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係統的理論綜述和豐富的歷史資料梳理,迴顧瞭中國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基本歷程,幷在此基礎上探討瞭規劃治理的理論邏輯。本書認為,中國特色的五年規劃製度是一種彈性規劃製度,主要通過適應性宏觀計劃和激勵性目標治理,動員政府、市場、社會等多方麵力量共同實現國傢目標,是國傢治理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傢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誌。
   本書主要特色:第一,學術性,從理論角度迴答瞭規劃是甚麼、為甚麼需要規劃、如何規劃三個基本問題;第二,跨學科視角,堅持馬學為體、西學為用、史學為鑒,從多學科視角探討規劃治理的理論邏輯和經驗;第三,還原歷史事實,通過查閱大量黨史、國史資料,深入迴顧十三個五年規劃的歷史細節,描繪中國共產黨領導五年規劃編製和實施的偉大歷程。
 好評推薦
   ●中國之治的密碼
   梳理中國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基本歷程
   ●從“計劃”到“規劃”
   深刻理解中國治理政策的“變”與“不變”
   ●史料翔實準確
   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還原歷史事實
 編輯推薦
   1. 學術性,從理論角度迴答瞭規劃是甚麼、為甚麼需要規劃、如何規劃三個基本問題;
   2. 跨學科視角,堅持馬學為體、西學為用、史學為鑒,從多學科視角探討規劃治理的理論邏輯和經驗;
   3. 還原歷史事實,通過查閱大量黨史、國史資料,深入迴顧十三個五年規劃的歷史細節,描繪中國共產黨領導五年規劃編製和實施的偉大歷程。
           
名人推薦
   我見證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多年來的偉大變遷,經歷瞭十三個五年規劃的波瀾壯闊,目睹瞭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十四五」期間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全麵深化改革,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注重改革的係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深刻理解規劃的邏輯。本書兼具學術性和歷史性,對瞭解規劃、認識規劃、學習規劃有很好的啟發性。——高尚全 著名經濟學傢 原國傢經濟體製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  
   「十四五」規劃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後的第一個麵嚮高質量發展的五年規劃,也是應對國內外各類風險挑戰的總方略。為此,不僅要總結「十三五」及歷次五年規劃的經驗,還應當理解發展規劃的理論基礎。這既是本書作者深刻探討的主要內容,也是奉行「知成一體」的新結構經濟學著力研究的重大課題。——林毅夫 國傢「十三五」「十四五」規劃專傢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世界銀行前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傢
   一部規劃史,一定意義上也是一部共和國發展史。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已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本書對我國的中長期規劃勾畫瞭一個輪廓,內容較為係統,對理解中長期規劃頗有幫助,值得一讀。——楊偉民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原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   
   本書深刻勾勒瞭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發展藍圖的製定過程,展示瞭新一代學者的視野、眼光和學術能力。——韓毓海 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纔庫特聘專傢/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