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規劃:從「一五」到「十四五」

中國式規劃:從「一五」到「十四五」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尹俊
圖書標籤:
  • 中國規劃
  • 五年規劃
  • 經濟發展
  • 政策分析
  • 中國經濟
  • 規劃史
  • 改革開放
  • 國傢發展
  • 宏觀經濟
  • 十四五規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通過係統的理論綜述和豐富的歷史資料梳理,迴顧瞭中國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基本歷程,幷在此基礎上探討瞭規劃治理的理論邏輯。本書認為,中國特色的五年規劃製度是一種彈性規劃製度,主要通過適應性宏觀計劃和激勵性目標治理,動員政府、市場、社會等多方麵力量共同實現國傢目標,是國傢治理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傢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誌。
 
  本書主要特色:第一,學術性,從理論角度迴答瞭規劃是甚麼、為甚麼需要規劃、如何規劃三個基本問題;第二,跨學科視角,堅持馬學為體、西學為用、史學為鑒,從多學科視角探討規劃治理的理論邏輯和經驗;第三,還原歷史事實,通過查閱大量黨史、國史資料,深入迴顧十三個五年規劃的歷史細節,描繪中國共產黨領導五年規劃編製和實施的偉大歷程。
 
好評推薦
 
  ●中國之治的密碼
  梳理中國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基本歷程
 
  ●從“計劃”到“規劃”
  深刻理解中國治理政策的“變”與“不變”
 
  ●史料翔實準確
  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還原歷史事實
 
編輯推薦
 
  1. 學術性,從理論角度迴答瞭規劃是甚麼、為甚麼需要規劃、如何規劃三個基本問題;
  2. 跨學科視角,堅持馬學為體、西學為用、史學為鑒,從多學科視角探討規劃治理的理論邏輯和經驗;
  3. 還原歷史事實,通過查閱大量黨史、國史資料,深入迴顧十三個五年規劃的歷史細節,描繪中國共產黨領導五年規劃編製和實施的偉大歷程。
 
名人推薦
 
  我見證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多年來的偉大變遷,經歷瞭十三個五年規劃的波瀾壯闊,目睹瞭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十四五」期間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全麵深化改革,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注重改革的係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深刻理解規劃的邏輯。本書兼具學術性和歷史性,對瞭解規劃、認識規劃、學習規劃有很好的啟發性。——高尚全 著名經濟學傢 原國傢經濟體製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  
 
  「十四五」規劃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後的第一個麵嚮高質量發展的五年規劃,也是應對國內外各類風險挑戰的總方略。為此,不僅要總結「十三五」及歷次五年規劃的經驗,還應當理解發展規劃的理論基礎。這既是本書作者深刻探討的主要內容,也是奉行「知成一體」的新結構經濟學著力研究的重大課題。——林毅夫 國傢「十三五」「十四五」規劃專傢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世界銀行前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傢
 
  一部規劃史,一定意義上也是一部共和國發展史。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已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本書對我國的中長期規劃勾畫瞭一個輪廓,內容較為係統,對理解中長期規劃頗有幫助,值得一讀。——楊偉民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原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   
 
  本書深刻勾勒瞭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發展藍圖的製定過程,展示瞭新一代學者的視野、眼光和學術能力。——韓毓海 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纔庫特聘專傢/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
《韆年一瞬:中國城市規劃的演進與未來》 一部深度剖析中國城市發展脈絡的權威著作 本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係統梳理瞭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實踐的曆程及其對國傢現代化進程産生的深刻影響。它不僅是一部關於空間布局、功能分區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技術史,更是一部關於國傢意誌、社會變遷與個體命運交織的社會變遷史。 第一部分:理想與初創(1949-1978):計劃經濟下的藍圖構建 本書首先聚焦於建國初期,在百廢待興的背景下,中國城市規劃如何從零開始,藉鑒蘇聯模式,逐步確立起以“生産力優先”為核心的指導思想。 早期規劃理念的輸入與本土化嘗試: 詳細探討瞭中央集權體製下,規劃決策如何自上而下地推行。分析瞭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圍繞重工業基地建設而展開的城市選址、布局模式,例如“大城市帶衛星城”的構想,以及如何在新生的工業城市中植入社會主義的公共生活空間。 城市性質的界定與“兩型”城市的發展: 深入剖析瞭當時對於“城市性質”的嚴格劃分(工業城市、政治文化中心、綜閤性城市等),以及這種劃分如何製約瞭城市功能的復閤性。同時,對“政治中心與生産中心分離”的理念進行瞭批判性考察,探討瞭這種分區帶來的早期城市病端倪。 “三綫建設”與空間戰略的麯摺: 專門開闢章節,研究特定曆史時期(如中蘇關係緊張期)的戰略性城市布局調整,即“三綫建設”。這一決策不僅改變瞭數個內陸城市的命運,也體現瞭國傢安全考量對城市形態的極端塑造力。 居住模式的集體化探索: 考察瞭大規模福利分房製度下,城市住宅小區的基本單元形成過程。從早期的“工人新村”到後期的“萬人大院”,分析瞭這種居住模式對鄰裏關係、公共服務配套提齣的挑戰。 第二部分:轉型與陣痛(1978-2000):市場化衝擊下的空間重塑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城市規劃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將原有的計劃體係與新興的市場經濟要素相兼容。 規劃職能的鬆動與市場信號的介入: 本部分重點分析瞭土地有償使用製度的推行,如何從根本上改變瞭城市開發的主體和邏輯。規劃師開始從單純的“藍圖繪製者”轉變為“市場協調者”。 開發區與城市擴張的博弈: 詳盡描述瞭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的設立,這些“飛地式”的開發如何成為城市空間擴張的先鋒力量,並在多大程度上侵蝕瞭原有的中心城區功能與生態緩衝帶。 “攤大餅”模式的形成與初步反思: 探討瞭在追求速度和規模的背景下,城市蔓延(Urban Sprawl)現象的初現。分析瞭低密度、高車行依賴的擴張模式如何固化下來,以及早期對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碎片化應對。 規劃法規體係的建立: 梳理瞭從1989年《城市規劃法》的頒布到一係列配套法規的齣颱過程,解析瞭這些法律框架在約束地方政府行為和規範開發秩序方麵的實際效果與局限性。 第三部分:全球化與精細化(2001-至今):追求質量與可持續性的探索 進入新世紀,城市規劃的目標從“量的擴張”轉嚮“質的提升”,規劃理念在國際潮流的衝擊下加速迭代。 “兩型社會”與“生態城市”的實踐挑戰: 深入分析瞭從國傢層麵提齣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如何具體轉化為城市層麵的生態廊道、藍綠係統和低碳社區的規劃設計。考察瞭水體治理、空氣質量改善等議題在規劃中的地位提升。 大都市圈與區域協同: 聚焦於城市群概念的興起。本書認為,單個城市的邊界已無法承載現代經濟活動,因此重點分析瞭跨行政區劃的交通網絡規劃(如城際軌道)、産業分工協調以及“一小時經濟圈”的構建努力。 城市更新與存量規劃的崛起: 詳細對比瞭早期“大拆大建”與當前強調“有機更新”的範式轉變。對舊城改造、城中村治理、曆史街區的保護性再利用,以及工業遺産的再激活等議題進行瞭案例剖析,強調瞭“留住城市記憶”的價值迴歸。 公眾參與和規劃的民主化睏境: 探討瞭在信息時代,公眾對規劃決策的參與訴求日益高漲的現狀。分析瞭規劃公示、聽證會等機製的引入,以及在多方利益博弈中,如何平衡效率、專業判斷與民意訴求的復雜性。 第四部分:麵嚮未來:新時代規劃的機遇與挑戰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著眼於“十四五”及未來展望,探討在數字技術、人口結構變化和新的發展理念驅動下,中國城市規劃麵臨的戰略轉嚮。 智慧城市與數字孿生: 考察瞭信息技術如何深度融入規劃管理和實施的全過程,從大數據輔助的選址決策到實時監控的交通管理,技術手段如何重塑城市治理的效率。 超大城市治理的“綉花功夫”: 針對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復雜性,分析瞭“微觀治理”、“口袋公園”建設、“綉花式”精細管理等新思路,強調規劃不再是宏大敘事,更是對細微尺度的關注。 鄉村振興與城鄉融閤: 區彆於過去的“以城帶鄉”,本書深入分析瞭新時代下城鄉規劃一體化的核心目標——如何在保護鄉村本底特徵的前提下,實現要素的雙嚮流動與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規劃師角色的再定位: 總結瞭中國城市規劃在過去七十餘年中的角色變遷,並展望未來規劃師需要具備的跨學科能力,即在技術專傢、社會工程師和文化守護者之間的平衡藝術。 本書特色: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滿足於對規劃文本的簡單梳理,而是將規劃決策置於特定的政治經濟環境和社會思潮中進行解讀。通過大量一手資料、政策文件和具體案例的比對分析,展現瞭中國城市規劃實踐中,理想的宏偉藍圖與復雜的現實操作之間的張力與和解。它為研究中國發展模式、城市治理和空間變遷的學者、決策者、從業人員及關注城市命運的公眾,提供瞭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觀察視角。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尹俊
 
  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博士後,師從著名經濟學傢厲以寧教授;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訪問學者;曾在國傢開發銀行從事規劃工作多年。研究方嚮為中國式現代化、新時代經濟理論與實踐、五年規劃等。近年來齣版《經濟低碳化》《中國新型城鎮化之路》《領導力的本質(第三版)》《經濟學理論與中國式現代化:重讀厲以寧》等著作,在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Journal of Innovation & Knowledge等知名學術期刊發錶50餘篇論文。曾獲得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普及讀物獎、楊芙清—王陽元院士優秀教學科研獎、首屆李占祥管理哲學優秀論文獎等。
 
  《中國式規劃:從「一五」到「十四五」》(中文簡體版)已榮獲中國經濟學教育科研網2021年度經濟學圖書、首屆青馬獎優秀著作一等獎、江蘇省全民閱讀活動領導小組慶祝建黨百年100種「紅色經典閱讀」薦讀書目、人民日報圖書館金颱好書等,該書英文版將於近期由Springer齣版。

圖書目錄

總 論 規劃治理的邏輯︱1
第一節 國傢治理與規劃製度 4
一、從國傢治理看國傢發展 4
二、尋找中國奇跡背後的典型國傢治理製度 8
三、中國特色的五年規劃製度 15
四、世界規劃興衰簡史 26
第二節 規劃治理的基本邏輯 36
一、三個基本理論問題 36
二、規劃是甚麼 38
三、為甚麼需要規劃 49
四、如何規劃 56
第三節 構建中國特色的規劃學理論 62
一、構建中國特色規劃學理論的方法論 62
二、馬學為體、西學為用 66
三、史學為鑒 69

第一章 探索中的五年規劃︱73
第一節 1953年前中國共產黨對國傢建設的規劃與準備 75
一、新國傢的宏偉藍圖提齣要依靠計劃 75
二、為計劃經濟做準備:組建國營經濟、調整工商業、建立計劃管理機製 81
三、國民經濟計劃的編製工作在摸索中前進 91
四、東北地區計劃經濟的最初實踐 94
第二節 「一五」計劃—中國由農業國嚮工業國轉變的重要開端 98
一、毛澤東指齣,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是「大仁政」 98
二、齣訪蘇聯,簽訂協議 101
三、全國計劃係統確立「兩下一上」的工作程序 106
四、「五年計劃,計劃五年」 111
五、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投資舉動 116
六、「我國計劃史上的春天」 119
第三節 經歷大起大落的「二五」計劃 123
一、「各方麵韆軍萬馬,奔騰而來」 124
二、周恩來憂心錶示,「搞計劃必須實事求是」 126
三、「二五」計劃建議提交中共八大 129
四、風雲突變,國傢經濟建設脫離健康發展的軌道 132
第四節 「二五」計劃後的調整與八字方針 138
一、「不要隱諱我們犯的錯誤,隻有抓緊總結,纔能及時指導」 138
二、「大傢按計劃辦事,不要想到哪裡就做到哪裡」 140
三、「現在是下決心糾正錯誤的時候瞭」 142
四、「現在無論農業或者工業,都需要有一個恢復時期」 146
第五節 「三五」計劃—從關注「吃穿用」到以備戰為中心 152
一、「吃穿用計劃」 153
二、毛澤東考慮「三五」計劃的齣發點是準備戰爭 155
三、「攀枝花搞不起來,睡不著覺」 157
四、按毛澤東的要求,進一步研究「三五」計劃和三線建設問題 159
五、三線建設的全麵鋪開及「三五」計劃的製定 162
六、努力完成「三五」計劃 165
第六節 「四五」計劃—「三個突破」與兩次調整 168
一、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標導緻「三個突破」 168
二、「過去能搞的,現在搞不齣來?我對此非常難過」 171
三、「搞社會主義建設,不能不搞生產,不能不搞技術」 176
四、「四五」計劃歷經麯摺最終完成 182
第七節 經歷偉大歷史轉摺的「五五」計劃 185
一、經濟受到嚴重衝擊的1976年 185
二、粉碎「四人幫」和新的「躍進」計劃的形成 188
三、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偉大歷史轉摺 195
四、「調整、改革、整頓、提高」八字方針提齣 198

第二章 改革中的五年規劃︱205
第一節 「六五」計劃—國民經濟迎來又一個快速增長期 207
一、鄧小平強調「重點是要抓調整,改革要服從於調整,有利於調整,不能妨礙調整」 207
二、「久別重逢」的五年計劃—「六五」計劃嚮全社會公佈 210
三、計劃經濟體製迎來重要轉變—中共十二大提齣「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 214
四、「六五」時期取得重大成就 216
第二節 「七五」計劃—改革、起伏與發展 220
一、「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之後理論繼續突破 220
二、「力」的界限在哪裡—「七五」計劃在論爭中編製 222
三、「七五」開局過熱,陳雲提醒「頭腦要清醒些」 227
四、治理整頓見成效,「七五」計劃順利完成 231
第三節 「八五」計劃—在「軟著陸」中實現高速增長 236
一、一麵治理整頓,一麵「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經濟 236
二、「看準瞭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241
三、南方談話後,中央調整「八五」計劃 245
四、宏觀調控與經濟「軟著陸」 248
五、「八五」計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執行得最好的五年計劃之一 253
第四節 「九五」計劃的完成—「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裏程碑」 255
一、全新的國內、國際環境使「九五」計劃具備新的特點 255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編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257
三、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及時調整「九五」計劃 259
四、「今年的經濟情況,確實是歷年以來最好的」 262
第五節 「十五」計劃—中國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擎 265
一、以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為主線 266
二、編製「十五」計劃:全民討論、全社會參與 269
三、「由於國際國內都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計劃的預期目標要留有餘地」 271
四、中國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擎 274

第三章 科學製定五年規劃︱279
第一節 「十一五」規劃—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 281
一、「十一五」規劃編製的時代背景 282
二、民主、科學編製「十一五」規劃 283
三、「十一五」規劃的指導原則、發展目標 286
四、超額完成「十一五」規劃指標 288
第二節 「十二五」規劃—科學發展的行動綱領 292
一、中國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292
二、「十二五」規劃製定的步驟與過程 294
三、「十二五」規劃的主要目標 297
四、「十二五」時期取得重大成就 298
第三節 「十三五」規劃—踐行新發展理念,全麵建成小康社會 301
一、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301
二、「發展理念搞對瞭,目標任務就好定瞭,政策舉措也就跟著好定瞭」 304
三、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景 308
四、「十三五」時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311

第四章 中國式規劃圖譜︱315
第一節 四樑八柱 318
一、嵌入國傢治理的規劃製度 318
二、規劃編製和實施流程 324
三、「一體兩翼」的運行機製 332
第二節 演變之路 338
一、規劃內容之演變 338
二、規劃編製之演變 342
三、規劃實施之演變 345
第三節 歷史經驗 349
一、從多個視角提升規劃的科學性 350
二、集思廣益式的規劃編製 355
三、動員激勵式的規劃實施 358

第五章 中國式規劃走嚮未來︱363
第一節 挑戰與應對 365
一、規劃內容方麵 366
二、規劃編製方麵 369
三、規劃實施方麵 372
第二節 走嚮未來的五年規劃 376
一、「十四五」規劃:在新時代開啟「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 376
二、中國式規劃的世界意義與研究展望 387

附錄 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內容提綱演變︱394
參考文獻︱415
後記︱421

圖書序言

  • ISBN:9789888763009
  • 規格:平裝 / 440頁 / 15.2 x 23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香港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