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戲劇教育:肢體與聲音口語的創意表現(第二版)

兒童戲劇教育:肢體與聲音口語的創意表現(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玫君
图书标签:
  • 儿童戏剧
  • 戏剧教育
  • 肢体表达
  • 声音训练
  • 口语表达
  • 创意教学
  • 表演艺术
  • 第二版
  • 教育教学
  • 幼儿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以肢體及聲音口語作為戲劇創作的藍圖而發展的戲劇教育教學實例書。

  以學習者為中心、兒童遊戲為出發點,有系統地介紹「戲劇」如何連結「教育」,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程的內容來自現場行動研究之活動案例,一步步清楚的教學指引與實作活動,讓教師清楚易懂,馬上就能上手。本書依學生的發展與經濟能力,進行「系統性」的戲劇活動,包含初級、中級至高級之課程。對象為初次參與戲劇活動之師生,從「暖身活動、肢體開發、感官想像、聲音口語」等四類基礎活動開始,讓學生發揮創意,表達想法,開發身體潛能,以促進自我學習動機和自信。並有介紹戲劇教學中的課室經營及師生關係建立的技巧原則,提供新手教師作為教學指南。
《兒童戲劇教育:肢體與聲音口語的創意表現(第二版)》內容簡介 本書宗旨與核心概念 《兒童戲劇教育:肢體與聲音口語的創意表現(第二版)》旨在為戲劇教育工作者、學前及中小學教師、兒童發展相關專業人士,提供一套系統化、實用性強的教學藍圖與理論依據。本書深刻認識到戲劇不僅是舞台藝術,更是促進兒童全人發展的有效工具。它聚焦於如何通過富含啟發性的戲劇活動,系統性地開發與提升兒童的肢體協調能力、空間感知能力,以及聲音的表達力、口語的組織與敘事技巧。 第二版在繼承第一版核心理念的基礎上,依據當代兒童心理學、認知發展理論以及教育實踐的最新趨勢,進行了全面的修訂與擴充。我們強調「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原則,將戲劇活動設計與學生的實際發展階段緊密結合,確保教學過程既充滿樂趣,又具備紮實的教育學意義。 第一部分:兒童戲劇教育的理論基石 本部分深入探討了兒童戲劇教育的學科定位與哲學基礎。我們首先梳理了戲劇教育的歷史淵源,從歐美戲劇教育的先驅(如杜威、克拉斯基、格雷夫斯)的理論,到亞洲地區在地化的實踐經驗。 兒童發展與戲劇的契合點: 詳述了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維果茨基的社會建構主義,如何為兒童戲劇活動提供理論支撐。戲劇活動如何自然地促進兒童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戲劇教育的目的性: 強調戲劇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培養演員,更是為了培養具備批判性思維、團隊合作能力、情感韌性(Resilience)和高效溝通能力的未來公民。 安全與接納的環境構建: 探討了如何建立一個「心理安全區」(Psychologically Safe Space),這是所有創造性表達的先決條件。教師需要具備的同理心、非評判性的觀察技巧,以及處理課堂中突發情緒反應的策略。 第二部分:肢體表達的深度開發 肢體是兒童最原始的溝通工具。本部分提供了一系列循序漸進的肢體發展練習,目標是讓兒童學會「用身體說話」。 身體意識與控制: 涵蓋了基礎的身體覺察練習,如重心的轉移、身體各部位的獨立運動、平衡感訓練。這些活動通常以遊戲化形式展開,例如模仿動物、雕塑靜態造型等。 空間概念的運用: 專注於兒童對空間(高、低、遠、近、內、外)的理解和運用。通過「空間地圖」的建立,引導學生成為空間的創造者和探索者,理解不同空間佈局對戲劇氛圍的影響。 非語言溝通的層次: 深入分析手勢、姿態、面部表情(微表情)在戲劇敘事中的作用。提供了鏡像練習、情感轉化練習,幫助兒童準確地傳遞和解讀非語言信號。 即興動作與情境建構: 強調即興(Improvisation)訓練,特別是「無對白即興」。如何利用簡單的道具或場景提示,鼓勵兒童迅速進入情境,通過肢體動作推動情節發展,培養對突發狀況的反應速度與創造性解決能力。 第三部分:聲音與口語的創意展現 本部分關注聲音的物理屬性(音高、音量、音色、節奏)與口語表達的藝術性有機結合。 聲音的物理屬性探索: 系統介紹了呼吸支持的重要性,如何通過腹式呼吸增強聲音的穩定性與穿透力。練習包括音階的滑行、音色的變化(如模仿機械聲、自然聲),以及對語速的精確控制。 敘事與發音精準度: 針對不同年齡層兒童的發音特點,提供了增強清晰度(Articulation)的口部操練。重點是如何在戲劇語境中,既保證發音標準,又不犧牲情感的自然流露。 情感化的聲音運用: 探討了「聲音如何承載情感」。例如,同樣一句話,在恐懼、憤怒、驚喜狀態下,聲音應如何細微變化。提供了「情感詞彙的聲音詮釋」工作坊設計。 口語結構與角色對白建構: 教授如何指導兒童理解劇本(或即興生成)中的對白結構,學會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重點在於「說出角色想說的話」,而非僅僅「背誦台詞」。 第四部分:從練習到創意的整合實踐 整合前三部分的技能,本部分指導教師如何設計完整的戲劇課程單元與專案。 遊戲與戲劇的轉化: 提供了一系列從傳統兒童遊戲(如捉迷藏、積木搭建)轉化為戲劇練習的實例,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最高境界。 故事的戲劇化處理: 詳述了如何指導兒童將已知的童話故事、寓言,或他們自己生活中的事件,轉化為可表演的戲劇腳本。重點是如何進行角色分配、場景設計與節奏的把握。 道具與舞台設計的啟發性運用: 鼓勵使用低成本、多功能的「開放性道具」(Open-ended props),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例如一條布料可以變成河流、披風或蛇。 反思與評鑑機制: 提出了非標準化的、以過程為導向的評鑑方法。評鑑的重點在於學生在過程中展現的創造力、參與度、人際互動,而非單純的表演完美度。 結語 本書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教育哲學的實踐指南。它鼓勵教育者放下對「標準化」的執念,轉而擁抱兒童在肢體與聲音表達中展現的獨特性與無限潛能,真正實現以兒童為中心的戲劇教育。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玫君


  現任國立臺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和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專任教授。曾任幼兒教育系主任、戲劇研究所所長及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主任、台灣戲劇教育與應用學會理事長。

  1992年在美國亞歷桑那大學學習幼兒戲劇教育,取得課程與教學博士學位。1993年起,任教於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現為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系,積極推廣創造性戲劇於幼兒園教學。其《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1994)及《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教室中的行動研究》(2000, 2005)等為華人地區戲劇教育的先鋒代表作。2003年創立戲劇研究所及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研究範圍也從幼兒教育跨及中小學「表演藝術&戲劇課程」、「戲劇評分規範及實操評量」及「師資培訓」等主題,其成果為臺灣戲劇課程與教學評量的重要參考。

 

图书目录

再版序
序言

第一章    戲劇教育之基礎概念
第一節  從定義範圍看兒童戲劇教育
第二節  從多元智能看兒童戲劇教育
第三節  從課程內涵看兒童戲劇教育

第二章  肢體與聲音口語之活動設計與教學
第一節  暖身活動介紹
第二節  肢體動作介紹
第三節  感官知覺與想像活動介紹
第四節  聲音與口語表達活動介紹
第五節  戲劇教學前的考慮
第六節  戲劇教學中的師生關係

第三章  戲劇教學準備:暖身活動
熟悉空間與彼此
集中注意力
熱身活動

第四章  戲劇潛能開發1:肢體動作
身體覺察與控制
空間位移
空間關係
韻律動作

第五章  戲劇潛能開發2:感官知覺與想像
視覺
聽覺
味嗅覺
觸覺
綜合感官/情緒

第六章  戲劇潛能開發3:聲音與口語表達

聲音
非口語
口語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0106812
  • 規格:平裝 / 220頁 / 18 x 26 x 1.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作者序

  《兒童戲劇教育:肢體與聲音口語的創意表現》自2016年出版至今已過了六年多,期間從學前到高中的教育現場,隨著2017年〈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及2019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實施,都產生了質變。為了使讀者能更迅速掌握美感/藝術領域中的戲劇教育之內涵,特此改版本書內容,以造福廣大教學現場的夥伴們。

  此外,考量讀者閱讀的習慣,本次再版新增第二章「肢體與聲音口語之活動設計與教學」,集中呈現第一版第二章至第五章活動前的說明,幫助讀者對本書四大類戲劇活動(暖身、肢體動作、感官知覺與想像、聲音與口語表達),有一個概要的認識;另外,將第一版的第六章「戲劇課室管理技巧」改置於第二章的第五節和第六節,使讀者在開始帶領戲劇活動時,能掌握教學前的準備及活動進行中的教室管理。

  第二版整體架構中,第一章仍是了解戲劇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二章則是本書教案的使用介紹,第三章至第六章為原第一版的第二章至第五章的戲劇活動,僅修訂及校對部分活動內容。但在活動順序的編排上做了較大的調整。過去第一版的每一章節教案,均是按照初級、中級、高級的順序排列,第二版則改以活動目標為主軸,如:第三章暖身活動中的「熟悉空間與彼此」、「集中注意力」、「熱身活動」,合併每一個序列中不同難易度的活動,快速讓讀者看到相同目標的同類活動中,不同層次的設計。

  期待這次改版能讓更多對戲劇教育有興趣的夥伴,快速上手,並實踐在自己教學的場域,活化自身教學,也開啟學生學習的另一番面貌。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