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斃了那隻狗(經典暢銷改版):動物訓練必殺技

別斃了那隻狗(經典暢銷改版):動物訓練必殺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凱倫.布萊爾
图书标签:
  • 动物行为
  • 动物训练
  • 犬类训练
  • 行为矫正
  • 宠物训练
  • 养宠
  • 宠物
  • 动物心理学
  • 畅销书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訓練師的聖經,馭人術的終極指南

只要掌握本書精要,你可以教貓彈鋼琴,讓雞翩翩起舞,
甚至可以用來對付不聽話的小孩,愛唱反調的另一半,難搞的員工!
教你如何觀察、分析行為,透視行為形成的原理,
破除不打不乖的迷思,學會搏感情訓練法。
你再也不必高聲咆哮、施暴、處罰,因為你掌握了必殺技。

獸醫師/犬行為矯正及訓練師  祁偉廉
前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秘書長/獸醫師  黃慶榮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說明動物與人類行為的暢銷經典之作!
了解動物行為的機制,透過增強訓練原則,你也可以是訓練高手!


這是一本描述「增強理論」的書。作者凱倫.布萊爾是位具有突破性貢獻的行為學家,也是位能夠靈活變通的動物訓練師;她提倡的正增強原理及應用方法對訓練領域影響甚巨。

增強式訓練並非是「奬勵」和「處罰」的系統,它是根據行為科學而來。依科學上的說法,「增強」出現於行為發生期間或行為達成時,並會增加行為再出現的可能性。達成行為增強有兩個要點:行為與增強兩個事件在時間上必須具有關聯性,當「行為」引起「增強」時,這個行為發生的頻率就會增加。

經典賣座電影《我不笨,所以我有話要說》(Babe)中的小豬和其他動物得以精彩「演出」,亦歸功於好萊塢動物訓練師使用的正增強訓練。而今,許多奧運教練也利用正增強和塑形法訓練,一改傳統的威嚇方法,運動員同樣獲得顯著的進步。

這本書讀來愉悅、條理分明,適合所有想要了解或改變動物行為的人,無論這個動物是隻愛吠的狗、好管閒事的鄰居、不友善的貓咪、不聽話的小孩、亂丟襪子的另一半,或是想改掉壞習慣的自己,你再也不用高聲斥罵、威脅、暴力、處罰……或者斃了那隻搗蛋的狗。

在本書中,你將學習到:
◎革命性「響片訓練」的原理──響片訓練的驚人成效歸功於它的即時回應,可以明確告知動物哪個行為受到奬勵。
◎終結不良習慣的八招解決辦法,從抓壞家具的貓咪到生活習慣欠佳的室友都可以對付。
◎「塑形」行為的十大法則──不必造成壓力或疼痛也能收到訓練成效。
◎訓練狗兒大小便、改善網球技巧,或應對叛逆青少年的小祕訣。
◎探索增強式訓練的新用途。

本書好評
這是一本改變行為的書,舉凡養育子女、夫妻相處、侍奉公婆都該閱讀此書。相信閱讀本書之後,一般民眾對於人和動物的相處能夠更融洽,專業動物訓練師、和狗一起工作的領犬員,甚至人與人相處等等,都能進入更高的境界。
——獸醫師/犬行為矯正及訓練師  祁偉廉

在眾多訓練動物書籍中,《別斃了那隻狗》是一本相當專業與權威的書籍,作者不厭其煩地例舉相當多範例,提醒訓練者必須注意的觀念、重點與細節。對於有心訓練家中寶貝,且想要在短期內獲得良好成效的飼主或動物訓練員,可說是一本難得的教科書。
——前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秘書長/獸醫師  黃慶榮

凱倫.布萊爾一直是個先驅……任何想要更有效教育孩子、進行教學或管理自我行為的人都將發現本書極有用處。
——行為學派心理大師 史金納博士(Dr. B.F. Skinner)

布萊爾解釋了為什麼企圖以處罰「讓你嚐嚐厲害!」的作法要求人們改變卻經常無效的原因,她也描述了真正有效的方法。本書改善人際關係的作用甚於那些出於善意卻含糊不清的激勵言詞,因為布萊爾在書中告訴我們如何讓意圖轉變為成果。
——《憤怒》作者 卡蘿.泰夫瑞斯博士(Dr.Carol Tavris)

本書富含許多切題的小故事……布萊爾以八個不同招數應對所有十種問題情境,是行為改變的最佳示範。
——《出版人週報》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现代都市青年如何应对生活压力、寻求内心平衡与个人成长的深度指南,书名为《都市微光:在快节奏中重建心灵秩序》。 --- 都市微光:在快节奏中重建心灵秩序 导读: 你是否曾感觉自己像一颗被投入高速运转的滚筒洗衣机中的衣物,被生活、工作、社交的巨大惯性裹挟着,洗涤、甩干,直至精疲力尽,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可以安放疲惫灵魂的角落?在信息爆炸与即时满足的时代洪流中,我们看似掌握了一切,却常常迷失在“拥有更多”的焦虑之中。本书不是一部心灵鸡汤,也不是一套教你如何更高效“战斗”的工具手册。它是一份邀请函,邀请你从永不停歇的外部噪音中抽身,转向内观,学习如何在不放弃理想与进取心的前提下,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搭建一处坚固而宁静的避风港。 《都市微光》聚焦于当代都市人普遍面临的“注意力碎片化”、“价值迷失感”以及“持续的低效焦虑”三大核心困境。作者结合认知科学、实用哲学(特别是斯多葛主义与禅宗的现代应用)以及多年心理咨询经验,提供了一套系统且可操作的“重建心灵秩序”方法论。 --- 第一部分:认清“高速陷阱”——你真的在“忙碌”吗? 本章深入剖析了现代社会对“忙碌”的病态崇拜。我们用日程表塞满时间,却用效率工具消磨了深度思考。 1. 伪效率的陷阱:从“完成清单”到“完成意义” 探讨现代人对待待办事项清单的误区。清单不再是导航图,而成了道德绑架的工具。如何区分“紧急且重要”与“紧急且不重要”的事务,避免被突发事件牵着鼻子走。我们将介绍“四象限反向操作法”——不是如何做更多,而是如何有勇气和智慧地拒绝不必要的“应许之事”。 2. 社交媒体的“带宽窃贼”:算法与自我边界的重建 详细分析信息流推送机制如何系统性地侵蚀我们的专注力时长(Attention Span)。这不是简单的“少看手机”,而是理解算法背后的经济学逻辑,并为自己的心智设置“防火墙”。核心内容包括“数字隔离舱实践”——设计特定时段与工具的物理隔离,让大脑重新适应长时间的沉浸式思考。 3. 身份的焦虑:你是否在为别人的想象而生活? 都市生活中的“人设”压力巨大。我们扮演着完美员工、顾家伴侣、健身达人等多个角色。本节引导读者区分“内驱价值”与“外显标签”。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深度提问,帮助读者挖掘真正驱动自己前进的内在动机,剥离社会期望投射的重量。 --- 第二部分:内观的工具箱——慢下来的技术艺术 重建秩序的第一步是稳定中心。本部分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易于融入日常的心理稳定技术。 1. 斯多葛式的“预演不幸”与心理韧性 介绍古老的斯多葛哲学如何应对现代的恐惧和不确定性。我们不倡导压抑情绪,而是学习如何理性地预见并准备应对最坏的结果(Premeditatio Malorum)。通过练习,将“突如其来的灾难”转化为“可预见的挑战”,从而有效削弱焦虑的杀伤力。 2. 情绪的物理地图:识别与安放 情绪不是抽象的敌人,而是身体的信号。本书提供了一种非侵入式的“情绪地理定位法”——当压力来临时,不是对抗,而是精确描述它在你身体的哪个部位(紧绷的肩膀?胃部的结块?),以及它想传达什么信息。这种客观描述,是情绪消解的开始。 3. 极简主义的时间哲学:深度工作的“时间容器” 区别于传统的番茄工作法,本章推广“时间容器”概念。与其将时间切割成小块,不如为重要的任务设置一个“不被打扰的深度时间容器”,并在容器内彻底杜绝切换成本。这要求使用者在进入容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对外部世界进行清晰的“暂时离线声明”。 --- 第三部分:在关系中寻找共振——构建支持性的微生态 个体秩序的稳固,最终需要在社会关系中得到检验与滋养。 1. 边界的艺术:如何说“不”而不牺牲关系 界限感模糊是都市人耗能的主要来源之一。本书将“说不”视为一种维护自我能量的积极维护行为,而非负面拒绝。提供了一套基于“共情-澄清-替代方案”三步走的沟通模型,使拒绝既坚定又充满尊重。 2. 建立你的“精神避难所”:精选朋友圈的必要性 探讨人际关系中的“能量交换”机制。如何识别那些持续消耗你,却不提供情感滋养的“负熵”关系,并逐步拉开距离。同时,指导读者主动寻找并维护那些能提供真正理解、无需解释的“低摩擦连接点”——即真正懂得你奋斗意义的朋友。 3. 从“比较性幸福”到“体验性满足” 回归生活本身。教导读者将注意力从“我比别人差在哪里”的横向比较,转移到“我现在体验到了什么”的纵向深入。通过简单的日常仪式(如对一杯咖啡味道的深度品鉴,对一次散步环境的细致观察),将平凡瞬间转化为可被感知和珍藏的“微小胜利”。 --- 结语:秩序的终极目的 《都市微光》强调,重建心灵秩序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让你停止奔跑,而是为了让你在奔跑时,拥有清晰的视野和稳定的步频。它旨在将你从被动的反应者,转变为主动的设计者。当你学会了如何稳定自己的内在世界,外部世界的喧嚣和挑战,便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成为了你生命交响乐中,可以被精心编排的一部分。这本书是送给所有在现代洪流中渴望保持清醒与温度的灵魂的,一份自我救赎的实操指南。 --- (全书风格:沉静、理性、具有人文关怀,语言精准,避免使用空泛的励志口号,侧重于认知工具和行为模式的改变。)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凱倫.布萊爾Karen Pryor
作家、動物行為學家,也是揚名國際的科學家,專精行為心理學和海洋哺乳動物生物學。她創立了美國夏威夷的海洋生物世界(Sea Life Park),是引領海豚訓練的先驅,她在該處結識了知名心理學家史金納(B. F. Skinner)博士及動物行為學家勞倫茲(Konrad Lorenz),並與二人共事。
布萊爾女士曾任美國政府指派的海洋哺乳動物委員會(Marine Mammal Commission)委員,並擔任過美國太空總署及國家動物園等多個組織機構顧問,提供有關人類、動物之行為和學習的諮詢,曾任劍橋行為科學研究中心(Cambridge Center for Behavioral Sciences)理事。
她的第一本著作《為寶貝哺乳》(Nursing Your Baby)已銷售兩百萬本以上,由女兒蓋兒.布萊爾修訂再版。布萊爾女士同時也是三十多篇科學報告的作者或共同作者之一,她創立了陽光出版公司(Sunshine Books, Inc.),並擔任執行長一職,出版動物行為相關書籍。


相關著作:《別斃了那隻狗(改版):動物訓練必殺技》《別斃了那隻狗!》

譯者簡介

黃薇菁
輔仁大學生物系學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德遜分校動物學碩士,就讀研究所期間研究動物溝通行為。現任Vicki響片訓練課程講師,興趣為動物行為、動物訓練。譯有《青蛙大浩劫》、《別跟狗爭老大》、《動物密碼》、《超級好食物》、《微軟首席惡漢》。

图书目录

專文推薦 有教無類——人狗共通的訓練原理 祁偉廉
專文推薦 在最適當時機按下它  黃慶榮
譯者序 訓練不能光憑直覺與蠻幹! 黃薇菁

前言  

第一章 比獎勵更有效的「增強原則」
●「正增強物」是什麼? ●哪些是「負增強」? ●抓準出現增強物的時間點 ●增強物的大小 ●意外的「大獎」 ●制約增強物 ●響片訓練 ●「繼續加油!」 ●習得厭惡刺激 ●無法預料的獎勵更具吸引力 ●不適用變化性增強的情況 ●如何打破「起頭最難的障礙」 ●迷信行為:意外的增強效果 ●利用正增強可以做什麼? ●團體中的增強 ●別忘了增強自己

第二章 塑形法:不打、不罵、不施壓的訓練法
●什麼是塑形法? ●方法重要,原則更重要 ●塑形法的十大原則 ●從訓練遊戲開始 ●塑形捷徑:標的法、模仿和模擬 ●特殊訓練對象 ●善用記錄作自我增強 ●不發一語的塑形法

第三章 刺激控制:無脅迫性質的合作關係
●刺激的種類 ●讓對方依令行事 ●建立訊號 ●刺激控制的規則 ●那種訊號? ●訊號強度和淡出 ●有效又好用的標的物 ●以習得厭惡刺激作為訊號 ●限定反應時間 ●預期心理 ●利用刺激作為增強物:連鎖行為 ●教狗兒玩飛盤:一個連鎖行為的例子 ●類化刺激控制的概念 ●習成前低潮及發飆 ●刺激控制的用途

第四章 反訓練:利用增強去除不想要的行為
●第一招:斃了他(牠)! ●第二招:處罰 ●第三招:負增強 ●第四招:消弱 ●第五招:訓練不相容的行為 ●第六招:訓練這個行為只依訊號出現 ●第七招:塑形出行為的消失 ●第八招:改變動機 ●有害無益的剝奪方法 ●解決複雜的問題

第五章 現實生活中的增強現象?
●增強之於運動 ●增強之於經營 ●動物世界的增強現象 ●增強之於社會

第六章 響片訓練:一種新的訓練技巧
●日益普遍的響片訓練 ●響片訓練的長期附加效應 ●突飛猛進的學習成效 ●去除響片 ●訓練對象有如參與遊戲 ●免於恐懼的自由學習與樂趣 ●響片訓練之於人 ●更多應用在人類身上的作法 ●世界各地的響片訓練

致謝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84824
  • 叢書系列:PetBlog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1 x 15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5歲~99歲

图书试读

〈專文推薦〉有教無類——人狗共通的訓練原理
——獸醫師/犬行為矯正及訓練師  祁偉廉
(寫於2007年)  

四年前我接受了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研究所賴所長的邀請,共同為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籌設「偵測犬訓練中心」,對我這臨床獸醫來說是跨足一個全新領域,幸得來自夏威夷的訓練師陶德(Todd Kikuda)和紐西蘭的訓練師葛瑞內(Rene Gloor)先後來台指導,從選擇犬隻、氣味認知訓練和領犬員組合訓練逐步進階,在教學的內容中常聽他們談到行為學的用詞、用語和理論,為求進一步了解曾向國外訂購了幾本相關書籍,但是在中文書籍中卻沒有能夠找到一本以專業動物訓練基本理論為主的論著。市售的訓犬書籍相當多,多數也是翻譯自英文或日文書籍,這些翻譯書籍往往偏重教導服從訓練,或是導正隨處排便的技巧,很少在理論上著墨。為了替本書撰寫推薦序,我有機會能先睹為快,是件讓人欣喜的事,因為這本書的內容能夠讓專業訓練師和一般犬隻的主人清楚知道,給狗的訓練是鼓勵犬隻改變行為,朝向我們希望的行為發展,而不是對狗的一種脅迫。

 以前在自己經營動物醫院看診時,常聽畜主抱怨家中愛犬多麼桀驁不馴,較多的例子是責怪愛犬溜出家門外出玩耍,弄得全身髒兮兮的才回家,回家後輕則被指著鼻子臭罵一頓,重則棍棒修理,顯然愛犬得到的教育是負面的,因為在犬隻的認知成了「回家會被修理」,那下次有機會還是逃出去玩玩吧。再者是有許多的主人抱怨無法順心的牽愛犬散步,會被拖著走,暴衝使人差點跌倒,其實在狗的心中想的是「走快點前面好玩喔」。累積了對狗的埋怨,找不到解決的方法,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愛犬的結果,很可能以「遺棄」收場,製造了嚴重的流浪犬問題,增加許多社會成本。但是若能像本書中所述,教導主人採用正確的訓練原理,懂得如何自行訓練愛犬,讓人與狗能相處融洽,相伴相隨永不離棄,將是一項解決流浪犬問題的重要方策。 

在我參與的偵測犬訓練過程中,仍然使用P字鏈控制犬隻,當犬隻做出我們不希望的行為時就抽緊,讓牠們因為受到不舒服的感覺而就範,但是很少領犬員能夠體會這本書中所強調的:P字鏈使用要給狗時間。在口令「不可以」與拉扯抽緊之間要給狗時間,直接拉扯成了純粹的「處罰」。專業的領犬訓練希望的是犬隻能夠喜歡工作而且快樂工作,而不是被押著強迫去工作。給狗時間是本書對P字鏈使用者的一項啟示,也是一項要求。

 本書作者凱倫.布萊爾女士曾與知名的心理學家史金納博士和動物行為學家勞倫茲共事,當然本書的立論基礎常與這兩位專家的理論有著相關性,若是能對他們的學說也有些了解,更能掌握本書精深的內涵。
 史金納博士的行為主義,強調環境條件與事件對行為改變的影響,焦點在對學習行為的安排,其操作制約學習原理提出的假設指出:學習是一種行為,行為的變化是環境事件和條件的函數,且可由反應頻率表示;學習的要素是由區辨性刺激所產生的反應而增強刺激,這些內容正是當今學習行為學主流的學說。而勞倫茲更是動物行為學的鼻祖,一九三五年他根據雁鵝的學習行為,提出了銘印(imprinting)的概念,指出孵化不久的雁鵝雛鳥,由視覺和聽覺刺激學習辨識親鳥,並會跟隨著被認知的親鳥行動。有了專業的理論為基礎,這一本動物學習訓練的書,則是凱倫布萊爾將動物行為學的學理推至應用的實用書籍;在網路資訊中可以搜尋到她架設的「clickertraining.com」專業網頁,本書中也有一整個章節在說明響片訓練,這種訓練是一種新的訓練技巧,將響片壓出喀啦喀啦的聲音不難,而用在何時或如何使用則大有學問,響片會使動物有突飛猛進的學習成效,相信是讀者急於知道的訓練招數。

 由於作者本身不僅對狗貓訓練有經驗,在夏威夷更是海豚訓練的先驅,書中常以海豚訓練舉例,或許是因為我也曾經參予擱淺鯨豚救援,對鯨豚類動物有些基本認識,以及曾經被服務單位派赴日本八景島海洋樂園水族館見學,為期一個半月天天觀看海豚表演,並有機會在後場觀察訓練實況,所以更能體會書中舉例說明的內容,在台灣屏東車城的海洋生物博物館中雖然豢養有白鯨,但是為了避免不人道的指責,不訓練表演項目,當我向八景島水族館獸醫提到此事,他驚訝的反問「那你們怎麼知道飼養的鯨豚病了」,他指出表演的海豚身體無恙時可以做到的動作,如果突然做不到了,將被隔離檢查,這是早期發現疾病的重要依據,缺了這項依據,鯨豚可能身體差到不吃不喝才被發現病了,這對豢養的鯨豚並不好。站在健康維護的立場,我支持要對飼養的鯨豚進行一些必要的訓練,若要訓練鯨豚,更該先讀這本書。

 這本講解如何訓練動物的書,是商周出版「PetBlog系列」中很精華的一本,書中所謂的「訓練」,說的直接一點應該是「改變行為的方法」,而書中舉出的訓練實例不只是馬、狗、貓、小鳥和鯨豚等動物,「人」也包括在訓練的對象之內,小孩、朋友、媳婦、公婆都成了書中舉例可以藉由訓練改變行為的對象,所以這不是單純的犬貓訓練書,這是一本改變行為的書,舉凡養育子女、夫妻相處、侍奉公婆都該閱讀此書。相信閱讀本書之後,一般民眾對於人和動物的相處能夠更融洽,專業動物訓練師、和狗一起工作的領犬員,甚至人與人相處等等,都能進入更高的境界。
 

〈專文推薦〉在最適當時機按下它
——前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秘書長/獸醫師  黃慶榮
(寫於2007年)  

現代教育在心理學家的精心設計與實現下,已發展出一套「玩」的教育哲學,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寓教於樂」。「寓教於樂」講求「享受玩樂」、「專注玩樂」,還要「玩得專業」、「玩得安全」才能算是一套良好的「寓教於樂」方法。「寓教於樂」不僅能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充滿興趣、樂於學習,也可從玩樂過程中,很快速的體悟出有效完成目標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教育的目的。

拜科技進步之賜,不論是在研究方法的日益純熟與專業化,或是在研究輔助工具的日益精良,利用這些純熟的研究方法與精良的研究輔助工具,人類逐漸揭開動物應刺激所產生的心理與行為回應的神秘面紗,再將研究成果應用在訓練其他動物,並產生良好的效果。因而,訓練動物在今天已成一門非常專業化的科學領域。《別斃了那隻狗!》正是動物行為學家凱倫.布萊爾女士多年來以專業的科學方法,訓練多種動物獲得的成果結晶。其中最重要的是以「響片」做為增強訓練效果的「增強物」。
 
以「響片」當作增強物訓練狗狗的方法,早在十年前就有人引進台灣,至於訓練成效如何?並無確實報告!不過,從《別斃了那隻狗!》書中的叮嚀推測與筆者長期觀察,「響片訓練法」在台灣推展得並不順利。主要原因是「訓練者無法抓住按下響片的關鍵時間點」,不僅根本無法讓響片發揮「增強物的功效」,反而成為讓接受訓練動物無所是從的元兇。

以「美食」作為被訓練動物做對正確動作時的「報償」方式,早已為人熟悉,也是家中飼養的動物看到你的時候,會主動接近你的原因。因為,你的形象出現代表有食物可吃。這種關聯建立之後,牠們才會逐漸發展出你會撫摸牠們、你會帶牠們出去玩……等等讓牠們感到很舒適、愉快的其他情境。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每位飼主都有各自不同的經驗。有些主人會發現,自己的狗貓只要聽到塑膠袋發出的「娑娑」聲音,就會立即蹲在腳邊等零食。檢討其原因,是因為這位飼主,常常從便利商店或寵物用品店買回「便利包」,以「便利包」內的零食餵食他的寶貝動物。在打開「便利包」的時候會發出「娑娑」聲音。於是,狗貓逐漸養成在聽到「娑娑」聲音的時候,就會聯想到「有食物吃了」,所以就會立即蹲在腳邊等零食。同樣的,如果狗主人每天都會幫牠繫上拉繩,帶牠出去散步,讓牠享受愉快的生活。經過一段日子後,這隻狗狗聽到飼主(甚至家中任何人)拿起拉繩的聲音,就會很主動的靠到飼主身邊,樂意接受飼主繫上拉繩。因為「拉繩的聲音」代表「要出去散步了」。「便利包的娑娑聲音」、「拉繩的聲音」等,都可以視為訓練的增強物。 

當然,也有運用不當產生負面影響的情況,例如:在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八里保育場犬隻訓練人員培訓班中,就發生學員不當使用P字鏈,讓受訓的狗狗感覺痛苦,而拒絕接受訓練的情形發生。每當這隻狗聽到訓練員拿起P字鏈的聲音,接著靠近牠的時候,牠立即產生「恐懼感」,並且出現「拒絕套上P字鏈的行為」,這種狀況下,P字鏈變成「負增強物」,它所發出的聲音產生「負增強效果」。事實上,在受訓動物產生錯誤行為時,按下「響片」,巧妙的運用其「負增強效果」提出警告,也是「響片」的功能之一。

凱倫.布萊爾女士在蒐集、分析她與其他動物訓練專家的建議與經驗後,歸納出訓練動物的重點步驟,並統一以「響片」作為增強物,利用響片發出的「一致性音頻」作為「正增強效果」或「負增強效果」。至於讓它產生「正增強效果」或「負增強效果」的時機拿捏,詳讀《別斃了那隻狗!》,細心揣摩書中案例,待心領神會、熟能生巧之後,運用之妙,則存乎訓練者之心。 

不容否認,在眾多的訓練動物書籍中,《別斃了那隻狗!》是一本相當專業與權威的書籍,作者不厭其煩的列舉相當多範例,提醒訓練者必須注意的觀念、重點與細節。對於有心訓練家中寶貝,且想要在短期內獲得良好成效的飼主或動物訓練員,可說是一本難得的教科書,遇到盲點時可隨時翻閱以解迷津。但也不得不承認,因為它有太多的專業名詞和瑣碎的解說,對一般讀者具有催眠作用。


〈譯者序〉訓練不能光憑直覺與蠻幹!
——Vicki響片訓練課程講師  黃薇菁(Vicki)(寫於2007年)
 
十年前,我在美國讀研究所,課餘消遣是到派翠西亞.麥克康諾博士(《別跟狗爭老大》一書作者)的訓犬學校擔任課程助手,當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國人看待寵物的態度,大家把狗兒結紮和帶狗上課視為責任及義務,樂於追求相關新知,所以巿面上有各種犬類訓練及行為相關書籍,我記得初級訓犬課列有多本推薦書目,其中一本就是《別斃了那隻狗!》。

這本書被美國寵物犬訓練師協會(Association of Pet Dog Trainers)選為十大好書,也是該協會訓犬師認證前的必讀推薦書目之一,美國訓犬師組織(American Dog Trainer掇 Network)稱它是「訓犬師的聖經」,上網查詢現代訓練(modern training)或正向訓練(positive training),它們的推薦閱讀多半都少不了這本書。然而書中直接提到訓犬的部分卻不多,因為它並不是一本訓犬手冊,沒有給你訓練步驟,要你照本操課,而是希望你了解「訓練原理」,明白怎麼做有用,怎麼做無效,有了這個訓練利器在手,無論你想訓練老公或老虎都不成問題。

訓練這門學問無法光憑直覺和蠻幹,舉例來說,如果你家狗狗在客廳大便,你把牠抓過來,指著那坨大便,甚至把牠的鼻子壓在大便上,生氣怒吼:「看看你幹了什麼好事!」,然後海扁牠一頓,讓牠得個教訓,下次才不敢再亂大便,這種處理屬於人類的直覺反應,狗兒不見得學習到你想要牠做的事,所以很少狗兒因此學會了到哪兒大便,奇特的是,儘管它不是很有效,大家仍然口耳相傳、如法炮製,甚至很多訓犬書籍也教人這麼做。這便是蠻幹,不動腦筋。

唯有動動腦,依循訓練原理才能夠有效訓練,靠著直覺及蠻幹只會勞神費時,苦的不只是作訓練的一方,也苦了被訓練者。訓練原理就是學習理論(learning theory),出自心理學大師史金納博士引領的操作制約行為研究,爾後由史金納博士的學生及其他人士發揚光大,發展應用到各類動物訓練以及人類教育上。

本書作者有鑑於大眾對學習理論的不解,遂結合本身的學術知識及多年動物訓練撰寫了這本書,以升斗小民也能理解的平實口吻簡要介紹了學習理論。

本書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開宗明義說明訓練新行為的方法——「正增強」和「負增強」的原理,運用增強法的各項注意事項。
第二章:達成不可能任務的逐步增強法——介紹威力超級的「塑形法」,如何利用增強法塑造出心目中的行為,有效塑形行為的十大原則以及特殊應用。
第三章:精進訓練技巧——介紹何謂「刺激控制」、成功達成刺激控制的四項條件、標的法,以及如何控制刺激及加強行為反應。
第四章:訓練八招工具箱——如果你不喜歡愛犬的一些行為,你不必斃了牠、修理牠或丟掉牠!有了其他七招,你再也不必一招處罰走天下,別招或許更管用。
第五章:增強法的生活應用——你不但能夠改變自己,也能改變他人,擴及社會各層面。
第六章:訓練新趨勢——「響片訓練」可加速學習,歷時不忘,探入動物的心靈世界,並且創造人與動物和樂相處的新境界。  

無論訓練人、寵物或動物園的野生動物,現今的訓練趨勢逐漸走向人道訓練方法,盡可能少用疼痛或威脅,而本書所提倡的響片訓練更是這類訓練法的翹楚,它與重視處罰糾錯的傳統訓練迥異,強調以訓練原理作為後盾,進行有效溝通並大量使用正增強技巧,響片訓練正如同燃原野火,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蔓延開來。

雖然十年前已聽聞本書,我卻遲至四年前才開始拜讀,因為書上全是密密麻麻的英文,令人望之卻步,直到讀了之後才發現有如入了寶山,滿載而歸,遂向商周出版推薦此書,現在出版了中文版,方便中文讀者許多。

像這樣的一本訓練寶典,每位動物訓練師、教師或教練都應該人手一冊,寵物飼主也應該好好研讀,你將看得出自己的訓練技巧出了什麼錯,明白原來動物或學生出現的問題其來有自,而真正懂得如何改善自己的技巧。

俗話說:「給人一條魚,不如給他一根釣桿,教他如何釣魚。」目前台灣巿面上所有的寵物訓練書籍都是偏重於介紹訓練技巧和步驟的技術書,等同只把「魚」丟給你,而這本書將是第一本告訴你訓練原理的知識書。 

我們雖然晚了美國的狗狗飼主至少十年,但是現在有了「釣桿」,我們的飼主知識水準要趕上他們仍然不遲,我期盼這本書能獲得廣大的支持迴響,為更多優質的國外訓練書籍打開進入台灣巿場之路。

訓練應該是件愉快又有趣的事,請找對方法,和您的寵物一同享受訓練之樂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曾尝试过好几本声称能改变宠物行为的指南,但很多书在讲述理论时显得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或者反过来,又过于口语化,缺乏严谨的支撑。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既能用非常清晰、平易近人的语言解释复杂的行为学原理,又在关键时刻引用了恰当的科学依据或实验佐证,让读者在放松阅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知识的深度和权威性。作者似乎很擅长将复杂的概念“翻译”成普通人可以理解的故事和比喻,这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对于一个既想享受阅读乐趣,又追求实用科学方法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理想的学习路径,它既有温度,又有力度,是那种读完后会让人觉得“原来如此简单,我之前却没想明白”的醍醐灌顶之作。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如何改善我和我身边一些毛茸茸朋友的互动模式,所以对市面上所有声称能解决“疑难杂症”的书都持观望态度。这本书的目录结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没有用那种生硬的、充满术语的语言来罗列章节,而是用了一种更贴近生活场景的叙述方式。比如它提到了一些在日常遛弯、喂食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微妙的“权力平衡”问题,这让我立刻感觉这本书是真正深入观察过现实情况的。我尤其关注它对非语言沟通的阐述部分,很多训练书籍都只停留在“做这个动作,给那个奖励”的层面,但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理解动物深层次的需求和它们发出的细微信号。这种从“行为修正”向“深入理解”转化的视角,非常合我的胃口,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沟通指南,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非常人性化,这一点常常被阅读体验的评价所忽略,但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经常在光线不太好的环境下阅读,这本书的纸张选择似乎有一定的抗反光效果,字号和行距的设置也达到了一个非常舒适的平衡点,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明显减轻了。而且,书中穿插的插图或示意图(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绘制得非常清晰简洁,没有那种多余的装饰,完全是为了辅助理解关键概念而存在。这种对阅读舒适度的重视,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一个好的学习工具,不仅要内容扎实,阅读过程本身也应该是流畅愉悦的,否则再好的知识也难以吸收,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让人愿意沉下心来,一页一页地细读。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吸引人眼球,那种复古又带点现代感的排版,一下就把我的注意力抓住了。我喜欢那种深沉的色调,让人觉得内容肯定很有分量,不是那种浮夸的畅销书。拿到手里掂了掂,厚度适中,感觉装帧质量也挺不错的,书脊的工艺处理得很细致,翻起来也很顺手。作者的名字虽然我之前没太关注过,但光是这个“经典畅销改版”的副标题,就让人对这本书的含金量有了期待,毕竟能经过时间考验并重新出版,总有其过人之处。我买书通常很看重第一印象,这本成功地做到了让人眼前一亮,光是摆在书架上,都觉得整个阅读氛围都提升了一个档次。那种精心雕琢的感觉,从外到内都透着一股匠人精神,很期待接下来的阅读体验能和这份精致的包装相匹配。我希望这本书的内容能像它的外观一样扎实可靠,毕竟现在市面上很多书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愿这不是一本空有其表的作品。

评分

说实话,我对于“必杀技”这种词汇在书名中出现,一开始是抱着十二分警惕的。在我的经验里,真正的精进往往是循序渐进、需要大量耐心的过程,不存在什么一劳永逸的“神招”。但是,当我翻开内文的几个关键章节后,我发现作者对这个“必杀技”的定义似乎与我想象中的“魔法咒语”不同。它似乎强调的是一套系统性的、基于科学原理的、能够解决核心问题的核心策略,而不是那种针对特定小动作的临时补救措施。这种深入本质的解读,一下子打消了我对标题党式的夸张宣传的疑虑。它似乎在告诉我,掌握了这几条关键的底层逻辑,就能应对绝大多数突发状况。这种结构化的思维框架,比单纯的“教程列表”要宝贵得多,因为它训练的是读者的思考模式,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步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