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關係的網絡閱讀:黃海鳴藝評選集

複雜關係的網絡閱讀:黃海鳴藝評選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海鳴
图书标签:
  • 艺术评论
  • 当代艺术
  • 黄海鸣
  • 艺术史
  • 文化研究
  • 中国艺术
  • 批评理论
  • 艺术哲学
  • 视觉文化
  • 艺术思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黃海鳴的藝術評論實踐始於巴黎求學期間的理論研究,他回國正逢解嚴後的台灣,當時藝術生態裡什麼都可以、什麼都被尊重,他也書寫了大量評論,或更貼切地說是觀察與內部結構分析。在他初寫藝評之時,台灣藝術的主體性是核心議題,包括本土國際論戰、台灣藝術主體性雙年展等,從這一時期開始,他便認為要談主體性,就要把自己的系統整理建立起來,即使其中有外來的影子也無妨,因為內外部生命存在的複雜對應關係稠密性才是重點。

  本書收錄黃海鳴1990至今發表的藝評文選37篇,並區分為四大類項,分別展現他對於個別藝術家的作品評論、藝術與城鄉的空間介入觀察、藝術與政治生態的複雜關係,以及藝術與邊緣地帶的地方創作計畫的深入評析,完整呈現他三十餘年來樂此不疲的藝評寫作歷程。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黃海鳴1990至今發表的藝評文選37篇,分別展現他對於個別藝術家的作品評論、藝術與城鄉的空間介入觀察、藝術與政治生態的複雜關係,以及藝術與邊緣地帶的地方創作計畫的深入評析。
《穿梭古今的文明对话:世界历史的宏大叙事与微观剖析》 一、 引言:历史的河流与人类的航程 历史,并非仅仅是尘封的旧闻与枯燥的年代记录,它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全部重量、荣耀与教训。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宏大而又细致入微的视角,去审视人类从远古蒙昧到现代文明演进的复杂历程。我们不再满足于对重大事件的简单罗列,而是致力于深入探究那些塑造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社会结构的深层动力——技术革新、思想冲突、经济基础的变迁,以及个体命运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数千年时空,从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文字,到古希腊哲学的理性光辉;从罗马帝国的广袤疆域,到中世纪宗教的深远影响;从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全球连接,到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重构,直至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格局与信息时代的来临。我们力求描绘一幅兼具史诗感与人情味的文明全景图。 二、 早期文明的基石与思想的萌芽 我们将目光投向人类文明的摇篮地带。美索不达米亚的灌溉系统如何催生了最早的城市国家?尼罗河畔的法老统治如何建立起一个稳定而神秘的社会结构,并留下金字塔这一不朽的遗产?紧接着,我们聚焦于古代东方文明的独特发展路径:黄河流域的礼乐制度如何奠定了中国数千年政治哲学的核心;恒河岸边的婆罗门教与佛教的兴起,如何深刻影响了南亚次大陆的社会等级与精神追求。 重点章节将详述古希腊文明的突破性贡献。雅典民主制的实践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辨,不仅塑造了西方的政治理论,也为后世的科学方法论打下了基础。我们将剖析,在那个特定时空背景下,理性的萌芽是如何对抗神话思维的桎梏。同时,我们也探讨了秦汉帝国如何通过中央集权和儒家思想的整合,构建起一个延续两千年的庞大帝国体系,以及这种集权模式对后续东亚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 帝国的兴衰与跨文化的交流 罗马帝国的崛起与衰落是本书中一个重要的案例研究。我们不仅关注其军事扩张与法律体系的精妙,更深入分析其内部的经济结构、社会阶层的固化,以及最终因边境压力和内部治理失效而走向分裂的历史必然性。 在探讨中世纪的欧洲时,本书将修正将该时期简单视为“黑暗时代”的片面看法。我们将聚焦于修道院在知识保存中的作用、大学的诞生对知识传播的革命性意义,以及封建制度下复杂的领主与附庸关系。与此同时,我们将目光转向东方,详述拜占庭帝国的坚韧、伊斯兰黄金时代的科学与文化辉煌——从巴格达到科尔多瓦,伊斯兰学者如何在吸收和发展古典遗产的同时,对数学、医学和天文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不同文明圈之间的接触、冲突与贸易往来,构成了早期全球化的雏形。 四、 变革的浪潮:全球化与现代性的诞生 15世纪末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本书将细致描绘这一时期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商业资本的积累,以及随之而来的“哥伦布交换”对全球生态、人口和经济格局带来的颠覆性影响。殖民主义的兴起,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和意识形态辩护,是必须严肃审视的沉重议题。 紧接着,我们将分析启蒙运动对旧有秩序的冲击。洛克、卢梭、伏尔泰的思想如何通过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转化为实际的政治行动,确立了个体权利、主权在民等现代政治理念。 工业革命被视为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能力的飞跃,但本书更侧重于探讨其带来的社会阵痛:城市化进程中的阶级对立、工人阶级的形成与斗争、以及技术进步与社会公正之间的永恒张力。我们探讨马克思主义、功利主义等对工业社会弊端的批判性回应,它们如何塑造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社会运动。 五、 冲突、解构与信息时代的重塑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冲突最为激烈,同时也最具创造力的一个世纪。我们将剖析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不仅仅是政治外交的失败,更是帝国主义竞争、民族主义激化以及技术军备竞赛的必然结果。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埋下了二战的隐患;而冷战的形成,则是意识形态对立在核武器威慑下的全球性角力。我们将深入分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意识形态差异、经济模式的优劣,及其对第三世界国家选择的影响。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聚焦于战后“去殖民化”浪潮的复杂性,探究新兴国家在民族独立后,如何应对旧有的经济依附和内部族群矛盾。同时,我们将探讨全球化在20世纪末的加速发展,跨国公司的崛起,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了人类的交流方式、工作模式乃至认知结构。 六、 结语:历史的镜鉴与未来的展望 历史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现成答案,而在于培养审慎判断的能力。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读者认识到,今天的世界格局、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社会矛盾,无不深深植根于过去的选择与错误之中。通过对不同文明的比较和对历史关键节点的反思,我们期望读者能够以一种更具批判性、更富同理心的视角,去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以更清醒的头脑迎接未来的挑战。历史的河流仍在前行,而理解它的航向,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海鳴


  巴黎第八大學美學博士。
  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系、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教授。
  曾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關心跨領域合作及當代藝術進入真實社會空間的能量。

  黃海鳴為台灣最早並且持續將當代藝術帶進公共空間的策展人,1990年代起為台灣當代藝術生態重要的藝評家。

  他自認是一個毫無章法的人,學美術是因為小時候覺得畫畫好玩,卻經常得獎。其實他更喜歡音樂,而且是大型製作的音樂,但一直沒有機會達成,後來才逐漸理解自己對於複雜過程的熱愛。赴巴黎求學前,戒嚴時代畫的作品幾乎就是他對於受困的生命過程之自我剖析。回國以後,黃海鳴轉為觀察解嚴後外面的世界,或更精確地說,變成了對於小個體、小團體與外面複雜世界變動關係的持續觀察。沒有什麼變化,只是規模愈來愈大、關係愈來愈糾纏。這時他創作的音樂,也變得有內在與外在的支撐。
 

图书目录

自序………4

緒論:透過藝術網絡的聯通、對話、激盪、改變………6

1個別藝術家作品中的複雜內在世界
前言:個別藝術家作品中的複雜內在世界………14

反覆的殘酷「政治」暴行──談魯宓作品中的在世存在原型………16

重建聖域及召聚遊魂的介面、箱子與場域──陳順築的「家族攝影裝置」小回顧………20

與崩解消失隔離力量搏鬥或和解
──試分析陳順築在台北當代藝術館「殘念的風景」個展………27

地下墓穴中心與多重介面間的迷航路線──陳志誠裝置展評論………33

可見與不可見世界的超級物質性詩人──試分析陳志誠九七裝置個展………38

胎中與夢中的對話──顧世勇與陳慧嶠的雙人展………42

多重介面間的複雜倫常關係
──趙春翔現代水墨畫中家庭親情與有情宇宙之關係結構………48

2在無法掌握的城市中介入我們的理解和想像
前言:在無法掌握的城市中介入我們的理解與想像………58

1998台北雙年展「欲望場域」之空間思維………63

驅動城市2000:創意空間連線………76

從眺望發光的城市到陷身光管迷宮城
──淺談2000北縣國際科技藝術展「電子章魚和影像水母」………82

社區互動或藝術社群的建立──從「輕且重的震撼」談起………88

藝術與交互觀點的介入──片面的閱讀台中國際藝術節「好地方」………94

城市地面天空大樓間的影像/櫥窗/劇場
──及其新效應與疏離城市中可能的交互關係網絡………100

2015城南藝事──街道博物館:移動書報攤………105

「穿孔城市」的再思考………111

思考「2018年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超日常」………119

當迷宮與飄移變成日常感知──感知張君懿多維度的「給火星人類學家」特展………123

面對被世俗知識權力慾望等腐化/頂替的昔日聖山聖城
──閱讀2020台南美術館「夏娃克隆啟示錄──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創作展」………130

「空間迷向─何孟娟個展」中的幾個交織關注面
──魏斯貝絲藝術家社會公共住宅影像裝置展的觀察、思考、延展………137

3藝術對於各種國家社會集體影響的回應
前言:藝術對於各種國家社會集體影響的回應………150

永恆的成人遊戲工廠
──讓街道、工廠、臥室、等日常生活重回美術館的策略………154

虛線或實線之舞──談蔡海如創作軌跡與典範轉變………158

如此親近又如此遙遠──讀海桐藝術中心「時間的女兒」黃立慧個展………162

反身現形記.穿越認同迷障
──閱讀「尋梅啟事」中心地帶的〈思愁之路──錦繡華夏〉………167

遠觀/凝視/透視常陵的惡肉山水
──再思考2021年印象藝廊「常陵個展戲肉來閒」………176

藝術的共振/殘局/轉機的形成
──以李俊賢與高雄藝術生態發展關係為例………183

做為另類社會集體治療的藝術思維與實踐………206

從記憶共同體到跨邊界藝術共生社群
──思考近年台灣與東南亞的藝術交流的複雜原因與逐漸形成的模式………216

4藝術與地方創生的共生與區別
前言:藝術與地方創生的共生與區別………236

農村社區中的藝術生產性:從屏東米倉藝術家的「土地辯證」談起………241

植樹 /植人:偏鄉破裂土地的修補與再生
──嘉義縣東石鄉「後植民計畫:社區生根創作」的結構性整體觀察………248

獨特的澎湖內海地景復育計畫
──「冽冽海風下─2018澎湖縣內海地景藝術祭」的觀察………255

召喚正濱漁港老靈魂的一件作品
──關於基隆正濱漁港邊那堆裝魚貨的舊保麗龍盒………262

深海升起的群山奇岩跨文化城市
──談花蓮國際石雕藝術節與城市發展的關係………266

「島嶼隱身」指的不光是花蓮
──針對台北當代藝術館特展「島嶼隱身」的延伸思考………272

沁入府城安靜巷弄的驚世駭浪
──談李俊賢在台南絕對空間的個展「海波浪」………276

高美館兩種對於高雄城市的想像
──以「靜河流深」、「2017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及相關展覽為對象………281

竹圍工作室25年歷程的文化觀察………293

從虛化到再實體化的地圖──展覽/節慶/策展團隊在此過程的角色………300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自序

黃海鳴


  我是一個非常即興的人,玩音樂從一開始到現在都是,幾乎都不透過任何的樂譜,直接透過二至三軌,有時四軌疊層的即興演奏對話混音,製作了非常大量的類爵士音樂,並且愈來愈好聽,愈來愈有味道,愈來愈有層次。就音樂的領域,我不光不專業,並且還是一個很晚熟的例子。

  寫評論或做很多事情其實都是這樣,碰到好玩的展覽就寫,其實也沒有什麼嚴格理論根據,碰到好玩的事情就去做,經常超出原先美術創作的領域,超出我現有的能力,常常是非常困難、沒有先例可循,所以總是弄到自己焦頭爛額。但也因為這樣,碰觸了許多的麻煩的問題、碰觸了許多非我本來專長的領域,我認為生活本來就是跨領域交織的狀態。我當時其實不怎麼樣,倒是事後回想才逐漸把應該注意的項目以及知識、 能力等給補綴起來。

  1990年開始我從法國巴黎回來,正好碰到解嚴後什麼都可以說,什麼都可以做,而且相信做了就會對於社會有所貢獻,許多事情都沒有先例,所以也都可以邊做邊學,而且容許犯錯,這好像特別適合我這樣的人的發展。的確,很多有趣的事情都被我這個衝動、好奇、做事沒有太多考慮的人給碰上。

  在某種程度上,我特別晚熟,我一直有不夠精確、不夠嚴格、不夠熟練的問題,但是我會持續地成長、不斷地咀嚼、編織,到老了我還一直保有樣樣事情都有興趣,樣樣事情都有熱情的狀態。因此,在我身上就自然而然成為某種程度的時代的編織。算起來,我是一個隨著我的本性在一個最有可能性的時代,慢慢持續成長的一個特別幸運的人。

  解嚴之後,很多事情發生得太快,很多事情都要馬上自己克難地開始做,並且快到來不及仔細地紀錄整理研究,不像現在,田野研究、展覽論述、展覽實踐等幾乎都一起由團隊做出來了。但是這種匱乏,這似乎也給我這個有很多的親身經歷,退休後又繼續到處看、經常寫,並且讓新舊的事情有機會連結在一起的老頭,在特別快速、容易遺忘的時代,有了他特別的剩餘價值。

  如果問我自己,我是不會想整理出版這個藝評選集的,這本評論會產生,需要感謝兩位中華民國藝評人協會(AICA Taiwan)理事長,一位是林志明理事長,因為主辦國際年會,可以推薦一位給獎的人,並且可以為這位獲獎者出版評論集,因為我幾十年持續的寫評論,所以就獲得推薦,以及獲獎。我對於這個獎其實沒有什麼感覺,要整理出版,我更是怕麻煩,並且幾乎沒有任何的動機。假如沒有現任的理事長張晴文一再鼓勵、一再說明這些文字紀錄對於藝術生態的作用,一再說明她很願意幫完成出版的工作,以及一再地分項目地督促完成,這本藝評選集是不會出現的。到後來,為了選集的完整,我還補了一些很長篇的整合性的文章。

  我身上還是有很強烈的藝術創作者的習性,到現在還是。我認為藝術是有用的,評論解藉著透視的能力,以及透過複雜關係的編織,能夠協助藝術發揮更大的效用。但我能做的其實非常有限,起個頭吧!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