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天使

微笑天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義宗
图书标签:
  • 儿童文学
  • 成长
  • 亲情
  • 治愈
  • 温暖
  • 天使
  • 励志
  • 童话
  • 故事
  • 正能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是重度多重障礙者,
  但我對生命充滿美麗的憧憬,
  孜孜不懈、努力向下扎根,
  期待有天能成長為茁壯的大樹。

  本書作者也是封面繪圖者陳義宗,為重度多重障礙者(腦性麻痺),義宗的身心狀況是肢體障礙(行動不方便、肢體平衡不佳)、重度聽障(即使戴上助聽器,仍無法分辨聲音)、語言障礙(構音不清楚,與人溝通的方式主要依賴讀唇、手語或筆談)。但他仍依靠自身努力考上台中一中,順利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畢業。

  二〇一七年一月,義宗首次將自己的成長故事整理出來,出版第一本作品《陽光的微笑》,受邀至眾多學校的演講,在一場一場的演講中,與更多的同學們分享成長故事。義宗期許自己能像畫中的天使般,所以,將本書命名為《微笑天使》,希望能用自己的人生路程影響每一位聽眾,並讓他們了解身心障礙者各種不便,期盼他們遇到需要幫助的人能主動協助並給予關懷。

本書特色

  1.微笑天使也能展翅飛翔。本書既是微笑天使陳義宗的成長故事,更是他2017~2019年校園巡迴演講的實時記錄。每篇演講日記詳細記載著,作者如何因應不同年齡層的聽眾,準備相應的講座簡報;如何學習剪輯照片及影音檔案;如何設計講座互動環節,突破自身限制,讓每場講座都充滿聲音影像及讀者的歡樂互動。

  2.演講日記文末特別以作者親身經驗撰寫出多篇微笑天使秘方,讓讀者們明白如何與微笑天使相處與溝通。更希望有助於學校教育者或是家長,進一步了解身心障礙者的需求而提供教育或生活上的協助。

  3.本書作者陳義宗是一位積極向上,活力四射的微笑天使,更是永不言敗的生命鬥士。希望本書能以他克服身體多重障礙,考上臺中一中及臺灣師範大學特教系的真實故事,鼓舞每一位大小讀者勇敢突破生命禁錮,活出自我,走出一條永不輸的人生大道。

《星辰的低语》图书简介 类型: 硬科幻、太空歌剧、哲学思辨 作者: [此处留空,模拟人类作者署名方式] 篇幅: 约六十五万字,三卷本 --- 引言:宇宙,一个宏大而沉默的谜题 《星辰的低语》并非一部讲述英雄征服星海的传统太空歌剧,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存在”的宏大史诗,一则关于文明极限、信息熵增与意识本质的深度探讨。故事设定在公元三千年,人类文明已突破太阳系限制,掌握了曲率驱动技术,并在银河系边缘建立了数个殖民星团。然而,这种看似无所不能的技术进步,却伴随着一种深刻的精神危机——人类开始意识到,宇宙的尺度远超我们的理解,而我们自诩的“智慧”,或许只是信息洪流中的微小泡沫。 第一卷:边缘信号与“失语者”群体 故事始于“奥德赛计划”——一项旨在探索银河系“大虚空”边缘的深空任务。任务的核心是一艘名为“赫尔墨斯”的超光速探索舰,船上搭载着最顶尖的语言学家、量子物理学家和神经科学专家。他们的目标是验证一个被边缘化的理论:宇宙中存在一种基于量子纠缠而非电磁波传播的“原初信息流”。 在距离已知星系三十万光年的“寂静带”,赫尔墨斯接收到了一个无法被任何已知物理模型解释的信号。这个信号并非声音或图像,而是一种复杂到足以重塑接收者认知结构的“纯粹结构”。信号的接收立刻在船员中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部分船员陷入“失语”状态,他们的大脑对传统语言和逻辑系统产生了排斥,转而尝试用一种全新的、基于几何拓扑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世界。 主角,首席语言学家伊莲娜·维斯塔,必须在船员彻底崩溃前,构建一套能够“解码”这种结构的模型。她发现,这种信号似乎在描述一个远古的、超越时间维度的宇宙实体,一个被称为“编织者”的存在。与其说“编织者”是生命,不如说它是一种信息的拓扑结构,是宇宙定律的自洽表达。 第二卷:熵之舞与文明的悖论 随着伊莲娜对信号的深入解读,故事的视角扩展到了银河系中央的“光环议会”。光环议会代表着数千年来积累的人类文明的巅峰,掌握着对“时间加速场”的初步应用,理论上可以无限期延长文明的寿命。然而,他们内部正面临一个严峻的悖论:绝对的稳定意味着信息的停滞,停滞最终导致文明的“热寂”。 在这一卷中,伊莲娜必须与议会中的保守派(他们视原初信号为异端,主张将信号源隔离并摧毁)和激进派(他们主张主动接入信号,以求文明的“下一次飞跃”)周旋。 核心冲突围绕着“知识的代价”展开: 1. 认知边界的突破: 接入信号的船员发现,一旦理解了“编织者”所蕴含的知识,他们将永远无法回到人类固有的三维时空视角。他们的情感、记忆和自我认知被稀释,融入了更大的、永恒的信息流中。这究竟是升华,还是彻底的湮灭? 2. 物理学的重塑: 信号揭示了当前物理学对“暗能量”和“引力本质”的理解存在根本性的缺失。它暗示着,我们所感知的“物质宇宙”只是一个更高维度结构投射在低维度的“阴影”。 伊莲娜的导师,一位年迈的哲学家,提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观点:人类文明一直在追求效率和信息储存,却忽略了“遗忘”和“混沌”在维持生命活力中的必要性。过度的知识积累,可能正是文明走向“信息僵化”的终极陷阱。 第三卷:回响与永恒的选择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赫尔墨斯舰抵达信号源——一片完全由非物质能量构成的“以太海”。在这里,时间的概念已经失效。伊莲娜面对的不再是物理实体,而是纯粹的、有意识的宇宙律法本身。 她意识到,“编织者”并非一个外来的入侵者,它可能是宇宙在达到某种临界点时,自身产生的一种自我校准机制。它出现的目的,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重写基础代码”。 最终,伊莲娜面临一个终极选择: A. 封锁信号: 保护人类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文明形态,将信号源永久隔离,代价是人类将永远被困在当前认知的框架内,文明的潜力被锁死。 B. 融合与重构: 允许信号完全渗透,让所有接触者成为“通道”,为人性引入新的存在模式,但这可能导致我们所知的人类文明彻底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更高阶的存在形式。 小说并未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它以伊莲娜在“以太海”中,试图以人类有限的语言去描述“无限的共振”时的场景结束。最后一页停留在她手指触碰到能量核心的瞬间,留给读者的是关于知识的边界、存在的意义,以及我们是否准备好接受一个可能颠覆一切的宇宙真相的无尽反思。 核心主题: 《星辰的低语》深入探讨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质疑了“智慧”的定义,并描绘了一幅宏大而冷峻的宇宙图景:在无垠的星空下,文明的真正挑战不是技术,而是能否跨越自身理解力的牢笼。本书以其严谨的科学设定、复杂的人性挣扎和深远的哲学意蕴,挑战读者的思维极限。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義宗


  重度多重障礙者(腦性麻痺),一九八一年出生於臺中縣沙鹿鎮(今臺中市沙鹿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畢業。

  義宗的身心狀況是肢體障礙(行動不方便、肢體平衡不佳)、重度聽障(即使戴上助聽器,仍無法分辨聲音)、語言障礙(構音不清楚,與人溝通的方式主要依賴讀唇、手語或筆談)。

  二〇一七年一月,義宗首次將自己的成長故事整理出來,出版《陽光的微笑》,受邀至眾多學校的演講,在一場一場的演講中,與更多的同學們分享成長故事。義宗期許自己能像畫中的天使般,用自己的人生路程影響每一位聽眾,並讓他們了解身心障礙者各種不便,期盼他們遇到需要幫助的人能主動協助並給予關懷。

  演講邀約
  《陽光的微笑 Sunshine Smile》臉書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smile30126
  e-mail:smileforever376@gmail.com

图书目录

〔他序〕 路是人走出來的──為義宗的第二本書喝采/洪儷瑜  006
〔他序〕 為生命勇敢發聲/宋慧慈  009
〔自序〕 微笑天使/陳義宗  011
〔前言〕 成長路上  015

第1章  我用微笑迎接挑戰――無聲變有聲的演講日記  041
〔演講日記1〕 以分享開啟演講人生  042
〔演講日記2〕 與聽障生分享成長紀錄片  053
〔演講日記3〕 帶領身障生活出自信  058
〔演講日記4〕 面對挑戰,克服困難  067
〔演講日記5〕 分享大學階段的求學歷程  073
〔演講日記6〕 師大演講之旅  084
〔演講日記7〕 面對困難,永不放棄  095
〔演講日記8〕 快樂的陽光必再山谷的另一端  102
〔演講日記9〕 人生可以簡單或艱難,端看你如何選擇  105
〔演講日記10〕 不因挫折而灰心,不因打擊而動搖  108
〔演講日記11〕 我用微笑迎接挑戰  113
〔演講日記12〕 逆境之中,永不放棄  117
〔演講日記13〕 體會他人的愛心及同理心  122
〔演講日記14〕 演講的省思與策略  127
〔演講日記15〕 我練習寫作的歷程  133
〔演講日記16〕 永不放棄,在黑暗中尋找光芒  143
〔演講日記17〕 分享生活紀錄片  148
〔演講日記18〕 珍惜擁有,力爭上游  153

第2章  我的E世代朋友圈  161
網路科技E世代  162
奇妙的相遇  164
我很想當歌手  167
跳舞  168
未曾寄出的信  170
我的理化老師  176
雲林口湖之旅  184
國中同學英雄譜  191
幸福是什麼  197

第3章  以文描繪我的自畫像  201
春風化雨一九九六  202
音樂與我  217
一份特別的禮物  220
論自助人助  223
論樂觀的心情與進取的態度  225
人間有愛  227
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分鐘,彩繪理想中的每一筆絢爛  230
我的自畫像  232
形體有限,心靈無限  235
一則新聞的啟示  237
無聲變有聲  240
帽子歌后  243

第4章  附錄  245
開啟我的寫作之窗  246
腦麻博士孫嘉梁  248
腦麻作家抒寫求學路  勇敢面對挫折人生  249
〔跋〕 家有腦麻兒/陳永順(作者的父親)  252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02665
  • 叢書系列:晨星叢書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7 x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一
 
路是人走出來的── 為義宗的第二本書喝采
洪儷瑜(臺灣師大特殊教育系教授暨師資培育學院院長)
 
  陳義宗是臺灣師大特教系九四級的學生。二○一五年,我在他的臉書發現他分享的文章非常值得給更多人看到,當時引介給臺師大特教中心潘裕豐主任,在潘主任的促成下,義宗的第一本書《陽光的微笑》出版了。誰知義宗的第一本書竟給他的生活帶來一些改變,全國各地學校開始注意到他,從大學、中學、小學到幼兒園等各級學校紛紛邀請他前往擔任特殊教育、生命鬥士的講座,義宗開始有機會接受學校之邀請,也有機會面對各年齡層的聽眾,認真地記錄他的演講歷程、聽眾的提問、他的心得。後來,他在臉書成立《陽光的微笑 Sunshine Smile》粉絲專頁,建立一個與外界交流的無障礙空間。
 
  義宗念大四時,在導師、身障學長的介紹下,開始準備國家考試,利用空堂時間到圖書館溫書,但家人毫不知情;大學畢業後,他一心執著,長期閉關在家準備考試,與外界交流有限。自從《陽光的微笑》出版,從他分享的演講或生活點滴,可以看到他關心社會、對生命充滿熱情的本性。每次的演講,他都事先因應聽眾年紀、學校的期待或需求,發揮他特教客製化的專長精心設計,除了調整演講內容和運用文字MP3 語音軟體之外,他運用照片製作MP4、製作問與答、穿插手語教導等活動,這幾年他累積的二十一場演講,都被他據實的整理在本書的第一篇。
 
  義宗將本書分演講日記、E世代朋友圈、以文描繪自畫像,透過這三部分詳述他對生命的熱愛。除了上述的第一部分演講日記篇外,他透過自畫像,描述他寫作學習的歷程與生活經驗中的作品,主要因聽障者在語文學習困難,語文表達曾是他的弱項,但他從大學開始願意接受老師的指導,更積極接受各種挑戰,居然可以出版專書。
 
  義宗在E世代朋友圈篇分為心情記事和訪談隨筆,如下:
 
  一、 義宗分享他的興趣,打破大家對於聽障者的刻版印象,義宗發現自己喜歡音樂,透過字幕他享受唱歌,透過節奏感受到韻律,並進行唱歌、跳舞等一般人認為很平常的活動,甚至為自己的MP4 配樂。這些休閒活動是因為他進入融合教育的校園,才有機會接觸與體會,義宗的故事提醒我們過度的適性是否變成剝奪,尊重身障學生的表達與選擇,才能真的適性。
 
  二、 從義宗的心情記事和訪談隨筆,可以看到他樂於參與和勇於挑戰的個性,大學期間主動跟導師爭取當班代,為同學服務,畢業之後為了演講的內容,自己在網路上學習製作影片和配樂,還為本書讀者整理出微笑天使特調秘方;在訪談隨筆篇可以看到他把生活上所遇到的每個角色當作學習的主題,認真地觀察、訪問並做成筆記,彷彿是一個報導者。
 
  雖然義宗在考公職上不順利,但在喜歡的工作上不斷地為自己找不同的主題和目標來學習,全書幾乎都在說明他是終身學習的實踐者。義宗在臺北啟聰學校演講時,跟聽障學生互勉:「我們要學著自己做主,遇到問題時先捫心自問,不要急著從別人身上找答案,或問別人該怎麼辦。若自己常常模稜兩可或是觀念不改變,就算有其他人的幫忙也是事倍功半。」
 
  義宗未因自身的多重障礙而阻止他參與社會、貢獻社會的心,我很高興他主動跟我提起出版第二本書,也榮幸受邀參與他書名的命名過程。我看到義宗在這幾年慢慢走出自己的路,如他所說:「要改變別人、先要改變自己」,勇敢地改變自己,充實自己,實踐他的夢想,分享他的生命招牌──微笑,如他所說:「你要去除負面的想法,要靠自己走出來,人心開運就開,運開福就來。」
 
推薦序二
 
為生命勇敢發聲
宋慧慈(國小退休教師)
 
  陳義宗是第二位找師母寫推薦序的作者,也是先夫──國立臺灣師大特殊教育學系王華沛老師的九四級學生。凡修習過先夫學分課程的有為青年,我都曾聽聞;是先夫導師班的學生,我的印象會更加深刻;若是身障生,那就經常是我們夫妻間的話題。
 
  收到義宗請我寫推薦序的mail,恰巧是我這個三C白癡為著開啟線上課程而焦慮不堪的時節,本來想說寫推薦序必定是很艱困的工作,瞬間飄起一段先夫的叮嚀:「我知道妳很忙,但如果可以,請盡量滿足我的學生的需求。」
 
  於是,這件事我放在心上一個月了!
 
  幾度開啟義宗的文字稿,我總是情不自禁地會再讀一遍義宗在他的第一本著作《陽光的微笑》所收錄對恩師的緬懷〈願華沛老師一路好走〉一文,又讓我對先夫的思念久久無法翻篇。只要念及先夫對待學生的博愛,就更堅定我這個師母一定要寫推薦序的決心,那是一股「讓先夫在意的人事物更加美好」的使命感吧!
 
  第一章的「無聲變有聲的演講日記」,超過五萬一千字的內容。讀完後,我腦海浮現「為生命勇敢發聲」的推薦序序名,不只作者勇敢發聲,作者雙親的大愛更是他敢於走出身心障礙的源頭活水。
 
  二十一場的演講分享,從幼兒園教師的特教認知,到中小學校園的生命教育,到大學生融合教育的人文精神;從中臺灣的市區學校到山林偏鄉,甚至到臺北首善之都,義宗的演講主題內容,或受聽眾年紀而有所調整,讓我敬佩的是他分享生命熱情的一貫真誠,因此,每一場演講總能感染聽者的心動,然後有了行動。
 
  特別好幾段的「微笑天使特調秘方」,絕對可以當老師和家長落實「尊重並擁抱生命」的教學、教養秘笈良方。
 
  第二章的「E世代朋友圈」、第三章的「以文描繪自畫像」,義宗流暢的文字,讓我再再地讚嘆他為生命發聲的勇氣,字裡行間都可以讀到他是如何為「破繭而出」全力以赴。
 
  那一篇「雲林口湖之旅」,我最有感覺!雖然文中都沒有提到先夫的名字,但我相信義宗念念不忘的恩師王華沛必參與在那趟行程中。那是我的婆家呀!
 
  哇!很難下筆的推薦序,終於完稿了,我有一份「代夫出征」的榮耀。
 
  衷心盼望義宗的第二本著作《微笑天使》,可以作為各級學校提升生命教育素養的參考書籍,讓社會真的走向「有愛無礙」的人間天堂。
 
作者序
 
  《微笑天使》是我的第二本作品。
 
  「微笑」是我內在的心境與外在的招牌。原本我想將書名取為《靜靜的微笑》或《永遠保持微笑》,但大學的恩師洪儷瑜教授提出意見,「靜靜的」三個字感覺太過單調、無味,因而提出「微笑人生」、「帶著微笑活下去」、「無聲的微笑」、「微笑天使」等四個書名供我參考。
 
  我很喜歡《微笑天使》這個書名,向教授請教含意,她說:「義宗,微笑天使是帶給大家微笑和祝福的天使,你願意用自己的故事和方式傳遞的訊息,就像天使一般。」
 
  我一直思考教授的話,某天突然想到,我念小學時,從彰化仁愛實驗學校轉學到彰化市中山國小啟聰班,由於我是重度的多重障礙者,在外表與其他同學顯著不同,且各方面的能力也跟他們相去甚遠,所以常常被老師否定、同學揶揄。我不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為什麼跟一般人不同,導致有一段時間我是在哀怨中度過,常向老天爺發出抗議:「您為何不給我健康的身體?」這個問題當然無法獲得解答。
 
  小學畢業後,我到臺中市就讀。進入向上國中,對我的求學生涯是個美好的轉折,除了面對學業外,與同儕之間的溫暖互動與彼此協助,使我的性格漸漸變得開朗。這時,我放棄思考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坦然接受自己是多重障礙者的事實,保持樂觀的心情面對周遭的人事物。
 
  後來,我在臉書寫了一篇文章〈腦性麻痺者投票時的不便〉,敘述每逢選舉時,投票這件事情對身為腦性麻痺和上肢活動不便的人非常困難,希望選委會規畫投開票所時能夠考量身障者的需求,減少我們投票時的阻礙。
 
  臉書顯示一則高中畢業旅行時認識的羅幗英老師的留言,我一打開,讀了她的回覆:「義宗,老天給了你困頓被幽禁的軀體,卻又賜予你聰慧剔透的頭腦與心靈,一定有它深深的用意。就是藉著你的一顆慧心,為像你一樣的受苦者發聲。如你一般的身軀不便者,未必能有你的慧心與能力來表達;有慈悲、有能力的善心者,卻未必能具備這樣親身體會的經驗。所以,你是老天送給人間的天使。」
 
  羅老師的回覆讓我頓時恍然大悟,也解開了多年來深藏心中的疑惑。如果沒有她,我可能還會在自己的問題中苦苦尋求解答,甚至吃盡苦頭後,才會尋求改變的方法。
 
  為了免除家人必須陪我北上華騰出版社五年前出版我第一本書《陽光的微笑》的辛勞,我最後決定請臺中的出版社協助出書,但也因為無法決定該找哪一家書商而讓我苦惱很久。幾天後,想起晨星出版社曾經幫石德華老師出版《約今生》,便向石老師請教晨星出版社的細節,她還介紹徐惠雅主編給我認識。
 
  我與石老師結識,是在彰化仁愛實驗學校小學部二年級時,那時她在彰化高中任教國文科。某次,石老師到學校進行特教學生相關議題取材時,曾經採訪過我的母親,並寫成〈另一種完整〉一文刊登於《臺灣新生報》。我念小學六年級時,石老師將此文收錄在她的著作《靜靜的深海》中。
 
  我將書稿給徐惠雅主編看,她建議我增加兩個部分「前言導讀」、「微笑天使特調秘方」,理由如下:
 
  一、前言導讀:先讓讀者了解我的成長過程,再跳接我的演講分享。未曾讀過我前一本書《陽光的微笑》的讀者或許能更了解我成長過程的不易,以及突破困難的勵志過程,因而產生共鳴。因此,徐主編建議我在本書中增加這部分。
 
  二、微笑天使特調秘方:我的文章以成長故事起頭,文章的後面加上「微笑天使特調秘方」,因為我可以將自身的成長經歷與心境,或是在我演講過程中,同學們的反饋或是提問的解決方法提供給一般學校、特教學校或是家長參考,讓他們能更加了解身心障礙者的需求而提供教育協助。
 
  我試著畫出一位神情祥和、自信而堅定、且對生命充滿美麗憧憬的微笑天使,藉此呼應書中內容(放於書封摺口)。此外,右下角的樹代表自己對生命充滿美麗的憧憬,象徵我從小至今,孜孜不懈、積極向上,如同一棵努力向下扎根,吸取養分,期待成長茁壯的大樹。
 
  本書分為四個章節:
  一、 無聲變有聲的演講日記:這部分的內容為每次演講分享的紀錄,以及主辦人員給我的寶貴建議。
 
  二、我的E世代朋友圈:
  (一)心情記事:收錄我的心情日記、生活札記等內容。
 
  (二)訪談隨筆:聽障者受限於聽力的損失,與人溝通時會遇到不少困難。這部分記錄了我在課堂或生活中,與外界溝通時遇到的困難以及調整方式,可供關心聽障朋友的讀者參考。
 
  (三)未曾寄出的信:身障者在生活中容易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而產生負面情緒,這裡是我以自身經驗感受身障朋友身陷陰霾過程的心情記事,讓讀者更能體會身障者的內心處境,希望有機會能夠設身處地給予支持。
 
  三、 以文描繪我的自畫像:這部分呈現我在準備國家考試期間,練習作文以及過往的生活經驗,隨著時光流逝,在不知不覺中打開一扇通往內心深處的門,也期望這些文字留下那段已經消逝的時光裡的回憶與喜怒哀樂。
 
  四、附錄:
  (一)這是兩篇刊登在《聯合報》繽紛版的文章,分別為〈開啟我的寫作之窗〉、〈腦麻博士孫嘉梁〉。
 
  (二)第三篇新聞稿發布於臺灣師範大學公共事務中心網頁,是我與特教系大一學弟妹經驗分享的內容。
 
  本書最後一篇文章是,我父親補充我幼年的生活片段。
 
  本書能夠完成,藉助了許多人的力量,我很感謝晨星出版社徐主編以及編輯群在這段時間提供的協助;另外,也感謝一路扶持我的家人、關懷我的洪教授、王師母(宋老師)、羅老師、石老師,以及所有幫助過我的人。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读完的这本小说,简直像夏日里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酣畅淋漓却又带着一丝令人回味的凉意。作者的文字功底实在了得,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摹,仿佛能透过纸页直接触碰到角色的灵魂深处。故事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初读时或许会觉得情节有些零散,但随着阅读的深入,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如同散落的珍珠,最终被一条无形的丝线串联起来,汇聚成一个意想不到的惊涛骇浪般的结局。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社会现实的冷静审视,它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主人公们在命运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不动声色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环境对个体塑造的深刻影响。书中的几位主要人物,没有一个是脸谱化的“好人”或“坏蛋”,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灰暗角落和闪光时刻,这种真实感让人在阅读时忍不住代入,甚至会对着书页自言自语,为他们的痛苦感到惋惜,为他们的成功由衷喝彩。这本书读完后,久久不能平复,它提出的那些关于选择、关于救赎的终极命题,会像烙印一样留在我的脑海里,促使我反复思考。那种被深刻触动的感觉,远非一般的消遣之作能够比拟。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开篇并不算抓人,甚至一度让我想要放弃。它的语言风格是那种偏向古典、略显晦涩的,大量的排比句和长句堆叠,初看之下颇有些气势磅礴的架势,但确实需要读者付出额外的耐心去梳理。然而,一旦熬过了最初的适应期,你会发现作者的匠心所在。这种看似缓慢的铺陈,实际上是在为后续爆发的情感高潮积蓄力量。它讲述了一个关于“身份认同与自我放逐”的故事,探讨了当一个人试图摆脱原生环境的束缚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书中对“时间”的哲学思考尤其精妙,时间在不同角色身上流逝的速度和意义是完全不同的,这使得故事具有了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我非常欣赏作者敢于处理如此宏大且沉重的主题,并且能在如此复杂的结构下依然保持故事的清晰脉络。它不是一本让人读着轻松愉快的书,它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探险,需要你全神贯注地投入,但回报是巨大的——你会获得一种超越日常琐碎的、对生命意义的深刻体悟。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像一幅极其精美但又色彩斑斓的挂毯,织就了无数错综复杂的情感丝线。作者的叙事视角转换非常娴熟,时而宏大如史诗般俯瞰全局,时而又聚焦于某个微小的瞬间,比如一个眼神、一次沉默,将氛围烘托到极致。我特别喜欢它对于环境描写的功力,那些景物描写绝非简单的背景板,它们是情绪的延伸,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具象化投射。例如,书中描绘那座终年被迷雾笼罩的古镇,那种湿冷、压抑的气息,几乎能让我感受到皮肤上的鸡皮疙瘩。情节的推动力主要来源于角色之间的张力,那种基于价值观、生存理念的碰撞,火花四溅,使得对话充满了智慧的交锋和情感的暗涌。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段关于“记忆的不可靠性”的探讨,作者通过一个悬念设置,让读者和我一样,不断地质疑之前所相信的一切,这种智力上的博弈体验,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乐趣。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你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解读,是那种读完后让人忍不住想找人讨论、辩论的好书。

评分

读完这本书后,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失重感”,仿佛刚刚从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却又只存在于文字中的世界抽离出来。它的世界观构建得极其严谨且富有想象力,它设定了一个全新的社会法则和运行机制,但这些设定又无比自然地融入了角色的日常。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关于“责任的继承”这一主题的处理。故事没有采用传统的英雄主义叙事,相反,它展示了普通人在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时的无力和挣扎,以及最终选择承担的那份沉甸甸的重量。作者的笔触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客观性,她不美化苦难,也不回避人性的卑劣,但正是在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中,闪烁着微弱却坚韧的人性光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带有强烈的个人烙印,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制琴师,每一句话的音色和共鸣点都经过了精心的调试。它不迎合大众口味,但对于那些寻求真正文学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不容错过的精神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何为勇气”,以及“何为真正的成长”。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采用了非线性叙事,多重时间线交织并行,但作者处理得极为干净利落,没有让读者感到迷失。每一条线索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它们像多棱镜一样,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核心事件的全貌。我尤其关注的是作者对“沉默”的运用,很多关键性的信息和情绪转折,不是通过激烈的言语表达,而是通过人物选择性的遗忘、隐瞒,或是仅仅一个眼神的闪躲来传达。这种“留白”的艺术处理,使得整本书的张力保持在一个极高的水平线上。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暂停下来,回溯前几章的内容,试图去拼凑出完整的画面,这种主动参与到叙事解构中的过程,让我感到极大的满足感。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热爱智力挑战和喜欢深度挖掘的读者准备的,它拒绝喂养式阅读,要求读者像一个侦探一样,从蛛丝马迹中建构自己的理解体系。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扔掉的快餐文学,更像是值得被反复品读和研究的文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