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統計分析:生命科學應用

Python 統計分析:生命科學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Thomas Haslwanter
图书标签:
  • Python
  • 统计分析
  • 生命科学
  • 生物统计
  • 数据分析
  • 医学统计
  • 生物信息学
  • R
  • 统计建模
  • Python编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以基礎的統計學知識和假設檢定為重點,簡單扼要闡述了 Python 在資料分析、視覺化和統計建模中的應用。本書主要包含了 Python 簡介、研究設計、資料管理、機率分布、不同資料類型的假設檢定、廣義線性模型、存活分析和貝氏統計等從入門到高階的內容。

  本書利用 Python 這門開源語言,不僅直觀上對資料分析和統計檢定提供了很好的解說,在相關數學公式的解釋上也能夠做到深入淺出。此外,本書所述內容的可操作性很強,還提供配套的相關程式碼及資料,方便讀者動手練習。本書適合對統計學與 Python 有興趣的讀者,特別是在實驗學科中需要利用 Python 的強大功能進行資料處理和統計分析的學生及研究人員。

  本書範例檔:
  github.com/thomas-haslwanter/statsintro_python

 
跨越数据鸿沟:面向生物医学研究的 R 语言实践指南 本书简介 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数据分析能力已成为区分优秀研究者与普通研究者的核心技能之一。随着高通量测序、临床试验以及生物影像学等技术爆炸式发展,研究人员面临的数据量与复杂性日益增加,对高效、可靠的统计分析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旨在为广大生命科学、医学、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生以及数据分析师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极具实操性的 R 语言数据分析解决方案。 本书的核心关注点在于如何利用 R 语言的强大生态系统,解决生命科学研究中那些最常见、最棘手的统计建模与数据可视化挑战。我们坚信,掌握一门强大的编程语言,而非仅仅依赖于“黑箱式”的商业软件,是实现可重复性研究和深入理解数据背后机制的关键。 内容结构与特色 本书内容编排遵循从基础入门到高级应用的逻辑顺序,确保即便是对 R 语言接触不多的读者也能平稳过渡。我们尤其强调“案例驱动学习”的理念,所有理论讲解均围绕真实的、具有生物学背景的数据集展开。 第一部分:R 语言环境的基石与数据准备 本部分将读者快速引入 R 语言的生态系统。我们不会进行冗长乏味的语法教学,而是直接切入生物医学数据处理的常见痛点。内容涵盖: 1. 环境搭建与包管理(The Tidyverse 哲学):重点介绍 `tidyverse` 集合(`dplyr`, `ggplot2`, `tidyr`)在数据清洗、转换和重塑中的应用。我们将演示如何高效地处理基因表达矩阵、临床随访数据等非标准格式数据。 2. 数据导入与质量控制:详细讲解从 CSV、Excel、SAS 数据集,到更专业的生物信息学文件格式(如 VCF、SAM/BAM 文件的元数据)的导入技巧。质量控制环节,我们将探讨缺失值(Missing Data)的识别、处理策略(插补方法比较),以及异常值(Outliers)的箱线图与 IQR 方法检测。 3. 数据结构化与报告准备:如何使用 `data.table` 或 `dplyr` 进行复杂分组聚合操作,为后续的统计建模做好结构化准备。同时,引入 `R Markdown`,教授如何将数据处理步骤、统计代码与文字说明无缝整合,生成可复现的科学报告和论文初稿。 第二部分:核心统计推断与假设检验 这是本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核心区域。我们不再停留于教科书式的 P 值讲解,而是聚焦于何时使用何种检验,及其在生物学背景下的意义。 1. 描述性统计与可视化进阶:除了基础的均值和标准差,重点讲解如何使用 `ggplot2` 制作高质量的分布图(密度图、小提琴图)、比较图(带显著性标记的箱线图、点图)以及相关性热图。我们将深入讨论图表设计中的“信息-墨水比”原则,确保图表有效传达生物学信息。 2. 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的抉择:详细对比 T 检验、方差分析 (ANOVA) 在正态性、方差齐性假设下的适用性。针对生物医学中常见的不满足正态分布的实验数据,我们将重点讲解 Wilcoxon 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检验,并提供判断标准。 3. 比例数据的处理:在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中,处理二元或多分类结果(如疾病发生率、治疗成功率)至关重要。本节涵盖卡方检验、Fisher 精确检验,以及如何使用 Logit 链接函数为比例数据建立初步的回归模型。 第三部分:回归建模——从单变量到多因素分析 回归分析是揭示变量间关系和影响强度的关键工具。本书将回归建模的讲解重点放在模型选择、诊断和解释上,而非公式推导。 1. 线性回归 (LM) 的深入应用:涵盖多重共线性诊断(VIF 值)、残差分析(正态性与异方差性)的 R 语言实现。通过真实案例,演示如何根据残差图来判断模型是否有效,以及如何进行变量选择(逐步回归、AIC/BIC 准则)。 2. 广义线性模型 (GLM) 及其生物学解释:这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型之一。我们将详细讲解: 逻辑斯蒂回归 (Logistic Regression):用于预测二分类结局(如生存/死亡、患病/未患病),重点解释 Odds Ratio (OR) 的计算及其 95% 置信区间在临床上的实际意义。 泊松回归 (Poisson Regression):适用于计数数据,例如疾病发生率、突变数量的分析,并讨论如何扩展到负二项回归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以处理过度分散(Overdispersion)问题。 3. 生存分析 (Survival Analysis) 的 R 实践:使用 `survival` 和 `survminer` 包,详细演示 Kaplan-Meier 曲线的绘制与 Log-Rank 检验。核心内容集中在Cox 比例风险模型的建立与解读,解释风险比 (Hazard Ratio, HR) 对风险因素或治疗效果的量化评估。 第四部分:高级主题与高维数据处理 针对需要处理复杂实验设计或高维数据的研究人员,本部分提供进阶工具箱。 1. 方差分析 (ANOVA) 的扩展与混合效应模型:讲解重复测量设计(Repeated Measures)和交叉设计中,如何使用 `lme4` 包构建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LMM) 来正确处理数据内部的依赖性结构,避免传统 ANOVA 的错误推断。 2. 多重比较校正:在基因筛选、蛋白质组学等场景下,需要进行成百上千次的假设检验。本书详细阐述 Bonferroni 校正、Holm 法以及 Benjamini-Hochberg (FDR) 过程的 R 实现,并讨论在不同研究场景下选择哪种校正方法的伦理与统计学考量。 3. 聚类分析与降维基础:简要介绍主成分分析 (PCA) 在数据探索和可视化中的应用,以及层次聚类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在识别样本亚群中的作用。重点在于结果的可视化,如 PCA 的碎石图与样本散点图的解释。 本书的承诺 本书致力于提供清晰、严谨且可操作的统计分析流程。我们不提供预先计算好的结果,而是引导读者亲手构建、诊断和解释每一个模型。通过本书,读者将不仅掌握 R 语言的代码,更重要的是,能够建立起一套严谨的统计思维框架,自信地应对未来生命科学研究中不断涌现的数据挑战。本书是您在 R 语言环境中,将原始生物数据转化为可靠科学洞察的可靠伙伴。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Thomas Haslwanter


  在學術機構中有超過 10 年的教學經驗,是奧地利林茨上奧應用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Upper Austria in Linz)醫學工程系的教授,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講師,並曾在澳洲雪梨大學和德國杜賓根大學擔任過研究員。他在醫學研究方面經驗豐富,專注於眩暈症的診斷、治療和康復。在深入使用 Matlab 軟體 15 年後,他發現 Python 非常強大,並將其用於統計資料分析、聲音和影像處理以及生物模擬應用。
 

图书目录

| PART 1_Python和統計學 |
Chapter 1 為什麼要學統計學?


Chapter 2 Python
2.1 開始
2.2 Python 資料結構
2.3 IPython/Jupyter:一個互動式的 Python 程式設計環境
2.4 開發 Python 程式
2.5 Pandas:用於統計學的資料結構
2.6 Statsmodels:統計建模的工具
2.7 Seaborn:資料視覺化
2.8 一般慣例
2.9 練習

Chapter 3 資料輸入
3.1 從文字檔中輸入
3.2 從 MS Excel 中匯入
3.3 從其他格式匯入資料

Chapter 4 統計資料的展示
4.1 資料類型
4.2 在 Python 中繪圖
4.3 展示統計資料集
4.4 練習

| PART 2_分布和假設檢定 |
Chapter 5 背景

5.1 母體與樣本
5.2 機率分布
5.3 自由度
5.4 研究設計

Chapter 6 單變數的分布
6.1 分布的特徵描述
6.2 離散分布
6.3 常態分布
6.4 來自常態分布的連續分布
6.5 其他連續分布
6.6 練習

Chapter 7 假設檢定
7.1 典型分析流程
7.2 假設概念、錯誤、p 值與樣本數
7.3 敏感性和特異性
7.4 ROC 曲線

Chapter 8 數值型資料的平均數檢定
8.1 樣本平均數的分布
8.2 兩組之間的比較
8.3 多組比較
8.4 總結:選擇正確的檢定方法進行組間比較
8.5 練習

Chapter 9 類別型資料的檢定
9.1 單一比例(one proportion)
9.2 次數表
9.3 練習

Chapter 10 存活時間分析
10.1 存活分布
10.2 存活機率
10.3 在兩組間比較存活曲線

| PART 3_統計建模 |
Chapter 11 線性迴歸模型

11.1 線性相關
11.2 廣義線性迴歸模型
11.3 Patsy:公式語言
11.4 用 Python 進行線性迴歸分析
11.5 線性迴歸模型的結果
11.6 線性迴歸模型的假設
11.7 線性迴歸模型結果的解釋
11.8 Bootstrapping
11.9 練習

Chapter 12 多變量資料分析
12.1 視覺化多變量相關性
12.2 多重線性迴歸

Chapter 13 離散型資料的檢定
13.1 等級資料的組間比較
13.2 邏輯迴歸
13.3 廣義線性模型
13.4 順序邏輯迴歸

Chapter 14 貝氏統計
14.1 貝氏學派與頻率學派的解釋
14.2 電腦時代的貝氏方法
14.3 例子:用馬可夫鏈蒙地卡羅法模擬分析挑戰者號災難
14.4 總結

Appendix_附錄
A 參考解答
B 術語表
C 參考文獻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32942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3 x 1.8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整体的结构和配套资源来看,这本书体现了一种高度的组织性和前瞻性。它不仅仅是一本静态的书籍,更像是一个活跃的学习平台。作者非常贴心地提供了所有的代码示例和配套的数据集链接,并且这些代码库似乎维护得相当及时,我没有遇到太多版本兼容性的问题,这对于一个依赖稳定环境的分析工作来说至关重要。这本书的逻辑脉络非常顺畅,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工具,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问题-方法-工具-解释”的闭环思考框架。从最基础的描述性统计,到复杂的生存模型和网络分析,每一步的过渡都非常自然。它教会我如何像一个真正的生物统计学家一样去思考数据,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 Python 程序员去执行命令。对于那些希望从生物实验走向独立数据解读,并最终发表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同行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套非常扎实且实用的“武器库”。它极大地提升了我利用 Python 解决实际科研难题的信心和效率。

评分

这本书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比较怀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关于 Python 数据分析的书籍琳琅满目,很多都是泛泛而谈,讲一些基础的语法和库的用法,对于我这种想在生命科学领域深入应用的人来说,确实有点“隔靴搔痒”。这本书的封面和名字看上去倒是挺有针对性的,但实际内容如何,总得翻阅一番才能知道。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真正结合生物医学领域的实际案例来讲解,而不是堆砌代码。翻开前几页,我发现作者在数据预处理这块下了不少功夫,特别是一些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中常见的数据清洗和缺失值处理方法,讲得非常细致。这让我感到眼前一亮,这可不是那种随便套用 Iris 数据集就能搪塞过去的教材。尤其是在讲解如何用 Pandas 处理大规模测序数据时,那些性能优化的技巧非常实用,直接解决了我在处理真实实验数据时经常遇到的内存爆炸问题。如果说有什么不足,可能是初学者可能需要对 Python 有一定的基础,毕竟它并没有花费大量篇幅去解释 Python 语言本身,而是直奔主题,将重点放在了如何用这些工具解决科学问题上。总的来说,它更像是一个“实战手册”,而不是“入门教程”。

评分

作为一个在实验室摸爬滚打多年的研究员,我对于那些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统计书籍已经感到厌倦了。我需要的是那种能够直接转化为我日常工作流程的工具和思维模式。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在生物统计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非常深入且贴合实际的探讨。它没有仅仅停留在 P 值的讨论上,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了多重检验校正的重要性,以及在处理具有高维度、低样本量的生物数据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型来避免假阳性。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进行一个小型的临床试验,数据分析陷入了僵局,传统方法效果不佳。后来我参考了书中关于贝叶斯方法的介绍,并尝试用它提供的 R/Python 接口代码进行重新建模,结果令人振奋,我们成功地找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远比那些枯燥的公式推导要有效得多。它教会了我如何用 Python 的生态系统,构建一个从数据获取到结果可视化的完整、可重复的分析流程,这对于保证科研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评分

我对数据可视化的要求是:不仅要美观,更要有科学解释力。这本书在可视化这块的表现堪称典范。很多数据分析书籍只是简单地展示了 `matplotlib` 或 `seaborn` 的基本图表,但这本书显然更懂得生命科学研究的需求。它专门辟出一个章节来讲解如何利用 Python 工具创建高质量的生存分析曲线(Kaplan-Meier Plot)和热图(Heatmap),并且详细说明了在这些图上如何有效地标记出关键的统计学显著性区域。我特别喜欢它介绍的交互式可视化技术,比如使用 Plotly 制作的可以动态筛选样本的散点图。在做课题汇报时,这种能够让听众即时探索数据的图表,效果远超静态图片。此外,它对“小提琴图”(Violin Plot)在展示分布细节上的优势,以及如何用它来替代传统的箱线图进行组间比较,进行了深入的论述,这在对数据分布有严格要求的统计推断中非常关键。这本书确实让我的数据报告看起来更专业、更有说服力了。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提升自己处理复杂多组学数据的能力,特别是涉及到聚类分析和降维技术的部分。坦白说,很多书在讲解这些高阶算法时,往往会用非常抽象的数学语言,导致我们这些偏向实验的科研人员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清晰,它没有回避复杂的数学原理,但同时又巧妙地将理论与 `scikit-learn` 等库的实际调用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解主成分分析(PCA)时,它不仅展示了如何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还深入分析了在不同生物学数据集(如芯片数据和质谱数据)上选择保留多少个主成分才算“合理”,并提供了相应的判断标准和可视化方法,比如碎石图(Scree Plot)的解读。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流形学习(Manifold Learning)在细胞分化轨迹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演示,这正是目前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热点。通过书中的示例,我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算法在保持数据拓扑结构方面的优劣,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分析视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