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地理終極太空百科(全新增訂版):深入探索太陽係和無垠的係外宇宙

國傢地理終極太空百科(全新增訂版):深入探索太陽係和無垠的係外宇宙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大衛.A.阿吉拉
圖書標籤:
  • 太空
  • 宇宙
  • 天文學
  • 太陽係
  • 係外行星
  • 國傢地理
  • 百科全書
  • 科普
  • 科學
  • 探索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麵對浩瀚的星空和無垠的宇宙,我們該從何開始認識起?大衛‧A. 阿吉拉在本書中擔任你的專屬嚮導,一一解說大小讀者需要知道的天文事。
 
  21世紀的天文研究每天都有新的進展,觀測成果快速纍積,天文學傢也不斷揭開宇宙的麵紗,這本全新增訂版的《國傢地理終極太空百科》把第一版至今的最新資訊做瞭全麵更新,並增加瞭16頁的篇幅。我們已經拍攝到宇宙誕生短短3億年發齣的星光,不斷發現可能有生命存在的係外行星,對於黑洞持續得到新的理解,對暗物質和第五維度的研究也有所進展。
 
  本書圖文作者阿吉拉是天文學傢,也是知名的天體繪圖師,他以深入淺齣的文字和充滿臨場感的天文插畫,帶你參觀所有必訪的太陽係內景點,包括觀賞木星上的超級風暴、踏上天衛五的錶麵、飛掠鬩神星,然後認識我們的銀河係和附近鄰居,最後進入宇宙深處,目睹恆星的誕生與死亡歷程、星係碰撞與行星的形成,同時激發你對外星生物與人類未來的思考。
 
  阿吉拉為本書創作的插畫不但引人入勝,且完全符閤科學資料,這些傑齣的天體繪圖作品構成本書的圖像主體。此外還有最新的太空照片、星球剖麵圖、時間軸和各種圖錶,可大大加深讀者對宇宙的瞭解。
 
  本書寫給每一位嚮往太空奧祕的讀者,並激起你對宇宙的想像力、好奇心與敬畏之情。本書就是你完整認識宇宙的最佳起點。
 
  在這趟充實的太空之旅中你會看到:
  美國航太總署的最新影像。
  超過70幅專為本書繪製的原創天文插畫。
  清晰易懂又引人入勝的文字,解說最新、最重大的天文發現。
  近距離探索太陽係十三顆行星。
  天文學傢的小故事和趣味天文小知識。
  以圖錶和時間軸的呈現天文史上令人驚嘆的大發現。
  以時間軸呈現宇宙的歷史,以及人類在其中的位置。
  實用觀星祕訣,引導你如何尋找令人屏息的天文奇景。
 
本書特色
 
  ●美國Amazon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五星★★★★★好評推薦,最佳青少年天文學讀物
 
  ●最完整的太空百科:從走訪太陽係每個星球開始,探索銀河係與外星係、宇宙的起源與命運、太空生命以及未來太空計畫,滿足對天文學的所有好奇
 
  ●收錄NASA等機構的精采影像,搭配作者的細緻的太空繪圖,揭開宇宙中最雄偉壯觀卻又令人無比著迷的奇景
 
  ●全麵更新天文發現、太空探索行動與宇宙學理論
 
  ●新增「超級巨星」單元,提綱挈領介紹古今重量級科學傢的生平故事與主要貢獻
寰宇秘境:遠古文明的星辰軌跡 本書是一部深邃的考古學與天文學交叉研究的力作,聚焦於地球文明早期與宇宙現象之間可能存在的隱秘聯係。它並非對現代太空探索的全麵記錄,而是深入挖掘古代文獻、失落的建築遺跡以及不閤常規的天文觀測數據,試圖重構人類在石器時代或更早時期,對頭頂星空的理解與運用。 全書結構分為六大部分,層層遞進,挑戰瞭主流的曆史敘事。 --- 第一章:地平綫上的幾何學——巨石陣與星象的校準 本章首先從歐洲、美洲和亞洲的史前巨石遺址入手,放棄瞭傳統上將其解釋為曆法或墓葬的觀點。作者運用高精度測繪技術,詳細分析瞭如英國上艾伏(Avebury)環、秘魯的查文德(Chavín de Huántar)遺址,以及南美洲納斯卡綫條(Nazca Lines)的軸綫指嚮性。 重點論述瞭這些結構並非簡單地指嚮鼕至或夏至的日齣點,而是指嚮瞭特定的“恒星門”(Stellar Gates)——即古代文明可能觀測到的、特定時間點上,某些關鍵星座(如獵戶座、天蠍座)在特定緯度上從地平綫升起或落下的精確方位。 關鍵論點: 許多巨石的排列角度與公元前1萬年左右的“歲差周期”起點相吻閤,暗示著某種長達萬年的觀測計劃,其目的可能遠超農業需求。 案例分析: 深入剖析瞭埃及吉薩大金字塔群與天狼星(Sirius)的古代天象位置關係,提齣瞭“地下星圖”的假說,認為某些地下的密室結構,其布局模仿瞭當時地錶無法直接觀測到的深空天體排列。 --- 第二章:失落的星圖誌:泥闆與甲骨文中的宇宙符號 本章轉嚮對古代文字記載的重新解讀。作者挑戰瞭將早期楔形文字或甲骨文視為純粹的記事或神話的觀點,主張其中隱藏著一套高度復雜的、非綫性的宇宙記錄係統。 蘇美爾文明的“尼比魯”探源: 作者詳細比對瞭不同時期的蘇美爾泥闆文,特彆是那些被認為描述“神降臨”的文本。通過天文學計算,排除瞭該天體為已知行星或彗星的可能性,轉而探討其是否代錶瞭對遙遠星團或係外行星係統的早期、模糊的記錄。 中國古代的“天象異聞”: 匯集瞭《史記》、《漢書》中記載的“星變”和“客星”記錄。不同於官方史學將其解釋為政治預兆,本書側重於比對這些“異常”現象在現代天文檔案中的真實發生概率,探討是否存在史前時期觀測到的超新星爆發或伽馬射綫暴的殘餘信息。 --- 第三章:遠古的航海傢:洋流、磁場與星位導航的奧秘 本章聚焦於人類早期跨洋遷徙的能力,挑戰瞭“緩慢漸進”的擴散理論。作者提齣,某些史前探險傢掌握瞭一種基於地球磁場波動與特定恒星群落高度相關的導航技術。 太平洋環狀島鏈的連接: 詳細比對瞭波利尼西亞神話中對“導航之光”的描述,這些描述往往與特定時間點的銀河係中心(人馬座A方嚮)的相對位置有關。 磁異常點與天文坐標的耦閤: 考察瞭某些古代航道會刻意經過的海洋磁異常區域,並試圖將這些區域的地理坐標與特定星辰的赤經赤緯進行三角定位,推測這是一種基於三維空間感的導航方法。 --- 第四章:異域的礦物學:非本土元素的宇宙學印記 本章將考古學帶入材料科學領域。作者對來自特定古代遺址(如安第斯山脈的某些冶金作坊、西伯利亞的冰封墓葬)中的非典型金屬或礦物進行瞭同位素分析。 “隕鐵”的再定義: 研究瞭某些被鑒定為隕鐵的材料,其化學指紋與太陽係內已知的小行星族群存在顯著差異。作者提齣,這些材料可能來源於更古老、更遙遠的星際雲或係外行星的殘骸。 “藍寶石”的起源之謎: 聚焦於某些古文明中使用的、顔色和晶體結構異常的藍色寶石。通過光譜分析,揭示瞭其中一些元素組閤在地球自然界中極少形成,暗示著它們可能是在極端高能環境下(如超新星爆發殘餘物)形成的物質。 --- 第五章:聲音的宇宙學:古代樂器與共振頻率 這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章節,探討瞭古代樂器(如特定形態的骨笛、青銅編鍾)的聲學特性與宇宙背景輻射或引力波的潛在關聯。 諧振腔的設計: 測量瞭某些古代樂器腔體的內部幾何尺寸,發現它們在特定頻率下能産生極高的共振,該頻率與地球的“舒曼共振”的某些高階諧波存在微妙的重閤。 大閤奏的指嚮性: 通過重建某些大型儀式(如瑪雅的祭祀典禮)的可能場景,探討瞭多個樂器同時發聲時,其疊加的聲波模式是否指嚮瞭天空中的某一特定方嚮或天體。 --- 第六章:未來的考古學:解讀古代的“預警信號” 本書的結論部分,作者提齣,古代文明對宇宙的深刻理解並非終結於其自身文明的衰落,而是以某種非物質化的形式留存瞭下來,等待現代科學工具的“激活”。 本章側重於對一些周期性齣現的古代“預言”或“警告”文本進行時間序列分析。這些事件往往被描述為“天空的撕裂”或“光綫的熄滅”,與當前天體物理學預測的某些長期宇宙周期(例如,銀河係鏇臂穿梭帶來的宇宙射綫增強期)存在統計學上的顯著重閤。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全新的框架,審視人類曆史的開端,引導讀者思考:我們對宇宙的認知,究竟是近代的發現,還是遠古的遺忘?它不是一本關於未來航天器或黑洞物理學的科普讀物,而是一份對地球文明深層曆史記憶的考古學發掘報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大衛.A.阿吉拉(David Aguilar)
 
  國際知名天文學傢,特別擅長以迷人的方式連結宇宙、自然和人類。他在巡迴演講中介紹太空科學探索的未來和21世紀的奇妙發現,開啟瞭許多聽眾的視野,也對當今最頂尖的科學探索計畫有所貢獻。另外他也是作傢和太空繪圖師,著作包括九本國傢地理和三本藍燈書屋齣版的獲獎書籍,其中包括《銀河係七大奇蹟》(Seven Wonders of the Milky Way),透過這趟精采的星係旅程介紹我們的宇宙傢園;還有在人類登月五十周年時推齣的《月球的科學和故事》(Luna: The Science and Stories of Our Moon)。他和他繪製的太空插畫曾登上歷史頻道《宇宙》(The Universe)係列、科學頻道《美國航太總署的未解檔案》(NASA’s Unexplained Files)、日本國傢電視公司NHK《宇宙前沿》(Cosmic Front)係列,並曾為《切斯利.博尼斯泰爾:畫筆下的未來》(Chesley Bonestell: A Brush With the Future)這部太空繪圖之父得獎紀錄片的特邀來賓。大衛先前曾在麻州劍橋市「哈佛─史密鬆天文物理中心」(Harvard 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這個全球最大的天文研究組織,擔任科學資訊和公共宣傳部(Science Information and Public Outreach)主任。2015年,他加入美國航太總署的新視野號任務團隊,參與歷史性的冥王星飛掠任務,並在2018-2019 年參與古柏帶天體「終極遠境」(Ultima Thule)的飛掠任務。2010年,小行星1990DA以他的名字命名,以錶彰他數十年來在科學教育及推廣的傑齣工作。他還帶領哈佛大學和史密鬆學會的世界遊學計畫。詳細資訊可參訪他的網站 www.aspenskies.com。
 
剋麗斯汀.普廉(Christine Pulliam)
 
  本書〈探索恆星和星外領域〉一章的特約作者。她是馬裏蘭州巴爾的摩太空望遠鏡研究所(Space Telescope Institute)的新聞主任,也是科學文章的自由撰稿人。她擁有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物理學士學位及天文學碩士學位。
 
帕翠西雅.丹尼爾斯(Patricia Daniels)
 
  本書特約作者。曾任哈佛─史密鬆天文物理中心公共宣傳專員,為成人和孩童寫瞭二十幾本有關科學和歷史的書籍,包括《新太陽係和星座:我的第一本隨身指南》(The New Solar System and Constellations: My First Pocket Guide),現居賓州的州學院(State College)。
 
繪者簡介
 
大衛.A.阿吉拉(David Aguilar)
 
  本書插畫是由大衛.A. 阿吉拉以電腦製作。他先搜集完備的科學資料,根據這些資料在筆記本上繪製草圖,盡可能讓圖像貼近真實。之後再把草圖輸入電腦,以滑鼠將草圖上色,利用Adobe Photoshop 的圖層編輯功能,一層層把他腦海中的宇宙樣貌呈現齣來。有時大衛會用傢裡找到的廢棄塑膠材料製造太空船模型(一樣是依據最新的資料),或是用紙巾碎片浸過摻瞭水的熟石膏,塑造齣行星的地形景觀,拍下來之後再進Photoshop著色。他偶爾也會用望遠鏡和衛星拍到的真實照片來閤成。
 
  為什麼一本反映真實太空的書會需要插畫呢?有時候的確不需要,例如我們有很多很好的火星照片,就不需要火星的插畫。但很多地方(例如太陽係外的行星)、很多視角(例如站在木衛二的地錶凝視木星)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例如將來太空人造訪天衛五),就隻能透過插畫把科學資料圖像化。想像圖中的某些地方和事件永遠不可能真正看到,因為沒有一臺望遠鏡有辦法捕捉到這些畫麵。

譯者簡介
 
鬍佳伶
 
  陽明大學遺傳所及中央大學天文所碩士,曾任臺北天文館解說員,從事科學教育及推廣工作。喜歡親近大自然,覺得夜空中的星光比城市的燈光迷人許多。總是情不自禁望著滿天繁星發呆,想像這些星光是在宇宙中旅行瞭韆百年不同的時間,纔在此時匯聚,就覺得莫名感動。譯有《國傢地理圖解太陽係》。 

圖書目錄

前言 大衛.A. 阿吉拉 6
 
我們知道的宇宙 
宇宙源自大霹靂 10
失落的宇宙 12
其他太陽係 14
其他行星 16 
意外事件 18
太空天氣 20
觀測太空 22
驚奇太空裏程碑:從史前時代到太空時代的天文學 24
 
漫遊太陽係 
我們的新太陽係 30
盛大的旅行 32
金星 34
高溫乾燥 36
水星 38
太陽 40
太陽內部 42
太陽週期 44 
火星 46
探索火星 48
穀神星和小行星帶 50
木星 52
風暴行星54
伽利略衛星56
冰凍海洋58
土星 60
有環行星 62
謎樣衛星 64
天王星 66
海王星 68
古柏帶 70
冥王星 72
冰凍山脈 74
隕坑及平原 76
妊神星 78
鳥神星 80
鬩神星 82
歐特雲 84
彗星 86
地球 88
驚奇太空裏程碑:一年中的地球故事 90
地球的起源92 
地球的分層94
地球上的生命96 
月球 98
月球錶麵 100
 
探索恆星和星外領域 
在地球上看銀河 104
星座:星空傳說 106
我們看到的都是歷史 108
銀河是什麼? 110
變化中的宇宙 112
恆星的生命輪迴 114
星雲:恆星的育嬰房 116
恆星誕生118
恆星的種類 120
類太陽恆星的死亡過程 122
巨星的死亡過程 124
超新星殘骸 126
麵紗星雲 128
中子星和脈衝星 130
伽瑪射線暴132
黑洞 134
超大質量黑洞 136
失敗的恆星:棕矮星 138
行星如何形成 140
其他行星 142
奇特行星 144 
球狀星團 146
穿越星係 148
星係動物園 150
我們的近鄰 152
星係碰撞 154
麥哲倫雲 156
星係團和長城結構 158
哈伯超深空 160
暗物質 162
加速中的宇宙 164
宇宙將如何終結 166
其他宇宙 168
 
我們是孤獨的存在嗎? 
完美的世界 172
生命是什麼? 174
地球上的外星生物176
太陽係內的其他生命 178
還有其他高智生物嗎? 180
外星生命──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182
 
未來之夢 
太空工程 186
太空旅館 188
火星殖民地 190
綠化火星 192
太陽帆航行 194
探索宇宙 196
 
名詞解釋 198
索引 200
作者簡介 203
圖片齣處 206
延伸閱讀 207
相關網站 207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636921
  • 規格:精裝 / 208頁 / 22 x 28 x 2.9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8歲~18歲

圖書試讀

前言
 
  加州的聖塔剋拉拉榖是我長大的地方,對熱愛大自然的人而言,這是一片夢幻樂土,有綿延不絕的果園,處處可見鵪鶉和野雞,足夠年輕人走上一整天。當太平洋的微風拂麵而來,果樹上白色、粉色、藍色花朵的芬芳就會彌漫在空氣中。潮塘和清澈的海水在半個小時的路程外,等待愛冒險的年輕人到水下探索。這裡是大自然愛好者的天堂。
 
  我的臥室擺滿瞭昆蟲標本、野花標本、化石、野生動物飼育箱和飛機模型,牆上貼著行星和星係的畫作和海報,角落裡有一架可靠的3吋反射式望遠鏡(右圖),是我親手做齣來的。
 
  為瞭製作這個望遠鏡的反射鏡,我藉用瞭奶奶的四柱床的兩個玻璃腳輪,那是看起來像小玻璃杯的東西,以前的人用來墊在床腳下,以免床腳颳傷地闆。我把腳輪和從岩石店買來的研磨劑一起磨,再把鐵丹粉、從櫻桃樹上採集的黏樹脂加上水做成混和劑,拿來拋光。
 
  我的目鏡由兩個有輕微裂痕的海盜小觀察鏡製成,是我哥哥在園遊會上買來的。我把鏡片黏在漱口水瓶的塑膠蓋裡麵。望遠鏡的硬紙闆鏡筒是在地毯專賣店後麵的垃圾箱裡翻到的,腳座則是用廢木料和一些便宜的管子配件組成。最後再上點漆,我就開始探索宇宙瞭。我的望遠鏡比伽利略當年用的好多瞭。我叫它「梅寶」(Mable),這是我奶奶的名字。
 
  我的第一個觀察對象是月亮,我看到上麵到處是坑洞、平坦的榖地和山脈!親眼看見木星的衛星和土星的光環是我前所未有的體驗,大大開啟瞭我的眼界及想像力。那時我根本沒想到我的嗜好後來會變成我的事業。
 
  除瞭望遠鏡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吸引我往天文學發展,那就是神祕的幽浮。小時候的我心裡不時會冒齣同樣的疑問:要是幽浮是真的呢?要是太空中真的有幽浮呢?
 
  現在我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天文研究機構「哈佛─史密鬆天文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一員。我們的天文臺坐落在智利、亞利桑那和夏威夷的山頂上,以及我們頭頂的太空軌道中。我每天早上上班時,都不知道會有什麼偉大發現正等著我。
 
  天文學傢的重大發現,往往會改變我們對自我和宇宙的認識。接下來25 年內,我們可能找到這些重要問題的解答:究竟是什麼導緻瞭宇宙大霹靂?是什麼看不見的力量使得宇宙加速膨脹?除瞭我們所在的宇宙,還有其他的宇宙存在嗎?別的行星上有什麼生命形態呢?有和地球一樣的行星存在嗎?而且說不定還能徹底揭開幽浮到底是什麼現象。
 
  這就是我這麼熱愛天文學的原因,這些與我們宇宙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還等待著我們去迴答。能夠找齣答案的未來科學傢,現在就在世界上的某個地方。也許那個人就是你。
 
大衛.A. 阿吉拉
David A. Aguilar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