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級機械加工技能檢定學術科教戰手冊(2022最新版)(附學科測驗卷) 

丙級機械加工技能檢定學術科教戰手冊(2022最新版)(附學科測驗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金柱
图书标签:
  • 机械加工
  • 丙级技能
  • 技能检定
  • 机械技能
  • 学術科
  • 考点
  • 教材
  • 练习题
  • 2022版
  • 技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作者多年實務相關經驗編輯而成,術科部分經由檢定相關基礎技能,以行政院勞委會中部辦公室公告六道試題,由淺入深地逐列過程,並適當提點須注意之處。以實拍照片呈現,任一操作步驟清楚明瞭,可供讀者課後自修時的參考。學科使用豐富的圖片加深學生記憶,不僅對答題加以解析說明,且提出相關知識著重讀者觀念的理解,期冀能考取證照外,並對機械製造、機械基礎實習之升學科目亦有幫助。

本書特色

  1.術科使用大量實拍照片剖析每個操作步驟,任何一種加工方法皆簡單明瞭。
  2.著重以讀者立場做觀念的分析,適當提出須注意之處以及相關知識。
  3.學科搭配豐富的圖片及解析說明,強化讀者答題記憶。
《高級模具開發與設計實務:從理論到精密製造的全面解析》 書籍簡介 本手冊旨在為具備一定機械加工基礎的專業人士、技術院校高年級學生以及模具開發領域的工程師,提供一套從基礎理論到先進應用,涵蓋現代模具設計、開發與精密製造全流程的深度實戰指南。有別於基礎技能的入門級教材,本書聚焦於高階模具(特別是複雜塑膠射出模具與沖壓模具)的決策制定、問題診斷與創新解決方案。 第一部分:高級模具設計思維與標準化體系 本章節深入探討模具設計的決策樹與邏輯框架,區別於標準流程的機械性執行,我們強調在設計初期,如何基於產品複雜度、材料特性(如高強度鋼材、工程塑膠的收縮率與流動行為)進行前瞻性評估與風險規避。 1.1 產品分析與結構解構 詳細分析複雜產品(如汽車內飾件、精密電子外殼)的結構特徵,包括拔模角優化、壁厚均勻性分析(CAE輔助預測),以及如何應對潛在的潛在變形區域的結構強化設計。重點闡述「結構強度與模具壽命」的平衡點。 1.2 先進分模技術與流道系統設計 針對多腔、不規則分模面、以及潛在大水口(Submarine Gate)應用場景,提供實戰案例解析。深入探討熱流道系統(Hot Runner System)的配置原則,包括流道平衡性計算、溫度控制的精準度要求,以及不同類型澆口(如扇形澆口、疊模澆口)的適用時機與故障排除。 1.3 頂出系統與脫模機構的複雜化設計 超越傳統頂針配置,本章聚焦於油壓缸、斜導柱、活動柱(Lifter)的精確選型與佈局。針對深拉伸產品或側向抽芯的結構,詳細介紹如何設計具有自鎖功能的斜導柱機構,確保在高壓射出或沖壓過程中機構的穩定性,並提供失效模式分析(FMEA)在頂出系統中的應用。 第二部分:精密加工與模具製造工藝優化 本部分著重於將設計圖紙轉化為高精度實體所需的製造技術與工藝控制。 2.1 高速加工(HSM)與刀具路徑策略 針對硬化鋼(如HRC50以上)的模具型腔加工,詳述五軸聯動加工在曲面複雜度上的應用。探討如何設定高效能的切削參數(主軸轉速、進給率、切削液管理),以最小化殘留應力、提高表面光潔度(Ra值控制)。特別是針對深度窄槽的加工,介紹特殊刀具的選擇與懸空補償技術。 2.2 電火花加工(EDM)的極限突破 深入講解慢速細穿透(SVC)與軌跡控制技術在微小孔徑加工中的應用。針對深孔、細特徵的電極設計,闡述如何透過優化石墨電極或銅電極的材料與結構,提高加工速度與電極壽命。詳盡分析燒蝕間隙(Gap)的控制對最終尺寸精度的影響。 2.3 線切割(Wire EDM)的特殊應用與低應力切割 介紹在模具後段修整與超薄零件切割中,線切割的進階技巧。包括非等厚度工件的傾斜切割補償、擺動切割(Orbit Cutting)的應用,以及如何透過調整放電參數,將切割過程引入的熱變形降至最低。 第三部分:模具裝配、調試與品質驗證 模具的最終性能取決於裝配的精度與調試的經驗。本章提供一套系統化的驗證流程。 3.1 精密測量與間隙控制 詳述三次元量測儀(CMM)在模具關鍵尺寸驗證中的應用,特別是型腔與型芯之間的配合間隙。介紹光學掃描技術在逆向工程與模具精度評估上的整合應用。討論不同配合公差對產品尺寸穩定性的影響鏈。 3.2 射出成型調試的進階策略 超越基礎的保壓、冷卻時間調整,本章著重於解決複雜缺陷:如翹曲(Warpage)的熱力學分析與模具結構優化、黑點/氣孔的真空輔助脫氣策略。解析注射壓力曲線與剪切速率的關聯性,指導工程師如何「閱讀」成型機的即時數據來診斷模具內部的流動異常。 3.3 沖壓模具的壽命管理與維護 針對高速沖壓模具,介紹如何進行刃口磨損的量測與預測模型。探討如何設計可快速更換的刃口塊(Insert),以減少停機時間。並提供模具彈性與氮氣彈簧的性能衰減分析,確保長期生產的穩定性。 第四部分:數位化整合與未來趨勢 探討工業4.0背景下,模具設計與製造如何與數位化工具深度融合。 4.1 CAE模擬在模具優化中的實戰演練 側重於流動分析(Moldflow/Moldex3D)結果的解讀與反饋。不僅展示如何預測填充、冷卻、翹曲,更著重於如何將模擬數據直接轉化為設計修改的具體步驟(如增加澆口、調整澆口尺寸、優化流道截面)。 4.2 智慧製造與數據回饋系統 討論如何將加工機床、火花機的運行數據,透過MES系統回饋至設計端,形成閉環優化。探討增材製造(3D列印)在快速原型製作及複雜冷卻水道(Conformal Cooling Channels)模具製造中的可行性與挑戰。 目標讀者群 模具設計師、結構工程師(5年以上經驗,尋求技術突破者)。 高級數控程式編程員與加工技師(欲提升對複雜模具製造理解者)。 機械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相關科系研究生及研究人員。 專注於精密電子、醫療器材或汽車零件模具開發的企業技術主管。 本書以大量的工程圖、實例分析圖表及數據對比,提供一套嚴謹、實用且具備前瞻性的高級模具開發解決方案。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不分級共同學科
工作項目1 職業安全衛生
工作項目2 工作倫理與職業道德
工作項目3 環境保護
工作項目4 節能減碳

共同學科
工作項目1 識圖與製圖
工作項目2 行業數學
工作項目3 精密量測
工作項目4 金屬材料
工作項目5 機械工作法
工作項目6 機件原理
工作項目7 電腦概論
工作項目8 氣油壓概論
工作項目9 品質管制

專業學科
工作項目1 工作度量
工作項目2 劃線
工作項目3 手工加工
工作項目4 機具操作
工作項目5 刀具研磨
工作項目6 機械製作與修配
工作項目7 故障察覺
工作項目8 機具維護

術科基礎技能訓練
分組練習1 車床
分組練習2 銑床
分組練習3 鉗工
機械加工丙級術科試題建議參考加工方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644285
  • 叢書系列:高職機械
  • 規格:平裝 / 368頁 / 21 x 29.7 x 1.8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於我們這些在小型加工廠打滾的老手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每次請假去考試都是一筆可觀的機會成本。所以,我們看這類考試用書,追求的是極致的效率——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將知識吸收並轉化為得分。因此,這本手冊的排版和內容的組織方式,就顯得格外重要。我希望它的理論部分不要寫得像大學教科書那樣艱澀難懂,而是用條列式、圖表化的方式呈現核心知識點。例如,在說明不同角度的刀具如何影響切削力時,能不能直接畫出不同刀尖角度的受力示意圖,然後旁邊直接標註「建議進給速度範圍」?另外,如果它能針對丙級考試的「時間配額」做一個合理的時程規劃建議,那就太棒了。像是「學科測驗建議用時30分鐘,術科裝夾與找刀尖建議用時XX分鐘」,這種將考試流程「模組化」的分析,能幫助考生在實戰中更好地分配精力,避免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不該浪費的地方上。

评分

坦白說,市面上的技檢用書,十之八九都是在重複前一兩年的內容,充其量只是把標題換個日期。但機械加工領域的進步是實實在在的,特別是數位化的浪潮,已經開始滲透到丙級這個基礎層級。我非常期待這本2022年的「最新版」能在「數位化工具使用」上有所著墨。例如,雖然丙級可能還不需要操作複雜的CAM軟體,但至少在理解圖紙判讀時,如果能提到如何搭配CAD/CAM的邏輯思維去看待尺寸鏈和基準面的建立,那對提升技術人員的層次會很有幫助。或者,在量具介紹中,能否稍微提及一些電子式量具的使用注意事項,畢竟傳統游標卡尺的讀數誤差,是許多低分學生的痛點。如果這本書能夠在維持基礎檢定標準的同時,適度融入產業前瞻性的觀念,讓這本手冊不只是一張「入場券」,更是一份「未來投資指南」,那它在眾多參差不齊的參考書中,就真正具備了不可取代的價值了。

评分

哇,看到這本《丙級機械加工技能檢定學術科教戰手冊(2022最新版)(附學科測驗卷)》,身為一個常在工地跑跳的技術仔,說實話,光是那個「2022最新版」就讓人眼睛一亮,畢竟機械加工的標準和設備更新速度有時候快得跟不上。我手邊那本舊的,裡頭教的銑削刀具規格,現在可能都已經算是古董級的了。這本新版的手冊,我最期待的是它在「術科」部分的講解能不能更貼近現在產業界的實際操作需求。畢竟學術科檢定,很多時候考的不是你會不會理論,而是你在高壓的檢定時間內,能不能穩定地交出符合公差要求的工件。我希望它在刀具選擇、切削參數設定,還有那個最容易失手的「尺寸量測與判讀」環節,能有更詳盡、圖文並茂的步驟解析。尤其對我們這些非科班出身,純靠師傅帶進門的師傅來說,一本好的教戰手冊,它的價值不只是應付考試,更是日後解決現場疑難雜症的「武功秘笈」。如果它能把那些拗口的國家標準條文,用比較生活化、工地術語的方式解釋清楚,那就真的太佛心了,畢竟看那些密密麻麻的法規條文,光是閱讀的挫折感就足以讓人想把工具箱蓋起來了。

评分

這本手冊的封面設計給人一種相當紮實、嚴謹的感覺,那種深藍配上亮黃的配色,很像軍工用品的風格,感覺就是「不好好讀書就會被刷掉」的警告。我注意到它有附帶「學科測驗卷」,這點超重要。坦白講,很多人的罩門都在學科的那些理論題上,像是材料的熱處理特性、機械原理的公式推導,這些東西如果不花時間死背活記,光靠術科的操作經驗是絕對過不了關的。不過,我比較好奇的是,這批最新的學科測驗卷,出題的靈活度如何?是那種純粹考名詞解釋的考古題大集合,還是說,真的有融入一些近幾年來設備自動化或智慧製造的概念在裡面?畢竟現在的工具機都開始內建自動量測功能,如果學科還停留在傳統手動量測的時代,那這本「最新版」的價值就會打點折扣。我希望編者能在大方向上保有檢定精神的同時,能稍微透露一點點未來技術發展的風向,這樣不只應付了丙級,將來想往上拚乙級、甲級時,腦袋裡也已經有了基礎的架構,才不會手忙腳亂。

评分

話說回來,準備檢定這回事,最忌諱的就是「只會做題目,不會處理例外情況」。我曾經看過有人光是背誦標準加工流程,結果實際去考場,CNC銑床的Z軸突然跳掉個微米,他就整個慌了,不知道該怎麼在有限時間內調整補償係數。所以,這本「教戰手冊」如果真的要稱得上「教戰」,就不能只是告訴你「A步驟接B步驟,得出C尺寸」。它必須要有類似偵探辦案的「除錯指南」。例如,當你車削出來的表面粗糙度達不到要求時,書上會建議你檢查刀尖是否磨損、切削液是否足夠,還是進給率太高。這種「如果狀況A發生,請檢查B、C、D」的邏輯樹狀圖,才是真正值錢的內容。如果這本2022年的版本,能在章節中穿插幾條「過來人血淚經驗談」或是「常見失誤分析」,我相信對想一次就過的考生來說,會比看一百遍標準程序圖來得有幫助。畢竟,檢定場上的壓力是真實的,能預先知道哪些坑不能踩,比知道所有正確答案更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