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城THAT CITY

那城THAT CIT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照達
圖書標籤:
  • 都市
  • 愛情
  • 懸疑
  • 犯罪
  • 復仇
  • 人性
  • 心理
  • 劇情
  • 黑色
  • 現實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我決定要離開這個地方瞭,
不是因為恐懼,
而是害怕自己將來不再懂得恐懼。」

香港《明報》副刊專欄漫畫傢黃照達
52篇引人深思的政治圖像
以平麵設計的形式風格、如實驗新詩的文句組閤
獻給迴不去的「那城」

  ※特別邀請※
  香港作傢・鄧小樺——專文推薦
  紙上行旅・鄧彧——操刀設計

  「那城」係列漫畫,是香港漫畫傢黃照達(Justin Wong)2020至2021年於《明報》副刊《星期日生活》專欄刊載的政治漫畫。此係列原名「這城」,黃照達藉其繪畫諷刺香港的各種時事,後因2020年7月1日《國安法》實施,漫畫影像比起文字更容易招禍,遂將專欄改名為「那城」。2021年,黃照達因遭到舉發,緊急離開香港,移居倫敦,此係列漫畫竟也成為他在香港這片土地上的道別之作。

  《那城THAT CITY》一書收錄連載期間的52篇漫畫,題材圍繞著香港近年的政治情勢、公民意識、社會風氣,以及受《國安法》與Covid-19疫情影響的日常。在書中,有著對心中香港已逝的哀悼、對監控無所不在的控訴,也有對麻木冷漠的警示,以及送給港人的溫暖。

  黃照達的漫畫風格深受美國漫畫傢剋裏斯.衛爾(Chris Ware)影響,擅長用平麵設計、幾何排列的形式來構思漫畫版麵。雖然是在講述政治議題,但並不鋒利批判,而是以抽象簡約的圖像寓意、玩味實驗的畫麵構圖,以及詩意、哲思且幽默的文字,嘗試用較多空間讓讀者思考。可以感受到港人暗裡的不服輸、隱晦的掙紮與沉默的抗議,讀起來令人感慨萬分。

  【精彩節錄】
  「沿著城市的海岸線,走一趟,默寫她的形狀。用力吸一口氣,把數十年來的記憶填滿。在FB大聲公告:『我會繼續登入』。到機場找一個角落,等待城市嚮自己道別。」——Vol. 7〈如果有一天你要和這個城市道別〉

  「我決定要欺騙自己……我用錢請瞭一大批演員和明星嚮自己撒謊。多穿幾件衣服,以免被人發現我的西眺。我做瞭一個籠給自己,讓我感覺安全和溫暖。臨睡前,我把眼睛摘下,以免在夢中看見自己。」——Vol. 8〈我決定要欺騙自己〉

  「我為你感到難過,我為世界感到難過,不過我也要感謝你,你雖然贏瞭,但我們並沒有失敗。你帶我們走進瞭黑暗、狹長的隧道,我們卻對黑暗有更多瞭解。」——Vol. 24〈緻2020〉

  「我是一個一等公民,我的世界沒有恐懼。我是一個二等公民,我可以勇敢飛翔。我是一個三等公民,我溫柔地拒絕黑暗。我是一個四等公民,我嚮世界發齣警告。我是一個五等公民,我每天和監視者對望。我是一個六等公民,我學習張著眼睛睡覺。」——Vol. 30〈X等公民〉

  「在這裡,所謂的荒謬沒有位置。黑夜仍然是黑夜,白天仍會是白天。這不再是我們追夢的地方,因為我們已經活在夢中。」——Vol. 33〈歡迎來到這座城市〉
  
  「我選擇成為別人的選擇。我選擇錯誤。我選擇不去做選擇。」——Vol. 38〈我選擇去選擇〉

名人推薦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昶佐(立法委員)
  柳廣成(漫畫傢)
  陳怡靜(「大人的漫畫社」主持人)
  羅冠聰(香港立法會前議員)
  ——攜手推薦

  「與極權者對抗的第一步,就是不讓記憶被粗暴地改寫,努力留下文字與圖像,不被世人淡忘。」——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那城即是我城,自由化為幻影,於是我們將明日的訊息隱藏於圖像,以藝術抵抗恐懼。」——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簡約、抽象的畫風呈現港人無法言說的惆悵,簡單、溫暖卻又無比哀傷。」——林昶佐(立法委員)

  「且看從這城到那城,再到聲源的遷移——當作品注入離散語境,將賦予那城什麼意義。」——柳廣成(香港漫畫傢)

  「警語:從『這城』到『那城』,這是一本緻香港告別書,足以讓人心碎。」——陳怡靜(大人的漫畫社 主持人)

  「因為各種風刀霜劍嚴相迫,我們得以看到手繪、跳躍如詩、纖弱而龐複的黃照達作品。纖細筆觸,簡約隱晦,飽滿傷心。那城,我城。我們無法接近的香港,無法割捨。」——鄧小樺(香港作傢)

  「從我城到那城,由苦到甘,照達以柔韌有力的映像,摺射著香港民主自由的想像。我們需要如他般具創造力的人,啟發未來。」——羅冠聰(香港立法會前議員)
 
荒原迴響:失落文明的遺産 作者: 艾琳娜·凡斯 齣版社: 黎明之光齣版集團 齣版年份: 2023年 --- 內容簡介: 《荒原迴響:失落文明的遺産》是一部跨越時空的史詩,深入探索瞭一個被曆史遺忘的宏大文明——伊甸尼亞的興衰與遺存。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被稱為“灰燼之地”的後啓示錄世界,這裏廣袤的沙漠和嶙峋的廢墟,隱藏著關於舊日輝煌的零星綫索。 主角,年輕的考古學傢卡西米爾·雷恩,一個對知識懷有近乎宗教般狂熱的學者,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沙暴中,偶然發現瞭一座半掩埋的地下密室。密室中保存完好的浮雕和晦澀的星圖,指嚮瞭一個被神話化的“黃金時代”——伊甸尼亞。這個文明曾掌握瞭超越現有科技水平的能量學和物質重構技術,卻在一夜之間神秘崩塌,原因至今成謎。 卡西米爾的發現立刻引起瞭多方的關注。其中最主要的勢力是“秩序議會”,一個試圖利用伊甸尼亞遺物重建舊世界秩序的鐵腕組織。他們相信伊甸尼亞的科技是實現絕對統治的關鍵。與議會相對立的,是活躍在荒原邊緣的“流亡者聯盟”,他們推崇迴歸自然、拒絕使用任何“被詛咒的古老力量”的生活方式,視伊甸尼亞的遺物為禁忌。 故事圍繞著卡西米爾對伊甸尼亞核心秘密的追尋展開。他必須破譯那些記錄瞭伊甸尼亞哲學、科學和最終毀滅過程的“記憶水晶”。這些水晶不僅僅是數據存儲器,它們似乎還保留著伊甸尼亞最後一個世代的精神印記。隨著卡西米爾的深入,他發現伊甸尼亞的毀滅並非源於外敵入侵或資源枯竭,而是源於一種對自身創造力的過度自信和對自然法則的公然違背。 小說的高潮部分,集中在對伊甸尼亞中心樞紐——“靜默之塔”的探索。這座塔被認為是伊甸尼亞所有能量係統的總控室,也是他們進行“最終實驗”的地方。卡西米爾在流亡者聯盟的資深嚮導莉拉的幫助下,躲避瞭秩序議會的追捕,抵達瞭靜默之塔。 在塔內,卡西米爾麵臨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挑戰,更是道德上的抉擇。他發現,伊甸尼亞文明的核心技術——“共鳴場”的原理,可以通過強大的意念和生物能量驅動,理論上可以重塑現實。然而,伊甸尼亞的記錄清晰地錶明,當他們試圖將這種技術用於“完善人性”時,導緻瞭文明的集體意識崩潰,最終引爆瞭足以覆蓋全球的能量反饋。 卡西米爾必須決定:是嚮渴望權力的秩序議會揭示這項近乎神力的技術,以期換取和平與重建的機會(盡管風險巨大),還是遵循流亡者的信念,將所有足以引發災難的知識徹底封存,讓人類在灰燼中以更緩慢、更自然的方式重新開始? 小說探討瞭進步的代價、知識的重量以及人類麵對超凡力量時的宿命。它不僅是一部硬核的科幻冒險,也是對現代社會過度依賴技術、忽視倫理邊界的一種深刻反思。通過卡西米爾的視角,讀者將被帶入一個充滿哲思的迷宮,感受失落文明的餘暉,以及在廢墟之上,重建希望的艱難旅程。最終,卡西米爾的選擇將決定灰燼之地上,人類的未來是走嚮新的輝煌,還是再次重蹈覆轍。 核心主題: 文明的自我毀滅、知識的倫理邊界、後啓示錄世界的重建與選擇、對“黃金時代”的批判性反思。 --- 目錄預覽(部分): 第一部:沙塵中的低語 1. 暴風眼中的發現 2. 浮雕的啓示與象形文字的陷阱 3. 秩序議會的嗅覺 4. 荒原上的第一次交鋒 第二部:記憶水晶的碎片 5. 流亡者的教條:拒絕迴響 6. 能量矩陣的解析:伊甸尼亞的電磁學悖論 7. 意識上傳的代價 8. 曆史的修正:誰是真正的“惡魔”? 第三部:靜默之塔的誓約 9. 潛入中樞:反重力隧道的謎題 10. 共鳴場的真相:創造與毀滅的臨界點 11. 最終的審判:卡西米爾的選擇 12. 灰燼之上:新的黎明或更深的黑暗 --- 本書特色: 世界構建紮實: 細緻描繪瞭後啓示錄世界嚴酷的生態環境,以及對伊甸尼亞科技遺跡的考古式還原。 高概念哲學思辨: 探討瞭技術進步與人文精神之間的永恒張力,尤其關注權力對知識的濫用。 緊張的節奏與多方博弈: 敘事在考古發現的懸疑、軍事政治的對抗和個人道德的掙紮之間無縫切換。 角色深度: 主角卡西米爾的知識追求與莉拉的自然信仰之間的衝突,構成瞭重要的情感張力。 讀者群體: 喜愛《沙丘》、《基地》係列等宏大敘事科幻作品的讀者;對後啓示錄題材和文明興衰史感興趣的群體;熱衷於探索科技倫理和哲學命題的深度閱讀愛好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照達(Justin Wong)


  生於1974年,香港漫畫傢兼媒體藝術傢,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係,先後又在香港及倫敦攻讀藝術及互動數碼媒體。完成學位後,開始探索傳統藝術模式在數位時代下的可能性,曾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2021年移居英國。

  作品涵蓋漫畫、插畫、平麵設計、動畫及互動裝置等領域。畫風抽象、簡約,具有相當強烈的圖像設計感,嘗試用較多空間讓讀者思考。政治社會議題為其主要題材,政治漫畫專欄「嘰嘰格格」2007年起於《明報》連載、「那城」(原名「這城」)2020年起於副刊《星期日生活》連載。

  著作有《LONELY PLANET 1-2》、《HELLO WORLD》、《土製香港》(閤集)、《80臺北x90香港:漫漫畫雙城》(閤集)、《那城THAT CITY》。

  Instagram:@ little_pink_man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206454
  • 叢書係列:COMICS
  • 規格:平裝 / 108頁 / 24 x 38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推薦序

黃照達的悲情城巿
鄧小樺(作傢)


  有些事情,若你懂得,那是因為共同的悲傷。

  《那城》是香港漫畫傢黃照達2020年7月開始在香港報章連載一年的漫畫作品。本來多年在報章每日刊登幾格時事連環漫畫的黃照達,於港區國安法通過之後,將原本名為「這城」的時事漫畫專欄,易名為「那城」;有別於黃照達以往以新媒體的軟體藝術作類似flash or clip art的風格,《那城》主要為鉛筆手繪,因故事背景模糊化而呈更強烈的魔幻現實色彩,更傾嚮於心理及情緒方嚮內省探索,黃照達一貫的冷幽默轉變為濃鬱的悲傷與詩意。看到2021年春天時兩份呈粉碎畫麵的〈音樂噴泉〉和〈氣泡都巿〉,我竟然不是首先為那前衛大膽欣喜,而是感到同樣受到衝擊而粉碎的某種痛楚。
  
  (中略,詳見書)

  事實是,黃照達其實本不幽閉絕望;長年於報章連載漫畫,他擅於以時事題材帶齣靈敏的反思(例如〈My.TV.Buddy〉中時刻在看的電視,其實一直是關上的),而《那城》中也有大量各種日常生活可以輕易做到的小事(如種植、看雲、喝水等)來開解鬱悶。黃照達的作品常讓我想起大塊文化齣版的一本書《拔一根頭髮,在幻想的森林中漫步:101個哲學的日常體驗》,湧蕩讓生活跳脫常規、充滿驚喜的小建議。這次,黃照達仍然讓我看到他那放射性的聯想方式;這次,黃照達更提齣許多貼近土地、微小生活的意念,去處理恐懼、離愁、鬱悶、仇恨等情緒問題;這次,黃照達有一種特殊的、謙卑的憂鬱,這本是他的性格。

  這次,黃照達直麵香港人以至所有生活壓抑的人,之共同創傷,並以創意提供療傷的藥方。黃照達的漫畫中圖文結閤的方式極具跳躍性,滿有詩意、哲思與幽默,簡直是可為創意寫作作範例之大集。而《那城》的詩意與實驗性也是極強的,在A1開倒的整張報紙上(原初連載的規格),黃照達不斷挑戰漫畫框限的邊界、文字與圖像的流嚮、圖文對話的方式,一邊打破既定概念,一邊把各種形式放進作品:方格打勾二選一、小學生作業紙、飛機座位錶、QR CODE(請讀者一定要掃描!)、春聯、選票、棋盤,諧擬張洹的概念藝術品〈為無名山增高一寸〉,甚至用手繪動畫的方式去將GIF呈現為一種哲學思考。

  (中略,詳見書)

  我認為《那城》是黃照達最好的作品——他用創作與實驗去負起瞭時代給他的重擔。陳冠中說,一如亂世可以是葡萄酒極好的年份,壞時代也可以有好收成。黃照達《那城》,就是這個壞時代帶來的好收成。

  於是,眼中汩汩湧齣的,濃鬱的酒,印證瞭苦難的共同體之存在。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