紀錄

  ★該系列分別入選「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好書、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新生閱讀推廣計畫」國中適讀圖書、臺北市「兒童閱讀優良媒材」推薦、墨西哥瓜達拉哈拉書展臺灣館推書單,並入圍香港小學生書叢榜。

  ★作者曾榮獲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首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選等數十項文學獎

系列推薦

  吳淡如 (暢銷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呂  捷 (歷史老師)
  林正儀 (國立故宮博物院前院長)
  林文寶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林世仁 (知名兒童文學作家‧《我的故宮欣賞書》作者)
  秦嗣林 (鑑定專家‧暢銷作家)
  許建崑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曾肅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
  黃秋芳 (知名作家)
  龍若丹 (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故事便當志工)
  戴忠仁 (《國寶檔案》主持人)
  全系列重磅推薦(以上按照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小天下「穿越故宮大冒險」系列小說,故事情節奇幻、冒險,高潮迭起,深具啟發讀者想像力、超時空親近歷史文化之特色,值得青少年閱讀。──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林正儀

  以故宮珍藏寶物為媒介,穿越不同歷史現場,作者還創造了一個11歲男孩主角,在歌仔戲說、學、逗、唱的氛圍中,提供我們快樂閱讀之旅。──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許建崑

  當故宮國寶變成一個個活寶,準備帶領讀者經歷一趟穿梭古今的奇幻旅程時,意謂著──你要趕緊繫好你的安全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林文寶

  故事的主角是臺灣土生土長的少年郎,時空穿越的對象,則是中國歷史上的不同朝代。而促成主人翁穿梭來去的媒介,則是典藏在臺北的故宮文物。這些古老文物,恰好是臺灣人穿越進古代中國最貼身、最合宜的「悠遊卡」了。出版社與作者能著眼於此,真是慧眼獨具,令人稱賞! ──知名兒童文學作家‧《我的故宮欣賞書》作者  林世仁

  之前,一個6歲男孩參觀英國基督城大廈博物館時,將一個花瓶撞碎了,小孩嚇得當號啕大哭;花瓶修好後,博物館尋找這個小孩,不是索賠,是邀他來看看復原後的瓶子。孩子值得用心對待,這套書就是你的選擇!──《國寶檔案》主持人  戴忠仁
 
好的,以下是针对一本不包含《穿越故宫大冒险1-7套书》的图书所撰写的详细简介。 --- 《星尘迷航:失落文明的低语》 作者: 林宇轩 出版社: 寰宇文化 装帧: 精装,全彩插图,共四卷,约2800页 主题分类: 科幻冒险 / 历史悬疑 / 考古探秘 卷一:创世之钥 引子: 在地球历史的深邃迷雾中,隐藏着一个被时间彻底抹去的文明——泰拉星人。他们曾掌握着超越已知物理法则的力量,却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只留下难以解读的遗迹和流传千年的神话。现代考古学家对于这些零星线索的解读,如同试图用一把生锈的钥匙,开启一扇由未知金属铸造的巨门。 内容梗概: 本书是关于当代杰出语言学家兼神秘学研究者,艾丽娅·文森特博士的传奇开篇。艾丽娅在亚马逊雨林深处一个被遗忘的部落遗址中,偶然发现了一块铭刻着复杂星图和未知文字的黑色玄武岩板。这块石板被命名为“创世之钥”。 故事的序幕拉开于剑桥大学的地下档案室,艾丽娅与她的老友,前情报部门的密码专家,马克·里德,共同开始对石板进行破译工作。他们很快发现,这些文字并非任何已知的地球语言,而是与散布全球的古代神庙,如秘鲁纳斯卡线条、埃及金字塔内部的奇异符号,存在着惊人的共振频率。 随着破译工作的深入,一个惊人的事实浮出水面:泰拉星人并非来自遥远的星系,而是地球上一个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的幸存者,他们在一次全球性的灾难前夕,将自己的知识和部分族人送入了一种深度休眠状态。 然而,艾丽娅和马克的行动并未逃过所有人的眼睛。一股神秘的组织,“守夜人兄弟会”,一个世代致力于“维护人类文明现有秩序”的秘密社团,开始对他们进行严密监控。他们相信泰拉星人的技术一旦重见天日,将导致文明的彻底崩溃。第一卷的高潮部分,艾丽娅在一次深夜的资料转移中,遭遇了“守夜人”的伏击,她被迫带着“创世之钥”的残片,踏上了逃亡与求索的征途。 核心冲突: 知识的启示与保守势力的压制。 卷二:时间之河的倒影 引子: “我们总以为历史是单向流动的,但如果河流可以回溯,我们脚下的土地将不再是我们所认识的模样。” 内容梗概: 逃亡中的艾丽娅和马克,根据“创世之钥”提供的坐标,穿越欧亚大陆,他们的目标是位于西伯利亚永冻土层下被冰封的一座泰拉星人前哨站。他们必须抢在“守夜人兄弟会”之前到达那里,因为那里很可能存放着能够稳定“创世之钥”能量的装置。 本卷将大量的笔墨投入到对古代地理学的重构上。艾丽娅利用泰拉星人的数据,发现古代的地理板块移动速度远超现代地质学家的预测,数万年前的地球面貌与现在截然不同。他们发现,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并非沉没于海洋,而是被一次地壳剧变推升至内陆高原,并最终被风沙掩埋。 在西伯利亚的冰封遗迹中,他们找到了一套复杂的生物扫描系统,并意外激活了系统中的一个休眠个体——一个被称为“记忆载体”的半机械生命体。这个载体拥有泰拉文明数千年的片段记忆,但其信息处理能力极度不稳定。 “记忆载体”向艾丽娅展示了泰拉文明衰落的真正原因:并非外星入侵,而是他们自己对时间能量的过度干预,导致了局部的时空扭曲,引发了连锁反应。当艾丽娅试图下载核心数据时,“守夜人”的精英小队赶到。在随后的冰原追逐战中,马克为了掩护艾丽娅启动了遗迹的自毁程序,生死未卜。艾丽娅带着核心数据和重创的“记忆载体”,逃入了古老的丝绸之路沿线。 核心冲突: 追捕者的步步紧逼与古代科技的伦理困境。 卷三:高维度的回响 引子: “宇宙的边界,并非星星的尽头,而是我们想象力的极限。” 内容梗概: 艾丽娅深入中东的沙漠腹地,寻找传说中泰拉星人用于观测宇宙脉动的“星门遗址”。“记忆载体”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稳定,并开始向艾丽娅传授泰拉语言中关于“维度共振”的基础理论。 本卷侧重于对物理学前沿和哲学思辨的探讨。艾丽娅意识到,泰拉星人并非试图完全掌握时间,而是试图“同步”与另一个平行宇宙的振动频率,以获取更稳定的能量源。然而,这种同步操作带来了副作用——“回响”现象。 “回响”是指低级文明区域偶尔会接收到来自高维度的信息碎片,这些碎片常常被误解为神启或超自然现象,是导致人类文明早期神话诞生的真正原因。艾丽娅发现,许多被视为神迹的古代奇迹,实际上是高维能量泄露的产物。 在“星门遗址”,艾丽娅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盟友——一位来自“守夜人兄弟会”内部的年轻叛逃者,他提供了一个关键情报:兄弟会的真正目的并非阻止泰拉知识的传播,而是想利用这股力量,抹除掉兄弟会自身历史上犯下的一个“错误记录”。 艾丽娅利用遗址的能量,成功与一个“回响”进行了短暂接触,她“看到”了泰拉文明的最终命运:他们并非毁灭,而是集体迁移到了一个我们完全无法感知的频率维度。她也终于明白了,她需要完成的不是重建泰拉文明,而是阻止“守夜人”利用这股力量篡改历史。 核心冲突: 维度间的界限模糊,以及历史修正主义的诱惑。 卷四:频率的终点 引子: 当所有的线索汇聚,真相如同高悬的太阳,灼热而无法回避。我们所面对的,是我们的过去,还是我们被允许拥有的未来? 内容梗概: 故事进入最终的高潮。艾丽娅、叛逃者和奇迹般生还的马克(他在第二卷中被发现处于深度冷冻休眠状态,被艾丽娅及时唤醒),追踪“守夜人兄弟会”的最高领袖,阿尔伯特·科尔文,前往他们最后的基地——位于南极冰盖深处的一个巨型能量汇聚点。 科尔文已经启动了泰拉星人的核心装置,试图释放一股足以重塑地质时间线的能量脉冲,以抹除掉兄弟会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导致数万人死亡的秘密行动。 艾丽娅必须在能量释放前,利用“创世之钥”的反向频率,阻止这次“时间清洗”。最终的对决不再是武力上的,而是纯粹的知识和意志力的较量。艾丽娅通过对泰拉核心代码的理解,不是破坏装置,而是“锁定”了装置的频率,将其能量导向了一个安全的、不影响现实结构的维度通道。 “守夜人兄弟会”的阴谋被挫败,科尔文因无法承受能量反噬而崩溃。 尾声: 世界恢复了表面上的平静,但艾丽娅和马克深知,他们已经触及了文明的底层代码。泰拉星人的知识并未消失,而是被安全地封存在了一个新的、只有少数人知晓的维度频率中。艾丽娅选择公开部分经过“净化”的历史修正,让人类在不被过度冲击的情况下,逐步适应更宏大的宇宙图景。 本书的最后,艾丽娅站在她重新布置的实验室中,看着窗外熟悉的城市夜景。她拿起一块新的石头,上面只刻着一个简单的符号——一个表示“连接”的泰拉字符。她知道,冒险并未结束,这只是一个更宏大、更深远的“星尘迷航”的开端。他们不再是发现历史,而是成为了历史的守护者。 全书总结: 《星尘迷航:失落文明的低语》是一部融合了硬核科幻理论、古代密码学、地质学猜想和紧张间谍追逐的史诗级作品。它挑战了我们对历史线性和科技发展的固有认知,带领读者进行一次跨越数万年时空,直抵宇宙哲学核心的深度探索。本书的魅力在于其严谨的逻辑构建,以及在宏大叙事下对人类求知欲的深刻描绘。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鄭宗弦


  從小醉心於繪畫與民俗藝術,後來愛上寫作,立志為孩子們創作有趣又有意義的文學作品。

  是個得獎高手,曾榮獲: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首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選、「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金鼎獎推薦獎、小太陽獎等數十項文學獎。

  著作有:「穿越故宮大冒險」系列、《媽祖回娘家》、「香腸班長妙老師」系列、「鄭宗弦的生命教育」系列、「豬頭小偵探」系列、「來自星星的小偵探」系列、「少年總鋪師」系列、「少年廚俠」系列、「糕餅店三姊妹」系列等共百本書籍。

  喜愛跟讀者分享生活上的所見所聞,以及滿腦子的幻想。期盼大家在欣賞文學趣味之餘,也能進一步愛人愛己,熱愛生活。

  臉書搜尋:鄭宗弦
  粉絲專頁:鄭宗弦的美食與故事屋

繪者簡介

諾維拉


  臺中太平人,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畢。大學時期與學校老師合作過企業繪本《老甕會一直站著》(大同醬油)、《全部都是我的?》(嘉友電子)。插畫作品常刊登於報紙家庭副刊。

  喜歡到處發掘燈光美、氣氛佳的小店,試試不同店家的拿鐵咖啡,並窩在店裡舒適的角落,閱讀自然科普書籍,或者隨手塗鴉,畫出住在腦海裡的奇幻生物。

  目前以動畫師的身分在臺北蹓躂。

swawa.com

  由黃怡姿和高燕嵉自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後共組的工作室。從事插畫相關工作多年,樂於將文字精髓轉化成精緻圖像,為讀者呈現文字中的世界。作品見於各大報與書籍。  

  兩人皆喜歡畫畫和陶藝,喜歡動手做東西,也喜歡陽光與植物。現居於美國舊金山灣區。

  相關網站: www.swawa.com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255817
  • 叢書系列:文學館
  • 規格:平裝 / 1376頁 / 14.8 x 20.5 x 8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最近沉迷在一套超有意思的历史冒险小说裡头,那套书的名字我得好好记一下,好像是《宝岛寻宝记》系列,讲的是一群活泼的小学生,在暑假不小心卷入了一桩牵扯到日治时期老物件的谜案。作者的功力真的很厉害,他把当年台湾社会那种独特的中西交融、新旧观念碰撞的氛围描写得丝丝入扣。记得有一段情节,主角们为了找到一个藏在老洋楼阁楼里的线索,得先研究好几张泛黄的旧报纸,里面的日文和汉文夹杂的句子,让我这个从小接触传统教育的读者都得稍微停下来琢磨一下。更绝的是,他没有把历史写成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揭开家族的秘密和地方上的传说。比如,在描写基隆港口边那些老仓库时,那股海风的咸湿味、码头上工人的叫骂声,彷彿都从纸页裡飘出来了。读到主角们为了保护一个老物件,还得跟一些看似和善实则暗藏玄机的古董商周旋,那种紧张刺激感,真的比看电影还过瘾。作者对细节的考究非常到位,光是描述主角们在台北迪化街寻找线索时,对那些中药行的药材气味、布行的丝绸质地,甚至是街口芋圆店老板娘的亲切笑容,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完全能体会到老台北的生命力。读完第一集,我就立刻冲去把剩下的几本全包了,这简直是给从小在台湾长大的我,上一堂最生动、最接地气的台湾文化与历史课,超级推荐!

评分

话说回来,我最近入手了一套非常古典雅致的中国古典文学赏析系列,它里面的核心是《宋词风物志》。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完全抛弃了传统词学分析中那种偏重格律和典故的枯燥写法,而是将每一首著名的宋词,都还原成了一幅立体的生活场景画卷。举个例子,讲到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作者没有去分析“两枝”的数字含义,而是带我们走进北宋初年的一个初春郊外,详细描述了当时文人雅士如何赏花、饮酒,甚至连他们用来盛酒的青瓷盏的釉色和触感,都被描摹得极其细腻。最妙的是,作者还加入了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相关绘画资料的佐证,让你感觉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雅集。尤其是对“断桥残雪”意境的解读,书里引用了不同朝代的画作对比,分析了“残”字如何在高洁的雪景中,点缀出一种恰到好处的缺憾美,这种对留白的艺术把握,真是让人拍案叫绝。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泡一壶茶,想象自己也坐在那个词人身边,感受着他们笔下世界的温度和气息。对于想真正体会中国古典美学的读者,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温润、充满生活气息的入口,完全没有传统鉴赏书籍的距离感,反而让人感觉近在眼前,触手可及。

评分

我的书架上最近添了一本关于世界神话对比研究的学术性著作,书名是《创世之河:欧亚大陆的洪水叙事变迁》。说实话,一开始我担心这是一本晦涩难懂的论文集,但作者的叙事技巧简直是为大众科普量身打造的。他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比较符号学理论,而是以“水”这个元素为核心,像是引导读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河流旅行。从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文书,到北欧神话中被淹没的巨人世界,再到中国古代的鲧禹治水传说,作者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们穿梭于不同的文化景观。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能精准地指出不同文明在面对“毁灭与重生”这一母题时的微妙差异:比如,在某些文化中,洪水是神的愤怒,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它却被视为一种必要的“刷新”机制。书中对不同文明中“方舟”或“避难所”的设计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不同民族在面对集体灾难时,潜意识里构筑的庇护所形态,竟能反映出他们社会结构的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关于苏美尔大洪水和希伯来《创世纪》中描述的差异,作者用极其清晰的逻辑梳理了文化如何渗透和重塑神圣叙事,这对我理解人类文明的共同根源和分化路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读完这本书,你会感觉自己的知识版图被大大拓宽了,是对人类早期智慧和想象力的一次深度致敬。

评分

最近在追一本相当另类的日本推理小说,书名叫《京都无人区的密室诡计》。这部作品的风格完全颠覆了我对本格推理的固有印象。它不是那种依赖精巧不在场证明和逻辑推理的传统模式,而是更偏向于心理侧写和环境叙事。故事的主轴围绕着一个在京都老城区某个被遗忘的传统旅馆里发生的死亡事件展开。作者对于京都那种深深烙印在骨子里的“侘寂”美学,运用得炉火纯青。旅馆里的每一扇拉门,每一块苔藓斑驳的石阶,甚至那永不熄灭的香炉的气味,都像是有生命一般地参与到案情中。警察的调查显得笨拙而外界化,反而是主角——一位精通茶道和花艺的退休老奶奶,用她对人情世故和环境细节的敏锐洞察力,一步步揭开了真相。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案件的动机竟然与战后几十年间,日本社会对于“完美秩序”的集体焦虑有关。这不是简单的情杀或财杀,而是关于“如何优雅地消失”的深刻探讨。这本书的文字干净利落,画面感极强,读起来就像在看一部气氛极其压抑、美术指导一流的文艺片。虽然解谜过程不像传统推理那样充满爆点,但那种情绪上的共鸣和对人性深渊的窥探,让我读完后久久无法平静,需要花点时间消化那种绵长而复杂的余韵。

评分

我最近的书单上多了一本非常硬派的科幻史诗,叫做《星际守望者:欧米茄协议》。说真的,一开始看到厚厚的篇幅还有那些复杂的物理学名词,我有点打退堂鼓,心想糟了,该不会又要啃得我头昏脑胀吧?没想到,作者的叙事功力简直是教科书等级的展示。他没有把重点放在炫技式的太空战舰对轰上,而是将视角聚焦在几个在星系边缘执行“清理”任务的边缘人物身上。他们背负着沉重的过去,在冰冷的宇宙飞船里,靠着彼此之间那种心照不宣的默契维系着人性。书中最让我震撼的,是关于“记忆载体”的描写。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所有痛苦、所有的爱恋,都可以被数字化并植入下一代的大脑,那“自我”的界限又在哪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极度引人深思的哲学困境,而且他是通过极其冷峻、近乎冷酷的笔触去呈现的,没有任何多余的煽情。我记得有一幕,主角发现自己信赖的AI助手,其实是某个被牺牲文明的“情感备份”,那种被背叛的震撼感,让我握着书的手指都微微颤抖。这本书的节奏控制也是一绝,前面铺陈了大量的背景设定和角色心理挣扎,让你沉浸在那种末世的萧索感中,然后,在故事中段,突然一个意想不到的伏笔引爆了整个星系间的权力斗争,之后的阅读体验就是全程无尿点,一口气读到天亮。对于喜欢深度科幻,探讨人性与存在本质的读者来说,这本绝对是近期内无人能出其右的作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