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隆納,不隻高第:跟著中文官方導遊深度行【疫後最新增訂版】

巴塞隆納,不隻高第:跟著中文官方導遊深度行【疫後最新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儷瑾
圖書標籤:
  • 巴塞羅那
  • 高迪
  • 西班牙
  • 旅行
  • 旅遊指南
  • 建築
  • 文化
  • 美食
  • 官方導遊
  • 深度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巴塞隆納旅遊指南No.1!
疫情後最新內容增訂,封麵重新設計,紀念首版上市10週年!

高第傢鄉、建築瑰寶、美食之都、藝術人文薈萃之地、
加泰隆尼亞之光、西班牙第一觀光大城、全球十大旅遊城市……
這些都是巴塞隆納,但巴塞隆納也不隻如此。
跟著官方導遊,體驗「隻有在地人纔知道的巴塞隆納」!

  ◆疫後最新增訂版內容:新增人氣餐廳店傢、刪除疫情期間關門店傢餐廳、新增熱門景點(如:《風之影》、《海上教堂》等暢銷小說提到的地方……)、增補高第聖傢堂最新修建進度,以及巴塞隆納列為聯閤國教科文組織轄下全球創意城市網絡(Creative Cities Network)「創意城市文學之都」等全新內容……

  ◆第一本由齣身颱灣、移民西班牙超過30年、定居巴塞隆納20餘年的專職中文官方導遊所寫的巴塞隆納旅遊專書!

  ◆精心規畫9條漫步路線和14處周邊景點,從老城哥德區到新興濱海區,從繁華市中心到近郊遺世城鎮,深入隻有在地人纔知道的私房景點、名勝遺產、人氣店傢!

  ◆附各區地圖、景點標示和店傢資訊,方便參考查索!全彩地圖由巴塞隆納市政府官方授權使用,資料最新最正確!

  ◆400張精美照片、插畫和手稿,包括各單位授權使用的獨傢資料:聖傢堂、密斯.凡德羅基金會、畢卡索美術館、巴塞隆納當代藝術博物館、城市歷史博物、加泰隆尼亞音樂廳、巴塞隆納疊人塔協會、加泰隆尼亞地圖學院、Pasteleria Escriba甜點店等。

  ◆獨傢專訪聖傢堂87歲首席建築師波內特先生(Jordi Bonet),取得第一手精采史料照片、內幕故事和建築平麵圖,以及最新修建進度,深入瞭解高第及其曠世傑作。

  ◆書末附錄旅遊資訊,從氣候到治安、從交通到住宿、從飲食到購物、從景點觀光到夜生活娛樂、從如何認路到如何退稅,再到遺失金錢證件如何應變,一應俱全,清楚翔實!

  ◆隨書另附贈巴塞隆納拉頁全地圖。
    
  「《巴塞隆納,不隻高第》每次再刷我都會更新資訊,但是這十年來,巴塞隆納有更多變化,我對旅遊的看法越來越講求慢遊和深度,我對美食的見解也越來越精緻創新。疫情後徹底改變很多商業形式,不少餐廳和百年老店因此熄燈關門,我決定增加新內容,刪除過時資訊,全麵修訂增補,做成疫後最新版。」──本書作者 王儷瑾

  歷經2020-2022三年COVID-19疫情,巴塞隆納受到什麼影響?
  疫情期間有哪些店傢陸續關門?又新增瞭哪些熱門景點和人氣夯店?
  高第聖傢堂的最新修建進度又是如何?能如期在2026年完工嗎?
  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又為何把巴塞隆納列為「創意城市文學之都」?

  如果你對巴塞隆納的印象,
  仍停留在1992年主辦的奧運、成績傲人的足球隊、奇幻繽紛的高第建築,
  快跟著專業官方導遊,一探最璀璨豐富也最真實深入的巴塞隆納!

  巴塞隆納,位於地中海西岸,擁有2000年文明歷史和百萬人口,是加泰隆尼亞自治區首府,也是西班牙第二大城。自1992年成功舉辦奧運後獲得舉世矚目,打響國際名聲。如今,這個多元現代的大都會已躋身旅遊大城,2019年有1197萬名外國觀光客,不但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創意城市文學之都」,還因舉辦世界行動通訊大會而贏得「世界手機之都」 (Mobile World Capital)的封號。

  終年燦爛的陽光和連綿4.58公裏的海灘、舉世聞名的世界遺產和韆年古蹟、各種博物館和展覽空間、豐富多采的藝文活動、百年老店和時尚品牌、星級料理、Tapas小吃和誘人甜點、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建築和當代建築大師作品等種種優勢條件,讓巴塞隆納即使身處歐債風暴和西班牙經濟蕭條危機中,仍不減其風華,依舊屹立不搖!

  而在古老的舊建築和創新的當代建築的新舊融閤並存之間,巴塞隆納有大城的喧囂、古城的悠靜和現代都市的活力。每個景點背後,都有她動人的歷史故事、民俗風情和文化底蘊,還有豐富的節慶活動和飲食文化,以及人氣店傢、特色市集、大師建築和作者的私房景點,等著你深入瞭解和發掘體驗!

  巴塞隆納不是隻有高第,加泰隆尼亞地區也不是隻有巴塞隆納。城郊還有羅馬遺跡遍布的古城、聖母顯靈的朝聖之地,有浪濤洶湧的奇石岩岸,也有遺世獨立的小鎮,有盛產葡萄的酒鄉,也有逹利瘋狂的迷幻夢境。暢遊巴塞隆納,不妨也齣城走走。

  ※本書三版為奇光齣版《巴塞隆納,不隻高第:跟著中文官方導遊深度行》【全新增訂版】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為《漫步京都:古寺庭園與茶道風雅》的圖書簡介,內容力求詳盡,不涉及您提供的書名相關信息: --- 漫步京都:古寺庭園與茶道風雅 探索日本文化心髒的韆年沉澱與細膩生活 一部獻給深度旅行者、曆史愛好者與生活美學傢,深入挖掘京都這座古都內在肌理的旅行指南與文化隨筆。 京都,韆年古都,承載著日本自平安時代以來最為璀璨的文明火花。它不僅是地圖上的地理坐標,更是時間凝固的藝術品,是傳統精神的活態博物館。本書《漫步京都:古寺庭園與茶道風雅》並非一本傳統的“吃住行”攻略,而是帶領讀者穿越喧囂的錶象,潛入京都韆年曆史的深處,體驗那些塑造瞭日本人精神世界的獨特審美與生活哲學。 第一部:光影中的韆年遺跡——建築與庭園的靜謐對話 京都擁有超過兩韆座寺廟和神社,每一座都是一部凝固的史書。本書將焦點放在那些最具代錶性、蘊含深厚美學思想的場所,解析其建築風格如何反映瞭不同時代的宗教信仰與權力更迭。 【金閣與銀閣的哲學對談】 我們將深度解析鹿苑寺(金閣寺)的恢宏華麗與慈照寺(銀閣寺)的侘寂素雅。金閣代錶瞭室町時代初期,貴族文化對極緻奢華的追求與佛教“極樂世界”的具象化;而銀閣,則成瞭“侘(wabi)”美學精神的開端,引領我們進入對不完美、不圓滿的欣賞境界。書內會詳述足利義政的審美偏好如何奠定瞭日本“物哀”與“幽玄”的基調。 【枯山水的奧秘:石組中的宇宙觀】 庭園是京都靈魂的延伸。本書將深入探討枯山水這一獨特的造園藝術。以龍安寺的十五石為核心案例,我們將分析不同流派的石組布局,探討“空”的概念在禪宗美學中的體現。從“藉景”的手法,到苔蘚、砂礫、石燈籠的精確擺放,每一步都蘊含著創造者對自然、對宇宙的理解與提煉。我們不會止於介紹景點,而是解析其背後的“意匠”(設計理念)。 【木結構的美學:清水舞颱與二條城】 深入研究日本傳統木造建築的精湛技藝。清水寺的懸空舞颱如何僅憑木樁支撐而不使用一根鐵釘?二條城二之丸禦殿的“鶯鳴地闆”如何兼顧安全與威懾?本書會結閤曆史背景,揭示這些建築奇跡背後的工匠精神與力學智慧。 第二部:風雅的傳承——茶道、花道與衣物的精神流淌 京都的生活藝術,是一種將日常瑣事提升至精神境界的實踐。茶道與花道,是理解日本人細膩情感與秩序感的最佳途徑。 【一期一會的茶室溫度】 茶道(Chado)不僅僅是飲茶,它是一場關於“當下”的修行。本書將帶領讀者走進真正的茶室,解析茶室的空間布局——從躙口(Nijiriguchi)的謙卑象徵,到爐的設置,以及茶具的選擇。我們探討“和、敬、清、寂”四規是如何體現在點茶、奉茶的每一個細微動作中,以及韆利休如何將民間美學融入到貴族化的茶道之中。 【花器的沉默:生け花(Ikebana)的生命哲學】 花道,以最轉瞬即逝的生命形式,錶達永恒的哲理。本書對比不同流派(如池坊、草月流)的差異,重點闡釋花道中“天、地、人”三位一體的構成原則。如何通過枝條的傾斜角度和留白,錶現齣生命力的張力與寂靜之美。 【染色的秘密:西陣織與友禪的色彩哲學】 京都的紡織業,尤其是西陣織和友禪染色技術,代錶瞭江戶時代以來,傳統手工藝的巔峰。我們將探究西陣織的復雜提花工藝,以及友禪染中層次豐富的暈染效果,如何通過色彩的運用,講述季節更迭與故事場景,這是一種視覺上的“物語”。 第三部:市井的脈動——生活中的“雅”與“俗” 京都的魅力,不僅在於宏偉的寺廟,更在於那些滲透在日常巷弄中的生活氣息。 【先鬥町與花街的往事】 探索祇園和先鬥町等傳統花街的曆史變遷。我們不會停留在浮光掠影的介紹,而是追溯藝伎(Geiko)和舞伎(Maiko)文化的源頭,解析她們如何在嚴格的規訓下,成為傳統藝術的守護者和傳遞者。瞭解她們所代錶的“雅”與“世俗”之間的微妙平衡。 【町傢改造與空間哲學】 許多曆史悠久的町傢(傳統日式聯排住宅)如今被巧妙地改造成現代空間,但其核心的“間”(Ma,空間中的留白)的概念從未改變。本書分析町傢設計中如何運用障子門、拉窗以及中庭,來調節光綫、空氣流動,並創造齣與外界既隔離又相連的私密感。 【食禪的演繹:京料理的“旬”與“齣汁”】 京料理,被稱為“食之文化遺産”。它強調對食材的尊重和對季節的敏感度——即“旬”。我們將拆解“齣汁”(高湯)的重要性,它是京料理的靈魂,用最簡單的材料熬製齣最深邃的鮮味。探討懷石料理的流程,如何將一餐飯,變成一場結閤瞭季節、器皿和禮儀的微型藝術展演。 結語:重拾京都慢行的節奏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鼓勵讀者放慢腳步。京都的美,需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更需要用心去體會。它不是一個可以被“打卡”的旅遊目的地,而是一段需要沉浸式的精神旅程。跟隨本書的引導,您將不僅帶走紀念品,更能將京都那份沉靜、細膩、對美的執著,融入自己的生命節奏之中。 適閤人群: 喜愛深度曆史文化探索、對日本傳統美學(侘寂、幽玄)有濃厚興趣、追求慢節奏與高品質旅行體驗的讀者。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儷瑾


  十幾歲時移居西班牙,至今超過30年,在西班牙完成中、高等教育,是通過國傢考試、精通藝術建築歷史人文資產的中文官方導遊。目前在加泰隆尼亞擔任全職專業官方導遊和翻譯口譯,十幾年來帶過來自各國的觀光客。著有:《西班牙,不隻海鮮飯》、《西班牙,再發現》、《巴塞隆納,不隻高第》(疫後最新增訂版)。

  官網:discoverspain.wangliching.com/home.html
  部落格:lichingwang-barcelonaguide.blogspot.com.es/
  粉絲團:www.facebook.com/discoverspain
 

圖書目錄

自序
2023年新版序

Part 1 風情掠影
1-1 城市簡述:從傳說到現在
1-2 狂歡盛宴:巴塞隆納的節慶
1-3 風味佳餚:巴塞隆納的美食

Part 2 漫步路線
2-1 歲月裡的悲歡離閤:哥德區之一
2-2 光影下的傳奇故事:哥德區之二
2-3 中世紀的風俗軼聞:聖佩雷區、聖卡德琳娜區、海岸區
2-4 繁華間的多元繽紛:蘭布拉大道、拉巴爾區
2-5 新藝術的燦爛遺產:擴建區之一
2-6 異想中的設計體驗:擴建區之二
2-7 聖傢堂的建築專訪:高第和聖傢堂
2-8 新舊間的萬種風華:其他地區和景點之一
2-9 歷史裡的足跡印記:其他地區和景點之二

Part 3 周邊景點
3-1 上山下海齣城探訪:巴塞隆納周邊之一
3-2 尋幽探勝齣城小遊:巴塞隆納周邊之二

附錄:旅遊資訊
圖片版權齣處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221105
  • 叢書係列:bon temps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2 x 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2023年新版序

  我在2013年齣瞭《巴塞隆納,不隻高第》的初版,到現在,已過瞭十年,這十年間,我於2015年又齣瞭第二本書《西班牙,再發現》,於2020年再齣瞭第三本書《西班牙,不隻海鮮飯》,以官方持照導遊的專業身分寫西班牙旅遊,因為我堅信,旅遊不隻是玩玩、拍拍照而已,在每個景點的背後,有它的歷史故事,有它的民俗風情,有它的文化背景。

  事實上,我從寫部落格,到成立臉書粉絲頁,再到齣書,都是被網路、坊間不正確的中文資料「逼」齣來的。

  我於1989年隨傢人搬到西班牙讀高中,最後在西班牙完成高等教育,1996年我開始做中西文口譯,2007年我考到中文官方導遊執照,開始以中文官方持照導遊的身分帶團導覽。

  就像英國有藍牌導遊一樣,歐洲國傢都有導遊執照的製度,在西班牙,導遊是專業,有通過官方考試的官方導遊纔能在景點內導覽,沒有執照在景點講解會被取締罰款。

  我的導遊執照是 2007 年考到的,先考筆試,再考口試,當時的考題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最簡單的,是帶團導覽常識跟技巧,包括溝通技巧、非語言溝通、態度和情緒指標、帶團技巧、預防衝突、意外事件的處理準則、團體預定、排定行程、跨文化接觸、旅行團的管理、諮詢和協助等。

  第二部分是最複雜的,即當地的藝術、歷史、傳統、博物館、音樂、戲劇、歷史遺產、農牧特產、佳餚美食、傳統節慶、節慶相關美食、農牧產品、農牧市集、傳說、天然景觀、保護區、國傢公園、觀光資源和行程的訂定等。

  第三部分是當地目前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包括自治組織、自治法規、政治組織、民間文化體育娛樂團體、企業和工會組織、經濟、媒體、旅遊業、航空運輸、交通網絡、語言等。

  當年的官方導遊考試的規定是,要先通過筆試後纔可以參加口試的考試。

  口試是讓人最緊張的,因為是由6位主考官組成考庭,考問一個考生,並且口試隻考最複雜的第二部分。考生必須在所有的考試主題中抽籤,抽到主題之後,主考官再從這個主題的一疊考券中隨機抽一張給考生,可能是圖案也可能是一段文字。考生有15分鐘可以準備,但是不能看書籍筆記,隻能自己在白紙上寫個大概的敘述結構,然後要在20分鐘內有係統、結構和邏輯地錶達齣清晰流暢的口述解釋。

  不過,筆試和口試不是官方導遊考試的全部,這隻是知識部分的考試,考完知識部分後,還有語言考試,以確定是否有足夠的語言程度,當某種特定語言的官方導遊。

  所以,在我們的導遊證的後麵會寫上語言,例如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葡萄牙文、丹麥文、捷剋文、希伯來文、希臘文、挪威文、羅馬尼亞文、俄文、烏剋蘭文、土耳其文、阿拉伯文、中文、日文、韓文等。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通過嚴格的導遊考試,無法拿到導遊執照,無法在景點內導覽。

  當初,為瞭準備導遊考試,讀瞭很多西班牙文書籍,從歷史、地理、建築史、藝術史到美食、政治、民情、節慶、音樂……學瞭很多東西。帶團之後發現,團員因為網路或坊間不正確的中文資料,而對西班牙有錯誤的認知,因此我於2007年開始寫「西班牙旅遊,跟著官方導遊認識巴塞隆納」這個部落格,在傢裡電腦所有軟體都是西班牙文的時候,很辛苦地打中文、用中文跟大傢分享正確的西班牙資料。後來,在2009年12月28日(西班牙的愚人節)在臉書成立瞭「認識西班牙~跟著官方導遊走!」這個粉絲頁。

  如今,這個擁有23萬粉絲的「認識西班牙~跟著官方導遊走!」成為西班牙各地旅遊局朋友眼中的「奇蹟」,因為,連西班牙各地旅遊局的臉書專頁都沒有如此龐大的讀者群。而每個讀者和臉書網友的支持都代錶大傢對正確資訊的重視,代錶大傢還是知道分辨網路資訊的真偽,也代錶大傢排斥錯誤、以偏概全、東拼西湊、換句話說的資料。

  或許,網路上、坊間那些誤導讀者的錯誤資料雖然不是我的責任,但是我覺得,住在西班牙超過三十年,身為官方持照導遊,我有義務擔任文化的橋樑,讓大傢認識西班牙,瞭解它的歷史傳承、語言文化、風俗節慶等。

  2012年,主編曹慧找上我,跟我談齣書的事。因為我很忙,沒有辦法馬上迴email,她非常有耐性地跟我email來email去,一年後齣瞭第一本書《巴塞隆納,不隻高第》,還很榮幸地邀請到吳念真導演幫我寫推薦序,從此之後,總共跟主編曹慧齣瞭三本西班牙的深度旅遊書。

  匆匆十年過去,這十年間的前七年,我還是繼續帶團,繼續在臉書上分享我眼中的西班牙,繼續迴答讀者的問題,繼續闢謠解惑,繼續我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的生活,直到2020年疫情爆發為止,疫情讓旅遊業停瞭三年,真是前所未見。

  雖然,《巴塞隆納,不隻高第》每次再刷我都會更新資訊,但是,這十年來,巴塞隆納有更多變化,我對旅遊的看法越來越講求慢遊和深度,我對美食的見解也越來越精緻創新,疫情後徹底改變很多商業形式,不少餐廳跟百年老店因此熄燈關門,所以,跟主編曹慧討論之後,決定增加一些新內容,刪除一些過時的資訊,將《巴塞隆納,不隻高第》全麵修訂增補,做成新版。

  全球創意城市網絡(Creative Cities Network)屬於聯閤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全球多樣性文化聯盟的一個部分,成立於 2002 年,旨在通過成員城市的交流促進文化發展,達到宣導和維護文化多樣性的目標。全球創意城市網絡分成七項:文學(Literature)、電影(Film)、音樂(Music)、民間手工藝(Crafts and Folk Arts)、設計(Design)、媒體藝術(Media Arts)跟美食(Gastronomy)。西班牙有10個城市被列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巴塞隆納被列為「創意城市文學之都」。所以,我在新版中特別加入一些「文學景點」。

  聖傢堂的部分是這次增訂篇幅最大的,2018年十月聖傢堂跟巴塞隆納市政府簽約,解決建築許可的問題,2020年九月宣布,2026年無法如期竣工,2021年底完成聖母馬利亞塔,2022年底完成代錶馬爾榖(馬可)以及路加的高塔等,這些都是最近這幾年來的聖傢堂「新聞」。

  《巴塞隆納,不隻高第》的附錄新增瞭近年來最流行的高空酒吧(Rooftop Bar或Sky Bar),以及普立茲剋建築獎得主在巴塞隆納的作品。

  在此,感謝我的傢人朋友和巴塞隆納熱情的人們,希望大傢喜歡這本新麵貌的《巴塞隆納,不隻高第》,歡迎大傢到巴塞隆納經歷熱情和藝術的洗禮,或是舊地重遊,體驗「隻有在地人纔知道的巴塞隆納」,喜歡上這個城市,並上瞭巴塞隆納的癮!

自序

  我在西班牙度過人生一半以上的歲月,剛開始是住在西班牙南部的度假區——太陽海岸,在那裡接觸到西班牙友善好客的人情、快樂開朗的人生觀和懂得享受的生活態度。後來北上潘普隆納(Pamplona)讀書,在那裡認識到另一類直爽粗獷的西班牙人。最後,我落腳於巴塞隆納,在美侖美奐的舊建築和新奇創新的當代建築之間,有大城的喧囂、古城的瀋悠和現代都市的活力。在這裡,我知道什麼叫百看不厭,可以天天經過聖傢堂,天天驚歎,也可以天天經過名建築師設計的當代建築,看它們是怎樣一磚一瓦地建造起來。

  就這樣,一轉眼,我在高第的城市住瞭15年。

  住在高第的城市是一種榮耀,以玩維生更是一種享受,因為,我的職業是中文官方導遊。整個巴塞隆納城就是我的工作空間,我可以說是進去聖傢堂最多次、以中文為母語的人。

  身為通過國傢導遊考試的官方導遊,打從好幾年前起,我就成為遊客和西班牙之間的橋樑,因為旅遊不隻是玩一玩、照照相而已,在每個景點的背後,有她的歷史故事,有她的民俗風情,有她的文化背景;巴塞隆納除瞭高第,還有一磚一石的故事、稀奇古怪的百年老店、特別的市集、與眾不同的餐廳和不能錯過又別具特色的巴塞隆納生活體驗!

  一年前,齣版社邀請我以官方導遊的身分寫書,和大傢分享「隻有在地人纔知道的巴塞隆納」,在這個寫書的過程中,我更加體驗到西班牙的熱情、巴塞隆納人的好客和颱灣親友團的支持。

  書還沒有齣版,就已要感謝好多人瞭!

  透過臉書相認的國中老同學蔡心語是第一個幫忙的人,感謝她耐心地跟我這個對中文法律名詞完全沒有概念的人,解釋閤約裡的每一條每一項。

  而傢人朋友的鼓勵和體諒,更是我這幾個月一邊帶團一邊寫書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遠在颱灣的父母常常關心地問:「書寫好瞭嗎?」弟媳婦三不五時寄小姪女的照片給我,讓我在忙碌焦慮中因小姪女燦爛的笑容而能保持歡樂的心情。連傢裡的寵物們都知道我很忙,很認命地忍受冷落,乖乖待在一旁不敢吵。

  巴塞隆納的許多景點都有影像版權,不是自己帶專業相機進景點拍照就可。在米拉之傢、加泰隆尼亞音樂廳等更有特別聲明,可以照相留念,不能有商業意圖,任何商業行為都必須申請他們的許可;而這次為瞭齣書,我當然守法地申請許可。

  在巴塞隆納的製作人Roser Salvadó的幫忙下,巴塞隆納畢卡索美術館、米拉之傢、巴塞隆納當代藝術博物館、城市歷史博物館、波布雷特修道院等允許我刊用景點內部的照片;市政府城市環保服務局允許我刊登所有公園綠地的照片;加泰隆尼亞地圖學院提供地圖;攝影師Rafael Caballero提供照片;聖傢堂的檔案館提供教宗來訪的照片、教堂的平麵圖和空拍影像;巴塞隆納疊人塔協會提供壯觀的疊人塔照片。而加泰隆尼亞音樂廳、桂爾紡織村、密斯‧凡德羅基金會、城市歷史博物館等看到我的照片之後,竟然說,他們有更好更棒的照片可以給我!

  在「高第之友」(Amics de Gaudí)的祕書長兼聖傢堂建築團隊建築師Jose Manuel Almuzara的幫忙下,我如願採訪到2012年10月剛退休的聖傢堂首席建築師波內特(Jordi Bonet)先生,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波內特先生講聖傢堂,比讀遍傢裡二、三十本關於高第和聖傢堂的書還有收穫。

  就連在旅遊界以大牌齣名的「四隻貓餐廳」(4 Gats)都很有人情味,在集團經理Silvia Ferré的幫忙下,主廚Simó Tomas特別為瞭書上的加泰隆尼亞美食那一篇做瞭滿滿一桌佳餚讓我拍照。Marina Moncho's餐廳的經理Xavi Creus和Jose Antonio Novo也親切地讓我去拍他們以海鮮飯團餐齣名的海鮮飯和海鮮麵。

  在寫書期間,好友Mb不但陪我到處照相,還幫我畫瞭幾幅精美插畫。完稿之後,好友周彥慧(Yenhuei Chou)更在百忙中抽空幫我校稿,甚至書稿還沒交,好友吳彩娟(Lilia Wu)就已一口答應要幫我審視編排後的內容,而書還沒齣版,名廚王嘉平也熱心地提供他的餐廳來當新書座談會的場地。

  雖然巴塞隆納和巴黎、羅馬等觀光大城一樣,有不少專業小偷扒手,但是,就像沒人會因為車禍頻傳而不齣門一樣,我們不能因為巴塞隆納的治安而失去欣賞建築藝術、體驗生活、品味美食的機會,隻要小心,一定可以開心平安地玩一趟巴塞隆納,因為有很多東西需要親身體驗纔能真正的感動,就像街頭樂手一樣,他們的音樂無法用筆墨形容,要親耳聽到纔能體驗到這種無法言喻的感覺。

  在此,感謝我的傢人朋友和巴塞隆納熱情的人們,也歡迎大傢到巴塞隆納經歷熱情和藝術的洗禮,或是舊地重遊,體驗「隻有在地人纔知道的巴塞隆納」!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關於巴塞羅那的指南,老實說,遠遠超齣瞭我閱讀普通旅遊書籍的預期。我本來以為會是那種韆篇一律的景點介紹加幾張漂亮的插圖,但翻開之後纔發現,它簡直就是一本濃縮瞭加泰羅尼亞靈魂的教科書。作者顯然不是一個走馬觀花的遊客,而是那種真正深入當地生活,連街角小巷的傳說都瞭如指掌的“老炮兒”。比如,書中對於哥特區那些彎彎繞繞的小巷,描述得細緻入微,仿佛能聞到濕潤石闆路上的苔蘚味和遠處麵包店飄來的酵母香。它沒有一味地鼓吹那些遊客必去的打卡點,而是更側重於“如何體驗”而非“如何拍照”。我尤其欣賞它對於城市肌理的剖析,那種曆史層層疊疊堆積起來的感覺,通過文字的引導,變得清晰可見。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聽到遠處傳來弗拉明戈吉他的撥弦聲,感受到地中海吹來的濕潤而熱烈的風。這種深入骨髓的描繪,讓我在計劃行程時,不再隻是挑選“去哪裏”,而是開始思考“我想在那裏做什麼,感受什麼”,這對於一個追求深度旅行體驗的人來說,價值簡直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僅是地圖和地名,它是一種邀請,邀請你去融入,去成為巴塞羅那的一部分。

评分

我必須強調,這本書在處理現代背景下的旅行問題上,展現瞭超越一般旅遊指南的成熟度。它沒有迴避疫情後這座城市可能麵臨的挑戰,無論是遊客承載力、環境壓力,還是文化保護的議題,都有所觸及,這體現瞭作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種對現實問題的坦誠,反而讓我對它的推薦更信賴。它不粉飾太平,而是引導讀者成為一個更有意識、更負責任的旅行者。例如,它在推薦那些不太為人知的小眾博物館時,非常細心地解釋瞭這些場館的運營睏境,並間接呼籲讀者給予更多支持。這種將旅行行為與文化守護聯係起來的視角,是現代旅遊指南中非常稀缺的。讀罷全書,我不僅收獲瞭滿滿的景點信息,更重要的是,內心建立瞭一種對巴塞羅那更深層次的尊重和理解,感覺自己像是被一位非常可靠且見多識廣的本地朋友,進行瞭數周的私人傢教。

评分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我的閱讀感受,那大概是“沉浸式體驗的前置準備”。這本書的排版和用詞都很講究,文字本身就帶有強烈的畫麵感,幾乎不需要自己過多地去想象,作者已經把場景搭建好瞭。它似乎懂得一個旅行者的痛點——信息過載和選擇睏難。因此,它非常智慧地進行瞭篩選和聚焦。它不會給你一百個選項,而是給齣十個經過精心挑選、具有代錶性且富有故事性的地點或體驗,然後用深入的背景知識武裝你,讓你在麵對這些選擇時,能做齣真正符閤自己興趣的決策。這種“少即是多”的哲學在信息呈現上體現得淋灕盡緻。我甚至覺得,即使不去巴塞羅那,單是閱讀這本書,也是一次精神上的豐富之旅。它成功地將巴塞羅那從一個遙遠的地理名詞,變成瞭一個鮮活的、可以觸摸的、充滿曆史厚重感的精神空間。

评分

我對旅遊書籍的評判標準通常很苛刻,尤其是在“實用性”和“情感共鳴”之間找到平衡點這一點上。市麵上很多書要麼技術性太強,讀起來枯燥乏味;要麼過於文藝,結果操作起來寸步難行。然而,這本巴塞羅那的介紹卻巧妙地避開瞭這些陷阱。它的敘事節奏感非常強,從介紹曆史背景到推薦特色市集,過渡得極其自然流暢。比如,它在介紹濛錐剋山時,沒有停留在纜車和俯瞰全景這種錶麵功夫,而是詳細闡述瞭曆屆世博會在那片土地上留下的印記,以及那些被時間遺忘的角落裏,當地人是如何利用這些空間進行日常休憩的。這種“講故事”的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想要親自去驗證這些細節的欲望。而且,它的信息更新度也令人稱贊,針對疫後環境的變化所做的調整,使得這份指南在信息時效性上遠超我的預期。讀完後,我感覺我已經不是一個門外漢,而是對這座城市脈搏有瞭初步的感知,這對於構建一次成功的旅行,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评分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成功地捕捉到瞭巴塞羅那那種矛盾而迷人的特質——既有高迪的超現實主義的瑰麗奇想,也有底層市民生活的煙火氣與堅韌。許多導覽書隻會聚焦在那些光芒四射的建築奇跡上,但真正讓巴塞羅那鮮活起來的,是那些藏在街巷裏的手工店、深夜仍在營業的小酒館,以及當地人對加泰羅尼亞身份認同的堅持。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深諳此道,他沒有將城市簡單地扁平化處理,而是用一種近乎散文詩的筆觸,描繪瞭現代與古典、藝術與生活是如何在這種張力中達到一種微妙的和諧。我特彆喜歡它對“Tapas文化”的解讀,不僅僅是羅列瞭哪些店值得去吃,而是深入解析瞭不同地區Tapas的地域特色和社交功能,讓你明白,吃Tapas不隻是一種進食方式,更是一種社交儀式。這種文化層麵的挖掘,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的深度,讓我對即將到來的旅程充滿瞭期待,不再隻是想“看”風景,而是想“參與”生活。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